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慢性阻肺通氣道治療方法

慢性阻肺通氣道治療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慢性阻肺通氣道治療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慢性阻肺通氣道治療方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 無創正壓通氣; 納洛酮; 呼吸衰竭

中圖分類號 R56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6-0029-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多發于中老年患者,一般呈進行性發展,在發作后會導致肺通氣和換氣功能受阻[1],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呼吸功能,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療,發展至呼吸衰竭會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嚴重者會導致患者死亡,因而必須加強對患者的治療,其中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2]。為探討無創正壓通氣聯合納洛酮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療效,本研究選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治療方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4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1~78歲,平均(66.4±5.1)歲;病程3~17年,平均(8.9±2.4)年。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2~75歲,平均(66.7±5.1)歲,病程2~20年,平均(8.4±2.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按照中華醫學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和《內科學》呼吸衰竭診斷標準進行診斷;(2)臨床癥狀為咳嗽、咳痰、紫紺、喘息、呼吸困難等;(3)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和藥物過敏患者。

1.3 方法

兩組均采用解痙、吸氧、平喘、抗感染、營養支持等常規治療。對照組采用納洛酮治療,靜脈滴注納洛酮2 mg+5%的葡萄糖溶液100 ml,1次/d,療程為7 d。觀察組采用采用無創正壓通氣聯合納洛酮治療,無創呼吸機吸氣壓從8 cm H2O開始逐漸上調至15 cm H2O(吸氧流量在3 L/min左右),呼氣壓從2 cm H2O開始逐漸上調至5 cm H2O,根據血氣分析及時調整最高吸氣壓和呼氣壓;呼吸頻率設定為12~20次/min,每天通氣2~4 h,病情嚴重者可每天通氣24 h,療程為7 d。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顯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血氣指標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血氣指標有明顯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總有效=顯效+有效。(2)血氣指標:采用血氣分析儀對動脈血氧分壓(PaO2)、血pH值進行檢測。(3)肺功能指標:采用全自動肺功能測試儀對呼氣流速峰值(PEF)和第1秒呼出氣量(FEV1)進行分析。

1.5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組別 顯效(例) 有效(例) 無效(例) 總有效 例(%)

觀察組(n=40) 26 12 2 38(95.0)

對照組(n=40) 15 14 11 29(72.5)

P值

2.2 血氣指標和肺功能

兩組治療后患者血氣指標和肺功能指標均有顯著改善(P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呼吸系統疾病,相關研究表明,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率在1.5%~2.0%[3],疾病發作后會導致氣管狹窄受阻,氣道重構,通氣和呼氣受阻,一旦惡化會造成呼吸衰竭,成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治療,治療的關鍵在于改善患者的呼吸狀況[4]。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和肺功能指標比較

組別 時間 PaO2(mm Hg) pH值 PEF(%) FEV1(L)

觀察組(n=40) 治療前 53.5±11.3 7.21±0.24 45.3±9.2 0.76±0.14

治療后 72.8±13.1 7.37±0.26 55.7±13.2 0.96±0.14

對照組(n=40) 治療前 53.6±11.2 7.20±0.23 46.1±9.8 0.77±0.15

治療后 65.4±12.9 7.27±0.25 49.5±12.0 0.82±0.13

P值

本研究中采用無創正壓通氣聯合納洛酮治療,無創正壓通氣治療能夠在多個層面上改善患者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能夠克服氣道阻力,提高患者的PaO2,改善患者的通氣;此外無創正壓通氣治療能夠改善患者呼吸肌疲勞的狀況,避免了氣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維持人體正常的通氣量,而且對患者造成的痛苦小、費用低、操作方便,臨床應用較廣[5]。納洛酮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阿片受體抑制劑,能夠起到縮血管的作用,能夠通過抗凝和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肺小動脈血栓的形成,還能夠增強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改善患者的通氣,促進呼吸衰竭的緩解,從而使呼吸道通暢[6]。

通過本研究發現,無創正壓通氣聯合納洛酮治療后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無創正壓通氣聯合納洛酮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血氣指標,提高肺功能,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陳霞,王茂娟,張雅衛.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32例[J].山東醫藥,2013,53(11):53-55.

[2]陳燕雄.大劑量納洛酮在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8):156-157.

[3]鄺敏毅,羅銀帶.BiPAP呼吸機聯合呼吸興奮劑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急性發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療效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11):1189-1191.

