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旅游景區的規劃與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設計背景;設計理念;設計策略;開敞空間
中圖分類號: S611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開敞空間可以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增加空氣濕度,降低噪音,提供清新的空氣,為人們提供舒適、潔凈、清新的游憩環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城市居民日益關注生活環境質量問題。然而,開敞空間的宜人性是隱性的,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它提供的服務或功能是沒有市場價格的公共商品,而且目前國內開敞空間研究多從建筑學角度,注重小尺度的分析;從規劃設計角度分析的比較少。因此,通過對開敞空間系統進行宜人性優化,建立健康有序、公平合理、可持續發展的開敞空間,以此加強生態城市建設,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是當前我國在城市化持續發展形勢下的一項重大課題。
設計背景
薊縣旅游度假區位于天津市郊區。遠離市區,基于薊縣旅游度假區山地景區規劃設計的地形。山地環境擁有良好的環境生態性,在地形地貌、河流山川、生態植被對開敞空間的宜人性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同時,商品和要素市場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可能導致資源配置的無效性,造成市場的失靈,主要表現在當土地型轉變為城市用地的時候,政府決策者無法估算開敞空間的宜人性或社會經濟價值,因此,開敞空間的宜人性往往被規劃者和政府決策者低估甚至忽略,結果造成城市的無序擴展和蔓延,開敞空間大量的被侵占和蠶食。開敞空間的宜人性(實際價值)可以用來評判土地利用空間格局的效率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實施效果。
現在已具備的實踐條件中可以利用先進的GIS技術來創建一種可以表征周圍土地利用模式的方法,進而估計這些土地利用模式怎樣影響了開敞空間的宜人性,同時國外的宜人性研究,多采用享樂模型,且多選擇房屋作為,以此表征開敞空間宜人性對房價的影響,在旅游區山地景觀中擁有良好的生態與自然,對開敞空間的宜人性的研究具備實踐條件。
另外,薊縣自然風光秀麗,名勝古跡眾多,已形成盤山、黃崖關長城,翠屏湖、縣城古文物、中上元古界地質剖面、九山頂、梨木臺、八仙山和九龍山等一批重點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其中黃崖關長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盤山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上元古界地質剖面被國務院批準設立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八仙山列為國家級原始次生林自然保護區,九龍山列為國家森林公園。縣城內還有國家重點保護的千年古剎――獨樂寺和白塔寺等文物古跡。這些景區與周邊地區旅游資源組合在一起,具有明顯的旅游聚集效應。
設計理念
本課題宜人空間背景下度假區山地景觀設計即是在全球環境氣候大環境下的以生態、健康、運動為設計核心景觀設計。
任何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盡量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的設計形式都稱為生態設計。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是人類的思維方式經歷了一次螺旋式上升和回復的結果,一種新的美學觀和價值觀,人與自然的真正的合作與友愛的關系。在城市化迅猛發展、人炸和各種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在全球范圍內的城市景觀和園林的建設己不僅僅是經濟水平提高后的奢侈景觀生態設計是經歷了工業經濟后對人與地關系的再認識,是重建人地關系維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此處的宜人即可理解為經濟層面的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人類生存發展觀念轉變和景觀設計層面的可持續技術、景觀管理、景觀生態學的結合體和循環體,是生態、健康、運動理念的理論和技術基礎。
設計策略
1、增加薊縣旅游度假區山地景區中宜人空間的數量與面積
場地中有三分之一個地貌是過度開采造成的原有地貌和植被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土體抗蝕能力減弱,水土流失嚴重,多風時節的巖土對近在咫尺的城區和津圍公路會造成嚴重的粉塵污染。改造礦坑,形成自然湖區,并根據季節的變化,對不同水位進行規劃場地設計,使之形成多變的宜人空間,通過廣場、公園、綠地、湖濱、濕地等開敞空間,減小城市熱島效應,使場地維持相對濕度與溫度。
2、優化薊縣旅游度假區山地景區宜人空間結構與布局
