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黃瓜栽培管理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栽培技術;大棚黃瓜;冬暖大棚
1.品種選擇
冬暖大棚越冬黃瓜在一年中溫度最低、光照最差的季節開花結果,因此,要求耐低溫,耐弱光,根瓜節位低,節成性好,抗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能力強,瓜條在溫度較低的條件下生長速度快。
目前在生產上以新泰密刺、長春密刺和津春3號為主栽培品種,搭配種植的品種有中農5號、魯黃瓜4、10號。
2.培育適齡壯苗
2.1播種期
大棚黃瓜適宜苗齡40-45天,冬暖大棚適宜播種期為9月下旬-10月上旬,采用靠接法嫁接育苗的,黃瓜比南瓜提前7天播種;插接法嫁接的,南瓜比黃瓜提前7天播種。
2.2苗床營養土調制
可用5份過篩園土(3年內未種過黃瓜的園土)、2份過篩腐熟廄肥、3份腐熟馬糞混合均勻。每立方營養土中再摻入腐熟糞干15-20公斤、草木灰10公斤及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80克、敵百蟲60克。營養土配好后裝營養缽或填入苗床內。
2.3種子處理
為預防黃瓜枯萎病,可以先用100倍福爾馬林液浸種10-20分鐘,充分清洗干凈,再用60℃溫水浸種,并不斷攪拌,溫度降到30℃時,再浸泡4小時。
浸泡后將種子搓洗干凈,然后進行催芽。催芽溫度25-30℃,1天可發芽。
2.4播種
播種時選晴天上午,播前2-3天澆透底水,播種時再噴水1次。播種可采用營養缽育苗或劃塊育苗。營養缽育苗要將土裝至營養缽口下2厘米,將營養缽排入畦內,用細土將缽間孔隙填好。劃塊育苗是在苗床營養土整平壓實后灌水,然后用刀切成10×10厘米方塊。
為提高床溫,可在苗床上覆蓋地膜,保持白天28-30℃,夜間18℃,3天即可出苗。
2.5苗床管理
影響黃瓜幼苗生長最明顯的是地溫,可以在出苗后撤掉地膜,在苗床上撒1次土以保溫增溫。可噴1-2遍75%百菌清可濕粉劑1000倍液防治病害。有缺肥癥狀時,可葉面噴0.3%尿素或0.2%磷酸二氫鉀。
3.定植
定植前10-15天扣棚,后整平、深翻土地,澆透水,悶棚4-5天后通風散濕。每畝地施用80-100公斤史丹利三安(或17-17-17三元復合肥、17-6-22、20-5-20等配比的高氮高鉀復合肥)和4000-5000公斤充分腐熟的土雜肥,然后南北向起壟,壟高15厘米,壟寬30厘米,小壟間距20厘米,大壟間距40厘米。起壟后覆膜,提高地溫2℃左右,還可大大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降低棚內濕度。
定植要選晴天午后光弱時,順壟開溝澆水后定植。擺苗時子葉方向要一致,培土深度以保持苗坨與壟面相平為準,不要使秧苗嫁接切口接觸地面,避免接穗黃瓜產生不定根而感枯萎病。
定植密度每壟一行,株距25-27厘米,每畝4000-4500株。嫁接苗可稀一點,自根苗可密一點。水滲后蓋地膜,然后破洞引苗,再把地膜兩側壓少量土固定。
4.定植后的管理
4.1溫度管理
A.定植至發棵,以促根為主,白天25-30℃,夜溫不低于15-20℃,還苗后陸續通風降溫。
B.深冬嚴寒季節,發棵后,隨著天氣的情況的變化,將溫度控制在適溫下限,晴天白天最高溫度不超過28℃,夜間最低溫度10-20℃;陰天白天盡力提高溫度,夜間最低8-10℃,保持晝夜8℃以上的溫差。
C.2月下旬后,氣溫逐漸回升,黃瓜進入結瓜盛期,晴天白天不要超過30℃,夜間12-14℃。
4.2草苫的管理
A.揭蓋時間。上午揭草苫的時間以揭開草苫后棚內氣溫不下降為準,晴天當陽光照到棚面及時揭開。蓋草苫時間原則上是日落前,在棚內氣溫18-20℃時覆蓋,最早不得早于下午3點。
B.災害性天氣的管理。遇一般雨雪天氣,棚內氣溫不下降就要短時揭開或隨揭隨蓋;如連續陰天,棚內氣溫不下降仍要揭開草苫,中午進行短時通風,下午要比晴天提前蓋草苫,但不可過早。連續陰天后的驟晴天氣,也不能突然全部揭開草苫,應陸續間隔揭開,中午陽光強時可將草苫放下,至陽光稍弱時再揭開。
