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管理學習科學發展觀要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09年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特區內外市容環境建設與管理一體化工作的重要一年,是建國60周年的大慶之年,同時也是戰勝金融危機,確保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關鍵一年。在新的一年里,全市城管工作要鞏固成果,加快發展,用優異的工作成績,向建國60周年獻禮。
2009年,全市城管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是:以黨的*大精神為指導,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按照“科學、嚴格、精細、長效”的城管工作方針,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大力推進特區內外城市管理一體化進程,著力消除二元結構,提升管理標準、完善基礎設施、優化運行機制、美化城市景觀、提升現代城市的品位與內涵,努力將*建設成為最干凈、最優美、最舒適的現代化文明城市。
2009年,全市城管工作的思路是:以加快推進特區內外市容環境建設與管理一體化為工作主線,以統一建設和管理標準為基本要求,促進特區內外同步、協調發展,顯著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主要的工作任務有七大類29項:
一、以完善特區外道路設施為重點,加快推進特區內外道路設施建設與管養一體化
(一)強力推進城市道路改造。對特區外超過使用年限、破損嚴重或噪音嚴重的主(次)干道和支路,按照《城市道路設計規范》進行維修改造,包括配套建設供電、供水、供氣、通訊和有線電視等地下管網設施。2009年,*區、*區、*區要基本完成各自改造主(次)干道、支路6條。隨著特區內外一體化進程加快,我市公路(大部分在特區外)逐漸承擔了城市道路功能,但是公路功能不完善,普遍達不到城市道路的標準,將特區外建成區范圍內的公路按照城市道路標準進行改造。2009年,*區、*區、*區要基本完成各自境內需改造公路總長度的20%。特區外已承擔城市道路功能的社區道路普遍標準較低,政府接管后必須按照城市道路標準進行改造,以提高特區外道路完好率及通行能力。2009年,*區、*區、*區要基本完成各自改造社區道路10條。特區內,繼續推進*路、*道路修繕工程;對6座混凝土人行天橋進行整治改造。
(二)大力改善道路照明設施。對“有路無燈、有燈不亮”的道路進行整治,對存在安全隱患、殘舊老化的道路照明設施及臺架變壓器進行改造。目前特區外“有路無燈”的城市道路642.*公里,“有路無燈”的公路1*公里。2009年,*區、*區、*區要基本完成各自境內需整治的“有路無燈”道路總長度的30%。特區內要對131條承擔市政道路功能小區道路“有路無燈、有燈不亮”進行整治。繼續完善深南大道燈光長廊;實施濱河濱海大道橋梁燈光建設工程。
(三)籌建市、區兩級“道橋信息管理系統”和路燈“三遙”監控系統。完成道橋信息管理系統二期升級改造,監管范圍從特區內擴展到特區外;*區、*區和*區在市級平臺的基礎上,籌建區級道橋設施信息管理系統和路燈“三遙”監控系統,實現資源共享,逐步實現市政設施的信息化管理。
(四)加強行業管理,提升全市設施整體管理水平。發揮主管部門作用,認真履行監督、檢查職能。繼續建立完善城市道路、照明管理方面的法規、規章和制度,推進道路、照明日常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和常態化。根據《*市道橋設施管理檢查考核辦法》和《*市城市道路照明設施管理檢查考核辦法》,繼續對全市城市道路、照明設施實施檢查考核和監督管理;履行指導、協調職能。有計劃組織全市各區開展道路管理、橋梁管理和城市照明管理的綜合業務培訓。
二、以提高城市綠化景觀優美度為重點,加快推進特區內外園林綠化建設與管養一體化
(五)提高特區外綠化檔次。提高新建道路綠化標準,對現有綠化進行改造升級。對特區外主、次干道綠化帶進行高標準、高水平規劃設計,突出道路中間綠化帶,其它道路以人行道與車道之間為重點綠化部位,增植地帶性植物,營造色彩豐富、季相變化明顯的喬、灌、草復層混交結構,突出各綠化帶的主導樹種和特色景觀。督促各區重點加快107國道、*大道和深惠公路等特區外主、次干道綠化改造進程,同時積極推進廣深鐵路和廣深高速公路沿線綠地恢復和改造步伐。加大特區外綠化供水設施、圍欄花基、園路、護樹架等綠化配套設施的投入。重點搞好*中心城綠化建設,已建成的龍城廣場、龍潭公園要繼續精雕細刻,通過綠化改造、增加文化內涵等形式打造精品公園。對中心城的道路綠化要進行大規模整改,增加街心小游園和園林建筑小品、雕塑等,提高城市綠地的景觀水平。