[4]溫曉雯.無創正壓通氣治療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0):12-13.

[5]羅志敏,王海斌.無創呼吸機不同時間應用對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救治效果[J].中外醫療,2013,1(3):72-73.

[6]何巖青,孟玉紅.家庭無創正壓通氣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5):554-555.

慢性阻肺通氣道治療方法范文第2篇

摘 要 目的:探討慢阻肺穩定期社區綜合治療效果。方法:對68例穩定期慢阻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4例,兩組均給予常規對癥治療,治療組增加肺康復治療,隨訪觀察1年。結果:治療組的肺功能指標和6分鐘步行距離測定均比治療前及對照組有明顯改善(P<0.05)。結論:社區康復治療能有效改善穩定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活動能力。

關鍵詞 慢阻肺 康復鍛煉 綜合治療

關鍵詞 慢阻肺 康復鍛煉 綜合治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8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8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基層醫院的常見病,以氣道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及肺功能減退,還可導致體重減低、骨骼肌萎縮等肺外效應,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通過社區衛生服務開展穩定期慢阻肺患者的綜合康復治療,在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方面取得滿意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基層醫院的常見病,以氣道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及肺功能減退,還可導致體重減低、骨骼肌萎縮等肺外效應,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通過社區衛生服務開展穩定期慢阻肺患者的綜合康復治療,在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方面取得滿意效果。

資料與方法

資料與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收治穩定期慢阻肺患者68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診斷標準[1]。其中男52例,女16例;年齡54~73歲,病程5~14年;每年急性發作次數2~6次;有吸煙史54例;體重低于標準體重38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收治穩定期慢阻肺患者68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診斷標準[1]。其中男52例,女16例;年齡54~73歲,病程5~14年;每年急性發作次數2~6次;有吸煙史54例;體重低于標準體重38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治療方法:兩組均根據病情給予舒張支氣管、祛痰等常規對癥治療,進行戒煙及合理膳食指導。治療組在此基礎上開展規范的康復治療,具體措施有:①有氧運動:根據自身條件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如行走、慢跑、爬坡、騎自行車、太極拳、健身操等。開始每次5~10分鐘,逐漸增加到每次>30分鐘,每次運動量以出現輕度氣喘或輕度出汗為宜,2次/日,每周≥5天。②呼吸訓練:采用腹式縮唇呼吸,以自主舒適,用鼻吸氣,吸氣時鼓腹;用口呼氣,呼氣時收腹,口唇縮成吹哨狀,讓氣流通過縮窄的口唇均勻緩慢地呼出,吸氣與呼氣時間比保持在1∶2~1∶3,呼吸頻率每分鐘10~12次,開始每次訓練5~15分鐘,2~3次/日,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和次數。③營養支持:調整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給予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多食蔬菜、水果,盡快將體重恢復到理想水平。④耐寒鍛煉:根據體質情況,盡量堅持用冷水洗臉、擦浴,提高抗寒能力。

治療方法:兩組均根據病情給予舒張支氣管、祛痰等常規對癥治療,進行戒煙及合理膳食指導。治療組在此基礎上開展規范的康復治療,具體措施有:①有氧運動:根據自身條件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如行走、慢跑、爬坡、騎自行車、太極拳、健身操等。開始每次5~10分鐘,逐漸增加到每次>30分鐘,每次運動量以出現輕度氣喘或輕度出汗為宜,2次/日,每周≥5天。②呼吸訓練:采用腹式縮唇呼吸,以自主舒適,用鼻吸氣,吸氣時鼓腹;用口呼氣,呼氣時收腹,口唇縮成吹哨狀,讓氣流通過縮窄的口唇均勻緩慢地呼出,吸氣與呼氣時間比保持在1∶2~1∶3,呼吸頻率每分鐘10~12次,開始每次訓練5~15分鐘,2~3次/日,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和次數。③營養支持:調整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給予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多食蔬菜、水果,盡快將體重恢復到理想水平。④耐寒鍛煉:根據體質情況,盡量堅持用冷水洗臉、擦浴,提高抗寒能力。

觀察指標:①自覺癥狀改善情況。②肺功能指標,測定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0)及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V1.0%),觀察患者肺功能狀況。③6分鐘步行距離,測定6分鐘內患者盡力行走的距離,觀察患者的活動能力情況。

