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兩委學習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分析化學》是醫學檢驗專業課程體系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學生通過必要的任務訓練和技能實踐,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微量鐵的含量測定》是分析化學實踐的重要內容之一,本節課既是對之前學習的溶液配制的基礎知識與技能進行復習,又為之后學習生化檢驗相關知識做鋪墊。
二、學習者分析
授課對象為醫學檢驗專業二年級學生,班級共有學生50人,五分之四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較主動,剩余學生(其中7名男生)學習積極性有待教師進一步調動。學生進行本部分學習處于二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學期學習了化學分析部分,在期末實驗考核中考核內容包含了溶液配制的相關知識,查看本班學生的實驗考核成績,發現6名學生的考核成績較低,本次課任務一即用到溶液配制的相關知識,故將6名同學分在不同小組。另外,本次課需繪制標準曲線,故課前調查班級學生,十余名學生都有學習繪畫的經歷,將其分到不同小組。本班學生在學校各類活動中綜合獎項較多,團結協助能力較強,但有一名女同學性格孤僻,不善表達,分組時特別分到班長一組(本班班長協調能力較好,在同學中威信較高)。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①厘清水中微量鐵含量測定的原理;②準確繪制標準曲線。
2.技能目標:①熟練使用電子天平、容量瓶和移液管;②準確進行溶液配制的操作;③初步完成水中微量鐵含量的測定操作。
3.情感目標:培養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樹立團結協助的精神,逐步形成綜合的職業能力。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①標準溶液的配制;②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操作;③標準曲線的繪制。
2.教學難點:標準溶液的配制。
五、教學過程
1.學案領航,課前預習。課前分發學案,說明學案使用方法和目的,對學案的完成質量提出要求。通過學案領航,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主動的學習態度,更好地對單元內容進行探索和學習。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性格特點進行“異質分組”,縮小各小組之間的差距,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及展開競賽活動。
2.組織教學,回顧復習。教師提問溶液配制的相關知識。通過教師提問幫助學生復習舊知,同時舉一反三,為本次課學習微量鐵的含量奠定基礎。從而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集中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
3.導入新課,展示目標。教師提問微量鐵的含量測定方法,進一步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發現問題。肯定學生中正確的回答,糾正錯誤的地方,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幻燈片進行目標展示,對教學內容進行概括和介紹,幫助學生明確本次課的學習任務,有利于展開教學。
4.課堂實施,完成任務。任務一:標準溶液的配制。電子天平、容量瓶和吸量管都是檢驗專業學生必備的技能,在上一學期已經學習過,這里主要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利用各種資源調度所學知識,進行再利用,鞏固核心技能。教師在本任務中主要進行檢查指導,同時做好過程性記錄,為評價做準備。
任務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使用。教師介紹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組成和結構、用途等,并播放視頻,引導學生對視頻中的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然后布置測量任務。通過實物和視頻雙重強化重點知識,加深學生印象。再布置測量任務,讓學生立即操作鞏固剛才所學習的知識,為后續獨立完成測定奠定基礎。
任務三:系列標準溶液吸光度的測定。教師檢查上節課所布置任務的完成情況(請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確定鐵含量測定的波長),指導學生分別測定組內所配制系列標準溶液的吸光度,并做好記錄。通過布置任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接著上一任務進行吸光度的測量,可以檢查學生上課的掌握情況,對知識的內化程度,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隨時發現問題,隨即解決問題。
