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美術的定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放頂煤 綜采 采煤工藝
綜放開采不僅是不穩定厚煤層開采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實現高產高效礦井建設的有效途徑,為綜采放頂煤開采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綜采放頂煤工藝支架選型合適,設備科學配套,工藝參數和勞動組織優化,可提高工作面的產量。綜采放頂煤巷道掘進率低,巷道維護環境也有所改善。能明顯緩解綜采采掘銜接緊張的狀況。工作面搬家次數相對減少,可提高綜采成套設備的有效使用率和單套設備的年產量,井下工效率和工作面效率等都有明顯提高,能源動力消耗少。綜采放頂煤適合開采條件復雜、煤層厚度變化大、頂底板不平、斷層較多、工作面較短、地帶三角區等條件下采用。綜采放頂煤開采是一種安全高產、低耗高效的采煤方法。
1 綜采放頂煤基本特點及類型
1.1 綜采放頂煤采煤法的基本特點
放頂煤采煤法就是在厚煤層中,沿煤層(或分段)底部布置一個采高2-3米的長壁工作面,用綜合機械化采煤工藝進行回采,利用礦山壓力的作用或輔以人工松動方法使支架上方的放頂煤破碎成散體后由支架后方(或上方)放出,并予以回收的一種采煤方法。綜合機械化放頂煤工作面采煤工藝過程為:在煤層(或分段)底部布置的綜采工作面中,采煤機割煤后,液壓支架及時支護并移至新的位置,隨后將工作面前部刮板輸送機推移至煤壁。操作后部刮板輸送機千斤頂,將候補刮板輸送機前移至相應位置。采煤機割過1-3刀后,按規定的放煤工藝要求,打開放煤窗口,放出已松散的煤炭,待放出的煤炭中含矸量超過一定限度后,及時關閉放煤口。完成采放全部工序為一個放頂煤開采工藝循環。
1.2 基本類型
根據厚煤層的賦存條件不同,放頂煤長壁采煤法可分為以下兩種主要類型。
一次采全厚放頂煤開采。沿煤層底板布置一個放頂煤開采長壁工作面一次放出頂煤全厚。高產、高效綜放工作面的最佳開采厚度為6—10m。是我國目前使用的主要方法。其優點是:回采巷道掘進量及維護量少;工作面設備少;采區運輸、通風系統簡單;生產集中。缺點是煤質較軟時,工作面運輸平巷及回風巷維護較困難。
預采頂分層網下放頂煤開采。沿煤層頂板布置一個普通長壁工作面,進行鋪網預采分層,待頂板垮落后沿煤層底板布置放頂煤工作面,將兩個工作面之間的煤在網下放出。這種方法適用于厚度大于12m,直接頂堅硬或煤層瓦斯含量高,需要預先排放瓦斯的緩斜煤層。其優點是由于頂層鋪設金屬網,可以減少放煤的含矸量。其確定是開采頂分層后一般礦山壓力減弱,不利于頂煤的破碎,常有大塊煤需要人工預裂。這種方法在兗州礦務局的鮑店煤礦、徐州三河尖礦等得到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綜采放頂煤工藝
綜采放頂煤工作面輸送數量可分為單輸送機和雙輸送機放頂煤種,按液壓支架上的放煤口位置可分為高位、中位和低位放頂煤三種。
雙輸送機放頂煤的工藝過程是采煤機以前部輸送機為導軌,首先沿底板割煤,前部輸送機運煤,隨著支架的前移。頂煤冒落,達到規定放煤步距后,打開液壓支架放煤窗口,將冒落的頂煤放入后部輸送機運走。
采煤機割煤、移架、移前部輸送機放頂煤工作面內有兩條運煤路線,工作面采煤機割煤、移架、移前部輸送機及出煤方式與普通的綜采相同。
