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物流工程相關專業

物流工程相關專業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物流工程相關專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物流工程相關專業

物流工程相關專業范文第1篇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cess exists faculty shortage, lack of materials, lack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laboratory equipment utilization is not high, out of touch with the market personnel training and other issues related to the proposed solution methods and measures. We should be pointed out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logistics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to improve logistics and laboratory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repair, strengthe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other mean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China's logistic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o accommodate the logistics in China during the second five senior personnel changes in demand and requirements.

Key words: logistics; subject building; talents cultivation

“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我國經濟發展模式與經濟發展結構將進行深入調整,而兼具生產與生活屬性的現代物流服務業也勢必迎來相應的深刻變化。物流產業隨著“十二五”規劃產業結構調整也將會從目前的粗放型向技術型和管理型轉變。對于物流從業的人員的能力尤其是具有相當物流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中高級人才會產生新的要求。而高校物流相關專業擔負著為物流產業的發展輸送人才和新鮮血液的作用,物流專業培養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對于物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目前物流專業培養存在的問題

1.1 物流專業師資薄弱,結構不盡合理

目前,高校物流專業教師普遍缺乏。雖然一些高校開設了物流類的相關專業的學歷教育,但物流專業具有交叉學科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經濟管理學科的相關知識,同時還應該具有機械、電子、工程等相關知識儲備。教學過程對教師的能力和素質要求較高。同時物流專業師資結構也不盡合理:一是教師職稱結構不合理,存在高級職稱較少,講師職稱偏多的現狀;二是學歷結構不合理,存在博士學歷較少,碩士學歷較多的現象。因此,加強高等院校物流專業教師隊伍建設迫在眉睫。

1.2 精品物流教材少,教材內容重復性與差異性并存情況嚴重

在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中,有的物流教材是傳統物流的產物,雖然近年編輯出版了大量物流專業教材,但是很多教材專業定位和層次定位不夠清楚,適用高等院校物流教育的教材并不多見。有的雖然注明是為普通高校編輯的物流專業教材但大部分重理論輕實踐,再加之編著者所從事的研究領域和方向存在差異,因此在相關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會發現同一門課程所涉及的教材內容卻千差萬別,涉及到各種不同的相關專業和技術。同時不同課程教材在內容上交叉重復,教材質量參差不齊。例如:供應鏈相關概念和理論在《物流學》、《物流工程學》、《物流設施規劃》等相關課程中都會出現。教師授課受到很大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感覺到倦怠。引進、翻譯教材多,自主研發、與我國實踐緊密結合的教材卻較少。物流教材缺乏技能性、實用性和創新經驗,難以滿足高校教學的要求。

1.3 物流教學與物流實踐結合不緊密

重視實踐是物流專業培養的主要特點,物流類專業人才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現代物流專業素養,更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通過對物流專業高年級學生的調查研究發現,《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1屆大學畢業生普遍認為學校專業教學中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實習和實踐環節(本科50%,高職高專46%);其中本科畢業生認為實習和實踐環節最主要的是加強專業實習(85%),高職高專畢業生認為最主要的是加強專業技能相關實訓(69%)。對于已畢業三年的2007屆大學畢業生來說,認為母校專業教學中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的比例更高(本科72%,高職69%),由此可見從業經驗對物流工作的重要性。然而有的學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由于匆忙上馬,實驗設施、實踐條件等都不具備,許多學校的物流實驗室建設滯后,缺少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實踐教學條件差,缺乏相應的實習基地,物流專業學生在學校內得不到應有的實驗訓練,在校外也很難得到企業實踐訓練的機會,學生的專業能力素養與物流企業的要求和期望產生較大差距。導致各高校目前的物流專業畢業生還只能稱為“準人才”,不能成為真正的“物流人才”[1]。因此,物流專業就業就出現“人才荒”與“就業難”并存的現象。