任務四:標準曲線的繪制。教師展示前期搜集的優秀案例,給學生留下直觀印象,然后細致講解標準曲線的繪制方法,最后布置任務。通過展示優秀案例,幫助學生很直觀地認識標準曲線。自己動手完成曲線的繪制,在實踐操作中獲得知識,鍛煉技能。分組練習法幫助學生鞏固操作,增強合作意識,促進學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任務五:未知水樣中鐵含量的測定。本任務綜合考察了任務一、任務二和任務三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因此教師布置任務后由各組學生討論自己制訂方案,培養學生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課堂小結,三維評價。通過板書,總結歸納本次課內容,強調重點、難點,加深學生理解記憶。引導學生對本次課的學習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每組選出一名最佳組員,班級選出最佳學習小組。學生自評幫助學生積累學習經驗,學生互評幫助學生發現他人、反思自己,教師評價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在班級內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6.任務拓展,鞏固提高。通過書寫實驗報告鞏固本節所學知識,布置拓展任務:微量鈷的含量測定,通過設計方案培養學生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急性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闌尾炎;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R656.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8-176-2
闌尾炎引起急性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AMVT)較少見,且臨床表現無特異性,早期診斷困難。當病程發展至廣泛腸壞死時,死亡率極高。尤其老年病人且有較多臨床合并癥更易發生。近年來眾多醫院對于老年病人尤其伴隨多種合并癥的患者,術后常規抗凝治療尚有爭議,但筆者認為術后抗凝應有一定意義,能夠減少急性腸系膜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1病歷摘要
1.1例1
男,68歲。主因轉移性右下腹疼痛2d,加重伴嘔吐2h入院。患者于2d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下腹部疼痛,以右下腹明顯。伴惡心、嘔吐及發熱,體溫最高39.4℃。既往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腦梗塞病史。查體:T 39.2℃,P 97次/min,R 25次/min,BP 147/85mm Hg,神清合作,急性痛苦面容,皮膚鞏膜無黃染及出血點,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性音,心律齊。無腹壁靜脈曲張,無胃腸型及蠕動波。全腹壓痛及反跳痛,以右下腹部明顯,肝脾未及,未觸及包塊,移動性濁音(--)來我院急診科診斷為: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急診連硬外麻醉下行闌尾切除術。病理所見:闌尾位于盲腸上外方,漿膜充血水腫,有多量膿苔,系膜水腫明顯,末段闌尾壞死穿孔腹腔內有膿性滲出,量約200ml大網膜未下降。術后行抗炎、補液及對癥治療。患者術后及第2d生命體征平穩,未排氣。第3d患者主訴腹脹,伴惡心、嘔吐,嘔吐為胃內容物,經對癥治療后未見明顯緩解,1d后出現腹痛,呈持續痛,間斷性加劇,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消失。查體:T 38.8℃,P 87次/min,R 23次/min,BP 140/85mmHg,神清合作,急性痛苦面容。無腹壁靜脈曲張,無胃腸型及蠕動波。全腹壓痛,以臍周部明顯,肝脾未及,未觸及包塊,移動性濁音(+)。輔助檢查:RBC3.54×1012/L,Hb 92g/L,WBC22.4×109/L,N86%,腹部B超:膽囊壁厚、毛糙,可見膽固醇結晶,尿常規正常,血淀粉酶45U/L、尿淀粉酶140U/L,腹部X線示:未見膈下游離氣體。急行床旁腸系膜血管B超示:腸腔高度脹氣,腸系膜血管顯示不清,腹腔伴中等量積液。初步診斷:腹痛原因待查。急診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術中見腹腔內淡紅色腹水、小腸系膜靜脈呈紫藍色、距屈氏韌帶約30cm下有10cm壞死,腸系膜上靜脈分支見血栓形成,術后行抗凝、抗炎、禁食水,補液及營養支持對癥治療,住院19d痊愈出院。出院口服抗凝藥物治療,隨訪6個月無復發。
1.2例2
女,73歲。主因轉移性右下腹痛3d,患者3d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轉移性右下腹痛,伴惡心、嘔吐及發熱。查體:T 37.6℃,P 102次/min,R 28次/min,BP 156/90mmHg,神志清楚,痛苦表情,被動,全身皮膚及黏膜無黃染及出血點,全身淺表淋巴結無腫大,心肺聽診無異常,腹部膨隆,腹肌緊張,全腹壓痛(+),尤以右下腹壓痛及反跳痛明顯。肝、膽、脾觸及不滿意,移動性濁音(-),腸鳴音弱。既往史:患者既往有腹部手術史,具體不詳。患者有高血壓、冠心病,肝硬化史。來我院急診科診斷為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急診連硬外麻醉下行闌尾切除術。病理所見:闌尾位于盲腸前方,長約7cm,直徑約1cm,漿膜水腫,上有多量膿苔,腹腔內有膿性滲出,量約300ml,大網膜無下降。術后及第3d患者病情平穩,無主不適。