移后部輸送機移架(或移前部輸送機)后,后部輸送機隨著支架前移。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中部槽的連接部位,一面發生錯槽等事故。
放頂煤初采支架推出切眼,頂煤一冒落就開始放煤。放頂煤前要把支架排成直線,自順槽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放煤,視情況可依次一架或同次放兩架。也可割煤、放煤實行平行作業,即沿工作面全長一分為二,實行前半部放煤,后半部割煤,后前半部割煤,后半部放煤。在放煤口出現較多矸石時(控制在10%左右),及時停止放煤。如遇大塊煤堵塞放煤窗口,要反復升降放煤板處理。頂煤較硬,不能及時垮落的,應預先注液軟化。
單輸送機放頂煤工藝與雙輸送機放頂煤工藝相同。其特點是設備占用少,機頭移動簡單,端頭易于維護,減少了后輸送機的管理和操作程序。但頂煤松軟,較厚時,容易產生架上、架前冒空,煤塵也很難控制。
3 提高綜采放頂煤開采回收率的措施
3.1 適度加大工作面幾何尺寸
可以根據地質條件、設備配備、人員素質的情況,適當加大工作面尺寸,可相對減少初采、末采及端頭煤炭損失率,以提高工作面的采出率。
3.2 科學選擇放煤步距和放煤工藝
放煤步距要按照煤層厚度、放煤口幾何尺寸及排矸能力確定,在煤層較厚、放煤口較大時,放煤步距要相應加大,反之要適當縮小。選煤系統若是洗選加工、排矸能力較大,可適當縮小放煤步距,可提高回收率,又不至于影響煤質。
3.3 擴大端頭放煤范圍
在現有的條件下,研制有效的端頭支架,完善支架配套,實施端頭全部放煤。如端頭支架尾部設有能擺動的放煤插板,可使工作面煤炭采出率提高5%—6%。
4 結語
總之,煤綜放開采是不穩定厚煤層開采的一種有效方法。目前,厚煤層放頂煤開采技術已經成熟,并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推廣應用。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綜采放頂煤開采技術憑借高安全性、增產增效的絕對優勢,會成為我國厚煤層開采技術的“領航者”。但是我國地大物博,無論是厚煤層開采條件還是埋藏條件都具有多樣性,這就決定了綜合開采技術具有層次性的特點,不可能用單一的方法來處理所有問題;也不可能把綜放開采技術應用到所有的煤礦開采中。不管是新建礦井還是老礦井,在進行設計和改造時,都應該根據煤礦的實際開采情況,設計與之相適應的礦井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家臣,唐躍剛,曹代勇等.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技術新進展[M].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煤灰黏度;液態排渣鍋爐;氣化爐;特性曲線;攪拌槳
近年來,世界工業發達的國家,為了提高燃煤效率和充分利用劣質煤燃料,液態排渣方式的鍋爐和氣化爐有了很快的發展。在設計液態排渣方式的鍋爐和氣化爐時,煤灰渣的黏度特性曲線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指標。因此,做好煤灰黏度的檢測工作意義重大。
1 煤灰黏度的檢測原理
所謂黏度即內摩擦系數。兩個相對移動的液層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稱為內摩擦力)f,與該兩液層間垂直于層面的速度梯度dv/dx和液層的面積s有如下關系:
f=ηs×(dv/dx)
式中:η為一比例常數---內摩擦系數,這就是所謂的動力黏度。
煤灰黏度的測定原理是:在黏度計的高溫爐中放一個耐熱坩堝,煤灰試樣放入坩堝中受熱熔融。在熔體中懸掛一個耐高溫和耐腐蝕的圓柱形攪拌槳,以馬達轉動攪拌槳,使熔體和攪拌槳間產生相對運動。由懸掛攪拌槳的彈性金屬絲在作勻速轉動,浸沒在黏滯介質中的攪拌槳,由于受到介質黏滯力的作用,彈性金屬絲將產生一扭轉角度。在金屬絲的彈性變形范圍內和轉速恒定的條件下,扭轉角Ф的大小正比于介質黏滯力,亦正比于液體的黏度。因此:
η=κФ
取已知粘度的標準物質,確定金屬絲的扭轉角與黏度的關系,即可求出κ值。但在實際工作中,都是做出標準曲線(η-Ф關系曲線),然后根據樣品測定時的扭轉角Ф值,從曲線上查出相應的黏度。
2 煤灰黏度特性曲線在鍋爐設計及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目前,我國取暖用鍋爐大部分是鏈條爐,采用的是固態排渣,這只有高灰熔點的煤適用,而大量灰熔融溫度低的煤,只能適用于液態排渣方式的鍋爐和氣化爐,在設計液態排渣方式的鍋爐和氣化爐、及實際工作中,需要確定熔渣的出口溫度,此時,煤灰黏度的特性曲線就能說明灰渣熔化時的動態特性,是鍋爐設計必不可少的技術參數。在固定床的煤氣爐中,為使熔渣順利排出,所用煤的灰黏度應小于5.0 Pa.s;煤粉氣化過程中,其黏度應小于25.0 Pa.s;而在液態排渣鍋爐中,順利排出爐渣的煤灰黏度范圍是5.0---10.0Pa.s。
3 煤灰黏度檢測中的注意事項
在多年的煤灰黏度試驗中,總結出如下的經驗:
3.1 為了保證在測定煤灰黏度時爐內的工作氣氛呈還原性,同時保護鎢錸電偶及攪拌槳免受氧化,在試驗時溫度升至1600℃左右通入氮氣,并調節氮氣和氫氣的流量,使氫氣在混合氣體中占20%,且混合氣體總量為1000毫升/分,再投入樣品進行試驗。
3.2 高溫帶的確定:測定煤灰黏度的高溫爐,首次使用一定對高溫帶進行確定,高溫帶的長度應大于四十毫米,上下兩端溫度差不應超過±5℃。當高溫爐使用次數較多時,有時高溫帶會產生位移,此時也必須重新標定。
3.3 熔體溫度的標定:在實際試驗時,放在坩堝外部的熱電偶指示的溫度與熔體本身的實際溫度有差別,應對熔體本身溫度進行標定,才能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
3.4 保證耐高溫和耐腐蝕的圓柱形攪拌槳的垂直度。在每次試驗安裝攪拌槳時,一定要細心安裝,仔細將攪拌槳垂直連接在黏度計的接口,開動馬達觀察攪拌槳與金屬絲是否一垂直線。如攪拌槳在旋轉時有較大的擺動,應停止馬達轉動,進行必要的調整,使攪拌槳、金屬絲和坩堝處于同意軸心。
3.5 煤灰樣品的制備:取顆粒小于0.2毫米的煤樣放于大灰皿中,置于馬弗爐,在850℃完全灰化。每個樣品至少燒灰150---200克。然后將燒好的煤灰用5%的糊精溶液潤濕,做成直徑10毫米左右的小球,在室溫下晾干或低溫下烤干。
3.6 在試驗開始時,將50---60克的灰球逐個投放入坩堝,不能一次投放太多灰球,防止灰球在熔化過程中起泡溢出,灰球熔化后在坩堝中應有一定的高度,攪拌槳的漿頭應浸入熔體的深度約15毫米左右。
3.7 試驗完畢后,取出攪拌槳立即浸入冷水中(有些煤灰熔渣會將漿頭熔住,使漿頭不能順利取出,這時可再升高溫度,待熔渣完全溶化后再取出攪拌槳)。用急冷的辦法保護攪拌槳不致氧化,并清除漿頭上所沾的殘渣,下次可再用。