1.4 物流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人才培養缺乏層次性與社會需求脫節

物流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設計和實施藍圖,是培養高質量的物流管理人才、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關鍵和基礎。然而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卻比較少,據教育部高等學校物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統計,截止2011年全國共有414所高校,500多所高職高專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但是僅有少數學校提出了明確的物流人才培養方案,而大多數學校物流人才培養還處在摸索階段。同時,高校對于物流專業學生的培養往往缺乏前瞻性,只有當社會向學校提出人才要求時,學校才會針對社會的需求對人才培養進行相應修改,并且高校已經形成了這樣的一種物流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惰性思想,這就進一步造成了物流類專業學生培養的嚴重滯后性。

物流專業學生的培養要求具有前瞻性,卻并不意味著培養方案的倉促出臺。高校物流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必須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完成,同時做好充分嚴謹細致的專業論證。但是許多高校在制定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候,市場調研不充分,甚至根本沒有進行市場調研,許多數據的收集分析不全面,人才目標導向不明確,課程設置不科學。同時部分學校師資能力有限,而專業卻匆匆上馬,這就造成我們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缺乏監督和有效指導,按照這樣的培養方案培養出的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根本無法適應現代物流行業發展要求。

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物流專業人才的梯度教育。中專層次培養“技能型”人才,高職層次主要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本科教育以培養“工程和管理型”人才為主,研究生層次培養“研究性和規劃性”人才。然而在物流專業學生培養的高職和本科教育層次中,存在相互重疊的部分,導致物流人才培養缺乏針對性,無法因材施教;而且教學內容層次不明,沒有形成明顯的層次跨度,無法形成各自階段的核心競爭力。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往往不能滿足現代物流企的要求,更不用談具有創新性的人才。然而這兩個層次的物流專業人才恰恰是我國物流產業未來所急需的中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主要組成部分。

2 改進高校物流專業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2.1 加強物流專業師資力量建設,鼓勵在職教師與物流企業管理人員相互交流學習

針對物流專業在教學過程中綜合性與交叉性強的特點,可以采用交叉教學的模式聘請其他相關專業教師進行綜合性教學活動,應用“N+1”教學模式使不同學科相關專業的教師與物流課程主講教師集體進行某些課程的開發和講授。

例如在《物流工程學》、《物流技術與設備》等課程的教學與實驗活動中可以聘請機械、電子、工程、管理等專業的教師從與物流專業相關的角度出發共同講授該課程的不同章節,從而提高物流專業學生在課程中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倉儲管理》、《配送管理》等相關課程中可以直接聘請物流企業相關管理人員與高校教師結合的方式,以教師講解為主同時穿插企業運營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使學生學習目的更加明確,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更加深入。

2.2 加強物流案例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啟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物流管理相關案例教學過程中,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對企業物流部門或物流企業進行實地調研,與企業物流部門、物流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座談等方式了解企業的運營流程和相關問題,精心選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物流情景或事件,并對其出現的信息進行收集、加工、整理,形成案例所需信息,并運用物流管理專業知識理論提出案例擬解決的問題,使物流教學案例來源于真正的物流企業,所涉及的問題具有真實性,代表性和可討論性,讓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分析和討論,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讓學生從具體的個案中推導出一般原理,并從中得出有用的結論,逐漸學會如何處理眾多疑難問題,獲得相關知識,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達、討論能力和技巧,增強面對困難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解決物流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2.3 加強物流教學實驗設施的管理和投入,提高物流實驗設備完好率和利用率

物流實驗室與實訓室是進行物流科研和物流教學的重要場所,也是培養各級物流人才和物流教學研究人才的基礎條件,實驗室能夠模擬和演示物流活動的完整過程。然而,物流實驗設備和實訓設備成套性要求較高,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一套完整的物流實訓設備需要投入上百萬元。而且物流設備主要以機械、電子、計算機和相關軟件組成,復雜程度高,因此需要專業人員進行維護。同時在設備使用過程中難免會產生設備損耗和老化等問題,也需要專門企業和公司進行升級換代,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在日常使用和維護保養過程中應聘請專人負責,同時保持與設備供應商聯系,參與設備更新換代與維護保養的培訓。實驗設備管理人員要及時向設備供應商反映并解決在設備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以上措施,提高物流實驗設備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從而保證物流實驗教學過程完整、有序進行。

