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苗木嫁接方式

苗木嫁接方式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苗木嫁接方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苗木嫁接方式

苗木嫁接方式范文第1篇

果樹育苗的主要工作是為果樹栽培提供一定數量、適應當地氣候環境與自然條件的早產、豐產、穩產、優質的果樹幼苗。由于苗木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果樹種植的成活率、果樹壽命、樹勢強弱以及果樹今后的產量。因此,對于果樹栽培,必須強化果樹苗圃的管理,將優質良種的苗木培育作為重點,采用優良品種和優質果苗,通過科學的采種育苗手段,提高苗木質量,確保今后果樹種植的產量與質量。

2苗圃地的科學規劃建設

2.1苗圃地的選擇

果樹育苗的苗圃地應盡可能地選擇在需用苗木地區的中心或附近,進而減少苗木運輸費用和運輸途中造成的苗木損壞,并確保苗圃的土壤和氣侯等環境條件應該與苗木使用地基本相同,以盡可能地提高苗木定植成活率,確保果樹苗木能夠生長發育良好,品種的優良性狀能夠得到體現。苗圃地的土壤應該最好為土質肥沃、通氣性良好的土壤,土壤深度以40cm為宜,對于粘土和砂地必須將其改良成為疏松肥沃、適合苗木生長的土壤理化特性,同時根據果實苗木種類適當調整苗圃地土壤的酸堿度,使其符合苗木生長發育的要求。

2.2苗圃地的規劃

苗圃地的作業區主要是分為母本園和繁殖圃,其中母本園主要是為繁殖苗木提供優質砧木和良種接穗、插穗,規劃的規模應當根據苗木生產的數量進行設計,并注意確保位置適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隔離保護。對于繁殖圃則主要是作為培育苗木的生產區,應該按照果樹苗木的繁育方法將其分為實生苗區、自根苗區、嫁接苗區、砧木苗區進行規劃建設。

2.3苗圃地的整地施肥

在苗圃地的整地上,首先應該在苗圃地平整作業區時徹底清除雜草,以免幼苗消耗營養,并減少病蟲。同時按照30~40cm厚度對土壤進行翻耕,并根據土壤理性特點結合深翻分層施入腐熟的有機肥料、草木灰、過磷酸鈣等對土壤進行改良。在播種或移苗以前,還應該采用硫酸亞鐵、呋喃丹等藥劑進行土壤消毒滅蟲。之后淺施圃地,碎土整平,按照土層厚度、雨水情況作畦。

3育苗技術之實生苗的培育

3.1種子的準備

實生苗培育應該采集品種純正、無病蟲害,且充分成熟的種子,重點選擇豐產、穩產、質優的母株,采集處于成熟期的種子,并將其通風、冷涼、干燥處貯藏。之后按照不同果實苗木的特點,采取相應的層積處理,確保種子的后熟,進行浸種催芽。在層積處理后或播種前應采用目測法、過氧化氫法、染色法、發芽試驗等方法鑒定種子的生活力。

3.2播種

播種時期應根據不同果樹苗木的特性確定,一般秋播在11月上旬~12月下旬,春播在2月下旬~3月上旬,對于播種量應該根據種子純凈度顆粒大小、發芽率高低、發芽勢強弱、播種方式及要求單位出苗數等確定。播種方式小粒種子多用撒播,大粒種子例如桃、杏、核桃等多用點播種,此外也可以采用行距開溝的條播方式。播種深度應該按照種子最大直徑的1~5倍控制,播種后按照果實苗木種類確定是否覆土。

3.3播后管理

播種后,應及時澆水確保表土經常濕潤,同時在種子拱土時應及時去掉覆蓋物,幼苗成活后中耕除草,對于用作砧木苗應當在苗木達到一定高度后除去分枝,確保嫁接部位光滑。

4育苗技術之嫁接苗培育

4.1接穗的采集

對于接穗應該根據果樹苗木品種區域化要求,在品質純正、生長健壯、高產穩產、無病蟲害的母本上采集生長充實、芽眼飽滿的一年生或當年生枝作為接穗。采集的時間盡量在高濕季節早晚采集,同時及時取出頂端不充實部分和葉片,并置于保溫、保濕和通風環境下保存。

