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效益經濟統一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十六屆三中全會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體制保障。按照《決定》的精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就是要按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逐步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就是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一、充分發揮文化產品特別是新聞媒體自身的社會職能,增強責任意識,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必須看到,文化產品具有不同于一般的物質產品的特殊屬性,對人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具有重要影響,因而發展文化產業必須遵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避免市場的自發性、盲目性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充分認識文化產品特別是媒體自身的社會職能,充分發揮文化的作用和力量。文化產品特別是媒體的社會職能主要是及時真實地傳播信息;廣泛持久地推廣知識;正確地引導輿論,表達黨和人民的意志,堅持有利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輿論導向;積極主動地推動發展,挖掘和介紹先進典型和新生事物,以榜樣的力量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民主政治發展和先進文化發展;生動形象地教化公眾,潛移默化地引導公眾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關心社會進步、生態環境文明的責任感,影響公眾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高度負責地堅持輿論監督等。
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要更好地把全國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萬眾一心地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奮斗,就必須大力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边@一論述深刻揭示了文化的作用和力量。
發揮文化的作用和力量,一是提供思想保證,增強向心力。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我們面臨著大量的新情況新問題,更需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文化的思想保證作用,增強社會主義的向心力。特別是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面對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我們必須高舉先進文化的旗幟,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通過內容和形式的創新,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是提供精神動力,形成凝聚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與民族凝聚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歷史使命。通過文化建設,可以使社會各階層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增強社會各個階層的歸屬感、認同感,進而增強民族的凝聚力,為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三是提供智力支持,開發創造力。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重視和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樹立科學觀念,倡導科學方法,培養國家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質,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良好氛圍,大大激發人們的創造精神,激活人們的創造潛能,開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無窮無盡的創造力,從而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二)增強政治責任意識,嚴把文化產品輿論導向關。正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賦于了文化特有的作用和力量,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辱使命,不負重托,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增強政治責任意識,嚴把導向關一是必須始終與黨中央、國務院以及農業部黨組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嚴格黨的新聞宣傳紀律,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陣地意識,自覺堅持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放在首位。
二是加強政治和業務學習,增強政治敏感性,提高政治鑒別力,提高把關能力和水平,不給錯誤思想言論提供傳播渠道。只有加強學習,全面理解、深刻領會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學習新聞宣傳業務知識,才能以發展為主題,以繁榮為己任,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在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豐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重要作用。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增強政治敏感性,增強識別和抵制錯誤思想侵蝕的能力,也才能真正做到絕不給錯誤思想、言論提供傳播渠道和傳播機會。
三是要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要嚴格執行有關禁載條款和黨的宣傳紀律,特別是在政治觀點、政治立場等方面,要嚴格把關。在民族、宗教、臺灣、外交(包括國界、稱謂、地圖等方面)等敏感問題和保密問題上要高度重視,嚴格把關,不能疏漏。對低級、粗俗、迷信、偽科學、虛假、淫穢色情等內容,堅決不能刊登。要嚴格按照、新聞出版總署的有關管理規定執行,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絕不能有半點馬虎。
四是確保責任到人,嚴格程序,嚴格管理。要確保把住政治導向關,必須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范程序,明確責任,嚴格檢查、監督。要精采、精編、精排、精校、精檢,每道程序每個責任人都要加強政治責任心,切實負起政治責任來,要認認真真、逐字逐句審稿,絕不能不審稿只簽字,要嚴審嚴改慎簽,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稿件,要堅決退改或退稿。既要把好發稿關,又要把好付印關,還要把好成品質量檢查關,對不合格的產品,對有政治問題的產品,堅決不能放行,同時還要實行責任追究制度,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五是用新的思路、視角和方式加強和改進“三農”報道,講究宣傳策略,提高引導藝術,實現輿論的有效引導?!叭r”宣傳工作目前是重點多、熱點多、難點多,同時也是矛盾多、敏感點多。怎么樣既能更好地為“三農”工作大局服務,又能更好地為農民服務,真正把黨的意志和人民的愿望有機結合起來,把反映輿論與引導輿論兩種功能辯證地統一起來。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吃透“上情”,又要明了“下情”,既要迎著“難”點、“熱”點上,又能積極引導社會各階層輿論,用黨的方針統一思想認識,維護社會穩定。政策宣講和法律咨詢方面的內容,務必要做到權威準確;提供技術信息要真實可靠,絕不能虛假;市場分析必須權威科學。特別是對矛盾和問題報道,我們有責任以平和、寧靜、舒緩的基調疏導社會意見,削弱社會對立情緒的撞擊力,維護和形成平和的社會意識氣氛和環境,堅持用是否有利于解決問題、有利于社會穩定評判新聞價值,堅持用辯證的觀點進行輿論監督。力戒搞新聞噱頭,偏面吸引讀者,說過頭過激話。絕對不允許與中央現行政策和精神相違背或相抵觸。力求做到循循善誘,春風化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增強報道的可讀性和吸引力入手,使之取得理想的社會效果。
