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環境保護工程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水利水電;設計;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 TV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我國水利水電產業的不斷發展,水利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各個流域都建設了水利水電工程,而且某些樞紐工程已經建設在人跡罕至的偏遠地區。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工地一般工程面積較廣,它包括生活辦公區、料場、運輸道路、棄渣場、加工場以及建筑工地施工區等,這些場地大多在野外,而且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作業往往要進行土石方面的施工,這很容易破壞周圍的環境,所以施工工地的環境保護管理尤為重要。施工工地的環境保護不僅僅是施工單位的責任,也是政府的義務,應該以企業保護為主,政府相關部門監督為輔的方式進行環境保護。
一、修建水利水電給環境帶來的危害
(一)破壞水質,加劇水污染
在建立一些水庫時,因為水庫對水的阻擋和囤積作用,使得水不能以正常的流速流走,當水進入水庫時,流速降低,就使得水原本對污染物的搬運稀釋作用大大降低,使得水中污染物濃度大的上升,從而導致水質惡化。有的水庫甚至會散發惡臭,或發生水華,一些水生生物因為藻類的大量繁殖奪取了陽光和養分,從而導致死亡。同時,水利工程在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污染,有的是生活廢物,有的是施工時產生的廢物,這些廢物排入水中,也是對水的一種嚴重污染,而這最終也影響了人們的飲水。而施工時需要挖土及石塊,土壤及石塊進入流域,增加了水的泥沙含量,加劇了水污染。
(二)對周邊氣候起到影響
水庫對水的蓄積作用,使得水庫周邊易形成區域小氣候。如會使水庫周圍區域的降雨增加,夏季溫度較其他相近區域下降,冬季較升高,溫差縮小,水面上的紫外線強度也較陸地高。這些改變給周圍動植物和水中動植物的生長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原因由于下墊面的不同,水庫的下墊面大部分是水面,使得水分蒸發較快,周圍空氣濕度增加,同時,水面對太陽光線的反射,吸收和折射同陸地完全是不同的,從而導致了水庫小氣候的形成。而因為水體的變化及施工的影響,導致土質發生了改變,更加增加了地震、泥石流、洪災等自然災害的發生的幾率,一旦發生,給當地環境和居民帶來的毀滅將是無法估量的。
(三)對土壤、空氣、人們生活所起到的影響
水利工程建設會讓地下水減少,因為其有攔截污泥的作用,會使流向下游的污泥量大大減少,從而使流域岸邊的土壤肥力減低。與此同時,輸水渠道兩岸的滲漏將抬高地下水水位,容易引發土壤的次生鹽堿化和沼澤化[2]。土壤質量下降,直接影響了植物的生長發育,而且工程建設也大量占用了土地。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無可避免的會發出噪音,汽車產生的聲音,機器設備的聲音,特別是爆破的聲音,都是影響人們生活的噪音,這些噪音不僅會影響人們正常的工作,休息和睡眠,長期處于噪音的世界,還會危害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而在工程建設中產生的灰塵和尾氣,更是會使周邊的空氣惡化,長期吸入這些灰塵,可能會引起鼻炎,肺癌等,而這些灰塵覆蓋在植物上,也會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在進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時,要占用大量用地,于是便引起了周邊居民與工程建設直接的矛盾,移民及土地賠償都要付出大量金錢和精力。因為水利水電的建設使得水域面積擴大,河流之間的交匯機會變多,從而一些病原體傳播的范圍也隨之擴大,它可能經這條河流入那條河,不斷發生,同時水利工程的建設也為傳播病原體的昆蟲的滋生創造了一個適宜的環境,使它們的繁殖加快。
二、強化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的環保理
(一)強化環保理念
為了提高水利水電的設計水平,就需要在設計中融入環保理念,并且相關的策劃部門在進行策劃設計時要深化環保理念,將環境保護作為設計、策劃和實施的指揮棒。
首先,相關的設計部門、監管部門和其他負責人要深入強化環保理念,在進行工程設計時,要嚴格實現環境保護的相關措施。其次,水利水電工程策劃的專業人員要有環保意識,只有這些設計的骨干工作者能夠重視環保,才能夠確保環境保護的落實和其實效性。最后,設計部門和工程負責人要重視其他相關專業的介入,在調整各專業的效能中融入環境保護的理念和內涵,并且環境保護直接影響到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的實效性。
