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移動通信導論

移動通信導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移動通信導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移動通信導論范文第1篇

關鍵詞:舞蹈表演;技巧動作;內心情感;和諧統一

中圖分類號:J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11-0240-03

楊麗萍用一曲《雀之靈》讓中國觀眾記住了潔白的孔雀形象,也讓世界記住了這位來自云南的原生態舞者。她將自己對孔雀形象的理解,將自己對生命的了解融入了手指、腕、臂、腰等技巧動作中,讓人們感受到了一股超凡脫俗的氣質,看到了一個高貴純潔的藝術形象。當然,還有無數的藝術家用技巧和情感的合二為一為我們奉獻了一個個經典的舞蹈作品,讓我們在精美絕倫的舞蹈動作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震撼與可貴。這也讓我們沉思,怎樣才能實現舞蹈表演中技巧動作與內心情感的和諧和統一?

一、關于舞蹈表演中技巧動作與內心情感的概述

1.技巧動作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人們欣賞舞蹈,欣賞的舞蹈整體的編排、舞臺的布置,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舞蹈演員的表演。在舞蹈表演中,當舞蹈演員做出高難度劈叉動作、跳躍旋轉動作或者超出觀眾想象的極限動作時,觀眾往往會凝神屏息,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大聲叫好。這說明,舞蹈演員的技巧動起著吸引觀眾注意力的重要作用。舞蹈表演的實踐也證明,平淡無奇、沒有張力的技巧動作往往會讓觀眾感覺索然無味,而充滿張力、技術含量高的動作往往能博得觀眾喝彩。而從舞蹈表演本身來說,舞蹈技巧也是其最為重要和精彩、最能吸引觀眾眼球的部分。正是因為技巧動作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很多舞蹈演員為了持久地吸引觀眾注意力,不斷地創新著技巧動作,不斷地挑戰高難度的技巧動作。需要注意的是,舞蹈不是靠單一技巧動作就可以吸引觀眾的,必須要注意舞蹈動作的連續性和突出性,某一個高難度的舞蹈技巧動作只是為把觀眾帶向一個情緒的,而不是為了嘩眾取寵。因此,要特別注意技巧動作整體的編排,要讓技巧為舞蹈服務。

2.內心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首先,舞蹈和音樂藝術不同,它需要通過視覺來傳遞,觀眾通過肉眼觀察才能看到舞蹈的形,才能看到舞蹈動作。而在這種特有的傳遞方式下,舞蹈演員自身的情緒、動作、甚至一個席位的表情都會被觀眾收入眼底,觀眾通過舞蹈演員的表情,可以感悟舞蹈本身所要表現的情感,可以感受到舞蹈中的主角思想活動和心理活動的變化。如果沒有這種情緒的渲染,那么觀眾欣賞的就只是舞蹈的技巧動作,并不能從舞蹈中獲得感性認知。而如果在舞蹈表演中能夠充分表現出情感要素,把主角人物內心的掙扎和糾結,把人物的涅通過舞蹈表現出來,那么就能夠達到通過舞蹈傳情的目的。這種情感的傳達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夠觸動觀眾神經,能夠讓觀眾感受到靈魂的洗滌,進而會激發觀眾與舞者之間產生情感的交流與互動,會實現藝術的共鳴。由此可見,內心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它是決定舞蹈表現力、決定舞蹈成敗的關鍵。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只有當舞蹈以獨特的感情形式表現和存在時,它才能夠帶給觀眾真正的視覺享受。