要以“多、散、勻”的發展模式規劃旅游區建設小游區,等自然植被成熟的延伸入土地,并改善了不良土層及生物鏈,進構筑大面積的開敞空間,采取的具體措施主要有:①結合各區的舊地改造辟建水域,廊道,游園等; ②當改造區域生態漸好時,進行再度擴張; ③在擴張的過程中,將應有的目的地留出契型空地,近期可保留為農田,中期可改建為林地或果園,遠期可開辟為高綠化覆蓋率的樹林及生態園; ④在進行綠化再造時,既要增加綠化覆蓋率,又要合理搭配“林、灌、草”,不僅使開敞空間組成結構與空間分布更加合理,而且使開敞空間的生態環境、社會效益最大化。
3、提高薊縣旅游度假區山地景區的開放性
開放性是開敞空間的根本屬性,是開敞空間可達性與合理性的重要保障,但城市中大多數的城市公園、旅游區仍然囿于高墻圍欄之中,與景觀沒有有機的聯系,而且城市居民使用時還受門票和時間的限制,開敞空間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景觀的可達性明顯不足。目前,雖然很多城市的公園及旅游區在門票上推出一系列的優惠措施,但其開放仍然顯得不足。提高開敞空間的開放性是時代的要求。在現代城市中,綠地景觀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開敞空間的可達性,增加人們進行旅游區的機會,提高其利用程度。對于一些人流量大,使用頻率很高的區域設在場地,方便旅游區對城市開放,例如通過或起伏或平坦的地形以及或密集或稀疏的植被來達到引導人流的目的,既便于人們使用,又便于管理。
4、完善薊縣旅游度假區山地景區的交通網絡
在當今中國的主要城市,人們出行主要靠城市公交系統,步行加公交是大多數居民通常采用的出行方式,因此,在旅游區的設計上,應建設通達的公交系統,并完善車行交通網,滿足自駕、旅游團體等交通網絡。同時在旅游區應具備滿足不同心理體驗的自行車道、漫步道、攀登路線以高空索道等。
5、合理引導薊縣旅游度假區山地景區周邊土地開發
開敞空間的建設在其周圍將形成較為明顯的居住區分異現象。居住區分異是城市階層分公的表現,是城市社會分異的基礎和重要體現。通過居住區內小組團之間的合理布局,把各階層協調在一起,從而避免階層的完全隔絕,避免弱勢群體被過度排斥,使各階層“保持接觸,促進社會融合。
結語
通過這次畢業設計關于山地景區景觀的低碳設計的調查研究,總結出以下關于宜人空間設計的幾點:1.設計前認真考察項目環境,針對社會背景,使場地具有時代的生命力;2.尊重當地自然與人文環境,力求融入自然之中;3.遵循地塊本身生態特性,合理開發利用并加以保護,跳脫不因素,合理改造再利用;4.設計成果服務于大眾,造福于人民;5.設計結合生態景觀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俞孔堅.綠色景觀:景觀的生態化設計[J].北京:建設科技,2006,(7):17-20.
關鍵詞:濕地型旅游景區;規劃設計;千姿湖濕地景區
Discussion about the Plannning of Wetland Tourist Areas
――Studying the Design of Qinhai Guide Qianzi Lake District
Chon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HuangKui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sign of Qinhai Guide Qianzi lake district and discusse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 of wetland tourist area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s function distribution, product design,traffic conn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wetland tourism planning.
Keywords: Wetland Tourist Areas planning programming Qianzi Lake District
一、背景介紹
(一)項目背景
貴德縣地處黃河谷地,上有龍羊峽鎖關,下有松巴峽守戶,四面環山,平川開闊,土地肥沃,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稱。黃河自西向東橫貫縣境中北部,流程76.8 km。貴德境內黃河碧水清澈,2000年7月原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視察貴德,感慨題下了“天下黃河貴德清”七個大字,一語道出了貴德風物的精魂之所在。目前“天下黃河貴德清”已經成為貴德旅游形象的一個重要品牌,為親眼目睹清清黃河而來的游客逐年漸增,市場潛力巨大。
但由于貴德縣旅游起步較晚,旅游宣傳力度不夠,因此旅游開發存在諸多問題和弊端。最突出的表現是“天下黃河貴德清”名聲在外,卻沒有強有力的產品代言和支撐,由此導致游客停留時間短、消費少,旅游業對貴德經濟的拉動作用并不明顯。因此,充分整合貴德縣千姿湖濕地旅游資源,規劃建設集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濕地生態旅游目的地,迅速提升貴德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是目前發展貴德縣旅游最緊迫的大事。本文將試以青海省貴德縣千姿湖濕地景區規劃為例,探討濕地型旅游景區的規劃要點。
(二)基地分析
千姿湖濕地景區位于黃河上游,距西寧僅80km,是西寧至貴德的必經之地,連接西(寧)久(治)公路,可進入性良好。景區水域面積廣闊,景觀層次豐富,大大小小的水域,鑲嵌在葦帶林間,極富江南水鄉般的詩情畫意,獨有的黃河濕地風光展現了青藏高原的秀美與嫵媚,是“天下黃河貴德清”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觀之一,具有良好的市場開發潛力。
