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對藝術教育的理解

對藝術教育的理解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藝術教育的理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對藝術教育的理解

對藝術教育的理解范文第1篇

小學數學如何做到“以學定教”?又如何“順學而導”?現在結合實踐,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以學定教”學什么?

筆者認為“以學定教”應該立足于學生學什么。

1. 要學會創設現實的學習情境。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須以生活實踐為依托,提供現實的數學教學內容,這種富有生活氣息的數學學習內容是學生數學思維的源泉。例如,在教學利息前,筆者讓學生做了兩個準備工作:一是到銀行存一次錢。二是調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別是多少。學生即刻對要學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課的時候,學生紛紛帶來了他們的存單,還七嘴八舌地告訴筆者他們的發現。這樣,既避免了利息教學的公式化,又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又如,筆者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先出示教學樓前面的圓柱形柱子,給這兩根柱子涂油漆需要多少油漆,同學們說一說應知道什么條件?學生很快告訴筆者,要求這兩根柱子的表面積。你能求出圓柱形的表面積嗎?學生還未等筆者接著往下說,就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圓柱形的表面積該如何求。事實證明,如果教師做個有心人,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的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如身臨其境,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創設一種可視、可感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生學的基礎上確定教什么,才是一種積極的教學、高效的課堂。

2. 要學會提供有價值的學習材料。新課標提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兒童的學習積極性,讓兒童調用、攝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提升兒童的生活經驗來積極主動地構建對數學的理解。如:教學“最小公倍數”時,筆者引導學生報數,并請所報數是2的倍數和3的倍數的同學分別站起來。

問: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有同學兩次都站起來了。

教師請兩次都站起來的同學,說出他們自己報的數:6、12、18……發現它們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

由此引出課題:公倍數。讓學生列出一些2和3的公倍數6、12、18、24、30……

師:請找出最大的是幾?最小的是幾?

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最大的,最小的是6。

師:說得真好。2和3的公倍數中6最小,我們稱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數。(接上面板書前填寫“最小”)2和3的公倍數很多,而且不可能有一個最大的公倍數,所以研究兩個數的公倍數的問題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數。今天,我們就學習有關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知識。這里,我從學生最熟悉的報數游戲入手,把生活經驗融入教學中。把抽象的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一下形象化了,不僅使學生理解知識,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這樣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從自己的實踐經驗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利于增強學習的自信,提高學習效率。

二、“以學定教”教什么?

如何呈現這樣一種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習狀態呢?筆者在教學中采取了如下策略:

1. 要凸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所有的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再創造”活動,才能納入其認知結構中。例如,筆者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這節課時,出示一個三角形問學生,你怎么證明所有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有學生回答:“可以用拼的方法。”“那就拼拼看。”筆者把三角形交給這位學生,同時也給其他學生一些三角形,讓他們拼一拼。結果發現很多學生沒把三角形撕開,就用折疊的方法把三角形三個角拼在一條直線上。大量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只要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提供思維的空間、活動的空間、表述的空間,他們就會給課堂帶來精彩,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2. 要凸顯師生雙主關系。筆者在執教《一個數乘分數》,先讓學生獨立思考1小時織的是多少?然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表示小時織的部分是多少,再回到同位合作,表示出小時織的部分。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探討,并在生生、師生的一次次互動交流中,一次次質疑問難中自主感悟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再如,教學三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重疊問題”,我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表格中出現的人數和實際人數不相符,使學生產生調整統計表的需求。調整統計表時,筆者要求學生在遵循調整統計表要求的同時先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經歷了“獨立思考,形成見解――合作交流,啟迪思維――達成共識,有所發現”這樣一個知識建構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為學生的發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主導作用。

3. 要凸顯活動性。活動是數學教學的生命線。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筆者在教室里做了一個小超市,讓一部分學生賣商品,一部分學生買商品。學生在交易的實踐活動中,不僅認識了人民幣,還學會了在生活中使用人民幣。又如,二年級《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教學,通過“認一認”“說一說”“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與實踐、實驗與操作,能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而這種經驗恰恰是啟發學生思維的原動力。

三、“以學定教”練什么?