4.2嫁接嫁接方法

主要有枝接、芽接和靠接,其中應用最廣泛的嫁接方式就是枝接、芽接。采用芽接的優點在于接合部位牢固,成活率高,嫁接步驟為削取芽片,切割砧木,取下芽片插入砧木接口和綁縛。枝接的優點在于發芽早,生長旺盛,能夠當年成苗,主要適用于較粗的砧木,嫁接方法則又可以分為插皮接、劈接、腹接、切接、根接等,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選擇。

4.3嫁接后的管理

在完成嫁接2周后應及時檢查成活,對于芽接在次年春季萌芽前應及時解膜,芽接苗、腹接苗在接芽成活后、萌芽前應及時進行剪砧,并適時除萌摘心,以便于摘心促進分枝。此外,還應該根據不同果實苗木的特點設立支柱,做好施肥、防蟲害、中耕除草等管理維護。

5育苗技術之自根苗的培育

5.1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技術主要是通過在母樹上剪取枝條或根,插于土壤中促使其生根或萌芽成苗的技術,主要有硬枝扦插、嫩枝扦插、根插法等幾種方法。硬枝扦插主要是采用木質化、成熟的一年生枝條扦插繁,需要注意的是,在扦插前需采用高錳酸鉀等藥品對插床基質進行消毒處理。嫩枝扦插主要是采用尚未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新梢扦插,重點確保空氣和土壤濕度等條件適當。根插法主要用于枝插不易成活的果樹苗木,重點確保根插的粗度、長度、端口剪切適當。

5.2壓條繁殖

壓條繁殖是指在與母體不分離的狀態下把枝條埋在土壤中生根成為新植株的繁殖方法,對于扦插不易生根的果樹種類非常適用。壓條繁殖有地面壓條和空中壓條2種方式,其中地面壓條中對于根頸部發枝力強的果樹一般采用直立壓條,對于根頸部發枝力弱的則采用曲枝壓條方式。

5.3分株繁殖

法分株繁殖法主要是利用果樹母株的根或匍匐莖,在其生根后將其分離栽植的培育方法,主要有根蘗分株法、吸芽分株法、匍匐莖分株法、根狀莖分株法等幾種方法,主要用于如石榴、棗、山楂、李、櫻桃、香蕉、菠蘿等果樹苗木的培育。

6育苗技術之苗木出圃

6.1苗木的掘取

苗木的掘苗時期應該按照果樹種類、氣候條件確定,落葉果樹一般在休眠期掘取,常綠果樹苗木一般在新梢停止生長并充分成熟后掘取。掘苗時應注意確保土壤疏松,掘苗的深度大致在30cm,重點注意確保苗木根系、枝條、芽等不受損傷,掘苗以后應該將主根、側根的傷口剪成斜面,并及時疏除過密的纖細枝、病蟲枝,解膜補剪砧木。

6.2苗木的分級、檢疫和消毒

對于病蟲害嚴重、損傷較大、無根或嫁接口破裂的苗木應予以廢棄,同時根據不同苗木的樹種、品種、繁殖方法和當地的氣候條件將苗木分級,并按照國家植物檢疫相關規定對苗木進行檢疫檢驗,重點控制苗木的病蟲害問題。之后采用石硫合劑噴灑或浸苗或者是波爾多液浸苗進行消毒處理。

6.3苗木的包裝和運輸

對于果樹苗木,應該先蘸泥漿后采用稻草、草簾、草袋和蒲包等對其進行包裝,在運輸過程中注意直立放置,避免日曬、雨淋,同時輕拿輕放以免出現機械損傷,如果苗木不能出圃外運,必須在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區域進行假植。

7結語

苗木嫁接方式范文第2篇

關鍵詞:無刺花椒;建園;嫁接苗

中圖分類號 S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5-62-02

花椒是涉縣分布最早、最廣的香料和油料樹種之一,有文史資料可查的可追溯到明、清兩代。由于其具有適應性強,容易管理,經濟價值高,銷路好,見效快等優點,深受當地群眾喜愛,曾經是涉縣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近幾年來,由于人工費高,再加上它全樹多皮刺,操作管理極不方便,采摘用工多,還經常刺傷手指,嚴重阻礙了其發展。為促進花椒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我們對無刺花椒建園技術進行了研究。

