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貴族校服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網絡組織;復雜系統;負效應;穩定性
一、 網絡組織的成因、涵義及對企業的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劇和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企業需要面對的是快速變化的市場以及日益復雜的工作任務。由于資源和能力的限制,傳統的層級制企業無法完全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網絡組織應運而生。網絡組織是一種超越了傳統的市場和企業兩分法的復雜的社會經濟組織形態(Dennis,1993)。相對于市場而言,網絡組織具有更強的管理控制能力;相對于企業而言,則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與適應能力(Williamson,1991)。網絡組織是與知識經濟相適應的企業組織結構的新模式。
不過,目前學術界對網絡組織的概念存在不同的認識。社會網絡理論代表人物Hall(1977)認為,企業組織間關系是在兩個或多個企業組織間相對持久的資源交易、資源流動和資源聯結。Miles和Snow(1986)把網絡組織定義為:在價值鏈的各個點上做出貢獻的若干企業集體資源的結合。在網絡組織中,組織間關系實質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的網絡關系,是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商業生態系統(Gulati,1998)。林潤輝和李維安(2000)把網絡組織看成是一個由活性結點網絡聯結構成的有機的組織系統。楊瑞龍(2003)認為,組織間關系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的企業通過正式契約和隱含契約所構成的互相依賴、共擔風險的長期合作的組織模式。盡管對網絡組織的理解各有不同,但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強調成員的獨立性;強調網絡整體的協同性和運作的同步性;注重網絡內各成員企業間跨組織邊界的合作與創新活動;等等。同時,網絡組織也注重長期的合作與競爭。
國內外大量的研究顯示,網絡組織中成員之間良好的合作可以給企業帶來很多市場與層級組織所沒有的效用或利益。Williamson(1985)、Powell(1990)從交易成本的角度證明,網絡組織具有高激勵性和低交易成本的雙重優點。Hamel(1991)、Dodgson(1993)以及Provan和Human(1999)都認為,企業之間的網絡關系對組織學習有正面的影響。通過網絡組織,企業可以獲得信息、資源、市場和技術,并借助網絡成員的協作獲得規模經濟(Gulati,2006),也可以加快創新速度和提高競爭優勢(Ahuja,2000)。孫國強(2003)的實證研究發現,網絡組織的治理與協同效應存在正相關關系。楊瑞龍和馮建(2004)的研究顯示,網絡組織有助于提高組織創新能力。Xu(2009)的實證研究也證明了網絡組織可以促進范圍經濟的形成。這都說明,在日益復雜多變和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網絡組織能更加快速靈活地適應市場的需要,從而顯示出巨大的競爭力。
二、 網絡組織的負效應
企業間建立網絡組織,雖然能夠帶來單個企業無法形成的利益,但網絡組織并不是萬能的,網絡成員的合作在帶來正效應的同時,也可能產生負效應,導致網絡組織的利益無法實現。
1. 產生低效率的路徑依賴。網絡組織早期的特征對后續網絡的擴張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就是說,網絡組織的擴張有路徑依賴的特點,一旦形成穩定的網絡結構,也就產生了網絡剛性(羅珉,2011)。Grabher(2006)通過對德國Ruhr地區鋼鐵業集群的研究表明,緊密的企業間聯系以及地方政府的強大政治支持反而使得本地集群被鎖定于“分工僵化的陷阱”。而且由路徑依賴性建立的長期穩定的網絡組織,削弱了企業發展新關系、開拓新市場的的動力。
2. 導致利益分配不均。若是網絡組織中企業間利益分配不均,出于弱勢的企業就會重新尋找出路,由此可能產生機會主義行為,即不顧整體的利益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從而使網絡組織遭遇挫折。如美國迪斯尼公司與中國海虹控股公司的合作,最終以海虹公司的抱怨“所獲甚少,投入太多”使合作走到終點。