練習是一節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節數學課中,練習是否有效,是決定這節課是否有效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內容和形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1. 學會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地設計課堂練習。課堂練習要遵循針對性和層次性的原則去安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經歷運用知識的過程,體驗獲取知識的快樂,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如,在解決分數應用題中,學生對于分率1/4和具體數量1/4噸有些難區分,筆者在教學時設計了針對性的對比練習:(1)一堆煤有3噸,用去1/4噸,還剩多少噸?(2)一堆煤有3噸用去1/4,還剩多少噸?學生在對比練習中就能區分分率1/4和具體數量1/4噸,同時也能加深印象。又如教學《圓的周長》時,筆者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①半徑是3厘米圓的周長是多少?②周長是18.84厘米的圓,半徑是多少?③直徑是10厘米的半圓周長是多少?通過幾個層次的練習,學生在簡單運用、綜合運用、擴展創新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同時也照顧到全班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他們都有收益。

2. 學會進行開放性的課堂練習。開放性練習,具有發散性、探究性、發展性和創新性。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調動起學生內部的智力活動,能從不同方向去尋求最佳解題策略。在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題:請學生寫出結果是40的算式,看誰寫得多。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又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重疊問題”時,筆者通過深入挖掘例題設計練習:“三(1)班參加語文課外小組的有8人,參加數學課外小組的9人,參加語文和數學課外小組的可能有多少人?從中發現什么規律?”既體現了數學教學的開放性和個性化,又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還有助于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和鞏固。

對藝術教育的理解范文第2篇

[關鍵詞] 綜合護理;老年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5)01(b)-0162-03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postoperative pain in elder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operation

LI Shu-yi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Guangming New District Peopi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postoperative pain in elder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operation. Methods 62 elder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oper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31) and observation group (n=31),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 of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nursing. Results SAS,SD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 (40.83±5.35),(40.83±5.46) points respectively]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3.61± 8.84),(8.84 ±7.29)points respectively] (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Elder patients;Artificial hip joint replacement operation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artificial hip joint replacement operation)是老年股骨頸骨折最理想的治療手段,明顯縮短了術后臥床時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了病死率[1],但住院期間多種因素導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而且術后疼痛影響患者接受康復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術后康復[2]。為了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減輕疼痛,本研究對本科因股骨頸骨折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31例老年患者給予心理護理等綜合護理干預,旨在探討綜合護理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老年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術后疼痛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12月因股骨頸骨折在本院骨科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老年患者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齡61~89歲,平均(71.62±5.36)歲,其中14例(22.58%)伴有心腦血管疾病,11例(17.74%)伴有呼吸系統疾病,9例(14.52%)有糖尿病,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均無嚴重功能障礙,無意識障礙及精神疾病病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31)和觀察組(n=31),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麻醉前后護理、簡單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協助患者拍痰及術后和功能鍛煉指導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綜合舒適干預措施,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組成以護士長為組長的護理小組,選擇業務水平較高、語言溝通能力較強的護士負責心理護理,根據患者的年齡或職業采用不同的親切稱呼,給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消除其陌生感,初步建立護患間的信任感;通過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對患者的病情表示理解和同情,對其提出的問題耐心傾聽并詳細講解,向患者介紹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優點,可通過介紹手術成功病例消除其對手術及預后存在的思想顧慮;鼓勵患者家屬、親友等及時探視,讓患者得到家庭及社會的支持[3]。②保持舒適的治療環境:病房保持安靜、清潔,經常開窗通風,一般1~2次/d,溫度和濕度調至25~26℃和50%~60%,夜間盡量避免查房以影響患者睡眠,護士走路腳步應放輕,推治療車時盡量避免碰撞及噪聲;為了轉移和分散患者對疼痛等的注意力,病房內播放一些患者喜歡的輕音樂,擺放一些適合老年人的雜志和書籍及健康宣教手冊[4]。③疼痛的護理干預:向患者耐心講解術后和功能康復訓練過程中會出現切口疼痛,不要恐慌,疼痛程度會逐漸減輕,疼痛或功能訓練時可播放舒緩的輕音樂,囑患者行腹式呼吸,并與患者交談其感興趣的話題,或講些幽默故事,或誘導其回憶愉快的往事,以轉移和分散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與患者交流時盡量保持面帶微笑,對于難以忍受的疼痛可以給予口服止痛藥物[5-6]。