3.8 試驗停止后,爐溫降至1000℃以下才允許斷電,400℃以下才可關掉通入的氫氣。
4 我國內蒙古地區褐煤灰黏度的特性曲線規律
近年來,隨著我國內蒙古地區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大量的煤炭勘探樣品需要進行檢測,其中有相當數量的樣品就必須檢測其灰黏度。內蒙古地區的煤炭絕大多數是褐煤,由于褐煤的灰熔點低,很適應做液態排渣鍋爐和氣化爐的燃料用煤,但不是所有灰熔點低的煤,其灰渣流動性就好,還必須進行煤灰黏度的試驗,得出結論。
內蒙古乃馬岱勘探煤灰黏度曲線圖
上述兩圖是做過的內蒙古地區煤灰黏度的特性曲線圖例,說明內蒙古地區的煤灰黏度是不同的,上圖為內蒙古巴彥淖勘探區煤灰黏度特性曲線圖,從圖中得出此地區煤炭在1350℃-1450℃適用于液態排渣鍋爐用燃料,下圖為內蒙古乃馬岱勘探煤灰黏度曲線圖,此圖說明此地區煤炭在1290℃-1305℃適用于液態排渣鍋爐用燃料。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全社會都在提出節能減排的今天,充分利用低質煤,加大液態排渣鍋爐的利用,煤灰黏度的測試是不可缺少的。
參考文獻:
[1]《中國煤炭性質、分類和利用》化學工業出版社陳鵬 編著
[2]《煤質分析應用技術指南》中國標準出版社 李英華 主編
作者簡介:
本文又對可能影響MAIA試驗的因素: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紅蛋白血清做了交互影響試驗,結果:甘油三酯達3.23mmol/L時,對試驗有影響,F=11.65,血清中血糖20mmol/L,血紅蛋白達13g/L,對試驗無影響。
【關鍵詞】 磁分離 酶聯免疫 甲狀腺激素
測定甲狀腺激素的方法很多,如放射免疫,酶標免疫,但他們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不足。如:使用同位素標記,具有放射危害,對環境污染,試劑含有致癌物質,試劑有效期短,不適合中小醫院。磁分離酶聯免疫技術(MAIA)是80年代中期瑞士史洛諾(Serono)診斷中心發明的一項高靈敏度的酶免技術,該技術中的“免疫磁性微粒”是醫學生物學領域分離材料方面的一項重大科技成果,是對微量生物活性物質分離純化的關鍵材料。它具有靈敏、快速、特異性強、重復性好、無放射致癌物質、試劑有效期長的優點。與放射免疫法比較,兩法結果符合率達92.72%,呈高度相關,(r=0.974,P
1 實驗原理
待測抗原在勻相狀態中與酶抗體和熒光素抗體結合,然后加入已預先標記了抗熒光素抗體的磁性微粒。(大量的1μm大小的磁性微粒在勻相狀態接觸面積大大高于酶標,放免中使用聚乙烯板、聚乙烯管)標本中的抗原與酶標抗體,熒光素抗體,抗熒光素抗體,磁性微粒形成聚合物。在磁場的作用下,聚合物被沉淀,未結合的物質被洗去。加入底物顯桃紅色后,在 SEROZYME-I型磁分離酶聯免疫內分泌定量測定儀上采用三波長同時檢測(目的是消除干擾因素,拓展測量范圍),然后讀取結果。
2 材料和方法
2.1儀器
SEROZYME-I型磁分離酶聯免疫內分泌定量測定儀,三波長,軟件可儲存標準曲線,自動擬合最佳曲線,自動計算并打印濃度值。磁分離器(專用試管架,底部為永久性磁板),混勻器。
2.2試劑
加拿大Biochem immunosystems公司進口T3、T4、FT3、TF4、TSH試劑盒,有效期六個月。
2.3調查對象
