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呼吸科實習自我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轉眼間實習期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段時間里我進行教育社會實踐學習,回想起實習的日子,收獲豐富,特別感受到以下是本人此次學習的一些實習鑒定。 在實習過程中,本人嚴格遵守醫院及各科室的規章制度,認真履行醫生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踏實工作,熱愛兒童事業,全心全意為患兒著想。同時要理解家屬,正確處理好護患關系,能做好解釋與安慰工作,多說“對不起”,是家屬也理解兒科護士的工作,減少不必要的誤會或過激行為的發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基本掌握了兒科一些常見病的護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
特別是對于小兒頭皮針的穿刺技術,在工作的同時我也不斷的認真學習和總結經驗,能勤于、善于觀察患兒病情,從而及時地掌握病情變化,作出準確判斷。總之我覺得在這段實習的日子里,我學到了很多,雖然我還只是學生,也許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實我的知識與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離去,渴望在學習中成長,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飛翔的白衣天使
1、實習前對心內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電圖、測血壓、心臟的體格檢查等,不要小看這些,以最簡單的測血壓為例,很多人都沒有規范的掌握。
2、搞熟心內科常見疾病的書本知識,如高血壓、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然后再在臨床上將上級醫生的診療方案與書本相對應,看看如何與患者個體結合,不懂就問,水平會提高很快。
3、學會一些急診處理,如高血壓急癥、急性肺水腫、心律失常等,急診的東西會處理了,后面慢的也不用著急,這樣做到心中有數,“一切盡在掌握”,呵呵!
4、還有就是,醫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醫術,同時還要很好的溝通技巧,與患者、與同事,平時多學學上級老師的溝通、談話方法和技巧,等到真正工作了會很快上手。
醫學生內科實習個人自我鑒定2
我在急診科實習期間,遵守醫院及科室的規章制度,實習態度端正,實習動機明確,工作主觀能動性強。在老師的帶領和指導下,嚴格“三查七對”及無菌操作,現已了解了預檢分診和院前急救的流程,熟悉了急診常見疾病的護理、危重癥患者的搶救配合,掌握了洗胃、心肺復蘇、除顫等急診專業技術和xx急救儀器的操作、維護
在急診的這一個月實習中,無論是在前急診,還是在后急診,所學的知識是受益匪淺的,急診科的工作是悠關病人生命的第一線,尤其是在搶救室的工作。當病人被從120的車上送往搶救室時,這時提高十二萬分精神是萬倍的,高度的出國留學網投入對病人的搶救之中,在此,我親眼目睹了在搶救室里搶救過好多個生命危在旦夕的病人,如心臟驟停,室顫,腦出血等患者,總之,總結一句,急診科的工作是千鈞一發的事情,你速度的敏捷意味著病人的一條生命吶! 同樣,在預檢臺的工作,初步學會了對何種病人進行何種分診,在監護室的時候,跟著陳老師學會了如何抽血氣,并實踐的了解了靜脈血與動脈血的區分,在急診科的工作中,也使我掌握了最基本的搶救病人措施以及洗胃技術的流程,拉心電圖等。各種儀器的使用,如除顫儀、呼吸機的使用、吸痰技術及人工呼吸機的使用,胸外按壓等。
離實習結束還有短暫的四個月,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給各位老師及病人們留下更好的印象,希望我能達我所愿。
醫學生內科實習個人自我鑒定3
我在內科工作了2個多月,從臨床表現上來看,呼吸系統疾病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我發現,大多數呼吸系統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鳴、發熱、氣急等表現,這些表現往往缺乏特異性,它們有可能是感冒、支氣管炎等輕癥的表現,也可能是重癥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臨床癥狀,如果不進一步檢查確診,很可能就會導致延誤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對待呼吸系統的疾病,不能僅憑病人的某一臨床癥狀或體征而想當然地作出臨床診斷,而應進一步地進行必要的檢查,取得確實可靠的臨床資料,通過嚴謹正確的臨床思維,慎重地作出診斷。事實上,呼吸系統疾病病種繁多,但歸納起來可分為感染、腫瘤、腫囊等。
通過學習和實踐,我能夠掌握各臨床病的起因,但是缺少實際操作,能夠知道基本的病理過程,但是缺少更多的學習。我相信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會成為一名合格的***(自己填了),為社會、為人民服務!
