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大學生生活費調查

大學生生活費調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生生活費調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學生生活費調查

大學生生活費調查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大同大學;非體育專業;課外活動

前言

隨著國家現代化建設,越來越需要高素質人才,而高素質人才的最基本素質是身體素質。因此,高校的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就成為提高人才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體育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課外活動作為體育課的延續,成為提高人才身體素質的主要途徑。課外體育活動可以有效地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可以培養學生的個性,磨練他們的意志,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增進學生的社交能力等。通過對大同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大同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并提出相應對策,從而為本校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提供參考意見和指導。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山西大同大學各學院分別抽取09,10,11級學生10名,共十個學院。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1.2.2 問卷調查法

1.2.3 數理統計法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體育項目調查結果

2.1.1 非體育專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項目情況

參加籃球運動的有122人,居所有運動項目的第一位,其中男生有112人,占總人數的40.6%,位居男生參加的運動項目的第一位。參加乒乓球運動的人有116人,居所有運動項目的第二位,參加乒乓球男女比率相當。其中女生人數68人,位居女生參加項目的第一位。大同市經濟發展迅速,場館設施完善,體育氛圍好,在大同大學體育館舉辦過多次乒乓球聯賽,所以大部分同學喜歡乒乓球。大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與我校的場地器材,氣候,環境以及普及程度等因素有關聯。大同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項目呈多元化趨勢,籃球、乒乓球、跑步等傳統體育項目仍是學生喜歡的課外運動,與學生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娛樂、鍛煉意志的動機一致。男生一般選擇刺激直接得到身心運動的體育項目,而女生多選擇身心輕松,體現運動審美感、愉快娛樂的體育項目。

2.1.2 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時間范圍

大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時間較為廣泛,從早到晚上都有人進行活動。大多數學生集中在八點以前,中午十二點至下午兩點,下午兩點半至七點這三個時段。

周一至周五上下午都有體育課,場地基本上被占用。所以早八點至中午十二點,中午十二點至下午四點半這段時間運動的學生相對較少。早上鍛煉的較多,僅次于下午活動時間。由于早上時間緊張,大部分同學在校園或者田徑場跑跑步,鍛煉身體。在下午4點半以后活動的人較多。主要是大部分學生今天的課已經結束,場地,器材等相對被占較少。中午十二點至兩點運動的學生較多。經過調查,主要是1.場地選擇使用較為方便,2.班級、學院、社團開展各種比賽,比如籃球、拔河等。3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興趣濃厚。3晚七點到九點鍛煉的人數女生居多,遠高于男生,大部分進行跑步鍛煉。4晚十點以后鍛煉的人數很少,主要是因為宿舍樓門十一點會被關閉,供電供水系統也會被關閉。如果鍛煉時間太晚就會就會影響洗簌,休息等。所以大部分同學不會選擇十點以后鍛煉。

2.1.3 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頻率

男生每周參加課外活動在5次以上的占7.0%,而女生占1.6%;每周4次的占11.2%,女生為8.6%,男生明顯高于女生;女生每周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占7.4%,而男生占5.5%;參加1-2次的占31.2%,男生占24.5%,女生明顯高于男生。

由此表明,大同大學非體育專業男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是比較令人滿意的,而女生則相對較差。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女生喜歡的項目的場地相對較少,影響了她們的積極性,最關鍵的是她們沒有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還有一部分是因為他們生理上的原因。而男生們喜歡籃球、足球的人較多,學校的場地又多,這就使得他們愿意去參加課外活動。從表3還可以看出,09級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次數較其他年級明顯不足,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09級學生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備戰研究生考試,公務員及外出實習上,沒有時間參加體育鍛煉。這就需要我們學校、學院、班級各個方面采取各種措施去改善這種情況,10級、11級情況雖然好點,但仍需繼續努力。

2.1.4 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持續時間

非體育專業男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持續時間大部分集中在1.5-2.0小時,女生則集中在1.0-1.5小時,很顯然女生每次參加課外活動的持續時間要比男生短。分析其原因,這主要是由于男生女生的生理特點及心理特點的原因造成的。因此在參加課外活動時要考慮女生心理、生理各方面的特點,與男生區別對待。

2.1.5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不同動機分類比例

娛樂、健身、鍛煉意志是非體育專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的主要動機。鍛煉意志占比例最大,主要是近年來工作招聘、面試等普遍要求心理素質過硬的人才。他們通過體育鍛煉的方式增強自身心理素質,磨練自身意志。說明他們已經基本形成重視自身良好品格的發展。還可以看出女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動機是娛樂健身,這也許與女生心理生理發展有關,注重美感。追求刺激與促進學習、增進交往所占比例略低,這說明非專業體育學生對體育的了解還有待于增強。