(二)重視環保,提高設計產品的水平
設計是水利水電工程的核心,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水利水電工程的質量,并且提升工程的設計水平必須依靠環保的設計。在工程的設計過程中,要符合時代和人們對于工程項目的要求和規定,這樣有利于促進維護機構和策劃機構間的合作。
1.項目建議書階段。在項目建議書階段,基本上要明確該工程的開發是否有巨大的環境制約因素,然后依據所分析的因素,來提出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為工程的立項提供了相應的環境依據。
2.可行性研究階段。在此階段,可以依據環保評定將相關的環保報表為參考,來掌握該項目對于周邊環境的影響程度,并且將工程設計機構和評定機構的契合作為主要任務,對于那些沒有進行環境評定的項目進行環境評定。
3.初步設計階段。環保策略的設計和投資預算是環保設計的核心,該階段大概描述了環保策略的整體分布情況和對文件的評定和審定意見。在該階段中,對于影響環境的評定不再進行實施,但是依舊會依舊相關的審核意見和工程的設計調整的要求,對于評定結果再進行核實和評定。
4.技術施工階段。該階段是在初設評定和審核的建議的基礎上,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建設中,設計部門和施工單位一起落實環保設計方案和投資方案。
(三)環保規劃相協調
目前,在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過程中,人們對于上一層次的設計協調的探究十分重視,但卻忽略了在環保層面上的統一協調的探究。因此,在水利水電工程設計過程中,要經過不同層面概括性的探究比較,更完善的落實環保理念,并且在設計過程中融入可持續發展觀,從而將工程效益和環境保護有效的融為一體。
(四)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貫徹環保理念
在工程的設計、策劃和施工的過程中,要始終貫徹環保理念。首先要增強環境保護專業和其他專業之間的溝通,如機電專業、建筑專業、施工專業和規劃專業等。此外,要增強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評定單位、技術審核單位之間的溝通交流,這樣才能夠統一設計單位和其他單位之間的環保工作重心,降低項目的設計時間,從而優化調整工程的設計,并落實環保的實際措施。
結束語
環境保護工作時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的重要部分,應該從工程的各個階段來考慮,將環保專業和其他專業有效的聯系在一起。并且由傳統的水利工程正向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這樣不僅能夠大幅度提高工程的設計質量,還能夠提高建筑單位的綜合競爭能力,最終使得工程的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水利水電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志凌.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關于環境保護的幾點思考[J].廣西水利水電,2011,01:49-53.
[2]葛杰,張衛國,張鋒.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與環境保護[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1,12:159-160.
關鍵詞:低碳經濟;環境保護工程;作用
Abstrac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 carbon economy is more urgent, human development 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only pay atten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egle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 of awakening, low carbon economy is not only emphasizes 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economic slowdown, but in this proces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huma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dvocate of natural the respect and protection, and help get the economy more long-term development.