3. 信任問題。當網絡組織成員之間缺乏信任時,會導致信息的不對稱,一些企業可能會在交易中侵占其他成員的利益(盧福財,2005)。如美國AOL時代華納公司與中國聯想公司的豪華“聯姻”,在合作當中,雙方都想既保護自己的資源,又學習對方的技術,這種不信任的現象最終使雙方合作草草收場。當成員企業之間相互過度信任時,容易導致核心技術的外泄。根據商務部2011年的最新統計,我國企業每年因信用缺失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6 000億元。
4. 文化上的沖突。每個企業都會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如果網絡組織中企業之間的文化不相容,則會給企業之間的合作帶來困難,從而使網絡組織難以正常運作。跨國企業的文化沖突最為嚴重。國際上的調查研究表明,大約有30%~40%的跨國合資企業是不成功的,而中外合資企業的成功率也只有45%左右,其中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案例失敗率更高達70%。員工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的差異、語言和溝通的障礙會使網絡企業難以進行有效的管理。
三、 網絡組織的維護
由于網絡組織是由獨立的企業所組成的,各企業還需要尋求自身的利益,這樣網絡組織內不同企業成員之間存在著復雜的依賴與博弈關系。一方面,各網絡成員為追求共同利益的極大化而通過網絡組織的紐帶結成利益共同體的協同關系;另一方面,各成員又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網絡內外進行相互競爭,甚至在項目合作的過程中還可能出現“敲竹杠”或偷懶的行為。這些機會主義行為危及到網絡組織本身的穩定,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來抑制其負效應的產生,以維護網絡組織的穩定性。
1. 構建共同目標。構建網絡是出于實現某一目標的需要,對成功與否的衡量也是依照這一目標。沒有共同目標,合作者既不可能識別聯合的效能和意愿,也不可能知道行為是否會帶來合作的效益。根據美國麥肯錫咨詢公司對49家戰略聯盟追蹤調查的結果,有1/3的戰略聯盟因未達到合伙人的預期目的而失敗。這是由于構成網絡合作關系的各實體單位的管理可能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和公司文化,在建立之初,它們之間很可能存在不同的目標與預期(孫國強,2010)。因此,網絡需要由具有共同目標的企業構成,這樣企業間就具有了共同的使命感、認同感,會為網絡目標的實現而努力。同時,各企業的具體目標的設定需要充分考慮到企業的能力,確保企業的責任與利益相一致。只有結盟后的利益大于各企業單獨經營時的利益,即產生協同效應,才能將各企業緊密的聯結在一起,維護網絡組織的穩定。
2. 確立統一的領導。為了確保目標的實現,必須有一個或一群領導者通過共同協商,對網絡組織的任務及性質制定明確的協議,以保證交換的順暢進行,降低交易成本和不確定性(Baum & Ingram,2002)。在這里,以“平等主義”之名避免網絡層級化的努力注定要失敗(Michel,1962)。這是因為網絡組織中企業的性質、規模以及企業間的相互關系等可能不一樣,導致企業掌握的資源不一樣,不可能享受平等的地位,而且,極有可能會出現一個起主導作用的核心企業。Owen和Powell(2004)的研究證明,網絡組織中存在核心企業。網絡組織核心企業的領導力對其他企業不具有強約束力,更多起的是一個引導與凝聚的作用,整合網絡企業形成協同效應(David,2005)。
3. 建立信任機制。聲譽、承諾、信任是維持網絡組織存在的最基本要素(Powell,1990)。構建穩定的網絡組織,需要網絡締結者在建立之初對遴選成員的信息進行充分了解。遴選成員的良好聲譽是信任的一個信號。彼此信任是在長期的重復交易活動中建立起來的(Gulati,1995)。Dyer(1998)認為,交易雙方彼此信任,共享關鍵性資源,雙方均可以在市場上獲取競爭優勢,從而促進企業間長期合作關系的確立。信任也是確保網絡組織績效的重要因素。Rao(2005)從供應鏈的層面論證了企業間建立高度信任關系將導致企業競爭能力的提升和經濟績效的提高,基于信任,網絡中的企業可以利用雙邊的互惠與承諾的關系以及長期重復的交易活動來進行協調,而不需要談判費用和監督成本。正如Fukuyama(1995)所提出的,不信任是對經濟活動的一種變相征稅,而信任必然代替昂貴的監控程序。
4. 有效處理沖突。Terje(2003)在研究復雜項目中組織間沖突時提出,摩擦是合作關系中一個自然的組成部分。企業在合作的時候由于不平等的關系,各自的生產任務、利益等方面可能會產生沖突,而網絡組織不具有類似于層級組織的通過權威、命令來處理這類問題,網絡成員更多的是通過不斷地溝通協調來處理。從本質上看,網絡組織是建立在有意識的協調努力基礎之上的(Thoreli,1986)。協調能夠幫助網絡成員解決許多疑惑,但也是對雙方才智的挑戰(Gulati,2012)。網絡成員需要運用協調的方式于勞動的分工、活動與生產,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完成復雜的任務,使網絡組織中的成員確信,即使不可能實現最初承諾的回報,聯合也比各自為戰強。同時聯合制裁和重復博弈也形成了對機會主義行為動機的威懾,使沖突在可控的范圍內得到解決。
