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強化工業經濟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縣級有關部門:
一、總體目標
2009年,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14.4億元(含廣旺集團及電力分攤1.9億元),同比增長21.2%,力爭達到14.6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9.8億元(不含廣旺電力分攤),同比增長23.6%,力爭達到10億元,同比增長26%。規模以下工業實現增加值2.7億元,同比增長21.1%。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億元,同比增長22%,力爭達到30.3億元,同比增長27.4%;實現利潤總額6500萬元,力爭達到7166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8%。新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12戶。實施總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44-49個,完成工業總投資11-11.5億元,其中技改投資6.2-7.2億元。完成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6500-7000萬元,新入園工業項目15-17個,新增園區土地面積0.8-1.1平方公里。
二、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市委五屆十次全會、全市工業工作會議和縣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災后重建和擴大內需的重大機遇,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給全縣工業帶來的沖擊,把保增長、練內功作為工作主線,大力實施資源轉化戰略,突出抓好項目建設、產業發展、企業培育、園區建設、節能減排五大重點,力促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努力為全縣經濟提速加快、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三、主要措施
1、積極幫助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要牢固樹立抓工業就是保增長、保穩定、保民生、保稅收的理念,全面把握形勢,緊緊抓住機遇,積極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堅決防止工業下滑。一是幫助企業開拓市場。鼓勵企業把當前困難時期作為開拓占領市場的重要時機,全面開展各種促銷活動,大力提高產銷率。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要創新投融資機制,建立投融資平臺,多管齊下滿足資金需求,尤其要優先解決好項目資金問題。縣興旺國投公司、新京小額貸款公司、紅城擔保公司要充分發揮投融資平臺作用,擴大投融資能力。各類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增強大局觀念,強化服務地方經濟的意識,增強信貸投放的積極性,促進金融與地方經濟發展雙贏。三是促進企業扭虧增盈。在全縣選擇一批重點盈利大戶,實施特殊的激勵政策。在全縣選擇一批重點虧損企業,采取一企一策的辦法,實行特殊的扶持措施。引導企業推行精細管理,挖掘潛力,苦練內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確保一季度工業生產實現“開門紅”。
2、強力推進工業項目建設。要以加快實施納入國家、部委、省災后重建規劃項目為重點,強力推進工業項目建設,切實增強發展后勁。一是嚴格執行縣級領導、縣級部門聯系重點項目制度。對投資額5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建立一位責任領導、一個縣級部門、一套工作班子的“三個一”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大協調服務力度。二是用超常規思維、超常規動作謀劃項目,努力解決項目儲備不夠、開工不足、速度不快、推進不力等問題,大抓項目,多上項目,快建項目,為保增長、止下滑、提速度作貢獻。要盡快建成廣旺200萬噸水泥、匡山100萬噸水泥、攀成鋼60萬噸焦化、達鋼20萬噸離心球墨鑄鐵管、南洋1.2億平方米瓦楞紙包裝等一批項目;加快達鋼椿樹坪釩鈦磁鐵礦、旺鑫鉬礦開發等項目建設進度;力爭120萬千瓦低熱值煤坑口電廠、億明焦化釩資源綜合利用、氮肥廠異地遷建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開工。三是實施好災后恢復重建和擴大內需項目,特別是加快在建頁巖磚生產項目建設進度,為災后農房重建提供可靠的建材保障,為縣域經濟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3、全力抓好重點工業企業發展。堅持大中小并舉,著力扶持重點企業,抓好停產、半停產企業復產、達產工作,積極培育大企業大集團,促進小企業上規模。一是壯大優勢骨干企業規模。優化完善大企業、大集團服務通道,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問題和困難,加快各類要素向強勢企業集中。二是加快培育重點企業。重視扶持培育一批產業層次高、發展潛力大、帶動效應強的重點企業,推動優良資產、優勢資源向企業集聚,支持企業發展壯大,引導企業走“專、精、特、高”發展道路。三是扶持成長型和新建企業發展。選擇一批最具成長性、有望在年內進規模的企業,作為重點扶持和培育對象,通過整合利用財政、金融、政策等優勢資源,促使這些企業做專做優、做強做大,不斷擴大規模企業總量。全年新培育規模以上企業8-12戶;新培育銷售收入過5億元的企業1戶,過2億元的企業1戶,1億元至2億元的企業1戶;500萬元至1億元的企業2戶。