3.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大學生把課外體育鍛煉列為清閑時間參加活動的主要內容,大同大學非專業體育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非常喜歡,但仍有小部分同學不太喜歡參加。

3.1.2大多數學生每周參加課外活動能維持在2-3次以上,每次1小時以上。但仍有一部分學生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尤其是女生居多。

3.1.3娛樂、健身、增強意志,鍛煉心理素質成為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主要動機。

3.1.4從項目選擇上看,中國傳統體育項目還是深受學生喜愛。男生一般選擇刺激直接得到身心運動的體育項目,而女生多選擇身心輕松,體現運動審美感、愉快娛樂的體育項目。

3.1.5大同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對課外活動組織形式主要贊成個人興趣項目。

3.2 建議

3.2.1在開展課外體育活動項目上要盡量與學生的個人興趣相一致。課外活動組織形式,內容豐富。鼓勵團體、社團、多開展體育活動。鼓動學生積極參與。

3.2.2加大課外體育活動器材場地的投入,開放部分對非體育專業學生沒有開放的場館,保證學生正常完成課外體育活動。

3.2.3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課外活動中獲得樂趣,使課外活動變得豐富活躍。

3.2.4安排非體育專業專業學生的課程,使他們有充足合理的時間參加課外活動。

(作者單位: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參考文獻:

[1] 王偉. 北京地區普挺高校大學生課外活動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4).

大學生生活費調查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民辦高校 公辦高校 消費觀念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1 調查基本情況介紹

問卷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被調查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級、出生地以及所屬高校類別;第二部分主要被調查者的消費情況以及消費時考慮的主要因素,通過這些因素判斷被調查者的消費狀況和消費觀,然后通過理財方式、理財目標來確定被調查大學生的理財能力。

調查主要是網絡填寫問卷和口頭提問的方式,調查了燕郊地區的幾所高校,民辦高校主要是燕郊理工學院,公辦高校有華北科技學院和防災科技學院。

共發放600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510份,回收例為85%。調查中,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的調查問卷各240份、270。男性192人,占37.6%,女性318人,占62.4%,有276名調查者來自農村,占總人數的55.3%,有234名調查者來自城市,占總人數的44.7%。來自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的調查問卷分別為240份和270份。分別占總調查人數的47%和53%。

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是大學生對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態度以及對商品價值追求的取向,是指大學生在進行或準備進行消費活動時對消費對象、消費行為方式、消費過程、消費趨勢的總體認識評價與價值判斷。

2 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學生消費觀調查

月生活費差異:民辦高校學生月生活費在500元以下、500~800元之間、800~1000元、1000~1200元、1200~1500元、1500元以上幾個區間段的比例分別為12%、25%、20%、25%、10%、8%。公辦高校學生月生活費500元以下、500~800元之間、800~1000元、1000~1200元、1200~1500元、1500元以上幾個區間段的比例分別為11%、51%、18%、11%、7%、2%。從以上數據對比明顯看出民辦高校的學生生活費消費區間比較分散,而公辦高校的學生的生活費消費區間比較集中在較低的水平。在民辦高校中,存在部分生活費500元以下的學生,然而同時也存在生活費在1500元以上的同學。但是,民辦高校中500元以下的學生和15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別是12%和8%,大于公辦高校中的11%和2%。民辦學院學生的生活費消費區間沒有趨近于任何一個生活費消費區間,不同的是,在公辦高校中,他們的學生比較集中在500~800的消費區間內,高消費和低消費的比例都低于民辦高校的學生。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學生的消費狀況中存在著嚴重的兩級分化的現象,而這種現象在民辦高校中更為明顯。

生活費來源比較,86%的民辦高校學生的生活費都是由父母寄送的,14%的民辦高校的大學生的生活費來源是勤工儉學。在公辦高校,71%的學生的生活費來自父母的寄送,29%的公辦高校的大學生的生活費來源是勤工儉學。也就是說,民辦高校的學生勤工助學的比例要低于公辦高校。