5. 發揮競合作用。在網絡組織中,有些企業在某些領域內可相互協作地采取聯合行動,但在另一些領域則又是相互的競爭對手,這就存在著競爭與合作。Brandenburger和Nalebuff(1996)認為,合作是一起做大的一塊蛋糕,而競爭是分割它,競合是美好的。Krause(2007)從企業合作的層面進行分析,論證了合作關系與企業績效存在正相關的關系。楊淑云等(2010)通過博弈論表明,網絡組織的競爭與合作是一個重復博弈的過程,它有利于網絡資本和嵌入關系的形成,而網絡資本和企業之間的嵌入關系又將從兩個維度增強網絡穩定性:一是強化信任、規則和合作等網絡關系;二是推進組織學習、知識流動和組織創新。
6. 合理評估績效及分配利益。如何衡量網絡組織的績效一直是理論界普遍關注的問題。Provan和Milward(1995)認為,在幾個不同的組織合作當中,每一個組織本身是有效的,但組織間的合作不一定有效。Ahuja等(2002)研究組織績效時也指出,必須從網絡整體的視角展開研究,而不是對單個組織績效研究。只有通過檢查整體網絡,我們才能夠理解諸如網絡如何演化,如何治理以及如何產生集體性結果等問題(Provan & Fish,2007)。李維安等(2003)認為,對于網絡組織績效評價指標的設立,應遵循的原則有:定量與定性相結合;顧客價值與自身價值相結合;指標層次與數量合理性相結合;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全面與重點相結合;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兼顧。對網絡組織利益的分配,必須遵守公平合理的原則。有效的分配機制是網絡組織存續和發展的保證。要保證每個企業根據對網絡組織的貢獻獲得自己應得的利益,且要大于其單獨經營時的利益。
7. 建立和諧的文化氛圍。網絡組織不僅僅要關注金錢關系,還要設計出激勵性的網絡結構,以維持長久的關系(Fattore,2010),如和諧的文化氛圍、良好的人際關系等。組織成員間的文化越相容,其矛盾和沖突就會越少,就越能強化成員企業行為的連續性,保證相互間的信任受到越小的干擾和破壞。強調創新的文化氛圍益于新知識的進入,能夠克服路徑依賴,弱化網絡組織的剛性。Liberman(2012)的研究表明,在網絡組織中,個人的作用及在組織中的職位對組織具有重要影響。若員工對網絡組織是敵對態度,則合作的前景再好,規則再完善,只要員工不合作,網絡組織也是無效的。因此,網絡組織中的企業需要構建開放性的文化氛圍,使員工對組織間的合作持積極的態度,從而保證網絡組織能夠正常運轉。
四、 結束語
網絡組織是一個復雜性的系統。規避網絡組織的負效應、維護其穩定性,需要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和法學等各個學科的交叉合作。一個有效的網絡組織,網絡內各成員的任務安排、利益分配需與外部環境相適應(Paul,2009)。因此,未來的研究應將影響網絡組織的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有機結合,并運用有效的數據和資料進行實證分析。
參考文獻:
1. David, G. & B. Bemard. The V-Network Form: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the Theory of the For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Networks,2005:15-17.
2. Fattore, G. & D. Salvatore. Network Org- anization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tecedents of Formation and Consequences of Participation.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10,(10):118.
3. Grabher, G. The Weakness of Strong Ties: The Lock-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Ruhr Area. London: Rounledge,2006.
4. Gulati, P. R. & P. N. Nohria. Strat- egic Network. Strategische Unternehmungsplanung- Strategische Unternehmungsfuhrung,2006:293-309.