1.3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

1.3.1 焦慮和抑郁的評價方法 護理干預前后均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況,共20項條目,每項采用1~4分的4級評分法,所有條目得分數相加乘再以1.25后,取其整數部分即為標準分,分數越高說明焦慮或抑郁情緒越嚴重,標準分

1.3.2 疼痛評估標準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疼痛程度,將兩端標有0和10的游動標尺分為10個刻度,測量時帶刻度一面背向患者,讓患者將游動標尺移到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共分5級,0為無疼痛(0級),1~2為輕度(Ⅰ級),3~5為中度(Ⅱ級),6~8為重度(Ⅲ級),9~10為最劇烈疼痛(Ⅳ級)[8]。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干預前、對照組(P0.05)(表1)。

2.2 兩組術后疼痛程度的比較

觀察組術后疼痛程度分級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我國護理模式的轉變及WHO對健康內涵的拓展,尊重患者的基本權利、關注患者的價值需求在現代醫療服務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貫穿于護理工作的整個過程[5]。骨折和手術對于患者來說均是一種應激源,使其產生應激反應,尤其是老年患者,骨折后突然臥床失去活動能力,難以完成角色轉變,而且對治療及預后情況顧慮較多,擔心長期臥床或術后預后不佳生活難以自理,給家庭和兒女增加負擔,部分患者因擔心高額醫療費用而產生較大心理壓力[4],徐洋等[9]應用“狀態-特質焦慮調查表”評估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心理狀況,結果顯示,152例患者入院時均處于不同程度的焦慮狀態,對84例患者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焦慮情緒明顯緩解。張潔宜等[10]對30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圍術期人文關懷護理干預,術后第 7 天,患者的SAS、SDS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本研究應用SAS、SDS量表評價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前老年患者的心理狀況,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SAS評分分別為(55.64±8.53)、(55.39±8.41)分,SDS評分分別為(54.28±8.83)、(55.34±8.51)分,提示術前所有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情緒,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等綜合干預后,SAS、SDS評分減低至(40.83±5.35)、(41.38±5.46)分,明顯低于護理干預前和對照組干預后(P0.05),與文獻報道[4]一致,提示心理護理、人文關懷等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緩解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積極配合護理和治療,有助于患者康復。

以往認為疼痛是創傷和術后必然存在的臨床癥狀之一,常常為醫護人員忽視,對不能忍受的疼痛主要依靠口服或肌內注射止痛藥物緩解,而且疼痛對患者情緒及預后的影響亦未得到醫護人員的關注[7,11]。有研究認為疼痛是人的一種主觀感覺,不良心理可增加疼痛程度,如果護理中護士對患者微笑10 min可使其持續幾小時無疼痛,而有效交談5~10 min,其鎮痛效果可長達18 h[3],而且疼痛更易導致患者出現煩躁、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本研究中為了緩解患者的疼痛,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談話、播放舒緩音樂、訓練患者腹式呼吸等方式轉移和分散的其注意力,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疼痛多以0~Ⅱ級為主,而對照組則以Ⅱ~Ⅳ級為主,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觀察組的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與文獻報道[5-6]一致,說明心理護理、音樂干預等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綜上所述,外傷、手術等因素非常容易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術后疼痛不僅影響康復訓練,而且不良情緒與疼痛相互影響,易形成惡性循環。心理護理、環境舒適護理及疼痛護理等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消除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有助于減輕疼痛程度,增加患者對功能訓練和護理的依從性,其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因此,對老年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建忠,李福良,鄒榆平.新鮮老年股骨頸骨折108例三種手術方法的臨床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7):2528-2529.

