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電大教學質量問題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國高等教育在經歷了上世紀末以來的跨越式大發展,實現了大眾化普及之后,終于要走上內涵建設發展道路了。然而,這一轉變并非易事,電大的教學質量觀更需要澄清若干理論和實踐問題,否則,難以著手解決錯綜復雜的質量問題,實現發展模式的轉變。
一、教學質量觀是發展觀的具體表現,必須認真把握“寬進”尺度
在增長就是發展指導思想影響下,電大系統并未認真對待“寬進”的尺度問題。例如:在畢業證書檢驗中總是存在各種問題;入學水平測試從未實現過其遴選功能;非對口專業學生課程補修存在走過場情形;對于確需依靠遠程學習的學生沒有統一的制度設計,如此等等,人們似乎逐漸麻木。只要“入口”繼續無限制甚至無原則敞開,就不可能有嚴格意義上的質量控制,因為基礎工程過于薄弱。
二、電大的教學質量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建立在其他教育基礎上
電大的學歷教育建立在基礎教育、中職中專教育和高職高專教育基礎上。基礎教育長期存在“應試教育”模式,中職教育為無序競爭所困,高職高專教學質量有待提高,電大的教學質量必然要受這個基礎的影響。其中以心理、習慣的影響最大,相當數量的中學生是無論走進中職中專還是高職高專,都接受了“失敗”的結論,失去了學業上的自信,養成了“混”的習慣。有人可能逐步擺脫了消極心態,但對學業的心理承受力仍是脆弱的,多年的習慣也難以改變。因此,電大的教學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通過各方面的長期努力,推進教育的整體改革,改變電大學歷教育的基礎狀況。
三、教學質量不僅取決于教學過程,還取決于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和教材的適用性
在影響電大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中,一個被忽視的方面是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做一線教學工作的都了解這樣一個事實:多數學生存在“瓶頸”課程,原因也極為簡單,要么沒有學過相關的高中課程,要么沒有學好,要么遺忘了。必須盡快根據電大的培養目標,系統研究改革課程設置和調整教學大綱,消除事實存在的“瓶頸”課程,設置多數學生可以越過的標桿。同時,對電大教材的詬病從未停止過,主要表現是太多和太厚。有人計算過開放教育學生的可用時間和閱讀量,結論是一個正常工作和生活的人,很難完成全部教材閱讀任務。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寧可降低標準也要設置真實標準,從培養目標和學生實際出發,認真解決課程設置和教材編寫方面存在的問題。
四、應該允許學生在基本達標的前提下,有選擇地揚長避短
開放教育的“寬進”使不同年齡、職業、閱歷和基礎的學生走到了一起,他們在學業上的起點和終點自然有差異。面對這樣一個復雜的多層次的學生群體,教學質量可以有統一的標準,而實際結果則必定是多樣的。再嚴格的質量管理,不能也無法抹殺這種多樣性。正是“各有千秋”的學生把校園和社會點綴得豐富多彩和生機盎然。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在現實中,都應該允許學生在基本達標的前提下,有部分的“例外”表現。教學計劃應有彈性設計,設置可實現的選修課程而不是目前的集體選修。課程考核也應加大形成性考核成績比重,改革必修課程的考核方式,讓學生有揚長避短的可能。
五、教學質量不僅要看成績,更應看學生的“建構”成效和應用能力表現
成人學生的年齡層次很多,這就決定在他們在“理解和記憶”這兩項主要學
習能力上存在較大差別。理解力由于“建構”基礎的豐厚而與年齡成正比,而記憶力則由于生理機制恰好相反。我們的考試形式卻沒有關照到這種差別,迫使學生放棄理解力優勢,屈從記憶力劣勢。電大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是分數而是實用,教學質量觀應著眼于最終的質量標準,即畢業生在各個領域中的成就和貢獻。電大的實踐教學是很科學的設計,在特定要求下,讓學生應用所學理論去研究解決現實問題,這種案例教學早已為哈佛商學院這樣的世界頂級教育機構所采用。電大的應用性教育應該放開手腳去做,而不必過分依賴一次性的期末卷面考試。
六,要十分重視學生個體學習過程的落實,質量管理不可輕信程序和分數
在實踐中,工作程序的完成和分數的達標被視為實現了質量控制,其實不然。有一個現象,便是相當數量帶進考場的教材少有認真閱讀的痕跡,這足以說明程序到位和分數過關是建立在怎樣的基礎上。我們甚至不能堅定地宣稱真正實行了“嚴出”的制度,難以坦然面對考風考紀中的問題。當前,內涵建設任務已經提出,我們在采取綜合治理措施時,尤其要重視學生個體學習過程的落實,不可輕信程序和分數,因為程序約束不了所有人的行為,分數也不可靠。在學風、考風、教風尚未普遍好轉時,只有確保學生個體學習過程的落實,才可能真正落實教學質量。
七、內涵建設要求加強學科建設,消除教學實踐中的盲點
在有限的人力資源條件下,電大的專業開設在迅速適應需求的同時,卻未能及時完成相應的學科建設任務。大量教學實踐中的具體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系統分析和揭示,更沒有系統地組織攻關研究。長此以往,教學中的盲點勢必不斷積累。必須爭取主動,利用遠程教育技術優勢,加大教研活動的次數和深度,擴大教研參與的范圍,及時解決現實的教學問題。要盡快在全系統統籌規劃,有效組織學科建設;要勇于實踐探索,在局部進行解剖式試點。我們需要計劃,更需要行動來點亮一線教學工作的明燈。
教學質量是電大的生命線,是電大的核心競爭力,是電大可持續發展的保證,是電大職業道德的體現,是業者為之思考為之忙碌的意義所在。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質量觀指導,沒有明確的質量控制標準,沒有強力的政策措施保證,我們只能茫然無所適從。而最重要的莫過于端正辦學思想,實事求是地直面教學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如果能夠直面教學質量中的要害問題,又在全系統形成共識并付諸行動,那么,質量控制便不再是一句口號,提高教學質量便有了確切的希望,電大也有望從此走上內涵建設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