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學統計學

醫學統計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學統計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學統計學

醫學統計學范文第1篇

1.1所謂客觀問題主要是由于學科本身的特點造成的矛盾

1.1.1理論性和系統性

醫學統計學》是將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原理和方法應用于醫學科研的一門應用性學科,貫穿醫學科研工作的全過程,對培養醫學生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醫學統計學》理論性和系統性較強,因此,要“真正”掌握統計方法,應該在先掌握數理統計學原理后,再繼續學習《醫學統計學》。這樣,在學習時間上至少需要200個學時才行!但這在醫學院校是絕對行不通的。目前,應該讓醫學生對統計學理論掌握到何種程度?一直是一個熱點的爭議問題]。

1.1.2抽象性

《醫學統計學》雖然是一門應用型學科,但其思考方式仍然屬于抽象性的。而醫學生普遍受到醫學課程形象思維的訓練,對《醫學統計學》中的抽象概念和邏輯推理較難接受,導致學生在學習《醫學統計學》課程時不去主動思考,不善于總結,而只是機械記憶。因此,經常聽到學生抱怨《醫學統計學》內容抽象枯燥、公式多、計算繁雜,記公式、背概念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難以真正掌握這門學科[2]。

1.2提高所謂主觀問題主要是由于醫學生自身專業特點和學習態度以及老師對教學認識不同出現的問題

1.2.1學生的重視態度問題

一方面,由于醫學生認為畢業后主要工作是臨床醫生,認為怎樣看病、看好病才是真本事。另外,由于統計課程的內容不能直接看到其應用價值,因此,在學習階段普遍重視臨床知識和醫學技能的學習,認為《醫學統計學》在他們今后實際工作中沒有什么用處,故不重視此門課程的學習。作行一次調查中發現2/3的學生對《醫學統計學》的重要性沒有體會,表示“不清楚或不知道”。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缺乏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面的背景知識,對《醫學統計學》中的概念不能正確理解,特別是難以把握概念間的聯系及區別,多靠死記硬背,以應付考試。學生一般期望像其他醫學課程一樣,在考試前幾天進行突擊,以通過考試。但往往由于統計學的系統性,不可能征短時間內達到效果,所以,學生普遍形成統¨學課程難學的印象,產生應付了事的態度。

1.2.2科研思維問題

現在,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醫學統計學》的知識貫穿于醫學科學研究的整個過程中,從研究的開始就必須有統計方面的考慮。如實驗設計是整個科研過程的關鍵步驟,不合理的實驗設計必將導致不可信的結論。這些設計中如何對照、隨機化、樣本量估計、指標確定、療效標準、后期數據處理方法等,均要用到統計學的知識。而現在常見的實驗設計錯誤主要有隨機化觀念淡漠、缺乏適當的對照組、實驗計劃不完善、用單因素設計取代多因素設計等,甚至有些研究生對統計學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認識模糊,僅在實驗數據出來后才開始考慮統計學問題口]。

1.2.3靈活應用問題

雖然學生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學過統計學,但當他們開始做科研設計時,仍然不會選用恰當的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在統計咨詢的過程中,作者發現這其中有很多統計學方法都是他們已學過的,但當這些方法以一種新面孔出現時,他們就不會應用了。另外,不能根據數據類型選擇恰當的統計學分析方法。無論實驗設計是幾組數據,一概用t檢驗來解決,明明是配對資料,卻用兩組資料t檢驗來解決。此外,在運用各種統計學分析方法時,忽略其前提條件,對資料的正態性及方差齊性未做考證,直接套用公式,常常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1.2.4教師的認識問題

近幾年,針對《醫學統計學》教學效果不理想問題,許多教學工作者進行了探索研究。目前,主要的改進措施包括:教學內容的調整、教學模式的調整、考試模式的調整、軟件教學和實習課的調整等]。但是,由于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和老師的認識程度不同,很難達成統一意見。