(1)來自全區各地健康體檢者,經實驗室檢查,肝功、血脂、血糖、血常規、尿常規正常者。共153人,其中男性77人,女性76人,年齡18~70歲。清晨空腹抽血,分離血清,-18℃保存,分析前一次復融,充分搖勻使用。
(2)將正常人血清測TG、GUL、HB,分別記為A1、B1、C1水平。另用正常人血清配高TG、GUL、HB,分別記為A2、B2、C2水平。A2、TG:3.23mmol/L,B2、GUL:20mmol/L,C2、HB:13g/L。
(3)用甲狀腺激素正常參考值,結合臨床癥狀,B超診斷,治療后結果觀察等作為最終確診,對328名患者作準確度評價。
2.4方法
(1)抗原、抗體反應,標本與反應試劑加入專用試管后,37℃保溫,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
(2)磁抗體分離,加入磁性抗體,使之與復合物結合。在磁場的作用下沉淀,并洗去未結合的物質。
(3)以單磷酸酚酞為基質,抗體、抗原復合物中的標記酶(ALP),催化基質分解生成酚酞,在堿性環境中顯桃紅色,顏色的深淺與激素的量成正比(競爭法成反比)。
(4)比色定量將已顯色的測定管在SEROZYME測定儀利用三波長比色原理,濾去不良因素,拓展比色范圍,計算出測定管激素含量。
3 討論
磁分離酶聯免疫測定技術(MAIA)是80年代中期瑞士史洛諾(Serono)診斷中心發明的一項高靈敏度的酶免技術。該技術中的“免疫磁性微粒”是醫學生物學領域分離材料方面的一項重大科技成果。是快速、準確分離微量物質的關鍵材料。史洛諾(Serono)比色儀也是一個高科技產品,它采用三波長原理,550波長時吸光度最大(對反應終產物),492波長吸光度是550波長的五分之一,因此對高濃度標本無需稀釋即可進行比色,結果乘以5,儀器自動轉換,630波長,可過濾因擦痕手印、臟物對比色所產生的影響。MAIA試劑無放射元素,無致癌物,有效期長,并具有操作簡單,實驗時間短,抗原抗體反應迅速、安全,特異性強,重復性好,顯色穩定的優點。與目前廣泛應用的放射免疫法比較,兩法結果符合率達92.72%,呈高度相關,r=0.974,P
本文采用MAIA法測定來自內蒙各地健康體檢者153名(男77名,女76名)甲狀腺激素,包括總T3、總T4、TSH、FT3、FT4。與上海地區正常參考值比較,結果發現,上海地區男性總T3、總T4、FT3、FT4與內蒙地區男性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在正常血清中加入高脂血清,最終濃度為3.23mmol/L(是正常人的2倍),是許多中老年人很容易達到的水平。經統計學處理,對T3試驗有影響,F=11.65,對其余指標無影響。高糖血清20mmol/L,血紅蛋白13g/L,對試驗無影響。這說明MAIA試驗分離抗原、抗體完全,特異性強,影響因素(無論是單一因素,還是多種因素)較小,是一種非常先進的試驗。
我們結合臨床患者癥狀,B超診斷,治療后結果觀察和臨床醫師的最后診斷,做了準確評價。經統計學處理,靈敏度95%,特異性94.6%、誤診率5.4%,漏診率5%、符合率96%。這證明MAIA是一項診斷甲狀腺疾病靈敏度高,特異性強,重復性好的試驗方法,為我區醫生對疾病診斷與療效監測提供了實際參考,為MAIA試驗在我區迅逮發展推廣提供了理論依據。
參 考 文 獻
[1]李代渝.瀘洲醫學院學報,1996,19(3)23.
[2]馮根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97,18(3)60.