5. Gulati, P. R. The Two Facet of Collabora- tion: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in Strategic Allianc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12, 6(1):531-583.
6. Liberman, C. J. Structuring Organizati- onal Communication: Employees' role and Network Position as Predictive of Institutional Talk about the Adoption of Technology.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12:4445-4454.
7. Paul, T.B.Understanding and Leading Po- rous Network Organizations: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7-s Model. Washington: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2009.
【關鍵詞】 芪歸蝮蛇膠囊; 慢性腦供血不足; 療效
慢性腦供血不足發病率高,據統計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有慢性腦供血不足,屬中老年人的多發病,被稱作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慢性腦供血不足是指臨床具有腦循環障礙引起頭重、頭痛、耳鳴、眩暈等各種癥狀,而無腦局灶體征,CT檢查未見器質性腦病變[1]。常見的原因有椎-基底動脈、顱內主要動脈狹窄及血管痙攣、血壓改變致血流動力學異常和血液流變學異常致微循環淤滯等因素引起[2]。本院近年來收治老年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采用芪歸蝮蛇膠囊治療,取得明顯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120例老年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治療組,各60例。治療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60~85歲,平均(68±6.6)歲。頭暈患者56例,輕度10例,中度35例,重度15例;頭重患者49例;耳鳴患者34例;合并高血壓患者39例。對照組60例,男32女,28例,年齡60~84歲,平均(67±6.5)歲。頭暈患者57例,輕度11例,中度36例,重度13例;頭重患者50例;耳鳴患者35例;合并高血壓患者40例。兩組患者均常規行頸部血管彩超檢查及頭顱CT,對照組25例發現動脈硬化伴斑塊形成,15例有動脈硬化,10例動脈內膜毛糙,3例正常,頭顱CT檢查55例正常,20例有腔隙性梗死灶;治療組33例發現動脈硬化伴斑塊形成,26例有動脈硬化,16例動脈內膜毛糙,2例正常,頭顱CT檢查54例正常,11例有腔隙性梗死灶。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標準[3],共入選120例患者,有頭暈、頭重、耳鳴等自覺癥狀;神經系統檢查未發現腦局限神經體征;輔助檢查有支持動脈硬化依據,如頸部血管彩超確定有動脈硬化、管腔狹窄或可見明顯斑塊形成,頭顱CT無明顯異常或有腔隙性梗死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上述癥狀。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降壓及對癥處理。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服芪歸蝮蛇膠囊0.6 g(2粒),3次/d;30 d為1療程,連用2個療程。
1.4 療效觀察 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頭暈、頭重、耳鳴等癥狀臨床緩解程度。
1.5 療效判定標準 (1)頭暈。按病變程度劃分,重度:臥床不能活動,需藥物控制;中度:影響生活但能部分自理,需藥物治療;輕度:陣發性頭暈休息可緩解,可不服藥。臨床判定標準,治愈:癥狀完全消失;顯效:病變程度改善二級;有效:病變程度改善一級;無效:癥狀無改善;惡化:病變程度較前加重。(2)頭重、耳鳴。以是否存在為判定標準,并觀察其減輕改善的程度。兩組分別計算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觀察 對照組治愈22例,顯效25例,治愈率為36.7%,總有效率為78.3%;治療組治愈35例,顯效20例,治愈率為58.3%,總有效率為91.7%;治療組療效優于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 對照組有2例出現嗜睡,口干等,繼續服藥逐漸消失;治療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無明顯不良反應。
3 討論
腦供血不足是指各種原因導致大腦出現慢性的廣泛的供血不足,引發腦部缺血缺氧而出現一系列腦部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的疾病。癥狀多見頭暈、頭痛、健忘、失眠、嗜睡、打哈欠、視物模糊等,慢性腦供血不足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可發展為腦梗死、癡呆等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目前研究認為,慢性腦供血不足能夠引起能量代謝障礙,葡萄糖利用減少,蛋白質合成異常,神經遞質改變,腦白質損害和神經元缺失等,進而導致腦功能損害[4]。腦供血不足臨床表現為以下幾點:(1)運動神經功能失靈。常見的表現如突然嘴歪,流口涎,說話困難,吐字不清,失語或語不達意,吞咽困難,一側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持物跌落,走路不穩或突然跌跤,有的出現肢體痙攣或跳動。(2)感覺功能障礙。常表現為面麻、舌麻、唇麻以及一側肢體發麻或異物感;有的視物不清,甚至突然一時性失明;不少人有突然眩暈感,有的肢體自發性疼痛,還有的突然出現耳鳴、聽力減退等。(3)精神意識異常。有的人表現為失眠,有的人性格有些變化,如孤僻、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有的為多語急躁;有的可以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或智力衰退,甚至喪失了正常的判斷力,這些都與腦供血不足有關。
芪歸蝮蛇膠囊是由當歸、黃芪、蝮蛇組成,通過現代高科技技術進行提取、加工、精制而成的純中藥制劑,其功能重在益氣養血,兼以祛風通絡。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芪歸蝮蛇膠囊與常規治療合用對老年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總有效率為91.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3%,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提示芪歸蝮蛇膠囊與常規治療合用對老年慢性腦供血不足有顯著的療效,同時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慢性腦供血不足優于單純西藥治療。
參 考 文 獻
[1] 李趙梅.通心絡對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腦血流動力學影響[J].浙江中西醫雜志,2005,158(3):161-162.
