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委發展服務業實施意見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國辦發〔*〕11號),根據委主要領導的批示要求,結合我委實際,提出以下貫徹意見:
一、建設“廣東現代流通大商圈”
(一)打造現代流通網絡體系。出臺流通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和現代流通業發展意見,以*、*為核心,以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四個城鎮群為支撐,健全現代流通網絡體系;以建設中高級流通貿易市場、商品集散中心、采購中心等為載體,完善現代流通樞紐節點功能。努力把我省建成全國現代流通中心,顯著提高現代流通業占第三產業比重(流通服務處負責)。
(二)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盡快制訂《廣東省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2012)》,重點支持*、*建成若干世界一流,功能互補、互相協作的樞紐型現代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完善現代物流協調機制,成立廣東省發展現代物流業聯席會議制度;成立廣東省物流研究院,健全政府部門與物流專家定期溝通機制,鼓勵高等院校開辦物流專業,支持物流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參加物流專業教育培訓;健全物流統計和標準體系,著手制訂物流統計工作制度,完善物流統計方法;推進粵港澳物流合作;加強現代物流標準化建設;努力增加列入國家營業稅差額納稅試點的物流企業數量;積極推動把現代物流企業納入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范圍,享受有關稅收優惠(流通服務處負責)。
(三)推進現代流通業“四大工程”。一是龍頭企業成長工程,重點培育50家省級流通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兼并、聯合、重組、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強,出臺并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措施,積極搭建龍頭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平臺,著力建立一批規模化、網絡化、品牌化經營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二是社區商業示范工程,以“雙進工程”為重點,樹立7類不同特點的社區樣板,改造社區小型商業模式,啟動實施“千街萬巷”市場工程,首批在*、東莞、河源等市進行試點,積極培育申報國家級社區商業示范區;三是振興廣東“老字號”工程,貫徹落實商務部等14部委《關于保護和促進老字號發展的若干意見》,總結推廣“老字號”企業創品牌、壯品牌、用品牌的典型經驗,積極組建老字號企業協會,進一步發揮老字號企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流通服務處負責)。四是實施“雙百市場工程”,以珠三角地區為中心,在全省大中城市和主要產區建設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進、功能齊全、信息靈敏、安全衛生的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市場建設處負責)。
(四)鼓勵流通業態創新。支持傳統流通企業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特許經營、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著力培育中高級批發市場、第三方物流企業;積極利用好并逐步擴大流通業專項資金和服務業引導資金規模,支持流通企業創新流通業態、加強流通技術改造;完善“連鎖經營”企業注冊登記辦法,聯合工商部門落實對采用“連鎖經營”的服務企業實行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注冊登記和經營審批手續的規定;支持和壯大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行業協會(流通服務處負責)。
(五)深化實施CEPA,推進粵港澳服務業合作。一是協調成員單位盡快制訂CEPA補充協議五的配套細則,每季度或每半年輪次在粵港兩地召開一次政策實施協調會;二是加強部分服務業擴大對港澳開放政策在廣東先行先試的宣傳和咨詢工作,協同港方適時召開務實的政策咨詢會和解讀推介會;三是進一步推動各類服務業合作交流活動的開展(市場建設處牽頭,流通服務處、會展處配合)。
二、加強城鄉商業網點規劃
(一)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引導、鼓勵大型流通企業運用先進管理理念,采用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建設新型農村流通網絡(市場建設處牽頭,流通服務處配合)。爭取財政加大對“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扶持力度,由過去散網式的扶持轉變為重點扶持一批示范農家店及配送中心;同時配合、協調有關部門制訂扶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有關優惠政策(市場建設處負責)。
(二)加強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建設和管理。積極配合、指導各地建立健全高質量、高標準的商業網點規劃;指導各地抓好標志性、代表性的重點商業項目;抓好便民服務型微利網點的建設管理;積極推行“千街萬巷”門店連鎖化改造提升工程,大力發展城市社區商業;全面啟動縣級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編制工作,舉辦縣級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培訓班(市場建設處負責)。
(三)深入開展三綠工程。爭取省財政支持,加大培育創建綠色市場力度,推進綠色市場認證工作;引導和支持大型流通企業加大生鮮食品冷凍藏基礎設施、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加強宣傳,提倡綠色消費(市場建設處牽頭,流通服務處配合)。
三、推動服務業節能降耗
