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對焦慮的心理學分析

對焦慮的心理學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焦慮的心理學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對焦慮的心理學分析

對焦慮的心理學分析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農村學生 考試焦慮 心理分析 對策研究

高考是知識與能力的綜合考查,僅有堅實的知識基礎還不夠,還須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在考場上能否輕松自如地發揮正常水平,本身就是高考能力的一個隱性要求,為學校選拔高素質的人才起到了重大作用。農村考生心理壓力大,承受能力不同。有的能夠較好地把握自己,心理處于松弛與緊張之間,大腦皮層興奮恰到好處,這是最適宜高考的心理狀態;有的情緒激動,忐忑不安,心理上患得患失,處于高度緊張之中,影響了正常發揮。此外,有些學生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考試根本沒有進入角色。所以,能否調整心理,進入最佳狀態成為每個考生得失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農村學生考試焦慮的心理表現

1.厭倦心理。農村教學條件差,一些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希望,導致目標不明確,平時學習不認真,一般測試考不好,再加上自尊心特別強和多種因素的影響,久而久之,就產生了疲倦情緒,對學習感到枯燥無味,整日昏昏沉沉,無精打采,討厭學習,討厭考試。高考將至,由于受到家庭和環境的壓力,對高考勉強應付,就像不情愿地為別人完成任務一樣,抱著敵對情緒進入考場,對試卷稀里糊涂地亂答,時間一到,匆匆交卷,出了考場“萬事大吉”。

2.緊張心理。農村學生生長環境特殊,心理緊張,過度緊張會對考試不利。其來源主要有:一方面對高考的有關紀律、規章制度、考場布置等,都使考場有莊嚴肅穆的氣氛,初上考場,易受其感染,心里緊張,拘謹異常。另一方面考生受到父母、家人、親友和教師的重托,心理負擔沉重,各種疑惑雜念自然產生,導致精力不集中,分不清主次,進入考場后依然不能恢復。這對考試需要排除雜念,一心一意,盡力投入,達到忘我之狀態是災難性的。

3.躁動心理。即考試過程中出現了意料之外的事情不能較好地處理而使自己躁煩不安的心理狀態。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面對“出人意料”的試題而出現反差心理,悵然若失。不少考生在最后總復習階段根據一些復習資料、模擬試題和某些所謂的“信息”、“動態”之類的題目,結合主觀想象,而有目的地準備一些題目猜題、押題。二是不能科學合理地分配考場上有限的時間,前面的小題目用時太多,到最后做分值較高的大題時則發現時間不夠用,此時不能夠泰然處之、冷靜思考,而是情緒激動、心理急躁,對試題亂答一氣。三是對突發事件不能正確對待的反常心理。如1996年一位考生,由于監考教師和場外主考懷疑其本人與準考證、照片不符而多次抬頭對照和詢問,致使頭腦一片空白,不能迅速恢復,答題思路混亂,以致影響整場考試。

4.惰性心理。在平時學習中養成的不認真思考的僥幸輕率心理。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對“似曾相識”的試題而產生的輕率心理。輕率心理使學生不能夠認真審題、縝密思維,結果要點不全、丟三落四、顧此失彼、淺嘗輒止,甚至答非所問,不切題意;二是“多多益善”的惰性求全心理,特別是對文科學生尤其如此。不少考生由于基礎知識不牢固和缺乏分析綜合能力,不能認真審題,把握其要求和內涵,而是把與該題有關的知識全盤照搬,認為多寫必能言中。結果廢話連篇,難于切中題意。此外,有些學生本來答得不錯,但為使答案完美無缺,不管是否符合題目要求,濫加發揮,大量增補內容,結果畫蛇添足,弄巧成拙。

二、克服農村學生考試焦慮心理的對策

1.心理的明確性。考前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對高考的認識。高考既是對部分考生知識和能力全面運用的一種測試,又是一種選拔性考試。能考取大學對考生來說固然重要,但沒有考取并不等于理想的破滅。因此,考試時不能背包袱、有顧慮,不要朝最壞、最糟的方面想。應該十分明確不用緊張,考不上明年再考,即使考不上,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深造。上大學并非唯一出路,它僅僅提供了一個成才的外部條件而已。考前要端正目的,明確目標,正確認識高考,如此才能在考試中穩定情緒,避免失誤。

2.心理的穩定性。學生面對莊嚴肅穆的高考做到不慌不忙,臨危不驚的情緒穩定狀態。考前重視休息,讓學生在緊張的復習中有較寬松的休整和自我調節的時間以養精蓄銳,在考試時有充沛的精力和心理、生理承受能力。對自己作正確估價,不要存在過高奢望,期盼“奇跡”出現。以一顆平靜的心對待高考,善于在緊張的環境中放松情緒,使交感神經從過度興奮狀態中,迅速恢復到興奮和抑制的平衡,較快地與考試所需的純潔心境相適應,保持良好的應試狀態。做做眼保健操,環視四周,放眼遠處綠色景物,或閉目養神,回憶曾使自己感到最開心、最幸福的事,等等。這些都有利于放松情緒,避免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的認識盲點。

3.心理的自信性。自信心能給人們以勇氣和動力,它是成功的先決條件。考生只有相信自己有能力考出應有水平,考出好成績,臨場才會冷靜沉著、揮灑自如,甚至有超水平的發揮,自我安慰和“精神勝利法”對于穩定情緒,鼓舞士氣有重要用途。