(六)加強園林綠化宏觀管理,促進園林事業健康發展。盡快制訂出臺《*市綠化條例》為全市綠化的規范管理奠定法律基礎。樹立大園林意識,切實負起行業引導與監管職能,工作重心由原來的以作業管理為主調整為以規劃、設計、驗收、檢查、制定標準和政策為主,促進全市園林事業健康發展。實行全市統一的綠化管理標準,完善《區級綠地管理考核評分標準》、《街道辦綠地管理考核評分標準》、《養護企業綠地管理考核評分標準》,對道路旁綠地(含行道樹)、單位附屬綠地、公園綠地的管理實行市、區、街三級考核制度,并將考核結果納入“鵬城市容環衛杯”競賽評比。完善監管措施,修定《*市綠地管理考核辦法(試行)》、《*市綠化管養檢查驗收辦法》、《*市公園綠地管養檢查驗收辦法》,完善城市綠化的質量監督、檢查和考核體系。完善綠化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開發綠化管理的動態信息平臺,提高綠化管理效率。
(七)繼續廣種市花簕杜鵑,彰顯城市特色。2009年繼續廣種市花簕杜鵑,形成獨特的市花景觀。按照年度計劃安排,全市計劃種植市花200萬棵,其中*、*區各種植60萬棵;南山區種植40萬棵,鹽田區和*區各種植10萬棵;*區種植5萬棵;市直屬各園林單位種植15萬棵。主要種植地點:城市公共綠地、公園,公路、鐵路沿線邊坡、擋土墻等地段。
(八)繼續推進新公園建設,打造“公園之城”。以迎接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復查為契機,繼續加快*等市政公園的籌建工作。發動各區積極建設社區公園,全市今年計劃籌建社區公園20個,其中:*、*區各6個,南山區4個,*區2個,*、*區各1個。繼續開展園林式、花園式單位(小區)的創建和檢查驗收工作,鞏固全民綠化成果。以辦好公園文化節和各種花事活動為載體,豐富公園文化品位和內涵。為繼續開展星級公園創建活動,完善公園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長效管理。
(九)加快園林綠化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加快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建設;加快梧桐山國家級風景區的申報與建設,重點抓好梧桐茶海、山櫻花景觀、十里杜鵑長廊等景觀生態林建設;加快*灣15公里濱海休閑帶景觀長廊建設,將*灣濱海休閑帶打造成為大眾欣賞*城市濱海景色的“觀景臺”。加快建設仙湖植物園蘇鐵保護中心、坪山苗圃基地建設步伐;積極推進市南頭半島前海地區建設調和型生態綠地系統項目前期籌建工作;完成*市參加濟南第七屆園博會“*園”的建設任務。
三、以落實同城同標準為重點,加快推進特區內外環境衛生管理一體化。
(十)嚴格落實《*市公共區域環境衛生質量和管理要求》,將城市清潔度提升到新檔次。對城市道路實行分級管理,建立《*市市政道路清掃保潔分級管理目錄》,實施分級管理、按級核費、“同城同標準”;實施連續性保潔,增加道路的沖洗和保潔頻次,治理道路揚塵,消除人行道污垢厚重現象,提升路面的潔凈度;提高機械化清掃水平,實現特區內機掃率2009年達到60%,特區外達到39%,全市達45%。公路(含高速公路)、鐵路、待建地、河道、海域等要按照該標準提高環衛管理要求,特別是通過墟鎮的公路要按照相應等級城市道路的環衛標準和管理要求落實清掃保潔。加大綜合整治力度,建立余泥渣土長效管理機制。
(十一)切實解決環衛投入不足問題,落實環衛全覆蓋管理。認真貫徹執行市政府《關于完善環衛市場機制提升城市清潔水平的意見》,按照城市道路清掃保潔指導價格,結合轄區內城市道路清掃保潔面積和分級管理實際情況,協調各區足額安排清掃保潔經費。從2009年1月1日起將實行物業管理的封閉式小區以外的所有道路(含門店門前區域)和實行物業管理的城中村4米寬以上道路納入市政管理范疇,實施全覆蓋管理。繼續開展“鵬城市容環衛杯”競賽活動,出臺按年度競賽結果核撥各區以獎代補資金獎勵制度。特區外要按照環衛經費以財政投入為主、衛生收費為輔的原則,堅決轉變以收取衛生保潔費(含垃圾清運費)作為環衛經費主要來源的做法。對收取的衛生保潔費要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的管理規定,全額上繳財政,業務所需經費納入部門預算安排。協調各區設立專項應急環衛資金,納入年度經費預算,用于清理責任不明確、無主的渣土和垃圾。
(十二)進一步加快環衛作業市場化。南山區部分社區及特區外各區,要進一步加快推進環衛作業專業化、市場化改革,切實提高環衛作業質量。2009年年底前各區城市道路清掃保潔作業市場化率要達到90%以上。各區、街道辦事處要嚴格執行環衛作業管理減量淘汰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凡承擔作業任務的余泥渣土受納場等環衛設施,其運營也一律要逐步推向市場。全面推行清潔服務行政許可,建立環衛服務企業誠信制度。
