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流動黨校新農村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縣委組織部組建縣委“流動黨校講師團”,常年帶著小喇叭、小黑板走村串組“送黨課、送科技、送信息、送政策”——
“流動黨校”成新農村“加油站”(創新與實踐)
“講的課好記、實在、管用,聽了格外長見識,我們巴不得他們駐村授課。”一提到縣委“流動黨校”,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火燒坪鄉青樹包村一組黨員覃春陽滿臉的興奮。原來,在“流動黨校”長期幫扶下,覃春陽的種菜技術和營銷功夫長進很快。如今他種菜70畝,年收入15萬元,還帶富了本村12個貧困戶。
長陽縣是湖北省惟一“老少山窮庫”的特殊縣份,73%的黨員分散居住在農村。2005年7月,該縣建立“流動黨校”,探索出了一種適合山區農村和農業發展特點的黨員經常性教育模式。
長陽縣委組織部以“合同制”形式,面向不同領域公開選聘一批黨性修養強、專業功底厚、教學能力強的技術拔尖人才和黨政干部擔任兼職教師,正式組建縣委“流動黨校講師團”。為擴大培訓效率,該縣將11個鄉鎮劃分為四個服務片區,每個片區確定一名聯系領導,并組建11支“流動黨校”小分隊,常年帶著小喇叭、小黑板走村串組“送黨課、送科技、送信息、送政策”。
“流動黨校”在課程配置上推行“配菜+點菜”模式,注重因地制宜的分類教育指導。“配菜”就是一堂黨課,由縣里定向集中配送。“點菜”即其他知識,包括國家法律法規、農業實用技術、經濟發展形勢、文化科技、計算機操作、致富信息等,由基層黨員根據需求自行申報。今年以來,“流動黨校”共收到鄉鎮、村“點菜單”201份,涉及“菜譜”達22項,縣委在此基礎上結合熱點、難點定向“配菜”15項,構成了內容豐富的農村黨員“特色充電套餐”。
**鄉**村經濟相對滯后,但是勞力富余,外出務工成為“增收熱門”。為讓外出務工者走得出、留得住、能發展,“流動黨校”專門為其配置了勞動就業技能培訓“特色餐”。
為更好地提升服務效果,“流動黨校”還注重在農村黨員中培訓骨干。目前已命名授牌了776名農村文化科技中心戶,并賦予他們相應待遇和職責,使其成為了“流動黨校”的“駐村教員”。據了解,長陽縣“流動黨校”組建以來,已網羅“合同制”教師86名,累計流動授課400余場次,參與聽課的農村黨員群眾達15萬多人次,覆蓋全縣95%的農村黨員和40%的群眾,被農村黨員群眾形象地稱為身邊的“充電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