4.心理的預見性。考生答題前對試卷中的各項要求做到心中有數,并有對策。通覽全卷,了解題量、各題的布局和難易度,合理分配時間,把握節奏,對各題用時必須有準備,防止太快而慌張,太慢又完不成的結局。把握解題方法和步驟,迅速構思,而且能果斷地取舍難易題的回答先后順序,以免在個別題上耗時太多,出現“做不完”、“來不及”的結局。此外,對考試所需用的各類證件,如準考證、座號通知單等,預先就整齊地放在易使監考老師拿到的地方,避免檢查時跟你要或亂翻試卷找證件,以致影響答題。

總之,造成考生心理異常的因素很多,最根本的是基礎知識不扎實、能力差,考生心中無把握,自信心不足,導致各種不正常心理出現。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其最根本的是要打好基礎,提高能力。再配以教師有意識的培養和自己的平時訓練,就有可能形成考試應具備的基本心理素質。至于對心理素質的研究和培養,由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會有不同做法。隨著素質教育理論的研究不斷深入,必然會促進考試心理研究的進一步發展,使其更加完善,從而避免考試中不正常的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對焦慮的心理學分析范文第2篇

【關鍵詞】頸椎病;焦慮障礙;軀體化癥狀;焦慮自評量表(SAS)

焦慮是一種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將要發生某種不利情況而又難以應付的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其臨床上可表現軀體癥狀、情感癥狀、行為癥狀和認知癥狀4個方面[1]。其中主要表現為軀體癥狀的患者往往由于軀體化不適在綜合醫院的其他臨床科室門診就診,常被誤認為某些器體疾病[2],而軀體癥狀的多種多樣與嚴重程度有時會掩蓋焦慮障礙的其他癥狀,從而導致反復檢查和誤診、誤治。我院門診自2009年5月——2011年5月接診50例被誤診為頸椎病的焦慮癥患者,現報道如下。

1資料

1.1一般資料病例為2009年6月——2011年1月來我科門診就診的患者,排除了高血壓病、糖尿病、潰瘍病、膽囊疾病、甲狀腺疾病和其他精神疾病繼發的焦慮癥狀的可能,也排除某些藥物的戒斷反應所致的焦慮。所有的患者均獲知情同意。50例中,年齡33-58歲,其中男性16例,平均年齡(39.6±6.8)歲;女性34例,平均年齡(41.2±8.6)歲。職業:公務員19例,農民17例,工人10例,個體4例。文化程度:大學本科以上29例,初中以下10例,初高中11例.病程6個月至5年,平均(2.6±0.9)年。50例均間斷出現頭昏、頭痛、手指麻木、頸部活動受限及肩部周圍不適等癥狀多次就診綜合醫院骨科或康復科,每周上述癥狀不少于5d,每天發作不少于4h。

1.2輔助檢查所有患者在綜合醫院均結合X線雙斜位攝片及頸椎CT、MRI檢查,頸椎退行性改變39例,占78%;頸3-4或頸5-7頸椎間盤輕微突出,無硬膜囊受壓28例,占56%,頸椎曲度僵直36例,占72%。在我科門診行四肢肌電圖檢查均未見異常。

1.3確診前治療情況50例均不同時間給予對癥止痛,配合牽引、理療及針灸,甚至“小針刀”及局部封閉治療,均不能明顯改善癥狀,且反復發作。

1.4治療方案所有患者給予開放性治療,前5天每日清晨服用帕羅西汀(賽樂特,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10mg一次,第6天后增加為20mg一次,兩周后可以根據改善狀況將其加量為40mg/d。治療期間停用所有止痛藥。睡眠差者給予阿普唑侖0.4mgqn口服。

1.5統計學方法在治療前及治療滿12周時進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

1.6結果SAS評分結果(平均分)為9-18分,平均(10±3.6)分,支持患者有較明顯的焦慮。符合CCMD-2-R中焦慮癥診斷標準。按減分率≧50%有效,

2討論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以及生活、生產和行為方式的變化,現代“文明病”和各種心理、生理障礙及心身疾病猶如異軍突起,改變著“疾病譜”和死亡順序,這就使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相形見絀,從而推動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發展,導致人們對由心理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以及其致病作用日趨關注。據WHO“綜合醫療機構中的心理障礙”全球合作研究報道,患有心理障礙的患者中99.1%是以軀體不適為主訴到綜合性醫院就診的[3]。焦慮癥約有一半病人首先就診于綜合醫院有關科室[4]。焦慮障礙的軀體癥狀涉及全身各個器官,尤以神經、循環、呼吸及消化系統的表現突出[5-6],因此,他們反復往返于這些臨床科室之間,其癥狀與相應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結果不符,患者不但感到身心痛苦,而且浪費了大量的醫療資源[7]。本組病例中的患者就診時均有神經系統癥狀:頭昏、頭痛、頸部不適伴疼痛,肩部疼痛,甚至頸部和上肢活動受限,反復行X片、MRI檢查,曾多次診斷為頸椎病的神經根型、椎動脈型,甚至交感神經型等,并反復給予相應的治療和手術,仍不能有效緩解癥狀,后經抗焦慮治療獲得滿意效果。這提示我們對于以主訴癥狀為主,輔助檢查也不支持的“頸椎病”患者應進行詳細的精神檢查。本例患者在我科就診時,在病史追問中發現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失眠、陣發性心悸、氣短、胃區不適伴進食差,易激惹,部分患者還合并月經紊亂、下降等難以啟齒的癥狀。患者就診時對這些情緒癥狀的否認或掩蓋,是造成焦慮障礙高誤診率和識別率低的原因之一。

總之,綜合醫院的醫務人員應具備與專業相應的心理學和精神醫學知識,學會使用一些簡單、有效的篩查工具,以提高焦慮障礙的臨床檢出率,從而適應新的醫學模式,提高診治率。

參考文獻

[1]Kessler RC,Berglund P,Demler O ,el al.Lifetime prevalence and age-of-onset distributions of DSM-IV disorders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J].Arch Gen Psychiatry,2005,62(6):593-602.