二、規劃中的難點問題
濕地型旅游景區在規劃上要考慮諸多問題,如濕地自然資源的合理配置、生態環境的保護、多樣化景觀的塑造和周邊居民的安置等。千姿湖濕地景區的規劃設計也同樣面臨著這些問題和挑戰。
(一)如何進行合理的功能分區
在濕地型旅游景區規劃中,如何充分利用各種濕地資源,合理安排功能和景觀是規劃的重點之一。單一的功能配置可能會導致市場群體的單一化,使得整個旅游景區被小眾占據,不同特色的功能分區才能使市場群體多元化,使旅游景區更具活力。同時在分區中對景區內現有居民進行合理的生活安置問題,保障其利益,也值得思考。
(二)如何優化資源組合打造特色濕地旅游產品
濕地旅游景區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很廣的概念,但目前千姿湖濕地景區在旅游產品開發方面沒有很好利用資源的優勢,開發層次較低,開發規模較小,開發力度較弱,沒有獨特性,市場認知度低。如何在保護濕地旅游資源的前提下,有序開發特色的旅游產品是規劃中的關鍵問題。
(三)如何有效銜接景區內外部交通
內外交通的合理銜接是各種旅游景區規劃的重要因素。對于濕地型旅游景區而言,在內外交通系統的銜接基礎上,更要注重對水上交通系統、濱水步道景觀系統和陸上交通系統的銜接。
(四)如何嚴格保護濕地生態系統
濕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種功能的生態系統,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和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發祥之地,被科學家譽為“自然之腎”、“生命搖籃”、“鳥類的樂園”。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極高生態價值、景觀價值和經濟價值。 因此在規劃中如何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維持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喪失,是關系景區是否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三、規劃中難點問題的探討
(一)功能分區突出特色
千姿湖濕地景區在以保護為主的前提下,強調旅游感受的差異性和旅游活動的連續性,注重整體旅游路線的節奏感和景點間的連續性。在改善旅游環境和旅游服務設施的同時,將民俗風情和旅游服務充分結合,打造千姿湖優美的濕地和田園風光,強化千姿湖特色。在具體規劃中,將景區主要分為入口接待區、濕地風光游覽區、特色接待居住區和還遷安置區。1.入口接待區:位于湟貴公路入口處西面地塊,是景區集散、公共服務和游客接待的中心,為游客提供售票、景區咨詢、導游、投訴處理等服務。游人中心內設置濕地資源館,集科普、收藏、教育、觀賞功能于一體,集中展示各種濕地類型,配合聲光和文字介紹,讓游客有身臨其境之感,周邊可設置小型購物和快餐點,方便游人。2.濕地風光游覽區:位于千姿湖的東面地塊,區域內的主要建筑主要結合江南水鄉風格小品,輔以相關的接待設施,建筑結合湖岸線布置,突出多層次的濕地風貌。在此區域內,主要開展濕地觀光、水上游樂體驗和湖畔休閑游憩等項目。同時利用蘆葦帶、喬灌木林、棧橋,形成各種形態的水景和植物景觀,游人可自由劃船穿梭其間。在湖邊設置駁船點,可供游人臨時上岸休息、游樂、賞景。3.特色接待居住區:主要位于阿什貢村,作為千姿湖濕地景區的功能補充,將其定性為“景區依托型觀光休閑旅游村”。阿什貢村本身單獨的吸引力不大,不必有太多的旅游服務設施及景觀改造,而是同景區協調發展。以農舍村落為單位,保持自然村落式布局,對現有道路和民居建筑進行風貌改造。主要為游客提供餐飲和居住服務。可立足本地資源,在餐飲和居住服務上體現原汁原味的民族風味和濕地特色,如濕地景觀酒店等。4.還遷安置區:在千姿湖旅游景區內,涉及居民調控規劃區域位于阿什貢村西久公路南面。規劃居民點主要包括兩種基本類型:搬遷型、控制型。出于景觀建設和為游客提供一個公共集散休閑點的需要,搬遷三戶居民到村內新建觀光車道的南面。其它民居保持分布現狀,但要做統一的風貌改造。鼓勵當地居民積極參與旅游開發中來,盡可能為村民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引導產業的勞動力合理轉向。建議旅游接待機構在組織培訓后多聘用當地村民為服務人員,同時村民可為游客提供導游、特色交通工具搭乘、土特產品出售等方面的服務。如當地居民可向游客出售尕讓鄉特色的中材、藏藥等產品。
(二)打造多元化產品體系
根據千姿湖濕地景區的旅游資源特征、主要功能和旅游景區級別,將濕地旅游景區定性為:“黃河濕地觀光休閑體驗”,打造以大眾觀光和休閑度假為主,依托現有濕地資源、林地、村落等,開發集觀光、休閑、度假、購物、科普、餐飲于一體的產品系列。根據黃河濕地旅游的客源市場需求、開發定位和用地布局,宜開發濕地生態游和農業觀光游兩大產品系列。濕地生態游包括濕地觀光、濕地休閑、濕地專項旅游。農業觀光游包括田園觀光、農家樂休閑兩大產品系列。具體如下。1一級(導向性)旅游活動項目:濕地生態游:濕地觀光:通過利用現有的濕地資源優勢,合理規劃景區內的水域、蘆葦蕩、喬灌木林及耕地,配合丹霞山和高遠的天空做背景,利用建筑小品和項目設計提升整個濕地景區的主題和審美度,讓游客享受生態自然的觀光游賞體驗;濕地休閑:依托現有資源,設置各種休閑度假項目,修建各種休閑設施,滿足大眾休閑度假的旅游需求,讓游客流連忘返。;濕地專項旅游:結合目前濕地廣受關注的大環境,配合濕地景區的形象展示,通過參觀濕地資源館,實地考察濕地旅游景區,以及定期開展科普活動,提升旅游產品層次,突出旅游景區形象。在遠水域的生態敏感度低的地區開展露營、拓展訓練等特種旅游,豐富產品體系,擴大旅游市場對象人群。