4.3通風排濕
A.定植至發棵。還苗前不進行大通風,還苗后要加強通風。至嚴冬前,棚內溫度達到要求時,夜間要留通風口,即蓋草苫后將通風口間隔扒開,減少濕氣,防止夜溫過高。隨著氣溫逐漸下降,通風量逐漸減少。
B.深冬嚴寒季節。夜間不再通風,白天通風量要逐漸減少。棚溫較低時,中午前后仍要通小風,以排出棚內有害氣體及濕氣。
C.2月下旬后,隨著氣溫回升,通風量要由小逐漸加大,依照棚內氣溫的變化,通過通風,盡量維持棚溫于適宜溫度的下限范圍。
4.4肥水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情況下,定植至深冬季節一般不進行追肥,但可結合噴藥進行2-3次根外追肥,0.2%磷酸二氫鉀加0.2%尿素或0.3%復合肥交替噴施。
2月中旬追施一次高氮復合肥(30-5-5),每畝10-15公斤。3月上旬追一次復合肥,每畝25-30公斤。3月下旬、4月上旬各追一次高氮復合肥(30-5-5),每畝10-15公斤。
在澆水上,從定植到深冬季節,以控為主,不可澆大水、澆明水。
2月下旬氣溫回升,黃瓜需水量逐漸增大,可適當加大澆水量及澆水次數。為防止病害發生,可在澆水前噴藥保護,澆水后加強通風排濕。
4.5植株調整
采用拉繩吊蔓,“S”形綁蔓,及時去掉卷須、雄花方法調整植株,后期及時打掉老黃葉,并進行落蔓。
4.6病害防治
大棚黃瓜易感染多種病害,發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枯萎病。這些病害既影響黃瓜品質,又造成產量大幅度降低。
4.6.1霜霉病:主要危害葉片,流行速度快,在適宜條件下,一兩周內即可使大部分葉片枯死,減產達30%~50%。可選用40%乙磷鋁-錳鋅可濕性粉劑2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也可用45%百菌清煙劑熏棚,百菌清煙劑200~250克/畝,傍晚收工后閉棚,分幾堆點燃,第二天早晨通風,每隔7~10天熏一次。
4.6.2灰霉病:主要危害幼瓜,并迅速擴展至整個瓜條,嚴重時減產在30%以上。預防時加強棚內溫度、濕度管理和肥水管理,及時清除病殘體,發病后及時摘除病花、病葉,并帶出棚外深埋。發病初期可噴施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8%灰霉克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每隔6~7天用藥1次,連續防治3~4次。
4.6.3枯萎病:是一種重要的土傳病害,黃瓜發病率一般為10~20%,嚴重時可達80~90%。在發病初期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每7天灌1次,連灌3次。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溫室大棚 黃瓜 栽培
[中圖分類號] S64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8-0107-01
黃瓜屬于一種葫蘆科甜菜屬植物,許多地區都采用溫室或塑料大棚栽培,屬于夏季主要菜蔬之一,且具有一定的藥用效果[1]。在采用溫室大棚對黃瓜進行栽培時,技術人員必須對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析,做好各項技術操作,選擇優質品種進行栽培,確保黃瓜品種具有較強的抗病性、能耐高溫、耐低溫。由于黃瓜栽培過程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菜農需嚴格按照相應流程進行操作,加強田間管理,清除各種病蟲害,控制好溫度肥水,這樣才能更好確保溫室大棚黃瓜的栽培效果。
1 黃瓜品種選擇
對耐高溫、耐低溫、抗病性強、耐弱光的黃瓜品種進行選擇,例如博杰12號、津優10號等品種。
2 黃瓜種子處理
在播種前3天左右,做好曬種工作,之后溫湯浸種。在清水中置入種子,然后置入55°C左右的清水中,控制好水量,確保種子能夠均勻受熱。對種子進行攪拌,讓水溫能夠下降至28°C左右。在室溫中浸種5小時左右,在將種子撈出后,采用濕布對催芽進行包裹。
