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旅游景點歷史文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ourism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n Xi'an, such as tourists' perception degree is not high, the gap between satisfaction and expectations is large, hierarchy of tourism product is not clear and supporting and service facilities are imperfect. Based on a large amount of data,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ideas followed by deep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in Xi 'a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in Xi'an.
關鍵詞: 文化遺產;旅游推介;策略研究;感知分析
Key words: cultural heritage;tourism promotion;strategic research;perceptual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F5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4-0004-03
0 引言
西安是一座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古城,其擁有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1]。如何合理科學的利用西安的歷史文化遺產,推進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旅游產業的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2009年陜西省人民政府正式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確立了以文化遺產為基礎,把文化遺產作為旅游產業的突破口,把旅游培養成陜西省的支柱產業[2]。目前,我國對旅游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方面,對重點旅游景點的推介、開發策略還缺少相關方面的研究。康俊香,等選取西安城區19個遺產景點為研究對象,從市場需求和承受能力角度分析了遺產旅游的發展趨勢[3]。張朝枝,等通過對比的方法,深入的探討了國外遺產旅游與遺產管理與我國遺產旅游的差異,提出了改進我國遺產旅游的策略[4]。陳偉鳳,等將游客的旅游體驗作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了遺產地旅游商業化和當地旅游文化對遺產旅游的影響[5]。對于具有悠久歷史文化遺產的古城西安,將重點歷史文化遺產對全世界進行統一的推介和科學的開發,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文利用問卷調查法和觀察調查法,以游客角度作為切入點,對西安世界文化遺產的感知進行了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對西安的世界文化遺產未來的發展策略,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1 研究方法設計
在問卷的設計上,著重考慮到游客對于西安世界文化遺產的認知度、滿意度、期望與需求,以及這些游客的構成特征。作者在2011年4月13日至20日在西安兵馬俑、漢長安城、法門寺、大雁塔等主要游客聚集游覽地進行隨機抽樣調查。調查采用現場問卷回收的方式進行,在發出的500份問卷中,涉及游客的問卷回收380份,回收有效問卷為356份,有效率為71.2%。調查對象的性別比例男性占54.1%,女性占45.9%。調查對象的年齡基本為35-55歲,所占比例為72%。
從被調查對象的地域分布情況看,長三角地區被調查對象占到被調查人數的37%,港澳臺占到被調查人數的21%,外籍占15%,本地游客占10%,大陸其他地區游客占17%。從被調查對象的構成來看,基本上與西安旅游客源構成相符。
從被調查對象的職業分布來看,由于調查時間段的原因,調查對象以公司職員居多,占到被調查對象的35%,國家工作人員較少,占到被調查對象的3%,其余如企業主、專家學者、學生、退休人員分布數量基本相當。
在實際的調查過程中,對于游客在文化遺產旅游過程中的感受和行為,故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是無法獲得的。那么,觀察法是收集這類信息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作者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區域以及線路進行了觀察研究,使得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據西安歷史文化旅游景點的布局,作者選取了化覺巷清真寺、鐘樓、兵馬俑以及華清池一線對旅游者進行了觀察研究。總共觀察了40名游客,其中5人次為國外游客,其余為國內游客。通過對國內外游客的觀察,作者發現部分旅游景點引導系統人性化、景點信息化以及接待服務的友善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游客在游覽過程中缺乏對景點文化的基本了解,景點缺乏對其文化內涵和特征的基本宣傳。