2.二級(重要性)旅游活動項目:農業觀光游:農家樂休閑:農家樂休閑屬于配套性旅游項目,通過打造以阿什貢村為主體的“景觀依托型旅游村落”,將民俗與景觀相結合,發展新型的主題特色觀光農家樂,完善旅游功;田園觀光:利用現有資源優勢,充分挖掘河湟谷地的農耕文化,打造田園觀光體系。
(三)實現內外部交通的分級銜接
結合濕地旅游資源特征、地區交通特色,根據人的行為心理,游覽觀光路線、人流及視線空間組織、景觀意境表征等因素,規劃景區的道路交通游線系統,實現陸上交通、水上交通和濱水步道三級交通銜接的綜合交交通游線規劃。
1.外部交通方式:千姿湖旅游景區的交通區位良好,游客可乘車從湟貴公路直接進入。出于環境保護和組織管理的需要,在入口處修建停車場集中停車,區內修建旅游交通公路,用多種交通方式聯系內部交通。
2.內部交通方式:旅游觀光車路線:由于千姿湖旅游景區面積廣、線路長,因此設置旅游觀光車作為聯系各景區的主要陸上交通方式。旅游觀光車從主入口處的觀光車乘車中心始發,行駛路線分為一個大環線和一個綠色通道。水上觀光船路線:在千姿湖水域安排水上觀光船路線,在東西湖岸重要節點修建對接碼頭,游客可自由選擇碼頭上下船,形成以碼頭為節點的水上游覽環線,水上線路可逆。人行觀光路線:在各景區修建形式多樣的人行路線:沿湖畔以架空木棧道為主,陸上以碎石路、石板路為主,輔以草地汀步。游客可在各景區步行觀光,切身感受沿途美麗風光,體味風土人情。
(四)社區共管的環境保護管理模式
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使濕地利用和濕地生態可持續發展保持平衡,在經濟和生態方面實現雙贏。規劃采用社區共管的環境保護管理模式。所謂社區共管,是指讓社區居民和投資利益主體參與保護方案的決策、實施和評估,并與保護區共同管理自然資源的模式。社區管理具有開放性、參與性、互利性等特征。一方面,它摒棄了過去的封閉式強制性管理方式,主動吸引社區居民和投資利益主體參與自然保護區的資源保護和開發,全面考慮保護區和社區的經濟利益,明確規定保護區和社區的責、權、利,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雙方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使社區在經濟發展中能持續利用自然資源,減少對保護區資源的破壞,同時也減小因自然保護而給社區發展所帶來的約束,最終實現自然保護區與社區經濟的協調發展。
四、結語
作為濕地型旅游景區的規劃,是規劃設計中比較綜合性的項目,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本項目在整個規劃設計中,較好的處理了三組關系:一是與水的關系,將濕地水體與岸線結合到功能分區、產品設計和交通組織中;二是與當地居民的關系,旅游景區的開發必定會給當地村民的生活和產業結構帶來一定的變化,為使村民能適應旅游的發展并積極配合,本項目進行居民社會的調控規劃,通過建立合理的居民點系統,引導淘汰型產業的勞力合理轉向;三是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濕地生態敏感性很強,因此規劃十分注重通過調整濕地生態系統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保障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完整性和功能的可持續性,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良杰,彭燕等.江西濕地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11).
[2]李麗.論濕地旅游的開展及其可持續發展[J]黑河學刊,2012,(03).
一、旅游景區的廣告宣傳與宣傳冊合理化的圖像設計表達
總所周知,旅游景區中的宣傳廣告與宣傳冊的設計離不開旅游景區內的環境圖片與景區典型風光攝影圖片的采集,因此,在設計中融入了風光攝影圖片與景區有代表性的圖片可以將宣傳品的直觀表達展示出來。我們在很多景區,尤其在一些5A級旅游景區中,可以在不同的展示牌、門票廣告、宣傳手冊等等中發現景區的標志性建筑物和自然景觀,直觀的表達景區特色。例如云臺山景區的山區風光表達、老龍頭景區中出現的入海長城、黃山景區的迎客松等都是如此,在一些細節處也可以看出設計者對于旅游宣傳品設計的直觀處理。一些旅游景區的宣傳品還將人文景觀與合理化的圖案和輔助線進行版式設計,在版面中加入了符合景區特點的旅游線條和旅游圖案,結合了一些文化內涵深厚的圖像表達,使其具有了深刻的內涵展示。一些景區還將所在旅游城市的典型建筑物與自然風光融入到了旅游宣傳品的設計中去,這些圖片的處理豐富了宣傳品的內容,使旅游景區的特點展示出來。此外,旅游景區的宣傳品和廣告應該形成一系列的宣傳設計,使其有一個統一性,在圖片的采集方面要做到有的放矢,不過多的采用同一景色的圖片,不過多的圍繞一點進行設計處理。一些旅游景區將圖片的采集圍繞在春、夏、秋、冬四季進行,融合了不同季節的景色特點,可以很好地展示出旅游景區的風光美。此外,不同的媒介也應該有自己的特點,也應該選取不同的圖像來展示景區特色,例如宣傳冊與廣告牌匾就可選取多樣化的景色,景區內的主體景色可以被采用,增加景區的關注度。
二、旅游景區的廣告宣傳與宣傳冊設計顏色的表現
不同的顏色可以使受眾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各個旅游景區也對于宣傳品和廣告有一定的顏色設計和處理。例如七彩云南旅游產品的廣告,使用了藍色的格調,將旅游感受與云南的天空色彩聯系起來,整個宣傳品設計增加了旅游景區的活潑感覺。此外,一些景區還將暖色調的廣告宣傳品進行設計處理,使景區的景色溫馨典雅又不失受眾的直觀感受,令人很容易接受。此外,在旅游景區宣傳品上還可以進行合理化的VI設計,采用不同色相、純度、明亮度的色彩在宣傳品中可以有層次的進行設計處理,結合標志與廣告語進行設計,使顏色與主體結合起來,更易于被旅游者接受。宣傳冊與廣告設計也有所不同,顏色在底色與主題色調方面應該有所區別,要過多的關注受眾的閱讀感受,使廣告的到達率提升上去,這在設計初期就應該重視起來,使受眾可以更好的閱讀景區的宣傳品,感受景區的獨特魅力。