擁有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帶著滿腔的熱情,我來到了實習單位——武漢市第五醫院實習。在五醫院各個科室帶教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順利完成了教學規定的臨床實習任務。
在工作上,我堅持按時到崗,及時完成當天的工作任務。個別科室的帶教老師要求特別嚴格,各項書寫內容都必須嚴格按照標準規范書寫,容不得半點錯誤,今天的工作必須今天完成,決不能拖到明天。在他們的指導和影響下,我在工作中也嚴格要求自己,培養了細心謹慎、盡職盡責、力爭做到最好的品質。
在學習上,我勤奮好學、虛心求教。剛到呼吸內科(呼吸內科是我實習的第一個科室)的時候,我對臨床知識、臨床技能操作了解甚少。通過帶教老師的指導、向科室其他醫生求教、與其他實習同學交流以及參閱相關書籍資料等等,我對病歷書寫基本要求、各項記錄及申請單的書寫、住院病歷排序、化驗單的粘貼、醫囑要求、內科全身體格檢查、胸水穿刺等各方面都有了全面的了解,為之后其他科室的輪轉打下了堅實的基矗在手術科室,我積極爭取手術上臺機會,爭取能夠當第二助手、第一助手甚至親自操作,進一步增強自己的無菌觀念,同時訓練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
此外,五醫院還經常組織各類學術講座和報告會,科室內組織病例討論等,我從中學到了許多各種臨床疾病的相關知識。在骨科實習的時候,我還曾跟隨帶教老師聽過一場武漢市骨科協會學術講座,對骨科的醫療進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1臨床資料
2010~2011年貴州省福泉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實習的護生共103名,其中大專36名,中專67名,年齡18-22歲,平均20歲。
2帶教中存在的問題
2.1帶教教師的問題:(1)教師的帶教能力參差不齊,責任心不強,帶教意識不強。在臨床中個別教師不樂意帶教,擔心學生動作緩慢,或因其操作失誤招致患者不滿,或對學生有成見,凡事親力親為,使學生動手機會少;而有些教師教學方法很教條,不能因人施教,導致基礎差的學生工作吃力,基礎好的不能發揮潛力,從而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不按教學計劃帶教,雖然有教學計劃,有實綱,但可能不具體、不實用,缺乏可行性,教師只憑經驗帶教。(3)忽略人文關懷理念的灌輸,工作時間內忙于治療,只重視技能操作帶教,忽略對護生人文關懷理念的灌輸,導致護生對患者缺乏關懷、缺乏愛心、態度生硬,不做健康宣教內容,不能主動發現患者存在的健康問題。(4)多個教師帶教,學生與教師之間未能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影響教學效果。(5)有時科室帶教老師比護士實習生少,致1個老師帶1名以上學生,不能有充足的精力帶教。(6)科室缺乏完善的教學質控,導致帶教教師職責不清。
2.2實習護生的問題:(1)基礎差,近年來高校不斷擴招,使一些基礎知識差的學生也能考入衛生類院校,導致近年來實習護生綜合素質有一定下降,而且現在的護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嬌心慣養,以自我為中心,工作中未進入護士的角色,不能正確的理解護理工作的性質和含義,怕苦怕臟怕受累。(2)缺乏搶救意識,不能正確判斷病情,遇到危重患者搶救時,不能主動參與和配合醫生搶救。
3對策
3.1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高校在擴招的同時,除了加強基本知識的學習外,也要注重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讓她們了解護理工作的性質和含義。
3.2帶教教師條件:熱愛護理專業,工作責任心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醫德修養;大專或大專以上學歷,取得護師以上資格,從事急診科護理工作3年以上;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分析能力,豐富的急救知識,嫻熟的急救技能及良好的交流、溝通技巧;具備教學能力,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建議護理部分配護生時兩組護生不在同一科室相碰。
3.3根據不同層次的護生制定不同的帶教計劃,規范實習護生入科教育路徑:(1)詳細介紹科室環境、設施、重點介紹搶救儀器如:除顫儀、呼吸機、心電監護儀、洗胃機等設備;(2)介紹科室規章制度,如急診綠色通道制度、首診負責制、搶救制度等;(3)工作特點及各班職責;(4)介紹本科常見的疾病及護理常規,常見危重患者的應急處理流程。(5)人文關懷理念;(6)出科考試,緊扣教學大綱,突出本科特點,從嚴考核。
3.4提高實習護生搶救意識,加強急診技能訓練:實習時間的合理安排是實現培養目標,決定實習質量的高低及關鍵。急診科實習時間為4周,具體安排為:第1周熟悉環境,了解搶救儀器的使用、急救藥品的劑量及作用;第2周掌握心肺復蘇、胸外心臟按壓等技術,熟悉危重患者搶救預案;第3~4化訓練護生對危重患者的病情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帶教教師須讓護生明白迅速、準確、有效的搶救措施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讓護生樹立“時間就是生命”的觀念。
