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角的初步認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單元主題圖“校園早晨”,引導:校園的早晨不僅美麗,而且還藏著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圖中許多物體表面有角,你能找到嗎?
2.引導學生觀察,從圖中的三角板、剪刀、時鐘等實物中找角。
3.(課件閃爍)三角板、剪刀、時鐘上以及伸開兩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身上都有角。導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學生接觸過生活中很多廣泛意義上的角,對角有一些感性的認識。上課伊始,教師借助單元主題圖創設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有角,從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找角、指角。
(1)教學例1。多媒體出示例1實物圖:剪刀、插有吸管的可樂罐、水龍頭。師: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你能從這些物體中找到角嗎?
(2)學生從例1的圖中找角,教師用多媒體演示這些物體中所隱藏著的三個不同方向的角。
(3)學生從身邊和生活中找角、指角,同桌相互交流。
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三個角,引導學生談談對角的感受,說說角的組成部分。
(2)讓學生自學課本第39頁,思考: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角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3)引導學生指出例1中各角的頂點和邊。
3.判斷角、數角。
①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下面的圖形中有幾個角?
4.折角、變角。
(1)用圓形紙片折角。
①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圓形紙片,引導學生動腦動手用圓紙片折出一個角。
②讓幾個學生展示所折出的大小不同的角,并介紹該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2)用繩子變角。
①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繩子,同桌兩人合作,用手中的一根繩子拉出一個角。
②全班學生聽教師口令把拉出的角變大或變小。
③小組討論,在變角的游戲中,你有什么新發現?學生匯報。
5.比較角的大小 。
(1)從剛才的變角游戲中找出兩個大小不同的角,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并說說比較的方法。
(2)比較兩個大小相等、兩邊長度不同的角。
①多媒體出示兩個大小相等但兩邊長短不同的角 。
②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比較的方法,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動手比較課本中第42頁第三題中兩個角的大小。
③學生匯報比較方法和結果,并演示比較的過程。
④多媒體演示兩個角動態重疊的過程,證實兩個角大小相等。
6.體驗畫角。
(1)教師示范畫角,學生觀察后說說畫角的步驟。
(2)學生動手畫兩個大小、方向不同的角。
(3)讓學生展示所畫的角,師生點評欣賞。
(4)引導學生小結畫角的方法。
(5)多媒體直觀演示畫角的完整過程。
【設計意圖】教師先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從剪刀、吸管、水龍頭等實物中找角,通過課件演示,直觀地展現角的抽象過程,自然地從生活中的角過渡到對數學意義上的角的研究。接著,讓學生從身邊的實物中找角、指角并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進一步體驗到角就在身邊,感受到角的特征。然后,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在折角、變角的動手操作中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從中感悟到:角的大小變化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系,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最后,運用觀察、模仿、思考、操作等多種手段,讓學生初步掌握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三、創新設計,拓展提升
1.多媒體出示:由角組成的美麗的圖形。
2.學生觀察欣賞圖形,說說觀察后的發現。
3.學生自由創新設計:用角創作圖案。
4.展示學生作品,全班欣賞交流,分享創作成果。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初步學會畫角。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體驗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生活實物中抽象出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畫角。
教學難點:在觀察、比較中感覺角有大小,角的大小的相關因素。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找生活中的角,指角(初步感知)
師:今天這節課老師不當老師,現在我就是這個“角”,你們愿意和我成為朋友嗎?
生:愿意。
師:我呀,是一個小淘氣,最愿意和你們玩捉迷藏的游戲。現在我就藏在教室里,你們的身邊。你們能找到我嗎?
師:請把你找到的角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同桌之間互相說找到的角)
師:誰想先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
生:我找到的角是黑板的角。
師:上黑板前面指一指。
(生指的是角的頂點)
師:他這樣指,同學們認為指的完整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角的樣子完整的指出來?
生:指黑板角的頂點的同時,又指出了黑板的兩條邊。
師:對了。在指角的時候,我們不僅要指出角的頂點,還要指出角向外的兩條邊。
師:誰還想用正確的指角方法指你找到的角?
生:邊說邊指數學書的角。
生:邊說邊指書桌的角。
師:同學們太厲害了,我藏在哪兒都能被你們找到。現在我換地方了,跑到電腦的圖片上,你們還能找到我嗎?
生:能。
2.折角(認識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師:你們真是火眼金睛,一眼就把角找到了。如果讓你們用一張不規則的紙折一個角,你們能折出來嗎?(能)那就讓我們動手折吧!
(生動手折角,折完后舉起讓大家看一看)
師: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覺?覺得角是什么樣子?
生:尖尖的,有點兒扎手。
生:角的兩邊是直直的。
師:你能說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嗎?