3 育苗分析
育苗的時間為苗齡45天左右,相應的播種量主要為每公頃1.5kg。苗床土一般可選用沙壤土,能具有保水保肥性好、無蟲無菌的特點[2]。在對土壤進行配置時,須選取偏砂園土50%、腐熟農家肥30%以及騾馬糞20%。一般情況下,在每1000kg糞土中加尿素0.5kg以及磷酸二氨0.8kg。對各種用料進行過篩處理,之后均勻混合,采用菌毒清200倍、50%多菌靈300倍、40%毒死蜱100g,進行噴灑攪拌堆悶處理,做好高溫悶棚后進行應用。在苗床上均勻平鋪配置好的營養土,將底水澆足,在24小時后可進行播種。
一般可將播種期選擇在1月上旬左右,在育苗時,可選擇加溫溫室進行操作。在直徑10cm、高10cm的營養缽中裝入8cm的營養土,之后澆透水。每個營養缽內可播發芽種子1粒,在上面鋪上1cm厚的藥土,且平蓋地膜。
地膜密封的時間大致為3天,若有大部分種子子葉出土,則可將地膜揭掉。在育苗期間,盡量不澆過多的水,避免因高溫、高濕問題產生高腳苗現象。在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8°C左右;若在夜間,溫度應控制在14°C以下。在定植前一周左右,做好煉苗工作。溫室草苫在早上揭開,然后在晚上蓋住;盡量少澆水,做好通風處理。在白天,將溫度控制在23°C左右;在夜間,溫度須控制在8°C左右。
4 定植分析
采用大棚套小拱棚,之后添加相應的地膜、草簾進行栽培。若苗齡在44天左右、且存在5片真葉時,可進行定值。一般定植時間選擇在晴天的上午,順壟開溝進行澆水。定植植株的密度選擇25cm左右,一般靠前部為23cm左右、靠后部為28cm左右,中部則為27cm左右,以確保植株能夠均勻受光。
5 田間管理分析
在肥水管理方面,確保所所施基肥的足量,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施磷鉀肥以及有機肥。由于黃瓜具有較長的結果期,所以當黃瓜結一次果后,須給予水肥。在追肥過程中,須遵循勤施、輕濕的原則,一般1次/15天。須確黃瓜生長期中土壤處于濕潤狀態,若進入盛菜期,則需增加水量以及灌水次數。
在溫度控制方面,一般在進行定植后相應的地溫較低,所以菜農須確保大棚中的溫度較高,為緩苗準備條件。在緩苗之后,以相應的天氣情況為依據,做好放風處理,須確保有10小時25°C左右溫度的時間,相應的夜間溫度須在10°C左右。若外界氣溫不斷升高,則可將風口加大;若外界的溫度維持在11°C以上,則可晝夜通風。一般大棚白天溫度最好維持在30°C左右,不可過高;夜間的溫度維持在18°C即可。在對大棚內小拱棚上的草簾進行處理時,一般早揭晚蓋,以有效提高土壤的整體溫度。在進行搭架引蔓前,需將小拱棚拆除;在5月初將大棚邊摸揭掉,相應的頂膜則可到采收結束后揭掉。
在植株管理方面,若植株長到高24cm、有6片以上的葉時,則可通過尼龍繩進行吊蔓,合理進行纏繞,對其透光條件進行改善,并對養分輸送渠道進行有效疏通。做好整枝工作,將側蔓上保留一葉一菜,其與切掉,以確保養分能夠集中于主蔓[3]。當主蔓長至30節左右時,進行打尖處理,及時采摘完根菜,防止出現墜秧情況。
在病蟲害防治方面,黃瓜的病害一般為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在對霜霉病進行處理時,須選擇優良的抗病品種,做好放風處理,并適當降低棚內的溫度。將干凈的病葉清除,采用40%百菌清每畝220g傍晚熏蒸,1次/7天,共使用7次,以確保黃瓜正常生長。
結束語
溫室大棚栽培主要通過各種加溫、保暖、透光等設備以及相應技術,幫助黃瓜抵御寒冷,促進黃瓜的正常生長,所以合理運用溫室大棚栽培技術有著重要作用,能夠為黃瓜的提前開花結果準備條件。很多菜農沒有較好掌握各種栽培技術,致使黃瓜產量不高。因此,技術人員必須做好黃瓜溫室栽培技術指導,加強基礎技術知識的宣傳,以更好確保黃瓜的栽培效果。
參考文獻
[1]喬紅華,劉曉紅.溫室大棚黃瓜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4,(20):22-22,23.