3.5加強對實習護生人文關懷理念的灌輸:帶教教師在帶教過程中,要精神飽滿、儀表端莊、和藹可親,運用規范性語言,如:“您好”、“對不起”、“很抱歉”等,處處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向護生滲透人為關懷理念,并把以人為本的理念用于健康教育,主動去發現和了解患者的健康問題,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所急,關心、體貼、幫助患者。
3.6制定完善的教學質控體系 定人帶教,設立實習帶教質控教師。實習護生從入科到出科均由一個教師負責,每一批實習護生在本科實習期間,護士長及實習帶教質控教師組織學習,要求全科實習護士參加,總結經驗,征求護生意見,以改進教學方法。
4討論
記得剛進醫院的第一天,護理部的老師讓我們熟悉這整個醫院,我們醫院分為幾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門診大樓總共有八層。一層分別是急診,服務臺,大廳,中藥房,西藥房,住院收費處,核磁共振室以及放射科和ct室;二層是b超室和各科室的門診以及通往住院部的通道,還有化驗處;三層是各科的門診,心電圖室等;四層和五層也是門診,病案室等;七層是護理部院長室等所有的領導都在這層,八層還有全院最大的會議室。第二部分就是住院處了,分為倆部分,一個是內科住院部一個是外科住院部,內科外科分得很清,一般的科室都在這里。傳染科和兒科以及五官科是單獨的。其次食堂和后勤部門在一棟樓中,還有一個車庫。大概的結構就是這樣了,就這樣終于開始了我期待已久的實習生活了。
我實習的第一科就是服務臺,原本以為可以進科室的,結果有那么一點失望,沒想到在服務臺的這一個月中,對接下來的實習有很大幫助,讓我很快熟悉了醫院環境,以及看到了很多各種各樣的人與事,其實服務臺的工作很輕松,每天就是回答問題,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工作,第二科是心臟內科,終于要走進病房,走進科室,對此充滿了好奇與期待。剛進入病房,總有一種茫然的感覺,對于護理工作處于比較陌生的狀態,也對于自己在這樣的新環境中能夠做的事還是沒有一種成型的概念,剛去的時候護士長給我們分別安排了帶教老師,帶教老師先帶領我們熟悉了這里的環境,介紹病房結構,介紹各班工作,接著為我們講解工作性質。好在有帶教老師什么事情都為我們講解,有些事情也讓我們去動手,帶教老師的豐富經驗,慢慢的我們也熟悉了這科的工作流程。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對環境的熟悉,實習生活也逐漸進入正軌,這應該算的上是實習階段的很重要的收獲,學會適應,學會在新的環境中成長和生存。 最后一科就是重癥監護室了,雖然時間很短,但卻是我感觸最大的一個科室,猶豫病情嚴重,要給病人口護,翻身,導尿等等;我很認真的學習各個方面的知識,了解各種護理技術,練習各種操作,以及無菌操作。監護室的工作很繁瑣,方方面面都要把病人照顧到,雖然累但是真的學到很多東西,有的儀器是別的科室看不到的,這一個月,我對護理知識以及護理技術都有了新的認識,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滿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從生理學角度如呼吸,循環、體溫、飲食、排泄、清潔、環境、活動、休息、姿勢與等方面出發,由護士運用護理技術來實施的。當病、人由于疾患等原因而不能自行漱口、刷牙時,護士應對其進行口輕護理,這不經可是病人保持口輕清潔,濕潤、去除口臭感到舒適,還可預防口腔感染,防止發生并發癥。排尿時人的正常勝利活動,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對于排尿發生障礙的尿潴留病人,在查明非尿路阻塞所指的情況下,可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改變病人的臥位,熱敷和按摩病人的下腹部,利用條件反射來誘導排尿,如聽流水聲、溫水沖洗會陰等。如上述措施無效,還可在無菌操作下施行導尿術,把尿液從膀胱內引出,以減輕病人的痛苦,滿足其排尿的基本需要,滿足病人的治療需要,采取的護理活動有觀察生命體征、給藥、肌內注射、靜脈輸液、輸血等。對腹部手術后病人,協助其取半坐臥位,可促使感染局限化,減少毒素吸收,減輕傷口縫合處張力,以緩解疼痛,促進愈合。對高血脂病人,常采用低脂飲食,限制病人動物性脂肪的攝入,以配合藥物治療等。在病室實習期間掌握了各種鋪床法,臥床病人更換床單法。病人入院及出院護理,口腔護理,褥瘡的預防、治療及護理,晨晚間護理,血、尿、便、常規標本采集的意義以及方法。知道了醫囑處理,病室報告、重癥記錄、護理病例,體液出去量記錄單的書寫方法。熟悉了口服、霧化吸入、注射給藥法。藥物過敏試驗及溶液配制法,皮試結果的判斷,靜脈采血、輸液、輸血的方法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測量與記錄方法,體溫單繪制法,氧氣吸入法、吸痰法、鼻飼法、洗胃法、灌腸法,男、女病人導尿術。監護儀、呼吸機的使用方法及保養。心電圖的波形特征,各種飲流管道的原理及護理要點。在急診室習期間熟悉了分診的方法,常用急救藥的作用,劑量、適應癥及用法、常見中毒病人的搶救方法。例如;洗胃機的使用及各種中毒癥狀的搶救注意事項。掌握里心肺復蘇術。在外科實習期間掌握里無菌技術操作,穿脫隔離衣的方法。知道了換藥原則及胃腸減壓的方法。外抗常見病的臨床表現及手術前、后的準備及護理。
關鍵詞:實習護生 專業知識 職業素養