Key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ffect
中圖分類號: [TU984.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加速了各國之間的交流,同時也帶來了對于世界性環境問題的探討。在面對全球面暖的局勢下,聯合國以及各個國家都分別成立了相關的部門來做好對環境的保護工作,不斷深入對環境問題的研究,將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系作為了關系到人類未來的大事來抓。倡導低碳理念,做好節能減排,降低溫室氣體的濃度,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系統的破壞,促進經濟的長遠健康持續發展。在低碳的經濟背景下,建設環境保護工程是對低碳理念的踐行,同時也是促進我國社會主義進程的重要舉措。
一、低碳經濟的理念
低碳經濟是在世界各國的積極參與和促使下形成的一種經濟觀念,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具體的分配到每一個國家的發展任務中,遏制溫室氣體對大氣層的破壞。
(一)低碳經濟的奮斗目標
在低碳經濟的理念被英國政府首次提出時,就得到了大眾媒體的廣泛關注,其首相布萊爾還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設立了明確的奮斗目標:到2010年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的80%左右,到2050年,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60%,全面建設低碳型的社會發展模式。
(二)低碳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低碳經濟的理念倡導是對人類發展的長遠打算,具有高度的人類使命感和責任感。低碳經濟對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模式都有了約束,使得相關國家在制定相關政策時,需要不斷考慮到對環境產生的影響,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積極開展環保理念下的經濟活動,提升低碳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將新能源的建設和發展放置到國家的發展戰略中,從而為世界的低碳工程作出貢獻。
(三)低碳經濟對環境保護工程的要求
低碳經濟的理念本身是一種綠色、環保的經濟發展方式,提倡對環境、資源保護性的模式,而環境保護工程正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低碳經濟理念的具體執行過程。建設環境保護工程,能夠約束企業以及個人對環境和資源的破壞行為,同時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治理,最終共同促進社會全面、協調的發展。
二、建設環境保護工程的重要性
建設環境保護工程是世界性的低碳發展任務,對于人類經濟的發展具有長足的促進作用。建設環境保護工程對于國家的經濟以及社會發展也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加快環境保護工程的建設,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是我國現階段的發展理念和任務。
(一)建設環境保護工程促進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建設環境保護工程能夠減少經濟活動中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和利用,制止對環境的破壞行為,促使企業在追求利益的同時能夠考慮到社會利益,從而將環保工程的理念運用到企業的發展理念中,帶來企業更加長足的發展空間。只有注重了對環境的保護,才能提供給經濟發展的長足動力。如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過多的強調發展速度,不計后果的盲目建設,所帶來的社會危害是也是極大的,而且是不利于經濟的后續建設和發展的。
(二)建設環境保護工程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建設環境保護工程能夠體現人在社會活動中對于環境的保護,從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模式。在城市發展和建設過程中,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快資源整合,調整企業的發展模式,將環保的理念始終貫徹到具體的經濟行為中,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三)建設環境保護工程帶來個人身心發展的愉悅
建設環境保護工程也是個人身心發展的需求。作為社會結構的最小元素——個人的需求最終集合成了社會的發展意愿,只有注重個人的發展要求,才能最終促使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是具有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的需求的,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人的物質滿足提供了越來越多的途徑,而相對來說,精神需求的滿足則薄弱一些。美好的生態環境、融入大自然的生活場景能夠帶給人以愉悅的精神享受,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建設環境保護工程的具體措施
環境保護工程既是一種發展目標和要求,也是一種發展手段,需要相應的措施來進行實施。在進行環境保護工程時,應該充分認識到低碳形勢下的世界發展格局,了解到個人和社會的長足發展需求,利用高科技手段,不斷推進環保工程的發展。
(一)制定環境保護法規
建設環境保護工程應該是在具體的法律法規之下進行的,從而使得環境保護工程的實施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制定環境保護的法規,是對我國依法治國理念的具體體現,也能夠促使各個地區對于環境保護的工程建設,提高環保工程的執行率。
(二)利用高新科技手段
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以及減少對環境有害的活動是促使環保工程建設的重要方面,這就要求在社會發展中,應該加強對環保材料的研究,利用高新技術手段,努力發展新能源技術。改變傳統方式中對于環境有較大影響的模式,引入環境友好型的發展觀念,不斷利用高新技術手段來達到經濟與環境的共同發展。
(三)提倡綠色出行方式
綠色出行方式是環保工程落實到具體個人的體現,強調個人在平時的生活習慣中保持良好的習慣,不僅注重家庭生活環境的建設,也注重社會生活環境的保護。提倡對環境污染小的出行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對資源的浪費,做好資源的二次回收利用,從而將綠色環保理念深入到每一個人的思維意識中。
總結:
低碳經濟理念體現的是人類在經濟活動中對于環境的重新認識和保護意識,低碳經濟是有具體的奮斗目標的,能夠起到對各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約束作用,將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分配到國家的發展任務中。環境保護工程是低碳經濟的踐行,能夠將環保工作落實到實處,促使企業轉變發展方式,促使政府環保工程的建設,也促使個人加入到對環境保護的任務中,從而共同建設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美好環境。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水利工程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優化措施
在水利工程項目建立過程中,對于環境的影響不容小覷,盡管其對于發電項目、調蓄洪峰項目以及灌溉項目都有深遠的影響,卻存在嚴重破壞生態資源的問題。從長遠發展角度分析,其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相關項目管理人員針對具體問題進行集中處理和綜合管控,真正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1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聯系