結 果

結 果

治療前兩組的各項指標無顯著性差異。治療1年后治療組的自覺癥狀、肺功能指標及6分鐘步行距離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均有明顯改善,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治療前兩組的各項指標無顯著性差異。治療1年后治療組的自覺癥狀、肺功能指標及6分鐘步行距離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均有明顯改善,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討 論

討 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癥狀:①慢性咳嗽:隨病程發展可終身不愈,常晨間咳嗽明顯,夜間有陣咳或排痰。②咳痰:一般為白色黏液或漿液性泡沫痰,偶可帶血絲,清晨排痰較多。急性發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膿性痰。③氣短或呼吸困難:早期在勞力時出現,后逐漸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時也感到氣短,是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④喘息和胸悶:部分患者特別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時出現的喘息。⑤其他:晚期患者有體重下降,食欲減退等。穩定期康復治療的根本目的在于預防急性發作,改善日常活動能力,盡可能恢復受損的心肺功能,防止或減緩心肺功能的減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癥狀:①慢性咳嗽:隨病程發展可終身不愈,常晨間咳嗽明顯,夜間有陣咳或排痰。②咳痰:一般為白色黏液或漿液性泡沫痰,偶可帶血絲,清晨排痰較多。急性發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膿性痰。③氣短或呼吸困難:早期在勞力時出現,后逐漸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時也感到氣短,是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④喘息和胸悶:部分患者特別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時出現的喘息。⑤其他:晚期患者有體重下降,食欲減退等。穩定期康復治療的根本目的在于預防急性發作,改善日常活動能力,盡可能恢復受損的心肺功能,防止或減緩心肺功能的減退。

康復治療對提高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強肌肉力量、糾正營養不良起著重要作用。呼吸訓練能增強膈肌、腹肌及下胸部肌肉的協調活動,使呼吸肌做功效率提高,從而改善肺的通氣功能;腹式呼吸能增大膈的活動范圍,提高肺的伸縮性,增大肺通氣量[2];縮唇呼吸能增加呼氣出口阻力,減慢呼吸道內壓力下降速度,防止呼氣時氣道陷閉狹窄,利于肺泡內氣體排出,促進氣體交換,改善肺功能;有研究報道,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對呼吸肌肌力和耐力均有明顯改善,能明顯減慢呼吸頻率,潮氣量增加[3]。運動鍛煉能增加有氧代謝能力,提高全身耐力,改善心肺功能和日常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4]。運動量要根據患者身體狀況量力而行,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對提高耐力更為安全有效,易為患者接受,能長期堅持。

康復治療對提高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強肌肉力量、糾正營養不良起著重要作用。呼吸訓練能增強膈肌、腹肌及下胸部肌肉的協調活動,使呼吸肌做功效率提高,從而改善肺的通氣功能;腹式呼吸能增大膈的活動范圍,提高肺的伸縮性,增大肺通氣量[2];縮唇呼吸能增加呼氣出口阻力,減慢呼吸道內壓力下降速度,防止呼氣時氣道陷閉狹窄,利于肺泡內氣體排出,促進氣體交換,改善肺功能;有研究報道,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對呼吸肌肌力和耐力均有明顯改善,能明顯減慢呼吸頻率,潮氣量增加[3]。運動鍛煉能增加有氧代謝能力,提高全身耐力,改善心肺功能和日常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4]。運動量要根據患者身體狀況量力而行,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對提高耐力更為安全有效,易為患者接受,能長期堅持。

防治慢阻肺需要預防、康復、藥物、健康教育等綜合措施的長期干預。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促進穩定期慢阻肺患者的綜合康復治療,是減緩慢阻肺患者病情發展、改善勞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的經濟有效方式。期干預。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促進穩定期慢阻肺患者的綜合康復治療,是減緩慢阻肺患者病情發展、改善勞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的經濟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3):254-261.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3):254-261.

2 勵建安.社區康復[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301-304.

2 勵建安.社區康復[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301-304.

3 梁永華,黃美杏.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治療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08,13(4):477-478.

3 梁永華,黃美杏.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治療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08,13(4):477-478.

4 馮利君,易新華.運動并呼吸訓練在慢阻肺康復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康復,2010,25(3):212-213.

