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端醫療技術

高端醫療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端醫療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端醫療技術

高端醫療技術范文第1篇

關鍵詞:llizarov外固定架;下肢骨不愈合;骨搬移

骨不連(Nonunion)又稱骨折不愈合,是骨折斷端在特定因素的影響下,引起骨折愈合功能緩慢或停止的現象,是骨折術后重要并發癥之一。骨不連的治療是臨床的重點、難點,其治療主要采用內固定、外固定、物理療法、生物療法等[1],往往治療過程中因效果欠佳需要多次手術及多種方法聯合治療,增加了患者精神與經濟負擔。我們應用llizarov外固定支架結合骨搬移技術治療脛骨遠端骨折不愈合1例,取得了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患者,男,38歲,外傷致右脛腓骨遠端骨折,行腓骨切開復位內固定及脛骨外固定架固定術,8個月后復查X片見脛骨遠端骨折有骨痂生長而去除外固定架,逐漸練習行走。2個月后行走時突然出現右踝部疼痛、腫脹、畸形,拍片發現腓骨鋼板遠端腓骨骨折,成角移位,脛骨骨端吸收硬化。查體:右下肢腫脹,見圖1,活動受限,脛前見切口瘢痕。X線示,見圖4:脛骨骨折端吸收硬化 ,腓骨于鋼板遠端處骨折。

1.2方法 硬膜外麻醉,徹底清除脛骨骨折端的瘢痕組織,脛骨遠近端截骨去除硬化骨并使截骨面平行增加接觸面積,打通髓腔,取出腓骨鋼板,于腓骨骨折處截除2 cm腓骨,預定穿釘平面穿釘,脛骨骨折面完全對合后行ll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并于脛骨近端截骨以利截骨延長,見圖3。術后注意患側下肢血供,預防針道感染。

2結果

隨訪6個月,偶發生針道感染,骨折骨性愈合,踝關節功能受限 ,見圖5,6。

3討論

骨折的不愈合稱之為骨不連,其主要原因是因骨折處骨組織的再生的障礙(主要是由再生環境引起)導致骨折未完成愈合階段的過程[2]。在所有骨折患者中,大約5%的患者愈合困難。由于骨折斷端未愈合,其斷端持續活動,可引起骨不連通常伴有疼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3]。骨不連是骨折術后重要并發癥,其主要因素包括骨折端血供欠佳、骨折端組織嵌入、骨質疏松、內固定失誤、內固定取出過早、傷口感染等[4]。目前為止還沒有十分準確的定義,由于不同部位骨折愈合時間不同。對于骨不連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癥狀和X線表現以及愈合的情況而定。其治療主要以外科治療為主,也可以結合物理療法等促進骨折部位的愈合和肢體功能的恢復[5]。與其他療法相比,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外固定支架技術有著很多的優勢,其強度以及抗折、抗扭轉的能力較好,而且其軸向的活動能夠持續的加壓,這樣就便于局部的傷口對其處理,能夠盡快的下地直至關節的融合,在對其進行固定的期間能隨時的矯正成角、移位、旋轉等等[6]。

上世紀50年代,俄骨科醫生加?阿?伊里扎洛夫(llizarov)經長期試驗與臨床發現,人的骨骼就像人體內的肌肉可以不斷生長,在牽拉和固定下可以使得骨的延長和角度、形態得到改變。llizarov通過一個患者因為誤解他的指示,本應加壓融合的膝關節間隙反而開打了一個多厘米,在拉開的間隙內出險了很多新生骨的影像學改變,這一意外發現使得llizarov產生了骨斷端牽伸也能誘導骨再生的靈感并且和他的同道一起進行狗腿折斷后牽伸實驗,和人體創傷骨折斷端外固定下的推拉成骨研究[7]。

llizarov外固定架是骨科疾病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llizarov外固定器具有全方位調節,去成角,去旋轉,去側方移位及符合生物力學要求的軸向加壓作用,并能緩慢牽伸延長,治療各種感染性骨缺損和皮膚缺損、骨不連、先天性脛骨假關節、足畸形、嚴重的肢體先天性和外傷性畸形、O型腿、X型腿、各種原因引起的肢體不等長、矮小癥、侏儒癥、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骨髓炎和局限性骨髓炎、>14歲的先天髖脫位及四肢骨腫瘤的保肢等骨科疑難病得到滿意療效。骨不連取得舉世矚目成就,解決其他治療方法無法解決醫學難題,是矯形外科史的里程碑[8]。有學者認為臨床上用1 mm/d速度延長肢體時,患者足背動脈血流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較術前有所增加。肢體延長過程中,雖然神經損傷廣泛存在,但由于周圍神經同步的再生修復,是這種損傷僅以亞臨床的形成出現。這更加說明llizarov外固定架在治療肢體延長的優越性[9]。