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興建主要是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綜合調控,能在解決相關水資源問題的基礎上,集中優化水資源地區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效果,并且集中處理分布不均勻的問題,真正實現自然災害的有效規避和處理。正是基于此,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建立和運行要貼合環境發展需求,在滿足自然條件要求的基礎上,對環境進行綜合分析和集中處理,保證建設方案能都符合實際。水利工程建設是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對于生態環境的定位,結合實際生存和發展基礎,僅依靠自然力量不能完全抵御自然災害的威脅,而且多數生態環境的破壞往往都是人為造成的。相關管理人員要針對水利工程項目進行資源的合理化應用,集中管理生態控制模型和水利工程建設的運行維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開展過程中,能有效改善和彌補水旱災害問題,也能一定程度上解決水資源分配不均勻的問題,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并且確保相關運行維度和管理模型之間建立切實有效的管控措施。可持續性發展的生態環境是水利工程項目的保障體系,在水利工程項目建立中,要根據自然條件的基本情況制定相應的管控機制和管理框架。相關項目管理人員要以水利工程和生態環境和諧共處為基本原則,減少惡性破壞[1]。
2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對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2.1正向影響
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建立過程中,要杜絕污染型發展趨勢,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才能真正提高其環保價值。值得注意的是,在水利工程項目建立和運行過程中,蓄水發電以及灌溉項目都會提升地區的經濟效益,真正實現整體管理效果和管理實效性的最優化。正是借助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能有效提升環境對于自然災害的抵御程度,確保整體管理模型和管理幅度的最優化,也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生活環境以及生產環境舒適度的升級。另外,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中,水庫建設能有效對河流的凈流量進行深度管理,并且在枯水期進行集中防水,從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整體下游河流的自凈能力,切實維護整體水庫建設項目的運維體系[2]。
2.2負面影響
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結構在可持續發展運行維護體系中,對于環境存在一定的影響。
(1)水庫的建立和使用,導致區域性的大面積停滯水域,而水庫在光照條件下,逐漸形成新的水域環境。相較于自然河流就會出現差異性,甚至會對周邊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生產環境產生影響,就需要相關部門結合實際需求,建構切實有效的管理機制和管理措施。另外,若是相關設施的管理人員在管理機制和措施方面存在問題,都會導致水庫蓄水出現問題,甚至使得上游被淹沒,也就使得水庫周邊的建筑以及景觀結構存在被淹沒的安全隱患,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2)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運行過程中,對于生態平衡會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影響,生態環境的基本參數會變得較為脆弱,甚至會出現不可估量的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效果。
(3)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運行過程中,由于基礎設施的建立,會對生物自然生長帶來影響,甚至會破壞一部分生物賴以生存的活動空間,導致生物滅絕,對于自然環境中生物多樣性以及基因多樣性都會產生不良影響,破壞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水平[3]。
3優化措施
3.1建構積極的維護體系
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運行和操作過程中,相關項目管理人員要結合實際需求,建構切實有效的管控措施。加之水利工程項目的規模和涉及范圍較大,相關技術人員要結合實際需求和項目管理措施,積極落實維護體系和運行措施,減少工程項目開展對于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帶來的影響。另外,為了進一步保證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結構和運行維度的順利開展,真正實現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就要建立健全切實有效的評價機制和維護體系,從而保證其發揮其實際價值,并針對具體工程管理行為建立相應的管控和糾正措施[4]。
3.2完善有效的制度框架
對于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項目的保護,不同的人群存在不同的見解和認知水平,因此,要想統籌管理項目,就要從思想意識層面提高相關人員的環保意識,建構切實有效的管控機制和管理措施。并且,在制度框架體系內,落實科學化管理要求,制定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政策,從而維護制度的實效性,對其進行綜合評價和綜合管控,也要對工程建設以及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有價值的管理建議。值得一提的是,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對有利影響以及負面影響進行綜合考量,從而建構更加具有實際價值的合理化運行方案[5]。只有對水利工程項目中的具體環節進行集中處理和綜合管控,才能進一步實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目標。要保證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最低,以制度約束工程項目的運行行為,實現整體運維體系的全面升級。
3.3強化水土保護工作
除了規范施工管理行為和項目管控要求外,針對水土保持工作,也要提升重視程度,特別是對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區域,要提升重視程度,就要集中升級建設實踐活動,保證水利工程項目的實效性能得到有效發揮,并且結合水土資源的合理化運用,真正實現生態環境和水利工程項目的協同發展[6]。
4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水資源管理水平,就要深度貫徹落實宏觀管理機制和全面環保意識,建構協調發展的運行體系和管理模式。利用保護措施從根本上減少生態環境受損的幾率,并且建立生態化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綜合處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收益之間的關系,確保整體管理維度和管理效果的最優化,也為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鄭守仁.我國水能資源開發利用及環境與生態保護問題探討[J].中國工程科學,2006,(6):1-6.