結合本人二十幾年急診護理帶教經驗,總結護生在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分析、探討相應的對策與技巧。現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1994年3月――2014年6月,本人帶領的實習的護生423 名,年齡18 歲~ 23 歲;本科47 名,大專131 名,高職54 名;來自不同省市的23 個護理院校。
1.2方法
了解護生問題的途徑: 護理/ 三基0 考試、實習鑒定批閱;帶教老師對實習生的評價;護生自身體會;病人對護生的評價;護理教研室對護生的評價等。
2實習護生存在的問題
2.1護生臨床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低下
由于護生學歷不同及自身素質的高低,各自在所在學校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自身接受能力也不同。對醫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及理解能力也參差不齊,護生的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差別就更大。將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臨床實習中的能力也參差不齊。
2.2環境及規章制度不熟悉
我院所接收的護生來源有十幾個不同學校,其他省份的護生也很多,地域不同,各地的方言及風俗習慣也不同,初到臨床科室輪轉實習,每到不同的科室都是從適應到熟悉的過程,剛熟悉就輪轉到下一個科室。初到新科室都會感覺不適應,遇到問題不知所措,容易引發護理差錯及護患糾紛,使臨床帶教呈現被動局面[1]。
2.3護生職業素質欠佳,溝通交流能力差
現階段的護生很多是獨生子女,部分護生性格嬌生慣養,蠻橫,懶惰而且依賴性強,加上年齡小,人生閱歷和價值觀不同,導致其臨床實習中,工作熱情欠缺,對待臨床實習工作缺乏基本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2]。護生在校期間,人際關系簡單,社會經歷缺乏,溝通能力有限,而且還存在地域不同,方言不同,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非常困難,有可能使一些小問題擴大化,激烈化,給床帶教工作的開展帶來不良影響。
2.4護生法律意識淡薄,幾率觀念低下
護生在校期間很少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知識課的培訓,即使有培訓,護生的接受理解認同能力不同,對醫院的崗前培訓不重視,使其在臨床實習過程中面對一些法律問題,倫理原則,患者隱私等不重視,有的護生甚至認為出了差錯有帶教老師和實習科室頂著,與自己無關,對自己應負的法律責任認識不足,很容易導致醫療護理差錯的發生而引起嚴重的不良后果[3]。個別學生擅自改班。護生對未來工作的擔憂,在實習中后期頻頻請假,參加各種招聘考試,面試等不安心實習,影響了正常的實習也容易在這個時期出差錯。
2.5急診常用急救藥品的種類、作用、不良反應等知識的缺乏
急診危重患者的搶救中,口頭醫囑及常規使用的急救藥品種類很多,同時急救藥品的使用途徑有很多特殊要求,降血壓藥“硝酸甘油”或“硝普鈉”使用時除全程避光外,還應根據血壓下降的速度調節入量。同時急救藥品均屬于A級高危藥品,使用時嚴格執行醫囑,靜滴劑量速度或泵入速度需要嚴格控制。個別實習護生因知識缺乏,未能準確控制用藥速度或用錯藥,用錯劑量,用錯給藥途徑而誘發一系列不良后果。
2.6急救技能不熟練或違反操作規程
實習護生初到急診科,無法適應急診科的工作強度,部分護生會產生恐懼,因急救技能不熟練,增加患者痛苦,對危重患者的病情觀察缺乏預見性,延誤救治時機。違反操作規程:如缺乏無菌觀念,直接用手拿無菌持物罐的紗布、棉球;查對制度執行不到位,給患者用錯藥,用錯途徑,發錯口服藥。應做皮試的藥物(如青霉素、頭孢米諾等)沒有做皮試或者醫生醫囑漏開皮試而直接用于患者導致藥物過敏;巡視不到位,導致刺激性藥物外滲,局部腫脹嚴重者局部組織壞死;違反無菌操作原則,未及時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導致患者繼發感染;消毒隔離措施不到位,導致自身感染: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指導缺失。
2.7告知行為欠規范
告知為直接反映護師的職業素質及對患者家屬的尊重,生命安全。告知行為不到位,只有“告”而患者及家屬沒有“知”或不理解,會給患者帶來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如進行動脈穿刺后囑家屬按壓穿刺部位而未告知按壓時間和方法,造成患者家屬因按壓不當或按壓時間短導致出血形成血腫;腹腔臟器損傷、腹腔內出血、顱內活動性出血的患者外出檢查或者轉送臨床科室時,未告知患者絕對制動及情緒穩定,患者因疼痛而煩躁不安導致出血加重,嚴重者危及生命。這些細節是初到急診科實習的護生容易忽視的問題。帶教老師沒有做好針對性的指導,容易導致實習護生因告知行為的欠規范而引發護患糾紛。
2.8應急能力弱
急診患者及家屬的心理期望是能夠得到快速、優質的服務。急診患者中,很大部分是非危重患者,尤其周末及節假日加重急診護士的工作量,影響危重患者的救治[4]。未及時分流患者,實習護生按部就班注重執行醫囑而忽略對患者的病情觀察,心理輔導和有效溝通,甚至態度冷漠,語氣生硬。對患者出現的情緒波動及心理變化不重視,對自身應盡的義務人是不足,患者及家屬所期望的服務質量需求與實際獲得的服務質量之間存在差距,差距越大,發生護患糾紛的可能性越大。
3對策分析
3.1入科培訓