2.4 加強與物流企業合作,建立長效穩定的物流專業實訓基地

物流工程相關專業范文第2篇

關鍵詞:CDIO;物流工程;能力等級;ANOVA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clarify the students cultivation objectives of logistics specialty, refine the ability training outline, and provid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and curriculum system, this paper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students' ability level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specialty based on the CDIO outline. The scores of students' ability from the enterprises, teachers, alumni and studen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survey. The ANOVA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test the influence of occupational background factors on the ability score, and finally the ability grade was give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ents' ability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related specialties.

Key words: CDIO; logistics engineering; ability level; ANOVA

0 引 言

物流行I的快速發展創造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空間,同時對高校物流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出適應于社會、行業、企業等不同層次的物流人才,是眾多高校、尤其是應用型高校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高校在專業的設置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及定位,同時突出本校的專業特色[1]。在專業建設過程中,重點是要制定出與培養目標相對應的具體人才培養能力大綱,使其能夠指導教學內容設置和教學過程的展開。

針對工程教育問題,MIT提出了“構思―設計―實現―運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2-3]。該模式主要包括三個核心文件:一個愿景、一個大綱和十二條標準。十二條標準是人才培養過程質量保障體系的關鍵環節。其中第二條標準是能力大綱的構建,該標準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都起到決定性作用。同樣,對于物流工程專業而言,學生能力的培養是進行后續課程設置與建設的基礎,也是培養目標的細化。

CDIO工程教育模式為能力大綱的構建提供了模板與標準,雖然我國多所高校也逐步開展了基于CDIO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專業與課程建設[4-5],但鮮見物流專業學生的能力調研報告與能力大綱。

本文基于CDIO大綱模板設計調查問卷,針對物流專業教師、企業人士、年輕校友與北京聯合大學物流工程專業在校生展開能力調研與分析,旨在為北京聯合大學進一步明確物流人才培養目標、細化能力大綱,為物流工程的專業建設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

1 研究方法

1.1 問卷設計

根據CDIO大綱所確定的工程師第二層面能力與第三層面能力,設計調查問卷。其中第二層面能力調查采用評分方式,主要包括:工程推理和問題解決、實驗與知識發現、系統思維、個人技能與態度、職業的技能與態度、團隊協作、溝通、用外語進行溝通、外部與社會環境、企業與商業環境、構思、設計、實施和運作能力。并采用基于實踐的五級能力標準來評定一個工程畢業生需具備的能力水平,評定分值為1~5。其中第三層面能力評分可從第二層級得到,即從第二層級中選擇1~2項被調查對象認為最重要的能力。本文主要根據第二層面調查結果進行定量分析,旨在確定調查對象是否對工程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等級具有一致意見。

1.2 調研對象

能力大綱要能反映社會與企業的需求,同時要包含相關教育人員的觀點,因此本次調查對象包括物流專業相關的企業人員、專業教師、畢業校友和在校生。其中在校生選擇大四學生,主要考慮到大四學生的大學教育經歷豐富,更能明白自身需求。本次調研共計收到有效問卷103份,其中涉及15名物流企業人士、13名來自不同高校的物流專業教師、33名北京聯合大學物流工程專業畢業年輕校友、42名北京聯合大學物流工程專業大四學生。

1.3 問卷分析

本文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對調查問卷進行數據處理。通過對CDIO大綱中第二層面數據進行分析,得到不同職業背景人員對學生14項能力打分的均值與標準差。同時本文采用ANOVA[6]分析來檢驗不同職業背景人員對學生能力評價是否具有一致性;對不同相關群體平均值進行比較,得出不同相關群體達成共識的程度。