關鍵詞:冬季溫室黃瓜;高產;栽培技術
目前譙城區設施蔬菜栽培面積不斷擴大,特別是日光溫室黃瓜的栽培面積發展更為迅速。采取多種措施進一步提高譙城區溫室黃瓜栽培的產量和效益,已是譙城區設施蔬菜生產中的重要問題,現將冬季溫室黃瓜的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精選品種
根據譙城區的氣候條件選擇抗病、耐低溫的品種;根據當地的消費習慣或生產的黃瓜銷往城市居民的消費習慣選擇黃瓜是否密刺、顏色深淺、把柄的長短等特征,選擇適銷對路的品種;根據茬口選擇品種的屬性,一般越冬茬栽培應選擇耐寒性強、早熟、早中后期產量均高的品種,冬春茬栽培應選擇苗期耐寒性強、早熟前期產量高的品種,秋冬茬栽培應選擇苗期耐熱、結瓜期耐低溫的中晚熟品種等。譙城區目前種植比較多的是冬美-2、冬棚巨峰、冬冠等品種。
2施肥整地
施足肥料是高產的基礎,正常情況下施尿素1 500kg/hm2、硫酸鉀4 500kg/hm2、標準磷肥2 500kg/hm2、鈣肥2 700kg/hm2、鎂肥500kg/hm2、有機肥150t/hm2,以上肥料除磷、鎂、鈣肥全部作為底肥一次性施入外,氮、鉀肥留1/2在黃瓜結瓜期進行追施。整地一定要精細,一般黏土或兩合土整地做壟時,壟高15cm左右即可;如果是沙土地,做壟時一定要做高壟,一般壟高25cm以上,以利于排水降低土壤濕度,促進黃瓜根系的生長[1,2]。有條件的利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栽培更好,在黃瓜定植行上按行距開溝,溝深25cm,寬60cm,在溝內填入25cm厚的作物秸稈,可以是新鮮的玉米秸稈、麥秸等,然后踏實,這樣不僅節省肥料、改良土壤,而且增產效果明顯。
3田間管理
在正常苗期管理的基礎上,在營養土中適量加入氮、磷、鉀速效肥,能促進壯苗,增加雌花的形成。根據多年的實踐,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份、肥沃的非菜園土6份配成的營養土中,添加尿素300g/m3、磷酸二銨1.5kg/m3、草木灰5 kg/m3,能促進壯苗,促進雌花的形成。在黃瓜苗期,溫室內增施CO2氣肥,使白天棚內CO2的含量達到800~1 500mg/kg的濃度,可增加黃瓜前期和中期的雌花數,增加產量。黃瓜苗期在防治病蟲害時使用煙霧劑,能有效地增加CO2的濃度,也具有促進雌花增多、減少雄花的作用。利用揭蓋草簾的早晚來控制日照時間的長短,創造短日照,一般日照時間每天8~10h,有利于雌花的形成。一般上午溫度23~26℃,午后22~30℃,前半夜16~18℃,早晨8~10℃,晝夜溫差為8~15℃,有利于雌花的形成[3,4]。
4水分管理
土壤濕度70%~80%時,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雌花的形成,比土壤濕度90%以上時雌花多1倍以上,比土壤濕度40%以下的條件下雌花多2~3倍。因此,在育苗時土壤濕度要控制在80%左右,定植后土壤濕度要控制在70%~80%,以促進花芽的分化和雌花的形成。一般根據黃瓜的生長情況,當卷須呈弧狀下垂,葉柄和莖之間的夾角超過45°,中午葉片有下垂現象,此時應該澆水,宜安排在連續晴天的初期。澆水要考慮水溫,一般地溫與水溫的差要小于4~5℃,大于此溫差對根系生長不利。因此,應選擇上午10時左右進行澆水。采取膜下澆水,在寬行里覆秸稈,以減少水分蒸發面積,降低棚內空氣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早上揭簾后,棚內溫度在10℃以上時,進行短時通風,然后關閉通風口,溫度升到20℃時,繼續通風降濕,到棚內沒有霧氣時,關閉通風口進行升溫,進行溫度正常管理。
5植株管理