(一)構建節能服務業平臺。加快發展節能技術服務單位,建立健全節能技術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節能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的作用;陸續分批公布有一定基礎、有志于節能技術服務工作的技術機構,并對公布的節能技術服務機構實施動態管理;支持行業協會開展節能技術推廣、宣傳培訓、信息咨詢、標準制定等工作,幫助企業開展能效水平對標活動;逐步建立和完善涵蓋技術咨詢、審計、診斷、設計、改造以及運營管理等多層次、多渠道的節能服務體系(環資處負責)。
(二)加大節能支持力度。加大財政對公共服務領域和專業性服務領域上節能的投入;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推動節能降耗,不斷加強財政對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家庭社區、學校軍營、大眾媒體在節能上的支持;加大對節能減排、資源節約利用等方面服務業的稅收優惠力度,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建立和發展(環資處負責)。
四、實施服務業名牌帶動戰略
實施《廣東省名牌帶動戰略實施方案》,將名牌帶動戰略的范圍從工業和農業擴大到服務業,選擇商貿流通業先行試點,優先支持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具有示范標桿作用的商貿流通企業爭創名牌服務機構;建立服務業名牌科學評價體系和工作機制,爭取到2012年,在服務業形成一批以自主創新為支撐、具有行業主導能力和市場競爭優勢的服務業名牌;繼續做好廣東省商貿流通領域品牌發展工作(技術創新與質量處牽頭,流通服務處、市場建設處配合)。
五、培育中小型服務企業和機構
(一)優化中小型服務企業和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生產、經營性服務企業發展環境。貫徹落實《廣東省促進中小企業條例》,維護中小型服務企業和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生產、經營性服務企業利益;推動有關部門放寬服務業的市場準入條件;利用《廣東省民營經濟工作考核暫行辦法》,引導各地培育發展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生產、經營性服務業;在組織評選百強民營企業、參加中小企業技術交流展覽會等活動中,關注、培育服務業企業(中小局改革發展處)。
(二)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利用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組織實施一批擔保體系建設項目,扶持擔保機構發展,為包括服務業在內的中小民營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擔保;組織專業資信公司對我省擔保機構進行信用評級,規范擔保行業發展,提升擔保機構的信用意識和融資能力;推進再擔保機構建設,開展再擔保試點工作,籌建全省性的再擔保基金,建立多層次擔保體系和風險分擔機制;搭建融資平臺,鼓勵引導培育中小企業融資中介組織(中小局技術進步處負責)。
六、鼓勵服務業加強技術創新
加大重大項目資助和扶持力度,在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若干重點領域進一步增強研究開發、成果轉化以及推廣應用的能力;支持服務業企業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的交流與合作,培育一批掌握優勢技術、創新能力突出的現代服務業龍頭企業;優先支持設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進一步壯大和完善我省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大力發展面向現代服務業的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和知識產權中介組織,認真執行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轉讓等服務收入的免稅規定,對現代服務業企業所需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的進出口提供融資支持;落實鼓勵自主創新的政府首購和定購制度(技術創新與質量處牽頭、中小局技術進步處配合)。
七、健全經貿系統有關服務業的政策
加快修訂《廣東省酒類專賣管理條例》(整規辦牽頭,法規處配合)。盡快起草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會展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會展處牽頭,法規處配合)。修訂《廣東省省級挖潛改造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技術改造處牽頭,法規處配合)。完善《廣東省財政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加快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開展互利合作的指導意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信用評級管理辦法》,修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備案暫行辦法》(中小局技術進步處牽頭,法規處配合)。聯合國土、稅務部門制訂并實施對現代物流、連鎖經營、廢舊物資回收、中華老字號、流通龍頭企業的稅收、土地優惠政策(流通服務處牽頭,法規處配合)。
八、優化經貿系統服務業環境
(一)減輕服務業企業負擔。組織清理限制產業分工、業務外包等影響服務業發展的不合理規定;清理各類收費,取消和制止不合理收費項目(整規辦牽頭,監察室、法規處配合)。落實政策配合商業用電價格與一般工業用電價格并軌調整工作(電力處負責)。
(二)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發揮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作用,大力推進商貿領域信用建設(整規辦負責)。深化政務公開工作(辦公室牽頭,各處室配合)。
(三)做好其他支持和培育工作。支持餐飲行業升級換代,積極利用專項資金鼓勵支持龍頭“粵菜”餐飲企業向省外、國際發展,開展零售和餐飲企業等級評定工作(流通服務處負責)。積極推進委機關后勤管理職能和服務職能社會化(人事培訓處牽頭,辦公室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