張力-應力法則是llizarov在20世紀60年代通過大量的動物實驗研究發現的一個生物學理論: "生物組織受到緩慢、持續牽伸產生一定的張力,可刺激組織的再生和活躍生長,其生長方式同胎兒組織一致,均為相同的細胞有絲分裂"。簡稱牽拉成骨技術或牽拉組織再生技術[10]。由于llizarov三維器械構型與技術特點能滿足各種四肢畸形的治療要求,故尤其適合于嚴重四肢畸形的矯正。llizarov技術也是微創外固定技術;應用組合式外固定器、肢體動態彈性同步延長器和內外結合肢體延長系統等一些新技術和新產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骨外固定的水平和進展[11]。

本文首先考慮到骨不連原因是因為下肢供血以及醫源性引起的骨折斷端排斥反應,使得骨的再生環境影響再生障礙,取出內固定后骨還是未愈合。我們治療理念是去除骨折殘端多余不規整的骨質,運用llizarov外固定架移骨,使得整個脛腓骨下移,充分使得原有的斷端相結合,達到脛腓骨上端牽引,脛骨下段骨不連處骨融合的療效。

參考文獻:

[1]Niikura T, Lee SY, Sakai Y, Nishida K, et al. Causative factors of fracture nonunion: the proportions of mechanical, biological, patient-dependent, and patient-independent factors[J].Orthop Sci,2013,10(1).

[2]黃顯華,王非,章瑩.自體骨髓聯合異體骨移植治療下肢骨折骨不連[J].廣東醫學,2013,4(34):585-586.

[3]Moon ES, Dy CJ, Derman P,et al. Management of nonunion following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caphoid fractures: current concepts[J]. Am Acad Orthop Surg,2013;21(9):548-557.

[4]夏和桃.外固定器剛度對骨折愈合的影響[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7,12:1170-1172.

[5]F?rat A, Tecimel O, Is?k C, et al. Ilizarov external fixator in the management of tibial pilon fractures: ankle hinged vs ankle fixed frame[J]. Eklem Hastalik Cerrahisi. 2013 ;24(3):133-138.

[6]Xu K, Fu X, Li YM et al. A treatment for large defects of the tibia caused by infected nonunion: Ilizarov method with bone segment extension[J]. Ir J Med Sci,2013,10:(29).

[7]Shiha A, Hafez AR, Kenawey M. Salvage of complicated diaphyseal femoral fractures by 1-stage open debridement and Ilizarov technique[J]. Ann Plast Surg,2013,71(5):519-521.

[8]Yin P, Zhang L, Mao Z, et al. Comments on Mahaluxmivala et al. "Ilizarov external fixator: Acute shortening and lengthening versus bone transport in the management of tibial non-unions"[J]. Injury,2013,44(12):1965.

[9]Goldstein RY, Jordan CJ, McLaurin TM,et al. The evolution of the Ilizarov technique: part 2: the principles of distraction osteosynthesis[J]. Bull Hosp Jt Dis,2013,71(1):96-103.

高端醫療技術范文第2篇

高端健康保險市場需求和潛力

目前,我國對于富裕人群沒有固定定義。因此,高端健康保險市場需求和潛力,從不同角度估算有不同的結論。有研究指出,富裕人群(也有稱為高端人群)一般指年收入中個人收入在15萬元左右及以上、家庭收入達到20萬元左右及以上的人群,或者政府、企業事業單位的中高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等。按照這一標準,《中國高端人群消費研究》(慧聰網)估計,我國富裕人群數量約占總人口的2.3%,約3152萬人。

富裕人群的醫療消費特點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醫療保險報銷了一部分費用后,都具備承擔其他一般性醫療消費的能力,其高端醫療保障需求主要解決高額醫療費用(如癌癥、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報銷問題。匯豐人壽2012年《中國富裕人群調查報告》顯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財務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為養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儲備(78%),以及補償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經濟損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凈值人群,即一般指個人金融資產和投資性房產等可投資資產在600萬元以上的人群,這類人群,經濟實力很強,不太需要單純補償其醫療費用,而是希望通過保險公司的資源整合和系統管理能力,購買高端健康保險及附加的個性化健康服務產品,獲得量身定做的系統化、持續性的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據2012年3月胡潤研究院的調查顯示,中國個人資產高凈值人群達270萬人。(3)上述人群由于財富并不缺乏,對生活品質和質量更加重視,且具備一定的健康認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壓力大,很多人帶有這樣那樣的健康問題,甚至處于疾病狀態,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務。據一項調查顯示,自我評價時,約50%左右的人群健康狀況從“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亞健康狀態為42.7%,慢性病狀態為19.9%。