在植株緩苗進入正常生長期后,要及時整枝打杈、摘除瓜須,正常情況下,葉片的功能期為70d左右,之后開始老化、黃化,不但失去光合功能,還要消耗許多能量。因此,對于功能期超過70d的葉片,要及時摘掉,以減少不必要的營養消耗,并有利于通風透光,減少病害的發生。在黃瓜4葉前噴施50~80mg/kg的乙烯利,能有效控制徒長,促進花芽的分化,增加雌花的比例。
6病害防治
溫室黃瓜的主要病害為霜霉病、細菌性病害、灰霉病,這幾種病有時單發、有時混發[5],防治時應注意區分,防治霜霉病可選擇霜霉威、甲霜靈、冠菌清等防治;灰霉病可選灰霉凈等防治;細菌性病害可選冠菌清、DT、細菌靈、農用鏈霉素等防治,在陰雨、霧、雪天氣或晴天澆水后,采取煙熏或噴粉防治效果更佳。
7參考文獻
[1] 馬長云.冬季日光溫室黃瓜超高產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2008(1):35.
[2] 薛世庫,張勝菊.冬季日光溫室黃瓜高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08(3):17,26.
[3] 鐘松林.日光溫室黃瓜高產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02(4):44-45.
關鍵詞:環境條件 茬口類型 栽培技術要點
設施栽培是指露地不適于園藝作物生長的季節或地區,利用溫室等特定設施,人為創造適于作物生長的環境,根據人們的需要,有計劃地生產安全、優質、高產、高效的蔬菜、花卉、水果等園藝產品的一種環境調控農業。
一、黃瓜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對溫度的要求 黃瓜喜溫不耐高溫,生育適溫為10-30℃,白天25-30℃夜間10-18℃光合作用適溫為25-30℃。黃瓜不同生育期對溫度的要求不同。發芽期適溫為25-30℃低于20℃發芽緩慢,發芽所需最低溫度為12.7℃高于35℃發芽率降低;幼苗期適溫白天25-29℃夜間15-18℃地溫18-20℃定植期適溫25-28℃結果期適溫23-28℃溫度高果實生長快,但植株易老化。
2、對光的要求 黃瓜對日照長短要求因生態環境不同而有差異,黃瓜是果菜中相對比較耐弱光的蔬菜,光飽和點55klx,光補償點1.5-2.0klx,生育期最適宜的光照強度為40-50klx,20klx以下不利于高產,莖葉弱,側枝少,生長不良。
3、對土壤及礦質營養要求 黃瓜對土壤適應范圍比較廣,pH6.5為宜。黃瓜喜肥,但不耐高濃度肥料,黃瓜的施肥原則“少量多餐:氮:磷:鉀為2-3:1:4較為合適。黃瓜需肥量與生長量變化同步,幼苗期較少,發棵期增加,以結果期最多。
4、對濕度的要求 黃瓜根系淺、葉片大、消耗水分多,故喜濕不耐旱,適宜的空氣濕度為70%-90%,但長期高濕易導致病害的發生。
5、對氣體的要求黃瓜栽培要求土壤要有較好的通透性,尤其黃瓜在生長發育前要注意中耕松土。
二、主要茬口類型
1、溫室的茬口類型:(1)早春茬(2)秋冬茬(3)冬春茬
2、塑料棚栽培的茬口類型:
(1)小拱棚早熟栽培
(2)大棚栽培:①大棚黃瓜春提早栽培②大棚黃瓜秋延后栽培
三、栽培技術要點
1、品種選擇
春季氣溫較低,宜選用早熟、耐寒性較強的、雌花節位低、抗病性強、生長勢強、品質好、產量高的品種。目前生產上常用的品種有:新泰密刺、長春密刺、津春3浩、4號、白絲條、湘黃瓜2號、渝早黃瓜2號等。黃瓜育苗播種前,要進行種子消毒處理,可采用溫湯浸種和藥劑消毒。溫湯浸種即用55~C溫水浸種5min后,冷卻到30~C左右,繼續浸種3-4h;藥劑消毒一般是采用600-800倍多菌靈或甲基托不津進行藥劑浸種10min,清水多次沖洗后浸種4-6h,在28-30℃下催芽16-18h即可播種。
2、播種嫁接育苗