二、關于舞蹈表演中技巧動作與內心情感和諧統一的重要性

技巧動作和內心情感都是舞蹈表演中的關鍵要素,二者缺一不可,缺失了任何一個部分,舞蹈對觀眾而言就會失去吸引力,無法讓觀眾感同身受。因此,在舞蹈表演中,必須要想方設法實現技巧動作與內心情感的和諧統一。具體來說,實現二者和諧統一的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技巧動作與內心情感的和諧統一是舞蹈藝術表現的需求。舞蹈是一門藝術,這種藝術不是幾個復雜的、高難度的技巧動作就能表現的,也不是只靠情感的渲染就能成功表現的。形象一點來說,只有技巧沒有情感的舞蹈,就像只加了鹽,沒有加其他作料的食物,能吃但是很難讓人吃得香;而只有感情沒有技巧的舞蹈,則就像添加了無數作料,卻唯獨少了鹽的食物,也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因此,想充分地表現舞蹈這門藝術,必須要堅持技巧動作與內心情感的融合。既要讓觀眾欣賞到高難度、精湛的技巧動作,也要讓觀眾感受到舞蹈獨有的精神色彩,只有實現二者的充分融合,于技巧中表情感,于情感中展現技巧,才能呈現出極具藝術含量和藝術品質的舞蹈作品。只有當舞蹈演員在表演中將自己內心的情感充分調動,并通過具體的肢體動作表現出來,才能讓欣賞者感受到獨特的肢體語言。可以說舞者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在傳情。比如蒙古舞中雄鷹展翅的動作,鷹是蒙古草原的一種象征,雄鷹展翅是蒙古草原一個極普通的藝術形象,卻又展示了蒙古人民勤勤懇懇、渴望過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也就是說,是情感造就了動作的獨一無二,是情感促使動作更具美感。

2.技巧動作與內心情感的和諧統一是觀眾對舞蹈藝術的欣賞需求。觀眾欣賞舞蹈多是基于內心需求,他們希望通過欣賞舞蹈達到一種藝術的享受,一場視覺的盛宴。如果舞蹈演員在表演中一味地追求技術動作的高、精、尖,一味地在動作中求新、求異,而忽略了內心情感的表達,那么在觀眾眼中,舞蹈和雜技也就沒什么區別,舞蹈獨有的魅力就很難展現,觀眾也就很難在舞蹈中獲得感性認知,產生情感共鳴。這樣的舞蹈對觀眾來說,只能吸引他們的眼球一時,不可能讓觀眾久久回味。而如果舞蹈演員在表演中只追求情感的表達,想方設法向觀眾表達舞蹈中主人公的情感訴求,而忽略了手、臂、肚、腰等基本技巧動作的展現,那么在觀眾眼中,舞蹈還不如話劇精彩,舞蹈獨特的舞臺張力就無法體現,觀眾也很難被吸引。因此,觀眾對舞蹈的訴求決定了其必須堅持技巧動作與內心情感的和諧統一。

三、實現舞蹈表演中技巧動作與內心情感和諧統一的建議

實現舞蹈表演中技巧動作與內心情感的和諧統一,能夠充分展示舞蹈的魅力,能夠讓舞蹈舞臺表現出極大的張力,能夠讓舞蹈演員將所飾演角色表現得淋漓盡致,能極大地引發觀眾共鳴,可以達到一種空前的情感交流。因此,要注重技巧動作和內心情感的融合,使二者有效互補,共同為觀眾打造視覺盛宴。舞蹈角色的內心情感并不是靠舞蹈演員口述來實現的,不是要舞蹈演員通過描述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實現二者的統一,指的是在技巧動作中,巧用面部表情、眼神、“氣”等動作,來展現舞蹈動作的同時,將舞蹈角色內心的情感也淋漓盡致地演繹出來。以下是實現二者和諧統一的一些建議:

1.將舞蹈技巧動作和面部表情統一起來。一個人或高興、或憤怒、或憂傷,面部表情最能表達這種情緒。因此,注重舞蹈演員面部表情的訓練一直是舞蹈演員情感訓練的重要內容,管理不好自己面部表情的舞者注定是失敗的,面部表情僵硬的舞者,會讓觀眾產生抗拒心理,會讓觀眾喪失欣賞興趣。因此,一個舞蹈演員必須善于管理自己的面部情緒,在舞蹈技巧動作的訓練同時,也要注意訓練自己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的訓練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進行專項訓練,堅持基本功訓練和面部訓練的統一。首先,訓練舞蹈演員的肢體控制能力,讓舞蹈演員可以輕松駕馭自己的肢體,做出各種舞蹈動作,并讓舞蹈演員漸漸找到肢體感覺,在訓練中保持動作的優美,上下身保持協調,保證動作的準確到位;然后要讓舞蹈演員掌握不同舞蹈的音樂風格。