環境布局、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介紹、院感知識、安全教育,各類危重病人的處理流程,急救藥品,急救器械的應用及維護、注意事項,常用藥品的配伍禁忌,藥物不良反應的處理,急救技能培訓,無菌操作規程及查對制度的落實。各類危重病人的處理原則。
3.2帶教老師工作
3.2.1耐心帶教
帶教老師應根據護生的學歷,接受能力耐心帶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急診科的工作特點,預檢分診,護理體檢技巧,徒手心肺復蘇,病情分級及觀察重點,逐步講解,并督促護生做好筆記,落實護生的掌握程度,各項技能操作應手把手教,同時規定考核時間,根據考核結果,針對不足之處,進行指導,直到護生熟練掌握,并在平時工作中隨時提醒,做到放手不放眼。搶救時未能及時講解的,在搶救危重患者后,應做總結性講解,可采用提問式反問護生(危重病人搶救的相關知識),也可采用搶救案例講解。
3.2.2以身作則
帶教老師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正面引導和教育,培養護生的自律能力,遵守醫院及科室規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無菌觀念,三查七對制度,晨間護理制度等,督促護生參加早會及科室的業務學習,積極參與晨會提問,針對每日所見危重病人的病情分析和處理要點。
3.2.3培訓技能
在實習過程中帶教老師應完成指導心電圖機、指尖血糖、監護儀、洗胃機、呼吸機、除顫儀等急救設備的應用;熟練掌握心肺復蘇、吸痰、灌腸、導尿、靜脈穿刺術等急救技能。熟悉急救藥品分類、用途、注意事項、禁忌癥。結合臨床特點介紹常見急癥的診斷處理要點,搶救流程,監護要點,搶救配合,提高護生的應急搶救能力。參與交接班,熟悉交接班內容,指導不同危重病人的交接班重點,轉運原則,注意事項,并進行提問、考核。同時應針對急診常見病、多發病相關知識做全面講解。如急性心肌梗死、有機磷農藥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亞硝酸鹽中毒、電擊傷、溺水、呼吸心跳停止、高血壓危象、夾層動脈瘤、糖尿病、各種原因所致的昏迷、休克等危重患者的急救流程及病情觀察重點,外傷、車禍、高處墜落傷等所致的內臟破裂、損傷,頸、胸、腰椎骨折病人的救治、搬運、轉運等。講解藥思路清晰。
3.2.4培訓服務意識
帶教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實習護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護生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會產生很大影響。在急救護理工作中,帶教老師應熟練掌握專業技能外,還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細心、耐心、愛心,真正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和“換位思考”、“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并融入平時的工作中,讓護生在實習過程中懂得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加強有效溝通,減少護患糾紛。
3.3告知行為應落實到位
告知行為直接反映護士的職業情感及對患者的尊重及生命安全。告知行為不到位,只有“告”,而患者及家屬沒有“知”,會給患者帶來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如進行動靜脈穿刺后囑家屬按壓穿刺部位,而未告知按壓時間和方法。造成患者因按壓不當或按壓時間過短導致出血或血腫。腹腔臟器損傷、腹腔出血的患者外出檢查或轉送臨床科室時未告知患者絕對制動及情緒穩定,患者因疼痛而煩躁不安,導致出血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死,如沒有較好心理安撫及輔導,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不能改變,轉運護送過程中患者因改變導致嚴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咯血患者明確診斷,應保持呼吸道通暢,頭偏一側,患側向下側臥。這些經常是初期到急診實習護生容易忽略的問題,臨床帶教老師沒有做好針對護生的指導,易導致實習護生因告知行為不到位而引發護患糾紛。
3.4加強護生的法律意識
護士在執行執行醫囑時應注意A、醫囑正確無誤,應及時準確的執行醫囑。B如病人對醫囑提出質疑,護士應核實醫囑的準確性。C、慎重對待口頭醫囑:
一般不執行口頭醫囑或電話醫囑。在急救搶救等特殊情況,必須執行口頭醫囑時,護士需向醫生重復一遍醫囑,確認無誤后方可執行。2護生在執業護士的督導下發生差錯或事故,負主要法律責任的是帶教老師。3、如護生脫離帶教護士的督導,擅自行事造成病人的損傷,承擔法律責任的是護生。
急診科是開放的科室,也是風險系數極高的科室。急診臨床護理工作稍疏忽可導致嚴重后果。急診科護師除了要完成高質量的本職工作并要做好帶教的工作,防范護生差錯,避免護患糾紛,這也是臨床帶教老師自我成長的階段。臨床帶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護生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是護理實習帶教工作中值得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周玉峰. 實習護生臨床溝通能力系統化專項培訓模式的構建研究[D].南京醫科大學,2011.