根據這一需求特點,高端健康保險市場潛在規模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預測:(1)高端健康保險市場,指購買高端商業醫療保險、疾病保險、護理保險等健康保險產品的保費收入的潛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務市場,指購買包括家庭醫生(或私人保健醫生)、診療綠色通道、專家診療、健康體檢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務(如健康咨詢、健康講座、健康評估、健康監測、飲食運動管理、心理咨詢與干預和慢性病管理等)費用的潛力。據匯豐人壽《中國富裕人群調查報告》顯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務項目中,50%受訪者看重醫療服務品質,其中,37%看重安排專家醫生手術及治療,90%受訪者最希望在國內的知名醫院接受治療,88%受訪者表示海外就醫對重疾治療有幫助;90%以上受訪者認為早期診斷、及時治療、保持良好心態、控制飲食、適度運動及定期全面的深度體檢是預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國衛生服務調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詢問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城鄉居民家庭年人均醫藥衛生支出費用占家庭生活消費性支出比重為10.8%,假設富裕人群按個人(或家庭)年收入15萬元中10.8%為醫藥衛生支出計,其中40%用于購買商業健康保險及健康管理服務,即占收入的4.32%。匯豐人壽《中國富裕人群調查報告》顯示的結果:富裕人群愿意為醫療保障支付的保費預算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較而言,上述估算仍較為保守。

基于前述假設,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費及費用支出約6480元(包括醫療保險,主要解決基本醫療保險之外的個人自費、按比例分擔及超最高限額的醫療費用和其他誤工費補償問題等;疾病保險、護理保險等,主要定額補償因疾病帶來的其他費用損失。總的月均費用支出約540元),年健康保障總需求約2042億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務費按1000元計,包括家庭醫生、私人保健醫生、健康咨詢、健康指導及其他健康服務等費用,年健康管理服務總需求約315億元。也就是說,至少富裕人群中,這兩項醫療保障需求,年市場潛在規模超過了2000億元,而實際上,2011年商業健康保險總的保費收入只有691.72億元,與上述預測的潛力相比,還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高端健康保險市場發展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保險行業,高端健康保險還沒有形成獨立的業務板塊和成熟的市場。經營高端健康保險的各個保險公司,經營策略還不夠清晰,產品種類還比較零散,服務人群還非常有限,保費規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還沒有在民眾中樹立起良好的專業服務形象和品牌影響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目前我國的優質醫療和健康服務資源主要集中在公立醫療機構方面,市場開放度非常有限,沒有形成獨有的服務體系。保險公司要利用“優質優價”的市場機制來建立服務平臺,并獲得這些服務資源,還有很多政策和運作的障礙,直接制約了保險公司開拓相關業務市場。二是保險公司對醫改形勢下,如何發展適宜的高端健康保險業務缺乏明確定位及一整套戰略思路,且對民眾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點研究不夠,同時,提供高端健康保險服務的專業化運營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還比較弱,較難形成應有的服務品牌和營利來源。

開拓高端健康保險市場的意義和對策

作為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有機組成部分的商業健康保險,大力開拓高端健康保險市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發揮自身優勢,提供基本醫療保障未涵蓋的高端健康保險、疾病保險、護理保險和失能保險,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2)設計針對性強、特色鮮明的健康保險產品和健康管理服務,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健康保障需求,促進民眾健康意識的提高,減少和改善疾病的發生發展。(3)利用與醫療服務提供者靈活的合作機制和“優質優價”的杠桿作用,引導高、中、低端的醫療服務資源有效利用,促進醫療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4)豐富產品體系,提升服務能力,突出自身特色,樹立專業品牌,逐步形成差異化的服務領域,促進商業健康保險持續健康發展。

對此,商業健康保險應牢牢抓住醫改契機,高度重視高端健康保險市場的開發。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深入研究醫改政策,全面分析保險業在與醫療服務提供者合作、利用醫療服務資源、控制醫療風險上的政策機遇和挑戰,確定開展高端健康保險業務的戰略定位和經營舉措。

二是根據富裕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特點,細化目標市場和服務人群,開發系列化的健康保險產品和健康管理服務計劃,逐步形成涵蓋健康、亞健康、疾病等健康周期,病前健康維護、病中診療管理、病后康復指導等全過程,既補償醫療費用,又提供健康服務的全面健康保障產品體系。

