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腐敗成本源頭治腐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在為其獲得利益的同時,必然使其付出代價,或者叫成本。腐敗同時也離不開這個規律。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關于“腐敗成本”,是指在一個特定社會中,腐敗行為受到來自國家和社會現實的制裁和譴責,包括法律上的成本和道德上的成本。具體包括被查處的概率、法律處置程度、經濟懲罰程度、精神或名譽損失和社會輿論的否定性評價和譴責,還包括進行腐敗活動時行為人為此付出的金錢、精力、時間及心理壓力等。“腐敗收益”是指由于不正當運用而為權力人帶來的非正當收益,主要包括收受的賄賂、貪污所得財產、權力濫用帶來的權權勢感、以及色情享受等等。
按照經濟學原理,任何低成本、高收益,必然同時帶來高風險。但作為腐敗,有其特殊性。有關專家稱,我國的反腐敗工作當前急需大幅度地提高腐敗的各種成本,使腐敗行為高風險、低收益。他們還對公務員腐敗的成本與收益進行了分析:當公務員從事腐敗或犯罪活動的收益比其成本或風險大得多,他就具有腐敗的動機;當潛在收益足夠大時,他就可能“鋌而走險”。而當公務員廉潔的收益比其成本風險大得多,他就具有廉潔的動機;當廉潔潛在收益足夠大時,他就可能“廉潔一生”。由于腐敗行為并非都能被發現和公開地制裁,且腐敗收益大于“腐敗成本”,腐敗動機才會產生,并支配行為人開始實施腐敗行為。通過腐敗收益、腐敗成本和腐敗動機這三者關系發現,腐敗收益與腐敗成本的對比關系決定腐敗動機的產生。因此,加大“腐敗成本”可以有效地遏制腐敗,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要增加腐敗案件被查處的幾率。
小節不懲,大節必失。加大查處力度,增加被查處的概率,這是加大“腐敗成本”的重要方面,只有使腐敗行為被發現的概率大幅度上升,有腐敗動機的行為者才能“三思而行”,不敢“輕舉妄動”。
如果腐敗行為被查處的幾率很小或近乎零的話,即使在其它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來增加腐敗者的成本,也往往起不到明顯效果。在對腐敗分子查處中,一要堅決,二要從重,不光一查到底,而且處罰到位,絕不能給腐敗分子留一點僥幸心理和逃避處罰的機會。對腐敗分子,不管其資格多老,地位多高,權力多大,一旦發現有腐敗問題,即要依法懲處,罰當其罪。只有加大案件查處力度,提高案件的發現率和查處率,使腐敗者經常提心吊膽,使企圖涉足腐敗者有所顧忌,進而達到鏟除腐敗動機、有效防止腐敗的目的,有效地遏制腐敗現象滋生蔓延。
二要加大經濟處罰的力度。
治國安民必須反腐敗,而懲治腐敗必須從嚴。可通過加大經濟懲處力度等方法使腐敗的經濟風險,加大鏟除腐敗動機。從近年來的執紀實踐來看,一系列貪污腐敗分子都如影隨形地跟著財產來源不明這一條,因為腐敗分子知道,財產只要是來源不明,目前《刑法》上規定最多五年有期徒刑。這就使得一些腐敗分子沒有得到應的懲處,使受賄者心存僥幸,使行賄者逍遙法外,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們反腐敗的懲處力度、震懾力、警示和教育作用受到影響。
對腐敗分子的贓款、贓物、非法所得、說不清合法來源的巨額財產,要依紀依法全部予以沒收。已經揮霍掉的,要以私人財產作賠償;私人財產不夠賠償的部分,可以作為債務,逐年清還。如果腐敗分子在被沒收贓款贓物和非法所得后還有財產的,判決時可依法處以財產刑,不讓腐敗分子在經濟上占便宜。這樣,就能使腐敗分子為自己的腐敗行為所付出的巨大代價而感到震驚和后悔,同時也能警示后來者望而卻步,不敢重蹈覆轍。
三要建立嚴密的法規體系。
嚴密的法網,可以使公職人員在受到非法利益誘惑時三思而后行,不敢輕舉妄動,鋌而走險。加大腐敗成本就是有錯必糾,有罪必懲,做到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對違法違紀的腐敗分子在量刑上從重從嚴,堅決杜絕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的現象。現在,對一些腐敗分子處緩刑過多,造成對貪污賄賂等經濟犯罪的處罰遠遠輕于其它刑事犯罪,極不利于腐敗分子的有效懲治,并因此造成惡性循環,使一些仿效、冒險、僥幸心理進一步強化,不惜以身試法。因此,加大腐敗成本就必須要施以“重典”,從嚴從重。有的國家法律規定,凡是具有索賄、受賄或接受不正當報酬的,均認為犯罪賄罪,根據情節輕重,處以不同程序的處罰。有的國家還規定,凡是被發現有貪污行為的公職人員必須將其全部家產上繳國家,并勒令辭職“下崗”,不給出路。嚴厲的懲罰增加了腐敗者預期的成本,能促使其望嚴刑而卻步。我國急需吸取別國的一些經驗,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法律,盡快制定如《廉政法》等法律,運用法律的規范性和震懾力治理腐敗。
四要加大道德評判力量,形成良性勸導機制。
從反腐的角度講,如果群體對個體的約束嚴厲,則個體難以滋生腐敗行為;如果群體對個體放任自流,則個體容易出軌出格,滋生腐敗。懲治腐敗,必須凈化社會風氣,提高道德水準。對腐敗分子寧可苛之以嚴,不可失之于寬。要讓腐敗者臭名遠揚、身敗名裂。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對被查處的大小腐敗分子一律曝光,將其種種丑行公布于眾,要群議紛紛,傳媒譴責,還必須建立一個讓腐敗者遭受巨大的社會關系利益損失的機制,營造一個全社會“排斥”、“反對”、“唾棄”腐敗分子的社會氛圍,增強社會對腐敗分子的社會氛圍,增強社會對腐敗者的譴責和精神壓力,使腐敗分子一“貪”即“污”,一“腐”即“敗”,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受到世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