[2]文國英,黃麗,蔣明珠. 不同學歷層次實習護生的職業價值觀探討[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20:2510-2511.
[主題詞] 教育,針灸;課程;日本
BriefIntroductionofCurriculumsandCourse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inHigherAcup
unc-tureandMoxibustionEducationinJapan
JinChunlan,ZhuJiang(Colleg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BeijingUniversityofTCM,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Thepresentpaperintroducescurriculumsandcontentsofacupunctureandmoxibu
stioncoursesinhigher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educationinJapan,
andsumsupcharacteristicsofcurriculumsandcourse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Keywords] Education,AcupMox;Curriculum;Japan
目前,日本的針灸教育主要有兩個層次,其中一個層次是由大約30所針灸專門學校構成的中等職業教育;另一個層次則是以明治針灸大學為代表的高等學歷教育。現將日本高等針灸教育課程設置情況及針灸課程的內容介紹如下,供國內同行參考。
1 課程設置
全部課程約有7大類50余門,7大類課程為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外國語言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教養、學生可根據規定,必修、任選或自由選修。
人文科學類包括東洋醫學史、心理學、倫理學3門課程,心理學與倫理學課程可任選1門;社會科學類包括人類進化學、學習原理、法學、社會學4門課程,法學與社會學課程可任選1門;自然科學類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統計學4門,其中統計學可以自由選修;外國語言學類有英語、漢語、德語3門,漢語與德語可任選1門;基礎醫學分為現代醫學和針灸醫學,現代醫學包括醫學概論。醫學英語、生物化學、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公共衛生學、免疫學、病原微生物學、藥理學10門,其中藥理學可自由選修,針灸醫學包括東洋醫學概論、針灸診斷學、經絡經穴學、針灸技術學、基礎針灸學、漢方藥學概論、生藥學概論7門,其中漢方藥學概論和生藥學概論可自由選修;臨床醫學類亦分為現代醫學和針灸醫學,現代醫學包括內科診斷學。內科學。整形外科學。外科學(含口腔科學)、腦神經外科學、麻醉科學、泌尿科學、皮膚科學、婦產科學、耳鼻喉科學、眼科學、物理療法學、康復醫學、護理學14門;針灸醫學只有臨床針灸學1門;醫學教養類包括醫療法規學、生命科學論、外文閱讀、運動科學、臨床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師法規、醫療環境構造論、醫學統計學、醫用電子學10門,其中臨床心理學與醫學倫理學可任選1門,醫師法規與醫療環境構選論可任選1門,醫學統計學和醫用電子學可自由選修。
課程形式有講授、討論、實驗、見實習等,至少要修滿138學分及3855學時方可畢業。
2 針灸專業課程
這里主要介紹經絡經穴學。針灸技術學(其中包括針法技術學和灸法技術學)、基礎針灸學、臨床針灸學,以及見實習的內容、要求、學時、教材、考核等。
2.1 經絡經穴學
經絡經穴學課程共計120學時,分別安排在第1學年的第1學期和第2學年的第1、第2學期。通過課堂講授、取穴示范、取穴練習和局部解剖,要求學生了解針灸經穴學在針灸學中的基礎地位,及其與另外幾門專業課程的密切關系,正確理解和應用經絡。經穴的基本知識,熟練掌握臨床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尤其是主要穴位的取法。
此門課程的教材選用的是日本東洋療法學校協會編寫。醫道的日本出版社出版的《經絡經穴概論》。提供給學生的參考書有李世珍編著。日本東洋學術出版社出版的《臨床經穴學》,竹之內診佐夫和浜添弘編著。日本南山堂出版的《針灸醫學》。
成績評定以定期測試評價、報告書、出勤率為依據。首先,要達到一定出勤率,方可參加成績評定,測試評價包括筆試和操作考試,平均分在60分以上者為及格,但筆試和操作考試的成績要分別達到60分,其中一項未達到即視為不及格。