購買商品時考慮因素比較,民辦高校30%的學生在購買商品時會考慮商品的價格,50%的學生會考慮商品的實用性,8%的學生會考慮商品的品牌,2%的學生會隨大流,另外還有10%的學生會選擇其他方式。而在公辦高校中相應比例是25%、61%、6%、8%。表明民辦高校的學生相比其他普通高校的學生購買商品時更多考慮價格、品牌等因素,而考慮實用性的比例低于其他高校的學生。民辦高校的學生在購買商品時考慮價格的因素更多,而公辦高校的學生在購(下轉第253頁)(上接第246頁)買商品時考慮實用性更多,由此可以得出,民辦高校的學生更注重于價錢,有攀比的傾向;而公辦高校學生更注重商品的實用性,消費較為理性。

理想生活費來源比較,民辦高校中27%的學生理想的生活費來源是父母給予,37%的學生理想的生活費來源是勤工助學,36%的學生的理想生活費來源是獎學金。公辦高校19%的學生理想生活費來源是父母給予,47%的學生理想的生活費來源是勤工助學,34%的學生的理想生活費來源是獎學金。公辦高校學生選擇勤工助學的人數比例遠遠高于民辦高校。民辦高校學生希望獎學金和父母給予是最理想的生活費來源的比例為63%,而公辦高校的是53%,可見民辦高校學生希望獎學金和父母給予的意愿要大于公辦高校的學生,公辦高校的學生更希望通過勤工助學的方式來作為理想生活費來源。相對而言,公辦的高校學生對父母的依賴性小,經濟自主性強。

消費狀況比較,民辦高校的學生“只要夠花就行”的比例為30%,“能訂出較細的消費計劃”的為20%,“讓每個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50%。而公辦高校的學生。“只要夠花就行”的比例為33%,“能訂出較細的消費計劃”的為22%,“讓每個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43%。

理財能力比較,民辦高校的學生“沒有平常有記賬或編制預算的習慣”的比例為54%,“有,但并沒有認真地按預算執行”的為38%,“有,并且實際支出基本與預算一致”的8%。而公辦高校的學生“沒有平常有記賬或編制預算的習慣”的比例為72%,“有,但并沒有認真地按預算執行”的為17%,“有,并且實際支出基本與預算一致”的11%。

調查中發現,民辦高校的學生會月生活費消費計劃性更強,公辦高校管理剩余生活費的能力比較差。調查中民辦高校學生的月消費支出更合理,“讓每個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占50%以上,而公辦高校學生“讓每個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比例在43%,明顯低于民辦高校的學生;在記賬或編制預算的習慣方面,民辦高校的學生有預算和計劃性的比例更高,可見民辦高校的學生消費更有計劃性。從民辦高校的學生與公辦高校的學生在消費狀況及平時的記賬或編制預算的習慣方面的差異中可以看出民辦高校的學生理財能力要強于公辦高校學生的理財能力。

3 結論

大學生生活費調查范文第3篇

關鍵詞:消費行為;消費結構;消費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這一群體也逐漸成為了當代社會重要的一部分,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一股中堅力量,因此,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也會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風氣的形成。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的是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然而當代大學生尚未踏入社會,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不十分成熟正確。為了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提供科學的消費建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本文以湖南工業大學的在校大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對當代大學生消費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情況分析

(一)當代大學生生活費用支配

第一,大部分在校大學生的生活費用水平都處于中等水平。絕大多數的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用水平都是在500元以上,生活費用在500元到2000元之間的同學有79.53%,基本能滿足在校的基本生活需求。第二,來自農村和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用水平都會有差異。總體來說來自城市的大學生的每月生活費用高于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用,而越是來自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的大學生的每月生活費用水平又高于來自小城市大學生的每月生活費用水平。第三,來自經濟發達城市的大學生的每月的生活費用水平要平均高于來自農村的大學生。越是來自經濟發達城市的大學生,其月平均生活費用水平越高。這種現象與經濟發達地區每個家庭的收入水平差距有一定關系,而來自農村與小城市大學生的每月生活費用水平分布則主要集中在一個區間。

(二)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

第一,食物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是最高的。生活費在500元-1000元之間的大學生其食物方面支出比例95.12%為最高,而生活費在3000元以上的食物支出比例僅有65%為最低。這也體現了恩格爾系數的規律,總收入水平越高。食物支出的高比例有在校大學生叫外賣的現象比較普遍和請客吃飯的人際交往需要的兩個因素影響。在校大學生校內校外的食物消費選擇多樣化,除三餐之外的零食水果副食品支出也占了半壁江山。①