進行職業背景的單因素方差分析,自變量為職業背景,因素水平k=4,分別為檢驗因素k個水平的均值是否相等,提出如下假設:

計算平均組間離差平方和MSA與組內離差平方和MSE,n為樣本容量,得到F統計量進行檢驗:

給定顯著水平α=0.05,檢驗職業背景對CDIO大綱中各能力等級的評分是否有顯著影響。

2 結果與分析

2.1 期望能力等級

基于CDIO大綱的物流工程專業學生能力期望等級如圖1所示,其中星號表示在這一條目上調查組之間產生了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顯著差異。

對于“實驗與知識能力”,四方給出的分值出現了顯著差異。其中企業人員給出了較低分值,這可能是因為物流企業更注重實操,對實驗與知識發現能力沒有更高的期望值,而學校教師、學生以及年輕校友在實踐環節上更多的是接觸實踐,因此對實驗與知識發現給出了較高的分值。

對于“外部與社會環境”,教師與企業分值一致,而學生與年輕校友一致。這可能是因為教師和企業人員認為學校是教學為主,外部與社會環境在工作之后自然會接觸到,而學生和年輕校友認為在校生應該更多接觸外部與社會環境。

此外在“設計”能力上,企業給出的分值低于其他三方,企業可能對于本科生在設計能力上并沒有太高的期望值。

除上述3項能力之外,對于其余11項能力,四方調研對象給出的分值沒有顯著性差異,較為一致。因此,可以認為各項能力評分取平均值是可取的。

2.2 能力等級高低確定

在上述分析基礎上,確定了學生在哪些方面需要較高或較低的能力等級,其結果如圖2所示,數據上顯示較高期望等級的條目用“H”標示,較低等級的條目用“L”標示。

上述分析結果為明確物流工程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及其等級提供了重要依據,是進行基于CDIO的物流工程理及其實踐課程改革與建設的基礎。

3 結 論

本文基于CDIO能力大綱,對北京聯合大學物流工程專業學生的能力等進行調研與分析,采用ANOVA分析來檢驗不同職業背景人員對學生能力評價是否具有一致性,得出各職業人員對物流工程學生能力是否達成共識,并給出基于CDIO大綱的14項期望能力等級,為進一步明確物流人才培養目標、細化能力大綱,進而展開專業與課程體系建設奠定基礎,并為其他高校物流相關專業的建設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 查建中,徐文勝,顧學雍,等. 從能力大綱到集成化課程體系設計的CDIO模式――北京交通大學創新教育實驗區系列報告之一[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2):10-23.

[2] 顧佩華,陸小華. CDIO工作坊手冊[S]. 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8.

[3] 顧佩華,陸小華,沈民奮. CDIO大綱與標準[M]. 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8.

[4] 劉聯輝. 物流管理專業KAQ-CDIO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 中國市場,2013(18):5-8.

物流工程相關專業范文第3篇

300余所大學有物流本科

高軍說,到目前為止,中國已有300余所大學開設了物流管理及物流工程本科專業。目前,北京開設物流類專業的學校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和北京工商大學等,不同學校開設的物流相關專業研究各有側重,各有特色。

北京物資學院是教育部最先恢復批準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高校,該校物流類專業重視實踐教學及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圍繞物流領域強調多學科、多角度互相融合,培養學生的實戰和創新能力。北京工商大學重點定位為“企業物流”與“物流企業”的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下設有國際運輸與物流系,主要側重于國際物流操作,培養學生精通海、陸、空運和多式聯運等具體操作環節。

理科生更有優勢

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院長鄔躍認為,物流管理要應用大量的工具方法,會涉及很多數理化知識。物流類專業要求學生會用數學知識建立并優化數學模型,還要學習一定的建筑學知識,學習物流類專業的學生應該有很好的數學基礎,理科學生更有優勢。

物流是一門綜合學科,是經濟學、管理學、工學和理學的集成。

物流管理專業一般開設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技術和物流學等課程,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物流工程專業的學生一般還要學習交通運輸規劃、物流系統分析、物流建模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等課程。