[2]蘇維詞,楊華,羅有賢,等.三峽庫區漲落帶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措施[J].水土保持研究,2003,(4):196-198.
[3]潘世兵,路京選,張建立,等.黑河流域水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中的幾個問題探討[J].干旱區研究,2016,23(2):236-240.
[4]張保勝.關于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中的生態保護問題研究[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4,14(1):134-135.
[5]陳韋麗,吳瓊.淺析水利工程的生態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3,37(Z1):125-127.
[關鍵詞]城市道路 竣工驗收 環保驗收調查 問題
中圖分類號:X322;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0-0361-01
1 前言
近年來,青島市城市建設發展迅速,城市道路建設項目較多,因此,竣工后需要進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以下簡稱驗收調查)的此類項目比較集中。筆者根據近年來從事驗收調查工作的經驗,針對城市道路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調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需關注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見與建議,以期對今后城市道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與竣工環保驗收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本文主要從工程變更情況調查、環保措施落實情況調查、環境影響調查等三大方面進行分析。
2 工程變更情況調查
2.1 主要問題
由于環境影響評價一般是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設計階段開展的工作,因此,工程項目在實際建設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與環評階段相比有所變更,竣工環保驗收調查中需對這些變更情況進行調查。因為一些項目建設時間較長,到了驗收階段,時過境遷,建設單位人員更換對變更原因及其環境影響說不清楚,項目也沒有開展施工期的環境監理等工作,導致驗收調查單位對工程變更情況很難掌握。遇到的變更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線路發生偏移;
(2)線路節點發生變化;
(3)工程量發生變化;
(3)敏感目標發生變化。
2.2 建議
(1)建設單位在項目建設過程期間,遇到工程發生重大變更,及時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根據要求進行必要的環境影響評價或分析、說明;
(2)驗收調查單位應加強與環評單位的交流、溝通,使驗收調查工作能快速的有清晰的思路、能更準確的抓住工作重點;
(3)針對重大變更或其他難以確定的工程變更情況,驗收調查單位需要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多個相關單位進行一一核實;
(4)驗收調查工作盡早介入,以便較多的了解工程實際情況。
3 環保措施落實情況調查
3.1 主要問題
竣工環保驗收調查要求對環評批復及環評報告書中的環保措施一一對照說明落實情況。可調查中發現,施工期的環境影響隨著環境恢復措施的落實,一般都已經消失。由于現階段驗收的項目在環評階段均未要求實施環境監理,但工程建設過程中大多未開展環境監理,對環境的影響及對附近居民的影響程度只能通過施工期監測計劃及走訪當地群眾來了解。在具體調查過程中,發現存在以下兩類問題:
(1)環境影響評價階段制定的施工期監測計劃執行率不高
環境影響評價階段通常會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制定施工期監測計劃,但從目前驗收的情況來看,執行率并不高,從而導致驗收調查單位及環境管理部門不能及時了解工程施工階段的實際環境影響、工程環境保護措施和設施的實施效果,大大降低了施工期環境保護部門監管的效果。
(2)走訪調查效果難以保證
由于城市道路建設項目施工期一般較長,城市道路通車至少兩年后才開始進行竣工驗收工作,時間跨度較長,調查對象基本對施工期的印象已經模糊,再加上調查對象素質不一,調查結果的可靠性難以保證,對環境的影響不易發現。
3.2 建議
(1)建設單位應自覺執行環境保護要求,及時開展施工期環境監理和監測工作;
(2)環境監理單位應嚴格、規范地進行監理,及時做好記錄并存檔;
(3)環保主管部門或其派出機構應督促建設單位嚴格履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評及批復要求。
4 環境影響調查
4.1 生態環境調查
(1)對環評階段提出的生態措施進行定量化核實問題