嫁接目的一是為了抗土傳病害,特別是對枯萎病的抵抗能力,二是提高黃瓜根系的耐寒性和抗病性,克服因重茬導致的土壤連坐障礙。適合黃瓜砧木的主要品種有云南黑籽南瓜和日本的黑籽南瓜。培育壯苗。如果是雜種一代種子生產,按父母本1:3-5的比例播種育苗。一般父本比母本早播7-10天,還可以利用控溫、控水肥調節花期。黃瓜的性型分化與品種本身遺傳性有關,但也受環境條件的影響。因此,黃瓜苗期的溫度、光照、水分的管理格外重要。在子葉期,上午床內溫度應保持在23-25℃,下午18-25℃,陰雨天晝夜溫度應較晴天低2-3℃,從第一片真葉展開至定植前,正事黃瓜花芽分化的重要時期,此時日照長短和溫度,特別是夜間較低的溫度,是決定形成雌花早晚喝數量的重要因素。在這段期間里,白天床內溫度應維持在23-25℃為宜,防止30℃以上高溫持續時間過長,夜間以13-16℃為宜,地溫補超過20℃。
3、定植
定植時要進行嚴格的苗期選擇。首先淘汰病、弱苗及不具有本品種苗期典型特征的雜苗和異品種苗,選擇子葉肥厚,色深濃綠、根系發達、莖粗壯的幼苗定植采種。黃瓜是喜溫蔬菜,定植的時間應在終霜過后,每667m2定植株數不超過4000株。
4、田間管理
定植后要控制肥水的施用,總的原則是少量多次,促進幼苗的成活,開花前少施輕施氮肥防止徒長,施肥量先輕后重,以氮磷鉀復合肥為主,定植緩苗后,加強中耕,促進根系發育,及時摘掉第一個雌瓜或雌花,以助植株生長,及時搭架、整枝、綁蔓,以利通風透光。加強肥水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
5、病蟲害防治
黃瓜設施栽培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霜霉病、疫病、細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等。除了做好種子和床土消毒之外,發病期可用普力克800倍液進行防治。
(1)農業防治
病害防治以農業防治為主,栽培過程中對病株、病葉等及時去除,重視增施有機肥,采用高壟栽培、膜下滴灌技術,夏季土壤進行高溫密封消毒,選用嫁接苗,進行葉面施肥,防止重茬,注意控制溫室和大棚的溫、濕度,地膜覆蓋可有效降低棚內的空氣濕度,在保溫的前提下注意通風降溫,創造適合作物生長發育而又能夠有效抑制病蟲害發生的溫度和水分條件
關鍵詞:黃瓜;反季節;栽培技術
黃瓜是喜溫蔬菜,既不耐寒,又不耐高溫。黃瓜生長的適宜溫度一般為15~32℃,不同生長發育期的適宜溫度不同,種子發芽期適宜溫度為25~30℃,幼苗期適宜的溫度為10~30℃。氣溫低于12℃時黃瓜生長發育緩慢,低于5℃停止生長受到冷害,在栽培中把8℃作為黃瓜生產的最低溫度限。氣溫高于35℃,黃瓜的生長發育受阻,植株早衰,畸形瓜增多。黃瓜生長適宜的相對空氣濕度為60%~90%,生育過程中最適宜的相對濕度是苗期低、成株高,夜間低、白天高。黃瓜根系的適溫范圍基本上與地上部分植株相同,但最適宜的溫度為20~25℃,比地上部分的最適溫度低,地溫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黃瓜的生長。為了解決人們在春季能吃上新鮮的黃瓜,筆者在七臺河地區進行了試驗性栽培,栽培成功并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說明在春季采用保護地栽培方法,營造小氣候形成適應黃瓜生長的氣候條件,可達到高產的目的。現將黃瓜反季節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春季氣溫較低,宜選用早熟、耐寒性較強的品種,如白絲條、湘黃瓜2號、渝早黃瓜2號等。黃瓜育苗播種前,要進行種子消毒處理,可采用溫湯浸種和藥劑消毒。溫湯浸種即用55℃溫水浸種5min后,冷卻到30℃左右,繼續浸種3~4h;藥劑消毒一般是采用甲醛100倍液消毒30min,洗后浸種3~4h。消毒后的種子在28~30℃的溫度下催芽,露白后即可播種。
二、播種育苗
早春栽培在1月中下旬播種育苗。播種時直接播在營養缽中,定植時帶土移栽。播種至出苗,溫度應控制為25~30℃,促使快出苗。一般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2d左右就開始出苗。從部分出苗至第1片真葉顯露(即破心)要及時降溫,控制較低的溫度,一般白天20℃左右,夜間12~15℃。從破心至移栽定植前7~10d,白天可保持20~25℃,夜間15~18℃。定植前7~10d,應進行低溫鍛煉,育苗床的溫度條件盡量與定植田塊相近,以提高黃瓜秧苗的適應能力和成活率。一般白天控制在15~20℃,夜間12~14℃。