2 研究結果
本文應用統計學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得到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體現出如下特點:
2.1 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的整體知名度較高,但景點差異性較大,對游客的感知差異性也有不同 通過交叉表格分析法可以看出,港澳臺游客對西安歷史文化遺產系列景點的認知度較高,而中國大陸欠發達地區的游客相對認知度較低。例如化覺巷清真寺,雖然是西安著名的伊斯蘭教寺院,但是有8.5%的大陸游客沒有聽說過此處景點;大多數游客來西安旅游主要是前往兵馬俑、華清池,對其他歷史文化遺產旅游景點缺乏必要的了解,從而導致游覽興趣不大。
通過對旅游目的地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港澳臺游客相對大陸游客更注重景點的歷史文化內涵,且大多數港澳臺游客進入游覽景點前,對游覽目的地的相關文化背景進行了一定的了解。大約有75%的港澳臺游客在游覽西安歷史文化前,對游覽地的相關文化做過一定的了解。
在觀光方面,大陸游客87%以觀光和體驗西安獨特的飲食為主,海外游客65%以觀光為主,港澳臺游客則56%以觀光為主。之所以產生如此分布狀態,筆者分析主要是港澳臺游客在觀光的同時,具有祭祖和尋根的愿望。而大陸游客多以觀光為主要目的。
在認知度的職業差異方面,認知度最高的是科技工作者,基本上所有的科技工作旅游者都聽說過或者非常了解西安歷史文化遺產。對游覽的目的以及游覽的地點具有一定的規劃。而認知度最低的是私企老板,有24%的私企老板從未聽說過,在游覽過程中也缺乏對游覽目的地的基本了解,基本沒有游覽規劃。
從游客受教育的程度方面來看,統計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越高,對西安歷史文化遺產的認同感和認知度越強,如表1所示。
2.2 西安歷史文化遺產的旅游差異度高,遺產旅游缺乏層次性 西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吸引著全世界的游客慕名而來,不同地區的游客對歷史文化旅游產品的需求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旅游產品的設計開發缺乏層次性。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對于歷史文化遺產景點的導游方面,大陸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游客,由于游覽前深入了解過游覽地的相關文化背景,對導賞的需求相對較低,僅有約15%的需求,而大陸其他地區的游客則有38%的表示需要詳盡的導賞服務。港澳臺游客需要導賞服務的比例則達到了48.7%。表明為了更好的參與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提供必要地導賞服務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對于對西安歷史文化了解較少的大陸以外的游客。
從受教育的程度來看,學歷層次越高,對于導賞服務的要求就越高。碩士以上學歷的游客中有約56%的被調查者認為提供導賞服務是必要的。但是,在實際的調查中作者發現西安歷史文化旅游中,對導賞服務的服務質量差異較大。例如,兵馬俑、華清池這些旅游景點,導賞服務較為規范,從事導賞服務的人員大多具有一定的資質,可以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導賞服務,但是,唐大明宮、草堂寺、張騫墓、漢長安城等地的導賞服務不盡如人意,文化遺產景點的現場多媒體以及平面的導賞系統相對缺乏,導賞服務人員的規范程度也相對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游客的游覽熱情。
從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景點的交通分布上看,絕大多數游客對于景點的交通便捷程度十分在意,而對于文化遺產的相關旅游商品開發的關注程度較小。從整體來看,有約57.8%的游客表示良好的交通條件是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的重要因素。另外,港澳臺游客對于文化遺產景點中的民俗表演具有一定的要求,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陸游客對于文化遺產旅游地的動態展示不是特別的重視,相反,港澳臺游客則對此有迫切的要求,如有45.6%的香港游客表示文化遺產景點中的民俗表演十分重要。
由上述分析可知,由于文化遺產旅游屬于具有一定專業性的旅游形式,專業化的導賞服務十分必要。特別對于來源于異質文化區的游客,更應該通過多元化的表現形式以及完善的導賞服務來有效增強其對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景點的深入體驗。交通方面,由于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景點分布較廣,在交通組織方面具有一定的問題,所以在交通組織方面具有一定的挑戰。因此,創新性構建景點間交通聯系系統成為提升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的關鍵因素之一。
