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強勞動社會保障發展計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年我市勞動保障工作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貫徹黨的*屆五中全會和市委十一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圍繞構建和諧社會目標,抓住促進就業再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協調勞動關系三條主線,進一步解放思想,統籌安排,協調發展,努力推進我市勞動保障事業再上新臺階。
一、抓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加大再就業扶持力度,推進城鄉統籌就業,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4%以下。開展全市企業在崗職工工資調查,建立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制度,力爭今年首批工種達50個。積極推行失業保險和養老保險捆綁征收方式,建立失業保險與促進就業的聯動機制。結合“新三化”建設,做好對“瑞誠職業介紹服務有限公司”的監管,推廣勞動保障事務,加強對在瑞就業人員的管理和服務,積極塑造開放、公平、誠信的勞動力市場品牌形象。
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圍繞20*年12月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重點推進四項改革:一是統一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二是調整個人帳戶規模,逐步做實個人帳戶;三是穩妥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方法,年內全部實施新方法;四是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力爭年底此類人員納入社區管理比例達70%。爭取我市出臺按工資總額征收養老保險費的政策,健全保面擴面長效機制,年凈增參保4000人。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的通知》,推廣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即征即保,應保盡保”。
三、加強醫療保險管理。探索未參加社會保險的老年人、未成年人等醫療保障問題,穩步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年凈增參保1500人。加強醫療保險“三個目錄”的管理,全面發放醫保對象住院“社會保障卡”,實行醫保違規行為舉報獎勵制度,健全醫療保險誠信機制和醫療服務監管機制,重點預防與制止冒名“刷卡就醫”問題。
四、做好生育、工傷保險工作。督促建筑、礦山等高風險行業和外來務工人員參加工傷保險,根據勞社部發〔20*〕36號文件精神,推動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工作人員參加工傷保險,年凈增參保5000人。根據《浙江省生育保險暫行辦法》和《*市生育保險辦法》精神,及時完善我市生育保險辦法。
五、強化社保基金監管。完善“五費合征”的征繳辦法,切實做好與地稅部門的協調和銜接工作,健全基金監管體系,開展繳費基數、繳費人數以及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專項稽核,加強反欺詐力度,提高社保基金規范化管理水平。
六、鞏固勞動管理基礎。積極推行以簽訂勞動合同為基礎的勞動用工登記制度,重點提高非公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下民營企業的簽訂面和規范度,力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0%以上、續訂率達85%以上。指導非公企業、改制企業以及其他勞動關系矛盾突出的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勞動合同,通過三方協調機制,創建和諧勞動關系企業
七、深化“和馨行動”。健全關愛民工維權機制,重點打擊非法職業中介、使用童工、拖欠工資、拒簽勞動合同、超時加班、拒繳社會保險費等違法行為;健全企業勞動保障誠信制度,建立用人單位守法誠信檔案和分類監管機制,在勞動用工50人以上的企業全面開展勞動保障年檢,力爭年檢書面審查數達2400家;健全工資支付保障機制,探索建立建筑業欠薪保障金制度,完善建設領域欠薪協同監管機制,確保農民工工資不發生新的拖欠。
八、加大勞動爭議調處力度。不斷完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實現勞動仲裁院二庭一室設置,提高勞動仲裁辦事處辦案時效性和規范化水平,確保勞動爭議案件處理結案率91%以上,切實發揮勞動爭議“源頭防范、就地化解”作用。落實《國務院信訪條例》和《*市涉及勞動和社會保障方面群體性事件應急預案》要求,開展信訪突出問題排摸和處置,及時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九、推進職業技能開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全面實施“職工技能素質工程”和“雙十萬”培訓工程,推出創業培訓,力爭年培訓職工6000人(包括高技能人才800人),再就業培訓1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2萬人,提高下崗職工和被征地農民培訓后的就業率。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加大用人單位新招錄職工持證上崗情況的檢查力度,擴大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影響力。按照全國重點技校的創建標準,抓好技校職業教育工作,重點落實新技校選址、規劃工作,根據省廳年度評估意見,調整專業設置,完成350人年度招生指標。
十、促進信息宣傳工作。建立健全勞動保障信息數據庫系統,開展“金保工程”前期調研論證,加快勞動保障信息化建設。結合全年各項工作實際,深入宣傳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強化輿論監督引導作用,深入營造企業依法用工、職工自覺維權、社會共同關心的大環境。
十一、優化隊伍能力建設。完善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機制,強化隊伍凝聚力、戰斗力,提高依法行政和行風效能水平,創新辦事機制,暢通辦事渠道,全面開展爭創“優質服務窗口”活動,真正實現“風正、氣順、心齊、業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