[2]王進.軀體化障礙56例分析[J].遼寧醫學院學報,2008,29(93):264.

[3]吳文源.季建林.綜合醫院精神衛生[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99-100.

[4]孫菊水.內科疾病中焦慮的流行病學及藥物治療.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7,24(3):174.

[5]Douglas R,Dolnak DO.Treating Patients for Comorbid Depression,Anxiety Disorders,and Somatic Illnesses [J].J Am Osteopath Assoc,2006,106(Suppl2):S9-S14.

對焦慮的心理學分析范文第3篇

關鍵詞:富士康;新生代農民工;壓力;焦慮;抑郁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32-0063-02

在心理學界,有關“自殺”這一名詞的界定存在諸多爭議。“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將其定義為“有意或者故意傷害自己生命的行動”;Ksplan等認為“自殺是有意的自我傷害導致的死亡”[1]。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自殺進行了不同的分類。按照程度的不同分為自殺意念、自殺威脅、自殺姿態、自殺企圖、自殺完成;按發展過程分為沖動型自殺和理智型自殺;按原因可以分為患身心疾病者的自殺和未患病者的沖動型或理智型自殺[2]。

此前國內有關青少年“自殺”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在校大學生這個群體。而與他們年齡相近的新生代農民工卻較少受到關注。為此,筆者打算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此次富士康自殺事件,并據此提出相應的建議,為企業開展自殺預防和危機干預工作提供心理學的依據。

一、自殺事件的心理學分析

1.歸屬感需要的缺失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害怕孤獨,希望自己歸屬于某一個或多個群體如家庭、組織,以獲得關愛與安全感,從而消除或減少孤獨和寂寞感。新生代的農民工由于其在身份與職業的錯位導致其缺乏歸屬感。

首先,對于家鄉的情感上,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農民工,他們生長于農村,對于家鄉有著一定的關系網絡和特殊的感情寄托,他們把自己的身份清晰地定位于“農民”、“農村人”。雖然大部分時間在城市工作,但他們精神上仍把家鄉當成自己的歸屬。而新生代農民工,他們或在城市長大,或即便在鄉村長大也因常年的學校生活使他們中多數沒有接觸過農業生產勞動,加之他們在思想上普遍存在著“輕農、厭農、棄農”意識,因而他們對“農民”這一概念以及農村的生活方式并未形成穩定的認同感。

其次,在來到城市之后,他們脫離了原來的生活圈,忙碌的工作使他們無法與原來的同學、朋友進行情感上的溝通,這無形中削弱了他們對家鄉的感情寄托,他們無根的漂泊感也就因此而產生。另一方面,進入城市后的他們強烈希望融入城市,實現由“農村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轉換。但現實是城里人在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等各個方面都較他們優越,且因生活方式的不同他們很難真正融進城里人的生活圈。這種現實與理想的強烈反差無疑讓他們嚴重地缺失歸屬感。他們無處排遣內心的孤獨與恐懼,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抑郁、焦慮的人格特征。

2.自主性需要的缺失

自主性就是指人所具有的自覺主動、自我管理、自我主宰的特性,是在一定條件下人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進行實踐活動的特性,是人充分發揮自身潛能,使自己達到最佳發展狀態的特性[3]。自主性需要就是自我決定的需要,即個體期望能夠獨立、自主支配生活并從事各種活動。

在富士康,軍人出身的郭臺銘采用半軍事化管理模式,這種紀律嚴明、管理嚴格、講究服從、風格強硬的管理模式,雖能讓一個擁有幾十萬人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井然有序地運行,并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但它的最大弊病在于一切都具體流程化了,你只要去執行就行了。員工成了機器的一部分。這也使得大部分員工幾乎喪失了自主性。人們無法從事感興趣的、有益于能力發展的行為,并喪失了自我實現的內在動機。

3.維特效應

維特效應即自殺模仿現象,研究表明自殺行為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和傳染性。在團體中,如果成員之間存在某一負性情緒,但組織缺乏疏導手段而個體又沒有宣泄渠道,如果某一成員選擇一種方式發泄,其他便傾向于模仿[4]。通過對英國和美國在1947年至1988年間自殺的人數統計顯示,在媒體上報道有關自殺的新聞后,自殺人數會增加。從富士康發生的一系列自殺事件中可以看到,自殺者在年齡與經歷上大體一致,自殺方式相同,且時間間隔較近,因此可以用“維特效應”進行解釋。