三、旅游景區的廣告宣傳與宣傳冊設計中的文字處理
不同的旅游景區的宣傳品使用了不同的文字處理,目前來說,以中國書法字體行書、草書等為主要表現的字體處理在很多旅游景區的宣傳品設計中出現。我們熟知的七彩云南系列、多彩貴州系列、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就是如此。將景區名稱的字體處理與廣告宣傳結合起來,尤其在標志上進行處理,使得景區的大的字體與宣傳品小字體之間的搭配合理。旅游宣傳品中的內文部分也要將文字進行合理化的編排和處理,尤其但對于景區的簡介要進行正規字體、字號的編排,切記出現不同字體的混排和不同字號的混排,使整體內容介紹出現混亂。此外,一些景區宣傳冊和廣告的設計過于強調文字的閱讀能力,將文字編排的緊湊而行間距過小,使游客閱讀十分困難,這是不可取的做法。旅游景區目前還將多媒體宣傳屏幕與傳統廣告牌匾和宣傳冊結合起來,多方位進行宣傳,這里出現的字體也應該與景區的整體文字相一致,不要出現不同的字體混亂穿插,令游客無所適從。
關鍵詞:4A級旅游景區;經營戰略管理;主要經營戰略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5-00-02
旅游景區是我國旅游產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對4A級旅游景區來說如果不能及時解決自身發展的瓶頸,必然會影響自身的健康發展。作為一個系統工程,4A級旅游景區要實現自身的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其施行的經營戰略管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正確的經營戰略選擇。
一、4A級旅游景區經營戰略概述
4A級旅游景區經營戰略,是4A級旅游景區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根據景區內外部條件和資源,為達到景區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對自身要實現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方法等進行的總體性規劃,也是旅游景區所制定的戰略性籌劃。企業內外部各種因素對4A級旅游景區經營戰略的形成都具有影響和制約作用。但是從本質上講,在整個旅游景區經營戰略中具有主導性的因素是4A級旅游景區的獲利能力、4A級旅游景區在同業中的的核心競爭力。4A級旅游景區經營者只有在把握以上影響因素基礎上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才能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有效經營戰略。
二、4A級旅游景區經營管理的主要戰略
科學合理的景區經營戰略對于景區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創造出特色鮮明的旅游產品,提升景區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推動景區經濟的全面、健康、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4A級旅游景區的經營戰略管理活動中,旅游景區形象建設、競爭戰略、游客忠誠度管理、景區品牌管理是最為重要的幾種戰略類型。
(一)4A級旅游景區的旅游形象戰略
提升旅游形象、實施形象戰略被旅游景區視為爭奪客源市場份額的制勝法寶。當前,許多4A級旅游景區的旅游形象建設,只把精力集中于景區形象策劃和設計等方面,卻沒注意后續的形象傳播規劃;在旅游形象定位和設計上,許多4A級旅游景區往往也是僅從本身的角度來考慮,沒有考慮游客的個性特征、心理認知模式和競爭對手的影響,導致許多4A級旅游景區旅游形象建設的效果不佳。我們可以基于溝通理論從以下幾方面提升4A級旅游景區在游客心目中的旅游形象:
(1)加強4A級旅游景區管理機構建設
旅游形象建設的主體和傳播的主體是旅游景區管理機構。進行旅游形象建設,4A級景區管理機構通過市場調研,既要掌握景區目標游客的消費習慣、欣賞偏好、文化水平、價值觀念和個性特點,也要了解景區擁有和可運用的主要特色旅游資源、競爭對手的旅游形象定位和本地的習慣風俗,以確立旅游形象建設的主題。根據旅游景區的資源優勢、周邊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定位和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心理認知種類等具體情況,通過運用恰當的方法對本景區旅游形象進行定位,打造出富有特色的旅游形象。
(2)4A級旅游景區的具體形象設計與完善
根據特定游客的特點和景區的資源特色,4A級旅游景區應對景區的形象傳播口號、人—地要素、人—人要素等軟硬件形象感知要素進行系統設計,使旅游形象轉化為目標游客所能接受和喜歡的語言和非語言形式的具體旅游形象。旅游形象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4A級旅游景區應根據目標游客的需求偏好和個性特征的變化趨勢,及時地調整和進一步完善旅游形象。
(3)4A級旅游景區旅游形象傳播媒介的選擇