二、在堅持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追求經濟效益,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一)充分認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文化產品的社會職能和文化特有的作用和力量,要求我們新聞出版單位必須遵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必須毫不動搖地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作為企業化管理的新聞宣傳單位,絕不是說不要經濟效益,相反,必須在堅持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重視經濟效益。只有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才能夠加大必要的投入,有條件做到不斷吸引和培養人才,才能夠引進有效的管理機制。也才能夠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運用市場機制合理配置文化資源,有效地調動社會各方面發展文化事業的積極性,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更大規模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地為讀者服務,為社會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事實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不矛盾,是可以統一的,文化企事業單位只有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才能更好地實現社會職能,更好地發揮文化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才會有好的影響,好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和喜愛,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也一定會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并有無限的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反之,則不然。不講社會效益,即使撈取一時的利益,好景絕不會長久。
(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必須遵循文化產品特有的規律性既然文化產品具有不同于一般物質產品的特殊屬性,而文化企事業單位又必須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就必須按照文化產品特有的規律性,實施生產、經營和管理。
1.準確把握讀者定位,及時了解讀者需求,堅持“三貼近”,努力提高刊物的質量,增強吸引力和感召力。這是堅持社會效益的根本,也是創造經濟效益的基礎和前提。
文化產品生產經營管理的基本規律要求首先必須老老實實下苦功夫做好產品,做出品牌,視產品質量為生命,沒有精到的產品質量,根本就談不上有到位的經營和管理。也只有準確把握讀者定位,及時了解讀者需求,才能把握好欄目和內容的定位。只有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進群眾,才能有源泉,有激情和動力,才能有取之不完用不之不竭的新鮮有用的內容,也才能在貼近中引導,在引導中服務,吸引讀者,有感召力。
2.堅持三個定位,避免三張皮,走經營期刊等媒體的道路。具體到中國農村雜志社就是要走經營期刊、經營期刊社的路子。過去往往容易辦刊歸辦刊,發行歸發行,經營歸經營,各不往來,三張皮。其實辦刊、發行和經營是密不可分的,可以相互作用、影響和支持。辦好刊物是前提,質量是生命是基礎,有好的產品,宣傳起來才能理直氣壯,發行起來才會更容易被讀者歡迎,廣告客戶也愿意在高質量的文化產品上做廣告,讀者也才能相信和接受有信譽的廣告信息,社會活動也才能有地位有影響力。刊物質量不高,發行和經營就乏力??镔|量尚可,但不注重宣傳,不加大發行力度,發行不出去,領導成了主要讀者,倉庫成了最終歸宿,沒有讀者還談得上導誰去。沒有一定的發行量,也就難以實施真正的經營。即使有一定的發行量,也必須加大策劃和經營力度,要在服務中策劃和經營。因此,要在堅持讀者定位的基礎上,要準確把握包括發行網絡隊伍建設等在內的宣傳發行工作的定位,還必須把握廣告客戶的定位和社會活動的定位。辦好刊物為發行、經營打基礎,實施有效發行為廣告經營和社會活動構筑平臺,通過有影響的社會活動促發行,發行信息和讀者反饋為辦刊提供需求信息支持,有效的較大的發行量為辦刊人提供更大的信心和力量,好的經營效果更有力支持發行,更大程度反哺辦刊。為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辦刊、發行和經營相互作用、影響和支持。
3.培養一支優秀的隊伍,建立一套有效的運行機制,為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創造條件。只有培養一支優秀的隊伍(包括編采、發行、經營和管理),同時建立一套有效的運行機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才有可能成為現實。否則,再好的設計和愿望只能成為泡影。首先必須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要有長遠思想,要舍得投入,要有計劃按步驟通過各種形式加強人才鍛煉,使人才盡快脫穎而出,發揮作用。要建立保障機制,為生產高質量產品,為有效發行和經營提供人才、資金、技術、信息以及服務等支持,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運轉;建立激勵機制,充分整合文化資源,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作用,促使各項工作高速有效運轉;建立約束機制,包括質量評價體系,編校質量和印裝質量管理體系,廣告審查制度、責任追查制度等,避免不重質量,不講信譽,不講效率,不講效益,不計成本的一切行為和取向,規范管理,嚴格管理,確保各項工作健康穩步運轉。
同時,為保證在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基礎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還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強新聞出版系統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深入學習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不僅要加強新聞出版單位領導班子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設,還要加強領導班子能力建設,真正像杜青林部長在農業部領導班子建設工作會議上講話的要求那樣:要不辱使命,不負重托,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在實踐中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增長新本領,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駕馭市場經濟,應對復雜局面,依法行政和總攬全局的能力。為新聞出版事業更快更好地發展提供有力的政治領導和思想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