以舞蹈作品《小小水兵》為例,該作品堅持樸素的舞蹈表現方式,通過對小小水兵這個形象的演繹,表達其深深的愛國情感。這個舞蹈之所以能夠成為少兒舞蹈中的經典作品,在于其通過舞蹈演員歡快的跳躍和翹腿晃悠以及下后腰、仰臥在地等動作,表現了小小水兵的生活狀態,同時,通過舞蹈演員沐浴在晨光下的微笑愜意的面部表情和注視大海時留戀、深情的面部表情,讓觀眾在欣賞小小水兵生活的同時,感受到了他們特有的朝氣和活力,激發了觀眾的愛國感情。在訓練時,不但要讓舞蹈演員掌握下后腰等基本動作,還要訓練他們的面部表情,讓他們想象并通過面部配合表達出早晨起來看到了藍天碧水時、呼吸到清晨海上新鮮的空氣時愜意的享受。通過獨特的“Z”技巧造型和小小水兵恰到好處的表情,極容易讓觀眾認可小小水兵可愛充滿朝氣的形象。

同時,技巧動作與內心情感和諧統一中的面部訓練還要有針對性。要讓舞者學會用頭、用嘴巴、用眼睛演繹不同的面部表情。比如舞蹈人物憤怒時,不但肢體動作要硬,要有力度,舞蹈演員也要做出相應的或瞪圓眼睛或兇神惡煞的表情。而如果要表達驚嚇的表情,舞蹈演員要適時張開嘴巴或者用手遮住眼睛;要表達害羞,則要面露微笑,用手輕掩半邊臉龐;要表達悲傷的表情,就要保持嘴角弧度向下,或者讓下嘴唇往外翻;要表達快樂的表情,則要然嘴角上揚,并咧開嘴,傳達出正在大笑的感覺。

2.要注重技巧動作和眼神的和諧統一。我們常說一身的戲在臉上,一臉的戲在眼上。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一個人的眼睛可以看清這個人的內心世界,眼神是反應內心情感的點睛因素,如果只是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比如嘴部的動作等來表現情感,無疑缺乏厚度和靈性。而有了眼神的裝點和修飾,整個舞蹈就會變得有力起來,整個舞蹈的美感也就可以充分體現。在舞蹈中,我們把眼神定義為一種神韻,一個有神韻的舞蹈演員,才能將舞蹈演繹得淋漓盡致,才能讓不同的舞曲、不同的舞蹈內涵展現給觀眾。以我國的少數民族舞蹈為例,不論是維吾爾族舞蹈還是蒙古族舞蹈,通過舞蹈演員眼神的柔和美,就可以讓觀眾感受到少數民族熱情好客的情誼。同時,眼神能反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憂郁的眼神能夠讓觀眾感受到舞蹈演員演繹的是一個處在情緒低落期的角色,明亮的眼神能夠讓觀眾感受到舞蹈演員演繹的是一個開朗的角色,興奮調皮的眼神能夠讓觀眾感受到一個活潑的舞臺形象。不同的眼神總能向觀眾傳遞出不同的情感,讓他們產生不一樣的情感共鳴。從這個意義上說,舞蹈作品和美術作品一樣,都要具備傳神的特性。

堅持技巧動作和眼神訓練的和諧統一講究的是舞蹈演員感受、身體、眼和氣的協調,這是舞蹈的精髓所在。通過眼神發出信息,能夠讓觀眾第一時間了解舞蹈角色的內心情緒,同時,它能夠讓觀眾與舞蹈演員之間形成一種無聲的交流。既要保持動作的干凈,也要直接用眼神傳遞感情。

眉目可以傳情,因此在舞蹈訓練中,要堅持技巧動作和眼神訓練的融合。首先,可以讓舞蹈演員進行定眼訓練。可以讓舞蹈演員在壓腿或者劈叉時,讓他們的眼睛盯著一個設定好的目標,可以正視,也可以斜視。具體的做法是,在舞蹈演員身體3米左右的地方選擇一個不明顯的點,保證點的高度與舞蹈演員眼睛的相平。然后讓舞蹈演員睜大眼睛,并保持雙眼對標記點的正視,要注意他們眼神的集中,避免眼神渙散。為了保護舞者的眼睛,在定眼一段時間后,可以讓舞蹈演員稍事休息,而后再進行反復的定眼訓練。斜視訓練和正視訓練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是要調整角度,舞蹈演員眼睛和注視的目標點之間保持二十五度左右的斜角。其次,對舞蹈演員進行轉眼訓練。所謂轉眼,就是讓舞蹈演員靈活地控制眼珠,讓其在眼眶里可以隨意來回轉動。比如讓舞蹈演員眼球由正前方開始,移到眼角處,并左右眼角來回運動,堅持反復練習;或者讓舞蹈演員眼球由正前方開始,進行上下左右轉動,注意在向上轉動時,不要抬眉,避免帶出其他情緒因素,影響內心情感的表達。同時,可以訓練舞蹈演員眼球轉動的快慢,讓他們進行快速和慢速的交替反復訓練。只有讓舞蹈演員的身體技巧和神韻集合起來,才能讓舞蹈體現出獨有的魅力,才符合舞蹈的審美內涵,才能讓舞蹈演員在舞臺上身心并用,讓舞蹈顯現出藝術魅力。

