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家禽養殖

家禽養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家禽養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家禽養殖

家禽養殖范文第1篇

1國內外對畜禽養殖污染的處理

各國對畜禽糞便的治理主要分為產前、產中和產后治理,產前主要包括制定相關政策,合理規劃調整養殖場布局,科學配方飼料,加入各種添加劑提高N、P和微量元素Cu、Fe、Zn利用率,減少其排放量,降低糞尿發酵中氨與硫化氫的揮發;產中采取動物營養性環保措施,推廣養殖場清潔生產技術,對可能出現污染的環節實行全程控制;產后通過物理、生化技術等對畜禽糞尿進行資源化、無害化處理[4]。目前對治理方法的研究側重于末端治理,主要利用物理、化學、生物技術手段對畜禽糞尿進行脫水干化、絮凝沉淀、好氧厭氧發酵等各種處理,畜禽糞便經處理后可用于制作動物飼料、產生沼氣,使其得到有效利用。范建偉等[5]采用活性污泥膜分離技術處理畜禽污水,用膜取代傳統二沉池,活性污泥濃度高,剩余量少,同時解決了傳統裝置結構占地多等缺點,達到了良好的處理效果。鄧良偉等[6]采用內循環厭氧反應器(IC工藝)處理豬場廢水,BOD5去除率達到95.8%,懸浮物去除率為78.5%,沼氣產氣率達1.5~3m3/d。發達國家除了通過立法加以規范化管理外,在技術層面上主要采用厭氧堆肥和大沼氣工程技術,使畜禽養殖廢物達到綜合利用和資源化處理[7],即以厭氧消化為主要技術環節,把糞便和其它可生化廢棄物與尿液和沖洗水實施分離收集后,實現堆肥化并對產生的臭氣集中處理;使產生的沼渣、沼氣和沼液達到綜合利用[8,9]。據德國國家環保部2008年統計,德國使用牛、豬養殖場的糞便作為厭氧消化的基質,建設大型厭氧消化裝置近4000座[10]。近年來,法國、荷蘭、瑞士等國對工程化沼氣干法發酵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研究末端治理的很多,考慮源頭控制的少。而對畜禽養殖的污染防治應從污染的源頭控制人手,開展清潔生產,減少糞污產生和排放。

2開發提高營養物利用率的環保飼料

由于質量平衡,營養物質利用率的提高將使畜禽糞便中營養物質的排出量減少。Galdámez-Cabrera[11]報道飼料利用率提高0.1%可減少營養物排出3.3%。開發環保飼料,提高畜禽飼料利用率,是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消除畜牧業環境污染的“治本”之舉。具體措施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2.1降低氮和磷的排泄

國內外許多研究均已證明,畜禽養殖業中氮和磷排放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研究發現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素和磷素,經檢測肉子雞糞便中大約含食入氮的50%、食入磷的55%;生長豬排出物中含有的氮磷占食入量的80%~85%[12]。因此,提高氮、磷等營養物質的利用率,降低其在排泄物中的含量尤為重要。畜禽營養調控技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

2.1.1按理想蛋白質模式配制畜禽生理需要的日糧所謂理想蛋白質就是能夠被特定動物完全消化吸收的蛋白質,也就是說構成蛋白質的各種必需氨基酸都恰到好處地滿足了動物的營養需要,既不多余,又不欠缺。以可消化氨基酸為基礎,按照理想蛋白質模式來配制符合畜禽營養需要的日糧,可將傳統日糧的粗蛋白水平降低2~3個百分點,而不影響生產性能,減少氮的排出[13]。工業合成氨基酸的誕生使降低日糧粗蛋白質的做法成為可能。據試驗,在豬日糧中補充賴氨酸這種合成氨基酸,使其日糧中粗蛋白質水平降低2%,則豬的糞尿中排出的氮可減少25%。有研究表明,與15%蛋白質的日糧相比,生長豬11%蛋白質的日糧中添加賴氨酸、蛋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氮的利用率可提高11%,氮的排泄量降低18%。Lee[14]的研究表明,使用合成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糧可降低尿中氮的濃度并減少排尿量,兩項總計可減少尿中總氮41%。

