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

受縣人民政府委托,現將2019年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各位代表審議,并請各位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一)經濟穩步運行。據預測,2019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198.6億元,為年計劃的100.7%,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同比增長8.0%;其中一產增加值44.6億元,同比增長2.6%;二產增加值56.6億元,為年計劃的100.5%,同比增長8.1%;三產增加值97.4億元,為年計劃的101.6%,同比增長10.9%,增幅全市第三。全縣實現財政總收入19.7億元,為年計劃的103.6%,同比增長13.9%,增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2億元,為年計劃的107.8%,同比增長14.8%,增幅全市第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61元,同比增長10.6%;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7137元,同比增長7.8%。三次產業結構比由去年同期的23.48:29.27:47.25優化至22.44:28.55:49.01;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82.2%,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二)產業穩步發展。一是工業集群發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增幅全市第三,工業產銷率99.8%。完成三大園區擴園1800畝,建成標準廠房15萬平方米,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承載力得到有效提升,形成了以汽摩配、智能鎖為首的產業集聚。工業用電量完成8.34億千瓦小時,同比增長1.7%。二是現代農業扎實推進。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04.35萬畝,產量達86.02萬噸。全縣全年生豬、肉牛、家禽的存欄量分別為16.2萬頭、2.73萬頭、416.1萬羽,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為-42.5%、1.26%、0.03%;出欄分別為27.8萬頭、1.82萬頭、765.9萬羽,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為-23.2%、4.66%、0.04%。肉類總產量3.66萬噸,禽蛋總產量8739噸。農業基礎設施不斷改善,2019年15.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基本完工,農田生產能力、灌排能力、田間道路通行運輸能力、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極大地改善了項目區農業條件,提升了農業生產水平。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推進,優質稻、芡實、蔬菜、生態水產等一批產業基地蓬勃發展,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55家,新增家庭農場39家,2019年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5億元。三是現代服務業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全縣實現全社會零售總額73.2億元,同比增長11.8%,增幅全市第一;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23.6億元,同比增長18.9%,增幅全市第二。旅游業方面,發展全域旅游,推動景區旅游、城區旅游、鄉村旅游同步發力,田園鄱陽湖創評為國家3A景區,楊埠鎮河埠老街被評為省級旅游風情小鎮,東塘鄉東方村、玉亭鎮下冕山村等9個村被評為省3A鄉村旅游點。美食方面,成功舉辦了南昌旅游推介會及首屆中國江西米粉節、第三屆饒幫菜美食文化節暨第二屆美食節等系列節慶活動,持續引爆了旅游市場,實現了游客數量和旅游收入“雙突破”。金融業方面,大力實施“映山紅”行動,提升金融服務,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商貿物流方面,構建高效、安全、通暢的商貿物流服務體系,促進商貿服務業轉型升級,提升流通產業競爭力。

(三)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2019年共謀劃全縣重大建設項目115個,總投資535.1億元,其中:產業發展類項目45個,投資197.7億元;基礎設施類項目33個,投資210.2億元;生態環境類項目13個,投資22.9億元;民生改善類項目24個,投資104.3億元。全年竣工39個,如平安汽摩配產業園招商項目、智能鎖產業園招商項目、康山大堤濕地修復工程等項目;開工73個,如八字嘴航電樞紐工程、昌景黃高鐵(段)項目、城區污水管網建設等項目。我縣列入省市縣三級開工項目17個,總投資67.57億元,省大中型項目17個,總投資72.52億元,均完成了年度序時進度。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6.8億元,同比增長10.3%,增幅全市第三。