[2] 李相加,蔡雄鑫.老年人椎-基底動脈血流動力學改變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TCD檢測分析[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1995,5(4):11-13.
[3] 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S].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1.
【關鍵詞】 中頻脈沖電刺激;康復訓練;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4.086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medium frequency pul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reating shoulder joint half dislocation caused by stroke ZHANG Ye-gui, LI Hong-liang. Jiangsu Province Huaian City Third People’s Hospital, Huaian 2230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 of medium frequency pul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reating shoulder joint half dislocation caused by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shoulder joint half dislocation caused by stroke were divided by admission order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patients received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such as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ling. The control group also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medium frequency pul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poun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effect, affected side shoulder joint recovery and upper limb exercise function improvement.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had a low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70.0% after treatment than 95.0% in research group,and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Medium frequency pul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houlder joint half dislocation caused by stroke
肩關節半脫位即肱盂關節半脫位, 是腦卒中偏癱患者常見的肩部并發癥之一, 其發生率在腦卒中患者中達60%~73%[1-5]。本研究擬探討中頻脈沖電刺激治療聯合常規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的臨床療效, 以期為腦卒中偏癱患者肩關節半脫位的臨床康復治療提供參考,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本院住院治療的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腦卒中依據《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腦卒中的診斷標準診斷[2]。40例患者均為首發病例, 男24例, 女16例;年齡38~78歲, 平均年齡(61.5±8.6)歲;病程20~45 d, 平均病程(31.6±9.1)d;腦梗死22例, 腦出血18例。將40例患者按入組順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每組20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血糖、血壓控制等常規內科治療, 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接受常規康復訓練,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頻脈沖電刺激治療, 所有患者均經4周康復治療, 具體方法如下。
1. 2. 1 康復訓練 ①良肢位擺法。健側臥位:患側肩在上, 上肢完全前伸, 肘關節外展90°, 前臂下墊薄枕, 保持上肢與胸部同高。患側臥位:健側肩在上, 患側肢完全前伸, 屈曲肩關節, 伸展肘關節, 旋后前臂, 手心向上。坐位:患者坐位時, 伸直背部, 將患肢放于桌上或輪椅上。立位:患者行走時, 使用肩吊帶或三角帶將患肢托起。仰臥位:肩胛下墊軟枕, 肩胛骨前挺, 伸直肘腕, 掌心向上, 伸直手指并分開, 上肢均墊于枕頭上, 保持關節位置正確。②運動訓練。抗阻訓練:健側臥位, 屈曲患肩關節, 伸肘, 后旋前臂, 醫師協助患者沿上肢縱軸向肩關節做抗阻訓練, 2次/d。被動活動:醫師協助患者, 使其患肢上臂處于外旋狀態, 并向上、外、前3個方向活動患側肩胛骨, 直至運動時感覺無阻力為止。主動活動:坐位, 雙手握拳置于面前大球上, 身體盡可能前伸, 前后推拉大球, 囑患者主動聳肩, 2次/d, 10 min/次。
1. 2. 2 中頻脈沖電刺激療法 儀器為來華系列電腦脈沖整體治療儀(LHZT-11200型), 于岡上肌和三角肌后置放兩電極, 電流強度以可引起神經肌肉收縮為標準, 2次/d, 30 min/次, 30 d為1個療程。