關鍵詞:右美托咪定;肝移植;星型膠質細胞S-100β蛋白;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
目前,由于外科技術和麻醉方法的不斷完善,肝移植手術的成功率和術后死亡率均顯著降低,但術后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的發生率并無明顯降低。腦損傷是肝移植患者術后常見的神經系統并發癥,其發病與術中血流動力學改變等因素有關[1]。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種新型高選擇性的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藥,可維持圍手術期血流動力學穩定,減少腦血流、降低腦氧耗[2]。在動物實驗中已證實DEX對暫時性缺血的大腦有保護作用[3]。但DEX對原位肝移植患者是否具有腦保護作用,仍缺乏相關的研究證據。本研究擬評價DEX對肝移植患者腦損傷的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已獲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并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選擇擇期行原位肝移植患者30例,性別不限,年齡40~75歲,體重指數19~25 kg/m2,Child分級A~B級,NYHA分級Ⅱ~Ⅲ級,ASA分級Ⅲ~Ⅳ級。術前無肝性腦病,無長期服用大量鎮靜劑及酗酒或藥物依賴,術前左室射血分數≥50%,無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和神經及精神系統疾病等病史,腎及肺功能無明顯異常。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DEX組和生理鹽水對照組(NS組),每組15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未用藥。患者入室后在常規監測下開放外周靜脈通道及橈動脈穿刺置管,進行有創平均動脈壓(MAP)監測。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01~0.02 mg/kg、舒芬太尼0.4~0.6 μg/kg、順苯磺阿曲庫銨0.15 mg/kg和依托咪酯0.3 mg/kg麻醉誘導,待麻醉誘導滿意后行氣管內氣管內插管并行機械通氣,潮氣量8~10 ml/kg,通氣頻率12 次/min,吸呼比=1∶2,吸入氧濃度100%,維持PETCO2在35~40 mmHg (1 mmHg=0.133 kPa)。插管后,行經右鎖骨下靜脈置管監測中心靜脈壓(CVP)和心排血量(CO)等;經右頸內靜脈逆向置管,使導管尖端位于頸內靜脈球部水平,監測該部的血清中星型膠質細胞S-100β蛋白(S-100β蛋白)、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血紅蛋白含量(Hb)等的變化。術中以異丙酚1~2 mg/kg/h、瑞芬太尼2~4 μg/kg/h和順苯磺阿曲庫銨0.06~0.12 mg/kg/h維持麻醉,必要時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維持血壓和心率平穩,使其波動幅度不超過基礎值的20%。手術采用改良背馱式肝移植術,即結扎并切斷肝管、肝左、右動脈及門靜脈,夾閉肝上、下腔靜脈,切除病肝并行供肝吻合,先吻合腔靜脈,再吻合門靜脈,恢復供肝血流,再吻合肝左、右動脈及膽管。
麻醉誘導前DEX組給予DEX (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負荷量0.5 μg/kg,10 min內泵注完畢,后以維持量(0.5 μg/kg/h)繼續泵注至手術結束,并在負荷量輸注結束后開始麻醉誘導。相同時間內NS組給予等量生理鹽水,余同DEX組。
1.3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一般資料、手術時間及無肝期時間。分別于術前(T0),切肝前60 min (T1),無肝期10 min (T2)、60 min (T3),新肝期10 (T4)、60 min (T5)及術畢(T6)時記錄血流動力學指標,抽取頸內靜脈球部血液,測定血清中S-100β蛋白及NSE的水平。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手術時間和無肝期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HR、MAP、CVP及Hb的變化 與T0比較,NS組HR于T1~T4時升高(P
2.3兩組S-100β蛋白和NSE水平的變化 與T0比較,NS組和DEX組S-100β蛋白、NSE水平分別于T1~T6時均升高(P
3討論
術前肝功能降低、代謝失常、術中血流動力學改變、肝缺血/再灌注損傷、肝臟基礎疾病、肝硬化并發癥等,均可對患者腦部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最終導致腦損傷的發生[4]。本研究中,兩組間的患者年齡、體重指數、性別構成比、術前肝功能分級、手術時間及無肝期時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圍術期各時點的MAP、CVP及Hb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就排除了以上多種的因素對本研究的干擾。鑒于圍術期的出血量、輸液量及輸血量可對患者術后神經功能產生不利的影響[5],故術中凡Hb0.05)。