2.1.2飼料中添加酶制劑和微生態制劑添加酶制劑可以使存在于細胞內的蛋白質、淀粉等大分子營養物質釋放出來,被動物消化吸收,所以酶制劑有利于營養物質吸收,可以提高飼料轉化率。目前國內外市場上出售的酶制劑主要是植酸酶、植物細胞壁降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纖維素分解酶等。我國畜禽飼料中大部分的磷(約75%)是屬于有機態的植酸磷,不能被單胃動物所利用。研究證明,在日糧中添加植酸酶,減少無機磷的添加量,可以提高家禽飼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日糧中磷含量每降低0.05個百分點,磷排出量減少8.2%[15]。Clark[16]報道,添加植酸酶使玉米-豆餅為主的肉雞飼料中約33%不可利用的磷變為可利用磷,可降低磷排泄量17%~42%。Souza等[17]在生長豬的日糧中添加植酸酶的試驗表明,植酸酶含量為1000FTU/kg時,飼料中磷的生物學效價可提高30%左右,從而使1/3不可利用的磷轉變為可利用形式。但日常生產中,在大多數飼料廠,大部分的飼料會被加工成顆粒狀。在造粒的過程中通常涉及溫度在80~90℃、時間為30~90s的高溫熱處理,如何在飼料加工的過程中保持酶的熱穩定性有待進一步研究。國外一些研究表明,植物細胞壁降解酶可以破壞細胞壁,降解抗營養因子。蛋白酶可以提高植物性飼料中氨基酸的利用率,減少糞氮的排泄量。在飼料中添加纖維素分解酶,在改善飼料消化率同時也減少了排糞量。微生態制劑是根據動物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平衡、營養理論,選用對動物消化道內營養物質消化代謝有益菌群,增加機體內源酶,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轉化,從而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微生態制劑具有可以提高飼料轉化率、清除糞便臭味和減輕畜禽排泄物中礦物元素對環境的污染等優點。有試驗表明:在豬飼料中添加益生素1%~2%,可提高其生長速度10%以上,降低飼料消耗8%~10%,提高豬瘦肉率5%~8%,背膘厚度下降20%[18]。

2.2降低有毒金屬元素銅、鐵和鋅的排泄

各飼料廠和養殖場普遍采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劑如高銅、高鐵、高鋅等,生物效價低,多數未被動物利用便隨畜糞排出而污染環境[19]。有機微量元素在消化道內可以溶解,并且是電中性的,更容易被動物所吸收利用。因此,與無機鹽相比,在飼料中添加有機微量元素,劑量少便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且可以減少金屬離子的排出量。氨基酸和肽類微量元素的螯合物添加劑具有容易吸收、效價高的特點。有試驗表明,100mg/kg的賴氨酸銅和250mg/kg蛋氨酸鋅可以起到相當或高于250mg/kg硫酸銅和2500mg/kg氧化鋅的促生長作用。

2.3合理加工日糧

采用合適的粉碎粒度、制粒和膨化技術、液體后噴涂技術均可提高飼料的質量和利用率,如對于仔豬,谷物最適宜的粉碎粒度為300~500μm,其中斷奶后0~14天300μm為宜,15天以后500μm為宜。而且仔豬料的適合粒度因谷物種類的不同而變化,如小麥要求的粉碎粒度較玉米粗[20]。研究表明僅飼糧制粒,可使飼料利用率提高6.6%,使干物質和氮的排出量減少23%和22%。適宜的原料粉碎粒度、產品粒度對于改善動物對飼料的消化利用非常重要。

