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局促進流通發展擴大消費需求的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國辦發〔20*〕134號)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政辦〔2009〕34號)精神,促進我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市政府同意,現就我市進一步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工作提出以下配套實施意見。
一、提高思想認識,營造社會氛圍
(一)強化流通先導意識。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認識到流通業在當前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經濟發展質量、促進生產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以加快流通產業發展試點城市工作為抓手,在流通領域落實“強化主軸、壯大兩翼、‘塊狀’推進、連片發展”的區域發展思路。以擴大內需為主線,大力培育各類服務業,積極拓展消費,充分發揮消費拉動在當前保經濟增長的突出作用。
(二)提高流通工作地位。各縣(市、區)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搞活流通、擴大消費放在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和關注民生、凝聚民心的大局中來把握,把流通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和解決流通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要從思想上、措施上糾正重生產輕流通、重投資輕消費的傾向。要認真貫徹中央、省關于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計激發居民消費需求,引導和促進消費。
(三)營造支持流通氛圍。各有關部門要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加強配合和溝通銜接,強化工作責任,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各級經貿、發改、財政、建設、規劃、國土、工商、稅務、電力等部門要從項目審批、財政支持、項目用地、工商管理、稅收征管、用電業務、網點規劃、市場建設等方面給予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更多的政策扶持。
二、突出項目帶動,拉動城鄉消費
(一)著力建設專業市場。對接“4+1”產業集群,加快海西金屬材料制品市場、汽車綜合服務集中區、永安林竹產品交易市場等在建項目進度;新開工建設*市水產品批發市場、海西(*)農產品批發交易城、*市品牌汽車營銷服務中心、永安埔嶺汽車商貿城等一批有較強輻射力的重點專業市場。積極推進城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抓好*市區、永安市的試點工作,加快再生資源集散交易市場和回收網點建設。各縣(市、區)要因地制宜,注重中央商務區、專業市場等商貿集聚區的建設,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策劃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專業市場,促進流通產業集聚和集約發展。同時,按照標準化要求,積極改造提升一批傳統的批發市場,增強區域輻射能力。
(二)著重發展現代物流。把握*將成為海西綜合交通樞紐的機遇,著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突出抓好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企業發展。著力抓好今年我市列入全省重點項目的7個物流項目,重點加快推進*西北物流園區、城市物流園區和*無水港物流中心、海峽兩岸(*)農產品物流中心、*煙草兩煙物流中心、梅列華油倉儲物流中心、沙縣棉花物流園、建寧*贛省際物流中心、三元大坂物流中心等項目建設,推進寧化、建寧、泰寧邊界貿易特色市場、物流項目建設,大力發展一批既有地方特色、又有一定規模優勢產業為依托的物流中心,在海西縱深推進中形成連片發展之勢,提高我市流通業向中西部地區縱深推進的能力。
(三)著眼擴大消費需求。一是推進“家電下鄉”活動。落實國家、省、市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方案,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調動農民購買的積極性;及時協調中標流通企業做好銷售網點產品供應銜接;全面開展銷售網點備案,爭取全市家電下鄉銷售網點鄉鎮覆蓋率達100%。做好政策的銜接和解讀,確保農民購買的下鄉家電產品補貼及時到位,提升我市農村家電產品普及率。努力實現“政府得信譽,企業得市場,農民得實惠”的家電下鄉政策目標。二是推動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落實居民購買節能環保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半等優惠政策;大力培育和規范二手車市場;按照國務院和國家、省上有關部門的部署,組織開展“汽車下鄉”,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積極支持汽車流通協會與旅游部門聯手舉辦汽車旅游文化節等促銷活動,活躍汽車消費市場。三是引導開發適應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新產品,激活旅游、休閑、文化、健身、通信、家政服務等消費熱點,提高服務性消費的比例。
(四)著實提升農村市場。一是深化“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鞏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成果,充分利用“一網多用”功能,引導承辦企業與郵政、電信、聯通、煙草、醫藥等部門的合作,鞏固和提高已建成“農家店”的質量,加快發展農村配送中心,提高農村市場消費品的配送率,增加“農家店”的服務功能。今年要保質保量完成“農家店”在建制村的覆蓋率達60%以上。二是抓好農村市場升級改造。實施鄉鎮集貿市場改造工程,進一步改善農村消費環境,促進農村集貿市場向標準化方向發展。三是完善農產品流通網絡。積極推動“農超對接”,支持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建立農產品直接采購基地,降低流通費用。
三、加強市場監控,確保消費安全
(一)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要適時組織開展食品安全、保護知識產權、產品質量,以及藥品、農資、安全生產、房地產、礦產資源開發、價格秩序、環境保護、打擊走私、打擊串通投標的專項整治工作。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企業征信平臺作用,促進部門間的信用信息共享,推行信用等級分類監管制度,建立對失信者的懲治聯防機制,加大對失信者的懲罰力度。認真做好9月份的“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營造共鑄誠信的社會氛圍。實行標本兼治,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餐桌污染、假冒偽劣、商業欺詐等問題,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和流通環境,提振消費信心。建立和完善消費舉報投訴服務機制。進一步完善12315消費維權網絡建設,擴大服務點的覆蓋面。按照商務部和省上統一部署,積極創造條件,盡快建立商務領域12312舉報投訴服務體系,開展商務綜合執法試點。
(二)實施“三放心”工程,抓好流通企業食品安全。一是實施“放心肉”工程。以屠宰廠升級達標改造為重點,認真抓好豬肉質量安全和禽類集中屠宰加工試點工作,年內全面完成縣城以上牲畜屠宰場升級改造工作。在鞏固泰寧縣禽類集中屠宰試點的基礎上,推進永安市、尤溪縣、明溪縣、三元區、梅列區禽類集中屠宰試點工作。加強對定點屠宰企業無害化處理的監控,建立肉品質量信息可追溯體系;堅持嚴格執法,嚴厲打擊私屠濫宰;鼓勵品牌肉經營,力爭市區品牌肉銷售覆蓋率達到40%,并逐步在縣城推行。二是實施“放心酒”工程。以強化機構建設、開展專項整頓為重點,積極落實好酒類備案登記和隨附單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繼續加強和改善酒類流通管理工作,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酒品行為,切實保證百姓飲用安全,維護市場秩序。三是實施“放心菜”工程。充分發揮各地蔬菜批發市場、大型超市、現代農產品流通企業對消費的導向作用,規劃建設蔬菜等副食品基地,引導無公害、綠色蔬菜等食品生產發展。著眼于放心菜供應鏈全過程,搞好全市蔬菜工程建設規劃。
(三)強化市場運行監測和調控,維護市場穩定。加強城鄉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增強監測信息服務功能,初步建立起我市市場監測平臺。完善已納入生活必需品、重要生產資料監測系統的24家樣本企業的監測統計報表制度,督促企業及時報送監測統計報表;搞好重要商品儲備,保障市場供應,確保市區180噸,縣(市)級326噸豬肉儲備任務落實到位;建立起以大型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為應急商品聯系企業的應急商品聯系網絡體系,不斷增強市場應急調控能力。
四、加大扶持力度,促進項目實施
(一)籌集商貿業發展專項資金。市財政從今年起,從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安排一定資金用于扶持市區商貿業發展,各縣(市、區)政府也應視財力狀況適當增加對流通發展項目的資金扶持。
(二)落實商業與工業用電同價政策。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部署,物價、電力等相關部門要盡快落實商業與工業用電同價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三)積極選好項目,爭取上級支持。認真研究國務院、省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扶持政策,對照政策選好項目,爭取我市有較多的項目得到中央和省級財政的支持,加快我市商貿流通項目建設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