第二,人情消費和通訊費用的不合理。在校大學生人情消費超重。在人情消費頻率中有60.04%的大學生偶爾參加聚會,次數達到每月2-3次,44.41%的大學生每次消費50―100元,人情消費也就占到了所有生活費的20%―30%,占到了生活費很大的一部分。在該方面,大學生存在過度消費的現象。對電子通訊產品過度依賴。在整個消費結構中,49.26%的大學生每月花費50―100元用于電子通訊產品。隨著電子科技的不斷發展,在人們越來越離不開電子產品的同時,由電子產品衍生出來的附加費也越來越多,當電子通訊產品成為必需品,且花費越來越多時,可能會占據大學生更多原本應該用于學習的時間,造成時間的浪費,也增加了大學生生活的負擔。

第三,無計劃消費導致生活費無結余甚至超支。大多數大學生在生活費方面能夠達到每月略有盈余,其比重占到44.91%。但也有小部分的大學生認為目前的生活費水平不能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月生活費在3000元以上的大學生有45%的同學認為生活費不夠花很拮據,而月生活費在500元以下的大學生認為目前生活費拮據的僅有16.67%。生活費每月在2000元以上的大學生,雖然有一

部分存在不計劃,隨意消費的現象但是能夠做到剩余很多。但在不計劃隨意消

費的大學生中,有21.71%的人感覺自己的生活費不夠花,感覺很拮據。對生活費的不合理規劃,使得部分大學生在日常消費中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沒有余額的消費習慣也難以使大學生應付生活中個別時刻對資金的需求。因此,合理規劃生活費,養成適當儲蓄的消費模式對大學生來說也十分重要。

二、低消費水平同學的消費問題及引導措施

(一)低消費水平同學的消費問題

第一,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可知,部分貧困生生活費水平極低,基本全部花費在飲食方面,在其他消費方面基本無消費,消費形式呈現單一狀態。第二,部分低等消費水平的學生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消費觀念,依然存在追求高消費、炫耀消費、享樂主義和超前消費等不合理消費的行為。②第三,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已經初步顯露出后現代性消費的特征,少部分大學生明顯顯示出后現代性消費特征,并且這種消費趨勢還在不斷蔓延。③

(二)針對低消費水平同學消費問題提出的引導措施

1.針對貧困學生,學校可以有計劃的為他們提供勤工助學的崗位,完善學費綠色通道、助學貸款機制,設立獎助學金,甚至為特困學生減免學費。學校完善貧困生補助機制的同時也可以主動聯系學校貧困生,讓更多的貧困生參與到學校的補助活動中來。例如我校院學工辦的相關執勤及資料整理、校檔案管理辦公室的檔案整理及清潔工作、領導辦公樓的清潔工作,都是招聘我校貧困生作為兼職人員完成的,這不僅給了貧困生接觸領導及老師的機會,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貧困生的生活費問題。

2.建構大學生可持續消費模式的理論和實踐體系具備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過教育、宣傳、法律、政策等手段內化大學生的適度、和諧的可持續消費觀念、科學的理財觀以及發展消費的理念。通過開設消費教育課程、豐富校園消費生活、開辟自立消費通道等手段引導大學生習得理性、合理的消費行為。

3.充分發揮大學各社團的作用,開展消費問題討論會、消費知識競賽或有獎問答、消費品鑒別和鑒賞、消費投訴等實踐活動。積極宣傳過度消費的弊端和合理消費的消費理念,增強大學生合理消費的意識和正確的理財觀念。⑤

三、高消費水平學生的消費問題及引導措施

(一)高消費水平同學的消費問題

大學生群體雖然由于經濟來源的限制,在校階段的現實消費方式是理性的、有計劃性的,但在他們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種消費主義的消費方式,而一旦時機成熟,這種對高消費的訴求就將導致他們理性消費的顛覆。第一,通訊設施的不斷完善加強了人與人的聯系,社會交際在解決日常問題與生活時呈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第二,隨著經濟的發展,拜金、享樂主義思想也不斷感染著當代大學生,部分高消費水平的同學忽視家庭因素,花錢無度、在經濟上毫無節制,在消費的過程中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金錢浪費。通過交叉分析表,我們發現高消費群體存在重生活飲食,輕學習的問題,這與他們學生的身份不符。

(二)針對中等消費水平同學消費問題提出的引導措施

1.學校可以通過每個學院設立大學生理財互助中心。首先,該中心可以定期對大學生的消費情況進行調查,對于有過度消費的同學和生活困難的同學分別進行溝通,建立校園小銀行。希望自己克制消費的同學可以將自己認為的合理消費留下后,其余資金交由中心管理,中心將資金存于余額寶等理財工具,從而從實際上幫助想改變自己消費習慣但苦于自制力太差的同學。另一方面,該中心還可以通過提供勤工儉學的方式對于生活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學院設立大學生理財互助中心的同時,也應設立相應的監督機構,保障同學們的投入資金的安全。