3發展農牧結合的生態畜牧業

家禽養殖范文第2篇

1環境的污染

主要是指有毒有害氣體、粉塵、病原微生物、生產生活污水、糞便及未消化吸收的有機物和礦物質等的處理不當對空氣、水體和土壤的污染。

1.1對空氣的污染一只雞的糞便排泄量相當于0.1個人的糞便排泄量,一個一萬只規模的養雞場每天的糞便排泄量可達1t,一年就是360t。1頭豬的日排泄糞尿量是人排泄糞尿量的5倍,一頭豬年均產糞尿量可達2.1t,如果采用水沖式清糞,其污水的排放量還將增加4倍以上,當糞尿等污物的排泄量超過大氣環境的自凈能力時,就會通過已污染的空氣對人和動物造成危害。通過空氣流動進行擴散和傳播的污染物除了塵埃和病源微生物外,還有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機物在厭氧環境條件下所分解釋放出的帶有爛菜、魚腥等刺激性的特殊氣味,這些氣味大量而長期高濃度地蓄積,就會使人產生厭惡感,嚴重影響人、畜的身體健康。近年來,我國小城鎮建設呈現出向郊區農村迅速延伸的態勢,飼養場與居民點距離縮短,養殖場的空氣污染問題必將日趨嚴重。

1.2對水體和土壤的污染畜禽糞尿及畜產品加工業污水未經處理就隨意排放,是造成水體及土壤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年產1萬頭肥豬的豬場,日排糞尿、污水總量可達100多t,如不進行無害化處理,其糞便和污水中碳氫化合物及含氮、含磷有機物和未被消化的營養物質一旦進入水體后,就會使水中的化學耗氧量、生化需氧量和固體懸浮物迅速增加,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機物,當它通過稀釋、沉淀、吸附、分解、降解等一系列自凈作用后仍無法達到環保要求時,就必然會對水質產生污染,使其迅速惡化。有機物被水中的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水生生物獲得氮、磷、鉀等營養后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使其形成缺氧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某些疫病傳播和擴散的渠道。更為嚴重的是,當這些未經處理的污染物的進入量超過土壤的自凈能力后,就會造成礦物質和營養素的富集,改變土壤本身的結構,破壞土壤植被的生存。

1.3對疾病的傳播據統計,由家畜傳染給人的人畜共患傳染病至少有90余種,這些人(畜)禽共患疾病的載體主要就是家畜(禽)糞便及排泄物。近年來,一些養殖場不顧自身條件,一味模仿在池塘邊建豬圈,在豬圈上架雞籠的所謂立體養殖模式,結果為各類傳染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轟動一時的臺灣豬口蹄疫暴發性流行,其主要原因就是病豬尸體隨意投入河道引起的疾病流行。因此,糞便及污水未經無害化處理隨意排入水中極易造成傳染病流行。

2畜產品的污染

在日常生活中,獸藥、各種添加劑、防腐劑、抗生素、激素等環境污染物中,有一部分物質雖有利于促進畜禽生長和減少畜禽疾病,但它在畜禽產品內的殘留物卻又對人體產生危害;有一部分物質還可能引起微生物產生耐藥性或引起人產生過敏反應而帶來公共衛生上的問題。

2.1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通過食物鏈進入畜禽體內被富集,再通過畜禽產品的形式進入人體,所以,人往往是終端富集者,如果不控制和減少有毒有害物質對畜禽產品的污染,那么,由畜禽產品引起的公害給人們帶來的隱患將是難以估量的。