生態措施無法定量化是普遍的問題,尤其體現在竣工環保驗收調查工作中。例如,環評文件中對施工跡地的生態保護措施基本都是要進行生態恢復,而沒有定量的細化的要求。這就導致驗收調查時無法判別是否真正符合環評要求。在作者的驗收調查實踐中,經常會遇到以下三種情況:
①植草皮面積小或太小太分散;
②植樹太稀疏;
③綠化植物管護不善,成活率低。
建議:在環評階段提出具體要求,如植物蓋度、喬灌草結合、喬木比例等。
(2)對生態影響的調查僅停留在微觀階段
目前,線型工程的生態影響的關注僅停留在保護區、保護物種、水土流失、植被恢復等層面,還沒有從更大的地區和整個生態系統角度研究,更沒有相關法規和保護性政策的制約。
建議:國家應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展開宏觀層次的生態影響調查研究,并采取可行的對策,為生態影響調查提供技術支持。
(3)水土流失調查缺少水保驗收支撐
有些地區水土保持方案不是項目前期手續的制約因素,環評階段沒有水土保持方案的支撐,水土保持章節論述不夠專業、具體。到了驗收調查階段,項目根本沒做過水土保持方案,或者做過水土保持方案,但未進行水保驗收,作為環保驗收調查人員,根本不具備水保專業知識,無法對水土流失、水保措施建設情況進行專業的判斷,從而使得水土流失調查無據可依,只能泛泛而談。
建議:當地發改部門應重視水土保持方案工作,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對需要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項目嚴加要求,也將水土保持方案作為立項條件之一;當地環保部門重視水土保持驗收工作,項目未開展水土保持驗收工作,不受理環保驗收調查文件。
4.2 噪聲環境影響調查
(1)噪聲執行標準平等性問題
在城市道路項目環保驗收調查工作中發現,經常出現在城市道路兩側一定范圍內執行4a類標準,相鄰的區域執行1類標準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執行標準時經常會出現矛盾,即距離城市道路近、受到噪聲影響大的敏感目標不超標,無需采取措施;而距離城市道路遠、受到噪聲影響小的敏感目標超標,從而必須采取措施。
建議:在實際調查工作中,應對這種情況充分重視,根據不同建設項目的特點,并充分考慮相鄰性及平等性原則來確定合理的噪聲防護距離和可行的降噪措施。
(2)噪聲監測避讓問題
噪聲驗收監測時,噪聲應包括工程引起的貢獻量與環境背景值兩部分。這里的背景值往往不容易判斷,會受到其它噪聲源的干擾,不能正確判斷城市道路噪聲的實際貢獻值。
建議:撇清真正的背景值與周邊噪聲污染源,需要避開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界的蟲鳴狗叫要避開;學校、幼兒園等敏感點的上課聲要避開;敏感點周邊其它噪聲污染源要避開。
4.3 社會環境調查
社會環境調點在于調查拆遷安置問題。拆遷安置工作通常涉及建設單位、當地政府和搬遷戶,是較為復雜的問題。
經調查研究,群眾反映的拆遷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拆遷款不到位或對補償不滿意;②只拆遷一定范圍內的房屋,保留同一家庭的其他房屋給家庭生活帶來不便;③回遷房屋因多種原因,遲遲不建設。
針對以上問題,在竣工環保驗收調查中,僅能如實反映事實,無有效的解決方法,有待于國家修訂工程賠償方法以及相應的監督機制。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保障機制
想要將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主要就是保證環境保護措施在落實過程中具有充足的子鍵,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在短短的5年之內,環境保護上面的資金投入數量提高了10倍,雖然具有較高的漲幅,但是與發達國家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上還存在一定差距。環境保護措施在實際落實過程中,必須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環境進行系統排查,有關工作人員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措施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提前準備好充足的資金,真正將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到實處。
1、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特征及主要環保措施
水利水電工程與工程項目相比較,自身在環境影響上面具有十分顯著的特點。首先就是水利水電工程在環境影響上面所涉及到的范圍十分廣泛,正常情況下包含整個河段;其次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不僅僅涉及到生態環境影響,還包含水環境影響;最后水利工程水庫運行過程中并不會產生任何污染物,但是阻隔及淹沒等等因素還是會對于環境造成影響,并且這種影響是不可逆的。現階段,水利水電工程在環境保護措施落實上面,主要特征為:國家所建設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環境措施落實水平要遠遠優越于地方所建設的中小型項目;發達地區項目水平好于發達地區,水電項目要遠遠優越于水利項目。水利項目落實水平較差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環境保護措施在實際落實過程中的資金數量有限。為了能夠將環境保護措施更好落實到環境保護上面,水利部門頒布了較多的規定將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資金歸納到水利水電工程總體投資上面[1]。