人們在面對逆境之時,極度的恐慌與無助會使人失去理性思考與正確規劃行動的能力,人們更多地會選擇通過本能、習慣和對前人的學習與模仿來處理問題。此時身邊有相同處境的同事、朋友選擇了自殺,他們便會不假思索地接受這種簡單的處理問題的方式。2009年7月的“孫丹勇跳樓事件”可以看做是之后一系列跳樓事件的導火索,一些媒體對事件夸張、失實的報道,以及對跳樓原因的簡單歸因,對富士康這個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些不負責任的報道進一步增加自殺的傳染性并強化了人們學習模仿心理。

4.缺乏社會支持

作為社會人,他需要從自身所處的社會關系中獲得一定的精神和物質上的支持。相關研究表明,人在遇到困難時獲得周圍的社會支持越多,他忍耐、擺脫困境的能力也就越強,心理健康水平也就越高。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從自己的社會關系網絡中獲得一定的情感支持,否則就會感覺到孤獨、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者會造成心理上的崩潰。正如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在其《自殺論》中所說:“個體的社會關系越孤立、越疏離,便越容易自殺”,“集體的力量,是最能遏制自殺的障礙之一”[5]。

富士康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企業,其中85%以上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農民工。一方面,他們中的多數曾經是留守兒童,童年的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的關愛導致親子間缺少交流關系淡漠。家庭的缺位直接造成了成年后他們在應對逆境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較差。另一方面,作為新生代農民工,他們剛剛離開學校或者家鄉,在新的工作環境中他們本需要通過建立新的社會關系網絡來促進自己向職業社會化這一過程的轉變。可在富士康,劃分宿舍需要按照老鄉熟人不能分到一起的原則,造成了自身原有的關系網絡被打亂,彼此之間如同互不相干的碎片。加上半軍事化的管理,大家忙于繁重的工作而缺乏時間交流,導致長期居住在一起的室友之間非常陌生。員工們幾乎得不到周圍人的關心和支持,淡漠而被忽視的人際關系,使他們被絕望的孤獨感所包圍,最終那些有自殺意念的高危人群在無助中選擇了自殺。

5.認知偏頗

研究表明,自殺青少年缺乏各種問題的解決能力及應對困境的能力,難以選擇有效的解決策略[6]。自殺者在遭遇逆境時,會產生諸如“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糟糕至極”等不合理的信念,他們多從陰暗面看問題,從而對自身持否定的態度,使自己處于悲觀、自卑的境地。他們易被消極的情緒所包圍,對他人、對社會甚至是對自己都將產生敵意,覺得社會與其為敵,孤獨和寂寞讓他們看不到前方,覺得人生失去了意義。此次富士康事件的自殺者年齡多集中在23-25歲,他們大多剛從學校或者家鄉走出來,剛進入社會,社會閱歷較淺,遇到問題應變能力較差。他們滿懷希望卻發現通往成功的道路充滿荊棘,巨大的落差使他們否定自己、壓抑自我積極性并產生了拒絕接納自我的心理傾向。他們遇到應激性事件之后,由于認知偏頗,便易于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加之缺乏相應的社會支持系統對其進行疏導,進而產生過激行為,最終造成悲劇的發生。

6.人格缺陷

高自殺意念者多表現出人格缺陷。研究顯示,高自殺意念者在抑郁、焦慮、病態人格、猜疑、偏執、脫離現實、興奮狀態等因子上得分較高,因而相較于正常人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焦慮、緊張、憤怒與絕望的情緒。資料顯示,富士康事件中的自殺者多內向、孤獨、自卑,感情脆弱,難以與人溝通交流,他們在自我封閉的環境中,最終導致他們在焦慮與彷徨中選擇了自殺這種極端行為。

7.應激性事件

Mauri等對53例自殺死亡的青少年進行社會心理分析,發現自殺前1個月最常見的生活事件是人際關系緊張和家庭矛盾,70%的人還至少有1個促發因素;將近一半的促發因素發生在自殺前24小時內,2/3發生在前1周;人際隔離和沖突是最常見的促發因素。促發因素出現到自殺行為發生之間的時間比較短,青少年在遭受排斥、羞辱或紀律等危機之后,經過一個短暫的應激—自殺間隔后,先出現強烈的自殺意念,隨后發生自殺行為[7]。據調查,富士康員工孫丹勇因為丟失一部i-Phone樣機,因為遭受到公司環安課課長拘禁毆打,感覺受到羞辱并因不堪壓力而選擇自殺。而另外的一些員工也是因為遭遇人際關系緊張、失戀或者紀律問題等生活負性事件而最終選擇結束生命。

二、建議

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口相對密集,以新生代農民工為主,他們生活、就業等壓力大,心理健康問題亟待解決。企業應從富士康事件中汲取經驗教訓,從以下幾點做好廣大員工的心理健康與危機管理工作。

1.企業應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

結合員工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開展壓力管理、情緒調節、自我成長等專題的講座或團體輔導,從而使員工學會調適自我,增強應對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抵抗力和承受力。

2.建立健全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并建立相應的心理檔案

在企業招聘時,要作新進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普查和人格類型的分析,針對重點人群提供心理咨詢。

3.要警惕出現員工關系緊張或者淡漠的現象

良好的員工關系是重要的社會支持,企業應組織多類型的活動,在豐富員工業余生活的同時,擴大他們的人際圈。

參考文獻:

[1]王倩倩,李焰.大學生自殺的原因和預防策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2).

[2]易曉陽,劉學科.全面加強心理衛生工作為提高部隊戰斗力服務[J].預防醫學雜志,2007,(3).