慢性阻肺通氣道治療方法范文第3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組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展,但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COPD主要累及肺部,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也可以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損害,最常見的是心臟的損害。本病在老年人中多見,患病人數較多,死亡率高,病情呈慢性進行性發展,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

西醫通常認為本病的危險因素是個體遺傳因素、環境污染、吸煙等,而且目前認為吸煙是主要的發病因素,病因是吸煙使支氣管一皮纖毛變短,變不規則,纖毛正常擺動功能發生障礙,結果支氣管黏膜對入侵氣道的病毒、細菌、致敏物、異物等的清除作用大大減弱;長期吸煙導致氣道局部免疫力下降,肺泡吞噬功能下降,為病毒、細菌的入侵創造了條件,反復感染導致炎性細胞浸潤,氣管壁損傷-修復過程反復發生,同時反復感染易誘發支氣管痙攣,進而引起氣管結構重塑、膠原含量增加及瘢痕形成,從而出現肺通氣量減少,導致肺的換氣功能障礙,最終導致肺功能衰竭。在急性發作期,因感受病毒或細菌,出現肺部感染,從而導致炎癥加重,進而造成支氣管腔的進一步痙攣、狹窄或扭曲,管腔內痰液存留,從而出現咳嗽、咳痰、喘促、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癥狀急性加重。

中醫認為本病屬中醫“肺脹”范疇,其病因是病程日久,痰液郁結于肺,易感外邪,因久病必虛,因而血行無力,積而為淤,痰淤阻結肺管氣道,導致肺體脹滿,張縮無力,不能斂降,從而出現痰淤阻肺之肺脹。因此本病每因感受外邪(風寒或風熱)而急性發作。

筆者在中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在背部膀胱經穴位拔游走罐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0例,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現將治療情況匯報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男性60例,女性40例;發病年齡60歲以下10例,60至75歲70例,75歲以上20例;年齡最小50歲,最大85歲,平均年齡65歲;病程最長40年,最短2年,平均病程15.3年。大多合并有慢性病,其中冠心病10例,高血壓20例,心律失常5例,糖尿病20例,心功能不全30例,慢性胃炎15例。

1.2 全部病例均為我院住院病人,符合全國高等院校教材第七版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主要根據吸煙及慢性咳嗽、咳痰病史、臨床癥狀、體征及肺功能等綜合分析確定。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是COPD診斷的必備條件。所有患者都有咳嗽、咳痰癥狀,都處于急性加重期(指在疾病過程中,短期內咳嗽、咳痰、氣促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呈黃稠痰,可伴有發熱癥狀)。

2 治療方法

2.1 拔游走罐:

(1)取穴:從大杼穴為起點,沿膀胱經走行至關元俞為止點,兩邊膀胱經同時取;這其中重要俞穴有:

肺俞 定位:在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功效:宣肺,平喘,理氣;主治:咳嗽、氣喘、胸滿,背痛;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

心俞 定位: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功效:寬胸理氣,寧心通絡;主治:心胸煩悶,心悸,心痛,咳嗽等;

脾俞 定位: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功效:健脾和胃,化濕;主治:腹痛,胃痛,水腫,嘔吐;支氣管哮喘。

胃俞 定位: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功效:理中,和胃,降逆;主治:胃脘痛,嘔吐,腹脹等。

腎俞 定位:在背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功效:補腎納氣,通陽利水;主治:水腫,晨瀉,喘咳少氣等。

關元俞 定位:在背部,當第5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功效:壯腰培元,通調二便;主治:腹脹,小便不利,腰痛等。

(2)操作方法:先采用常規閃火法把罐吸拔在起點上,然后稍向上微提罐體,順勢沿膀胱經走行向止點滑動,讓罐體在操作中自然脫落,這樣反復操作多次,使皮膚稍發紅為止,不留罐。

(3)療程:每日一次,7次為一療程,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4)禁忌癥:背部皮膚有疤痕、皮膚病變、骨折的,婦女妊娠期及月經期及有內臟腫瘤的禁止拔罐。

2.2 常規配合吸氧、抗病毒、抗感染、止咳祛痰等中西醫治療。

2.3 對癥治療:給予支氣管擴張劑,重者加用糖皮質激素。

3 治療結果

100例患者經治療后,病情趨于穩定出院,平均住院時間為16.5天。出院指征:參照2001年4月美國國立心肺研究所(NHLBI)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發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COPD急性加重期的出院條件。病人可以進食睡眠,不會因為呼吸困難而咳醒;臨床狀況己穩定,基本靜脈用藥己改為口服用藥,原行走病人步行距離達到房間的寬度;病人及家屬完全理解使用藥物,吸入&2激動劑治療需要不超過每4小時1次。