1 無刺花椒建園苗木的選擇技術

為了研究無刺花椒建園的苗木選擇技術,對無刺花椒嫁接苗和播種苗進行皮刺穩定性試驗。試驗地點設在涉縣更樂鎮南池村農場。砧木采用涉縣有刺花椒為砧木,接穗采用國內花椒枝條的無刺枝段,嫁接方法用枝接法。品種為無刺1號和無刺2號。檢測枝條無刺枝段占整個枝條的比例、皮刺有無、多寡、大小等情況,以同一品種的播種苗為對照調查相應的指標,并調查播種苗皮刺相對較少的植株所占比率,調查結果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無刺椒1號通過以無刺枝段為接穗嫁接,長出的新梢幾乎無刺,無刺枝段占整個枝條比例的80.82%,且皮刺很少,平均11個/枝;皮刺很小,長×寬值平均為0.5cm×0.3cm,嫁接植株100%為無刺或少刺植株。播種苗少刺株所占比例僅為10%左右,平均刺數46個/枝,大部分植株皮刺較多,布滿整個枝條;皮刺也較大,長×寬為1.5cm×1.2cm;10%的少刺株中無刺枝段占整個枝條的29.76%。

無刺椒2號通過以無刺枝段為接穗嫁接,長出的新梢幾乎無刺,無刺枝段占整個枝條比例的87.68%,且皮刺很少,平均枝刺9個/枝;皮刺很小,長×寬值平均為0.4cm×0.3cm,嫁接植株100%為無刺或少刺植株。播種苗少刺株所占比例僅為15.6%左右,平均刺數53個/枝,大部分植株皮刺較多,布滿整個枝條;皮刺也較大,長×寬1.5cm×1.0cm;15.6%的少刺株中無刺枝段占整個枝條的25.85%。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無刺嫁接苗長大以后比播種苗的皮刺少得多、小得多,建立無刺花椒園應選擇無刺嫁接苗。

2 平地無刺花椒建園技術

花椒性喜溫暖,整個生長發育期都需要較高的溫度,較耐干旱,但不耐水濕,容易積水的粘重土壤會導致樹體大面積死亡。花椒怕寒風,多風的山口忌栽植花椒。花椒耐貧瘠,但在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上生長良好,山地鈣質土生長更佳。國內無刺花椒耐澇性較差,平地容易積水,造成澇害,導致流膠病和黑脛病大規模發生,甚至導致椒樹全部死亡。2008-2010年,連續3a進行花椒高壟栽培和平畦栽培試驗,每年調查花椒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研究平地花椒不同栽植方式優缺點,結果見表2。

注:品種為無刺花椒、壟高15~20cm。

通過表2結果可以看出,高壟栽植可以明顯的降低流膠病、黑脛病等危險性病害的爆發流行,定植3a后,平畦栽植苗木發病率達75%以上,死亡率達到51.67%,造成毀滅性損失。而采用高壟栽植的花椒發病很輕,發病率僅為7.67%,死亡率3.33%,遠遠低于平畦栽培的苗木。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看出平地栽植無刺花椒最好采用高壟栽培:壟高15~20cm,一般栽植密度3m×(4~5)m,適宜的栽植密度為40~50株/667m2。

3 干旱區快速建無刺花椒園技術

涉縣南池村農場,地形屬梯田,無灌溉條件,連續3a用從河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培育的無刺花椒嫁接苗直接建園,成活率很低,平均僅為32.95%左右。為了解決定植成活率低的問題,課題組于2009年和2010年進行了兩種不同方式的建園試驗,品種為無刺椒2號。

苗木嫁接方式范文第3篇

關鍵詞桃苗;嫁接;成活率;影響因子

中圖分類號S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11-0127-02

句容市是典型的丘陵山區,近幾年來應時鮮果發展迅速,特別是桃早果、早產、效益好、發展快,苗木需求量大。桃苗芽接程序簡單[1],操作容易,工作效率高,嫁接時間長,但由于丘陵山區土地立地條件較差,若要確保嫁接成活率高,培育出壯苗、好苗,必須注意苗地與周圍環境的變化,否則可能導致嫁接桃苗全部死亡。筆者從2007―2010年,通過連續4年的嫁接比較與觀察,探索出影響桃苗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子。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概況

試驗苗圃設在句容市重點水蜜桃生產地黃梅鎮楊修林桃園及茅山管委會馬埂村,試驗園砧木為毛桃苗,嫁接品種有金山早紅、霞光、拂曉、良姬、新白花等。

1.2試驗設計

1.2.1不同立地條件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選擇4種不同的立地條件進行嫁接比較,即設4個處理,分別為:地勢平坦,熟土層較深,有少量沙質,周圍通風性良好(A1);地勢平坦,熟土層較深,有少量沙質,四周有高桿農作物遮擋,通風性較差(A2);地勢平坦,土質黏重,四周通風性良好(A3);坡地,土質黏重,四周通風性良好(A4)。2次重復。