三是爭取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門支持,加大資源投入,強化與醫療機構尤其是擁有優質資源的醫療機構的戰略合作,利用多種付費方式和合理補償機制,調動醫療服務提供者的積極性,盡快搭建由“內部服務隊伍——家庭醫生(私人保健醫生)——特色醫院(科室)——著名專家”組成的服務網絡平臺。

高端醫療技術范文第3篇

投資二三線之搶占高點

搶占區域制高點,是投資二、三線城市腫瘤專科醫院資本的共同夢想。目前二三線城市中不管是公立還是民營醫療機構,腫瘤專科的好醫院較為稀缺。這一短缺的服務能力成為資本進攻的動力。

“在這些城市,民營的腫瘤專科具備與公立醫院PK的能力。”醫療領域專業投資人汪強向《中國醫院院長》雜志記者表示。他認為民營腫瘤專科醫院的優勢,體現在經驗積累、技術設備、服務模式以及價格等方面,當這些優勢綜合起來,形成氣候之后,民營醫院的地位將無可撼動。

而在新醫改的背景下,二三線城市更是充滿了機會。第二批城市公立醫院試點城市今年大幅擴充,有財經媒體表示,隨著公立醫院實行零差價售藥去除“以藥養醫”弊病,虧損部分地方財政難以也不愿補償到位,這將迫使地方政府更加同意引入資本發展當地醫療。

地方政策正在逐步松動之中,《經濟觀察報》報道稱,“政策鼓勵各地在保證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的良性正常運轉下,其余醫院虧損難以負擔時可實行改制。”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眾多資本把目光瞄向了二三線城市的腫瘤專科醫療。復星醫藥董事長陳啟宇在6月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公司2014年戰略布局瞄準的是二三線城市腫瘤領域的專科醫院和500張以上床位的綜合性醫院,未來在每個大城市收購的醫院都將發展到千張床位。

憑借臨床醫生的職業敏感,張五成開辦了駐馬店市腫瘤醫院。站在投資人的身份考慮,他看中的是駐馬店周邊腫瘤醫療服務市場的空缺。他談到,駐馬店市人口為700萬,輻射的三個地市南陽、周口、信陽,都是人口密集的區域,人口總計5000萬,而對應這5000萬人口需求的公立或民營的腫瘤專科醫院,卻是空白。

“這個地區相對落后,腫瘤患者中貧困者較多,大部分沒有經濟能赴武漢、鄭州等鄰近省會城市看病,由于農合、醫保等設置的轉診限制,很多人的病情甚至在縣醫院被耽誤了。”張五常對記者表示,“如果地市級的腫瘤專科能做好,至少可以將70%的患者留在市內治愈。”

出于在兩家縣級市創辦醫院的成功經驗,張五成看好駐馬店市腫瘤醫院的發展前景,有信心成為區域內的領軍醫院,但他同時也表示,“在資金方面確實有壓力。”

投資北上廣之填空基本

在北京、上海和廣州,優質的醫療資源密集,但同時,擴充醫院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在上一輪的公立醫院擴張中,這三座城市老牌、頂級的公立腫瘤專科醫院,規模擴張的程度有限。這也為一些民營的專科醫院創造了機會,具體體現為填補公立醫院腫瘤治療、服務的空缺。

腫瘤的手術治療周期較長,普遍在三周到四周之間,前期的檢查、確診,加上后期的康復,完整的治療周期則更長。以天津腫瘤醫院為例,各科室病區普遍“一床難求”,預約患者拿到“住院通知單”后,仍需等待1周到10天方可入住。

作為首都的北京,面對全國慕名而來的患者,其公立腫瘤專科醫院所面臨的病床周轉困難可想而知。

北大腫瘤醫院宣傳處管女士向《中國醫院院長》雜志介紹,出于衛生主管部門及醫保經辦部門對住院床日的限制,該院的平均住院日已從三年前的近20天降到了9天。她坦言,即便有治療方案的改進,對于基本的治療、康復期而言,時間是不夠的。這些方面的基本醫療服務,存在需求空間。

憑借地域臨近的優勢,位于朝陽區十里河的三環醫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腫瘤醫院(以下稱“北京腫瘤醫院”)在2001年形成了協作關系。具體協作內容為,北京腫瘤醫院借用三環醫院的250張病床,北京腫瘤醫院派主治醫師以上的醫師常駐三環醫院擔任各病區主管醫師。據了解,兩家醫院間緊密的合作持續至今,業內共知。