物流類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較寬的知識面。物流管理專業作為管理類專業,需要培養學生與人打交道的能力,性格外向活潑的學生更適合。此外,隨著物流行業的不斷發展及各國間貿易日益密切,從事物流行業的人要具有國際化的視野,還要具備良好的外語水平。

動手實踐要求高

物流類專業側重培養具備物流管理、規劃和設計等較強實務運作能力的高級現代物流管理人才,因此,物流類專業的學生既要懂理論,還要重實踐。

北京市物流系統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建在北京物資學院,這也是全國范圍內唯一一個物流領域的重點實驗室。學生在這個實驗室里能形象生動地學習、消化書本上的理論,將知識應用于實踐。從商品的揀選、路線設計、下訂單,到商品的出庫、保管,學生可以在這個實驗室里親身體驗物流運作與管理的全過程。

物流類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和動手能力,強化實踐環節訓練。該校利用假期派出部分學生到相關物流企業進行輪崗實習,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嘗試請企業的職業經理進課堂,講授當前企業的實際情況,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物流工程相關專業范文第4篇

關鍵詞:物流專業人才 企業需求 培養模式

一、引言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物質的高密度流通,物流產業在經濟發展的舞臺上的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其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也跟隨著逐步完善,物流產業曾被稱為推動國民經濟的“第三利潤源泉”,其發達程度也被認為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高低的標志。在物流業的發展中,人的因素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從管理到實施,從高層決策到基層執行,物流的發展思路和應用相應都跟決策者和執行者的水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簡單地說,專業的物流人才影響著物流業的發展方向,同時也影響著物流業發展的速度。

二、我國物流業專業人才現狀

在中國,物流產業也將此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雖然它才剛剛起步,雖然它還處于摸索階段,但是中國的物流產業有著巨大的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在物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已經清醒的認識到,由于專業物流人才的缺乏,已經開始影響到物流業的發展。

首先專業物流人員的數量不能滿足行業的需要,物流專業人才已經成為我國十二大緊缺的人才之一。目前我國有200多萬個與物流相關的企業需要專業的物流人才,截至2010年,大專以上的專業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約為30-40萬人,培訓量約為100-200萬人,但是專業機構的培訓規模僅有5000人次,在職人員的培訓規模也只有5萬人左右,從數據里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物流專業人才的缺口巨大,因此增加專業人員數量,壯大專業人員數量十分必要。

再者目前從事物流行業的人員素質和綜合能力不能滿足行業的需要。現在物流行業里70%以上都是在從事最基層操作崗位的工作,他們幾乎沒有專業水平和管理能力,僅僅會簡單的操作。一個較為完善的物流行業,對高級物流人才的需求平均比率為約40 %,對中級物流人才的需求平均比率為約40 %,對初級物流人才的需求平均比率為約20 %。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的物流從業人員中: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平均比率為 3.2 % ,擁有大學本科學歷的平均比率為19.1%,擁有大學專科學歷的平均比率為36.6%,擁有中職學歷的平均比率為41.0%而物流專業畢業的平均比率為4.8%,相關專業畢業的平均比率為49.8%,其它專業畢業的平均比率為45.4%。以上數據非常有力的說明中國在物流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與先進物流對人才的要求相差甚遠。

三、根據企業需要進行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

自中國加入WTO以來,物流業逐漸成為產業支柱,使這個行業里有理論、會管理,懂經營的管理人才就更加缺乏,不僅如此在這個行業物流管理、物流規劃咨詢、物流科研等類型的高級人才更是寥寥無幾。物流人才的培養已經迫在眉睫。因此為適應該行業的發展和需求,人才的培養必須根據企業和行業以及各個層次不同的需要,按照相關的知識體系,進行系統有效的專業培訓,并且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與操作相結合。根據企業的需要,按照不同層次的業務水平要求,對不同層級的人員有不同的培訓與考核。