2.2 針灸技術學
針灸技術學課程共計210學時,分別安排在第1學年的第2學期和第2學年的第1學期。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有關針灸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術,以達到安全有效地進行針灸治療的目的,并且順利實現從課堂到臨床的過渡。在針法技術方面,以學習管針操作為主;在灸法技術方面,以學習直接灸為主。
其中有與我國不同之處。例如,在針法方面,學習日本現行針法如捻針術、震顫術、間歇術、屋漏術、呼吸刺法、散針術、接觸針術、針刺轉向法、單劍術、置針術、壓痛硬結等反應點的觸知與針刺等,要求學生了解針刺身體各個部位的注意事項,掌握不同長短粗細針的刺法以及所致針感的不同。灸法方面,有專門介紹艾絨和線香種類與成分的內容,要求學生必須親身體會灸法,通過灸溫測試儀控制燃燒溫度,探索如何在低熱狀態下提高治療效果,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施灸操作。先在施灸板上練習艾炷的制作與點火,然后在人體上練習施灸;先練習米粒大艾炷的制作,再練習半米粒大艾炷的制作;先學習運用灸溫測試儀測定艾炷燃燒的溫度,然后練習在灸溫測試儀的監控下制作100±5℃范圍內的艾炷,并進行一定大小艾炷制作的練習。
在針灸施術異常情況處理法(包括過失與副作用的預防)中,有針對感染。內出血(血管損傷)、末梢神經損傷、肌腱損傷、韌帶損傷以及腦缺血、發熱、倦怠感、化膿、燒傷的處理方法。
此門課程的教材,選用的是尾崎昭弘編著。日本醫齒藥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圖解針灸臨床手法》,參考書選用的是日本針灸安全性指導委員會編寫。小林寬伊主編。日本醫齒藥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預防針灸治療感染指南》。
成績評定首先要求達到出勤標準,操作考試和筆試二者均須達到60分。
2.3 基礎針灸學
基礎針灸學課程共計90學時,安排在第2學年的第2學期。要求學生通過對針刺中所見的各種生物學現象及作用機制的學習,以及實驗和實習的體驗,培養有關針灸的科學觀點與科學思維。要認識到在針灸學中,基礎針灸學即針灸作用機制以及結構的研究發展較快,電腦分析技術的提高。新儀器的導入。新的統計方法的運用從多個領域促進了本學科的發展。同時要求學生學好基礎領域相關課程,如解剖學。生理學。免疫學等課程,懂得了解形態。機能。免疫方面的進展對學習本門課程的重要性。加深對針灸刺激末梢水平時感受器。傳導結構。中樞水平中各種反射調節機制與神經傳導物質間的關系,針刺與生物防御機制的關系等知識的理解。
此門課程的教材,選用的是丹澤章八和尾崎昭弘主編。醫道的日本出版社出版的《針灸最前線》,廖登埝著。日本醫齒藥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電針。片狀電極療法。激光針療法的實踐》,日本教科書指導委員會編寫。醫道的日本出版社出版的《針灸理論》。參考書選用的是P.E.沃爾特里主編。醫道的日本出版社出版的《扳機點針療法》,物修編。醫學觀點社出版的《圖說半導體激光與疼痛治療》,D.奧斯特森等著。大井淑雄譯的《疼痛治療---片狀電極的臨床治療指南》,尾崎昭弘著。日本醫齒藥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圖解針灸臨床手法》,宮康明和戶部一雄著。醫學科學社出版的《針灸治療學基礎與臨床Ⅰ-Ⅳ》。
成績評定分為理論部分和實驗部分。前者根據定期考試。研究報告。出勤率進行評定,允許補考;后者注重出勤率,根據出勤。筆試及口試(針對研究報告的口試)情況進行評定,不允許補考。
2.4 臨床針灸學
臨床針灸學課程共計750學時,分別安排在第3學年的第1。2學期。要求學生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了解東洋醫學和現代醫學各自的特點,學習從現代醫學與針灸醫學兩個方面綜合。客觀地把握病人的身心狀態,具備能夠做出準確診斷的能力;理解進行針灸治療的意義,重點掌握適合采用針灸治療的常見病癥的治法,以培養學生的臨床知識與技能為主要目標。授課形式采取課堂講授與臨床實習相結合的方法,要求學生注意本門課程與內科學。針灸診斷學等相關課程之間的關系。本科目的成績評定首先要求達到校方規定的出勤率,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筆試和操作考核,平均分60分以及筆試和操作考核均及格者為合格。