三、定植
黃瓜栽培宜選擇土層深厚、排水性能好、保水、保肥力強的地塊建大棚生產。黃瓜定植前先將土按1.3m開廂,定植前10~15d施足底肥。底肥以遲效肥料為主,供地和養地相結合,特別是磷元素在土壤中移動性差,作為底肥要一次施足。行窩距(65~75)cm×(40~50)cm,每窩2株,約栽3.75萬窩/hm2。黃瓜根系淺,不宜深栽,定植后澆足定根水。
四、田間管理
定植后要控制肥水的施用,促進幼苗的成活,開花前少施輕施氮肥防止徒長,坐果后施1次追肥,促進瓜的生長。施TBS復合肥1050~1125kg/hm2,其中,60%作基肥,40%作追肥。黃瓜喜光,春季光照不足時,適當增加棚溫,增加光合作用,注意保持棚膜清潔,減少灰塵污染,以增加透光度。大棚內氣溫隨外界氣溫變化而變化。幼苗定植后至緩苗前一般不通風,以提高棚內的地溫和氣溫,根據黃瓜各生長發育階段最適宜的溫度范圍,可以采用加地膜、小拱棚等措施達到增溫保溫效果,促進幼苗的成活和生長。大棚內濕度比露地高,根據黃瓜對空氣相對濕度的要求,幼苗定植至開花,一般不施肥水,陰天、晴天中午要適當通風排濕;堅持經常刮去棚膜內側的水珠或在棚內放置一些石灰等吸潮物質,降低棚內濕度。黃瓜幼苗2~3葉1心時,噴施乙烯利誘導雌花的形成。乙烯利15.0~22.5g/hm2對水150kg噴施。每隔7d左右噴1次,一般噴2~3次。
五、病蟲害防治
黃瓜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主要蟲害是黃守瓜。在防治上,不用種過瓜類的土壤作苗床土;選抗病品種;進行種子消毒,降低床內濕度。必須選擇使用無公害蔬菜生產可以使用的農藥,嚴禁施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并且嚴格注意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在果實采收前的7d,嚴禁噴施化學農藥。可用50%溶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58%雷多米爾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70%乙磷鋁錳鋅可濕性粉劑1.5kg/hm2防治霜霉病;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1h或用種子重量0.3%的50%多菌靈500倍液拌種,發病初期用2%農抗120150倍液、50%消菌靈水溶性粉劑600g/hm2、50%立枯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20%病毒A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15%惡霉靈水劑3000倍液防治枯萎病;發病初期用粉銹靈1000~2000倍液,甲基托布津、多菌靈800倍液防治白粉病;用辛硫磷1500倍液或菊酯類藥2000~3000倍液防治黃守瓜。
參考文獻:
[1]楊創源.黃瓜反季節大棚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08(6):30-31.
[2]蒲運鋒.黃瓜反季節高產栽培技術[J].貴州農業科學,2005(4):89-90.
[3]黃志權.無公害黃瓜保護地栽培技術[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9(10):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