2.3 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的體驗滿意度不高,配套服務及設施丞待完善 根據數據分析發現,受調查者的整體旅游體驗滿意度不高,僅有25.6%的游客表示滿意。在專程前來觀光的游客中僅有34.6%的游客表示滿意。通過觀察,筆者認為西安歷史文化遺產系列配套接待服務設施方面存在著不足。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不僅沒有獲得觀光的美好體驗,反而產生了一定的挫折感。這主要是由信息服務和接待服務不完善所產生的。另外,空間信息的不足,以及文化遺產旅游信息缺乏更新也是導致游客體驗滿意度不高的重要方面。例如,盡管西安專門為步行游覽歷史文化遺產景點的游客設立了指引標志,但是標志設計不合理,如顏色不夠醒目、空間設置上不符合人體工學的要求、缺乏距離指示等細節信息。
配套服務缺乏不完善,以及旅游信息的不足會增加游客的挫折感,由此產生口碑效應會影響到更多游客的觀光意愿。利用SPSS中的成對樣本T檢驗分析游客是否愿意向朋友推薦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以及對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景點的了解程度,在置信度96%的情況下,我們發現游客是否推薦西安歷史文化旅游與游客本身對文化遺產的了解程度關聯度不高。
3 西安文化遺產旅游創新開發對策
從上面3節的分析可以得知,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整體知名度相對較高,但是部分景點的規范性以及旅游產品的體系構建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根據調查所得數據,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在未來的發展中應實施以下創新對策。
3.1 創新歷史文化遺產旅游的發展思路 需要進一步明確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的發展戰略目標以及方向。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品牌的構建至少還需要三個階段,分別是初步構建品牌、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和旅游品牌的形象提升。調查數據顯示,有84%的游客在來西安前就對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景點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初步構建品牌方面是相對成功的。在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和旅游品牌的形象提升這兩方面,作者認為應該秉承“區域發展,點面結合,突出精品”的發展思路。利用分區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針對不同區域的功能和特色對旅游產品進行個性化的包裝和開發。考慮到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的空間格局,以及未來發展在空間層面上的應變能力和靈活性,建議集中資源打造優勢景點,以核心遺產景點帶動周邊景點的開發,從而形成“以點帶面,輻射周邊”的景點空間布局模式。
3.2 創新文化遺產旅游的運營模式 西安目前應該在文化遺產景點的運營模式方面進行大膽的創新。對參與運營的主體以及保護機制進行一定的改革,文化遺產的開發與保護也應該同時進行。在充分開發的同時,應該積極保護文化遺產資源,特別是文化遺產周邊的環境,營造或者改善文化遺產周圍人文和自然環境,使保護文化遺產深入人心,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加大保護力度。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引入企業投資,以改善周邊的基礎設施,提高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形成“誰投資誰受益”的遺產保護新模式。
3.3 創新文化遺產的配套服務及設施 配套服務和設施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信息化服務和人性化服務兩個方面。現代化的信息服務是旅游者滿意的重要前提條件。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在不斷更新旅游游覽圖、宣傳資料的同時,還應該依托優勢平臺利用現代化的宣傳手段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和包裝,幫助游客更深入的了解西安悠久的歷史文化,為游客提供更為方便和友好的觀光環境。
在服務人性化方面,遺產景點的空間指示系統應該進一步完善,在遺產景點周圍設置明顯的提示標志,對已經設置的標志在高度、樣式、中外文對照等方面加以優化。也可以通過較為明顯的提示語句為游客的游覽提供盡可能詳盡的路線安排。
3.4 創新文化遺產旅游的產品開發體系 由于游客對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旅游的需求差異性較大,在景點的后續開發時應針對不同的游客打造多功能、立體化的旅游產品體系。針對一般游客開發和推薦標志性景點,針對希望深入了解西安歷史文化的游客,則通過開發深度體驗型旅游產品。以滿足游客多元的旅游需求。此外,西安旅游景點中還有許多經典的藝術、民俗及建造方面的元素,充分開發利用這些元素,并對其加以整合,完全可以滿足專業型游客的需求。通過多層次和立體化的旅游產品開發一定能夠滿足世界各地游客的需求,進一步將西安歷史文化遺產推向世界。
參考文獻:
[1]劉健.重視和提升城市“軟實力”推動西安又好又快發展[J]. 新西部,2009,(14):47.
[2]李鋒,陳太政,辛欣.旅游產業融合與旅游產業結構演化關系研究——以西安旅游產業為例[J].旅游學刊,2013,28(1):69-76.
[3]康俊香,楊新軍,馬秋芳.基于市場需求—承載力矩陣模型的遺產旅游潛能研究——以西安城區19個遺產景點為例[J].旅游學刊,2006,21(7):38-41.