2.2獸藥在畜產品中的殘留(1)獸藥在畜產品中殘留的主要原因,除了非法使用違禁藥物外,還包括不合理的用藥和停藥等。一方面是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另一方面也是一些從業人員缺乏起碼的獸醫藥理知識,經常重復和超量使用獸藥所致。(2)獸藥殘留的濃度一般很低,但如果操作不規范,就會造成抗生素在畜禽產品中的蓄積和殘留,并最終通過食物鏈使人體產生一定的毒性反應和過敏癥狀,長此以往,不僅會使細菌的抗藥性增強,同時藥效也會大大降低。例如:四環素能抑制骨骼和牙齒的發育,鏈霉素、慶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能夠損害前庭和耳蝸神經,導致聽力減退,磺胺類藥物還能夠破壞肌體的造血機能,大家非常熟悉的青霉素,其代謝和降解產物有很強的致敏作用,長期接觸有這些藥物殘留的動物性食品,就有可能引起慢性中毒,危害到人體的健康。(3)獸藥及其代謝產物通過糞便、尿液等排出后,仍然具有生物活性,對周邊的環境仍具有潛在的危害性,如不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樣也會對土壤及水生生物等造成影響。人們如果長期接觸這些有抗生素殘留的動物性食品或長期生活在被抗生素殘留物污染的環境之中,將會嚴重影響自身的健康。

2.3飼料添加劑的濫用飼料添加劑的濫用是造成畜產品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養殖戶在飼料添加劑的使用過程中不能適量控制其用量,不能在畜禽屠宰或其產品上市前逐步減量或停止其使用,有的甚至超量或違禁使用某些飼料添加劑,以求達到提高產品產量的目的。因使用高銅、高鋅飼料,使排泄物中礦物質含量超高,造成對土壤生態的影響;因使用砷制劑,造成豬肉中有害殘留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因違禁使用“瘦肉精”,造成食用者中毒等惡性案件的頻發,給飲食安全和公共衛生健康留下了極大的隱患。

3養殖業污染的綜合防制措施

3.1倡導健康、科學的養殖模式要以優化環境、優先效益、優良結構為基本著眼點,按照循序漸進、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從合理選擇品種、科學飼養密度、平衡投入和產出水平入手,按照環保、節能、效益協調同步的循環發展模式,在不影響家畜生長和養殖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實現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循環再利用。在改造養殖設施、改善養殖流程的基礎上,探索生態養殖和多元化養殖的新途徑,以開發高新技術和環境清潔技術為先導,逐步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和飼養模式,從源頭上減輕和消除污染。按照無公害畜產品質量標準和健康養殖技術規范,嚴格執行生產操作規程和質量控制措施,切實抓好無公害畜產品的生產。

3.2開發綠色環保飼料飼料質量的優劣不僅直接關系到養殖業的經濟效益,而且也對養殖業的環境生態效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提高畜禽的飼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飼料中氮的利用率,不斷降低養殖場廢棄物中氮的污染,是治理養殖業環境污染的重要舉措。要在優化飼養、合理投放、平衡營養、改善適口性的基礎上,開發環保高效飼料,改善飼料的品質及物理形態,推廣飼料的生物制劑處理、飼料的顆粒化、飼料的膨化和熱噴技術;開發酶制劑,補充家畜體內自身內源酶的不足,加快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開發微生態制劑飼料添加劑,補充飼料營養成分的不足,提高飼料的利用率等等。應用生態營養原理開發綠色環保飼料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家禽養殖范文第3篇

在引導發展林下養殖的過程中,××鄉黨委、政府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認識,做好宣傳發動

為了把廣大群眾的思想統一到上級精神及鄉黨委、政府的決策上來。××鄉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的辦法,組織養殖專業戶和林業生產專業戶,由主要領導同志帶隊,到率先發展林下養殖的先進縣鄉參觀考察,算經濟帳。并請養殖專家來我鄉授課,講解發展林下養殖的條件和具體做法。通過一系列的宣傳發動,我鄉群眾的思想得到進一步的解放。對林下養殖的認識進一步加強,堅定了搞林下養殖的決心和信心。