3.注重技巧動作和“氣”的和諧統一。舞蹈演員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身的喜怒哀樂,這是作為人的真實情感。但是舞蹈演員在表達中不能只表現自己的情感,而應該把自己的情感與舞蹈角色有機地結合起來,要通過自身的演繹來表達和傳遞舞蹈中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以舞傳情的目的。而“氣”是表達舞蹈角色內心情感的關鍵要素。通過氣的用法的不同,比如呼吸的長短、呼吸的速度等,都可以反應舞臺角色的性格特點,反應舞臺角色的社會地位和生活背景。通過氣、通過呼吸特點,可以讓舞臺角色內心的躊躇、對事物的冷漠、輕視或真摯的情感表現出來。比如如果舞蹈演員要表現一個勞動者,那么他在舞蹈表演中就要口鼻兼用,表現出勞動者較重的呼吸;如果其表演的是一個有高貴身份的角色,那么就不能用口出氣而應該用鼻子呼吸。同時,在舞蹈表演中,如果需要表現出角色的英勇和無謂,那么舞蹈演員就要收腹挺胸,讓氣貫于胸。合理地用氣能夠讓舞臺人物的形象更突出,能給觀眾呈現更具舞臺說服力和表現力的藝術形象。

綜上所述,舞蹈作為一種視覺藝術,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無論哪種形式,都必須堅持技巧和內心情感的和諧統一。也就是說,一個完整的舞蹈,不僅要包含完整流暢的技巧動作,還要蘊含感情,如果不注重技巧動作的運用,那么整個舞蹈就會變得平淡無奇,就很難有亮點,很難吸引觀眾,也很難呈現舞蹈的力量和形體美;而如果不注重內心情感的表達,那么舞蹈就會變成簡單的技巧動作的呈現,舞蹈的藝術表現力將會缺失,舞蹈將會失去其生命,很難引起觀眾共鳴。因此,要加強舞蹈演員的訓練,在技巧訓練的同時,加強內心情感的表達訓練,實現表演中二者的互相融合、互相促進,為觀眾奉獻真正的經典。

參考文獻:

〔1〕吳迪.舞蹈中情感與動作的關系[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

〔2〕惠勇.如何加強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因素[J].大眾文藝,2012(22).

〔3〕宋曉.淺談舞蹈中的情感表達――增強舞蹈表情性,增加舞蹈藝術美[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2).

移動通信導論范文第2篇

2006年在美國商用的云計算服務方興未艾,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這股浪潮紛至沓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07年iphone一布,移動互聯網興起;2009年IOT被正式列為中國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1],這一炮打響之后,政府、企業、高校和研究所等都爭先恐后的投入到物聯網的研發中;2010年全球運營商建設4G網絡,30億臺WIFI聯網;2011年小米智能機;2013年我國整體產業規模達到5000 億元,同比增長36.9%,其中傳感器產業突破1200 億元,RFID 產業突破300 億元[2][3]。2014年google 32億收購NEST,引爆智能家居,Apple iWatch,全球智能手機用戶數量為16.4億,中國智能手機用戶達到5.19億,占31.6%[4],物聯網市場規模約6320億元[2];2015年中國十三五提出“互聯網+”、“制造強國”、“健康中國”,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國手機網民數量達5.9億,我國物聯網產業整體規模將超過7000 億元,信息處理和應用服務逐步成為發展重點[4];2016年智能網聯汽車技術403億歐元[5],預計到2018年智能手機用戶數量達7億,智能手機普及率將達到50%[4];英特爾CEO預測2020年500億設備接入物聯網[6],4萬億美元市場機會,250億嵌入式智能系統。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物聯網經歷了普及、發展,即將迎來狂飆猛進的增長。面對億萬紅利的物聯網市場,高校教育要與時俱進,跟得上時代的步伐,重視物聯網專業人才的培養。物聯網永遠充斥著新的技術與模式,物聯網專業的學生必須面對錯綜復雜的跨平臺交互式集成化開發環境、編譯器的優化乃至可持續集成方案的制定。毫無疑問,物聯網是知識密集型的技術。作為物聯網專業啟蒙課程,“物聯網工程導論”是啟動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石和新鮮血液。