[3]李芳,劉小蘭,蔣玉蓮.高職大學生自主性分析及培養[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

[4]董育碩.富士康跳樓事件的社會心理學解讀[J].中國證券期貨,2011,(5).

[5]埃米爾·迪爾凱姆.自殺論——社會學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38.

對焦慮的心理學分析范文第4篇

關鍵詞: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狀態焦慮;特質焦慮

中圖分類號:G804.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 號:1007-3612(2010)07-0064-04

Study on Athletic Anxiety and Relevant Element of College Studen ts Soccer Man Players

LAN Baosen,HOU Huishe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 ijing 10008,China)

Abstract: Inquiring athletic anxiety and relevant element of chinese college stu dents men's soccer players by questionnaires,Using analysis of variance,multip lecomparison,Ttest and factor analysis to deal with statistics data,aiming tofind out character of Athletic Anxiety level and relevant element of Chinese Col lege man Students Soccer Player,offering reference for regulation of Athletic A nxiety and scientific training and identification.Conclusion shows:different p osition,fixed number of year of training,different team and different identityshows different character,training factor,self factor,psychology factor andothers' influence factor form multiple factor system.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an soccer players; state anxiety; traitanxiety

隨著足球運動的飛速發展,教練員和運動員的訓練水平越來越高,運動員的技戰術能力 和球隊的集團競技能力日趨接近,體能的差距也不分伯仲,因此,在激烈、勢均力敵的比賽 之中,球員心理能力的高低就成為了決定如何戰勝對手,發揮自己應有水平的關鍵因素。大 量的足球比賽實踐表明:足球運動員的焦慮水平與足球比賽結果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如 何在長期的日常生活和訓練中對足球運動員的焦慮情緒進行科學化調控,改善足球運動員的 焦慮狀況,對提高球隊比賽成績具有積極的影響。所以,本研究通過對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 運動員的調查,試圖揭示其運動焦慮水平特點,以及對其焦慮水平產生影響的因素體系,以 期更好地適應現代足球的發展需要,為大學生足球運動員焦慮的調控和良好心理品質的養成 服務,同時為對其進行科學化的心理訓練提供理論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在2009年2月3日到22日對參加2009年中國大 學生足球錦標賽的10支男子足球隊的212名運動員進行了調查。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采用“狀態一特質焦慮量表(STAI)”對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狀態焦慮和特質焦 慮狀況進行了調查。同時,自行編制“大學生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影響因素問卷”調查了被 試的運動焦慮水平影響因素。兩份問卷分別發放212份,回收198份,無效問卷共有27份,有 效問卷171份,有效率為86.36%。T-AI的重測信度較高,相關系數為0.74~0.83,S-AI的 重測 信度較低,相關系數為0.51~0.63,“大學生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影響因素問卷”的相關 系 數為0.62~0.75。效度檢驗表明,兩份調查問卷的一致性、會聚性、區分性和結構性比較 滿意。

1.2.2 數理統計法在SPSS11.0軟件包上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較、T檢驗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對原始調查數 據進行了統計學分析,為本研究提供了客觀數據資料。

2 結果與分析

2.1 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的基本特點分析

2.1.1 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的總體特點調查表明,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特質焦慮均值為40.97±4.98,狀態焦慮均值為4 8.89±4.62。謝耿芳對運動員焦慮水平范圍進行了劃分:30分以下為低焦慮組,30~50分 之間為中等焦慮水平,50分以上為高焦慮組。因此,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狀況屬 于中等焦慮水平。

投稿日期:2009-11-16

作者簡介:蘭保森,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和學校體育學。2.1.2 不同位置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差異性分析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的焦慮狀態具有明顯的位置特征,在狀態焦慮方面,守門員 、后衛、前衛和前鋒的均值分別為49.82±4.01、49.77±4.73、48.10±4.93和50.9 8±4.04 ,這表明,除前鋒外其他位置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的狀態焦慮都屬于中等水平。方差分析 表明,狀態焦慮組間無顯著性差異(F=1.837,P=0.139)。表1的多重比較顯示,在 狀態焦 慮方面各組無差異。但從均值可以看出,在足球比賽中處于攻守兩端要害區域的本方后場和 前場的守門員、后衛和前鋒的焦慮水平明顯高于前衛的焦慮水平。這可能主要是因為在足球 比賽中,球隊防守的任務主要由守門員和后衛承擔,他們在比賽中壓力比較大,這就導致其 狀態焦慮水平高于前衛;同時,在比賽中進攻特別是進球的重擔主要由前鋒擔當,其在比賽 中的表現對比賽結果起著直接影響,因此前鋒的壓力也比較大,這可能是其狀態焦慮水平均 值最高的根本原因。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在狀態焦慮方面呈現的這種特征,可能主要 是因為位置角色的不同以致于承受的壓力不同而造成的。

表1 不同位置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多重比較(P值 )