二、加強組織領導

××鄉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任政委、鄉長任指揮長、五個管區的管區書記任副指揮長,鄉農技服務站、國土資源管理所、派出所、司法所、財所、畜牧獸醫服務站等部門為成員的林下養殖生產指揮部。層層推行目標責任制,采取副科級領導包村,一般人員包戶的方法。全過程參與,全方位監督。主要領導定期調度,并現場察看,現場解決生產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三、強化工作措施

首先,對資金不足的養殖戶,鄉政府與信用社協調貸款,與養殖戶簽訂合同,采取政府擔保,養殖戶互保等方式,對養殖戶進行資金扶持。并通過與××六合集團聯系同養殖戶簽訂養殖合同,增加了養殖戶搞好林下養殖的信心。其次,為了提高養殖戶的組織性,由鄉政府牽頭,成立了××鄉林下養殖專業合作社,對全鄉養殖戶進行統一管理。在合作社的領導和組織下,養殖戶統一購料、統一進苗、統一防疫、統一銷售,大大提高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第三,采取獎懲措施,把林下養殖工作納入全年崗位綜合考評。對按時完成林下養殖任務的干部計入年終獎,對因工作不力,不能完成任務的干部取消年終獎。第四,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組織林下養殖戶外出參觀學習,并且在全鄉養殖戶中間掀起互相學習的熱潮。使廣大養殖戶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四、相關政策到位

建立起土地合理流轉機制。使土地使用權、林業生產戶、林下養殖戶三位一體。搞好土地租賃承包,簽訂長期合同,給廣大林下養殖專業戶吃“定心丸”。使他們敢于投資,從長計議,制定長期發展目標。

五、提供優質服務

首先,鄉政府對養殖小區的交通、安全進行綜合治理,確保各個養殖小區的道路暢通,由鄉派出所負責對全鄉各養殖小區設立執勤點,建立夜間巡邏制度,給養殖專業戶一個和諧寬松的外部環境。其次,由獸醫站抽調精干力量,定期組織疾病檢疫,并請外地專家定期到養殖小區現場授課,解惑答疑。第三,利用黨員遠程教育設施,通過互聯網,獲得養殖致富信息。做到信息共享,取得良好效果。

家禽養殖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農村 家禽 疾病

[中圖分類號] S8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2-0222-02

筆者于2007年,在獨山縣基長鎮獅光村指導群眾養殖家禽。經過3-6個月的飼養期,25戶群眾養殖的3016羽家禽全部出欄,養殖成活率平均達96.6%,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現將本人在家禽疾病防控方面的一些體會總結如下。

一、家禽圈舍的修建要符合動物防疫要求,便于飼養管理

1.首先,要考慮有與養殖品種、規模相適宜的圈舍和放牧地。圈舍的修建要選擇在地勢高燥,采光、隔離、排水良好的地方。并符合防疫、通風、防火、光照要求,選擇坐北朝南方向進行修建。

2.養殖家禽只能選擇一個品種,便于防疫和飼養管理。

3.根據不同品種家禽修建相應的圈舍(包括育雛舍和育成舍),保證通風、采光、保暖,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增強家禽抵抗力。

4.修建相應的防疫設施。如:養殖場出入口的消毒池、隔離墻或柵欄、排污溝、病死禽及糞便處理設施等。

二、選擇耐粗飼、抵抗力強的家禽品種

如:荔波瑤山雞、貴州本地土雜雞、皖南麻雞、廣西雜交麻鴨、平壩灰鵝、四川白鵝、豁眼鵝等。

三、加強飼養管理,提高家禽抵抗力

1.育雛是關鍵。首先,配置取暖設備:地灶、煤爐、紅外線燈等;雞可[]采取地面或網上育雛,鴨和鵝采取網上育雛;墊料、平網等不能有帶刺或硬的東西,以免刺、磨破家禽腳掌,感染發炎,導致跛行,甚至死亡;溫度控制:雞、鴨、鵝一周齡分別是:34-32℃、30-26℃、28-26℃;二周齡分別是31-28℃、25-20℃、25-22℃;雞三周齡27-26℃、四周齡22-21℃;鴨、鵝二周齡后即可脫溫;飼養密度:每平方米雞、鴨、鵝分別飼養:30-35只、14-20只、8-15只。條件允許的話,可直接采購專業養禽場的脫溫禽苗進行養殖,成功率更高。