術后第4d患者訴腹部隱痛伴腹脹,無明顯壓痛及反跳痛,伴惡心、嘔吐,給予對癥后有所緩解。第5d患者訴腹痛加劇,呈全腹壓痛及反跳痛,移動性濁音(+)血常規:Hb 146g/L,WBC 20.7×109/L,N 83%,尿常規,尿蛋白(-),白細胞:無,血糖4.56mmol/L。B超示:上腹探查:肝臟縮小,被膜不光整,肝實質回聲增粗,肝內血管顯示不清,脾臟增大,肋下可及3.0cm,厚4.0cm,于右下腹可見中量腹水。提示:肝硬化;結合臨床。隨后在全麻下剖腹探查術,術中見腹腔有中等量血性液體及暗紫色壞死腸管,將切口上下延長,探查見壞死腸管距回盲管60cm左右,約有30cm回腸失去光澤及彈性,大的腸系膜血管如樹枝狀增粗,剪開病變系膜,可見小靜脈內血栓淌出,呈紫色壞死腸管,無恢復可能,近端回腸充氣擴張、充血、其余無特殊異常所見,距壞死腸管上下兩端各20cm處切除壞死腸管,總長約70cm,遠近斷端腸管行端端吻合。術后行抗凝、保肝、輸液、抗生素、營養支持及對癥等治療,恢復順利,術后10d拆線,住院21d,痊愈出院,長期口服抗凝藥治療,隨訪4個月無不適。
2討論
2.1急性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相關概念
急性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AMVT)是一種臨床少見的腸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發病率占住院病人0.02%~0.07%[1-3],占腸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10%[1],尸體解剖發現率約0.05%[3]。
2.2急性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相關病因
由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導致的急性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AMVT)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AMVT占20%~25%,與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礙有關,近年認為抗凝血酶III缺乏及S蛋白和C蛋白的缺乏亦是AMVT的高危因素[4]。且患者多有自發性凝血表現。繼發性AMVT與獲得性凝血功能障礙有關,任何可導致身體其他部位血栓形成的因素均可引起AMVT。常見誘因如各種原因造成的門脈高壓時腸系膜靜脈血流緩慢,胃腸道淤血;急性腹膜炎、腹腔感染均可造成腸系膜靜脈血流減少,本兩例病例患者正是由于高齡患者且伴隨迷漫腹膜炎,導致靜脈回流緩慢,細菌釋放的凝血因子及毒素可造成局部高凝狀態;脾切除術后血小板繼發性增多;腹部手術及外傷時組織細胞損害,腸系膜發生炎癥反應可導致機體處于高凝狀態;腹部腫瘤、口服避孕藥、糖尿病、流產、便秘等病因均有文獻報道[2]。
2.3急性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診斷特點
AMVT無特異性臨床表現,早期診斷困難,大多數患者以腹痛為主訴,在此之前往往有厭食、腹部不適、便秘、腹瀉等前驅癥狀,而后腹痛逐漸加劇,常伴惡心、嘔吐。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體,常有發熱和血白細胞計數升高。術前診斷:目前對AMVT的早期診斷仍缺乏特異性依據。據目前文獻報道,AMVT術前誤診率高達90%~95%[1]。以下幾點有助于AMVT的診斷:(1)臨床癥狀與腹部體征不成比例。病人早期均有較劇烈的腹痛,初起為陣發性,繼而持續性,并有腹脹、嘔吐、血便等癥狀,但體征較輕,腹部壓痛、反跳痛、肌緊張不明顯,直至出現腸壞死才出現明顯腹膜刺激征。(2)有的病人腹痛可出現緩解期[2],病例二經對癥后有所緩解。如果再次出現上述癥狀、特征,應高度懷疑AMVT的可能。(3)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性腹水時對診斷很有幫助。由于AMVT進一步加重,腸曲發生出血性梗死,呈暗紫色大量血性液體從腸壁和腸系膜滲出至腸腔和腹腔[3]。此時腹部出現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等腹膜炎特征,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固血性液體。(4)X線最常見為腸為梗阻表現,彩色多普勒超聲可檢測腸系膜的血流、腸壁及腸系膜的增生程度、腹腔滲出液的多少,但病人往往由于腹腔脹氣,嚴重影響檢查結果準確性,對診斷MVT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選擇性腸系膜上動脈造影是診斷MVT的一種可靠方法。由于條件限制,許多醫院往往不能開展此項技術。所以臨床上遇腹痛癥狀與體征不符的病人,應早期懷疑AMVT,在保守治療的同時,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若有輕微腹膜炎體征,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性液體,應高度懷疑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并腸壞死。本兩例發病初起未能及時診斷出AMVT,正是由于臨床癥狀不典型,又缺少特異性的臨床診斷指標,導致腸壞死行腸切除腸吻合術。
2.4急性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治療要點