[2] 李國威,董明巖,張海飛,等.全髖關節置換與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Meta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22):4061-4063.

[3] 黃春霞.不同護理模式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應用的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6):66-67.

[4] 劉華仙.系統護理干預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心理狀況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24):42-43.

[5] 殷亞娣,汪萍菲.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0):27-28.

[6] 金麗菊,崔秀梅,龐少波,等.音樂干預對髖關節置換術老年患者抑郁癥及血壓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 30(7):978-979.

[7] 肖百香.個性化舒適護理在老年股骨頭置換圍術期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9):36-37.

[8] 蔣秋萍,孫振琳.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舒適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20:87-88.

[9] 徐洋,肖艷秋,齊華,等.心理干預對老年股骨頸骨折人工髓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 25(9):51-53.

[10] 張潔宜,劉克,翁瓊英,等.人文關懷性護理在髖關節置換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6):2220-2221.

對藝術教育的理解范文第3篇

(1)兒童在早期以藝術創作為主。兒童越是積極地介入到藝術創作中去,藝術學習的效果就會越好。而且,年齡尚小的兒童在繪畫構圖上很有藝術家的天賦。(2)藝術感受、藝術史教育和其它外在于藝術的活動要與兒童的創作聯系起來。(3)藝術教師要精通藝術思維。音樂教師要善于運用音樂思維,視覺藝術教師要善于運用視覺空間思維。(4)藝術學習要盡可能圍繞有意義的專題進行。(5)藝術教育的課程必須以螺旋式發展的特點為基礎,反對制定連續性的藝術教育計劃。(6)藝術學習并不僅僅是掌握某些技巧與概念,而要進入個人和他人的情感世界。(7)反對向學生傳授如何判斷藝術,但應讓學生懂得藝術品傳播跟流行的藝術品位和價值有關。(8)藝術教育并不僅僅是藝術教師的任務,它還需要藝術家、管理人員、研究人與學生自己密切合同。(9)藝術教育要堅持“寧精勿濫”的原則。每個學生不可能學習所有的藝術形式。學生只精通一種藝術形式,比對多種藝術形式只一知半解要好。

二.運用心理學理論指導藝術教育實踐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們認為,發展心理學的主要任務是觀察兒童心智的變化,這些變化是兒童自然發展過程中的一部分。發展心理學在對人的成長和變化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關于人類發展的原因和目的假設,正是這些假設極大地影響了藝術教育領域。其最重要的假設之一就是假定人類的成長是一種固有的趨勢,認為人類能夠選擇自己的體驗并能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發展的各種決定。該假設的啟示在于,要讓兒童自己指導自己的成長,成人的干預越少越好。發展心理學又假設,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著順序相同的心理轉變,即人們成長的各個階段是普遍存在的。發展心理學還假設,人類的行動在其發展變化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認為兒童天生富有探索性與好奇心;一方面對世界有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又通過增進技藝獲得對世界的理解。發展心理學家將這些假設應用到藝術教育領域,為藝術教育提供心理依據,并運用這些理論指導藝術教育實踐。比如發展心理學關于人類發展變化的普遍性發展與非普遍性發展之間的區分,就為藝術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論支持。與此同時,美國還采用認知發展理論指導藝術教育。認知發展理論主要關注的是人類心智各方面的成長。這種理論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理解程度。帕森斯認為人類對藝術的理解是依階段循序發展的。兒童對繪畫內容的理解基本上相同,即使年齡增長,其理解方式也基本相同。人類具有一種普遍的審美能力發展順序,順序中的后一階段都是前一階段的進步;每前進一步,對藝術的理解就更進一步。