旅游形象的傳播媒介的選擇類型和組合形式對旅游形象建設的質量產生重要影響。當代社會信息化趨勢快速發展,使得網絡、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對人們形成對外部事物的形象感知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大。旅游景區要根據目標游客對媒體的選擇偏好,形象傳播所涉及的目標、內容、形式、預算等限制條件,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相關傳播媒介和進行傳播媒介的優化組合,以最好的實現旅游形象傳播的目標。
(4)游客的印象感知和印象決策
在游客印象感知階段,4A級旅游景區要通過積極引導旅游形象的人際傳播,為旅游形象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人際環境,激發潛在游客的旅游需求沖動;在印象決策階段,4A級旅游景區應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優化旅游形象傳播媒介的組合,強化旅游形象推介宣傳,變告知性廣告為勸說性廣告;并在廣大游客群體中不斷深入宣傳旅游形象,使他們形成對旅游景區正面的、積極的印象決策。
(5)游客復合印象
在復合印象階段,4A級旅游景區應對旅游形象的宣傳主題進行統一,盡可能挖掘和開發旅游形象的可感知因素;加強景區形象載體的質量建設,為游客打造良好的旅游環境氛圍,最大限度縮小景區的形象內涵與形象載體之間的差距,不斷提高游客滿意度,避免游客旅游后產生的不協調感,使他們對景區形成一個正面、積極的綜合性感知印象。
(6)4A級旅游景區形象效果調查
通過對旅游形象現狀的調查,4A級旅游景區可獲得景區游客對旅游形象的真實全面的感受,檢測出旅游形象建設的實際效果。通過景區的知名度、美譽度和游客的忠誠度等主要指標來衡量旅游形象效果。通過對旅游形象現狀的調查,4A級旅游景區在具體了解旅游形象建設的成效和現狀的同時,也可為旅游形象的未來塑造和發展方向提供重要切實的參考,最終實現對旅游形象建設的常態化、動態化管理。
(二)4A級旅游景區的品牌管理
旅游市場上各類景區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各種旅游產品的市場周期也越來越短,這些市場變化迫使4A級旅游景區重新考慮和規劃自己的旅游產品品種管理。迪斯尼樂園之所以能長盛不衰,并且能在世界范圍內組建自己的連鎖式迪斯尼跨國運營帝國,這就得益于迪斯尼樂園自己樹立起來迪斯尼樂園的品牌管理。4A級旅游景區的品牌管理要在學習同業先進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同業景區的競爭狀況和自身產品比較優勢來確立自己管理運營的旅游產品在旅游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并根據當前各類潛在游客的需要和偏好進行分析,通過媒體傳播塑造良好地獨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在與旅游者互動中獲得積極認知,滿足旅客的心里需求,以此打造景區的獨特競爭優勢,使旅客在對同類產品的消費中,排他性地選擇本景區開發的旅游產品。實現品牌管理的基本要求就要做好品牌定位、價值定位、傳播定位、消費定位。
(三)4A級旅游景區的競爭戰略
市場競爭中4A級旅游景區可采用的競爭戰略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即景區成本領先、特色經營、集中戰略等。
1.4A級旅游景區成本領先戰略
旅游景區的經營成本包括景區旅游項目開發成本、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成本、景區環境的營造成本以及營銷成本等。經營成本的高低決定企業盈利的多少,4A級景區要控制好景區經營成本,做好景區經營成本管理,盡量實現單位運營成本最低。景區控制運營成本的選擇有:貫徹人本管理思想,加強人力資源的挖掘和培訓;努力提高經營效率和經營質量,減少人力資源成本;做好媒體公共關,借助有關媒體來提升景區的知名度、口碑,降低景區的宣傳成本;利用科學的環境設計和環境管理手段來保持低的景區環境成本;借助高質量的創意策劃,開發低成本投入高游客滿意度的景區項目,來降低景區的開發建設成本等。
2.4A級旅游景區特色經營戰略
4A級景區實施特色經營的關鍵要處理特色產品的實際效果與顧客感受到的效果的關系以及信息有效傳遞等問題。因此,4A級景區應盡可能運用各種可能的手段,把景區經營特色的實際價值及時全面有效準確地傳達到游客,以增強游客的預期消費信心,促進游客做出消費決策。同時,旅游景區要積極預防特色經營戰略實施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主要表現在:開發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產生的額外成本,游客喜好的不確定性;旅游產品被復制的可能性,新旅游產品在將來的市場中地位的不確定性。這要求,實施游景區特色經營戰略時,必須保持產品創新和成本控制之間的平衡。
3.4A級旅游景區集中戰略
景區集中戰略就是要在旅游市場上能夠確定一個合適的市場切入點,也就是確定一個相對規模不大的細分市場,該市場的潛在游客對市場的旅游產品具有某種特定的偏愛或需要。游客產生這種特定需求的原因要么是景區地理位置特殊性,要么顧客具有某種特性的要求。4A級旅游景區在選擇集中戰略時,應把握該種市場具有的特征:該市場的規模不會太小,該市場應有想當的盈利空間;該市場增長潛力也應該較好;4A級景區也要有充分的資源、技術和市場競爭能力來支撐該市場。
(四)4A級景區游客忠誠度管理