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早期治療中,只要沒有出現腹膜炎體征積極行抗凝治療,大約80%的患者都會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早期腸系膜缺血導致的腸系膜血栓的形成是個可逆的過程,所以早期的抗凝治療能夠避免腸系膜血栓的形成。腸切除是治療AMVT致腸壞死最有效的方法,術中如何確定切除腸段及系膜的范圍,目前尚無理想的方法。一般要求距離病變腸管上、下緣各15~25cm處切除腸管,相應系膜也作扇形切除。抗凝治療是腸切除術后的延續治療,抗凝治療越早越好,術后抗凝可降低復發率及死亡率。抗凝治療中一般強調盡早給予患者肝素化,每8h使用5000~7000u肝素,療程7~10d,隨后口服抗凝藥,療程半年。
2.5本兩病例的啟示
AMVT早期診斷率低下,主要是AMVT早期缺乏特異診斷指標,其次是醫生對此病的認識不足。闌尾炎引起AMVT少見,主要原因為嚴重腹膜炎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肝硬化致門靜脈高壓等眾多合并癥。對于老年病人,病情較重,出現腹膜炎伴糖尿病等其它較多合并癥的病人要密切觀察術后病情,不要認為不排氣、腹脹、腹痛是麻醉及手術后的常規反應,一旦患者術后出現癥狀和體征分離,即早期病情很重而病人體征不典型。對于老年患者腹脹腹痛不排氣不要輕易認為闌尾殘端漏,腹腔感染,尤其是術中荷包縫合滿意的病人。如出現腹膜炎體征要及時開腹探查。近年來眾多醫院對于老年病人尤其伴隨多種合并癥的患者,術后常規抗凝治療尚有爭議,但通過上述病例筆者認為術后抗凝應有一定意義。
參考文獻
[1] Boley SJ,Kaleya RN,Brandt LJ.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Surg ClinNorth Am,1992,72:183.
【關鍵詞】 系統化 健康指導 高血壓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n hypertension patients after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was given , to see if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adherence to doctor’s advise was improved. Methods: 24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3 weeks later , The statistical research was taken according to self-designed hypertension patients questionnaire and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life quality evaluation table(CMO) SF-36 scale. The healing rat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items such as adherence to doctor’s prescription, the proportion of reasonable diets, the emotional stability, the regular pattern of work and rest , the proper exercise and correct knowledge about hypertension and medicine ,the mastery of self-test blood pressure method, th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effect and the rate of giving up smoking, wine, tea,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eup. Conclusion: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on hypertension patients can enhance their knowledge level ,improve their medical behavior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while reduce the risk factors .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result of treatment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systemati c health guide hypertension