曲阜是文化旅游城市,重要的旅游景點有“三孔兩廟一陵”其中,“一陵”指的就是壽丘與少昊陵。壽丘與少昊陵位于曲阜城東約四公里地方,即今天的曲阜舊縣的東北角。曲阜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當前,以“孔府、孔廟、孔林”為該地主要旅游線路,三孔接待游客數量逐年上升,而壽丘與少昊陵卻人跡罕至,2011年,曲阜少昊陵、周公廟景區榮膺國家3A級景區,但至今少有旅游團體專程趕往壽丘與少昊陵游覽觀光。在新媒體形式下,壽丘與少昊陵的旅游營銷戰略應啟動。
一、壽丘與少昊陵史料
史料佐證,壽丘為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出生地。宋代皇帝“推本世系,遂祖軒轅”,以軒轅皇帝為趙姓始祖。宋真宗將曲阜改名為仙源縣,遷移縣城于壽丘的西面,并在壽丘建立了規模宏大的景靈宮奉祀黃帝。少昊陵即少昊的墓葬處。因少昊為五帝之一,故名少昊陵。史料記載:“黃帝之子少昊建都窮桑,后徙曲阜,在位84年,壽百歲而終,葬于魯故城東門之外的壽丘。”壽丘與少昊陵所在的萬石山、云陽山,是曲阜最早的兩處古跡,但至今仍為受到應有的重視。
二、壽丘與少昊陵的現狀
當前,壽丘與少昊陵作為一處歷史文化景觀面向世人開放。近年來,曲阜壽丘遺址通過全面系統考古勘探,發現少昊陵遺址和景靈宮遺址等重要遺存,并將進行復原。
三、壽丘與少昊陵的旅游營銷方式
壽丘與少昊陵是曲阜境內文化韻味豐厚的旅游景點,新媒體形勢下,要加大對此文物景點的宣傳,擴大景點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旅游。
(一)傳統的媒體宣傳。新媒體宣傳依托傳統媒體的宣傳,壽丘與少昊陵的旅游營銷,應立足傳統媒體,主流報紙、雜志等展開合作,呈現景區風貌、宣傳景區特色。
(二)微博、微信等客戶端的宣傳。作為文物旅游景點,設立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形式的客戶端,向游客介紹景點的基本情況、展示景點一年四季的景色變化,吸引游客前來觀賞。
(三)運用影視資源,宣傳景點。建國以來,以黃帝、少昊為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作品不斷出現,景點旅游營銷者,以敏感的旅游營銷觸覺,挖掘景點旅游營銷的內涵,與影視節目展開合作,推廣景點。
(四)開展文化創新活動,從社會上征集黃帝、少昊卡通形象,擴大景區人文宣傳,制造有具有文化特色且享有專賣權的景區卡通吉祥物。以此擴大黃帝、少昊的文化影響力,提升壽丘與少昊陵的文化影響度。
四、壽丘與少昊陵的旅游營銷策略
關鍵詞:文化品牌;河北;旅游發展;
中圖分類號: F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4-003-01
一、我省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一)資源存量現狀
目前河北省遺存豐厚,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均居全國前列。目前,河北省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總數居全國第三位,世界文化遺產為3處,占全國九分之一,現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70 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8 處,是中國著名的文物大省。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5座,全國十大風景名勝2處,全國旅游四十佳3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處,國家級地質公園3處。
(二)旅游市場現狀
從周邊環境看,我省環抱京津,瀕臨渤海,消費群體集中,擁有4億人左右的潛在客源市場,對于發展面向京津的度假旅游和商務旅游,有廣闊的前景。“十五” 期間,全省共接待國內游客31071 多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39億元,比“九五”時期分別增長10.7%和15.1%。
(三)產品結構現狀
從我省旅游產業的結構內容上看,既有娛樂健身的塞外滑雪,也有修身養性的大眾文化與民間工藝;既有盡顯皇家氣勢的世界文化遺產,又有震撼海內外的文物寶藏和宗教朝圣;其內容涵蓋了觀光旅游、度假休閑、濱海、文物、雕刻、剪紙、雜技等多種領域。
(四)競爭力現狀
在競爭力方面,我省在全國排名第14 位,屬于中等偏上水平,與我省在全國經濟總量位居第6 的身份,特別是與我省旅游資源地位極不相稱。這種發展現狀,一則顯示出我省旅游業的資源優勢向資本轉化的任務十分艱巨,經濟潛能還未充分發揮,二則體現了我 省與周邊地區在旅游業方面的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劇。