1. 3 觀察指標 統計評價兩組的臨床療效、患側肩關節恢復情況及上肢運功功能改善情況。
1. 4 評定標準 治療前后兩組的患側肩關節恢復情況、上肢運功功能改善情況分別采用Fugl-Meyer簡易運動功能評分和Barthel指數評分評定, 分值越高表示恢復越好。臨床療效[4, 6]:X線測量兩側肩峰-肱骨頭間距(AHI), 肩關節復位, 活動正常, 兩側AHI相等, 肩峰與肱骨頭間距離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結束后, 對照組痊愈1例, 有效13例, 無效6例, 總有效率為70.0%;研究組痊愈3例, 有效16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5.0%;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治療前后患側肩關節恢復情況及上肢運動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 φ兆櫚Fugl-Meyer評分和Barthel指數評分分別為(8.01±1.32)分和(5.23±1.36)分, 研究組分別為(8.10±1.26)分和(5.19±1.29)分, 兩組Fugl-Meyer評分和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對照組的Fugl-Meyer評分和Barthel指數評分分別為(14.12±1.46)分和(10.37±1.21)分, 研究組分別為(19.86±1.62)分和(18.27±1.06)分, 研究組Fugl-Meyer評分和Barthel指數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肩關節半脫位一般在腦卒中早期發生, 主要發病原因為患者肩關節周圍肌肉張力下降, 固定機制喪失, 或者患肢自身重力的牽拉, 護理不當等原因, 肩胛骨不能維持在正常位置, 導致肩胛骨下沉、下旋, 發生脫位[7-14]。肩關節半脫位一旦發生, 較難恢復, 嚴重影響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復, 臨床預防重于治療。中頻電刺激治療不僅可以通過電流刺激肌肉收縮, 促進肌張力恢復, 還可通過本體反射機制促進中樞神經功能的恢復和重建, 從而促進偏癱肢的運動功能恢復[5, 15, 16]。本研究結果顯示, 應用中頻脈沖電刺激治療聯合常規康復訓練治療的研究組的臨床療效、患側肩關節恢復情況及上肢運動功能改善情況均顯著優于僅接受常規康復訓練的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中頻脈沖電刺激治療聯合常規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的臨床療效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呂雨梅, 馮子維.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的康復治療與護理.護理研究, 2010, 24(7):613-614.
[2] 王宏宇.早期康復教育對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的影響.當代護士(學術版), 2011(3):155-156.
[3] 唐玉平, 龐春.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康復治療及護理研究進展.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2, 18(32):3951-3952.
[4] 遣濤, 趙紫昊.不同波型電針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療效對照觀察.中國針灸, 2013, 33(10):901-904.
[5] 張子英, 郭鋼花, 李哲, 等.中頻電刺激治療對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的療效分析.按摩與康復醫學(旬刊), 2012, 3(5):199-200.
[6] 劉桂新. 功能性電刺激聯合低頻磁療治療腦卒中后肩痛的療效觀察.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2012(5):541-542.
[7] 趙亮亮, 潘國興, 趙暉, 等. 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PNF技術治療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的療效觀察. 預防醫學雜志, 2016(s2):88-89.
[8] 王B. 運動想象療法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肩關節半脫位康復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南昌大學, 2013.
[9] 張文君. 低頻電刺激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療效觀察. 按摩與康復醫學(旬刊), 2010, 1(20):95-96.
[10] 白蓉, 李麗. 低頻調制中頻聯合PNF技術治療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3(21):4-6.
[11] 曾秋萍. 功能性電刺激并磁療治療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及肩痛臨床觀察.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0, 12(15):20-21.
[12] 吳茂林. 肌電生物反饋療法治療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療效觀察.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5(1):65.
[13] 孫瑩, 羅艷, 施加加, 等. 減重措施聯合常規康復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肩關節半脫位后肩痛的影響. 中國康復, 2014(3):208-210.
[14] 白蓉, 何予工. 電針聯合PNF技術治療老年腦卒中后肩關節半脫位患者的療效. 中國老年學, 2012, 32(14):3034-3035.