對于游客忠誠度的認識是從4A級景區持續發展角度考慮,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的。歷史經驗證明,良好的顧客口碑是企業最有效和最成功的宣傳手段,所以,加強對景區游客忠誠度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和長遠眼光的。當今我國國內旅游市場競爭的性質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對于景區旅游企業來講,最重要的問題不在于統計角度上來衡量旅游市場占有率,而是實際上在該市場擁有的忠誠顧客的數量多寡;對于旅游景區而言,管理者必須清楚游客的高忠誠度并不意味著游客對本景區的重復消費。這就要求景區管理者實現管理思想轉變,重新定義游客忠誠度,將本景區游客在獲得服務高滿意度下實現的良好口碑和自動宣傳,作為景區游客忠誠度的主要表現形式和指標。
參考文獻:
[1]王玉霞.不同類型旅游景區經營與管理[J].商場現代化,2006(34).
[2]董觀志.旅游景區管理咨詢的商業空間與拓展對策—對深圳錦繡中華的實證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03).
[3]史文斌,張金隆.我國旅游景區經營管理對策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05(06).
[4]徐偉,沈永田.淺談改革與創新旅游景區管理體制.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0).
(一)研究背景旅游業是依托旅游資源、通過建設完善旅游設施,向游客提供旅行游覽服務的行業,旅游業因其產業綜合性強、關聯度高、涉及面廣,對改善地方產業結構、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對景區的經濟發展有很強的帶動作用,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融合景區中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兼具兩者的優勢。
(二)研究意義1.景區市場開發能夠使消費者得到滿足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游客至上”已成為景區市場發展的重要理念,消費者的需求就是景區的市場方向所在,如何進行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融合景區市場開發,就成為景區開發者長期探究的問題。單純的把游客接待數量和旅游人數作為衡量景區發展的標準,而缺乏對旅游服務質量、游客滿意度的考量,勢必無法使消費者得到滿足,不利于景區的長期發展。景區具有一定的市場規劃,開發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對威脅景區市場的因素進行評估;市場活力的帶動下,把游客的體驗感受放在服務過程中的第一位,有利于更好的滿足顧客的心理需求,把游客虛無縹緲的感受引導到實實在在的消費體驗中去,為游客創造感知價值,真正做到游客至上,擁有源源不斷的愉悅的游客才是景區最大的成功與財富。2.景區市場開發能夠推動旅游景區競爭力的加強不同的旅游景區都會根據自身的特色以及受眾的特點,來采取多種方式向消費者進行旅游信息的傳遞,當景區旅游信息傳遞的有效性產生差異時,作用在市場上就會出現有價值的信息,反過來也給景區市場開發帶來導向。當消費者在選擇旅游景區而難以定奪時,旅游景區中存在的有形旅游人文產品以及自然景觀,就成為了推動其作出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在同等條件下,具有特色的旅游市場開發下的產品能夠讓消費者獲得新鮮的體驗,從而實現旅游景區競爭力的提升以及吸引力的增強。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這個旅游景區的同時,也就代表著旅游景區品牌推廣工作的成功,以及旅游景區將獲得更好的品牌推廣前景。3.景區市場開發推動旅游景區知名度的提升消費者對旅游景區的感知與印象,對消費者在旅游中的選擇產生著直接影響。旅游景區的旅游形象由旅游景區中所蘊含的人文歷史和旅游資源等多種因素所決定,這些內容需要消費者通過感知來實現。在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融合景區市場開發的過程中,市場的發展與完善對提升旅游景區知名度有重大影響,當市場產品在旅游景區中具有較高的作用時,對旅游景區宣傳所做出的貢獻也就越顯著。消費者可以通過感知市場產品來獲得與旅游景區相關的信息,從而實現旅游景區知名度的提高。景區在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同時,對消費者所具有的吸引力也會進一步的提升。在此基礎上,旅游文化產品設計可以發揮出推動旅游景區品牌推廣的作用。
二、市場開發的現狀和問題分析—以八里河風景區為例
(一)市場開發的現狀旅游業市場的開發對旅游景區發展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融合景區承載著自然與人文兩方面旅游資源,在帶動市場經濟中有著不可預估的作用。旅游業市場的不斷開發,經濟效益增加迅猛,因此在人文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自然風景區和在自然風景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人文景區的數量也有大幅度的增加。各地的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融合景區有不同的類型和不同的規模,景區市場開發和旅游業的發展速度如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當前的主要任務。從八里河風景區的市場效益來看,景區收入主要以門票為主,市場的開發往往受到來自各方限制。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形式的多元化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前提,制定良好市場開發的戰略是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融合景區的重要舉措,也是景區面對競爭的積極應對方式。