(四)城鄉建設穩步提升。一是棚戶區改造碩果累累。琵琶湖城市棚戶區改造工程基本竣工,玉亭片區棚戶區改造和西北片區城市棚戶區改造正在抓緊建設,城南片區棚戶區改造1800戶、面積40萬平方米已全部完成征遷。二是規劃引領更趨科學。全面啟動了“多規合一”編制工作,初步完成對各鄉鎮場的踏勘和基礎資料匯編,未來發展藍圖更趨科學合理。三是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加快建設了琵琶湖公園、縣委黨校、文化四館、玉亭北大道延伸工程和G236城段等城市服務功能項目,改造提升了花園巷等24個老舊小區、增加機動車位8000個,城市品位得到有效提升。四是城鄉面貌日益改善。深入開展了省級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雙創”活動,實施改造提升農貿市場7個、規劃新建公廁25個、改造沿街建筑外立面1.2萬平方米、修補破損人行道板1.5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5.9萬平方米、清理垃圾22.6萬噸,城市面貌明顯改善。全面加大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積極推進了411個省級新農村點建設,大力推進農村改廁1.5萬戶,全縣無害化衛生廁普及率95%,農村居民建房得到有效管控;拆除違法違章建筑6.8萬平方米;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建成農村公路453.2公里,改造危橋3座。

(五)改革開放工作穩步深化。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現了企業辦事不出園區,提升了企業辦事效率,極大優化了營商環境。深入推進了商事制度改革,新設立企業2529戶、增長6.7%,新增量全市第三。

綠色殯葬改革全面深入實施,組建了綠色人文服務公司,建成了覆蓋縣鄉村三級公墓設施,全縣遺體火化率100%、骨灰進公墓(安息堂)100%。推進了村級治理機制體制改革,全面消除了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全面落實了《推進大南昌都市圈建設2019年工作要點》要求,啟動了大南昌都市圈交通規劃對接工作,明確了產業承接方向;全面落實了贛東北開放合作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若干意見,形成項目合作長效機制。全縣加強了招商引資的調度和項目推介,招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全年共引進縣外單體投資2000萬元以上項目共35個,實際進資54.68億元,增長8.7%。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8084美元,為年計劃的104.3%,增長9.8%;外貿出口實現489萬美元。

(六)民生事業穩步改善。全年縣財政用于民生方面投入68.1億元,增長19.9%。年初確定的各項民生工作得到有序推進,百姓幸福指數持續增進。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新增城鎮就業5683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2451人,年初以來,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4億元;加強了城鄉低保動態管理,清退不符合條件的城鄉低保對象1448戶3025人;提高了城鄉最低生活補助標準,擴大了社會保險覆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7萬人、43.5萬人;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未成年人保護中心主體已竣工,大塘中心敬老院主體工程已建成。教育事業成效日顯。今年高考本科上線率較去年提升14個百分點,4人榮錄清華北大,再創歷史新高;投資1.6億元優化了城鄉學校網點布局,新建改建城區中小學校4所、建成鄉鎮中心幼兒園5所,教育基礎設施不斷提升。醫療事業健康發展。精準施策,科學嚴控,打贏了肺炎阻擊戰,實現了確診病例“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進一步深化了縣級醫療改革,藥占比下降了8.4%;整合組建了城鄉醫療機構聯合體,進一步提高了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縣皮防已投入使用,人民醫院外科住院大樓正在抓緊建設,人民醫院醫技綜合大樓和中醫院綜合住院大樓正在積極申報中央預算內投資,縣傳染病醫院已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全縣醫療設施正在加快改善。科技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全縣專利申請298件、新增專利授權188件,禾豐電子、余越科技等12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文化產業企業92家,秧歌舞《歡樂腰鼓》榮獲國際體育舞蹈大賽金獎;競技體育場上兒女再展風采,在世界性和全國性的賽事中獲得了7金、5銀、6銅的好成績。