高血壓病是以體循動脈壓升高為特征,后期伴有心腦、腎并發癥的全身性疾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最常見疾病之一[1]。據統計﹒我國約有一億高血壓患者,每年發病者約300-400萬[2]。與血壓正常人群相比 ,平均壽命縮短15-20年﹒并且高血壓患者一經確診就需終生治療﹒控制其病情的發展[3]。因此,心內科護理人員在患者治療的同時,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遵醫行為,讓患者充分了解治療意義及降壓藥的相關知識。正確掌握用藥原則和方法。才能確保療效并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07年9月~2009年9月心內科住院治療的高血壓患者240例,年齡30-82歲,其中男124例、女116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56例、中專與高中48例,初中及以下136例。將其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20例,兩組年齡、性別、學歷、經濟條件、病情、治療經統計學檢驗方法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有可比性、病例入選標準:所有病例診斷均符合“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診斷標準[3]。”且排除各種原因所致的繼發性高血壓。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 對照組進行一般的衛生宣教﹒即由護士介紹有關高血壓的一般性知識,回答患者及家屬提出有關健康問題。發放有關高血壓知識的宣傳手冊,告之有關注意事項。觀察組除一般性健康教育外,按照護理程序,由責任護士,進行評估,護士長、主管醫生參與共同制訂護理計劃,通過一對一的口頭宣講,發放教育手冊,床邊演示,定期講課,隨時指導,病室小廣播宣教等教育方法,有針對性地實施具體的健康指導,讓患者由認識-了解-掌握。
1.2.2評價方法 護理干預3周后,對兩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1)遵醫率的評價;采用自行設計的“高血壓患者遵醫行為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包括:遵醫囑服藥,合理飲食,戒煙酒及濃茶,情緒穩定﹒起居規律,適當運動鍛煉六項內容。每內容以患者能完全理解并嚴格按醫囑執行為遵醫,否則為不遵醫。(2)生存質量的評價:采用國際上公認的生存質量評估表(MOS SF-36量表)進行問卷調查,觀察指標包括患者的角色功能,生活方式、情緒功能,用藥知識及總體生活質量5個方面,根椐文獻計分方法評分,評分范圍0-100分,得分高表示健康狀態越好,生活質量越高。兩次調查均采用統一問卷,各發放問卷240份,回收240份,調查結果經專家審核真實有效。
2 結果
統計學方法,2組間遵醫率比較用卡方檢驗,生存質量用T檢驗。
2.1兩組患者遵醫率比較,觀察組遵醫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遵醫率。見表1
表1兩組患者遵醫率比較〔例,(%)〕
注:組間比較p<0.01
轉貼于
2.2 2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見表2(X±s)
注:組間比較p<0.01
3 討論
3.1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節奏加快,高血壓作為一種身心疾病,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衛生保健知識和信息是建立正確的信念與態度,進而改變相關行為的基礎,信息與態度是行為的動力,只有當人們了解了有關的健康知識建立起積極的,正確的信念與態度,才有可能主動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改變危害健康的行為。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社會、家庭環境,經濟條件及個性不同, 對疾病的認識態度,信念及醫囑的理解也會不同,這些因素可能會影響遵醫行為。根椐問卷調查結果評估患者執行醫囑存在問題及影響因素。系統化的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地對患者進行科學的身心教育,將健康教育的操作體系從一般知識的灌輸到以患者為中心,一對一的個體化服務,有針對性地與患者溝通交流及實施系統的教育,提高患者的知識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自覺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動,改善維護和促進身體的健康掌握,相關知識,建立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實現自我約束,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3.2遵醫行為指患者的行為(服藥、進食、及其改變其它生活方式等)與臨床醫囑符合程度。調查結果表明:兩組患者遵醫囑率比較,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系統性健康教育可提高高血壓患者遵醫率。
3.3從表2可以看出來,其觀察組的生活方式明顯高于對照組。對高血壓病患者,促進疾病的康復,提高生活質量,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 與 文 獻
[1]康漢陽.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當代護士: 學術版,200T:638-39.
[2]王吉耀.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板社,2008:229-244.
[3]劉力生,龔蘭生.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施行本)[J].北京: 衛生部疾病控制司出版社,1999;16-17.