2對教學問題的一些新的思考

2.1對教學目標的思考

目前《醫學統計學》教學的目標為掌握所講授的基本內容,包括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能應用基本的統計學分析處理軟件進行數據的計算和分析;能閱讀專業文獻的統計學方法,能進行基本的科學研究統計設計。醫學生對《醫學統計學》掌握和應用到何種程度是值得討論的問題。作者認為醫學統計學是一門理論性和系統性很強的學科,醫學生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屬于生命科學“形態性”,而不是數理認知邏輯“抽象性”。因此,要讓醫學生或臨床醫生全面、透徹地掌握統計學是很難的,也是不太現實的。作者認為,醫學生或臨床研究者只能掌握基本的統計學概念和方法。所謂掌握基本的統計學概念,即要求掌握統計學的作用、思考問題的基本方式、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所謂掌握基本的統計學方法,即要求掌握有哪些基本的統計學方法,這些方法應用的前提條件,這些方法應用結果如何解釋?總之,當醫學生或臨床醫生在進行科研時,應該清楚必須考慮哪些統計學問題,應該使用何種統計學方法。而當他們遇到具體的細節問題時,可以查閱有關書籍或文獻,或者咨詢有關統計學專家。因此,作者認為學習《醫學統計學》的要求是:具備查閱有關書籍或文獻的能力和與統計學家交流和對話的基礎。

2.2引導學習態度的思考

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人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而良好的學習態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如何激發學生樹立良好的《醫學統計學》學習態度?講好“第一堂課”是關鍵!突出《醫學統計學》在他們今后實際工作中所起的巨大作用,通過大量的科研實例來例證《醫學統計學》在科研設計、資料收集、數據分析、論文撰寫中的重要作用,甚至邀請統計學和臨床專家,以講座的形式,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當然,引進實例教學、PBL教學、統計實習等手段,也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l_1]。

2.3對教學內容的思考

傳統的教學內容包括3方面:(1)基本概念和方法;(2)公式的來源、推導和詳細的手工計算步驟;(3)統計結果的解釋與分析[2]。雖然公式的推導有利于對統計基本概念的理解,手工計算能夠使學生對公式的印象加深,但對醫學生來講,冗長的公式推導已很難理解,更談不上對它的記憶了。因此,學生即使在學習了較多的統計學課程后,仍然不理解基本的統計學概念,不會自如地運用統計學公式。作者認為,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首先應該將基本概念講清楚,對于一些簡單的統計分析可以獨立完成;對于復雜的方法,如對于樣本量大小的計算,臨床醫生只要知道為什么要算樣本量,至于怎么算就可以交給統計學家來解決。

2.4統計學家參與的思考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一位著名統計學專家稱,統計學在醫學研究中起到關鍵性的核心作用。統計學家應該全程參與醫學研究,從研究設計開始到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特別是研究設計階段,制定主要觀察指標、確定樣本量、隨機化等,都需要很精深的統計學專業知識,如果臨床醫生沒有很好的統計學概念,試驗沒有設計好,研究的科學性就會大打折扣,收集的數據以及后期的數據分析實際上都是無意義的。

醫學統計學范文第2篇

關鍵詞:實踐教學模式;《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本科生

21世紀開始的第三波全球醫學教育改革中明確提出了醫學生崗位勝任能力的要求。目前,我國醫學院校的《醫學統計學》本科教育中,對本科生的培養多強調對其基本知識的掌握上,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統計思維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這對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養成和鍛煉是極為不利的。目前,在許多權威性的醫學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中,統計推斷應用有缺陷的高達62%。如果以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只有30%的學生可對試驗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1]。培養學生如何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與他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動探究能力及責任意識等關鍵能力,成為教育改革的焦點問題。實踐教學模式正是順應高等教育理念而形成和發展的。

1 國內外實踐教學模式現狀

實踐性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目說慕萄模式。其關鍵環節是讓學生對已有的知識"再次發現"、"重新組合"、并把"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綜合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

1.1國外實踐性教學模式

1.1.1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給學生充分的實踐訓練時間。國外教學增加實驗設計和實驗教學在總學時的比例,同時增設綜合型實驗課程,學生在實踐中訓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美國的大學課程計劃中,實踐教學比例在30%以上[3]。

1.1.2改進教學方法,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始終貫徹實踐能力的培養。國外大學注重引入科學的教學方法,包括案例式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方法、以問題為基礎的(PBL)教學方法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與他人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能力。如愛爾蘭高校稍大的作業和實驗都是2~5人一組共同完成的,學生自行決定目標,切割工作量,分配任務[4]。