S-100β蛋白和NSE是最常用于預測和診斷POCD的兩個血清學指標[6]。S-100β蛋白在正常人血清中較難檢測出來。S-100β蛋白低水平時有利于神經修復,而高水平時卻有神經毒性,可誘導腦細胞發生凋亡。故S-100β蛋白的水平升高既是腦損傷的病因又是腦損傷的后果。因此,S-100β蛋白可作為評估腦損傷特異且靈敏的生化指標。正常人血清NSE水平很低,而圍術期低氧血癥、低血壓及內環境紊亂等可造成腦血流降低,損傷腦細胞,該酶便從細胞內釋放出來,進入血循環中。故監測血清中NSE水平的變化可評估腦組織損傷程度。本研究中,與T0比較,NS組S-100β蛋白和NSE水平于T1~T6時均升高。這提示,高水平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可能與患者的腦損傷具有相關性。
DEX為一種高效且高選擇性的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可穩定腦外科手術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波動,維持腦內環境穩定,且能減少腦血流量[7],具有神經保護作用。研究表明,DEX可提升SJvO2,降低腦氧代謝率,減輕腦損傷[8]。本研究中,DEX組S-100β蛋白、NSE水平均降低。這提示,DEX減輕了肝移植對患者神經的損傷,減少了圍術期并發癥。
綜上所述,肝移植患者圍術期應用DEX,具有腦保護作用,可減少腦細胞中S-100β蛋白和NSE的釋放,降低二者血清濃度的上升幅度,減少患者術后神經系統并發癥,減輕肝移植對患者造成的腦損傷。
參考文獻:
[1]傅海龍,傅宏,傅志仁,等.原位肝移植術后發生腦病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05,26(6):335-338.
[2]Drummond JC, Dao AV, Roth DM, et al.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on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cerebral metabolic rate, and carbon dioxide response in normal humans[J].Anesthesiology, 2008, 108(2):225-232.
[3]Sato K, Kimura T, Nishikawa T, et al.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a combination of dexmedetomidine and hypothermia after incomplete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J].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10, 54(3):377-382.
[4]Chavarria L, Cordoba J. Encephalopathy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J].Metab Brain Dis, 2013, 28(2):285-292.
[5]Weiskopf RB, Kramer JH, Viele M, et al. Acute severe isovolemic anemia impair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memory in humans[J].Anesthesiology, 2000, 92(6):1646-1652.
[6]Derkach DN, Okamoto H, Takahashi S. Neuronal and astraglial injuri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nd aortic arch replacement during hypothermic cardiopulmonary bypass[J].Anesth Analg, 2000, 91(5):1066-1072.
醫學美容教育開始于1993年,至2005年根據高職高專的招生目錄將本專業名稱更改為“醫療美容技術”專業[1]。然而,2006年,衛生部下達文件,指出醫學技術類專業將不允許報考臨床助理醫師[2],學生畢業后既不能考取助理執業醫師資格,又不能考取護士資格,限制了學生在醫院擇業的渠道[3]。這就使得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的專業設置和專業發展目標必須隨之變化,才能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
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的就業方向是面向各級醫院以及醫療美容機構的醫療美容技術崗位[1]。但至今“醫療美容技師”這一職務名稱仍未得到人事主管部門的認可,嚴重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國家各部門政策出臺的不一致性是目前影響專業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名譽會長彭慶星,先后于2007年6月17日和2007年10月27日于北京和鄭州,針對“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員技術職務和“醫療美容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等問題組織專家進行論證,明確了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的培養方式和臨床執業范疇是在各級醫院與醫療美容機構的醫療美容技術崗位從事激光美容師(士)、醫療美容治療師以及醫療美容咨詢師等崗位,能勝任激光美容、生物注射美容、物理美容、美容皮膚治療以及紋刺美容等工作,從而明確了本專業的培養類型是“技師”。