(七)三大攻堅戰穩步打贏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方面,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金融風險防范工作,加大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力度,進一步健全了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切實加強了對民間融資的監測、分析和管理,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傳銷等非法金融活動,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脫貧成果鞏固提升方面。2019年4月28日,省政府正式批復退出貧困縣序列,7月中旬順利接受了國家第三方評估抽查,貧困人口減少至2744戶5785人,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0.64%,一舉摘掉了貧困帽子。全縣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要求,幫助4978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成功勸返85人繼續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在確保已脫貧人口不返貧的基礎上,全縣新退出5個省定深度貧困村,實現貧困人口脫貧4490人。扎實推進了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工作,落實了幫扶隊伍、識別了幫扶對象,發放低保救助資金3688萬元。污染防治方面,狠抓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實施了城區煙花爆竹禁燃禁放、農村秸稈禁燒;深入開展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關停拆除養豬場9家,新建污水管網9.4公里,持續深入推進了“河長制”“湖長制”;推廣健康養殖、生態養殖技術,推廣示范水產精養基地池塘尾水處理,減少養殖污染;對全縣水庫全部實行“人放天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完成造林面積2.3萬畝;全縣環境空氣優良率達96.9%。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一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國際經濟形勢非常復雜,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未來運行態勢不容樂觀。二是企業對市場前景缺乏信心,民間資本投資意愿不強,投資增長面臨較多困難;三是發展的基礎依然薄弱,產業層次不高,工業實力偏弱,園區基礎設施仍然滯后;四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環境保護壓力大;五是基礎設施和社會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等等。對于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攻堅克難的拼搏之年。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是: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貫徹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的目標定位和“五個推進”更高要求,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加大“六穩”工作力度,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縣城攻堅戰、現代農業攻堅戰、現代服務業攻堅戰、三大園區招商引資攻堅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闊步邁出“決勝全面建設小康、打造湖光山色最美縣”的堅實步伐,感恩奮進書寫新時代改革發展新篇章。

根據上述要求,今年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如下:

1.生產總值。全縣生產總值212.6億元,增長8.5%,其中一產增長3%,二產增長9.4%,三產增長10%。

2.財政收入。全縣財政總收入21.19億元,增長7.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2.72億元,增長6%。

3.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106.5億元,增長10%。

4.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億元,增長9.4%。

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96億元,增長10.6%。

6.人民生活。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70.8元,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7.1元,增長10%。

7.出口總額及利用外資。外貿進出口總額562萬美元,增長15%;引進省外單項投資2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增長8.1%;實現利用外資增長6%。

8.城鎮化率。城鎮化率達到47.5%,提高1.05個百分點。

9.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氨氮化合物、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嚴格控制在省市下達的指標之內。

