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城市社區工作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為深刻吸取“2.23”道外區陶瓷小區連廊雜物火災和“2.25”南崗區征躍小區樓梯間雜物火災事故教訓,認真貫徹落實兆力書記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全市城鎮住宅小區消防安全通道和消防設施專項整治“回頭看”工作方案》(哈安發〔2021〕5號)要求,··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結合雙城區近期城鎮住宅小區火災發生的情況,為進一步鞏固2019年以來全區城鎮住宅小區消防安全通道和消防設施專項整治成果,杜絕類似事故再次發生,區政府決定在全區開展城鎮住宅小區消防安全通道和消防設施專項整治“回頭看”工作。
一、召開會議,全面安排部署專項整治“回頭看”工作
3月30日、5月10日雙城區委、區政府在會展中心中會議室分別組織召開了全區城鎮住宅小區消防安全通道和消防設施專項整治“回頭看”工作會議。會上,印發了《雙城區城鎮住宅小區消防通道和消防設施專項整治“回頭看”工作方案》,要求各鄉(鎮)、各街道辦事處、各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此次“回頭看”工作,按照任務分工,逐一明確治理重點和治理責任,將此項工作納入日常工作中,按照方案的要求認真組織全面排查、建立清單、落實整改、隱患消號等工作,同時結合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認真開展自查自糾,針對“回頭看”中發現的問題和2019年專項整治中出現的反彈現象,逐一落實整改措施,確保此次“回頭看”工作取得真正實效。
二、迅速行動,全面開展“回頭看”大排查大整治工作
全區城區內共有283個小區,1139棟樓,5253個單元,自從全面排查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全區共排查隱患2493處,其中占用堵塞封閉樓梯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2376處,占用消防連廊的85處,經督促整改,目前已全部整改完畢。發現占用消防車道隱患32處,對其進行了行政處罰,補劃消防車通道黃線90個小區。全區共印發消防設施和消防通道宣傳畫冊4萬份。深入小區開展消防宣傳100余次。主城區三個街道辦事處(永治、承恩、承旭)牽頭,組織消防、城管、規劃、住建、轄區派出所、社區不間斷地開展住宅小區消防通道和消防設施專項整治工作。各部門聯合明察暗訪3個街道,35個住宅小區,87棟樓,351個單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消防安全隱患,普遍存在著消防通道,消防走廊被占用,小區內亂停亂放車輛,消防設施設置不符合標準等問題。因消防設施未保持完好有效、占用疏散通道、堵塞消防車通道的問題,消防救援大隊共計處罰10.81萬元。
三、存在主要問題
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各鄉(鎮)、各街道辦事處、相關部門結合老舊小區改造、一類、二類小區修復補建工作發現雙城區存在很多沒有消防設施的老舊小區、小區院內亂停車輛、樓道內和小區院內消防通道被占用、小區物業消防責任意識不強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專項整治領導小組進行了專題研究討論,因為此次專項行動針對的是小區物業和居民百姓,居民百姓普遍存在著消防意識較差,多年養成習慣形成的占用消防車道、占用消防連廊等隱患,如果不落實整改資金、整改時限、整改責任人、整改責任部門、整改措施,很難將問題整改到位,并且問題反復出現,難以達到徹底整改的效果。
四、下步工作措施和打算
一是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把此次專項整治“回頭看”工作作為全區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下大力氣狠抓整治反彈問題,建立長效機制,開展網格員和樓長制度建設工作,為此項工作的常態化治理奠定基礎。一類、二類小區修復補建工作住建部門已進入招標階段;其他住宅小區與老舊小區改造同時完善消防設施補建工作。
二是進一步加大“回頭看”宣傳力度。各鄉(鎮)、各街道辦事處、各相關部門一定要以此次驗收為契機,利用網絡、媒體發放宣傳單等手段營造宣傳氛圍,讓廣大民眾人人知曉,自覺參與社區管理這項活動。進一步采取多種形式全力開展消防宣傳教育活動,強化常態化宣傳,全面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增強全民的逃生自救能力。
三是加強執法力度,消防救援大隊和公安派出所要配合街道、社區對拒不整改行為嚴厲打擊,對物業企業不能履職盡責的,物業管理部門對其采取懲戒措施,行為嚴重的要強制其退出經營市場,取消其經營資質。
關鍵詞 社區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健康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242