目前,高職高專醫療美容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在國際與國內美容連鎖機構及大型美容院從事與醫療美容相關的美容培訓師、美容講師、美容導師、紋刺師、化妝品營銷師、美容顧問、美容美體師及店長等,就業形勢供不應求。
2專業定位
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醫療美容技能,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心理素質,德、智、體全面發展、從事臨床醫學美容技術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1]。
我們的培養計劃既要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又要保證專業發展的可持續性,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4],在制定教學計劃過程中,必須遵循這兩個原則。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以下工作:各級醫院以及醫療美容機構的醫療美容技術崗位[1]:從事激光美容師(士)、醫療美容治療師以及醫療美容咨詢師等崗位,能勝任激光美容、生物注射美容、物理美容、美容皮膚治療以及紋刺美容等工作。國際與國內美容連鎖機構及大型美容院從事與醫療美容相關的美容培訓師、美容講師、美容導師、化妝品營銷師、美容顧問、美容美體師及店長等。
3教學計劃的修訂意見
3.1 適當減少醫學基礎課、醫學臨床課的課時數,塑造職業化特色鮮明的基礎理論課程,以必須夠用為度。由于本專業不能考取臨床助理醫師,醫學基礎、臨床課程的教學內容除了講述與醫學美容相關的醫學基礎知識和相關常見疾病的知識以外,教學重點是要保證前后續課程的銜接。
3.2 增加專業課程,培養符合崗位需求現狀的綜合性技能型人才。需開設《現代美容新技術》、《皮膚護理技術》、《化妝造型設計》、《美容皮膚治療技術》、《中醫美容技術》、《醫療美容技術》、《美容營養學》、《美容化妝品學》、《美容藥物學》、《美容外科學概論》、《美術》、《美容機構經營與管理》、《美容咨詢與溝通》等專業課程,擴大學生的專業知識覆蓋面,提高專業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就業質量。
3.3 增設一門機動性較強的課程,如《美容市場新技術》,與市場完全接軌。由于美容專業有著技術更新快的特點,故可以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一門機動性較強的課程,主要以實訓內容為主,及時掌握市場新技術,從而使專業適應市場變化及崗位需求,引領專業順應市場需求發展。合作方式包括聘請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選派學校專業骨干教師到企業進修學習等,既能保證專業教學與市場的一致性,又能加強專業教師隊伍的“雙師”結構建設[2]。
3.4 更改部分專業課程的名稱。高職高專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的教育應順應高職教育特色,在課程名稱上應有別于本科教育,打造適合高職醫療美容技術發展的精品課程[6]。
3.5 調整專業課程的理論與實訓內容比例。課程調整要有重點,主要調整與崗位需求相適應的課程,本專業的核心能力是培養醫療美容操作技能[1],故應適當增加專業實訓課比例,加強實踐能力培養[4],參照職業資格認證標準,保證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實訓內容以崗位分析為基礎,以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為教學模式進行合理設計[5]。
3.6 從實際出發,辦出特色。可根據生源情況的不同,就業意向的不同,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或在執行同一教學計劃中,給學生以更大的選擇性[4]。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5]。主要可通過教學實踐環節進行調整,我們可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就業意向,在第四學期末機動組織教學實習,一部分直接去工作意向單位,由意向單位根據學生特點安排學生進行定向頂崗實習,提早進入工作角色,并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強化職業道德,提高職業素質;另一部分安排在醫療美容及美容連鎖機構相關科室進行輪轉,充分掌握醫療美容相關專業知識,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和就業渠道。
4具體實施方法
4.1 醫學基礎、醫學臨床課程可以分別整合成一門課程,如《醫學基礎概論》和《醫學臨床概論》,由專業課程的內容限定醫學臨床及部分醫學基礎課的內容,醫學臨床課程根據課程銜接內容的要求及常見疾病的掌握范圍,限定醫學基礎課的內容,醫學基礎課的內容要保證各課程之間的內容銜接。基本滿足必需夠用的原則,塑造符合專業教育特色的、職業化鮮明的基礎理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