組別狀態焦慮特質焦慮守門員―后衛0.2450.461守門員―前衛0.2670.020*守門員―前鋒0.0820.601后衛―前衛0.7980.069后衛―前鋒0.4770.201前衛―前鋒0.2980.008**守門員、后衛、前衛和前鋒的特質焦慮均值分別為40.34±10.94、40.87±4.69、4 5.12 ±5.23和38.62±5.67,均處于中等焦慮水平,組間具有顯著性差異(F=3.314,P= 0.023) 。多重比較表明,守門員和前衛、前衛和前鋒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現代足球比賽“防守至 上”的理念已經深入各級各類足球運動員的意識之中,在比賽過程中,后衛時刻保持著高度 的警惕,以便及時的對進攻隊員進行盯防、對同伴進行保護,從而達到阻止對方進攻、保證 本方球門安全的目的;而守門員是整個球隊的最后一道防線,不僅要有效地控制罰球區,甚 至還要充當自由人的角色,對本隊后衛線進行有效保護,同時在比賽中還要負責組織與指揮 防守,是比賽過程中本隊防守的核心,因此其在比賽中的心理狀態將直接影響其運動表現。 前鋒是球隊進攻的箭頭人物和主要得分手,要想在時空狹小的對方的激烈對抗中贏得勝 利并完成最終的進攻任務,要求前鋒具有過硬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保證其具有良好的比賽 狀態。總體來說,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的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均呈現出明顯的位置特征 ,這可能主要與足球比賽中運動員位置角色不同而承受的壓力大小差異有關。

2.1.3 不同訓練年限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差異性分析 統計結果表明(表2),隨著訓練年限的不斷增加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 逐漸降低,而且5年以下訓練年限球員的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處于高焦慮水平,其余兩組球 員的焦慮狀況處于中等水平。方差分析表明,在狀態焦慮方面,不同訓練年限大學生男子足 球運動員組間存在顯著性差異(F=2.952,P=0.034),而在特質焦慮方面,組間具有 非常顯 著性差異(F=6.667,P=0.000),表3的多重比較顯示,在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兩個 維度上 ,5年以下訓練年限的球員和8年以上訓練年限的球員之間、5~7 a訓練年限球員和8 a以上 訓 練年限球員之間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這可能主要是因為訓練年限長的大學生球員年齡都比 較大,所以他們的心智較為成熟,認知能力也比較強,分析問題的角度和方法也比較正確。 而且由于更接近于退役或競技能力退化階段,因此他們更為珍惜自己的運動生涯,比賽態度 更加端正,對足球比賽的意義和競技體育的內涵也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對社會成員評價的 認識也比較正確,此外,訓練年限長的大學生球員一般競技水平比較高,比賽經驗較為豐富 ,他們對比賽雙方實力分析更為客觀真實,對主客觀因素的考慮更為全面,所以他們為自己 以及本隊設定的比賽目標和成功期望更為符合自身和球隊實際,這使他們對比賽的準備更為 充分,心理狀態的調整也更加到位,焦慮狀況也處于一個適度的水平,可以保證他們較好的 發揮自己的水平。

表2 不同訓練年限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均值

組別狀態焦慮均值 ±標準差特質焦慮均值±標準差5年以下54.01±3.0150.90±5.195~7年49.69±3.6642.39±4.618年以上49.40±4.6141.97±4.16 表3 不同訓練年限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多重比較表(P 值)

組別狀態 焦慮特質焦慮5年以下~5~7年0. 7970.6215年以下~8~10年0.007**0.003**5~7年~8~10年0.006**0.002** 2.1.4 不同比賽經歷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差異性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表4),參加過國際性和省市性比賽的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狀態 屬于中等水平,參加洲際性和全國性比賽球員的狀態焦慮處于高水平,特質焦慮處于中等水 平。方差分析表明,在狀態焦慮方面,不同比賽經歷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組間具有顯著性 差異(F=2.755,P=0.044),在特質焦慮方面,組間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F=10. 590 ,P=0.000)。表5表明,參加過洲際性和全國性比賽的大學生球員同參加過省市性比賽 的大學生球 員之間在焦慮狀態方面具有顯著性和非常顯著性差異,而且焦慮狀態均值結果顯示,參加過 洲際和全國性比賽的球員的均值都高于僅參加過省市性比賽的球員的均值,這個結果與以前 的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差異,這可能是由于僅參加過省市級比賽的球員競技能力相對比較差, 比賽經驗也不豐富,特別是由于參加的比賽級別比較低,他們承受的壓力比較小,比賽結果 對其影響也比較小,所以他們對比賽結果的期望值比較低,造成了他們的焦慮水平要相對低 的狀況。

表4 不同比賽經歷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均值

組別狀態焦慮均值 ±標準差特質焦慮均值±標準差國際性47.09±2.6040.71±2.58洲際性50.70±6.1141.89±6.15全國性51.33±3.6143.56±3.45省市性44.73±4.6736.05±5.51還需注意的一個特點是,盡管參加過國際性比賽的球員與參加洲際性和全國性比賽球員 之間的焦慮水平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前者的均值相對低于后二者,這可能是由于參加過大 型賽事使他們承受壓力的能力得到了增強,調節緊張情緒的經驗也更為豐富,因此焦慮水平 處于一個相對良好的狀態。

表5 不同比賽經歷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多重比較(P 值)