1.2.2不同質量穗芽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試驗設2個處理,分別為:飽滿芽(B1)、不飽滿芽(B2)。在同一塊立地條件較好的苗圃地進行嫁接。2次重復。

1.2.3不同嫁接時間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根據不同的氣候特點,選用4個不同的時間段作嫁接成活率的比較,即設4個處理,分別為:6月下旬至7月上旬(C1);7月中旬至8月上旬(C2);8月中旬至8月底(C3);9月中旬至下旬(C4)。2次重復。

1.3試驗方法

嫁接方法為帶木質部芽接,接前接后管理條件較好。比較觀察桃苗在不同的立地條件、不同質量的穗芽、不同的嫁接時間3種情況下嫁接成活率[2]。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立地條件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選擇不同的立地條件對桃苗嫁接成活率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選擇地勢平坦,熟土層較深的沙質土,四周通風性良好的地塊作為苗圃地,利于排灌及苗木根系的生長,嫁接桃苗成活率達到96.00%,壯苗(達到的一級苗,以下同)率達到90.18%;最差的是周圍有遮擋物不通風的地塊,其他條件都好,由于四周不通風,苗地相對溫度提高,苗木死亡率很高,如果遇到陰雨高溫,死苗就更快,連續2年嫁接平均成活率僅31.79%;其他條件較好,土質黏重的地塊,基本不影響桃苗嫁接成活率,但直接影響出圃苗木的質量;坡地嫁接桃苗,坡下易積水,造成桃苗爛根而死,對桃苗嫁接成活率有一定的影響[3]。

2.2不同質量穗芽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選用穗條中部的飽滿芽進行嫁接(主栽品種新白花),連續多年嫁接成活率都高,平均為96.88%,苗木中期生長快且旺盛,壯苗率達92.90%。不飽滿芽嫁接,差異十分明顯,2009年嫁接桃新品種拂曉(外地引進,枝條較弱,芽眼不飽滿),除發芽推遲5~7 d,發芽率約80%,發芽后又受陰雨影響,成活率僅39.58%,中后期苗勢生長弱,壯苗率僅42.11%;2010年7月下旬嫁接本地品種新白花打頂部及基部芽,芽眼形似飽滿,結果表明,嫁接成活率僅60.00%,壯苗率僅66.67%,此類芽應列為不飽滿芽。

2.3不同嫁接時間對桃苗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第1階段(處理C1)嫁接桃苗較合適,此時梅雨已過或將出梅,接后利于發芽,苗木生長期長,此期嫁接成活率達95.56%,壯苗率達90.41%;第2階段(處理C2)的關鍵要掌握剪砧的時間,如果氣候適宜,通風好,可1次剪砧,如氣溫偏高,應推遲剪砧或分2次剪砧,在較好的管理條件下,此期嫁接也可達到滿意的結果,成活率可達92.50%,壯苗率可達89.64%,如果剪砧時間掌握不好,可直接影響其苗木成活率;第3階段(處理C3)已到秋季,在開闊通風的苗地可以采用剪砧嫁接,促使其早發芽,此期嫁接成活率可達89.82%,但由于生長期短、長勢弱,壯苗率僅29.35%,此期嫁接一般為補接;第4階段(處理C4)一般為培育芽苗,是由于前期砧木生長不好或有意識 要求芽苗而定,此期嫁接時間一定要掌握好,提前容易發芽,推遲傷口與芽片難以愈合,一般在白露后為宜,嫁接成活率亦可達92.00%。

3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桃苗在不同的情況下進行嫁接,其成活率、壯苗率差異十分顯著。苗圃地塊周圍的通風條件是決定苗木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地塊四周通風良好,嫁接成活率高,反之,嫁接成活率極低;苗圃地的土質是決定出圃桃苗質量的另一要素,一般苗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利于排灌,四周通風良好,熟土層較深的沙質土壤。選用飽滿芽嫁接,這類芽發芽快,幼芽壯實,苗木中期生長快且旺盛,是培育壯苗的首要條件。嫁接時間應宜早不宜遲,嫁接早,前期溫度低,有利于桃苗發芽生長,苗木生長期長,成活率高、壯苗率高,所以在生產中一般應選擇在出梅時進行嫁接[3-6]。

4參考文獻

[1] 薛白耘.速成桃苗嫁接法[J].中國花卉盆景,2008(3):25.