一位了解三環醫院與北京腫瘤醫院合作細節的人士透露,三環醫院的不少醫務人員都來自在北京腫瘤醫院實習過的醫學院畢業生。從這個的角度上來講,北京腫瘤醫院為民營的三環醫院培養了醫務人員,促進了其長足發展,使優質的醫療資源得以擴散。

“在技術和病源方面依賴于大型公立腫瘤醫院,這是北京一些民營的腫瘤專科醫院的生存態勢。”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投資服務部王雷向《中國醫院院長》介紹,“這些醫院一定程度滿足了腫瘤患者的需求,在耗時較長的放療、化療,術后的康復以及關懷等方面。”

投資北上廣之瞄向高端

在二三線城市腫瘤專科技術支持方面頗有建樹的泰和誠,將重心移向了北上廣的高端醫療市場。

2014年6月末,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泰和誠醫療集團總裁兼CEO楊建宇說:“我們下一步的重點是在廣州、北京和上海分別建立一所高端的專業腫瘤醫院,運用最先進的設備和跨學科的診斷、治療手段,來幫助中國的癌癥患者。”

泰和誠醫療集團楊建宇表示,據其了解的信息,在2012年,有約90位中國患者選擇到美國的安德森癌癥中心就醫,這里有全世界最頂級的質子治療技術。由此,泰和誠確定了中國的中產階級對高端醫療服務的強勁需求。

上一個15年,通過醫療設備租賃和醫院管理的模式,泰和誠醫療與全國約50家醫院合作建立了腫瘤診療中心,鋪下了國內最大的一張放射治療和影像診斷中心網絡,并藉此于2009年登陸紐交所,成為美國主板上市的第一家醫療服務中概股。

2010年,泰和誠初試收購與其長期合作的西安長安醫院,但由于某些“不明確的規定”和冗長的政府審批流程,獨立醫院的計劃最終沒能實現,頗為無奈的泰和誠啟動替代性方案,以3940萬美元現金收購長安醫院52%股權。

泰和誠內部人士曾向媒體表示,盡管成功收購長安醫院,但最終結果與泰和誠長于專科腫瘤診療的企業競爭力“不算吻合”。

走過這段歷程,泰和誠希望能夠獨立運營醫院。集團在北上廣擬建的三家醫院,都將醫療園區作為首選地址。明確的政策支持,更能讓泰和誠放手一搏。

“北上廣的高端市場是值得所有資本關注的”,畢馬威醫療企業融資專家江立勤對《中國醫院院長》雜志表示說:“這三大城市聚集了中國最多的富裕人群,提供適應他們消費水平的醫療服務,這一塊市場目前是薄弱的。”

政府期待做好高端醫療,從源頭上留住富裕階層在國內就醫。此前,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出臺的《北京市社會辦醫指南》明確了“高端醫療”的重要性,鼓勵圍繞高端醫療開發增值服務。“高端醫療是中國所有高凈值客戶一致的剛性本原需求,他們注重服務質量和私密性,不愿接受公立醫院嘈雜擁擠的就醫環境,能夠承擔高額的醫療費用。”

“指南”還援引了建行《2012中國財富報告》和《2013年胡潤財富報告》的相關數據。“2013年,北京千萬富豪達到18.4萬人,億萬富豪達到1.07萬人。而全國有105萬千萬富豪和6.45萬億萬富豪。”

高端醫療技術范文第4篇

為吸引中國高端消費者制定戰略

作為綜合醫療機構,三星醫療院擁有“最優秀的醫療隊伍和完善的高科技診療基礎設施,真正實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而無論這樣的“最優秀”是以國際標準還是韓國標準衡量,三星醫療院正主導著韓國的新醫療文化。

韓國的新醫療文化已經出離了治病就醫的原本范疇。在韓流大潮里,醫療也被延伸為包括時尚在內、充滿設計感和高科技的觀光概念。在韓國濟州島,醫療觀光城正在興建。“癌癥篩查”這樣的醫療項目正是濟州島醫療觀光城的主題內容之一。自2009年開始,三星醫療院旗下的三星首爾醫院開始了正式海外營銷。為方便外國人士無障礙享受三星首爾醫院的醫療服務,醫院開發了針對企業高管和國際CEO的癌癥篩查等高端體檢項目。