1.1.3注重科研訓練,鼓勵學生參加多種形式的科研活動。學校開拓多種科研渠道,學生與教師一起參加某個課題的實驗研究,使得學生真刀真槍從事科研訓練。如麻省理工大學認為學生應被教授看成年輕的同事,及時給予他們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會。

1.2國內實踐教學模式現狀 2005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然而,實踐教學模式存在以下問題:理念落后,重視不夠[5]。把本科實踐教學看作是理論教學的補充;方法和手段單一,內容陳舊。我國本科高校實踐處于簡單的操作和參觀階段,學生實際設計和操作機會少;評價標準不科學,體系不健全。大多數本科院校沒有制定專門的系統實踐教學考核辦法和標準,無法對實踐教學質量做出公正科學的評價。

2 《醫學統計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進行《醫學統計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對于訓練醫學生的統計學思維、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和綜合事物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2.1拓展教學內容,強化實驗手段,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醫學統計學》教學采用理論課與實習課相結合的原則,對教學大綱進行修訂,增加實習課在醫學統計學總學時的比例。我校《醫學統計學》理論教學48學時,實習課教學22學時,實習課比例接近2:1。

2.2改進傳統教學方法

2.2.1"案例式"教學與"啟發式"教學相結合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講每一種新的統計學方法時,不僅僅局限于書上知識點的講解,而是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案例,講解實際問題的分析。講解過程中,教師事先設計多個問題,每個問題的回答首先由學生先思考,并提出自己思路,教師再適當的加以引導和啟發并進行及時總結。

2.2.2注重《醫學統計學》綜合實習,訓練學生的統計思維。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增加實習課教學比例的同時,進一步加入兩次課的(共計4學時)綜合實習環節,依托在科研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數據,使學生掌握如何運用所學的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綜合實習課中老師從中加以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學生自行切割工作量及分配任務,并完成統計分析報告,最后每組派1人向全班匯報統計分析報告的內容。在綜合實習課結束后,采用自制問卷對學生進行匿名調查,有79.7%的學生認為綜合實習對今后工作很重要。

2.2.3充分利用網絡教學,開辟實踐教學新途徑。實踐教學綜合性強、時間緊,要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習效率,網絡教學是現代化教學不可缺少的手段。我校《醫學統計學》2008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我們以此網站為依托,開設醫學統計學網絡課程。同時設置學生交流平臺,教師及時了解教學需求和學生需求,指導學生完成統計學實踐。

2.2.4采用反面案例引領式教學方法,強調醫學統計學實用性。理論課教學中設計3學時的資料綜合分析及辨析課,指導學生分組查閱某一種醫學專業學術期刊,對"醫學統計的誤用"進行辨析,并分別給出統計描述(包括統計表、統計圖)以及統計推斷的誤用率。以反面案例引領式教學,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辨析,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強調統計學的實用性。

2.3改革考核方式,同時考查學生掌握知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核方式包括理論課考試和實驗課考試。理論課占80分,包括平時成績10分,理論考試70分。實驗課占20分,為學生綜合實習中分組完成的統計分析報告得分,團隊得分為每一組學生的最終得分。這種考核方式把重點放在學生運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也使得實驗考核成為檢驗實驗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手段。

3 結論

《醫學統計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應注重強化實驗手段,增加實習課在《醫學統計學》總學時的比例,突破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采用案例式、啟發式、反面案例引導式教學,注重綜合實習,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發問,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許潔,黃順強,俞捷,等.SPSS軟件在研究生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遵義醫學院學報,2010,(5):512-514.

[2]王雷.實踐性教學模式初探[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5):103-105.

[3]趙明剛.美國高校的實踐教學模式評析[J].教育評論,2011,(1):156-158.