2、環境保護措施落實過程中存在的資金保障問題及其原因
水利部門在對于水利項目及水電項目落實上面所進行的審批程序不同,正常情況下,水利項目在進行審批過程中,主要是應用的是核準制,在對于水利項目進行審查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流程就會多一些。本文在對于水利水電項目環境保護措施螺絲過程中,主要從資金角度對于保障機制進行分析研究。雖然水利部門在標準及政策等方面,已經為環境保護措施制定了十分完善的保障體制,但是在環境措施落實過程中投資問題還是沒有得到有效保障,主要原因是由于:
2.1工程設計深度不夠
工程在實際設計過程中,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階段,在這三個階段實際設計過程中,設計深度需要保持一直,但是在實際設計過程中的深度與規定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異,主要表現在這三個階段在實際設計過程中,設計深度不同。工程設計深度要是不夠,就會造成環境保護措施在實際落實過程中,過于形式化,在投資上面存在較大的差異。設計深度要是較淺的時候,就會直接影響著環境保護措施落實過程中資金估算精準性較低[2]。
2.2管理部門審批對環境保護投資的影響
按照我國管理體制而言,水利部門在環境保護措施落實過程中,主要承擔的工作就是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措施進行設計、管理及審查;環境保護部門主要就是對于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進行監督管理;發改委主要作用就是對于環境保護措施的投資進行審查。這種管理模式也就表示水利管理部門僅僅能夠對于環境保護措施與投資進行審查認定,所涉及到的工作內容都需要經過發改委的審核。這三個部門在實際審查過程中,需要聘請不同專家,不同專家對于環境保護措施認知程度也不同,這樣就造成環境保護措施落實程度無法得到保證。
3、環境保護措施落實的保障機制
3.1制定完善的標準體系,加強環境投資編制人員的培訓我國水利部門雖然已經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制定了較多的文件,同時也對于傳統文獻內容進行了修改及條件,但是還需要對于概算定額有關文件內容進行確定,逐漸完善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概估算編制體系,將有關規定全部劃分到概預算范圍之內。現階段,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設計水平與技術要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所以就需要將重點放在三個階段上面,分別是環境保護設計人員建議書、可行性研究與初步設計上面,提高環境保護部分內容的深度。利用培訓的方式,提高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人員自身所具有的環保意識,認識到項目建議書對于環境保護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這也就表示環境保護措施在落實之前必須進行現場實際勘查。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影響評價人員及設計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該對于水利水電工程設計規程規范主要內容充分了解,主要就是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投資概預算編制進行了解,將工作重點放在對于環境保護投資劃分及費用編制上面。
3.2過魚與分層取水設施投資從主體工程中分析
在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過程中,魚道及分層取水設施所需要的資金數額較高,這就需要將二者從主體工程內分離出來,將其歸納到環境保護投資上面,這樣能有效幫助投資進行審批。將魚道與分層取水措施歸納到環境保護措施內,所涉及到的投資歸納到環境保護措施投資上面,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結論:綜上所述,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的保障機制,需要提倡環境保護及生態文明,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形式,積極創建魚道或者是魚類等等環境保護措施,真正將水利水電工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
作者:周偉東 單位: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