三.注重發揮藝術的價值功能

一般而言,人們認為藝術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學生得到審美體驗和審美愉悅,引導學生去發現美和理解美,因而導致人們認為藝術教育的目的就是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由于將審美的觀點與藝術教育混為一談,致使許多人認為藝術與藝術教育只是簡單的美的創造與美的學習。而越來越多的美國藝術教育人士認為,美只是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把藝術教育僅僅局限于審美愉悅上,就容易忽略藝術教育的社會功能和藝術的認知功能。諾思菲爾德的藝術教育理論以兒童的成長為中心,主張藝術教育的任務并不在于培養審美體驗,也不是為了培養未來的藝術家,而是要讓兒童獲得其他課程無法提供給他的成長機會,使兒童富有創造力,使其心智獲得健康發展,從而能夠學會創造并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哈佛大學藝術教育“零點項目”強調藝術的認識功能,認為藝術與科學一樣,是人在理解過程中發現、創造和增長知識的手段。將藝術視為指涉世界的多種符號系統中的一種,因而特別看重審美經驗的認識性。另外,藝術教育能開發人的音樂、空間、語言、身體運動等各方面的智能,對人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帕森斯主張藝術是一種自我表現。認為藝術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優化人的審美體驗,增強對人的自我與本質的認識。正是由于美國藝術教育既重視了內在于藝術本質的藝術教育目標,也看到了藝術外在功能的重要性,才使得當代美國藝術教育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四.營造藝術教育多元化發展格局

當代美國學校藝術教育最初以學校畫室藝術教育為主,關注的多是學生的創作實踐。隨著藝術教育觀念的演變,藝術發展史、藝術批評與美學等學科已發展成為藝術教育的基本內容,并成為藝術創作的有益補充。藝術教育中所涉及的藝術種類也不再僅限于視覺藝術,而是形成了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等多門類藝術形式并重的局面,從而大大擴展了學生的藝術視野。當代美國學校藝術教育主要是以西方文化中的藝術形式為主要學習對象。在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藝術教育界開始關注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并把這種融合文化多樣性的藝術教育視為促進不同文化人群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最佳手段。此外,美國的藝術教學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藝術學科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即使同一學科在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也都有不盡相同的教學方法與目標。

五.美國藝術教育實踐的借鑒意義

對藝術教育的理解范文第4篇

1、高校大學生藝術理解力缺失原因

1.1學生文化素養普遍較低。高校開始實施擴招后,藝術類專業在擴大招生的過程中,相應放低招收標準,將部分沒有藝術欣賞水平和美術基本技能、文化素質較低的、根本不具備藝術發展潛力的學生招收進來,造成了美術專業學生整體素質的下降。這些學生對美術專業的理論知識缺乏基本的認識,不了解美術史的發展歷程以及美術發展史中的經典理論著作;藝術欣賞水平低下,完全不了解現代藝術的新表現形式,沒有能力對藝術作品中所體現的深刻思想內涵和藝術手法進行綜合全面的分析與研究。總之,現在大學生文化素質普遍較低,這使得他們藝術審美能力和理解力都停在淺層次。

1.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對作品藝術語言的詳細解析。對美術專業學生進行美術鑒賞等相關課程教學時,教師往往習慣對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作者的成長經歷以及所受各方面影響、作品所表現的主要內容、所采用的主要藝術手法、作品的藝術成就和影響等諸多方面進行細致地分析和深入地講解。這是美術教師的習慣思維,他們總是過多強調藝術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形式。而對藝術語言的講解卻常常忽略,或者很少進行詳細分析。這樣的偏差,使極富形象性和表現力的語言無法將其魅力悉數展現,而藝術作品中通過藝術語言表達的作者對人生的體驗和深層感知也都無法讓學生理解和領悟。所以,教師在教學環節中的無意忽略,造成了學生無法通過學習提高其審美趣味和藝術鑒賞能力。

1.3美術專業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許多弊端。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缺乏深度,缺乏對學生美術認知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上,理論課一邊倒,技能訓練課和實踐課時不足,理論課與實踐課銜接不夠,造成了學生在共同學習上的理解障礙。諸多弊端使得大學生的藝術理解力無法通過教學環節得到有效地提高,所以,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不能完成對大學生藝術素養的有效培養。