1 物聯網工程導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物聯網工程導論課程特點

物聯網是一個朝陽產業,其目標是實現“一網聯天下,萬物為一家”,這樣華麗的夢想中承載著不少亟待解決的關鍵技術,比如無線自主網的定位技術、無線通信技術、路由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操作系統技術、認知無線電技術、移動計算中的群智感知技術和物聯網的安全技術等[7]。大一的新生對該領域的認知是未曾涂染的白紙,把這些技術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真的是一頭霧水。導論課程就是在開啟專業課之前了解物聯網的概念、架構、專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的一門啟蒙課程;目的在于明確所開設專業課程及其之間的聯系,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以及畢業后從事科研技術開發等工作打下夯實基礎。

1.2 物聯網工程導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物聯網產業火花四濺,相關新聞每天都在網絡刷屏,比如李世石慘敗阿法狗、微軟小冰和蘋果siri聊天機器人、Facebook的911報警機器人、微軟研發“預知”技術、3D打印技術、iOS10增加獨立智能家居管理應用、亞馬遜推廣無人機送貨服務、膠囊傳感器、Paper RFID、無人駕駛等,嫣然一幅“亂花漸欲迷人眼,春意春濃滿人間”的景象。這些產品驗證了物聯網發展非常快,其新概念、新理論和新技術層出不窮,教材內容明顯滯后于專業當前發展,導致教育和應用相脫節。專業知識基本融合了計算機、無線通信、微電子、互聯網、傳感器等學科方向[8]。教材內容基本呈現出現有學科知識的簡單堆砌,該領域公開可查的網絡資源也很多,但因其錯中復雜性、硬件平臺相關性和軟件平臺交叉編譯性,即便找到相關資料,也未必能找到切入點和突破點,反而會增加了學生的厭學情緒。物聯網的前期基礎較差,師資力量的匱乏也嚴重影響著學科建設的發展。

2 物聯網導論教學改革與思考

2.1 積極推進“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

作為一個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物聯網學科建設不完善,課程體系處在前期“摸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嚴重缺乏系統掌握軟件硬件的實踐教學師資團隊。物聯網是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急需緊缺人才,這對物聯網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復合型要求。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專業認知,積極主動參與“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擴充知識結構,并加強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有計劃地到行業領域一線掛職鍛煉,也可以參與到陵陽科技、華清遠見、成都國嵌等公司提供的物聯網專業師資培訓班。投身到STM32單片機、CC2530或CC1310無線模塊、EDA、ARM和SOPC等嵌入式系統的開發中。通過掛職和培訓,把握基礎教育的規律,了解物聯網的研究熱點和科技動態,以豐富專業教學內容,搜集實踐教學案例、使項目開發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2.2 解析專業知識框架,優化教學內容

物聯網導論課程內容基本上是以物聯網的分層架構來展開的,在層中講述相關軟硬件知識和技術。對新生而言,有很多專業術語聞所未聞,比如RFID、OFDM、TDMA、CDMA、擴頻通信、CSMA/CA、云計算等。為對學生進行相關專業術語掃盲,可以介紹一些通俗易懂的基礎讀物給學生,比如《大話通信》、《大話無線通信》、《實戰無線通信應知應會》、《大話移動通信網絡規劃》、《3G技術問答》、《大話移動通信》、《大話TD-SCDMA》、《大話物聯網》、《大話云計算》等。這些科普讀物內容涉及物聯網的方方面面,這些書中采取比喻、夸張等多種表現手法,以獨特的角度由淺入深地為學者剖析專業術語、原理、應用和商業模式,通過大量實例和漫畫插圖來幫助學者理解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術語,為初學者打開了一扇深入學習物聯網技術的大門[9]。這樣一來,使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課時受限,對導論課程只安排了理論課時,沒有相應的實驗課。針對這種情況,完全可以在期末之前安排學生進入實驗室參觀。學生觀察試驗箱結構,教師采用多媒體講解試驗箱用戶硬件手冊,實際的硬件和PCB電路原理圖進行分析,學生很容易記住一些常用的接口,比如RS232串口、485電路、USB接口(HOST、OTG和DEVICE)、MIPI接口、TV接口、HDMI接口、SPI接口、I2C接口、攝像頭CAMERA接口和SD卡等。這些接口生活中也常用,只是關注度不高。物聯網接口外觀形象有了,那么他們是如何運行的?由此激發學生進軍物聯網領域開發的沖動、興趣盎然的投入到后續的專業課程的學習中。