生:尖尖的點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邊叫角的邊。
(師把折的角貼在黑板上,標出頂點和邊)
師:指著你自己折的角,跟你的同桌說說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誰能總結一下,一個角有幾個頂點?有幾條邊?
生: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3.畫角
師:很高興我們已經成為朋友了,那你們想不想把我畫下來?請你們在本子上試著畫一畫,并與你的同桌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生獨立畫角后,同桌交流)
生:我先畫一個點,然后用格尺橫著畫一條線,斜著畫一條線。
師:你畫的角真漂亮。下面我們一起畫一個角。
(師板書畫角,歸納:從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并標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按照正確畫法在本子上再畫一個角,并標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4.角的大小
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短短的時間里就認識、了解了角。這兒有兩個角,你認為誰大誰小?你是怎樣想的?
(這兩個角是大小一樣的角,只是邊長不一樣長。)
生:我感覺邊長的角大。
師:你想怎樣驗證?
生:我想把兩個角放一起比一比。
(比角的方法:角的頂點重合,角的一條邊重合,看另一條邊。)
生:比完后,兩個角的大小一樣。看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師: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呢?我們一起用手中的材料做一個活動角吧!(師生動手做活動角)
師:你們手中的活動角像什么?
生:像剪刀
生:角一動一動的像嘴吃東西。
師: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那我們就把角當作河馬的嘴,玩一個“河馬吃蘋果”的游戲。吃小蘋果,嘴就張的小,角的開口就小。吃大蘋果,嘴就張的大,角的開口就大。吃飽了,嘴就閉上了,角就合上了。
師生共同總結:角的大小和角的開口有關系:角的開口大,角就大;角的開口小,角就小。
二、拓展延伸訓練
1.你們太棒了。現在就和我一起回家吧!今天我的角爺爺過生日,請角家庭成員吃飯。瞧,這些圖形都說自己是角,同學們快幫角爺爺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一個圖形是一個家,你知道它們家有幾個角嗎?
3.角是一個大家庭,兄弟姐妹很多,它們站在一起,你能把他們都找出來嗎?
三、總結
角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它無時無刻地陪伴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是一個細心的孩子,你就能發現它。
課堂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 這一節課,在教學時充分貫徹新課改的理念,落實新課標的要求。
首先,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起學生探究新知的強烈欲望。在導入教學時選用了校園早晨的圖片,讓學生去尋找、去發現圖中藏著的新圖形——“角”。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接著,教師轉變角色,由教師變成了一個淘氣的角,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教師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感到有趣的同時,拉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數學與學生的距離,構建了一個平等、和諧、有趣的課堂學習氛圍。
案例一:
師:你會畫角嗎?請你嘗試畫一個角。(學生先嘗試操作,再交流反饋)
生1(出示下圖):用三角板畫角。
生2:(出示下圖)用直尺先畫一邊,再畫另一邊。
師:你是怎么畫的?
生2:先畫一條邊,再斜著畫一條邊……(二年級學生表達不清楚,說不完整)
生3:我也是先畫一條邊,再畫另一條邊。(基本上沒有學生從一個點起開始畫角)
師:我們可以先畫一個頂點……(師示范畫角)老師是怎么畫的?
生4:先畫一個頂點……
案例二:
師:先打開課本第39頁,讀一讀課本上是怎么介紹畫角的,然后看老師畫角(從一個點起,用尺子畫出角的兩條邊)。
(1)生嘗試畫角;
(2)畫不一樣大小的角。
……
案例一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認為數學知識不應直接告訴學生,但實際教學效果卻不好;而案例二中教師用接受式學習方式進行教學,認為沒有探究價值的內容不妨直接告訴學生,效果卻很好。從這兩個教學案例來看,在提倡探究性學習的當下,接受式學習仍是較好的學習方式之一。那么,探究性學習與接受式學習這兩種學習方式到底孰優孰劣呢?接受式學習在哪些教學中可以運用呢?首先,我們來了解這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
二、兩種學習方式的解讀
1.探究性學習需選擇有效的學習材料
探究性學習是指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猜想或假設,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問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創新實踐能力和思維的發展,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雖然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但并不意味著任意的教學內容都一味地讓學生探究。
2.接受式學習不等同于機械(被動)式學習
接受式學習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前人發現、創造的人類社會經驗,由學生把這些經驗內化為自己的經驗,使其成為自己認識事物、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發明創造的工具的一種學習方式。很多人把接受式學習當作簡單的機械式學習,甚至把接受式學習當成被動式學習,認為其中沒有任何探究性因素,這些看法誤解了接受式學習的本質。講授法的許多缺陷并不是方法本身有問題,而是由于教師應用教學方法不當或是教學材料本身有問題造成的。
3.適合學生的就是好的
接受式學習、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分孰優孰劣,只要用得恰當,符合所教班級學生的學情,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是合適的,是符合新課程理念的。
三、接受式學習在課堂中的應用
1.概念定義教學
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啟發,通過師生間的互動問答,引導學生經歷思維創生的過程。接受式學習同樣也是有一定的探究性因素和價值所在,并非等同于“教師只講授,學生只接受”的課堂。
2.直觀演示材料
接受式學習也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通過這樣的聯系來讓學生學習新的知識。
3.融合探究學習
數學的系統性知識,既需要教師高屋建瓴地講授,又需要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兩者適度的銜接、融合,對學生的學習無疑是大有幫助的。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必然有探究的價值,如果沒有探究的價值,那么學習活動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同樣,有的內容適宜讓學生自主探究,有的內容則更適合學生進行接受式學習。
一、單選題
1.比一比.哪個角大?(
)
A.???????????????????????????????????????B.