1、首先應該明確各個層次物流人才的知識結構和素質要求

總體來說,專業的物流人應該具備知識基礎主要有:物流管理知識、計算機信息處理知識、財務知識、較好的外語應用能力等;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嚴謹周密的思維方式、團隊合作的奉獻精神、學習和應用的能力、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異常事件的處理能力、持續改進物流質量的能力。對于高層次的物流管理人員來說,還要具備經濟、市場、管理各方面的知識基礎,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把握全局,把握物流企業甚至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作為中層的物流管理人員,在具備基礎知識和能力之外,更加注重的是對物流各環節的協調能力,解決現場問題的能力。因此中層的物流管理人首先應該熟悉物流運營的環境,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強大的執行力,同時具備物流基礎知識,相關法律、操作規范規程等等。對于基層物流人來說,應該掌握物流通用的知識和相應的技術技能,最重要的是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誠實信用的本分精神和不斷探索學習的拼搏精神。

2、確定目標,選擇恰當的教育課程,培養企業需要對口的各層次物流人才

在物流企業中人才的類型大致有以下幾類:戰略規劃型人才、執行應用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再加上物流專業自身的特性,決定了物流學是一門跨學科、跨行業的綜合型交叉學科,它不僅涉及到管理學、經融學、法學,還涉及到力學、材料學、工程學、交通運輸工程學以及計算機類,除此之外它對物流活動的實際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因此物流業專業人才無論是哪種類型都需要具備以上的專業素質,并且需要物流人員盡可能的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學會推陳出新,注重能力的培養。

物流業的發展,離不開研究、教學和實踐的結合。要把對物流的研究成果用于企業的運轉,用企業的運轉來印證研究成果的指導性和正確性。在人才培養方面,要特別注重實踐教學。根據企業的需要,建立物流的實驗及實習基地,在打牢學生理論知識基礎的前提下,讓學生盡快接觸和熟悉物流這個大環境,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構造學生體系式的知識結構,加強對學生的信息輸入量,為企業培養物流管理、應用等人才。

除此之外,采用資格認證來加強物流人才的管理,例如推行物流師、采購師證書、教育培訓與從業人員上崗資格證制度,并且注重國內和國外職業資格相結合,已到達到與國際接軌的目的。重視在職人員的再教育也相當重要,可以采用多層次、多樣化的培訓手段,例如:理論培訓,企業掛職鍛煉,或者引入外國相關專家進行指導,派相關人員對具有先進做法的單位學習等方式,加強現有物流人員素質的培訓和提高。

參考文獻:

物流工程相關專業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工作過程;高職院校;物流管理;課程體系

前言: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專業課程開發與實踐是當前高職院校新建設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通過對現有的相關企業進行全面的市場調研,了解和把握相關崗位所需要的知識、素質和能力等,并對專業課程內容進行重新構建,形成與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的課程體系建設,從而使高校人才的職業能力與企業的實際需要相對接。但是由于物流專業課程在高職院校的開設時間尚短,因此,在物流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專業課程的內容設置方面仍處在探索階段,想要達到人才培養與實際工作相銜接還需要高職院校對物流專業課程結構體系進行不斷優化,從而實現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

1. 我國高職院校物流專業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師資力量有待加強

物流專業教師是高職院校實現物流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力量,是使物流行業長盛不衰的重要保證。由于我國物流行業興起較晚,且各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課程的開設時間也較為短暫,而從事高職院校物流專業的教學人員大多是從經濟、管理、計算機等其他專業教師轉行而來,對于高新物流知識沒有全面系統的掌握,缺乏扎實的物流理論知識功底和物流實踐經驗,高職院校對于“雙師型”的物流專業教師十分缺乏。