[2] 于錫斌.培育速成桃苗嫁接后剪砧與折砧對比試驗[J].山西果樹,2003(4):12.

[3] 高丹,郭峰.不同嫁接方式對桃苗生長的影響[J].北方園藝,2008(10):92-93.

[4] 黃義君,蘆峰.銅仁地區培育桃苗適宜的移砧與嫁接時間[J].中國南方果樹,2004,33(3):48.

[5] 欒峰,黃殿興.嫁接部位對桃砧杏、桃苗木生長的影響[J].山西果樹,2005(2):38-39.

苗木嫁接方式范文第4篇

【關鍵詞】綠化;苗木;質量;管理

我們的城市園林綠化需要更多的苗木,做好綠化苗木的管理工作對于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那么接下來我就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介紹一下苗木管理的相關事宜,為我們園林人做好園林綠化苗木管理工作建言獻策。

1.園林苗木嫁接后的管理工作

苗木嫁接技術是我們搞園林綠化的經常使用的一項技術,掌握了技術并不一定能做好我們的綠化工作,還要注意做好嫁接后的管理工作,我認為這是使苗木成活的一個關鍵因素,下面我簡單的介紹一下:

1.1檢查成活

枝接和根接,在接后20~30天即可檢查成活情況。凡接穗上的芽已經萌發生長或仍保持新鮮的即已成活。芽接苗在接后7~l5天即可檢查成活。接芽上有葉柄的很好檢查。只要用手輕輕碰葉柄,葉柄一觸即落的,表示已成活。這是因為葉柄產生離層的緣故,若葉柄于枯不落的為未成活。接芽不帶葉柄的,則要解除綁縛物進行檢查。若芽體與芽片呈新鮮狀態,已產生愈傷組織的,表明已嫁接成活,把綁縛物重新扎好。若在春、夏季嫁接的,由于生長量大,可能接穗已萌動生長,更易鑒別。若芽片已干枯變黑,沒有萌動跡象,表明已經死亡。

1.2補接

嫁接失敗時,應抓緊時間進行補接。如芽接失敗的,且嫁接時間已過,樹木不能離皮,則于翌年春季用枝接法補接。對枝接未成活的,可將砧木在接口稍下處剪去,在其萌發枝條中選留一個生長健壯的進行培養,待到夏、秋季節,用芽接法補接。

1.3解除綁縛物

當接穗已反映嫁接成活、愈合已牢固時,就要及時解除綁縛物,以免接穗發育受到抑制,影響其生長。但解除綁縛物的時間也不宜過早,以防因其愈合不牢而自行裂開死亡。枝接、根接的在檢查成活情況時,將縛扎物放松或解除;嫁接時培土的,將土扒開檢查,芽萌動或未萌動,但芽仍新鮮、飽滿,切口產生愈合組織,表示成活,將土重新蓋上,以防受到暴曬死亡。當接穗新芽長到2~3cm時,即可全部解除綁縛物。

1.4剪砧、抹芽和除蘗

凡嫁接苗已檢查成活,但在接口上方仍有砧木枝條的(特指枝接中的腹接、靠接和芽接中的大部分),要及時將接口上方砧木的大部分剪去,以利接穗萌芽生長。剪砧可分兩次完成,最后剪口緊靠接口部位。春季芽接的,可和枝接一樣同時剪砧;秋季芽接的,應在第二年春季萌動前剪砧。

嫁接成活后,由于接穗、砧木親和差異,促使砧木常萌發許多蘗芽,與接穗同時生長,或提前萌生,爭奪并消耗大量養分,不利于接穗成活。為使養分集中供給接穗生長,要及時抹除砧木上的萌芽和根蘗,一般需去蘗2~3次。

1.5設立支柱

接穗在生長初期很嬌嫩,所以,在春季風大的地區,為防止接口或接穗新梢風折和彎曲,應在新梢生長后設立支柱。由于這項操作工作量極大,生產上也可采取降低接口、在新梢基部培土、嫁接于砧木的主風方向等途徑防止或減輕風折。上述兩次剪砧,其中第一次剪砧時在接口以上留一定長度的莖干就是代替支柱的作用,待刮害風的季節過后再行第二次剪砧。

