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事局規范人事管理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我局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支持下,求真務實,大膽開拓,穩健開展人事勞動工作,為全縣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一、20*年工作成效
一是穩步推進《公務員法》的貫徹實施工作。我們始終把《公務員法》的貫徹實施作為我縣今年人事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省市要求和《*縣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方案》,穩妥地做好了公務員日常登記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的申報登記工作。對20*年度新錄用的62名公務員進行了正常登記。認真對照參照管理的政策法規,我縣檔案局等4個單位已被批準為縣政府序列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共有31人在政府序列參照管理單位進行了登記;二是加強干部職工繼續教育工作。以貫徹落實“一法三制度”為契機,組織全縣干部職工積極開展自學和集中學習,逐步增強全縣干部職工的學習能力、行政能力和執行力,增強科學履職能力。組織開展了公務員初任培訓62人、新招聘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初聘培訓163人、機關事業單位工人技術等級培訓91人,組織“一法三制度”、公共管理核心內容、《突發事件應對法》培訓考試2758人次,合格率達100%。
組織開展了4431人參加的專業技術人員《成功學》、《突發事件應對法》培訓,完成了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經濟資格、執業資格的網絡報名和中、高級技能人才的報名、培訓工作;三是扎實開展20*年人才招錄招聘工作。根據《公務員法》和云南省20*年公務員考試錄用有關規定及《事業單位招聘專業技術人員暫行規定》,科學編制“*縣機關事業單位20*年進人計劃”和“*縣20*年度公務員招錄計劃”,設置公務員招考崗位62個,定向考錄村(社區)公務員崗位5個,今年的考試報名全部采用網上報名,順利完成了招錄公務員報名初審、資格審查、面試、考核政審、體檢等工作,招錄63名公務員。設置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招聘崗位219個,招聘專業技術人員210人,其中教育系統160人、衛生系統26人、其它系統24人。
并為縣消防隊招聘消防協管員10名;四是加大人才選拔力度,推薦評審初、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298人,推薦上報云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才選拔評選1人,上報第四屆科技興鄉貢獻獎推薦評選2人,推薦表彰全市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才1人,確定科員37人;五是探索開展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與組織部門配合,認真組織好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經宣傳、網絡報名、考試、資格審查、考察、政審、體檢后,共有21名大學生被派遣到農村基層組織任“村官”,切實為基層服務工作注入了新鮮血液;六是強化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年度考核管理,認真開展了機關工作人員20*年度的考核工作,全縣機關工作人員參加考核1602人,其中:優秀267人,稱職1293人,基本稱職4人,不稱職1人,不定格37人。全縣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加考核4926人,其中:優秀706人、稱職4192人、基本稱職1人、不稱職1人、不定等次26人,為獎懲、培訓、辭退、調資、任職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七是加強機關事業單位勞動合同制工人職業資格管理工作,啟動機關事業單位工考信息系統建設,全面展開了1055名工勤人員基本信息采集錄入工作,進一步規范了職業資格管理,切實推進人事勞動工作信息化進程;八是強化人才流轉管理。規范人才流動,積極做好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合理調配人才資源,接待并辦理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報到登記256人,辦理干部調動82人,其中:縣內調動61人、調出縣外18人、外縣調入3人,辦理辭職5人,促進了人才的合理、有效配置。
(二)嚴格編制管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認真貫徹落實《公務員法》、《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重點推行和完善以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度為重點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積極維護機構編制工作的權威性。認真宣傳學習《云南省機構編制管理條例》的精神,嚴格執行鄉鎮機構編制管理,實現“5年內鄉鎮機構編制和財政供養人員數只減不增”的目標。動態管理機構編制和人員編制臺帳,實行編制實名制管理;二是堅持編委主任“一支筆”審批制度,規范編制工作程序,嚴肅機構編制和人員編制管理,完成了7個政府系統、黨群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審定上報、批復工作,協調開展了畜牧管理體制、農村公路管養體制、紀檢監察派出機構、農業管理體制和水利管理體制的改革工作,堅決杜絕擅自增編現象的發生;三是堅持機構編制管理與工資基金管理相結合,按照“先審核、后發放”的原則,嚴格審核各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發放標準,強化工資基金管理,保證職工工資的正常發放;四是積極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推動教育綜合改革工作的開展,建立健全崗位績效考核制度及縣級中學校長崗位年薪制度和學校校長、鄉鎮衛生院院長競爭上崗機制。
積極穩妥地推進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強化了專業技術職務崗位“結構比”管理,推行評聘分開,全縣實行聘用制的事業單位共217個,實行聘用制管理4806人,占總人數的100%,為深化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礎;五是開展事業單位法人檢驗工作,完成了20*年縣鄉事業單位法人檢驗工作,并辦理了事業單位法人變更證書22戶;六是堅持“進人核編”制度,全年為缺編單位辦理核編準入281名,其中:教育系統計劃引進高校畢業生160人、衛生系統計劃引進高校畢業生30人、其他系統計劃引進高校畢業生29人,行政單位計劃招錄公務員62人。嚴格按照“核編、準調”程序辦理人員調動82名,無一例違規進人現象出現,有效減輕了縣財政負擔,維護了機構編制管理政策的嚴肅性。