2013年,三星首爾醫院大力開發中國市場,并為吸引中國高端消費者制定戰略。中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最高,三星健康體檢中心便與美國梅埃診所建立的修復心臟心血管中心合作,力求在技術層面更進一步。針對中國有財力的醫療對象,住院期間,三星首爾醫院配套提供中文電視、翻譯人員和檢查結果的中文報告。值得一提的是,如同如火如荼的歐洲移民熱一樣,三星醫療院的海外核心目標市場同樣鎖定于中國和俄羅斯。

任何解惑及改進都會即時到位

中國醫療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張。相比市場對高端醫療服務需求的逐步增長,高端醫療資源的短缺狀況在一線發達城市表現得尤為明顯。隨著境外資本投資醫療機構的政策性門檻逐步開放和降低,針對財富人群體檢和日常療養為主要服務內容的私立醫療機構也日益增多。中國市場從來不缺乏追逐者和開拓者,瑞士、德國等老牌醫療強國開始搶灘中國市場,三星醫療院則亮出“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和“頂級醫療信息自動化體系”等服務設置以博得中國市場的青睞。

三星醫療院自開院起,構筑了一個“世界頂級醫療信息自動化體系”,增進服務對象的便利,也為醫護人員的診療業務和研究提升條件。這個“世界頂級醫療信息自動化體系”包括由指令中樞系統、醫學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電子醫療紀錄、轉院患者查詢系統、可提供聲訊通話服務及包括診療信息等在內的各種數據服務建立起來的移動醫院系統……在2013年分別叫 《醫療團隊》以及《最佳醫療組》的韓劇中,這樣的系統表現為,服務對象的體檢數據會第一時間同步到醫療團隊的個人平板中,然后團隊會診,確認醫療方案。從確認方案到跟進醫療,每一步都同步在信息系統之中,任何解惑或改進都會即時到位。

高端醫療技術范文第5篇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

國務院關于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意見的,給上海跨越式發展現代服務業帶來重大契機。上海要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必須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高端服務業,率先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要以國家層面政策突破和地方層面環境營造為重點,加快擴大高端服務業發展規模,全面提升高端服務業集聚輻射力,推動上海經濟發展轉型,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準確把握高端服務業發展的內涵特征和客觀規律

高端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高端領域,是現代服務業中技術含量最高、附加值最高、集聚輻射力最強的行業,被譽為現代服務業皇冠上的“明珠”。

1、高端服務業的興起是經濟結構向服務經濟高級階段演進的結果

20世紀30年代,新西蘭經濟學家費舍爾提出著名的經濟發展三階段論,即社會經濟的發展首先從農業占優勢的經濟形態,逐步過渡到工業占優勢的經濟形態,然后再過渡到服務業占優勢的經濟形態。高端服務業起源于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時期,隨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經濟結構高度化而發展,是服務經濟向高級階段發展的必然結果。

高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與信息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全球信息革命的興起帶動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與產業的加速融合,產生全新的高端服務行業,如通信、廣播影視、服務外包等;促使中間服務環節從制造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生產業,如研發、設計、技術支持等;加快對傳統服務業的信息化改造,賦予其嶄新內涵,如金融、現代物流等行業。

與傳統服務業相比,高端服務業具有高附加值、高知識含量、高信息技術含量、高開放度、高產業帶動力、強輻射、低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等特征,加快發展高端服務業,有利于擴大就業、增加稅收;有利于集中資本、技術、人力等高能級生產要素,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拉動高端消費,推動消費升級;有利于推進技術外溢,激發自主創新;有利于創新體制機制,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有利于增強集聚輻射力,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和國際競爭力。

2、國際化大都市高端服務業發展有其客觀規律和基本趨勢

國際化大都市高端服務業的發展,一般遵循從傳統服務業向高端服務業演進、從低層次服務業向高層次服務業演進、從最終消費向中間消費演進的基本規律和發展趨勢。

(1)從傳統服務業向高端服務業演進。在工業化前期,商業、交通等傳統服務業占據服務業主導地位,高端服務業處于萌芽狀態。19世紀末20世紀初,工業化的蓬勃興起帶動金融、保險、商務服務等高端服務業開始發展,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20世紀以來,全球發達經濟體向服務經濟時代快速邁進,金融、保險、商務服務、文化、教育、醫療、體育等高端服務業加快發展并在全球范圍內擴張,成為推動發達經濟體發展的強大動力。

(2)從低層次服務業走向高層次服務業。低層次服務業包括零售、餐飲、郵政、洗染、修理等,屬于普遍需求。隨著經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運用,部分低層次服務業融入現代信息技術,能級提升并發展成為高端服務業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如,交通運輸業轉變為現代物流業,醫療業轉變為醫療保險服務業,生活服務業轉變為保健護理業等。