醫學統計學范文第3篇

 

《醫學科研方法》的主要內容包括醫學基本科研方法的講解、醫學文獻的閱讀、醫學科研論文的寫作等,可以使醫藥專業的學生了解醫學科研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對醫學科學研究的興趣以及對專業的熱愛。為今后的就業和繼續深造做好鋪墊。

 

隨著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從原來的培養臨床醫生轉變到了培養全面的醫學創新人才。醫學創新型人才應有濃厚的創新意識、高尚的創新人格、豐富的創新知識、飽滿的創新精神、活躍的創新思維、高超的創新能力、科學的創新實踐[2-3]。為了適應這種轉變,很多醫學類院校都在研究生中開設了《醫學統計學》、《醫學科研方法》這兩門課程,以達到培養全面型人才的目的。近年來,逐漸在本科學生中也開設了這兩門課程。

 

在醫學科研相關內容的學習中,《醫學統計學》、《醫學科研方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兩門課程[4-6],但是我在教學中發現,我校的醫學類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中,有的專業兩門課程都學習了,有的專業只學習了一門課程,兩門課程都學習的專業中,有的設置在同一學期,有的設置在不同的學期。為了探討課程設置的最佳效果,我對這幾類班級做了調查。

 

一、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2012級醫學本科本學期開設了《醫學統計學》的班級為研究對象,分成三大類,分別是在學習《醫學統計學》之前沒有學習過《醫學科研方法》的班級、在學習《醫學統計學》之前的某學期學習過《醫學科研方法》的班級、以及在學習《醫學統計學》的同時正在學習《醫學科研方法》的班級,在這三類中分別隨機選擇一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稱為甲班、乙班和丙班,共208人。這三個班級所使用的《醫學統計學》和《醫學科研方法》的教材一致,授課學時、內容相同。

 

1.2 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給研究對象發放調查問卷。

 

1.3 統計學處理

 

資料錄入和分析均采用SPSS17.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的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

 

2.1 調查問卷結果

 

在整個學期的教學結束以后,對所選三個班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表2。

 

三、討論

 

《醫學科研方法》這門課程主要的教學內容為:科研設計的基本概念、科研設計的三要素、科研設計的原則、科研設計的類型、動物實驗、醫學文獻的閱讀、醫學論文的寫作等。《醫學統計學》的主要教學內容為:醫學統計學的基本概念、數據的分類、t檢驗、方差分析、卡方檢驗、非參數檢驗等。

 

在本次調查中,上過《醫學科研方法》的班級對科研的興趣和了解比未上過《醫學科研方法》的班級要高,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醫學科研方法確實有開設的必要,能讓學生們在本科的學習階段對科研有所了解,為以后的深造打下基礎。

 

在內容上,醫學統計學中學生們會學習到的統計學方法,都是與醫學科研方法中學習到的科研設計類型相對應的,在沒有上過醫學科研方法課程的班級中,就需要教師額外給學生講解相對應的科研設計類型,并且還要給學生解釋統計在醫學中的應用,這就耗費了上課的時間,且很多學生在上課時簡單的講解中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各種科研設計類型。如果兩門課程分開兩個學期進行教學,學生們對之前的內容就會有所遺忘,因此乙班和丙班兩個班級的大部分學生都覺得將兩門課程放在同一個學期教學能促進相互的理解,內容上顯得更加的連貫。

 

本次研究只是對《醫學統計學》和《醫學科研方法》這兩門課程在內容理解上的相互促進進行了初步的探索,為以后的學生培養方案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依據。但在任何課程的教學中,教學效果不僅僅是由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開課順序決定的,對教學效果有影響的還有教學模式,要將好的教學模式與合理的培養方案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具有實際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的學生。

醫學統計學范文第4篇

 

一、傳統考試模式的弊端

 

1.考試模式過于格式化、理論化、單一化和結果化,無法客觀、全面和科學地評價教學效果。這種模式將導致學生普遍形成“平時玩、考前看、考后丟”的規律。因此,傳統的考試模式將滋長投機心理和浮躁學風,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利于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2.考試內容片面化,難以真實地反映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傳統考試基本是考核學生“劃范圍、圈重點”的識記力,考試成績有很大的機會性與偶然性。這種考試既不能全面了解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也不能科學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易于導致學生高分低能,不利于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3.考試不具備公正性與科學性,難以實現考教分離。傳統考試模式從出題、監考、閱卷、統計到登錄成績,均由任課教師完成,教師工作量大,效率低,試題選擇的隨意性大,僅憑教師的主觀意愿來評價試卷的難易程度。閱卷時也難以避免人情分現象。