組別狀態焦慮 特質焦慮國際性~洲際性0.1560.502國際性~全國性0.0730.179國際性~省市性0.5530.096洲際性~全國性0.7470.564洲際性~省市性0.048*0.021*全國性~省市性0.038*0.004**2.1.5 不同比賽身份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差異性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主力隊員的狀態焦慮水平(51.39±5.02)要高于替補隊員(48.00± 3 .34),而特質焦慮水平是主力隊員(40.04±4.96)低于替補隊員(42.99±5.01)。 T檢 驗分析表明,狀態焦慮組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F=1.501,P=0.224);特質焦慮組間也無 顯著性差異(F值為2.321,P值為0.080)。從狀態焦慮方面來看,主力和替補隊員之間呈現出的這種特征可能與相對替補隊員來說 ,主力隊員的團隊意識更強,比賽的欲望也更為強烈,而且對自己的表現也比較重視有關。 而二者在特質焦慮方面所呈現出的特征是否也從一個方面說明優秀運動員本身就應該具有較 低的特質焦慮水平呢?對于這個問題,還需要研究者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2.1.6 不同運動等級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差異性分析調查結果顯示(表6),隨著運動等級的升高,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的焦慮水平呈現 降低的趨勢。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運動等級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狀態焦慮組間無顯著性差 異(F=1.840,P=0.164);而特質焦慮組間具有顯著性差異(F=2.880,P=0.020) ,表 7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只有一級運動員和其他等級的運動員在特質焦慮上具有顯著性差異。

運動等級是對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所獲得的成績的評價和肯定。因此,運動等級越高說 明運動員的競技能力也越高,比賽的經驗特別是參加大型比賽的經驗也更為豐富,因此他們 承受比賽壓力的能力也更強,而且調控狀況焦慮的手段也更多、也更為有效,這樣可使他們 的狀態焦慮處于一個較佳的水平,利于他們技戰術水平的發揮。而不同運動等級大學生足球運動員在特質焦慮方面呈現的特征也從一個方面說明:運動 員的狀態焦慮在一定程度受到其特質焦慮的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運動員技戰術水平的發揮 ,這可能也是高水平運動員和低水平運動員心理素質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表現。

表6 不同運動等級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均值

組別狀態焦慮均值 ±標準差特質焦慮均值±標準差一級46.50±4.0437.00±5.48二級48.00±5.0041.80±2.86其他50.94±4.7643.00±4.38 2.2 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

2.2.1 影響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因素的重要性指數按照研究的需要,根據Aldosary等人提出的重要性指數計算公式,首先分析了影響我國 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因素的重要性指數:

表7 不同運動等級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多重比較(P 值)

組別狀態焦慮 特質焦慮一級~二級0.6390.107一級~其他0.0830.012*二級~其他0.2010.567重要性指數=∑5i=1aixi4其中ai表示在最重要問題到最不重要問題的5個評價等級中,第i個等級的加權系數, 當i等于1,2,3,4,5時,ai分別等于4,3,2,1,0;xi表示在由最重要問題到最不重 要 問題的5個評價等級中,對某個問題回答其重要性為第i個等級的人數占該問題有效回答總人 數的百分比。依據公式計算出影響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各指標的重要性指數 。表8是重要性指數大于60%的指標,從中可以看出,影響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 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參加比賽和訓練時的任務和難度。這個因素主要反映了社會成員的期望 和評價以及運動員本人對成功的期望,而運動員本人對成功的期望是內因,是主要影響方面 。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運動員過分注重社會成員的評價,對比賽勝負過分關注,同時為 自己設置了很高的成功期望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他們的焦慮狀態。此外,諸如訓練的客觀環境和條件、家庭主要成員、自我調節和控制的能力、訓練和比 賽的目的、本人的技能水平和本隊的整體水平都是影響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狀態 比較重要的因素。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根據不同的影響因素采用針對性的方法和手段對焦慮 狀態進行科學化調控,這樣才能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表8 影響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因素的重要性指數

重要性指數大于 60%的具體問題指數/%C5參加比賽和訓練時的任務、難度77.2%C4訓練的客觀環境和條件75.5%C1家庭主要成員71.7%C10自我調節和控制的能力68.9%C19參加訓練和比賽的目的64.8%C12本人的技能水平61.9%C7本隊的整體水平60.7% 2.2.2 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根據Aldosary等人提出的公式計算的重要性指數,只考察了單個問題的重要性指數,并 沒有同時考慮其它問題的影響,這就導致難以從整體把握各個問題背后所潛在的共同因素, 以及它們的關系和相對重要性。為了從整體上把握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的影 響因素,本研究對22項影響因素指標進行了因素分析。表示因素分析適當性的KMO指標值為0 .719,其球形巴特萊特檢驗值x2為1959.989(自由度為153)達到了顯著性水平,表明樣 本 進行因素分析的效果較好。從表9看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4個,累積貢獻率達到了76 .686%。表10表明,在第一因子上,主要包括教練員執教能力、訓練的客觀環境和條件、參加比 賽和訓練時的任務和難度、本隊的整體水平、個人的場上位置、訓練年限、運動經歷與競技 水平等高載荷指標,這些指標主要是反映訓練方面的因素,可稱為“訓練系統因子”。在第 二因子上,主要有本人的文化素質、自我調節和控制的能力、本人的技能水平、戰術意識、 身體素質和自我評價能力等指標,主要是反映運動員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指標,可稱為“個人 素質因子”。第三因子方面的高載荷指標有自信心、創造性、訓練和比賽動機、意志品質、 興趣以及理想、信念和世界觀等。主要是反映個人心理的指標,稱為“個人心理因子”。在 第四因子上,高載荷指標有家庭主要成員、隊內的氣氛和隊友關系、崇拜的球星等,主要是 反映社會成員影響的因素,可稱為“社會成員影響因子”。