[15] 于印, 景曉鳳. 肌內效貼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肩關節半脫位的療效觀察.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6, 10(8):157.
校服發下來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看——衣服是有領子的T恤之類的白衣服(很象孝服)——和小學的差不多。但是,褲子居然是牛仔褲。和百中相比,還是土了人家一截。人家百中的校服是白襯衫+黑褲子。大家都開始抱怨天天都要穿這么惡心的校服。可是世界上還有我這么一個聰明的中國人。我在星期天去“紅蘋果”逛了一下。
我看了外套、手鏈、項鏈等等飾品。可是都不合學校的規定也不合校服的搭配。當我沒辦法的時候,我看到了老板戴著一條黑色的領帶。
我象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樣,問:“老板,你們這里有沒有領帶賣??”“當然有啊!沒有還是‘紅蘋果’啊?”老板反問。“在哪里?”“不是放在架子上么?!”
我走過去看了一條又一條。黑色的領帶與我們的白色校服比較相配,還能突出鮮明的對比。最后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條有白色骷髏的黑領帶和一條有金色蝎子的黑領帶上。我向老板咨詢:“老板,你覺得這兩條哪條好看一點?”“蝎子的不好看過骷髏的么?”我把兩條領帶在胸前做了做比較。的確蝎子的比較好看,我交了10塊,買下了這條領帶。
第二天,我穿著校服戴著這條領帶,特神氣,回頭率百分之100啊。我來到班里面,同學們都來問我:“這條領帶哪里買的??”“多少錢啊?”“蠻好看的!我也想買哦!”
下課的時候,我戴著領帶出去晃了晃。其他班的同學也來問,甭提我多高興了。我一一做了解答。
下午,我們班的班長把她以前上網淘寶淘出來的領帶也戴在了胸前,特好看。
第三天,我們班四分之一的同學都戴上了領帶。下課時我再次出去逛了逛,其他班的同學也有不少戴上了領帶。頓時,我有一種成就感油然而升。
第四天,三分之一的同學都戴上了領帶,其他班的同學也有蠻多的同學戴上了領帶。
第五天,下課時我遇到了年級組長。她叫住了我:“聽說我們學校是你先戴領帶啊??”我嚇得渾身都打顫,因為她的厲害在年級里可是出了名的。“是啊~~~”她下面說的話讓我大跌眼鏡——
曰:“你做得很好,人家外國的學校就是這樣戴領帶的!你要繼續戴下去。”
她說的話讓我郁悶完,我買的可是很COOL的蝎子領帶耶,居然被當成是外國或者貴族學校的土領帶,這能相比么?
“小丹,走沒啊?”
一大早,伊敏就嚷嚷開了。
“哦,馬上!伊敏等下”小丹邊扎頭發邊說。
“快點啦,不要慢吞吞的!”
在伊敏的催促下,小丹總算是扎好了頭發,隨后取了一條純白的絲帶在頭發上綁了一個蝴蝶結,然后隨意拿了一個亮晶晶的蝴蝶型發夾夾在了劉海上。
今天的陽光真好,不強烈,也不虛弱,溫溫暖暖地照到人心里去。
伊敏拉著小丹,跑向她們的新學校——“圣嵐”高中。
“啊,好痛!哪個沒長眼睛的?”
伊敏揉著被撞疼的手臂,惡狠狠地低聲說。
可當伊敏抬起頭時,立刻捂住了嘴巴,嘴巴張成“O”字型,瞳孔放大N倍,唇語:“帥哥。”
小丹抬頭一看,立刻露出了驚異的表情,但這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小丹眼前是一個長得極為好看的男孩:不長卻飄逸的黑發,墨黑的眼睛,高挺的鼻子,薄薄的嘴唇。他的個子很高,一身仿佛是量身定做的校服襯出他完美高挑的身材,他的脊梁挺得筆直,不像時下男生一樣微微含著背。此刻他正低著頭一臉囂張霸道,但即使是這種表情,依然讓人失神。
這個男孩應該是在“圣嵐”高中或“圣風”高中就讀的吧!附近只有這兩所貴族學校,而只有貴族學校的男生才會長得像小說里的男主角一樣帥。
小丹微笑著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