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拔河比賽作文點面結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信息技術;作文;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9-0213-02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對未來教學做了如此的論述:“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可見信息技術在現在以及將來的教育教學中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來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當前教學研究中,討論最多的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我在作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作了一些粗淺的嘗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激發寫作興趣
興趣是引導小學生積極探究學習的良好方法,也就是說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最持久的動力。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使面向學生的畫面生動活潑、色彩鮮艷、聲情并茂,改變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本”的傳統單調的教學模式。而運用多媒體再現生活情景,給學生以美的熏陶,開闊眼界,豐富作文內容,培養寫作興趣。如指導學生寫場景作文《別開生面的拔河比賽》、《有趣的野炊》等,我事先把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場景錄下來,并制成課件,在習作之前,我將課件在課堂上展示出來,那鮮艷的色彩、豐富的畫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引起了他們濃厚的興趣。
二、豐富習作素材
習作課上學生最感苦惱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硬著頭皮寫成的文字往往言之無物、內容空洞、沒有時代感,教師也讀之乏味。其根本原因是學生沒有走進生活,而是遠離生活,甚至可以說是沒有機會呼吸社會人生的新鮮空氣和時代氣息。而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恰恰能彌補學生課堂上的這一“生活空白”,實際上也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的契機。
學生要寫好作文,首先要有生活體驗,要有豐富的習作素材。引導學生留心周圍事物,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是獲得寫作素材的主要途徑。采用多媒體再現生活情景,向學生提供聲像并、比較真實的語言環境,則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彌補學生平時不注意觀察生活的不足。課上我又以《別開生面的拔河比賽》、《有趣的野炊》、《秋收》、《打雪仗》等來作為寫作的素材,給學生提供寫作的內容,讓學生能夠“言之有物”。
三、掌握習作方法
學生有了想寫的欲望,有了豐富的寫作材料,但是怎么寫、怎樣合理的選擇材料、合理的組織材料,則是學生寫作的難點。再現場景,能較好地解決怎樣寫的難點,為學生描述創設了條件。由于再現場景,使觀察的對象比較集中,觀察的時間比較充裕,學生有充分的感知過程,而多媒體就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比如,怎樣進行場景描寫,我通過多媒體展示有關片斷,指導學生觀看,并結合適當的講解、點撥,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指導學生寫《別開生面的拔河比賽》,首先我把他們的比賽場景錄下來,指導課上再讓他們看自己的比賽錄像,(再現場景這一環節,彌補了他們在參賽中不可能去認真觀察別人的動作、神態的不足)然后抓住活動前熱鬧的氣氛進行“面”的描寫,接著重點指導學生詳細觀察了拔河比賽中具有代表性同學的神態、動作以及場外觀眾的動作、神態,聽到啦啦隊說些什么,并指導學生用上課前積累的一些相關的詞語。教會學生點面結合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等對重點部分進行細致描寫,自然就避免了流水賬式的作文。沒有仔細觀察,學生是不可能把作文寫生動的。我們教師的任務,不僅是要教學生養成留心觀察的好習慣,還要教會學生觀察什么。有了細心的觀察、深刻的體驗,作文才能寫出真情實感來。而相關詞語的提供也是對一些積累薄弱的同學的一個幫助,使得他們的作文更加具體、生動。
四、利用多媒體優化作文評改方式,提高效率
課程標準中提到“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要注意考查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內容和方法。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在傳統的習作教學中,教師批改學生的一次作文,都要浪費很長的時間,而學生最終只關心教師的總評和作文等級,并不在意如何去修改,才能使作文更完善,因而批改作文所收到的效益甚微。在作文評改時用上多媒體,把優秀的、典型的習作顯示在屏幕上作為范例進行講評,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相互交流,共同評改,學生既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又汲取了別人的長處,相互促進,相互提高。這種利用多媒體組合進行的師生共同參與的評改作文的方法,既激發了學生習作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又加快了作文評改的速度,縮短了評改的時間,提高了作文評改的效率。
五、運用多媒體提高習作能力
習作能力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能力,它要求學生不僅要有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和運用習作方法的能力,而且要求有較強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習作訓練也是一種很強的綜合性訓練。在這里,我重點談談利用信息技術訓練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提供情景、畫面、材料,指導學生進行立體觀察、多向思維幫助他們弄清人物與人物、事件與事件、人物與事件之間的關系,弄清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之間關系。與此同時,引導學生進行符合情理的想象和聯想,使他們由靜想動、由內向外,由人物的外貌、神情、動作想到人物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