(3)從最終消費走向中間消費。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企業生產經營的規模不斷擴大,復雜性日益提高,引發了對中間服務的大量需求,推動以最終消費為主的服務業向以中間消費(生產者服務)為主的服務業加快演進。大部分中間消費屬于高端服務業,如金融、法律、研發、創意、廣告、物流倉儲等。

3、高端服務業是國際化大都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高端服務業產值已經占到全球GDP的40%以上,國際化大都市高端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60%以上,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1)高端服務業成為服務業的主要產出。當前,國際化大都市經濟增長80%以上來自服務業,其中服務業的60%以上來自金融、電信、設計、咨詢等各類高端服務業。高端服務業已經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2)高端服務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高端服務業占據服務業金字塔的頂層位置,和其他產業相互融合、共同發展。比如,發達的金融市場能夠為所有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和融通功能,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

(3)高端服務業具有極強的集聚輻射力。高端服務業具有較高的開放度和國際化程度,能夠在全球范圍內集聚資源和輻射能量,提升城市國際影響力。

從內涵和特征看,根據聯合國經濟活動標準產業分類和我國國標分類,高端服務業主要為十個門類:(1)金融業,包括銀行、證券、期貨、信托、保險、基金等金融相關行業;(2)航運與現代物流業,包括航運業及相關行業、現代物流、倉儲、分撥等行業;(3)房地產業;(4)專業服務業(中介服務業),包括研發、會計、審計、評估、法律、咨詢等行業;(5)信息服務業;(6)文化、體育、娛樂業,包括廣播影視、媒體傳播、創意設計、體育、文化娛樂等行業;(7)旅游、會展、酒店業;(8)教育業;(9)衛生、社會保險業;(10)服務外包業,主要指為第三方(國外)客戶提供信息管理、數據處理、財會核算、技術研發、工業設計等各類服務。

二、高端服務業發展供求“雙約束”是結構調整的主要瓶頸

上海要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必須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高端服務業,率先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目前,上海結構調整面臨的突出瓶頸是,高端服務業發展存在供求兩方面的雙重約束。

1、高端服務業發展存在供給約束

(1)產業能級不足。從供給角度看,上海高端服務業能級總體偏低,主要集中在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集中在服務產業鏈的中低端,金融、航運、信息服務、文化、醫療等高端服務發展不足。

(2)產業滲透性不強。上海高端服務業發展“單兵突進”現象明顯,對整個產業鏈的帶動作用,以及對相關產業的滲透作用不強。比如,上海金融市場無論是規模還是廣度都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但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比重過低,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較低。

(3)高端服務創新不足。對高端服務業而言,創新不僅是豐富高端服務的重要手段,而且創新本身就可以創造高端需求。上海高端服務業在產品、業務、工具、制度等方面的創新能力不強。比如,金融衍生產品缺乏,期貨市場品種較少,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尚不健全。

2、高端服務業發展存在需求約束

(1)中間需求不足。中間需求行業(生產業)目前已經占到國際化大都市全部服務業產出的70%以上,上海高端服務中間需求僅占到服務業總需求的40%左右。一個重要原因是,大量的中間需求尚未從產業鏈中脫離出來,產業鏈的社會分工體系尚未形成,導致中間需求弱化。

(2)最終需求不足。2008年上海人均GDP已超過1萬美元,傳統服務需求趨于穩定,高端服務需求潛力巨大,但一些高端服務需求還沒有充分激發出來。

3、高端服務業發展存在人才約束

(1)高端人才需求缺口巨大。目前上海通曉國際慣例、具有國際市場經驗的開放型、創新型高端服務人才十分缺乏,成為制約高端服務業發展的關鍵要素。

(2)高端人才生活成本較高。突出體現在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低、稅率高,導致人力成本高企。從所得稅率看,上海最高檔所得稅率為45%,而香港為16%,新加坡為28%,橫濱為37%,巴黎、倫敦為40%。較高的所得稅率不僅導致金融、保險等高端人才難以留在上海,而且容易產生收入跨國轉移的避稅行為。

(3)高端人才市場主體缺乏。目前上海中外合資高端人才中介服務機構30家左右,僅占全市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總數的4%,且普遍規模較小,難以滿足上海高端服務業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大量需求。

三、以體制制度創新激活高端服務業的市場活力

上海高端服務業要加快發展,必須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著力構筑國際化、市場化、規范化的運作模式,不斷增強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競爭力。

1、放松行政管制。放松行政管制是高端服務業發展的前提條件。要調整完善現有高端服務業發展的政策,著力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和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