三、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任務和措施

對表上述目標任務,圍繞縣委政府“七大”攻堅戰,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推進產業發展升級。工業方面,一要突出園區平臺建設。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生態食品產業園、城西雙創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園區路網、標準化廠房建設、污水處理廠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園區承載力。二要加快產業集聚。緊緊圍繞汽摩配及智能鎖重點培育,將汽摩配及智能鎖打造成具備完整產業鏈的主導產業。加快對電力能源、新型建材、服裝紡織、生活用紙、有色金屬等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提升企業競爭力;著力引進培育一批骨干龍頭企業,加快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推進產業邁進更高水平。三要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深入推進“五型”政府建設,堅持“每月工業日”工作機制,促進生產活動,完善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補償機制,營造企業發展良好環境。農業方面,一要抓好糧食生產。積極開展技術服務和病蟲害預報,提高種糧農民田間管理技術和防蟲害能力,增加糧食單產,確保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205萬畝以上、預計產量在86.3萬噸以上。二要抓好農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與工業、旅游、文化、美食、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育,鼓勵具有優勢的農業龍頭企業通過擴大規模、增強實力,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以實施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及農業產業強鎮項目實施為契機,不斷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依托我縣良好的自然環境、資源稟賦,鞏固提升“城→鄱陽湖生態家園→忠臣廟景區→大明湖旅游渡假區”國家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的開發,培育打造一批集采摘體驗、田園觀光、娛樂休閑為一體的農業精品園區,進一步提升我縣休閑農業品牌。三要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2020年15.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改善排澇面積1.4萬畝,加固堤防23公里、中型水閘3座,不斷夯實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服務業方面:一要補旅游業短板。牢固樹立全域旅游理念,加快推進景區旅游、城區旅游和鄉村旅游發展,持續提升大明花海、康山忠臣廟、田園鄱陽湖和秀美鄉村旅游點知名度,加速推進萬畝花海熊貓館、琵琶湖濕地公園和鄱陽湖親子小鎮等重點旅游項目建設。二要做大做強商貿物流。深入實施商貿消費升級三年行動,著力打造特色街和引導城市商圈發展,帶動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聚集,持續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工程,不斷激活農村消費,促進商貿物流業發展。三要激活金融業。完善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核機制,持續深入實施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二)著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全縣共謀劃重大項目131個,總投資528.16億元,當年投資計劃125.8億元。為了能順利完成全年目標,超前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強化項目儲備,加快項目建設,實現新開工一批項目、加快建設一批項目、完工一批項目、儲備一批項目的目標,確保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是做好項目申報工作。按照中央確定的投向,選準好項目,做好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申報工作,切實跟蹤好人民醫技大樓建設項目、中醫院綜合住院大樓建設項目、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項目、老舊城區小區改造項目和重點區域排澇能力建設項目等。二是抓好在建項目建設。強化項目調度,倒排工期,加快完成縣委黨校、琵琶湖整體開發、G236縣城段建設和運輸職業技術學校等項目;加快推進瑞洪鄱陽湖天使親子小鎮、玉亭片區棚戶區改造、西北片區棚戶區改造、生活垃圾焚燒發電、S208鷺鷥港至九龍段公路改造工程等項目,特別是昌景黃高鐵項目建設,確保項目每天有進度、每周有變化、每月有形象,力促早日建成投入使用。三是強化協調服務,落實建設條件。積極落實好高鐵新區、城南片區棚戶區改造、中心城區停車場、港區菱塘作業區綜合貨運碼頭和G236蕪汕線黃金埠段改造等項目建設條件,力爭項目早日動工建設,對于一些已完成前期工作的政府性投資項目促使其早日動工建設,充分發揮投資效應。

(三)著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積極策應“大南昌都市圈”,扎實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協調融合發展。一是建設精品城市。加快推進“多規合一”,切實管好城市規劃“一張圖”。深入推進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全面實施城市“治臟、治亂、治堵、治污”行動,持續推進“亮化、綠化、美化、凈化”工程,不斷完善城鎮承載功能、服務功能和配套功能,加快對里弄小巷、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讓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不斷提升城市品位。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快完善“七改三網”基礎設施。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緊扣“鄉土、鄉韻、鄉愁”內涵,加大鄉村旅游品牌創建力度,持續推進秀美鄉村和新農村點建設。三是強化城鄉環境整治。持續深入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繼續開展省級文明城市創建,持續推進“保潔、保綠、保亮、保美、保暢”五大工程,切實解決好“交通擁堵”“亂搭亂建”“黑臭水體”“垃圾圍城”“塵土飛揚”等群眾最為關心、最不滿意的城市問題,使我們的城市更加干凈、更加衛生、更加亮麗、更加優美。同時,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聚焦垃圾清掃、污水處理、廁所革命、農民建房、殯葬及宅基地改革,切實抓好農村“建房亂、衛生差、陋習多”等突出問題,盡快讓農村美起來、亮起來。