2.加強育成禽飼養管理,提高禽群抵抗力。育成舍可用竹子和木條等,修建平網、棲架、柵欄、料槽等設施;保證充足的飼料和飲水,不得飼喂腐敗變質的飼、草料;適量添加微量元素、礦物質、蛋白飼料;結合放牧。放牧要掌握幾個原則:晴天放,下雨收;圍柵欄,輪流牧;勤照看,防天敵;個體差異,分群管。水禽要有一定面積的潔凈水面。

四、建立相應的防疫制度、養殖檔案和可行的免疫程序

1.養禽場所的防疫制度。包括:出入口消毒池藥液的添加和更換;圈舍的清潔和消毒,要保證每天一清掃,一周一消毒;病死禽及污物的處理,要在指定地點焚燒或深埋;糞便的處理,要在指定地點堆積發酵后才能使用;禁止閑雜人員進入;飼養人員的衣服、工具和圈舍的設備要定期更換、清洗和消毒;滅蚊蠅、滅鼠,防止野鳥的進入;家禽出欄后,圈舍和場地進行徹底清掃、消毒,空置1個月左右,再進行第二批養殖。

2.養殖檔案。包括:飼養管理檔案、免疫檔案以及飼料、添加劑、獸藥等投入品的使用記錄。嚴禁使用公布的禁用的添加劑、獸藥,嚴格執行獸用藥品的休藥期制度,防止藥物殘留引發安全事故。

3.制定可行的免疫程序。主要免疫的病種:禽流感、雞新城疫、鴨瘟、鴨病毒性肝炎、小鵝瘟、禽霍亂、雞馬立克氏病、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等。

按照程序適時進行免疫,種用或蛋用家禽可在此基礎上增加免疫內容。

五、具體的防疫措施

1.嚴格執行檢疫制度。種苗引入前應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部門申報,經批準后,方可引入;商品禽出欄時,要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部門申報檢疫,合格后,開具產地檢疫合格證明,方可調出銷售。

2.嚴格執行疫情報告制度。一旦發現所養家禽短時間內出現大批發病、死亡的情況,不得隨意處理病死禽,要立即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部門報告,同時配合做好疫情的處置。

3.嚴格執行消毒制度。對場地、圈舍、用具等按照制定的制度,定期進行清掃、清洗、消毒。一般常備兩種以上消毒藥,交替使用。常用的消毒藥:二氯異氰尿酸納滅菌劑、亞氯酸納水溶液消毒劑、過氧乙酸、福爾馬林、碘伏、雙鏈季胺鹽等。

4.育雛期間和剛脫溫的家禽要飲用潔凈的水。可將生水煮沸,放涼后飲用;或在生水中添加0.1%的高錳酸鉀。可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減少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5.若天氣、環境等情況突然變化,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分別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如:土霉素、諾氟沙星和氧氟沙星(蛋雞禁用)等;一般以連用3-5天為宜(劑量和休藥期遵照使用說明),可防止或減少禽霍亂及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6.勤觀察,發現病禽,及時隔離治療和處置。平時注意觀察家禽的飲食、活動及呼吸等情況,發現食欲不振、精神沉郁、離群、臥地不起的家禽,要及時隔離,進行積極救治,防止傳染禽群。不治而亡的家禽,不得食用和隨意拋丟,要焚燒或深埋。