二 、重視文化內涵開掘 ,打造河北旅游品牌
河北在人文景觀上,有許多足以令人驕傲之處。我省文化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 ,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和蚩尤就是在河北由征戰到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史。春秋戰國時期,河北大地上的燕國、趙國和中山國,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燕趙文化。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河北成為拱衛京師的畿輔重地。悠久的歷史使河北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積淀。此外,河北還擁有萬里長城、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明清皇家陵寢等世界文化遺產3處,有承德、邯鄲、保定、正定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4座。河北文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許多是全國之最。但目前,我省的文化產業群基本沒有形成,缺少眾多消費主體的支持,短期內難以形成文化產業規模。其中創意文化僅文化旅游有點起色,文化傳播、服務、交流、設計等“文化商品”的區域優勢并沒有顯示出來。但我們相信,只要大家認識到文化內涵對旅游的意義,一定能更好地挖掘現有景點的潛力。
三 、重視旅游文化的宣傳,打造品牌獨特性
中國加入WTO后,各行各業都必須具有面向世界的戰略眼光,激烈競爭的旅游市場更是如此。旅游作為一種商品,也和其他商品一樣,應該具有自己獨特的品牌。我們必須打造我省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我們常在省內報刊看到旅行社推出全國各地景點的旅游廣告,卻很難發現近處旅游景點的宣傳,想在省內或附近旅游,還需自己詢問或自行旅游。要選擇恰當的時機,以恰當的方式,打出自己的招牌,從而取得預期的效果。承德旅游打起皇帝牌,在清宮戲泛濫的今天,人們看多了這些或戲說或歷史的電視劇之后,難免產生要親臨其境的想法,避暑山莊之游既可以滿足人們游覽優美風景的需求,又可以讓人們目睹皇帝的生活環境,切身體會,可謂是正確的選擇。另外,建立科學完善的保護機制,發揮政府職能作用,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四、文化內涵與旅游資源的完美融合
內涵宣傳為景點廣布聲名,但僅憑宣傳不搞開發就是本末倒置。景點要想具有更大市場,就要大力開發。文化景點的開發要著重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內涵,但切忌過濫過俗。如山東曲阜新開發了一處景點,叫孔子故里,所謂“故里”,全是現在的仿古建筑。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這里有一個石頭堆成的石堆,導游硬說是孔子出生的地方。不用說這洞的人工痕跡如此明顯,單說地方就不對,孔子是出生在尼山腳下,而尼山距離曲阜尚有若千里的路程,這種牽強附會的表現其實是對游客的一種欺騙。所以,我省要注意加強民族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真正開發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氣息的景點,使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才能增加旅游的文化內涵和文化體驗,也更能促進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五、打破地域限制,發揮區位優勢
目前各地為擴大旅游市場,都在景點的開發上下功夫。但旅游景點的開發受各種條件的限制,人力物力財力自不必說,管理上說也還有不少有待協調的因素。據了解,旅游景點的管理并無統一的部門,按景點的性質不同分別隸屬于文物局、文化局、園林局、旅游局等不同單位。而且旅游景點的開發還受一州一縣的地域限制。因此,在旅游景點的建設和開發上,有必要打破各自為政的束縛,聯合開發,統一管理。在景點開發中,要有大旅游的觀念,把相關的景點連成一個相對固定的整體。從旅游經營管理部門來說,游客在旅游景點逗留的天數與旅游收入成正比。在整合上就必須考慮到線路、文化、品牌等因素的整合,以及時滿足不同層次的游客需求。而對于大區域的整合則有利于旅游區域整合的空間范圍擴大,領域增多、頻率加大。所以,區域領域的整合需要對整合內容具有科學性、專業性、可靠性。
參考文獻:
【1】邸明慧,王然.中國旅游區域整合的新發展[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8年7月
桂林,位于廣西東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湘桂走廊南端,東經109º36?至111º29?、北緯24º15?至26º23?,平均海拔150米。下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華僑旅游經濟區六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蒲、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人口近500萬,面積2.78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人口68萬。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有壯、瑤、苗、侗等幾十個民族,共有少數民族68萬人。屬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9.3℃,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溫暖濕潤,四季宜人。地貌屬于典型的巖溶地貌,自然環境優美。市區周圍峰林密抱,清澈縈回的漓江由北向南流經市區,市區和四郊星羅棋布著突兀的石峰,瑰麗的溶洞和碧澄的小湖,匯成了桂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迤儷景色……
桂林旅游景點眾多,有享譽中華的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蘆笛巖、七星公園、世外桃源、堯山等著名旅游點,還有古香古色的大圩古鎮、馳名的陽朔洋人街、有被譽為“華南第一峰”的貓兒山、度假保健勝地龍勝溫泉、美麗壯觀的龍脊梯田和世界聞名的有“百里畫廊”之稱的漓江風景區。桂林市還是一座古文化遺址特別豐富的歷史文化名城。共發現發掘數以千計的歷史文化遺址、古代石刻、古葬墓、古建筑和文物,其中有與京杭大運河、都江堰齊名的秦代建筑的興安靈渠、有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王城和陵墓、還有中國四大孔廟之一的恭城文廟……
城市改造已經完成,改建、擴建了大批的旅游景點、酒店、購物場所和公共設施,交通方便(其中包括110輛免費公交車和數十輛景區景點間免費巴士)、設施齊全,是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商務會議和國際大型會議的理想地點。
你還等什么呢?暑假,我們HAPPY桂林!
旅游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的出入境旅游也在快速的發展。近幾年,旅游這一活動也逐漸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們通過物質消費以及文化熏陶,享受短暫或者暫時的活動。
國內的各地方文化差異很大,這也體現了我國的旅游資源極為豐富。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為發展旅游業奠定了物質基礎。旅游的本質是屬于精神文明活動。人們愿意通過旅游來放松身心,豐富自身的閱歷,更為了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在這樣的旅游過程中,人們也愿意為了紀念某一時間或者某一事件也購買旅游紀念品。
一、紀念品的種類
由于旅游紀念品隸屬于旅游商品的范疇,所以凡是滿足消費者在旅游地區的需求,提供具有使用價值的無形或者有形的商品都可以稱為旅游商品。但是商品的界限較于模糊,按照旅游商品類別分類,大概可以分為:日用品,食品,土特產品,古玩,傳統工藝品,以及旅游紀念品。所以學術界提出但凡在旅游地區購買的,可以通過該商品能夠幫助消費者回憶該旅游地區的,這一類商品都可以稱為旅游紀念品。旅游紀念品的分類各不相同,本文暫且按照時間界限分類,即可以分為傳統旅游紀念品和新型旅游紀念品。
二、旅游紀念品的價值
旅游紀念品作為一個城市的名片,就應該具有鮮明的地域或者民族特點。因為旅游是滿足人們自身高層次的一種需要,是人們對精神層面的一種追求,所以人們也越來越多的把金錢花在精神需要方面。而旅游紀念品實際上就是在實現這一點。
雖然旅游是人們對精神層次的滿足,但是旅游紀念品是物化這一項活動的載體。消費者可以通過這樣的物品,回憶旅游的過程,對旅游地區加深印象。同時,紀念品作為人際關系交往中的一個重要禮品,可以使朋友之間增進感情,也可以用在公共的禮儀交流。所以作為旅游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禮品,紀念品不但是旅游產品,也是一種文化載體。提高紀念品的價值,才能更好的吸引消費者在旅游地區去購買,也幫助消費者通過紀念品回憶旅游地區。