4 討論

在COPD的治療方面國際上的看法是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不管是那種治療方法都無法改變肺功能的衰減過程。COPD出現急性加重期,大多是感受外邪引發伏痰,外邪入里化熱,從而出現邪熱、痰濕、瘀血互結,同時因本病患病日久,肺的宣發肅降功能減弱,導致腎氣虛衰,腎不納氣,從而出現肺腎兩虛、腎不納氣,最終出現咳嗽、咯痰、喘促、呼吸困難的虛實夾雜之癥。因膀胱經是人體之籬籓,感受外后致肺氣郁滯,而在本法治療中給予在膀胱經拔游走罐,可以起到祛風散寒或祛風清熱之作用,從而祛除外邪,有利于疾病的好轉;同時在拔罐時對背部俞穴的大面積刺激,特別是對重要俞穴的刺激,可以起到祛痰止咳(肺俞、膏肓)、健脾和胃(脾胃俞)、補腎納氣(腎俞)等強壯臟腑、排毒之效,這樣對COPD的合并的許多慢性病都可以得很好的調節治療作用,在中西醫的配合治療下,對COPD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慢性阻肺通氣道治療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三伏天 穴位貼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證候積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mechanism of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for COPD. Methods: The patients according with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GOLD program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Global Initiative) administration, the treatment group based on control was cured during the dog days with baijiezi scattered acupoint sticking apply for 5 days every year and 3 years, clinical efficacy was observed. Results: Comparison of general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was 96.85%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81.25%,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dog days Point Application COPD symptom score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可預防和可治療的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展[1]。本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多在冬季復發,夏季穩定,隨著發作次數的增多,患者生活質量進行性下降。

中醫常常通過溫補陽氣的方法來治療本病,我們在臨床也發現在三伏天進行穴位貼敷具有溫補陽氣,改善COPD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于2007年2月起納入本院門診及住院慢阻肺者64例研究穴位貼敷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效果,現將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病例資料選取2007年2月-2011年2月本院門診及住院慢阻肺患者,隨訪觀察64例,將64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其中I級15例,II級10例,III級5例,IV級2例;年齡(60.05±4.38)歲,病程(19.04±1.98)年,對照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60.23±4.24)歲,病程(18.89±1.96)年,其中I級16例,II級11例,III級6例,IV級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相似,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和臨床分級標準參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①危險因素接觸史,如吸煙及空氣污染等。②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難癥狀。③肺功能:使用支氣管舒張劑后1s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 1.0/FVC)

對照組按GOLD(COPD全球倡議)方案給藥:I級:FEV1/FVC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40天(三伏共計40天)內選擇天氣晴朗的上午,外貼白芥子散(組成:白芥子、干姜、甘遂、細辛等打粉,用生姜汁調糊(有過敏反應者,于蜂蜜調糊),紗布固定,分別貼于大椎、肺俞、風門、腎俞、足三里、神闕穴,貼敷24h后清洗干凈,予第二次貼敷,循環反復,連續五天。

觀察指標與方法:要求納入觀察的病例分別在治療前、連續治療3年后觀察以下指標:①臨床癥狀、體征;②治療前后記錄臨床癥狀、體征計分病情程度;③肺功能測定。

療效評定標準:中醫證候療效標準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進行評定,共分為4類:①臨床控制。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②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③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④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證候積分計算根據咳嗽、咯痰、喘息癥狀分為無、輕、中、重度,積分分別為0、1、2、3分;依據舌象、脈象正常、異常積分分別為0、1分;聽哮鳴音或濕鳴音無、少、中(散在)、重(滿布肺野)積分分別為0、1、2、3分;查肺氣腫體征(分別計算望、捫、叩、聽),無、有,積分分別為0、1分。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1.0統計軟件,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分析。P

實驗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通氣功能、療效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見表1、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通氣功能比較(X±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注:兩組臨床綜合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0.05)。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氣流阻塞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病程長,反復發作,容易感染,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病屬中醫咳嗽、痰飲、肺脹、喘證等范疇。中醫學認為久患肺系疾病或其它臟腑病變影響致肺氣上逆,肅降無權,痰飲阻肺,氣道受阻而致咳痰喘[4]。其病機以肺、脾、腎三臟虛弱為本,痰瘀互結為標。隨著病情的發展,肺脾腎的陽氣愈虛,痰瘀互結更劇,兩者交互影響,臨床氣候轉變, 常于冬季陽氣不足時發作,傳統醫學以治未病思想為指導,采用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溫補陽氣,治療本病。