2、培養大學生藝術理解力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意義

理解力是進行審美鑒賞活動的基礎。理解力,即指通過對一切美的事物的欣賞和感知,能夠充分了解事物的內容,把握事物的內涵和意義的一種真正的藝術能力。世間人人都愛美,但懂得美的真諦、會欣賞美少之又少。有些人認為樸實無華是美,有些人認為妖艷華麗是美,每個人都對什么是美有自己的理解和欣賞角度。一個小孩可能會迷上網絡游戲,但很難讓他喜歡李白或者杜甫的詩,因為李白、杜甫的詩歌中蘊含了太多深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內涵、高超的藝術成就等等。孩子的世界太簡單,不具備欣賞這些藝術典范的能力。但是當他們慢慢長大,接受更多的教育,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有了一定的閱歷,理解力越來越強,他們便具備欣賞這些作品的能力,并從中獲得一定的審美體驗和人生啟示。

鑒于藝術理解力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高等院校在開設藝術專業時,一定要加強對學生藝術理解力的培養,將其納入藝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中,達到為國家培養具有很高人文素質和藝術審美能力的全能美術人才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加強藝術專業大學生文化審美能力的教育,關鍵就在于對學生藝術理解力和鑒賞力的培養。藝術學屬于人文學科的范疇,人文學科一直強調對事物的感知力,由心而發的感受能力,只有擁有很高的領悟力和超強的理解力才能擁有全面的藝術感知能力。

但是這種能力不是生來就有的,這要求大學生要長期接觸自然間的一切事物,尤其是一切藝術的東西,在接觸中不斷強化自己的感性體驗,并不斷增長見聞、獲取知識,了解各種藝術語言的表現形式和多樣化的藝術風格。我國當代高校在美術教育中逐漸認識到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所以許多高校針對美術教育中人文精神普遍缺失的現狀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人文素質的培養為最終目標,以加強大學生的藝術理解力為途徑,以課程的改革為先導,進行美術教育理念的全面革新。這樣可以卓有成效的全面提升大學生的藝術修為和藝術理解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藝術品的價值,并能進行客觀的評價。好的藝術理解力的養成與提升,可以使大學生更好地傳承承傳統文化精髓,從而促進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發展,使人文精神在整個社會扎根。所以說,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加強對大學生藝術理解力的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3、如何培養大學生藝術理解力

3.1改革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對美術表現力的理解,增強藝術理解力的教育。高校可以通過創新教學理念、更新教學形式、加強實踐課教學等諸多途徑,改變傳統單一的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的美術教學,確立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提高大學生藝術理解力的全新教學模式。為突出美術教育中的人文內涵,高校可以開展多層次的具有文化內涵的實踐活動,為學生藝術理解力的提高創造一個廣闊的發展平臺。

對藝術教育的理解范文第5篇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視覺教育

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視覺教育”是指利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指導學生在視覺感知的基礎上,能夠對視覺物象有一定清晰的理解。開展視覺教育目的在于讓學生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培養視覺信息到 處理能力。學生需要掌握美術鑒賞的方法以及能夠和美術作品進行交流。因此需要重視“視覺教育”的學習。

一、視覺教育的內涵

視覺教育分為三個層次:感知層、理解層以及運用層。感知層是培養學生對視覺文化上的感知能力;理解層是指讓高中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能夠正確的理解視覺物象。運用層是指學生能夠利用視覺符號對視覺文化創造的情景教學進行交流。感知層是人類的生理功能,而理解層和運用層是人類感知和認識的高級階段。通過“視覺教育”可以讓學生增強對美術作品的感知力、想象力,讓學生能夠和美術作品進行情感的交流。美術鑒賞作品都是歷經千挑萬選而形成的藝術精品,這些作品飽含了作者的情感,而且不同時期的作品,可以折射出不同的歷史特色。重視高中學生的視覺教育,通過視覺教育可以培養高中學生的體驗和感知,進而培養學生的視覺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美術鑒賞教學中的作品需要學生運用感知、記憶等對其進行理解、分析以及體驗,這樣才能夠獲得視覺的享受。視覺教育的理解層是讓學生學會對視覺物象以及符號進行選擇和組織,通過物象的外表,真正理解其深層次的含義。運用層是指高中學生在通過視覺的感知和領悟,能夠運用美術符號來表達自己觀點,并且能夠分析和鑒賞藝術作品。運用層也是交流層,它是讓學生能夠運用視覺文化來表達自己的思想的一種方法。