2.3 利用網絡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智能設備的普及利用、WAP的廣泛應用,我們不受時間、地域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充分享受到internet網絡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我們完全可以利用社交網絡、云盤和圖片資源等網絡資源豐富和拓展教學內容。適時補充最新的相關參考資料及技術動態,為學生提供最新的領域知識。教師注重啟發式教育引導學生去思考,創造師生討論互動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刺激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講解社交網絡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討論在線社交網站,比如微信、QQ、微博和Facebook等,這些產品學生都玩過,討論的氛圍很容易帶動起來; 在講解大數據云計算章節的時候,可以將云計算和網格計算進行分析對比,也可以介紹百度云盤、360云盤、騰訊微盤、115網盤和華為網盤等云計算的產品,讓學生領略到云上的日子,“云”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催生了“云查殺”、“云安全”、“云搜索”、“云資訊”等新名詞。

移動通信導論范文第3篇

關鍵詞:無線基站 蜂窩 網絡質量

中圖分類號:P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6-0055-01

0 緒論

由于“兩化融合”的推進、城鄉建設的發展、用戶需求的提升,以致移動通信基站需要經常性調整布局、增加基站、優化配置,近幾年各城市紛紛將移動基站作為城市基礎設施之一,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本文主要討論移動基站選址的主要技術要求。

1 基站選址技術要求

無線網絡基站選址對無線網絡的質量和發展影響重大,在選址時應全面考慮各方因素,包括網絡結構要求、業務量和業務分布要求、網絡覆蓋要求、無線傳播環境要求、干擾規避要求等等,而網絡結構則作為技術上首要因素來考慮。

1.1 網絡結構要求

標準基站站址分布呈標準蜂窩網絡結構[1]。實際選點過程中,一般要求基站站址分布與要求蜂窩結構的偏差應小于站間距的1/4,在密集覆蓋區域盡量小于站間距的1/8。對于密集市區,樓房密集,高層建筑眾多,無線電波傳播環境復雜,具體站點位置不能簡單根據是否滿足偏離要求來判定,這個糾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選址;對于高速公路、農村及開闊地,站址受地形起伏、業務分布等因素影響,更需因地制宜進行選取。

1.2 業務分布要求

基站站址在滿足網絡結構要求的前提下,應靠近業務熱點區域,與業務分布應基本一致,基站扇區方向應指向業務熱點區域,以便更好吸收話務,滿足業務需求。

站址選擇要滿足中長期網絡發展需求,還需要結合城市規劃發展動態。

1.3 網絡覆蓋要求

基站站址選址應滿足網絡的覆蓋要求,選址應按照密集市區市區高速公路郊區鄉鎮的優先級進行,并注意在密集市區和市區進行成片覆蓋,注重大客戶區等重要區域,對重要旅游區也應適當考慮。

1.4 無線傳播環境要求

基站選址中站址選擇高度要求符合覆蓋要求,要求基站天線主瓣方向100米范圍內無明顯阻擋。建議候選站的建筑物高度、天線掛高要求如下表所示(實際工程中應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

1.5 干擾規避要求

基站站址應充分考慮與其他系統的干擾因素,保證必要的空間隔離[2],比如避開雷擊區、大功率無線電臺、雷達站以及其它移動通信系統等干擾,確保基站能夠正常工作。

為規避干擾,一般情況下應避免扇區天線與無線電臺或雷達站天線相對。當站點可與其他移動通信系統共址時,保證必要的空間隔離;在避免天線相對的前提下,水平隔離要大于5米。