1.杭州師范大學醫學院,浙江杭州 310016;2. 浙江省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 目的 觀察研究老年白內障患者在接受超聲乳化術前后的生存質量并進行對比。方法隨機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共136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這136例老年白內障患者在接受超聲乳化術前和術后的生存質量進行比較,使用視功能損傷患者生存質量表并進行統計學統計與分析。結果 對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在治療前的視功能,身體機能,精神心理以及社會活動等基本生活質量進行統計學統計;在對患者進行超聲乳化術之后,再次對患者使用視功能損傷患者生存質量表并進行統計后發現,治療后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的生活質量的明顯好轉;采取超聲乳化術治療基本用費為1000元,手術治療住院的總收費4 d 3000元左右,不進行治療患者使用藥物治療每日需要21元左右。結論 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接受超聲乳化術后的生存質量明顯好轉,其花費的金錢第一次比較多,但長期下來對比起來十分少,所以對于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盡早進行超聲乳化術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
關鍵詞 ] 老年性;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生存質量;視功能損傷患者生存質量表
[中圖分類號] R77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5(c)-0126-02
目前,白內障作為老年人的常發病之一,其發病率正在逐步上升;老年白內障患者不僅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而且會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造成重大的障礙,不管對于患者還是患者的家屬都造成了負擔[1]。作為臨床上治療白內障的重要手段之一為外科手術,其治療效果得到廣泛的肯定,而如何評判手術治療白內障的標準也值得研究。對于白內障患者的視功能,身體機能,精神心理以及社會活動等基本生活質量進行統計學統計是評判手術治療效果的十分科學有效的方法[2]。本研究使用視功能損傷患者生存質量表對于136例老年白內障的手術前后治療效果進行評判,并進行統計學分析,分析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接受超聲乳化術前后的生存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共136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為67例,女性患者為69例;患者的年齡為54~69歲,平均年齡為61歲;選取患者標準為患者無青光眼等影響治療的疾病,無影響質量調查表的精神類疾病,患者能夠自覺的接受生活質量的調查。對這136例老年白內障患者在接受超聲乳化術前和術后的生存質量進行比較,使用視功能損傷患者生存質量表并進行統計學統計與分析。136例老年白內障患者年齡、身體情況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則沒有統計學意義。
1.2 研究方法
1.2.1 表格設計采取視功能損傷患者生存質量表對老年白內障患者手術前后的生活質量并進行統計學統計與分析;量表主要對于白內障患者的視功能,身體機能,精神心理以及社會活動等基本生活質量進行統計學統計,量表主要分為四大部分,每大部分分為五小部分,每小部分的分數為0~10分,統計表的總分為200分。
1.2.2 采集數據在醫院中選取一名經過訓練的專業醫生,在得到調查患者的同意之后,對于患者的基本生活質量按照表格的內容進行調查和提問,醫生對于患者在填寫和提問時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該調查的時間為術前一周左右以及術后3~4個月[3]。對于患者在進行手術前每日使用的藥物金額以及手術中花費的金額進行統計。
1.3 統計學分析
對于老年白內障患者在手術前后的生活質量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對比手術前后患者的得分,若P<0.05,則說明該臨床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在治療前的視功能,身體機能,精神心理以及社會活動等基本生活質量進行統計學統計;在對患者進行超聲乳化術之后,再次對患者使用視功能損傷患者生存質量表并進行統計后發現,在進行手術之前老年白內障患者的平均分數為(84.03±26.65),手術之前老年白內障患者的平均分數為(139.23±38.56),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所以治療后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的生活質量的明顯好轉;白內障患者在手術前后的生活質量有統計學意義。采取超聲乳化術治療基本用費為1000元,手術治療住院的總收費4 d 3000元左右,不進行治療患者使用藥物治療每日需要21元左右。詳細情況如表1。
3 結論