(十三)規范運營與管理,提高環衛設施設備潔凈度。逐步實施垃圾進站減半直至免收費政策,特區內各區2009年起垃圾進站一律免收轉運費,*區、*區和*區2009年年底前實行垃圾進站減半收取轉運費。將規劃建設的垃圾轉運站全部投入使用,提高垃圾轉運站服務半徑范圍內的垃圾進站轉運率,推廣使用標準垃圾桶,逐步取締敞口垃圾池和露天桶點,實行“垃圾不落地”密閉收運模式,減少垃圾收運過程中的二次污染。定期清洗果皮箱、垃圾桶、垃圾收集和運輸車輛、垃圾站等,提高環衛設施設備潔凈程度。及時開展公廁新建和改造工作,執行《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建立固定公廁、移動公廁、沿街社會公廁對外開放的網絡格局,逐步實現公廁布局合理、數量充足、設施完善、環境協調、管理規范的目標。
(十四)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按照全國愛衛辦的要求,認真抓好在我市勞務工中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試點工作,探索改善農民工生產生活環境,提高文明衛生意識和健康水平的工作方法和經驗,2009年每個區要拿出1至2個成功的試點。加強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健全防治質量監督管理,建立“四害”防治基礎設施維護使用管理機制,適時組織開展全市除“四害”統一行動,全面鞏固全市滅蠅、滅鼠、滅蚊達標成果。穩步推進省衛生村、市衛生村的創建工作。2009年年底前,力爭實現省衛生村創建達到45%,市衛生村創建達到75%。加大愛國衛生工作宣傳力度,在社區居委全面建立愛國衛生宣傳專欄,2009年年底前完成50%。
(十五)完善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按國際一流標準,加快*大型垃圾焚燒處理廠的籌建工作。加快水徑渣土受納場、糞渣處理廠、新衛生廠建設進度。制定《*市余泥渣土受納場中長期(*—2030)規劃》,并根據規劃加快全市余泥渣土受納場建設,尤其是特區外必須每個街道辦都要建設一座渣土受納場,以解決我市渣土出路難問題。推動大運會體育新城封閉式垃圾自動收集系統的建設工作。繼續推進*老虎坑垃圾衛生填埋廠二期擴建工程、白鴿湖垃圾焚燒處理廠建設、坪山垃圾發電廠等工程建設。
四、以新一輪的城中村整治為重點,加快推進特區內外城市環境建設與管理一體化。
(*)以完善消防設施為重點開展新一輪城中村綜合整治。2009年要完成羅湖區8個插花地社區和*區全轄區的城中村及社區環境綜合整治達標創建任務,實現全市域達標的目標。自2009年開始,每年按照10%的比例,對達標單位進行抽查復檢,復檢不合格的給予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到期后仍不能達到標準要求的予以摘牌。同時,在達標村中積極引入規范的物業管理。針對城中村普遍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突出的問題,按照市政府確定的工作方案和標準,參照城中村環境綜合整治的有效模式,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新一輪以完善消防設施為重點的城中村綜合整治行動。針對城中村的各類消防隱患,采取相應的安全補救措施,通過打通和拓寬消防通道、配備專用小型消防車、接入消防水源、增設建筑物消防樓梯等方式進行綜合治理,提高城中村片區防御火災的整體能力。2009年完成全市30%的城中村消防設施整治任務。
(*)繼續大力推進街景營造與整治。總結推廣深鹽路、人民南、華強北、南海大道等路段的成功經驗,繼續深入開展以“穿衣戴帽”、完善市政基礎設施為主要內容的街景整治與營造工作。2009年年底前,特區內各區至少完成1條城市主、次干道或商業街的整治,*、*和*區各街道辦事處每年至少完成1條主、次干道或商業街的整治。與此同時,與相關部門共同牽頭組織,協調福田區、羅湖區、鹽田區,對皇崗口岸、羅湖口岸、文錦渡口岸、沙頭角口岸實施以建筑物“穿衣戴帽”改造、戶外廣告整治和園林綠化改善為重點的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進一步提高口岸地區的市容景觀水平,努力將我市的陸路口岸打造成為展現*現代化、生態型城市風貌的窗口。
(十八)鞏固并繼續推進戶外廣告專項整治。鞏固戶外廣告專項整治成果,繼續對存量廣告進行篩查,督促設置單位逐步淘汰并更新破損、陳舊的廣告、招牌,嚴格查處設置樓頂廣告的行為;按照《*市戶外廣告設置指引》的要求,把好審批關,嚴格控制戶外廣告增量;積極引導廣告經營企業和企事業單位使用新技術、新材料,按照簡潔、美觀、節能的原則設置廣告、招牌;繼續推進戶外廣告占用公共用地使用權的拍賣工作,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十九)鞏固梳理行動成果,防止亂搭建回潮。針對我市山地、林地較多,亂搭建較易滋生的特點,各區、各街道辦事處要對已經出現的亂搭建依法予以拆除,將現場清理干凈,通過委托監管等方式加強日常管理,確保長治久安;對非農用地,重點是公路、高速公路、鐵路沿線的種植和養殖場,要依法予以取締,在清理后的場地上進行植樹造林,同時明確并落實監管責任。對亂搭建回潮嚴重、不能及時糾正的街道辦事處,摘去其“整治亂搭建達標街道辦事處”的獎牌。