7.不準將來路不明的家禽帶回混養;家禽最好是全進全出,一旦出欄銷售,剩下的不得帶回,防止帶回病原造成疫病傳播。

8.家禽寄生蟲病的防治。保持禽舍清潔干燥,避免擁擠,隨時清除地面上的糞便,做堆積發酵處理;防止飼料、飲水被糞便污染,棲架、飼槽和飲水器等經常清洗消毒;運動場保持干燥,定期鏟除表土(3cm-4cm),換干凈的和有熟石灰的粘土;雞舍隔2-3日清掃消毒一次,換鋪墊料。使用抗球蟲藥應從12-15日齡的雛雞開始,連用5-7天,停二周,發病時,可延長用藥時間。一般情況下,驅線、絳、吸蟲應在1月齡驅一次,3月齡再驅一次,一年2-3次;場地和環境污染時,應在家禽開始放牧或下水兩周后,全群驅蟲一次。常用的驅蟲藥有:丙硫咪唑、左旋咪唑、氨丙啉、地克珠利等,劑量和休藥期遵照使用說明。

參考文獻

[1]聶勝利. 科技興農視野下渝西地區農村養殖增收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

[2]林偉坤. 規模養殖戶家禽疫病防控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 D ].南京農業大學,2009.

家禽養殖范文第5篇

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畜牧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在城郊、農村、工礦區,畜牧場規模越來越大,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大量畜禽糞便直接排放成為引起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已經引起公眾的普遍關注。在一些地區,養殖業污染已超過居民生活、農業、鄉鎮工業對環境的影響,是造成許多重要水源地、江、河、湖嚴重污染及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治和消除畜禽養殖污染,對于保護生態環境,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增強中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我國科學界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畜禽養殖業污染現狀

近幾年,在規模化畜禽養殖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導致農村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矛盾日益突出,畜禽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質,對水體、大氣和土壤均有很大的危害。

1.對水質的污染畜禽排泄物和圈舍清洗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及有機污染物,這些污染物直接或通過地表徑流進入江、河、湖、庫,造成水質惡化,影響水體的生態環境。也可以通過土壤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有些地區已對集中飲用水源地構成嚴重威脅。

2.對空氣的污染畜禽糞便中未被吸收的有機物經過發酵后會產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氫、糞臭素、甲烷等有害氣體,這些氣體不但會破壞生態環境,而且還會直接影響人類健康,使動物及人群的免疫力下降,呼叫道疾病頻發。

3.對土壤環境的污染

畜禽的排泄物是很好的農田肥料,但是含有大量的鈉鹽和鉀鹽,如經腐熟后施用,可提高土壤肥力,滿足作物對氮、磷、鉀等植物營養的需求,若直接用于農田,過量的鈉和鉀通過反聚作用而造成某些土壤的微孔減少,使土壤的通透性降低,破壞土壤結構,嚴重影響土壤質量。

三、污染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農牧脫節畜禽養殖污染沒有得到充分重視,政府和社會各界更多的是關注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忽視了養殖業污染的嚴重性和危害性,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養殖業布局規劃。為了便于畜產品的產、共、銷一條龍的配套,使集約化養殖業由農區、牧區逐漸向城鎮郊區轉移,畜禽糞肥不能及時施用于農田而造成污染。縣級規模養殖場及分散養殖戶畜禽糞便普遍采取就地隨意貯存處置方法,即糞便在露天堆放下自然發酵,基本無防滲、防淋措施。

2.治污成本高、難度大,污染治理不到位畜禽養殖業是一個典型的高風險弱質產業,養殖戶資本積累能力差,而污染物治理設備技術和土地投資大、成本高,致使污染治理及設施清理維護不到位。特別是縣級規模養殖場及分散養殖戶基本沒有污染治理設施,多數養殖戶僅將少部分糞便污水用于農業灌溉,而大部分則直接排入水渠或池塘,一部分滲入地下,大多數污水則在汛期隨雨水沖入河道。個別養殖場雖然建有沼氣池,但其容量設計遠遠無法處理所產生的廢水,加之管理不善,許多因糞便堵塞而停用。另一方面國家對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缺乏政策扶持和治污保障機制。特別是缺少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