對于情況1,由于用戶眾多,因信號越界,導致相鄰區域的大量用戶經常處于漫游狀態,將會導致用戶滿意度的下降。因此需要通過合理的基站選址和邊界協調,對無線信號的傳播的有效控制,力求減少邊界漫游區域或者盡量把邊界漫游區域落在空曠無人居住的區域。

對于情況2,由于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形復雜,邊界區域本地用戶較少,基本上為交通干道上的路過用戶,用戶關注的問題主要是能否得到完善的覆蓋,因此對于此類情況,需要通過合理的基站選址和邊界協調,在確保信號不過度越界的同時,保證相鄰地區的邊界區域有充分的重疊覆蓋區域,為用戶提供連續覆蓋。

2 基站選址實施建議

無線網絡建設不是孤立的,需要依托于城市建設、市政發展等相關配套的發展,外部因素的發展會帶來無線環境變化以及業務需求變化,使建網初期所規劃的站點偏離所期望規劃預期,如站點新建時所期待的覆蓋范圍已經隨著高樓的新建等原因發生了變化。因此,運營商必須將無線網絡的建設及優化與市政規劃結合,而市政府作為監管和指導部門,也要對運營商的網絡建設進行監管、指導,并在合理的范疇內提供相關支持,從而減少投資的浪費和對環境的電磁污染,有效提升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參考文獻

[1]黃標,彭木根.無線網絡規劃與優化導論[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1.

移動通信導論范文第4篇

>> 從《物聯網導論》的教學實踐到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專業建設 從物聯網構成看物聯網工程專業的知識體系 關于商科院校物聯網工程專業建設的思考 面向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嵌入式系統實驗教學研究 淺談物聯網工程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 物聯網工程專業的教學體系研究 對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 淺談物聯網在物流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應用型本科物聯網工程專業電路基礎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 農業物聯網教學系統的探索與研究 物聯網工程專業建設與實踐教學研究 關于在計算機專業開設物聯網工程導論課程的探討 面向物流工程專業的“物聯網概論”實驗系統建設探討 關于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定位的思考 淺談物聯網的發展與應用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居遠程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無線自動抄表與控制系統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石油輸油泵遠程測量與控制系統 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與探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1年度課題申報指南[DB/OL].[2010-05-01].http:///tztg/201005/W020100512591012346402.doc.

[4]錢紅燕,陳兵,燕雪峰.物聯網教學實踐體系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1,(23):25-29.

[5]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申報和審批工作的通知[S/OL].[2010-04-21].http:///edoas/website18/33/info1268120766807633.htm.

[6]屈偉平.物聯網掀起新的信息技術革命浪潮[J].物流技術與應用,2009,(11):44-47.

[7]劉云浩.物聯網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8]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 [R].http://itu.int/osg/spu/publications/internetofthings/,2005.

[9]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Roadmap for the Future[R].EpoSS.2008.http://iot-visitthefuture.eu/

fileadmin/documents/researchforeurope/270808_IoT_in_2020_Workshop_Report_V1-1.pdf.

[10]孫棣華.物聯網在交通領域的典型應用[R].全國“智能駕駛與車聯網技術”高級研修班,2012-10-16.

[11]吳功宜.對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J].計算機教育,2010,(21):30-33.

移動通信導論范文第5篇

關鍵詞:系統設計;模擬訓練;信令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08-2008-02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s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Network

ZHOU Hua, CUI Ping

(Institute of Command Automation,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7,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a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its components based on windows platform. Then the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ystem.

Key words: system design; simulate training; signal design

1 概述

隨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我軍的信息化建設也加快了前進的步伐,衛星通信以其獨有的特點受到軍隊各級用戶的青睞,各種戰略衛星通信系統和戰術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已經在部隊得到廣泛使用。在各種終端大量配發部隊的時,相關的訓練卻存在大量實際問題:

1)衛星通信設備結構復雜,開關、旋鈕、表頭及指示燈種類和數量較多,操作程序繁瑣,對操作人員要求較高。

2)衛星通信設備的造價較高,維修費用大,操作失誤造成裝備的損壞時有發生,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3)由于衛星通信網資源有限,專網專用,實際操作訓練需要經過各個部門協調,組織難度大;