4、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一是通過“上大關小、扶優限劣”,大力調整水泥、煤炭產業結構。扶持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發展,淘汰機立窯和小水泥。遵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和指令依法關閉產能不達標的小煤礦,加快推進煤炭資源整合,按照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的要求進行設計施工和驗收,促進煤炭產業上檔升級和規模擴大。二是通過資源整合和招商引資,培育和延伸農產品加工業。引導東河食品公司延伸農產品產業鏈,引導天馬絲綢、溫馨布業延伸紡織產業鏈,引導蜀豐薯業延伸淀粉產品加工產業鏈。三是強化資源市場化配置,適度限制原材料工業和粗加工企業發展,積極引導企業進行資源深度加工。
5、加快推進產業園區建設。認真開展“園區建設年”活動,把產業園區建設作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突破性推進產業園區建設。一是明晰園區產業定位。要按照“一區多園、一園一主業”的原則,將工業園區產業定位與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相結合,合理確定園區主導產業,形成以骨干企業為核心、專業化協作配套的特色產業園區。二是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項目組裝配套、打捆投入的原則,完善配套設施,增強服務功能,全年新增園區用地1.1平方公里,完成基礎設施投入7000萬元以上。三是強力推進企業入園。按照新上項目、搬遷企業一律進入園區的原則,積極引進項目和企業有序入駐,加快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努力實現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入園良性互動,不斷提高園區建設檔次和規模,推動工業經濟集聚集群發展。四是加強園區管理。嚴格執行園區規劃,逐步建立園區專業化管理機構,制定出臺園區管理政策,努力把產業園區建成優勢產業的培育區、招商引資的示范區和體制與科技創新的試驗區。
6、推進企業改革創新。一是穩步推進企業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匡山水泥并購重組東河熱電公司,完成縣食品公司、印刷廠、三江鍋廠的破產終結工作,抓好氮肥廠的對外招商重組,妥善處理已改制企業的遺留問題。二是積極推動企業自主創新。鼓勵企業走開放式創新道路,不斷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實施技改擴能,增強持久盈利能力。三是引導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推進企業管理創新,強化企業內部管理,構建法人治理結構。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努力提升企業對外形象,不斷增強企業活力。四是促進企業品牌建設。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著力發展重點產品,培育國家、省、市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
7、積極做好工業運行協調和服務工作。一是建立實時監測制度。整合企業主管部門和統計部門的力量,加強對主導產業、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運行情況的監測,深入調查研究,及時掌握情況,對存在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處置,促進主導產業健康快速發展。二是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堅持開好每月一次的經濟運行分析聯席會議和每季度一次的經濟形勢分析會,準確把握運行態勢和目標進度完成情況,找準發展優勢和劣勢,研究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促進工業經濟提速增效。三是強化政策扶持。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研究制定工業經濟扶持獎勵政策。切實降低創業門檻,為工業經濟健康穩定快速發展創造更加寬松的政策環境。四是提高政務效能。高度重視并認真抓好企業治亂減負工作,特別是解決項目審批、中介收費、辦事效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建立重大項目、重點企業服務“綠色通道”,建立企業服務長效機制。五是破解發展瓶頸。繼續加強“政、銀、企”互動對接,加快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不斷壯大擔保公司規模,增強投融資能力,切實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爭取將一些耗電大戶納入直購電試點企業。努力協調好煤、油、運、氣等生產要素,確保企業正常需求。
8、強化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一是加強工業節能降耗。重點抓好用能大戶的節能降耗工作,突出抓好東河熱電公司的節能改造工作,務必確保年內完成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8%的目標任務。二是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對已納入關閉的落后工藝、技術、設備和高污染企業堅決關閉。三是做好節能減排的統計監控。搞好節能統計培訓,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統計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扎實做好工業節能減排的統計工作,如實反映高耗能企業分布、生產經營及能耗等情況,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四是全面開展社會節能監察。通過電視、報刊、廣播等新聞媒體,加大節能宣傳,切實做好節能知識普及、培訓工作,增強全社會節能意識。五是高度重視安全生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能力建設,強化企業生產調度,加大隱患排查治理力度,確保企業安全生產,做到生產、安全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