由于我國的人口基數較大,所以我國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的發病人數很大,而近年來,發病人數也在不斷增加;作為臨床上治療白內障的重要手段之一為外科手術,其治療效果得到廣泛的肯定,然而現代醫學不僅要求治療患者身體上的病患,還要保證患者在術后的全面恢復,從而使得白內障患者生存質量的全面改善[4-5]。生活質量測量包括視功能,身體機能,精神心理以及社會活動等方面,它能夠全面而且完整的測量患者的各項生活指標,這也是評判手術治療白內障的常用臨床指標之一[6]。
對于眼科手術進行生活質量測量主要從上個世紀從西方發達國家開始使用,主要是對于眼科患者產生的視功能障礙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活動等進行全面調查,它替代了單純以視力功能作為標準的傳統調查方式,雖然我國的生活質量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其在臨床上的應用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國學者研究的生活質量調查表是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的,由于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文化以及社會等各個方面都與我國有巨大的差異,所以照搬西方的生活質量調查表是不現實的,而我國學者研究的生活質量調查表符合我國國情,在我國的臨床實踐中能夠準確的有效的對老年白內障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檢測的評價,其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效用[7-8]。
本研究對136例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在治療前的視功能,身體機能,精神心理以及社會活動等基本生活質量進行統計學統計,其調查內容包含了人體的基本情況,具有十分強的全面性,在對患者進行超聲乳化術之后,再次對患者使用視功能損傷患者生存質量表并進行統計后發現,老年白內障患者術后的平均得分普遍高于術前得分,治療后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的生活質量的明顯好轉;患者進行超聲乳化術治療時花費的金錢第一次比較多,但是患者可以完全的恢復健康,不需要再投入大量的金錢進行藥物治療,但長期下來與藥物治療對比起來就十分少,而且其治療效果比藥物治療更加好,手術治療減少了醫療成本,減輕了國家醫療的負擔,同時減輕了患者的醫療負擔,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綜上所述,老年白內障患者的人數不斷增加,對于白內障患者進行超聲乳化術手術后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減少病人的身體上的痛苦,減少患者在生活上的障礙,減少患者及其家庭為了照顧患者的投入,避免因為病患而導致的家庭困難;而使用視功能損傷患者生存質量表對于老年白內障患者進行統計學統計與分析可以極大程度上的觀察患者的身體狀況以及在術后的生活質量,更好的提高老年白內障患者的生活質量。
[
參考文獻]
[1]江志華,蘇漢權,謝芳,等.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體植人術385例療效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22):3284-3285.
[2]李輝軍,林咸平,崔剛鋒,等.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人術治療晶狀體半脫位的臨床研究陰[J].浙江創傷外科,2012,17(4):479-480.
[3]關芳.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與超聲乳化吸出術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4):58-59.
[4]趙潔.不同術式在老年性白內障治療中的綜合療效對比[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8):168.
[5]代山厚.小切口非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治療老年性白內障40例臨床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0,10(1):122-123.
[6]鞏丹慧,任春惠,池成濤.白內障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4):1468.
[7]單華,郝春鳳.老年性白內障60例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6):6500.
關鍵詞:位似偏好 擬線性偏好 比較靜態分析
在高校的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消費者理性選擇理論”(或“效用論”)是教學重點之一。通常在運用效用最大化必要條件推導出商品需求函數后,教師將繼續分析收入和價格變化對商品需求的影響,通過無差異曲線分析方法推導出“收入―消費曲線”、“恩格爾曲線”和“價格―消費曲線”等,以此進一步使得學生加深對“比較靜態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現有主流初中級微觀經濟學教材對該問題的論述過于“一般化”,未能指出經濟學中某些特殊但應用非常廣泛之情況下“收入―消費曲線”和“恩格爾曲線”的特殊性質。某些中級微觀經濟學教材論及這一問題時,特別討論了“位似偏好”和“擬線性偏好”下“收入―消費曲線”和“恩格爾曲線”的形狀,但論述得不夠準確或不易理解。本文試圖采用初中級課程中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論述“位似偏好”和“擬線性偏好”這兩種特殊情況下,收入變化對商品需求產生的特殊影響,以供教學參考。