 

4.考試后信息反饋能力較弱。考試后對考試成績的分析也將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其分析結果主要是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等表面層次上,難以從分析結果中了解學習情況及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因此,傳統考試模式已不能適應網絡教育環境下醫學統計學教學需求及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

 

二、基于ASP技術“三級三分”制式考試模式的設計

 

1.考試內容的構成。試題庫由三部分構成,包括基本知識(elementary knowledge,E分,60%)、拓展知識(prolongation knowledge,P分,20%)和創新知識(innovation knowledge,I分,20%)。其中E分(均為客觀題)和P分(均為主觀題)為開放式題庫,分別考核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基本知識考試必須達到合格,在計算機考試中完成。由ASP自動識別系統預約考生后從題庫自動提取10個選擇題/章,每一題答題時間為20秒鐘,正確率必須達到80%以上,其相應章節或系統即可記合格(60分)。拓展知識考試按實際記分,由ASP系統從題庫自動提取2個主觀題/大類(或系統),每題按10分計算,每一題答題時間為3分鐘,并由計算機識別考生后自動提供一張帶二維碼的拓展知識考試的答題紙,學生答題后通過掃描直接存入系統提供給老師閱卷,只按百分比評分(不得超過95%),計算機可根據其計算出實際得分計入總分。創新知識考試按實際記分,由計算機識別考生后,自行提供帶有二維碼創新知識分答題紙,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知識,解答題目或發表觀點,答題后放進掃描系統,每個項目按10分計算,只按百分比評分(不得超過95%),計算機可根據其計算出實際得分計入總分。為充分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對于申請獲得相關拓展項目、創新項目或者獲獎者,可按相應比例計入創新知識分。

 

2.考試難易程度的設置。將醫學統計學考試難度劃分為三個級別,即I級(低難度)、II級(中等難度)、III級(高難度),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學科方向、不同學習層次設置考試級別。學生可在規定考試級別上,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選擇高于規定級別的考試,但不能選擇低于規定級別的考試。I級題庫為100%低難度題目構成;II級題庫為30%低難度題目和70%中等難度題目構成;III級題庫為10%低難度題目、20%中等難度題目和70%高難度題目構成。例如,臨床、中藥學和中醫學本科必選III級,中藥學、護理學、影像學、檢驗學本科必選II級,其他專科選I級。不同專業考試級別設置如下表。

 

3.考試類型的選擇。考試類型包括章考、類考和會考三種類型。章考指分章節考試,由任課教師授完相應章節后,24小時內授權準考章節或由計算機按課程表自動在正常授課時間后,24小時內自動完成考試授權。若有調課、停課等課程變動情況,由教師按調課申請重新設置考試時間。類考是根據知識結構,將多個同類章節分成幾大類進行考試。如:緒論、統計描述、統計推斷等。會考是整個課程結束后的綜合考試。學習結束后,學生可按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考試類型,并通過ASP考試預約系統預約考試時間。

 

4.考試題型的設置。基礎知識考試內容的題型為10個選擇題,包括8個單選,2個多選,正確6個單選和1個多選,即可合格。拓展考試內容的題型為簡答題(4個)和計算分析題(2個)。

 

5.考試成績的評閱。客觀題由計算機自動閱卷。主觀題由任課教師在登錄界面登錄后,確認信息無誤后開始閱卷。考試流程圖如下。

 

該考試模式具有多樣化、靈活化、過程化、常態化及章節化特性,使得出卷、印卷、監考、閱卷、統計、歸檔等多個環節化繁為簡,大大降低了考試成本,優化了考試模式。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考試壓力,讓學生平時輕松學習,輕松掌握,輕松考試;促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養成“課堂要聽、平時要看、考后要學”的習慣,消除投機心理;能真正實行考教分離,考試公平,杜絕考試作弊現象;既能科學地考核出學生基本知識的全面性,又能體現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還能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創新素質的提高;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節約了考試成本,并且可以考核出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的教學水平和科學創新思維,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因此,基于ASP技術“三級三分”制式考試模式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