中藥穴位貼敷通過滲透作用,直達病所,發揮藥物的歸經作用。經基礎研究證實,該類藥品除了具有祛痰及緩解炎癥作用外,且有扶正培本作用,如提高機體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機能,預防過敏反應,增加機體對各種致病性刺激的耐受,尚有增強組織細胞代謝過程的作用[5]。《左傳·曹劌論戰》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因此溫補人體陽氣要選好時間,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選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陽氣旺盛之時,人體陽氣也同時達到四季高峰,選用溫陽的藥物,一般在晴朗的上午,連續貼服5天,達到溫補陽氣的最佳效果。因此本研究采用大椎、肺俞、風門、腎俞、足三里、神闕穴進行穴位貼服,大椎、神闕位于任督二脈具有增強機體防御能力的功效,肺俞、風門溫肺散寒,足三里和腎俞溫補脾腎,以上十個穴位何用溫補肺脾腎三經陽氣,達到治療目的。

本研究通過溫通機體一身之陽氣,使精充、氣足、神旺,提高生活質量,改善肺功能,從而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目的,本法簡便易行,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徐雯潔,王天芳,王智瑜,等.基于現代文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醫證侯及證侯要素的研究.中華中醫藥雜志,2008,23(1):20.

[2]洪廣祥.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若干思考.中華中醫藥雜志,2009,24(1):18.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1(30):8.

慢性阻肺通氣道治療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療養;康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北方寒冷地區尤為多發。因肺通氣受阻,病程遷延不愈,限制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并威脅生命。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COPD的患病率、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目前COPD治療尚無特效方法,綜合治療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有效方法之一,其中康復治療占有重要地位。為了解療養康復對COPD穩定期患者的影響,現就2007年8月~2009年1月在我院療養康復的COPD穩定期患者療效觀察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32例COPD患者均符合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中制定的診斷標準[1],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齡38~79歲,平均63.8歲;其病程4~42年,平均32.6年。

1.2治療方法訓練有效咳嗽、呼吸鍛煉、氧療、自然療養因子、心理與行為干預、營養指導等療養康復治療措施,療程8周。

1.2.1訓練有效咳嗽緩緩吸氣,同時上身前傾,咳嗽時將腹肌收縮,腹壁內收,一次吸氣,連續咳三聲,停止咳嗽,縮唇將余氣盡量呼盡。

1.2.2 呼吸鍛煉

1.2.2.1腹式呼吸根據患者病情,鍛煉時可取臥位、半臥位或坐位。將左、右兩手分別按放上腹部和前胸部,以便檢測胸腹呼吸運動情況。全身肌肉放松,經鼻吸氣,從口呼氣,呼吸要緩、細、勻。吸氣時上腹部隆起,呼氣時內收。患者通過手感了解胸腹活動是否符合要求。鍛煉初期2次/d,10~15 min/次,熟練后增加次數和時間,力求最后養成不自覺的腹式呼吸習慣。

1.2.2.2縮唇呼吸用鼻深吸氣,用嘴呼氣,呼氣過程嘴唇收縮呈吹哨狀緩慢吐氣,吸∶呼=1∶2~3。縮唇呼氣流量以能使距離口唇15~20 cm處蠟燭火焰隨氣流傾斜,不致熄滅為適度。縮唇呼吸可與腹式呼吸結合起來鍛煉。

1.2.3氧療患者堅持吸氧12~15 h/d,氧流量為1~2 L/min。

1.2.4自然療養因子療養區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空氣中負氧離子充沛。患者每日堅持散步,上下午各一次,20~60 min/次。監測有無氣急及肌肉疲勞,如有則減少散步時間。患者若無嚴重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堅持溫泉中溫水療1~2次/d,10~20 min/次。

1.2.5營養指導COPD患者食欲低下,大多數會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導致反復出現急性感染。最好用低容積、高能量的營養食品。蛋白質、脂肪和糖的比例按1∶1∶3(20%∶20%∶60%),還應補充纖維素和足夠的水分等。