2.綠化苗木的冬季防寒

在冬季寒冷、春季風大干旱、氣溫劇變的地區,小苗往往易遭受凍害,因此,對抗寒性弱的苗木必須采取有效的防寒措施,以保證苗木安全越冬。苗木防寒應從以下兩方面人手。

2.1提高苗木抗寒能力

選用抗寒品種,適時早播,延長生長期,生長后期控制水肥,促使苗木生長健壯。對某些停止生長較晚的樹種,可采取剪梢等措施,以促進枝條木質化。

2.2采取保護性防寒措施

(1)覆蓋。在霜凍到來之前,用稻草、麥秸、草簾、落葉等將苗木覆蓋,翌春再把覆蓋物撤除。注意要設支撐物,防止壓斷小苗。

(2)埋土或培土。在土壤封凍前,將小苗順著有害風向依次按倒并埋土,土厚一般10cm左右,翌春土壤解凍時除去覆土并灌水。若苗木較大,不能按倒的可在根部培土,亦有良好效果。

(3)設防風障。土壤結凍前,在苗床的迎風面架設防風障,一般風障高2m,障間距為障高的10倍左右。設風障可阻擋寒風,降低風速,提高風障前的地溫和氣溫,減輕或防止苗木凍害。

(4)灌水。土壤封凍前灌足凍水可防止抽條,減輕凍害;春季在霜凍來臨的夜晚灌水,能提高溫度,防止晚霜的危害。

(5)熏煙。在預知有霜凍的夜晚,于苗床的上風處,設置若干個發煙堆,當溫度下降有霜時即可點火熏煙,注意火要小、煙要濃,保證有較濃的煙霧。煙霧可防止土溫散失,提高地表溫度,有效預防霜凍。

(6)涂白。涂白防寒應在封凍前進行。涂白形成一層保護膜,可以起到抗風、保濕、保溫作用,減少樹干皮部水分蒸騰。涂白后白天能反射光線,減少熱量吸收;夜晚又可保溫,減小晝夜溫差,起到防寒作用。對一些抗寒性稍差和苗于怕日灼的苗木,如香椿、合歡、懸鈴木等常用此法。涂白劑配方為:石灰5kg、硫黃0.5kg、水20kg,另加適量黏著劑。

3.園林苗木病蟲害的防治

目前在城市園林苗木建設中普遍存在著對病蟲害防治的不夠重視。病蟲害一般情況下會導致樹木生長不良,降低苗木質量。使苗木失去觀賞價值以及綠化效果,甚至引起花木死亡。有些病蟲害能使某些花卉品種逐年退化,直至全部毀種,或使城市綠化苗木、風景林和林木大片衰敗或死亡,從而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掌握病蟲害防治技術措施,是提高園林植物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重要保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3.1黑光燈誘殺害蟲

利用害蟲的趨光、趨波等特性,將光的波段、波的頻率設在特定的范圍之內,近距離用光,遠距離用波誘集害蟲。通過殺滅成蟲降低田間落卵量,控制害蟲發生量,實現安全控害蟲。

3.2應用天敵防治技術

無公害防治不會破壞生態平衡,不污染環境,不傷害天敵,是今后防治蟲害研究的主攻方向。在園林植物蟲害防治中也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提高防治害蟲的水平和效果,如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鳥治蟲等。

3.3選擇使用生物農藥

生物農藥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能有效地保護天敵,消滅害蟲,對環境污染小,對病蟲害的控制作用叫化學農藥持久。如:利用Bt乳劑防治國槐尺蠖,每年噴兩遍藥即可控制其危害。花保、蟲卵克等都是生物農藥的首選。

3.4篩選無公害藥劑

通過優化重組實現藥劑的混配增效作用。化學防治只在應急時進行,盡可能地使用低毒、對環境污染小的藥劑,經常變換用藥品種和混用配方,盡量減緩防治對象抗藥性的產生。施藥方式應采取涂莖、根施和注射等方法。同時,根據防治對象的特點、植物和環境等選用不同的藥劑、劑型進行防治。并改進化學農藥的施用技術,提高農藥的利用率,以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參考文獻】