醫學統計學范文第5篇

關鍵詞:醫學統計學;非預防專業;實驗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搖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3-0036-02

醫學統計學是基于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為研究醫學領域中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門應用性學科[1]。該學科不僅能夠培養醫學生的科學邏輯思維,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義,更為學生今后的臨床實踐和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統計學基礎。實驗課是醫學統計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引導學生將統計學理論與醫學臨床和科研聯系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靈活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實驗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我們結合實際教學工作中的體會,對非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統計學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提出一些改革與實踐的思路,以期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加強學生綜合運用統計學知識的能力。

一、非預防醫學本科生醫學統計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等醫學院校已將醫學統計學作為必修課列入各專業本科生的教學計劃中。非預防醫學本科生的統計學教學總時數一般為32學時左右,實驗課時多為10個學時,相對比較緊張。而統計學的原理知識較多,理論課時難以壓縮,因此對于實驗課時無法增加,限制了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的改革,影響實驗教學效果。目前國內絕大部分醫科院校開設的醫學統計學實習課基本上是“習題課”[2],在實習課上教師以書后的練習或是實習指導冊上的習題為主,把每道題涉及到的理論知識再給學生強調一遍,學生利用計算器套用書上例題的解題步驟及公式進行統計運算,下課后交作業,教師根據學生作業給予一個分數作為平時成績。由于所做習題大多是經過收集、整理好的現成資料,學生只需著眼于對結果的分析,而不必注重統計設計、資料的收集與整理。這樣常造成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不高,毫無興趣,學生為了拿到一個好的平時成績,甚至互相抄襲作業,更有甚者,后面批次的學生來上課之前就已經把作業做好了。老師在批改作業的時候難以衡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往往每個學生的作業分數都相差不大,但是在考試中遇到同樣的題型甚至原題,仍然有很多學生無從下手,亂用統計方法的情況比比皆是。這種單一的傳統實驗課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統計思維和科研素質的培養以及解決實際醫學問題能力的訓練,從而導致學生的統計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脫節的突出矛盾。傳統的教學模式造成了學生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遇到實際問題就無從解決。

二、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

傳統的習題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之醫學生要從醫學課程長期訓練的形象思維轉向醫學統計學所需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在統計學理論教學中,偏重于用教材上典型例子進行單個統計學方法的講解,而忽視不典型實例及多種統計學方法之間互相聯系的講解[3]。學生用統計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缺乏系統性,在碰到不典型實例時,學生誤用、濫用統計學方法在所難免。目前國內醫學院校的醫學統計學專業都提供統計咨詢服務項目,利用統計咨詢積累的不典型案例和綜合分析實例或將國內外公開發表的醫學論文中的經典研究實例進行重新整合作為實習教學內容,要注意與醫學實際聯系,如果能夠做到對于不同的醫學專業采用不同的實習內容,更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的重點放在研究設計類型和統計方法的活學活用,這樣可以加深對基本理論的理解,也可以做到以后在醫學臨床實踐中學以致用。