1.2 物流人才培養目標缺乏明確的定位

當前,很多高職的物流人才培養目標缺乏科學明確定位,由于物流專業在高職院校的開設時間較短,缺乏現成的教學經驗以供參考,物流相關課程的體系構建缺乏一定的社會調查和取證,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缺乏對物流企業崗位需求的調研和考證。在課程設置方面,大多重視學科本身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偏重于對物流專業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無法滿足社會和企業的現實需求。

1.3 實踐教學缺乏一定的設備和技術支持

快速發展的物流行業要求物流人才必須掌握物流專業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真正做到知行統一。而想要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高職院校就要相應的為學生提供實訓基地,為學生配備良好的實訓條件。而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由于資金、人力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和限制,不能及時對教學工具和設備進行更新,導致院校的實訓條件無法滿足社會市場和物流人才的實踐需要。

1.4 教學模式落后,缺乏校企對接的長效機制

隨著我國物流業的高速發展,社會上對于物流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極度缺乏,物流人才短缺是當前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而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過于重視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中,物流相關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方式等存在很多問題,使得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學生不能與物流相關企業所需的實用型人才相對接,缺乏校企對接的長效機制。

2. 實現以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物流管理課程開發與實踐的有效措施

面對當今人才市場中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的問題,高職院校要切實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善教學現狀,加強對物流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要建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物流管理課程的開發與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對相關物流企業進行市場調研,準確把握職業崗位對人才的素質需求,從而對物流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重置,形成與物流相關崗位能力要求相對接的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從而有效緩解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

2.1 對物流相關企業進行全面系統的調研

高職院校要結合本院校的物流專業課程建設的需要,對當地的知名物流企業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了解物流相關企業的公司概況、組織機構、業務范圍、作業流程以及崗位要求等信息,同時將物流企業的業務流程作為課程開發的主線,對物流崗位的工作任務進行歸納總結,為物流崗位的職業能力分析做充足的準備工作。

2.2 對物流相關崗位應具備的職業能力進行分析

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的教師要對物流專業相對應的職業過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掌握物流企業的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工作內容以及完成業務所需的職業能力要求。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邀請物流企業的高管人員來校進行座談會,共同對物流活動所涉及的職業技能分解成若干個獨立的工作項目,確定每個項目的具體任務,提煉完成該項目所需的職業能力,從而形成科學系統的物流崗位職業能力分析表,形成物流各環節的職業能力分析表,為進一步確定物流管理課程的具體內容提供相關資料保障。

2.3 根據崗位職業能力分析表確定學習內容

高職院校物流管理相關教師要充分利用物流相關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分析表的數據,針對崗位對物流人才提出的職業素質要求,重新構建物流管理的課程內容,實現物流崗位職業能力向物流專業課程內容的轉換,使教學內容充分體現物流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使教學更具針對性。

結束語: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物流專業課程開發與實踐要以企業調研為基礎,課程的結構、內容、組織方法、考核評價等因素要以企業的實際工作流程為基礎進行重新構建,針對崗位需求重置教學內容,從而有效促進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的銜接工作,培養物流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崗位遷移能力,為社會和企業培養出更多更符合實際工作需要的物流人才。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 楊太秀:推進教學創新深化高職教學改革[J].交通職業教育,2005(3).

[3] 顧建軍:試論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轉變Ⅲ.教育與職業,2006(3).

[4] 黃堯孝:構建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理論思考U1.職教論壇,2005(5).

[5] 黃立君.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懷化學院學報,2009(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宕昌县| 泸溪县| 司法| 海宁市| 陵川县| 乐昌市| 碌曲县| 睢宁县| 海口市| 准格尔旗| 合作市| 西城区| 长治县| 汉川市| 拜城县| 永定县| 兴文县| 朝阳县| 蕉岭县| 石屏县| 承德县| 鹰潭市| 柳州市| 长沙县| 凤庆县| 苗栗县| 喀喇沁旗| 巨野县| 邵阳县| 和平县| 全椒县| 炎陵县| 盐山县| 邵阳市| 广灵县| 苗栗市| 石屏县| 修文县| 深州市| 疏附县| 阳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