社區慢性病健康管理措施
建立組織機構,制定管理制度與崗位職責:根據《四川省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標準》及《成都市關于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中心工作實際,組建以中心主任為組長、副主任為副組長、職能科室主任為成員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符合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功能的管理制度與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職責,為確保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奠定組織基礎。
建立慢性病“金字塔”式管理結構:我中心轄12個社區,服務人口5.8萬,服務半徑約3.6km,屬于城郊結合區域。截止目前,已完成對3.4萬居民的健康基線調查。結果顯示,高血壓病、糖尿病是我轄社區最主要的兩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中患高血壓病者3200人,占已調查居民人數的9.4%;糖尿病1200人,占已調查居民人數的3.5%。針對這一具體情況,中心以一個社區為一服務單元,組建了由全科醫生、社區護士、信息管理人員組成的服務小組12個,每一服務小組負責一個社區;小組分工協作,職責明確,全科醫生為服務小組責任人。再將12個服務小組劃歸3個片區組,分別由職能科室主任任組長;中心主任對片區組、服務小組實施全面管理,由此形成“金字塔”式的管理結構。
加強團隊內涵建設,提升整體服務能力。①參加全科醫學統一培訓,要求培訓1次合格率100%。②“請進來,走出去”,多種方式促進學習:邀請疾病預防控制專家來中心授課,分批組織管理人員及業務骨干到社區衛生服務開展較成熟的地區參觀學習。③借助科研項目,誠邀專家授課培訓:通過與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合作,開展成都市“十一、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慢性心功能不全防治科研活動,多次邀請專家對醫護人員進行高血壓病防治知識培訓,并走進社區,為高血壓病居民及高血壓病危險人群開展義診、健康教育等活動,為慢性病健康管理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④開展慢性病信息管理培訓,要求培訓參與率及合格率100%。⑤開展溝通技巧與服務禮儀培訓,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真誠、溫馨、和諧的服務氛圍。
統一著裝,溫馨服務:在入戶時,為體現服務的溫馨與人性化,棄掉傳統的白大褂,統一制作服裝、胸卡、服務包,塑造社區工作者新形象。
公示服務人員信息:將各服務小組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姓名、聯系方式、相片等信息制成材質、規格統一的公示牌,懸掛在所服務社區醒目位置,讓居民熟知自己的責任醫生、護士,讓患慢性病居民掌握自己的家庭醫生信息。
加強溝通,工作互動:通過交流與溝通,一方面向居委會干部宣傳社區衛生服務的目的與意義,以取得他們的配合、支持與參與;另一方面,應積極參加居委會的各項活動,并主動參與社區衛生發展規劃,由此形成了以社區衛生服務為紐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社區居委會工作互動、目標一致的工作格局。
開展形式多樣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由全科醫生、社區護士每周3~5次深入所負責的慢性病居民家中,即以入戶的方式,為他們提供服務。全科醫生在中心全科門診接診時,同時開展臨床預防及慢性病管理。對于極少數不易接觸到的慢性病居民,以電話訪視的方式為他們提供服務。
關注民生,體現惠民:在實施慢性病管理時,對患慢性病的居民尤其是困難人群給予優惠待遇,如就醫時免掛號、免體檢費、免費查血糖、減免治療費20%等,這對慢性病管理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充分體現了黨的惠民政策為社區居民真正帶來的實惠。
以健康教育促進慢性病管理:為確保慢性病管理扎實、有效,積極開展健康教育至關重要。我們采取組團的方式,每月2~3次深入居民小區,開展義診、巡診及健康知識宣講活動;每此活動前由全科醫生與居民組長銜接,以集中組織居民參加;活動現場展示高血壓病、糖尿病防治知識展板,向居民發放健康處方、小冊子等;活動結束有居民簽到、滿意度測評及影像資料。并且,中心對12個社區制作材質、規格、內容統一的健康教育專欄,內容及常見慢性病防治知識、科學生活常識等,每季度更換內容1次,深受居民好評。這不僅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識,而且積極地促進了慢性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