1 “位似偏好”下收入變化對需求影響的比較靜態分析
所謂“位似偏好”是指,如果消費者對消費束(x,x)的偏好勝過消費束(y,y),那么對于任意常數t>0,他會自動地偏好(tx,tx)而不是偏好(ty,ty)。這意味著消費者對不同消費束的偏好只取決于商品1和商品2的比率。根據這一定義,“完全替代”、“完全互補”和“柯布-道格拉斯偏好”均屬于“位似偏好”。我們可以證明以下結論。
結論1:位似偏好下,如果消費束(x*,x*)是收入為m時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選擇,那么當收入變動為原來的t倍(即收入為tm,t>0)后,消費束(tx*,tx*)則是收入為tm時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選擇。
首先注意到初始預算約束方程為
px+px≤m (1)
因為消費束(x*,x*)是收入為m時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選擇,所以它必然滿足(1)式,而且在所有滿足(1)式的消費束中,消費者最偏好(x*,x*)。其次設收入變動(價格保持固定不變)后的預算約束方程為
py+py≤tm (2)
選擇滿足(2)式的“任意”消費束(y',y'),代入(2)式并用(1/t)同乘不等式兩邊后得
p〔(1/t)y'〕+p〔(1/t)y'〕≤m (3)
這表明消費束((1/t)y,,(1/t)y,)滿足初始預算約束方程(1)式。所以消費者對消費束(x*,x*)的偏好勝過消費束((1/t)y',(1/t)y')。因此,假設偏好是“位似偏好”意味著消費者對消費束(tx*,tx*)的偏好勝過消費束(y',y')。加之消費束(tx*,tx*)必然滿足收入為tm時的預算約束(2)式,且消費束(y',y,)是“任意”選擇的,所以就證明了消費束(tx*,tx*)是收入為tm時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選擇。
由“結論1”可知,保持商品價格不變,隨著收入的變化,效用最大化的選擇點處兩種商品的比例固定不變。這必然意味著“收入―消費曲線”是一條從原點出發的直線。令x(p,m)表示第一種商品的需求函數(p為價格向量)。由“結論1”可得
x(p,tm)=tx(p,m) (4)
取t=(1/m),代入(4)式整理后可得
x(p,m)=x(p,1)m=f(p)m,f(p)=x(p,1) (5)
(5)式意味著給定商品價格不變,第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消費者收入成正比,由此可知該種商品的“恩格爾曲線”是從原點出發的一條直線(商品2可做相同論證)。
綜上所述,我們得到以下結論。
結論2:位似偏好下,“收入―消費曲線”和“恩格爾曲線”均為從原點出發的一條直線。
2 “擬線性偏好”下收入變化對需求影響的比較靜態分析
“擬線性偏好”的關鍵特征是可以通過上下(或左右)平移一條給定的無差異曲線來得到其他所有無差異曲線。可用一個“擬線性效用函數”來代表該偏好:
u(x,x)=v(x)+x (6)
其中v(x)是一個非線性函數,第二種商品稱為“本位商品”。給定上述效用函數形式,可知“邊際替代率”為
MRS=v'(x) (7)
(7)式表明,“邊際替代率”唯一取決于第一種商品的數量,而與第二種商品數量無關。“邊際替代率遞減”假設意味著當第一種商品數量較少時邊際替代率較高,從而消費者對第一種商品的邊際支付意愿較高(即愿意以較多的第二種商品來換取第一種商品的一單位數量的增加)。所以,給定兩種商品的價格,當收入較低、以致全部收入用來購買第一種商品后仍然有MRS>(p/p)時,為了實現效用最大化,消費者將用其全部收入購買第一種商品。所以此時第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為(m/p),第二種商品的需求量為零。而當收入較高、以致全部收入用來購買第一種商品后將使得MRS
MRS=v'(x)=p/p (8)
這意味著第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收入無關,或者說此時收入增加不再影響第一種商品的需求,消費者將把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購買第二種商品。綜上所述,可以得到下述結論。
結論3:擬線性偏好下,“收入―消費曲線”和“恩格爾曲線”均“近似為”一條垂線。
3 總結
前文分析了兩種特殊偏好――位似偏好與擬線性偏好――下收入變化對于效用最大化的最優消費束和商品需求的影響性質。下面借助幾何圖形對主要的分析結論進行總結。
圖1描述了典型的“位似偏好”(例如柯布―道格拉斯偏好)的收入―消費曲線(a圖)和恩格爾曲線(b圖)。給定商品價格保持不變,這兩條曲線都是從原點出發的一條直線。“收入―消費曲線”是一條直線意味著收入變化并不影響最優選擇點處兩種商品數量的比例;“恩格爾曲線”是一條直線意味著商品需求量與收入同比例同方向變化。
圖2描述了典型的“擬線性偏好”的收入―消費曲線(a圖)和恩格爾曲線(b圖)。隨著收入從零開始逐漸增加,起先消費者將把所有收入用于購買第一種商品,第二種商品需求量為零。此時收入―消費曲線與橫軸重合,(第一種商品的)恩格爾曲線是一條斜率為正的直線。當收入增加到較高水平,以致把全部收入用于購買第一種商品將使其購買量超過“臨界值”時,消費者將把增加了的所有收入用于購買第二種商品,第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就保持不變了。此時收入―消費曲線垂直于橫軸,而(第一種商品的)恩格爾曲線也垂直于橫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組編).高鴻業(主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