2.學校可設立專門的理財教育課堂,對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進行輔導和培訓,讓他們早日樹立正確科學的理財觀念。以湖南工業大學為例,學校安排了與理財和消費相關的講座,旨在提倡勤儉節約,減少浪費的優良傳統美德,從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廣大師生的好評。

3.對追求時髦和趕潮流的學生,應給予高度重視。一方面,在學校給予重視的情況下,可設立班級消費勸導監督小組,根據具體詳細情況,因人而異地去幫助同學。另一方面,學校要引導大學生向有利于學習和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進行投資。例如鼓勵和支持學生會相關部門舉辦一些有利于開拓學生視眼和常識的百科知識競賽以及模擬炒股知識大賽等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分散部分大學生追趕潮流和盲目消費的習慣。

四、針對大學生普遍消費問題的建議

(一)家庭應變“無私奉獻”為“適度供給”

由于過分溺愛,有些大學生從小就養成了“唯我獨尊”的自私與任性,自理能力低下,過分依賴他人。因此,家長要變“無私奉獻”為“適度供給”,針對那些消費習慣不好、自控能力差的學生,家長可縮短發放生活費的期限,每個月定期向孩子打固定的生活費(特殊情況除外)。為了更好的培養孩子的消費理念,家長可以對孩子提出相應的建議和要求。(1)鼓勵孩子在不耽誤學習的基礎上去尋找一些兼職工作,讓孩子親身體驗掙錢的不易。(2)幫助孩子培養正確的興趣愛好,加強體育鍛煉,參加各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減少玩網絡游戲的行為。(3)加強對孩子身心健康的關注,減少對孩子物質的幫助,不斷提高孩子自立自強的獨立意識等都有助于增強孩子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的生存能力,并且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和理財觀念。

(二)強化大學生自身的管理和監控

大學生的理財能力普遍較低。合理的消費習慣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形成,大學期間良好的消費習慣能夠為將來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未來的生活產生好的影響。通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大學生消費有以下問題:首先,作為成年人,雖然大學生還沒有完全步入社會,但對于生活費完全依賴父母的大學生,應該樹通過自己的能力獲得生活費的思想。其次,生活費安排方面,許多大學生無法做到心理預期與實際相結合,導致大學生學習費用支出較少,將很大一部分資金用于人際消費和電子產品的支出。這一現象也使得大學生無法將資金合理的用于學習,過多的用于人際消費和電子消費不但分擔了大學生學習時間,也給自身生活費的使用帶來了許多困擾。

對此,大學生在日常消費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錢要花在刀刃上。作為學生,應該把錢花在必須花的地方,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第二,學會記賬和計劃支出。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對今后的開支做出必要的修改,達到控制的目的。同時,也可以在計劃消費的同時與記賬相比較,發現自己消費過程中的問題。第三,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積極參加各種兼職。第四,針對部分大學生明知自己存在過度消費行為,卻無法克制的行為。可通過學校的組織的財經講座等培養自己的理財意識。參與講座后,可以對參與講座的同學進行后續跟蹤,并提出具體的可行性消費建議、把合理消費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三)社會應引導健康文明的消費方式,幫助大學生理性消費。

1.聯合社會消費權益保障機構、學校、校內商家建立一個與在校大學生消費權益密切相關的消費保障機構。2.社會媒體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負擔起正確引導消費的責任。3.社會有關部門和高校要聯手下大力氣治理校園及周邊消費環境,為大學生文明、健康的消費營造良好的氛圍。

結論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而又普遍的社會群體,當代大學生是將來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他們是民族是希望與未來,樹立大學生的合理消費觀和培養科學的消費意識的目的是為了形成一個有利于社會與當代大學生發展的消費模式,一個健康的消費模式是正確的消費行為與合理的消費結構必備條件,有利于推動大學生這一消費市場的發展完善,與此同時也影響著社會未來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們應該以高校、家長、大學生自身、社會有關部門四位一體的模式來發揮力量與作用,針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地提出建設性意見,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消費與金錢之間的關系,樹立理性的消費生活觀和科學的消費方式。

參考文獻:

[1]李慧.大學生消費狀況與經濟狀況調查[J].辦公室業務,2015(3):20-26.

[2]辛振,楊峰.我國大學生消費現狀調查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1(25).