三、成都旅游紀念品的特點
作為自古的西南重鎮,成都是中國首批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所以成都旅游業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這樣的特色可以對成都的旅游業發展起到帶頭作用,成都通過自身的旅游產業建設,提出以文化內涵為特色,休閑之都為口號,成為著名的旅游城市。當一個地區具有獨特的文化主體的優秀旅游景點,就代表了當地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
這樣的一些文化主體也為旅游紀念品提供了很多創造題材。例如大熊貓由于分布區很狹小,僅限于中國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如四川,陜西和甘肅的山區。在中國能夠維持10只以上飼養的圈養單位也僅僅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陜西省珍惜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和北京動物園4家。所以對旅游者而言,到四川看大熊貓可以算一個常規或者不可或缺的旅游項目。正是因為這樣,與大熊貓相關的紀念品也有很多。就如同現在成都很多旅游景點可以看到的熊貓屋,這樣一種專門販賣熊貓系列旅游紀念品的商店。
除了這些文化主體所提供的創造題材,成都也有很多具有傳統意義的旅游紀念品。這些傳統旅游紀念品由于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也已經被各地很多消費者所熟知。這樣的藝術和歷史文化載體,也受到該地區以外的人們歡迎。例如成都的蜀繡,也稱為蜀江錦。這樣的旅游紀念品早在戰國時期,就在成都開始產出,有兩千年的歷史。蜀錦也是中國四大名錦之首,人們還可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四川廳看到巨幅“芙蓉鯉魚”座屏。而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是蜀錦工藝的傳承單位。所以去這樣的旅游景點游覽并且購買相關的旅游紀念品也是旅行者常見的一種選擇。
四、成都旅游紀念品的營銷分析
傳統旅游紀念品,可以看作已經約定俗成的城市名片。這樣的旅游紀念品通常在歷史上就有名氣,隨著時間推移已經被標志化,深入普通百姓的心里。例如北京的烤鴨,西安的兵馬俑復制品。另一個新型的旅游紀念品,可以作為另外一種當地特色文化存在的商品。即,雖然沒有前一者的認同感高,但是此類商品也具有當地文化的特點。例如上海民國時期的廣告宣傳畫,或者一些當地特點的明信片。成都就具有很多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旅游資源。例如:熊貓文化、三國文化,以及金沙文化等。從這里可以看出,成都的旅游紀念品不但題材多樣,而且還有很多具有歷史文化意義。
成都的旅游紀念品針對不同的文化特點,都具有各自相應的旅游產品。熊貓文化有熊貓屋這樣專門提供熊貓相關商品的商店。三國文化有出品很多三國題材的泥塑等。但是這些旅游紀念品的品種都過于單一,有的產品,人們在一年兩年甚至五六年里都可以看到,也說明產品的創新性不夠。雖然有些產品很有地區文化特點,但是應該針對消費人群做出具體的細分,提高旅游紀念品創新和質量的同時,也增加紀念品的價值。
旅游紀念品的價格通常會由于所在地區的生活水平不同,價格有所不一樣。但是在個別的旅游景點,都存在一些價格方面的問題。例如由于國外游客或者外地游客對于當地的物價不了解,有的銷售人員會故意提高旅游紀念品的價格來謀求暴利。雖然在短時間內,銷售者可以從消費者那里獲取一定的利益,但是這對成都的旅游形象卻有相當的損害。
旅游紀念品應該反映當地的特色,或者旅游地區和景點的特點,但是很多旅游紀念品在不同的旅游景點都可以看到。雖然旅行者到成都會選購地區的特色商品,但是如果當地的景點都販賣相同的旅游紀念品,那么這些景點的一些文化特點就會由于相同的紀念品給消費者相似的感覺,進而影響消費者對紀念品的選購。同時,沒有創新性的紀念品也很容易被復制或者山寨,這也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因此,成都的旅游紀念品需要具有一定的地區特點,但是在產品的創新方面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也需要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和消費水平的旅行者,以誠信的經營理念促使消費者對成都的旅游環境留下很好的印象,進而提高對旅游紀念品的信心,增大旅游紀念品的銷售量。
參考文獻
[1]于梅好.旅游紀念品研究綜述[J].經營管理者,2009,(10).
[2]劉麗君.旅游紀念品開發問題芻議[J].商業經濟,2009.17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