3.治理技術滯后,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低畜禽養殖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和治理技術滯后于畜禽養殖業的發展,養殖場規劃設計時,沒有把畜禽糞便處理作為集約化養殖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列入養殖場建設計劃,忽視了大量畜禽糞便對環境的影響,也忽略了經濟有效的收集、處理、綜合利用等相關配套技術與設施的引進。

四、防治措施與建議

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僅涉及農業、環保、衛生等多個部門,而且也需要各級政府、經濟管理和法制部門的協同管理,宏觀規劃,同時也需要科學技術部門采用配套有效的高新技術措施。

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防治結合合理規劃、科學布局是保證畜禽養殖場安全生產和控制污染的重要條件,養殖場的選址、布局應既要保證畜禽養殖生產的需要,又要確保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同時要控制養殖規模,優化整合分散養殖場(點),建設標準養殖小區。在規劃上,應根據HJ/T81-2001《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準養區。對禁養區,通過關、停、轉、遷等手段,關閉區域內所有養殖場;對限養區,關停無任何治理設施或治理無望的現有規模化養殖場,對新建和擴建的養殖場要嚴把審批關,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嚴禁審批,對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的養殖場提出限期整改建議,整改驗收合格后報主管部門登記備案,進行嚴格監督管理;對準養區,通過排查建立養殖檔案,規范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新、改、擴建的養殖場必須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后方可建設,對養殖場提出污染防治要求,逐步實現污染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2.清潔生產,源頭控制在畜禽養殖領域引入清潔生產、生態養殖概念,只有從源頭上治理,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首先采取動物營養性措施,降低糞便中氮、磷和礦物質含量。合理配制飼料,通過添加生物活性物質和合成氨基酸平衡日糧,進而來降低畜禽氮和磷的排泄。同時加大對良種繁育體系的投資,逐步建成優良品種引進、繁育、推廣、應用相配套的良種繁育體系。

3.資源化處理,綜合利用畜禽糞便是一種有價值的寶貴資源,富含N、P、K等多種營養成分,處理后可綜合利用,變廢為寶。綜合利用就是對糞便中的有機營養物質多層次地分級利用,使資源和能源循環利用,是治理畜禽污染的首要原則。目前,畜禽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生產商品有機肥及配制有機復合肥和基質肥、生產沼氣、用作飼料。

(1)利用糞便生產有機肥大力發展有機農業,促進有機肥的發展與生產。有機農業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成分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1]。有機農業發展了,有機肥的需求量也就擴大了。

(2)利用糞便生產沼氣及飼料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鼓勵用畜禽糞便污水進行資源化,實行沼氣生產,處理后的廢水用于農田灌溉。這樣既節省處理成本,又可獲得一定的經濟和環境效益。畜禽所采食的飼料70%未經吸收便排除體外,奶牛、豬、雞飼料中的70%左右的含氮物質被排泄出來。肉雞飼料中50%的含氮物質變成了糞便,豬糞中氨氮量為100~600毫克/升,牛糞中為300~1400毫克/升[2]。利用畜禽糞便做飼料,就是充分利用飼料中剩余的各種養分和飼養過程中產生的有用成分,一般包括直接利用、青貯、脫水干燥、生物處理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宿县| 林州市| 阿瓦提县| 兴文县| 中山市| 漳州市| 商都县| 喀什市| 华宁县| 镇平县| 黄浦区| 诏安县| 肃宁县| 静海县| 卓资县| 雅江县| 河北省| 泰来县| 从化市| 塔河县| 科技| 德令哈市| 措美县| 钟祥市| 延寿县| 璧山县| 呼和浩特市| 安图县| 沙湾县| 湖北省| 女性| 上杭县| 永川市| 尚志市| 郧西县| 佛坪县| 乌兰浩特市| 宣威市| 罗甸县| 彰武县| 建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