[3]陳瑩.當代大學生消費的后現代視角透析[D].福州大學,2006.

大學生生活費調查范文第4篇

怎么沒有任何導入問題的陳述?為何調查,目的和問題是什么?

對于剛剛步入大學的人來說,他們有著依照自己的消費偏好、消費習慣獨立支配生活費的能力。由于不懂得如何理財,如何合理支配生活費往往陷入過度消費以至影響到正常生活的窘境。為了培養廣大學生投資理財觀念,樹立正確消費觀,結合他們實際生活狀況對其理財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我們開展了本次調查研究。

我們采取問卷調查法,共發放調查問卷345份,主體調查對象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在校學生及部分研究生。

初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大學生除必要生活開支外,資金仍有較大結余,存在理財空間。

第二,沖動消費廣泛存在于大學生之中,對理財的敏感性不強。

第三,大學生消費金額集中,結構成橄欖型。

第四,大學生消費主體依然為飲食日常方面,理性消費依然是主流。

調查統計顯示:南航金城學院學生生活費普遍集中于1000~2000元之間,生活費剛好夠用或略有結余者占84%,一半以上學生表示有自己的小金庫,由此可見半數以上大學生手頭較為寬松。分析消費去向發現,伙食與日常用品支出普遍占據65%~85%的比重,社交娛樂方面支以18%的平均水平位居第二。大學生對品牌認知度提高,對生活品質追求提高,這一部分也占據相當消費額。六成以上同學表示自己偶有沖動消費但并不會影響正常生活,少部分同學會由于沖動消費導致生活費入不敷出而向父母、同學求援或節衣縮食彌補漏洞。近半數的同學表示受奢侈攀比之風的裹挾、媒體宣傳引誘時常有盲目消費、過度消費的行為,2.3%的同學曾通過各種渠道獲得貸款但都及時還清。部分學生消費金額巨大,內部存在明顯差異。

結果上來說:

第一,大學生理性消費為主流,理財為需求學習。

第二,大學生消費水平明顯提高,消費數額和方式差異較大。

第三,“攢錢”品牌消費成主流。

二、大學生投資理財能力與渠道分析

(一)大學生理財意識薄弱,存在認知誤區

在調查問卷中,認為自己理財能力較強的只占6.67%,理財方式則大量集中在銀行儲蓄和余額寶等理財app之中。有記賬節流行為的有76人。對于理財的看法中,有些同學認為自己資金緊張無財可理,有些覺得眾多理財平臺風險性大,也有少部分學生認為投資理財會耗費大量的精力致使學習分。由此可以發現,大部分同學對于理財持相對激進的觀念。學生們知道理財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但是理財包含很多方面,往小了說就是開源節流,理性消費。

(二)大學生理財能力不強,方式單一,傾向于學習成本較低的理財方式

通過分析該院學生生活費來源,僅有2.6%的同學通過投資渠道獲得收入,具體的理財方式則局限于銀行儲蓄和余額寶生息,超過七成的大學生表示由于缺少相關知識,擔憂投資風險等問題對股票投資望而生畏,在基金、債券投資方面淺嘗輒止,反映出大學生投資理財能力比較薄弱。對于目前采用的投資理財方式,余額寶等應用app占了40.2%,銀行卡儲蓄在其次,占36.71%,記賬節流占12.62%,而采用股票債券的則很少,僅10%左右,可見余額??等app是目前投資理財的主流方式,這是一股新興勢力,正一點點取代傳統的銀行卡儲蓄等方式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互聯網金融產品,股票,債卷等學學習成本高,鮮有人問津。

三、大學生投資理財現狀及存在問題總結

經由以上分析發現,該院半數以上大學生有意愿且有一定資金基礎進行投資理財。

一是大學生在財務上缺少獨立性,行為模式沒有轉變,認為有需要可以找父母,家長也愿意為自己的孩子提供幫助,大學生也就沒有要自己準備資金的必要,以家庭供給為主導、資金數量受限高因而對資金流動性有較高要求。

二是大學生普遍缺乏相關理財投資知識,在這一方面缺乏一定的專業教育,都是以非專業的廣告、宣傳等渠道得以了解,加之資金數量限制故而對理財產品穩健性有極強的偏好;傳統的認為理財就是儲蓄,儲蓄就是存錢,對于何種儲蓄沒有概念,忽視了其他能夠獲得更多收益的途徑。