二、高中美術鑒賞教育中“視覺教育”的培養方法

1.讓學生通過觀看感知美術作品

生活中處處出存在圖像,這是人類的藝術結晶,這些圖像可以被看作是藝術作品,人們對藝術作品的觀看僅僅是籠統的觀看,不能對藝術作品進行深入的認知。而藝術作品中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因此需要我們改變傳統的習慣,對藝術作品進行深入的感知。高中美術的鑒賞課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掌握美術鑒賞的基本思路,讓學生從多角度觀看美術作品,打開眼界,開闊思維,對藝術作品進行仔細的觀看,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從感悟式的角度進行美術作品的觀看,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感悟去體驗作品,發揮主觀能動性,對美術作品進行相關的聯想。接著以形式鑒賞的角度對美術作品進行細致的觀看,讓學生從構圖、空間、色彩、明暗以及線條等角度出發進行分析。美術作品的構圖畫面優美、引人入勝,從空間上看,美術作品能夠把湖面進行拉伸,增加畫面的層次感,而從明暗以及色彩上看,畫面柔和,色調過渡恰當。最后通過社會學式的鑒賞分析出作品蘊含的深層次的含義。社會學式的分析就是要對美術作品誕生的歷史時期進行分析,還要探析美術作品作者的經歷以及文化背景等。比較式鑒賞就是指把藝術作品放置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進行欣賞。教師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橫線上要把主體相同的相同時代的作品進行對比鑒賞;而縱向上要把主題相同但是處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作品對比分析。

2.讓學生理解美術作品

在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的時候,學生需要了解美術作品的誕生的情境,理解作品時,需要把作品置身到特殊的情境中去,讓學生充分理解作者的生活經歷、所處的文化環境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從作者的角度出發體驗作者的情感,進而理解作品的真正內涵。高中學生由于受到知識水平以及生活閱歷的制約,無法對抽象的藝術語言進行詳細的解讀,這樣就不能很好的理解美術作品深刻的內涵,因此需要在美術鑒賞課中重視對“視覺教育”的運用,注重開闊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對抽象作品的理解,進而強化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3.讓學生樹立獨立判斷的審美自信心

美術鑒賞課教學中涉及到多元文化,高中學生可以接觸到古今中外各個國家的美術作品,這樣可以讓學生受到更多的藝術的熏陶。由于每個人的理解能力和審美標準不同,因此在美術作品的鑒賞中,教師應該尊重和理解學生對藝術的見解和感受,讓學生對藝術作品從多個角度進行鑒賞,要對學生的鑒賞進行分析和引導,讓學生樹立獨立判斷的自信心,進而提高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

三、結語

隨著視覺文化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高中在美術的學習普遍存在審美文化缺失的現象,因此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需要重視“視覺教育”。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視覺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視覺審美功能,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眼光,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欣賞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张家口市| 襄城县| 祥云县| 军事| 勐海县| 乐昌市| 牙克石市| 牡丹江市| 岳阳市| 上蔡县| 东方市| 昭通市| 鹤庆县| 东源县| 和硕县| 高邑县| 西贡区| 洞口县| 静海县| 卢湾区| 溧阳市| 临猗县| 西藏| 临沧市| 连平县| 桐庐县| 大庆市| 武邑县| 和政县| 昆明市| 永安市| 缙云县| 甘泉县| 治县。| 孟津县| 饶河县| 西乌珠穆沁旗| 抚远县| 页游| 新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