(四)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加快適應改革新常態,加快釋放改革紅利。一是持續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和規范各類行政審批行為,縱深推進“一門一次一網”改革,完善提升“贛服通”功能,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進一步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二是加快城鄉統籌體制改革。探索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制定與城鎮化發展相適應的教育、醫療、社保、保障性住房等配套政策,做好土地流轉、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探索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各項工作。三是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鄉鎮財稅管理體制改革,提升鄉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化財政“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實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推進實施財政電子票據改革。全面支持社會保險費、非稅收入劃轉稅務征管改革。四是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創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效率,突出以商招商、產業招商和專業招商。圍繞工業主導產業招商。加大外出招商,組織開展汽摩配、電子信息、綠色食品等各種招商活動,聚焦重點區域、重點對象、重點產業,繼續推行網絡招商、主官招商、專業招商、商會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方式。進一步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切實抓住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和大南昌都市圈建設的契機,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產業發展提質增效、積極構建區域開放新格局。

(五)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一是抓好突出問題整改。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八大標志性戰役、30項專項行動,堅決抓好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披露問題的整改,確保按時“清零”,推動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二是持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攻堅行動。抓好“控煤、減排、管車、降塵、禁燒、治油煙”六項工作,建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推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確保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成運營。三是大力推進生態惠民。改善城鄉人居環境,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創衛”工作成果。扎實開展國家衛生縣城創建,突出抓好“治臟、治亂、治堵、治污”行動,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常態化、長效化,不斷提高居民生活品質、提升城市形象;重點抓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工程。

(六)著力提升民生福祉。堅持優先解決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大力推進脫貧攻堅,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繼續保持脫貧攻堅態勢,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貧困村退出標準,緊盯未脫貧的貧困人口和省定深度貧困村這個關鍵的少數,因地制宜,分戶施測,加大幫扶力度,確保如期脫貧。對已脫貧戶,做好動態監測,做到“扶上了馬再送一程”。完善脫貧成果鞏固長效機制,持續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十大工程”,確保群眾不返貧、可持續、能致富;統籌做好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工作,強化專項幫扶舉措,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少。堅持把穩就業作為最大民生。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強化職能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著重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返鄉創業人員等群體的就業創業服務。加快推進教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加快教育提質增效,持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鞏固和擴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果。進一步完善城區學校網點布置,加快推進六中、七小、九小、十一小和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切實化解城區學校“大校額”“大班額”問題。加快建成文化四館,充分發揮好文化服務中心的引領作用,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倡導全民健身運動,推動體育+旅游+全面健康深度融合。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健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深化“醫保、醫療、醫藥”三醫聯動,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行動,促進新增醫療衛生資源向基層、向農村流動;加快推進人民醫院外科住院大樓、中醫院綜合住院大樓和縣傳染病醫院建設;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不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加強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嚴格控制傳染源。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穩步推進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工作,實現符合參保條件的應保盡保。

(七)著力抓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舉全縣之力,集各方智慧,切實抓緊抓好全縣“十四五”規劃和其他重大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通過調研、探討、論證、梳理,科學謀劃“十四五”期間一批重大項目,主動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對接,力爭使我縣更多的重大項目進入國家和省市“十四五”規劃盤子。加強與南昌市“十四五”規劃編制的銜接,使我縣能更好的融入大南昌都市圈,接受南昌核心增長極的輻射,推動我縣加快發展升級步伐。科學提出我縣“十四五”時期發展方向、目標任務、實施路徑和重大舉措,使“十四五”規劃成為指導全縣未來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行動綱領。

各位代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依然復雜,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任務仍然艱巨。我們決心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縣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支持下,在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支持下,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認真的態度,利用有利條件,克服不利因素,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努力實現全年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乐市| 张掖市| 修武县| 和林格尔县| 韩城市| 乐安县| 大田县| 芦溪县| 万载县| 肥西县| 宁国市| 厦门市| 靖宇县| 阜城县| 怀仁县| 高雄县| 古浪县| 福清市| 焉耆| 晋州市| 报价| 台南市| 营山县| 肥城市| 宝清县| 大宁县| 神木县| 璧山县| 逊克县| 凤冈县| 彭泽县| 松潘县| 沭阳县| 新和县| 福安市| 湾仔区| 应城市| 天气| 虹口区| 宁远县| 张家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