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2019年二月份是28天。
B.?零件實際長0.2厘米,畫在圖紙上長30厘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1:150。
C.?9時30分,鐘面上時針與分針組成的較小夾角是一個鈍角。
D.?兩個質數的積一定是一個合數。
3.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
A.?一條直線長6厘米???????B.?角的兩邊叉開的越大,角越大???????C.?鐘面上4時整,分針和時針成鈍角
二、判斷題
4.他們說得對嗎?請你來.
5.角的兩邊越長,這個角就越大。(
)
6..于180°的角叫做鈍角.(
)
7.兩個銳角一定能拼成一個鈍角。
(
)
三、填空題
8.數一數,下面的圖形各有多少個角
(1)________個
(2)________個
9.時鐘在________時整和________時整時,時針和分針所成的角是直角,
10.8時整,時針與分針的夾角是________度。
四、解答題
11.指出下面圖中的直角,并標出來
12.
(1)上面的圖形中,有________銳角;________個鈍角。
(2)在圖形中加畫一條線段,使它增加3個直角。
五、應用題
13.數一數,下圖有多少個角?
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
1.【答案】B
【解析】
2.【答案】
B
【解析】【解答】選項A,2019÷4=504……3,2019年是平年,二月份有28天,此題說法正確;
選項B,30cm:0.2cm=(30×10):(0.2×10)=300:2=(300÷2):(2÷2)=150:1,原題說法錯誤;
選項C,9時30分,鐘面上時針與分針組成的較小夾角是一個鈍角,此題說法正確;
選項D,質數×質數=合數,此題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閏年和平年的判斷方法:當年份是整百年份時,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是閏年,不能被400整除的是平年;當年份不是整百年份時,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閏年全年366天,平年全年365天,平年2月28天,閏年2月29天,據此解答;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據此解答;
鐘面被12個數字平均分成12大格,每個大格所對的圓心角是360°÷12=30°,角的分類:0°<銳角<90°,直角=90°,90°<鈍角<180°,平角=180°,周角=360°,據此解答;
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兩個質數的積一定是一個合數。
3.【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直線無限延伸,沒有長度,此選項錯誤;
B、角的兩邊叉開的越大,角越大,此選項正確;
C、鐘面上4時整,分針和時針成120°,是鈍角,此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A.
【分析】A、直線和射線都是無限長的,線段是有限長的;B、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C、判斷出分針和時針的位置后確定夾角的大小.
