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構建和諧社會法治保障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檢察機關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體之一,其法律監督工作,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又是重要保證。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當前檢察機關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應當全面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和深刻內涵,并自覺堅持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工作實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深刻內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的內容。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體現了構建和諧社會對檢察隊伍的基本要求。
核心內容——依法治國
樹立依法治國理念,需要準確把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嚴格依法辦事”等基本內涵。檢察干警作為法律監督的執行者,必須牢固樹立依法治國理念,自覺用這一理念指導執法行為。一要提高法律素養。努力提高法律素養,是檢察干警實踐依法治國理念的前提和基礎。二要堅持嚴格執法。嚴格執法是法治的基本內涵,是依法辦事觀念對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三要模范遵守法律。模范遵守法律,是檢察干警的應盡責任。檢察干警模范守法對于培養整個社會依法辦事的觀念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時也是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尊重,是對自己的尊重。四要自覺接受監督。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部門,自身在行使執法權力的各個環節都要依法接受各方面的監督制約,并把監督制約作為推動和改進工作的動力,保證和促進嚴格公正文明執法。
本質要求——執法為民
當前形勢下,檢察機關樹立執法為民理念,要突出強調“一切為了人民”、“走群眾路線”、“尊重和保障人權”。一要求真務實。求真務實就是立足實際,實事求是,扎實勤奮地工作,實實在在地為人民謀利益,對人民群眾最具體、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要求,要給予最及時、最方便、最大程度的實現和滿足。二要甘當公仆。檢察干警作為人民公仆,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樹立和強化服務意識,妥善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作為人民的公仆,檢察干警應當具有無私奉獻和犧牲精神。三要文明執法。文明執法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對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進步的表現,是政法機關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和外在體現。四要清正廉潔。踐行執法為民理念,政法干警必須清正廉潔,確保權為民所用,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不成為謀取私利的工具。
價值追求——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只有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才能使憲法規定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任務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維護人民的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對于檢察機關和廣大檢察干警而言,樹立公平正義理念,需要準確把握四個主要方面的內容:合法合理,平等對待,及時高效,程序公正。一要堅持秉公執法。秉公執法是公平正義理念對政法工作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做到秉公執法,就要出于公心,維護公益;就要摒除邪惡,弘揚正氣;就要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就要態度公允,不偏不倚。二要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要嚴把證據關,嚴把法律關。三要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既重視實體公正,又保證程序公正,是政法工作中應當著重把握的要求。四要堅持公正與效率并重。效率是實現法律公正的重要條件,公正是評價法律效率的基本尺度。檢察機關在執法中應努力追求公平與效率的最佳結合,而不應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五要堅持以公開促公正。應當認真落實和嚴格執行執法公開的規定,繼續堅持以公開促公正,不斷深化政法工作公開的形式、載體、內容,要通過便捷的、最容易為社會公眾所知曉的方式和途徑,將公開的內容公之于眾。
重要使命——服務大局
現階段,檢察工作服務大局,就是要保障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檢察機關要更好地為大局服務就要堅持:一要胸懷大局。始終做到腦里想著大局、心里裝著大局,牢牢把握黨和國家大局的主要內容和對檢察工作的基本要求,增強服務大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二要立足本職。把本職工作干好,把各自職責履行好,把職能作用發揮好,通過具體的職責履行、職能發揮去實現和體現為大局服務。三是正確履職。主要是要正確處理好服務大局與嚴格依法履行職責的關系,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執法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之間的關系。
根本保證——黨的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是檢察機關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只有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才能保證檢察機關全面發揮好維護國家安全、化解矛盾糾紛、打擊預防犯罪、管理社會秩序、維護公平正義、服務改革發展的職能,為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具體到檢察部門和廣大檢察干警,就要切實增強黨的觀念,自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一要切實增強黨性觀念。要始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永遠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祖國、忠于法律。二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政法工作中的指導地位。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持馬克思主義對政法工作的指導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牢牢占領法學輿論陣地,武裝廣大檢察干警的頭腦。三要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委的重大決策部署。檢察機關及廣大檢察干警要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的決議、決定不折不扣地貫徹到各項政法工作中,落實到各項執法活動中。