表9 特征值、貢獻率、累計貢獻率情況

共同因素特征值未轉軸特征值大于1者變異系數百分比累積百分比 特征值轉軸后特征值大于1者變異系數百分比累積百分比F17.52337.37237.3726.77833. 52733. 527F23.53418.61755.9894.00320.67154.198F32.80514.01270.0012.64913.63867.836F41.0746.68576.6861.9979.85076.686表10 方差極大正交旋轉因子載荷矩陣

序號Li1 Li2Li3Li4C1家庭主要成員0.5020.4710.1250.603C2教練員執教能力0.3980.2870.2830.129C3與隊友的關系及球隊的氣氛0.4990.1400.2310.611C4訓練的客觀環境和條件0.5660.5020.2020.009C5參加比賽和訓練時的任務、難度0.7850.2940.0980.119C6崇拜的球星0.3620.3010.1420.386C7本隊的整體水平0.6330.2140.5160.198C8個人的文化水平0.3230.4790.3990.284C9運動經歷與競技水平0.5170.2540.2810.453C10自我調節和控制的能力0.4000.5970.0990.158C11個人的場上位置0.7750.3120.6020.253C12本人的技能水平0.2370.7140.2820.245C13本人的戰術意識0.3280.9310.3120.639C14本人的身體素質0.4110.8320.2370.213C17自我評價能力0.4450.5940.2090.198C16個人的訓練年限0.5030.1150.4730.308C17自信心0.1650.1070.7320.377C18創造性0.3190.3450.6730.208C19參加足球訓練和比賽的目的0.2260.2310.6340.427C20理想、信念和世界觀0.4060.5200.5770.413C21對足球的興趣0.0920.2740.3110.103C22本人的意志品質0.2990.0420.4560.071從4個因素的解釋變異量來看,訓練系統因子解釋了總變異量的33.527%。由此可見, 制 約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的首要因素就是訓練的主客觀條件和環境。從整個運 動訓練來看,訓練環境、條件、目標、過程、方法和手段以及訓練氛圍組成了一個小型的、 功能特殊的系統環境,運動員常年累月的處于這個小環境中,其焦慮水平必然會受到這個系 統環境方方面面的影響。正如我國心理學家郭任遠從行為主義立場出發認為:“行為的差異 、或個性的差異,是環境的差異逐漸集合的結果。”這也充分證明了訓練系統環境對運動員 焦慮水平起著重要影響。從個人素質因子來看,解釋了總變異量的20.671%。這說明運動員 具備的個人綜合素質是影響其焦慮水平的重要因素。眾所周知,運動員競技能力的五個構成 要素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系統。文化素質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運 動員閱讀比賽的能力;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對運動員比賽過程中心理狀態的調節起著重要影 響;而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表現是其技能、體能和戰術能力的集中體現。可以說,這些因素對 運動員的自我認知能力和水平有著決定性影響,而不同的認知和評價將最終影響到運動員的 焦慮狀態。個人心理因子解釋了總變異量的13.638%。運動員的心理狀態是由反映個性心理 特征和心理過程的各個因素組成的一個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系統,因此,運動 員的自信心、意志品質、動機等心理因素必然會對運動員的焦慮狀態產生影響。社會成員影 響因子解釋了總變異量的9.850%,作為一項社會程度極高的競技體育項目的主角,大學生 足 球運動員的表現受到各種社會成員的關注,特別是諸如家庭成員、隊友等關系比較密切的社 會成員對其的評價和影響必定會影響到他的焦慮水平。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均處于中等焦慮水平。

2)不同類屬群體的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其焦慮水平具有差異性。

3)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影響因素體系是一個由主觀和客觀因素組成的 多維結構體系。

3.2 建議1)要根據不同類屬群體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焦慮水平的特征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科 學化調控。

2)在我國大學生男子足球運動員的焦慮調控過程中,需要對其焦慮水平影響因素進行 綜合考慮。

參考文獻:

[1]韓音.我國足球運動員心理品質的研究現狀[J].體育與科學,1999,1: 48.

[2]王躍.對大學生運動員焦慮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6.

[3]謝耿芳.對高校學生足球運動員賽前焦慮狀態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 (6):155-156.

[4]邱樂威.試論影響足球運動員競賽焦慮的個體性因素[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 然科學版),2003,2.

[5]葉平.關于運動焦慮調節的新變量.―控制點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 4,3.

[6]王東.我國青年女排教練員、運動員賽前焦慮的現狀與相關性研究[D].2007年武 漢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7]陳勇.閆萬軍.焦慮與運動成績關系的現論[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5,1 9(4):90-91.

[8]冷爽.大學生男子籃球超級聯賽北區運動員賽前焦慮的對比研究[D].2007年東北 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9]昝校.對運動焦慮的認知與評價[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24(1):52-54 .

相關期刊更多

福建林學院學報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福建農林大學

中國慈善家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新聞社

化工裝備技術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上海化工裝備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县| 安阳市| 荣昌县| 遵义县| 仙桃市| 平遥县| 舞阳县| 襄汾县| 苗栗市| 绩溪县| 石泉县| 郁南县| 图片| 抚宁县| 化隆| 宁蒗| 固原市| 璧山县| 达拉特旗| 肃南| 丰顺县| 金华市| 嘉祥县| 五河县| 盖州市| 平果县| 蒙自县| 方城县| 富民县| 桑日县| 滁州市| 方城县| 永春县| 桓台县| 临洮县| 山西省| 达日县| 天等县| 武邑县| 新巴尔虎左旗|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