二、二00九年工作計劃
1、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工作。進一步落實引才引智政策,通暢引才引智通道,把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調整人才結構有機結合,進一步創新人才的教育、管理、服務體制。穩步推進《公務員法》的貫徹實施工作,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認真開展公務員教育、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執法水平;繼續加強制度建設和作風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務員績效考核辦法,充分調動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緊緊圍繞建設*工業立縣中心任務,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大力開發本地現有人力資源,積極引進急需實用型的高層次人才,努力建設一支具有我縣特色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積極開發鄉土人力資源,抓好農村鄉土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定,技術等級鑒定工作,通過政府引導與市場拉動的合力,促進鄉土人力資源的開發,全面推進人力資源的科學開發。
2、嚴肅機構編制管理。嚴格執行《云南省機構編制管理條例》和機構編制監督檢查的相關規定,加強機構編制、人員編制管理和監督檢查力度。按照省市部署,研究制訂與上級相銜接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事業單位改革等工作;扎實做好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事業單位監督管理,重點做好年檢登記工作,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登記檔案,跟蹤調查了解事業單位登記事項變動情況、業務工作開展情況等,推進機構編制的規范化、法制化管理。
3、穩妥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一是進一步完善聘用合同制度,規范聘用合同管理,使聘用合同制度成為事業單位的一項基本用人制度;二是加快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進事業單位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度,建立規范的事業單位津貼補貼制度,嚴格落實工資福利政策;三是建立健全崗位管理制度。對不同類型事業的崗位總量、結構比例實行不同的調控辦法,全面開展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做到按需設崗、競聘上崗、以崗定酬、合同管理;四是規范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管理,完善專業技術職務結構比例控制管理機制。
4、積極推進人事勞動法制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公務員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人事勞動政策法規,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推進企業勞動保障守法誠信制度建設,深入開展人事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增強勞動者維權意識,切實維護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完善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和隊伍建設,努力提高人事勞動行政執法人員的業務素質,推進人事勞動法制化進程。
5、認真做好信訪穩定工作。繼續鞏固“平安單位”建設,及時排查化解不穩定因素,以繼續抓好企業軍轉干部解困穩定為重點,進一步規范信件答復、信訪接訪辦法,健全群體性事件預防處置機制。積極開展大下訪、大接訪等活動,深入開展人事勞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加強對各類突發事件的預防和監控。
6、加強城鄉統籌就業工作。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就業問題,認真貫徹落實《就業促進法》,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以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為方針,努力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加快建立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堅持統籌城鄉就業,牢固樹立起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思想,完善城鄉就業網絡功能,整合信息流通資源,建立健全縣、鄉、村城鄉一體化、多層次能全覆蓋的統一、競爭、開放、有序的人才勞動力市場體系。努力開發就業崗位,積極關注人才勞動力就業,綜合解決我縣勞動力就業問題。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積極開展新成長勞動力、農村富余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加快培養一批專業化高技能高素質的技能勞動者。發展和諧勞動關系,以規范農民工用工行為為重點,有效加強勞動合同管理,進一步完善勞動用工制度,圍繞農民工工資支付、就業服務培訓、勞動合同簽訂和社會保障等重點,著力解決克扣職工工資、不依法確立勞動關系、不為職工建立社會保險關系等行為,認真處理好人事勞動爭議仲裁案件,切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各類企業的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8%以上。
總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繼續嚴格貫徹執行上級的方針政策,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積極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勤謹工作,努力編制社會安全網,全力開創人事勞動和機構編制工作新局面,為全縣經濟社會穩健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