苗木嫁接方式范文第5篇

關鍵詞:砧木;嫁接;塔羅科血橙;愈傷組織;成活率;生長

中圖分類號: S72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55

1 引言

塔羅科血橙(Citrus sinensis cv.Tarocco)為亞熱帶常綠果樹,是蕓香科柑橘屬橙的變種,品質優,原產意大利[1,2]。1995年重慶萬州引種塔羅科血橙。萬州年均溫17.7℃,無霜期334d,春季溫度回升早,3~5月平均氣溫達19℃,對塔羅科血橙掛樹貯藏極為有利,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塔羅科血橙在該區域品質表現優于其它地區,且因獨特玫瑰色果肉和玫瑰香味而被命名為“玫瑰香橙”。嫁接在我國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果、蔬等園藝植物繁殖的主要方式 [3-5]。通過嫁接,可以保持品種的優良特性 [6-9]。合理選用砧木同時選擇最佳砧穗組合及時間進行嫁接,是嫁接成功的關鍵因素[10-11]。我國柑橘嫁接主要以枳作為主導砧木,近年人們又用香橙作砧木[10-11],但是這2種砧木是否適于我國塔羅科血橙栽培還缺乏相應研究。為此,本研究就兩種砧木對塔羅科血橙苗嫁接成活率及生長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旨在探索適合重慶萬州塔羅科血橙的最佳嫁接組合,為優質塔羅科血橙苗木的繁育提供科學依據。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時間、地點

本研究田間試驗于2013~2014年在重慶三峽農業科學院甘寧試驗基地(重慶市萬州區甘寧鎮,N30°67′46″89,E108°28′88″96)柑橘種質資源圃進行,這段時間該地區年均溫為18.9℃,年均降水達1519.4mm,日照為1809.8h,相對濕度為72.125%,無霜期長達360d。

室內試驗分析在院本部進行。

2.2 試驗材料

2.2.1 砧木材料

本研究試驗分別以枳(Poncirus trifoliate(L.) Raf.)、香橙(Citrus junos Sieb. ex Tanaka )1a生實生苗為砧木材料,于2013年2月14日同時播種于種質資源圃,播種密度為85kg/667m2,按照優質柑橘苗木繁育技術進行常規管理。

2.2.2 接穗材料

本次試驗所用塔羅科血橙(Citrus sinensis cv.Tarocco)接穗,均采自于重慶市萬州區西部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塔羅科血橙苗木采穗圃中2003年嫁接的母樹樹冠中上部1a生健壯枝條。

2.3 試驗方法

2.3.1 試驗設計 選取粗細、生長勢相對均勻一致的600株砧木苗進行嫁接比較試驗

接穗質量和芽體飽滿度基本保持一致。試驗設4個處理,采用腹接芽接(side-bud grafting,縮寫:SB)方法,分別為枳春季嫁接(TSBS)、香橙春季嫁接(FSBS)、枳秋季嫁接(TSBA)、香橙秋季嫁接(FSBA)。每個處理選擇50株,3次重復,接口高度為地面以上10cm。分別于2013年9月14日(秋季)、2014年3月1日(春季)進行嫁接。在相同管理水平下從嫁接后第7天開始觀察,每隔7d觀測1次,主要觀察砧穗愈合情況,并于2014年春季3月24日開始記載成活率及苗木生長情況。

2.3.2 統計分析

對原始試驗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Duncan法做多重比較。

3 結果與分析

3.1 2種砧木對塔羅科血橙砧穗愈合進程的影響

觀察4個時期(嫁接后第7~9d、14~16d、21~23d、28~30d)的砧穗愈合情況,將觀察結果綜合后所得字母組合定義為砧穗愈合型,以各字母所占比率定義為該字母頻率,分別以fA、fB和fC表示,以fA、fB和fC值的大小判定各砧穗組合的愈合狀況。觀察發現:

枳砧和香橙砧在春季嫁接后第7~9天,砧木與接穗在切口處均未出現愈傷組織;而秋季嫁接則均有愈傷組織出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川县| 五河县| 甘谷县| 禹城市| 剑阁县| 永清县| 临沧市| 琼中| 黔东| 台东县| 清河县| 沙雅县| 宜城市| 弥勒县| 连江县| 黑龙江省| 武夷山市| 通化市| 淮北市| 柳河县| 酉阳| 密云县| 邯郸县| 宿迁市| 炉霍县| 庄河市| 申扎县| 分宜县| 沙田区| 沂水县| 宁晋县| 阿城市| 太康县| 健康| 富顺县| 安图县| 禹城市| 清新县| 晋城| 隆安县| 浑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