"臨床針灸學Ⅰ"的內容主要有:臨床針灸學學習方法,如何進行實習,針灸臨床中的醫學倫理與針灸倫理,如何與患者特別是初診患者進行交流,關于針灸治療論等;介紹的病癥為內科病癥,如疲勞。惡寒。頭暈等全身癥狀,感冒、咳嗽、咯痰、呼吸困難等呼吸系統癥狀,胸痛、心悸、氣促等循環系統癥狀,腹痛、腹瀉、便秘、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癥狀,支氣管哮喘、高血壓癥、腦血管障礙(腦卒中后遺癥)、腦變性疾患(如帕金森氏征、癡呆)、肥胖、糖尿病等具有代表性的疾病。參考書有:天津中醫學院編。森和譯。日本國書刊行會出版的《針灸理論臨床與實際》,中醫研究院與神戶中醫學研究會編、日本燎原書店出版的《從癥狀入手的中醫診斷與治療》,神戶中醫學研究會編、日本燎原書店出版的《中醫學入門》。
"臨床針灸學Ⅱ"以運動系統疾病為主,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由局部至全身的診察和針灸治療能力,加深對針灸臨床必要事項的了解。介紹的病癥有:以軀干。脊柱疾患為主的頸痛。上肢疼痛麻木。腰痛。腰腿痛。下肢麻木,以上肢關節為主的肩關節痛。肘關節痛。腕關節痛。膝關節痛以及運動損傷等。教科書有松本編。日本醫齒藥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現代針灸臨床實際》,福林與宮本俊和編。日本南江堂出版的《運動針治療指南》。參考書有和志主編。醫學書院出版的《標準整形外科學》,荻島秀男譯。日本醫齒藥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軟組織疼痛與功能障礙》,田崎義明和齋藤佳雄著。日本南山堂出版的《臨床神經診法》。
"臨床針灸學Ⅲ"要求學生復習與病癥相關部位的功能。與解剖部位相關的病理生理以及有關疾病的臨床特點和病情把握,學習針灸診治療法和經常與針灸并用的物理療法及治療效果的評定法。介紹的病癥有:帶狀皰疹所致的神經痛(PHN),反射感神經萎縮癥(RHN)等難治性疼痛;牙科癥,如藥物療法無效的下頜關節癥等;外科癥,如腹部外科手術引起的消化功能障礙等;腦外科癥,如頭痛。面痛。三叉神經痛等;小兒科癥,如小兒神經癥。夜尿癥等。參考書有兵頭正義和北出利勝編著。日本SSP療法研究會出版的《SSP療法》,北出利勝編著。日本醫齒藥出版株式會社出版的《低頻置針療法》。
"臨床針灸學Ⅳ"介紹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婦產科。泌尿科病癥的發病機制及鑒別診斷,要求學生掌握代表性疾病的針灸治療基本方法與技能等。如眼科的視疲勞。屈光不正。白內障及淚腺。眼瞼。結膜疾患;耳鼻喉科的眩暈。耳聾。耳鳴。鼻炎。咽痛等;皮膚科的過敏性鼻炎等;婦產科的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征。妊娠惡阻。胎位不正等;泌尿科的腎疾患。排尿障礙(排尿困難。尿失禁)。陽萎等。參考書有:天津中醫學院編。森譯。日本國書刊行會出版的《針灸臨床理論與實際》,中醫研究院與神戶中醫學研究會編。日本燎原書店出版的《從癥狀入手的中醫診斷與治療》,木下晴都編。醫道的日本出版社出版的《最新針灸治療學》,渡邊泱編。日本醫藥期刊社出版的《排尿障礙》。
2.5 見實習
針灸臨床見實習共分2個階段,第1個階段共計210學時,分別安排在第3~4學年里。此階段是以基礎醫學。現代醫學。經絡經穴學。針灸技術學。基礎針灸學。臨床針灸學為基礎,培養學生在實際診療中掌握確切有效的操作技能,以及從問診到病例記錄的方法,理解診察過程,了解病歷綜合法以及病例報告與討論的方法。通過模擬病例和實際臨床體會,綜合客觀地把握患者的身心狀態,進行鑒別診斷和治療。加深對醫學倫理的理解,體會患者的心情,培養學生作為醫務人員的基本態度和禮儀。該階段的成績評定依據筆試。操作。小測驗的結果,對各項均合格者予以學分。
第4學年作為見實習的第2個階段,是以進一步提高針灸臨床技能為目的的。此階段要求學生做好以臨床醫生的身份進入社會的各方面的準備,掌握能夠順利完成由診斷到治療全過程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作為醫生對患者應有的同情心。此階段的成績評定根據學生在集體生活中的表現和實習態度,對服裝不整潔者。不能進行安全可靠治療者。破壞集體生活者。行為惡劣者,不給予學分。
參考書有田歧義昭和齋藤住雄編。日本南山堂出版的《臨床神經診法》,川上義和編。日本文光堂出版的《臨床所見的采集法》,以及課堂上使用過的教科書和參考書。
總之,日本的高等針灸教育課程設置順應了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的轉變,充分考慮到市場的需求,重視學生就業適應能力的培養,具有分類明確,涉及面廣,選擇余地較大等特點。既重視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本身的學習以及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也重視他們對社會人文知識的學習和道德品質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