五、以完善綜合執法體制機制為重點,促進行政執法效能的顯著提高。
(二十)加快推進《*市綜合執法條例》的制訂工作。結合幾年來的執法實踐,協助相關部門,加快制訂《*市綜合執法條例》,對管理體制、職責范圍、強制措施、保障措施、協助機制、監督機制等重大問題做出明確規定,為*市街道綜合執法的規范化奠定法律基礎。
(二十一)推動建立公安城管聯合執法機制。協調相關部門共同努力,建立常態化的公安城管聯合執法機制,實現資源整合,強化執法手段,提高執法效能,逐步解決城市管理中因執法手段缺失,導致管理不到位而產生的重點、難點問題,重點突破對違法自然人行政處罰執行難的瓶頸性矛盾與困境。與此同時,協調相關部門,建立完善司法配合機制,建立行政執法與司法的有效銜接。
(二十二)實施綜合執法數字化管理。利用覆蓋市、區、街道三級的統一的數字化綜合執法系統平臺,實現全市綜合執法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建立健全綜合執法績效評價體系,實現綜合執法業務全過程數字化管理。
(二十三)進一步完善執法監察機制。完善綜合執法工作協調機制,建立定期的綜合執法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街道執法隊與各相關部門的執法合力。建立完善嚴格科學、操作性強的執法監督管理機制,強化督察權威,完善督察手段,通過落實黃紅牌警示、執法考核等制度促進執法單位文明執法和高效執法。注重督察效率,抓辦案質量及反饋率,有重點地對市民關注的問題進行執法監督。加強對街道執法隊的指導和協調,研究解決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二十四)建立培訓制度,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素質。要求每年每個隊員至少接受一次脫產培訓,各執法隊每月組織一次政治思想學習和職業道德教育,定期召開業務分析會,組織符合條件的執法人員到國內專業院校進修,建立制度化、系統化的執法培訓制度。以創建達標執法隊和標兵執法隊活動為載體,抓典型、抓樣板,激勵各街道綜合執法單位加強隊伍建設。
六、以優化數字化城管系統為重點,促進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顯著提高
(二十五)進一步提高數字化城管的執行效率。建立完善設計合理、管理規范、約束有力、講究效率的數字化城管評價指標體系。完善評價結果制度,會同監察部門,建立健全一整套的長效監督機制,將監督指導職能落到實處,進一步提高案件處理質量和效率。
(二*)全面優化系統平臺,不斷提升數字城管隊伍的業務技能。給合實際工作和技術需求,完善系統軟件升級,解決平臺系統不完善、GPS定位不準、手機終端老化等問題;加快系統基礎數據更新;完善日常平臺系統維護。完成數字城管培訓系列教材的編輯出版工作;開發培訓考試輔助系統;完善操作員和監督員的績效考核體系。
七、以機關作風建設為重點,促進城市管理公共服務質量的顯著提高
(二*)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結合城管實際工作,在“管理的科學無縫性、制度的完善可操性、體制的創新時代性、機制的高效激勵性”等方面勇于探索和實踐,最終形成指導科學發展的辦法、措施、政策和制度,將科學發展觀落在城管工作實處。
(二十八)嚴格內部管理,樹立良好部門形象。按照市政府制定的考核指標,嚴格執行績效考核。健全完善政務公開各項規章制度,優化升級電子政務系統。貫徹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重點檢查工程項目招投標及管理制度、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制度和財政資金監督管理制度的落實,牢固構筑反腐倡廉的重要防線。狠抓安全生產管理,全力防范各種安全事故發生。做好維穩綜治工作,切實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強化督辦制度,工作抓緊抓實。強化問責機制,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全力打造一支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堅、特別能奉獻的城管隊伍。
(二十九)拓展宣傳渠道,豐富宣傳形式,形成宣教合力。繼續開展“百名市民走近城管”、公園文化節、梧桐山登高節等活動,吸引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繼續組織好各類花展,豐富市民生活。繼續發揮城管義工、志愿者服務隊的作用,組織“第三只眼看城管”活動,擴大社會宣傳效果,積極引導廣大群眾了解、理解和支持城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