三是由于理財觀念薄弱,相關知識的欠缺,諸多理財方式對于大學生而言難以操作并且市場上針對大學生的投資理財極少,致使投資理財行為囿于儲蓄生息。

四是該院僅有6.67%的同學自認為投資理財意識較強。大部分人則認為理財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投資理財應該是父母做的,在理財意識、理財渠道方面,經管類學生對比其他專業并未體現出任何優勢,學校整體投資理財氛圍寡淡。

四、針對大學生投資理財現狀的建議

(一)社會層面針對高校大學生的理財特征設計出多元化的理財產品滿足他們不同層次的需求

提高理財氛圍,出臺一些優質的財經類節目并在在電視廣播等媒體上提高財經類節目的占有率。提倡金融機構與學校合作推出對大學生具有針對性的理財產品。

(二)大學生自我突破層面

1.端正理財觀念,理財目標。大學生炒股、買基金、買理財等方式進行投資,并不是為了“一夜暴富”。參與理財最主要的動機了解理財工具和“練手”,其次才是“提高個人生活水平”、“為下一步創業積累資金”等。

2.改善消費習慣,提高理財意識。大學生嘗試自立,適當的嘗試兼職活動對培養理財意識有積極作用,有利于激發上進心同時彌補錢不夠花的尷尬,制定生活預算并抽空整理開支以掌握自己的資金去向,減少沖動消費,合理安排生活費

3.豐富投資理財知識,進行嘗試性投資行為。僅僅記賬節流的方式理財并不能實現財務的保值和增值,大學生的資金量雖比較有限,風險承受能力較弱,但還是可以嘗試購買一些中低風險、起點低、高流動性、投資比較便捷的理財產品。了解一些高口碑的理財機構購買合適的理財產品,按照自己的風險偏好分散投資,擺正心態謹慎操作。

(三)學院層面,營造良好的投資理財氛圍

大學生生活費調查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高職院校;消費現狀;消費觀念

隨著我國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職院校的不斷壯大,高職院校學生作為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他們獨特的消費方式、消費結構、消費心理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為引導高職院校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我們針對湖北省境內高職院校在校學生,進行這次問卷調查,希望通過了解他們的消費現狀,找出高職院校學生在消費中存在的問題,并由此提出相應的建議。

1 調查情況說明

由于這次調查的對象是湖北省內高職院校在校學生,調查對象分布的區域比較廣,我們采用網絡問卷調查法和個別訪談法。本次調查共涉及湖北省內13個城市的高職院校,樣本總數為1204份,其中有效問卷1000份。

2 高職院校學生的消費現狀

2.1消費來源

在被調查的1000名學生中,有89%的學生月可支配的生活費總額在400-1200元之間,平均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費總額為818.80元。生活費主要來源于家庭、勤工儉學收入及獎、助學金,其中平均每月來源于家庭的生活費有618.80元,占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費總額的75%。

有34.4%的學生會通過勤工儉學補充生活費,平均每月約200元。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在校期間可獲得獎、助學金,金額少,所占比例小。在對學生進行個別訪談中了解到,他們勤工儉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賺取零花錢、增加社會實踐的經驗,通常利用周末時間,所從事的工作大多屬于促銷性質,與所學專業基本無關,每次的收入在50元-80元。

2.2消費結構

學生平均每月的各項費用支出額為783.60元,費用開支主要用于衣食等基本生活、學習培訓考證、休閑娛樂、人際交往等方面,其中,平均每月用于衣食方面基本生活開支額為456元,占費用支出總額的58%;平均每月用于學習培訓考證的費用為142.50元,占費用支出總額的18%;平均每月用于休閑娛樂和人際交往的費用占費用支出總額的三分之一。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是上網、看電影等。

3 高職院校學生消費差異分析

3.1城鎮與農村差異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來自于城鎮和農村的學生,平均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費總額分別為913.89元、780.33元,是樣本平均水平的111%和95%;平均每月來源于家庭的生活費分別為686.11元、577.24元,是樣本平均水平的110%和93%。

來自于城鎮學生平均每月各項費用支出合計888.88元,高于樣本平均水平13%;來自于農村學生平均每月各項費用支出合計741.01元,低于樣本平均水平5%。

在勤工儉學的學生中,農村的學生占81%,城鎮的學生占19%;在生活費不足時,有36.92%的城鎮學生和19.49%的農村學生會選擇向父母索要。

3.2武漢與其他地區差異

通過省會城市“武漢”與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高職院校大學生消費來源情況對比結果顯示,武漢在校大學生取得的勤工儉學收入略高于襄陽在校大學生,主要是由于武漢等大城市勤工儉學機會多,待遇高。