二、判斷題
4.【答案】錯誤
【解析】
5.【答案】
錯誤
【解析】【解答】解:角的兩邊的長度與角的大小無關。
故答案為:錯誤。
【分析】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開的大小程度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6.【答案】
錯誤
【解析】【解答】小于180°的角不一定是鈍角。
故答案為:錯誤
【分析】大于90°、小于180°的角是鈍角。
7.【答案】
錯誤
【解析】【解答】解:例如兩個10°的角拼出一個20°的角,仍然是一個銳角,原題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分析】由于不知道兩個銳角的度數,因此不能確定兩個銳角拼出的角的大小及類型。
三、填空題
8.【答案】
(1)3
(2)4
【解析】
9.【答案】
3;9
【解析】【解答】
時鐘在3時整和9時整時,時針和分針所成的角是直角。
故答案為:3;9。
【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了鐘面與角的知識,鐘面被12個數字平均分成12大格,每個大格所對的圓心角是360°÷12=30°,3時整和9時整時,時針和分針之間有3個大格,所成的角是3×30°=90°,直角=90°,據此解答。
10.【答案】
120
【解析】【分析】題意可知,8時整,鐘面上時針指著8,分針指著12,8時到12時分針與時針之間間隔4個大格,每個大格是30度,因此,分針與時針的夾角是120度。
四、解答題
11.【答案】
解:如圖:
【解析】【分析】直角是90度的角,由此根據直角的特征確定圖中的直角并用直角符號標出即可。
12.【答案】
(1)2;2
(2)解:
【解析】【解答】(1)圖形中有2個銳角;2個鈍角。
故答案為:(1)2;2。
【分析】(1)圖中上面兩個角是鈍角,下面兩個角是銳角;
(2)從上面一個頂點出發向下底邊畫出一條線段,就能使它增加3個直角。
五、應用題
13.【答案】
[案例名稱內容]
新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小數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掌握常用的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認識一位小數、兩位小數和它們的讀法、寫法,理解一位小數與兩位小數所表示的含義;為學生以后系統地學習小數的加減乘除和混合運算打下基礎。
[知識和技能]
1.理解小數的實際含義,并能熟練認識、讀寫小數;
2.掌握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在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了解數學價值。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引導學生個體探索、小組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欲望;
2.使學生認識到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理論緊密聯系實際,激發他們學數學、用數學、愛數學的情感。
[目標]
1.能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2.嘗試解決不同情境的日常生活問題,體驗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小數并讀寫小數;2.理解以“元”和“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十分之幾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用兩位小數表示。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引出課題
1.出示一組商場商品標簽上所寫的數字圖片,觀察這些圖片,總結數的特點;(圖片可分為兩種;一種以元為單位,一種以元角分為單位。)
師:商品價格標簽上都用這樣的數進行標價。這些數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有什么不同呢?
生(代表性總結):但這些商品標簽上所寫的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
師:這樣的數就叫做小數。數字中的小圓點,叫小數點。
板書:認識小數
(二)聯系實際,探索新知
1.試讀讀商品標簽上寫的小數。(出示一組商品商標標簽上的標價)先自己讀一遍,再讀給同學聽一聽,讀完后,說一說它的含義。
2.教師介紹正確地讀法,并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小數讀一讀,寫一寫。
3.舉例說說在我們身邊還見過哪些小數?(打破小數只能表示價格的思維定勢)。
(三)不斷深化,突現重難點
教學例1:①展示標有分米點的的尺(1米長)。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
師;把1米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長幾分米?
生:10分米=1米,把1米平均分成10段,那么每一段長1分米。
師:那么以米作單位呢?是幾分之幾米?(讓學生充分交流。)
生:在剛才的問題中,每段長1分米,現在要把單位換成米為單位,只需要把分米單位化成米單位就可以了:1?0=0.1(米)。
生:用除法的意義來計算,用1除以10,因為是將1米平均分成10段:。1?0=0.1(米)。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板書1分米是0.1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段,每段長幾厘米?
生:1米等于100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段,那每段就是1厘米。100?00=1(厘米);
師:把1米平均分成100段,每段長幾米?
生:把一件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用除法,:1?00=0.01(米)。
生:既然每段長1厘米,要求的是幾米,只需要把單位轉化過來就可以了。1?00=0.01(米)。
師:學生們答得很好。(板書1厘米是0.01米)
師:②出示“小青身高1米4分米,用米作單位如何表示?”全班交流討論,學生反饋。
師:③出示“小青身高1米4厘米,用米作單位如何表示?”全班交流討論,學生反饋。
教學例2:師;1元是幾角?1元是多少分?
生:1元里面含有10個1角。(板書1元有10角)
生:1元里面含有10個1角,1角里面含有10個1分,那1元里含有100個1分。
師:(板書1元有100分)那1角=( )元,1分=( )元呢?
生:小單位化成大單位,除以進率,1角=0.1元,1分=0.01元
師:④出示練習;你能完成下面的練習嗎?(1)1分是( )角,還可以寫成( )元;(2)2分是( )角,還可以寫成( )元;(3)5分是( )角,還可以寫成( )元。
全班交流反饋。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不夠1元,也可以寫成小數來表示。
師;⑤出示:小強有1元3角錢,以元為單位,可以寫成( )元。改成“小強有1元3分錢,可以寫成( )元。”由學生自己找出答案,并說明理由。
由此得出結論: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百分之幾的分數可以寫成兩位小數。
(四)強化練習、鞏固新知
1.小明家上個月的電費是43.56元,就是( )元( )角( )分。
2.小麗家這個月的水費為10元6角5分,化成以元為單位可以寫成( )元。
3.非洲象的高度達3米8分米,就是( )米;重達5噸300千克,就是( )噸。
4.非洲鴕鳥高度達2米8分米5厘米,就是( )米。
5.長頸鹿,最高的長頸鹿高度可達6米6厘米,就是( )米
(五)全課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讓學生充分說一說。
[板書設計]
認識小數
像5.98、0.85、2.60……這樣的數就叫做小數。數中的“.”叫做小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