(二)以理念教育促工作開展,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在構建以人為本和諧社會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其過程只是一種形式,重要的是要通過教育活動促進工作開展,通過工作成績來體現教育活動的成效。法治是和諧社會的基石。檢察機關開展這項活動,就是要深刻把握和諧社會的要求,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更新執法理念,加強和改進檢察工作,有效懲治犯罪,化解矛盾糾紛,調節社會關系,以更好地服務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牢和諧社會的基石。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維護社會穩定,化解社會矛盾,營造和諧環境。
構建和諧社會,公民的安全感是社會和諧的重要指數。社會治安狀況,關系到每個人的身家性命,關系到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檢察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工作主題和“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和辦案質量”的總體要求,發揮批捕、公訴和查辦職務犯罪的職能,嚴厲打擊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嚴重暴力犯罪和盜竊、搶劫、搶奪等多發性犯罪;突出打擊涉黑、涉槍、涉爆、涉毒、涉賭、涉黃的犯罪活動;依法打擊走私販私、制假售假、偷稅騙稅、侵犯知識產權等各類擾亂、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和破壞發展的犯罪;積極辦理非公有制企業內部的職務侵占、挪用資金等犯罪案件,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嚴肅查辦在土地征用中侵害農民利益、城市拆遷中侵害居民利益、工程建設和工商企業中侵害農民工利益、企業改制中侵害職工利益等嚴重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破壞社會穩定的職務犯罪案件。
官員腐敗、司法腐敗及瀆職犯罪等問題,是百姓極為關注的焦點。腐敗問題、瀆職犯罪問題不解決,很難提升人民群眾的凝聚力,社會也不可能和諧。值得一提的是,人民群眾對檢察機關的期望值很高,懲治不力影響民心,而民心穩是穩定之根本。檢察機關要在維護社會穩定大局中取得成效,實現法律監督效益的最大化,服務于構建和諧社會,通過有效懲治犯罪,不斷提高公信力是很重要的內容。公信力就是檢察機關的公共影響力。影響檢察機關公信力的主要因素總的來說是法律監督工作的成效,具體地說主要是辦案質量和隊伍自身的形象。因此,檢察工作首先要講究辦案質量,在懲治腐敗工作中,應始終追求辦“零缺陷”案并查辦大案要案;其次,檢察隊伍應是一支公正、廉潔、高效、執法文明規范的隊伍,這也是做好檢察工作的前提和保證,唯有自身素質過硬,樹立良好形象,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信賴。
(2)堅持公平正義,力求法律統一,保障和諧秩序。
法律監督既要監督有案不查、有罪不究的問題,也要解決不該追究而被追究的問題,使枉法的行為受到處理,使遺漏的犯罪分子受到打擊,使被冤枉的當事人得到保護。法律監督既要糾錯更要防錯。肩負監督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的檢察機關,要從受理申訴控告信訪中及時發現容易引發群體事件、引發上訪案件的不安定因素,快速反應,依法妥善解決;要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情厚誼,以人為本地解決申訴人的冤情和法律困惑,通過推行檢務公開制度,通過春風化雨般的工作,讓他們不再為同一困惑踏上不斷申訴上訪的征程。
(3)積極預防犯罪,參與綜合治理,提升和諧空間。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題下,檢察機關要認真研究各種社會矛盾的規律,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和適應性,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事實證明,黃、賭、毒等社會丑陋現象是滋生刑事犯罪的溫床;一些民事糾紛是釀成群體事件,甚至是引發惡性犯罪的導火索。檢察機關要在履行職能中及時發現一些潛在的社會問題,努力把群眾反映的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首辦環節。檢察建議是檢察機關開展預防犯罪、參與治安綜合治理的一種重要法律形式。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發現有關單位在制度與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與漏洞時,應及時提出建議,督促有關單位及時制定或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強化內部管理,排除犯罪隱患,鏟除犯罪土壤。同時,要跟蹤檢查抓實效,防止類似犯罪的再發生。此外,構建和諧社會,除需要健全法制、加強監督,還需要大力弘揚廉政文化,把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作為建立健全預防腐敗體系的重要載體,要充分利用現有的電視媒介、報刊雜志資源,積極傳播廉政知識,弘揚廉政精神,在全社會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良好社會風尚。
(4)貫穿人權保障,突出人文關懷,彰顯和諧精髓。
執法機關過多強調法律剛性的一面,把處罰和震懾當作法律的惟一屬性,并不能從根本上達到消除社會矛盾、修復社會關系的目的。和諧理論要求依法協調社會關系,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的利益,要求平等對待和機會均等。因此,辦案工作在保障被告人權益的同時,也要注意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對雙方當事人的利益訴求都應給予公平的注意。對一般涉及賠償的刑事案件,鼓勵被害人與犯罪人面對面接觸交流,并在自愿基礎上確定賠償方案,使被害人得到補償,犯罪人取得諒解,最終有利于社會穩定。對一般的由民事糾紛所引起的輕傷害案件,當具備一定條件時,如侵害人徹底認罪、侵害人與被害人自愿和解、社會負面影響已消除等情況,嘗試用調解的方式來化解這種多發的矛盾也是十分有益的。未成年犯罪問題是影響社會和諧的重大問題,對這類犯罪應從單一的懲罰轉到懲罰與教育并重響,在刑罰適用上多一些考慮保護和以人為本的思想。應當更有效地發揮檢察職能,適用“寬嚴相濟”的政策,堅持做到既對有罪的未成年人予以懲處,又在懲處中注重采取與成年人不同的方法,防止有罪的未成年人得不到應有的關懷矯治,最大限度地實現懲治與幫教的統一、打擊與關愛相統一的主導思想。
(5)堅持黨的領導,積極服務大局,構建和諧社會。
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必須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行使檢察權利,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檢察業務中得到充分體現。檢察機關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深刻領會中央、省、總局全會的精神,把思想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貫徹全會提出的各項任務上來,增強機遇意識、發展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堅持講政治、講黨性、講大局,牢固樹立為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服務的意識,努力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果。要進一步把檢察工作置于黨的工作大局中,增強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總之,我們一定要按照黨中央的要求,以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工作目標,牢固樹立“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執法觀,圍繞“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檢察工作主題,進一步加強檢察隊伍的建設,進一步提高檢察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大力加強法律監督能力建設,促進檢察工作全面、健康、協調發展。通過全面履行檢察機關的職責,努力為為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檢察機關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