(1)放松進入管制。降低高端服務業準入門檻,擴大非公有制經濟在高端服務業中的比重,強化多元市場主體發展格局,促進高端服務企業的數量和規模的增長。

(2)放松經營管制。放寬高端服務業企業經營范圍限制,打破壟斷,強化行業競爭格局,著力增強高端服務業整體競爭力。

(3)深化服務業體制改革。推動服務業國有資本向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領域集中,加快競爭性領域國有服務企業股份制改造,推進事業型服務機構企業化改制,使其成為市場化的競爭主體。

2、擴大服務業開放。擴大開放是高端服務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打破所有制限制和地域限制,鼓勵外資、民資加快進入高端服務行業,鼓勵外地企業來上海參與服務業資本重組,在更廣泛的領域參與高端服務業競爭。

(1)大力集聚吸引國際高端服務企業。鼓勵外商投資現代服務業,鼓勵國際高端服務企業在上海設立地區總部和分支機構,與上海企業開展合資合作、戰略聯盟、品牌共享、技術交流、管理創新,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2)鼓勵企業集團向高端服務轉型。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推動有條件的企業集團加快剝離生產業,或整體實現向高端服務業的戰略轉型,大力推進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加快培育高端服務業市場主體。

(3)鼓勵高端服務企業“走出去”。拓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的帶動力和輻射力。支持上海高端服務企業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支持有條件的高端服務企業到海外資本市場融資。

3、完善政策法制環境。政策法制是高端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高端服務業發展更需要建立一整套規范的政策、法律法規體系,以規范服務業市場發展,特別是高端服務業發展全球化一體化趨勢,客觀上需要符合國際慣例的政策法制環境。

(1)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對一些高端服務企業和項目實施財稅、政策扶持,如對從事技術研發、工業設計的生產企業;高端服務企業地區總部、研發中心的落戶,國際服務外包企業,金融市場各類機構投資者,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等。

(2)進一步完善法制環境。加快完善高端服務業法律法規體系,及時清理制約高端服務業發展的不合理法規,加快制定和完善促進高端服務業發展的規章制度。

(3)進一步完善人才環境。積極構建寬松的人才引進環境。調動各方力量在住房、醫療等方面,強化人才獎勵和保障制度。努力形成靈活的人才引進、培養和保障機制,增強服務業發展的智力支持。

四、以政府管理創新營造高端服務業的發展環境

服務業發展環境與制造業截然不同,特別是政府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同。必須加強政府管理創新,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著力營造高端服務業發展的制度環境。

1、加強市場規范

(1)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按照知識產權國際公約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打擊侵權、不正當競爭等行為,加大對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等的保護力度,規范服務業市場秩序。

(2)鼓勵高端服務企業成立行業協會或建立跨領域高端服務聯盟。研究制訂行業行為規范和自律規則,建立健全高端服務業務流程、服務內容、市場價格和質量評估等標準體系,推進高端服務標準與國際接軌。

(3)完善高端服務行業信用體系。建立和完善高端服務業企業和從業人員信用信息數據庫,納入全社會征信服務系統,促進高端服務企業加強自身信用建設。

2、加強政府服務創新

(1)盡快制定高端服務業發展規劃。明確上海高端服務業發展的戰略目標、重點行業、規劃布局、政策措施、管理體制等。

(2)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高端服務企業的審批事項和收費項目,提高行政效能,為服務業創新發展創造條件,降低高端服務企業進入市場的成本。

(3)加強和改進政府服務。把握服務業領域的國際慣例和規則,提高服務業公共管理水平。幫助企業運用WTO規則,提升應對競爭能力。強化政府服務意識,深入了解高端服務企業訴求,及時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問題。

3、健全服務業統計制度

(1)擴大服務行業統計覆蓋面。結合基本單位名錄庫,建立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和滾動調查相結合的統計制度,進一步提高統計數據的時效性、準確性和權威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平市| 江川县| 桓仁| 雷山县| 萨嘎县| 巢湖市| 三门峡市| 左权县| 贺州市| 平舆县| 敦化市| 临桂县| 团风县| 宿迁市| 开鲁县| 黄大仙区| 大名县| 宁陕县| 海口市| 峡江县| 辽中县| 吐鲁番市| 镇康县| 湘潭县| 平湖市| 搜索| 金沙县| 成武县| 柞水县| 安丘市| 隆林| 常德市| 喀什市| 古丈县| 昌图县| 剑河县| 赤城县| 从化市| 两当县| 巴南区| 白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