1.2.6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項重要內容。教育對象包括患者、家屬及陪護。內容包括對COPD的認識,吸煙的危害及心理教育。

1.3觀察指標

1.3.1呼吸困難評定采用Borg呼吸困難評分,評分范圍為0~10分,完全無氣急、安靜呼吸為0分,急度氣急為10分。

1.3.2運動耐力評定采用6 min步行距離測定(6MWD),令患者在事先標好距離的病房走廊內以最大能力和速度走6 min,測量其行走距離。

1.3.3ADL評定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包括進食、洗澡、修飾、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廁所、床椅轉移、行走、上下樓梯共10項。完全自理100分,完全依賴0分,滿分為100分。

1.3.4肺功能檢查采用德國耶格公司Master Screen型肺功能儀測定患者的FEV1(1 s用力呼氣量)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V1/FVC(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1.4統計學處理實驗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療養康復前后數據采用t配對檢驗。

2結果(表1)

COPD穩定期患者療養康復后呼吸困難(Borg評分)、運動耐力(6MD)、ADL(Barthel指數)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

3討論

COPD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認為COPD以氣道、肺實質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癥為特征。由于氣道結構重建、阻塞性肺氣腫使患者的肺功能明顯下降,從而引起患者呼吸困難和生存質量降低。本研究顯示,COPD穩定期患者通過療養康復可改善呼吸困難癥狀,提高運動能力及生活質量,促進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其機制為:①COPD患者由于膈肌下移,收縮效率減低以及氣道阻力增加和胸肺有效順應性減低,往往動員輔助呼吸肌參與呼吸過程。即使在安靜情況下,呼吸往往以上胸廓活動為主,呼吸淺速。這種以胸式呼吸為主的表淺呼吸使肺泡通氣量比例降低,又易引起呼吸肌疲勞,并增加耗氧量。通過腹式呼吸鍛煉,使膈肌與腹肌協調運動,呼氣時腹肌收縮,膈肌松弛,膈肌隨腹腔內壓增高而上抬,增加呼氣潮氣量;吸氣時膈肌收縮下降,腹肌松弛,增加吸氣量。盡量使肋間肌、輔助呼吸肌保持松弛休息狀態,減少能量消耗[2]。②縮唇呼吸提高呼氣時氣道外口壓力,防止小氣道在呼氣相過早閉合。可改善患者氣喘及呼吸困難癥狀,減少呼氣末肺容積,改善肺功能及提高血氧,并且有利于緩解呼吸肌疲勞[3]。③長期缺氧是引起肺上皮細胞損傷、氣道重塑和肺動脈高壓的主要原因,也是病人病情加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根本原因。嚴重COPD患者在緩解期仍存在有低氧血癥。長期氧療能增加患者動脈血氧飽和度,改善組織器官的缺氧狀態,減輕呼吸困難癥狀,從而提高運動耐力,增加活動范圍[4]。④溫泉通過對呼吸道的直接作用,可改善患者的自覺癥狀和換氣功能,通過間接作用可改善腎上腺皮質功能,提高體內激素水平,進而達到治療目的[5]。

筆者認為,COPD患者應至少一次到專門的COPD康復機構接受康復訓練及治療。患者在COPD急性加重期氣促加重、喘息、胸悶、咳嗽、發熱等癥狀,對康復訓練和健康教育的依從性差,往往不能與醫務人員密切配合;再者治療醫院醫護人員往往對康復治療重視不夠。COPD康復機構大多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有專門的COPD康復人員,患者在此接受康復治療及訓練,可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2]劉又寧.實用臨床呼吸病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319.

[3]張玉林,陸甘,勵建安.縮唇呼吸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的研究進展[J.國際呼吸雜志,2007,27(19):1484-1485.

[4]陳燕,吳尚潔,向旭東,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長期家庭氧療現狀調查[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7,17(21):2658-26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平县| 德州市| 邢台县| 浑源县| 三台县| 邻水| 交城县| 缙云县| 拉萨市| 望城县| 靖边县| 泊头市| 将乐县| 通城县| 郴州市| 临高县| 通海县| 嘉黎县| 微山县| 黄石市| 英超| 武清区| 葫芦岛市| 革吉县| 沧州市| 大方县| 桂阳县| 宁乡县| 高碑店市| 浮山县| 定州市| 民丰县| 民县| 福安市| 伊吾县| 鄯善县| 分宜县| 甘谷县| 河源市| 财经| 电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