通過兩地高職院校大學生消費結構情況對比結果顯示,武漢在校大學生平均每月各項費用支出合計859.04元,高于樣本平均水平9%;襄陽地區在校大學生平均每月各項費用支出合計703.07元,低于樣本平均水平10%,地區消費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在不同城市就讀的學生每月的費用支出總額。

4 高職院校學生在消費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4.1消費存在的問題

4.1.1消費來源中對家庭依賴過重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生活費主要來源于家庭、勤工儉學收入及助學金,其中平均每月來源于家庭的生活費占每月可支配的生活費總額的50%以上。僅有33.4%的學生通過勤工儉學補充生活費。

4.1.2休閑娛樂比重高,方式單一

學生平均每月用于休閑娛樂和人際交往的費用占費用支出總額的三分之一,但其休閑娛樂的方式以靜為主,網絡休閑已經成為大多數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網上聊天,網絡游戲,網上購物等等,漸漸成為大多數學生不可缺少的一項休閑娛樂方式。有的甚至沉溺于其中。在對男、女生休閑娛樂方式分析時,發現有33.04%的男生選擇運動健身,僅有15.12%的女生選擇這種休閑方式。

4.1.3理財意識薄弱

從學生記賬習慣、是否制定消費計劃與生活費結余情況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從不記賬與不制定消費計劃的學生生活費不夠用的比例最高,分別達到49.73%和65.57%,可見,記賬習慣與消費計劃的制定對學生的生活費結余狀況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在每月生活費有結余的36.7% 的學生中92.1%的學生選擇留存備用,僅有2.45%的學生會用于投資理財。通過個別訪談,我們了解到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由于學生每月結余資金有限,理財知識欠缺等原因。

4.2幾點建議

4.2.1增強獨立意識,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

現今的大學生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住腳,培養獨立意識尤為重要,即要具備獨立行動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在消費行為中,不要過度依賴家庭,可以通過協助老師做研究、做家教、到一些公司或企業兼職打工等勤工儉學方式減輕家庭負擔,做到經濟上的獨立。

科學的消費觀是指在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指引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自覺運用科學知識進行合理消費,以實現消費者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一種消費態度和消費觀念。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初步形成時期,學校可以通過課堂教育、名師講座等形式使學生了解價值規律的作用,消費行為的理論;充分利用校園網、廣播電臺、校報、宣傳欄等傳播媒介進行直觀的消費教育,引導消費輿論、普及消費知識,正確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指導學生在消費中做到消費有計劃,消費結構合理,消費方式健康。

4.2.2合理規劃休閑方式

休閑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工作以外參加的一些自己感興趣且能夠放松身心的活動。什么時候應該休閑,怎樣休閑,自己應該把握好“度”,參加休閑活動要在不影響正常的學習休息的情況下進行,不能因為休閑而“廢寢忘食”,更不能因此荒廢學業。在休閑方式的選擇上,要量力而行,即不脫離家庭收入狀況和父母的經濟承受能力,可以在不增加開支的情況下,選擇多種休閑娛樂方式,如參加社團活動、郊游等,這樣既放松了身心又能夠增強交際能力。

4.2.3加強理財教育,培養學生的財商

財商,是指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如英國就將“教孩子學會花錢”的消費教育列為中小學生必修課。

我們可以借鑒外國的理財教育理念,在學校開設理財方面的選修課,提高學生理財能力;家長應給學生參與家庭理財的機會,讓其感覺到父母掙錢的艱辛和家庭開銷的龐雜,培養學生理財意識。作為學生首先要樹立財務規劃的意識,可以從堅持記賬和控制消費支出等入手,學會對錢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其次,通過對理財知識的學習,了解各類理財產品的特點,熟悉各種投資渠道,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模擬操作以積累經驗;最后是根據自己特點,適當進行投資,一般選擇金額起點低、風險小、變現能力強、收益穩定的的交易品種。■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掖市| 吉林市| 四平市| 石景山区| 福州市| 斗六市| 郯城县| 喀喇沁旗| 中卫市| 建平县| 德庆县| 镇宁| 汉源县| 四子王旗| 申扎县| 赤水市| 安新县| 沙雅县| 昂仁县| 富民县| 杭锦后旗| 深水埗区| 安丘市| 天峨县| 沁源县| 沙湾县| 潼关县| 河间市| 洛川县| 襄垣县| 唐河县| 苍溪县| 元氏县| 高雄市| 哈巴河县| 辰溪县| 那坡县| 浪卡子县| 隆德县| 吕梁市| 五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