三、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

1.以問題為中心,小組討論為主的實習教學方法。傳統的實習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自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基于問題,小組討論的教學形式將學生和教師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參與其中,增加了學生和教師的互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除了指導學生對難點、重點的把握上,教師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小組討論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就向老師提出了更加全面的挑戰,老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對如何組織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學生通過這種形式的討論和辨析,引導學生思考、促進邏輯思維發展,從而達到正確掌握統計學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靈活運用的目的。同時,通過討論與交流也能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的意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2.引用統計軟件提高學生數據分析能力。醫學統計學是一門方法型學科,統計學應從數據技巧轉向數據分析的訓練[4],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利用計算器進行數據分析的實驗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當前教學形勢和醫學科研發展的需要。在帶教期間,學生的教學效果反饋意見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希望在實驗課中能介紹SPSS等統計軟件的應用。醫學統計學教學應盡快利用計算機和統計軟件等先進教學手段進行實習,統計軟件的運用,軟件應當考慮易于學生操作和掌握的、現行廣泛應用的,如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Social Science,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它是非統計專業人員應用最多的統計分析軟件,也是國際醫學期刊引用最多的統計軟件[5]。在實習中要求學生能掌握軟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統計分析能力,要將實習內容和軟件教學需求相結合。由于軟件的方便快捷、準確高效,節省了大量時間,這就有利于我們把實習重放在何種情況下,采用何種統計方法,及對所得結果如何進行解釋上,同時在軟件實習作業要求學生按照計算器實習的要求不僅寫出完整的統計過程,還要寫出分析思路,包括資料的類型、設計類型、適用條件等。這樣就彌補了學生不用計算器之后對檢驗過程、步驟的生疏。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辟實驗教學的新途徑。隨著網絡科技的日益發展,互聯網在“90后”的大學生中廣泛普及,利用互聯網對醫學統計學知識的普及與傳播作用也日漸突出。實驗教學課時緊,內容綜合性強,想要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習效率,網絡資源的利用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一個重要因子。全國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教學網絡平臺,學生和老師利用最多的就是用此平臺做一些日常性的工作,比較學生選課、查看成績,老師查課表、錄入成績等。而此平臺在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知識水平方面的功能突顯不足,源于教師建設不足,學生利用率低。因此教學網絡輔助平臺的共享性、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性等優點無從彰顯。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尋找到了一條更快捷、學生接受程度高的網絡輔助教學途徑——百度貼吧,利用這一交流平臺,免除了登陸學校教學網絡平臺的繁瑣程序,不僅可以在電腦上實現快捷登陸,隨著智能手機的推廣應用,學生只需在手機上下載一個貼吧的APP,即可實現一鍵登陸。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的專業交流,我們在貼吧中不斷更新上傳一些優秀的醫學統計學網站、醫學統計學論壇和實驗教學所需的統計軟件的教程等資源。通過平臺互動,能及時了解學生需求和教學需求,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從中受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四、改革實驗考核方式

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是否有效,改進和加強實驗考核是統計學實驗教學的重要環節和手段。單憑實驗報告考核計分的方法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難以得到鍛煉和提高,另一方面,教師單憑實驗報告很難區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能力強弱,使得成績好的學生在實驗課上動力不足,成績差的學生容易投機取巧,出現大部分同學吃“大鍋飯”的現象。2012年我們對護理專業統計學實驗教學進行了實驗考核,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由教研室全體教師集體備課,擬出8套互不重復的綜合試卷,考試內容以實習內容為主,加強題型的綜合性,以開卷形式難易程度基本相當,每個考場使用不同的試卷,以A、B卷形式交叉發卷實現考試的公平性。考試以開卷形式,允許學生帶課本,但不能帶其他參考資料,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20%,實習作業占10%。這種考核方式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實際水平,對教學很有幫助,更富針對性,使實驗考核成為檢驗實驗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手段。現在,隨著教學需求的發展,我們在原有的實驗考核的基礎上,增加SPSS統計軟件上機操作考核,它是實驗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手段,是檢驗學生是否能將統計軟件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把考核重點放在學生運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根據不同專業類別、不同要求,建立不同的考核題庫,制定相應的統計學實驗課程考核與評價方法。

教學改革是每一位教師教學生涯中永恒的話題,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到、學懂、學以致用。要想轉變醫學統計學實驗教學的現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運用統計學解決醫學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不僅要與時俱進,自身的知識水平也要與時俱進。轉變思想,不斷更新觀念,在實踐中探索更加完善和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期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孫振球,徐勇勇.醫學統計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2]楊巧媛.醫學統計學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J].實用預防醫學,2005,12(1):202-2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都县| 和政县| 普宁市| 东丰县| 淳安县| 营口市| 两当县| 苍梧县| 乌拉特中旗| 六盘水市| 北流市| 怀柔区| 汝城县| 阳高县| 义马市| 澎湖县| 施甸县| 桦甸市| 罗定市| 甘孜县| 宁武县| 汉川市| 洛川县| 桦甸市| 鄂伦春自治旗| 山丹县| 肥西县| 崇州市| 道真| 扬州市| 宾阳县| 武山县| 慈溪市| 太湖县| 台前县| 岗巴县| 固原市| 高平市| 吉木乃县| 苏尼特右旗| 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