4)不同的網絡不同的設備操作差異也很大,每次配發新裝備都需要重新培訓,相關人員退伍或者轉業都需要培訓新操作員。

基于以上的原因,開發一套成本低、功能強、適合部隊教學訓練的衛星通信模擬訓練系統對部隊的訓練具有重要的意義。

2 系統設計

2.1 系統組成

衛星通信網模擬訓練系統由衛星通信網管理中心(網控中心)、模擬網控中心、仿真測試平臺、評估監控服務器,以及仿真訓練終端組成,如圖1所示。系統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通過管理信息傳輸系統(局域網或廣域網)相連。

其中:

地球站仿真終端:主要的用戶接口,通過3D交互技術,使用戶得到類似于操作真實設備的操作體驗,從而達到訓練效果。包括設備仿真與環境仿真。

模擬網控中心:由于保密的原因,仿真終端不能用真實衛星網信令與網控中心直接交互,模擬網控中心通過開關切換,當不與網控中心互連時,負責網控功能的模擬;當與網控連接時,負責網控中心及仿真訓練終端雙方信令的轉換;

聯網訓練考核平臺:是實現遠程組織衛星通信訓練和考核的平臺,提供用戶管理、實時監控和記錄重放功能。通過該平臺,能夠組織不同地域的用戶參加聯網訓練,實現對更多衛星通信業務的訓練;也能夠組織訓練效果檢驗,實時監控并記錄各參訓人員的操作流程。

網控中心:衛星通信網的核心部分,實現對衛星通信網專業網絡內部的綜合管理,對通信衛星和衛星通信地球站進行管理和控制。在模擬訓練系統中,與仿真訓練終端仿真的地球站實現正常的交互。

2.2 系統結構設計

2.2.1 地球站仿真終端軟件結構

地球站仿真終端采用三層結構的設計實現其功能,如圖2所示,自下而上分別是網絡層、仿真層和應用層。網絡層的任務是實現地球站仿真終端與聯網訓練考核平臺、模擬網控中心及其他地球站仿真終端之間進行通信的接口;仿真層實現自然環境仿真和虛擬設備仿真;應用層主要是圖形化界面顯示和接受用戶操作。

2.2.2 聯網訓練考核平臺軟件結構

聯網訓練考核平臺采用三層結構設計,如圖3所示,自下而上分別為I/O層、核心層和應用層。其中I/O層負責平臺與網絡和文件系統的交互;核心層實現平臺的實時監控和記錄存檔功能;應用層為訓練組織人員提供圖形化的操作配置界面。

圖3 聯網訓練考核平臺軟件結構

2.2.3 模擬網控中心軟件結構

模擬網控中心結構如圖4所示,采用三層結構設計,自下而上分別為應用層、功能層和網絡層。其中網絡層負責平臺與網絡和文件系統的交互;功能層實現網控業務仿真及信令轉換功能;應用層為訓練組織人員提供圖形化的操作配置界面。

3 仿真終端的實現

仿真終端包括對衛星設備的仿真及天氣地形的仿真,在Windows XP系統上,基于DirectX 3D技術實現,效果如圖5所示。

4 通信信令的實現

在仿真終端與模擬網控中心之間,設計實現了一套基于XML的信令,并實現了與衛星網專用信令之間的互換,XML信令的基本格式如下:

5 結束語

本文論述了衛星通信網模擬訓練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對衛星通信網的通信特點及系統的設計要點著重進行了分析.最后對系統進行了實現。

參考文獻:

[1] 吳詩其,吳延勇,卓永寧.衛星通信導論[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2] 徐振東.仿真應用中的高級結構綜述及其關鍵技術[J].計算機仿真,200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吉县| 如皋市| 登封市| 拉萨市| 周至县| 鄱阳县| 兴义市| 宣城市| 上林县| 边坝县| 邛崃市| 察哈| 邵武市| 神农架林区| 界首市| 通许县| 古交市| 阿荣旗| 东光县| 手游| 大兴区| 双峰县| 鱼台县| 独山县| 四川省| 巨鹿县| 黄龙县| 清远市| 奉贤区| 萨嘎县| 五莲县| 阿巴嘎旗| 广水市| 柳河县| 林周县| 满城县| 盘锦市| 贺州市| 乌鲁木齐县| 津市市|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