(二)市場開發的問題1.市場開發管理體制不合理市場開發管理體制不順暢,嚴重制約了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融合景區市場的開發,導致開發出現水平低、層次低、效益低的現象。居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促進傳統的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轉變,在追求轉變的同時,在市場開發管理體制下仍有不合理的狀況。第一,景區及當地的經濟發展落后,景區簡陋的服務和低水平的接待設施與市場的發展格格不入;第二,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融合景區市場開發缺少統一規劃,布局不合理,在市場開發建設的過程中,弊端不斷顯現出來,成為景區市場開發的瓶頸;第三,景區旅游產品的單一與娛樂設施的單調也將制約市場的開發,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融合景區缺乏高檔次的休閑娛樂設備,自然與人文旅游產品的開發深度嚴重不足,缺乏廣度與深度。2.市場開發的盲目性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融合景區的市場開發需要有全局性的規劃,強調景區自身的開發優勢,簡單規劃或未規劃情況下的市場開發必然會引發各類矛盾,從而無法形成對景區市場開發的科學認識與正確評價,也就無法從科學發展的角度做出合理的開發規劃,依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科學的制定市場開發規劃,才能更好的確定景區市場總體的開發方向,同樣,缺乏全面的景區旅游資源統計的相關資料,不了解景區市場的發展前景,就無法形成科學的市場開發規劃,也就無法進行相應的市場開發工作,盲目的市場開發現象很難使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融合景區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3.市場開發資源與資金短缺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融合景區相對于單純的自然景區和人文景區來說處于劣勢,資源的缺乏勢必會制約景區的發展,僅僅依靠兩方面的雜糅只能會帶來負面的效果,制定合理的市場開發戰略是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融合景區的必然選擇。以八里河風景區為例,自然資源僅僅局限在景區所在的小范圍區域,而沒有將景區打造成旅游區域的先天性條件;同時,自然和人文資源的文化性使得景區的開發脫離不了社會文化的影響,缺乏良好的社會氛圍的影響塑造,景區的市場開發將面臨嚴峻的考驗。資金是旅游市場開發的必要條件之一,資金來源是否充足直接影響旅游市場的開發進程。以八里河風景區為例,景區市場開發過程中資金存在短缺現象,嚴重影響了旅游市場的開發。同時,八里河鎮政府招商引資的手段過于單一,大多利用政府的財政與稅收收入,沒有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得不到社會企業的資金支持。經濟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約著旅游市場的開發,必然影響景區市場開發的進程,從而成為了影響八里河風景區旅游業發展的瓶頸。
三、景區新市場開發的策略與規劃
(一)景區新市場開發的策略1.整合八里河水域現有景點資源,挖掘景點間的共同特征,建立不同主題特色的旅游組團。同時將八里河水域內各景點采用連接的方式加大景區的開發,從而擴大市場。2.依托八里河風景區現有的分區,另行打造各分區,形成不同景區特點并且功能互補,同時必須圍繞同一個主題進行開發。3.水域分區必須在“大景區”的基礎上統一方向,將景區主要地段作為中心,在求同的基礎上存異,共同促進八里河風景區市場的開發。4.依托景區周邊鄉鎮,提升其基礎服務設施,營造良好生態環境,在游樂場的基礎上,打造水公園等水上游樂項目,充分利用當地優勢,帶動八里河景區的整體發展。選擇水域開發資源條件較好的景點,打造區域旅游核心,進一步輻射水域內其他景點。
(二)景區新市場開發的規劃旅游景區產品與一般物質產品的根本區別是:一般物質產品可以流動到不同的消費市場,提供給消費者選擇購買和消費;而旅游景區產品是固定的,必須刺激人們的旅游動機,吸引游客到旅游景區來進行消費。[4]必須統籌好旅游景區與市場開發的關系,確保旅游景區建設投入運營后,能夠迅速吸引大量的游客光顧。首先從滿足人們的旅游需求出發,對景區進行科學的規劃和定位,有針對性地進行開發建設,提高景區對游客的吸引力。其次,必須樹立“競爭導向”觀念,有效地招攬游客。再次,建立和完善景區的促銷機制,通過各種營銷方式加大對目標市場的宣傳促銷力度;同時積極促成景區與相關機構的合作,利用他們的網絡和平臺對旅游景區進行宣傳促銷。最后,為了給景區帶來針對性的宣傳,適時的舉辦旅游節慶活動,在景區內部和周圍進行集中性的宣傳,不斷提高旅游景區在旅游市場上的知名度,不斷提高景區的影響力。
四、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