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街道點評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xx年11月25日下午,我校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按照《居巢區創先爭優活動領導點評工作實施方案》開展領導點評。這次領導點評會議在民主、團結、和諧的氣氛中進行,取得了預期效果,為進一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總結如下:
一、點評內容
領導點評緊緊圍繞“履踐科學發展創先進,創建精品特色爭優秀”的總體要求,結合黨員領導干部和普通黨員本職工作進行。
1、對黨員領導干部點評內容。包括:參加創先爭優活動情況;公開承諾、切實踐諾情況;分管(主管)工作和推動科學發展情況;工作作風、廉潔自律情況;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
2、對普通黨員點評內容。包括:參加創先爭優活動情況;公開承諾、切實踐諾情況;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情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情況;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二、方法步驟
1、自我小結。黨員領導干部和普通黨員對創先爭優活動的開展情況、公開承諾兌現情況進行了認真總結,查找問題,分析原因,形成情況小結。
2、調研督查。黨支部負責人對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情況進行了調研,全面了解和掌握情況,做到了點評時有的放矢。
3、開展點評。這次點評采用會議集中點評方式。點評領導在聽取黨員個人小結后,對黨員創先爭優情況給予評價,肯定成績,指出問題,明確方向,制定措施,限期整改,并提出指導性建議。
4、整改落實。黨員領導干部和普通黨員按照領導點評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制訂整改措施,扎實抓好問題的整改和公開承諾事項的兌現,并在點評領導規定的時限內上報整改落實情況。
三、點評特點
1、實事求是。點評領導深入被點評對象進行調查研究,全面掌握其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情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進行點評,讓被點評的對象感到既有壓力,又有動力。
2、以激勵進步為主。點評領導全面評價和充分肯定被點評對象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所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明確措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3、有效促進工作。點評時不僅肯定成績、指出問題,更重要的是針對黨員領導干部和普通黨員的履職情況,幫助他們提出具有較強操作性的工作建議,指導他們明確努力方向。通過點評,促進教育工作向前發展。
4、堅持分類指導。即區分不同類型和崗位黨員的實際情況加強分類指導。對擔任領導職務的黨員,點評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對普通黨員的點評,結合他們的履職情況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幫助他們明確責任,樹立信心;對年老體弱的黨員,點評時重在關心和鼓勵。
一、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上級相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黨工委、辦事處提出的的工作目標,按照“求創新、尋突破、樹典型、抓特色”的工作思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強化宣傳,加強隊伍建設,完善考核機制,為實現街道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
二、具體工作計劃
第一季度。集中做好街道春節前后相關工作的宣傳。制訂街道宣傳工作方案,召開本年度第一次新聞例會,組織開展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做好對上發稿。在禁燒喪葬用品,森林防火,就地過年疫情防控,節日走訪慰問,打造美麗宜居新環境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每項重點工作推出5到10篇重點文章在電視臺、報紙、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新聞媒體上宣傳報道。
第二季度。1、發揮資源優勢積極推進鄉村振興,做好對上新聞宣傳,集中宣傳街道老城文化、特色產業、投資環境和優惠政策,宣傳街道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成果和創新實踐經驗。2、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宣傳。緊扣學習實踐活動各階段的工作和要求,制定專門宣傳方案,拿出專門宣傳力量,抓好先進典型、學習成果的推廣宣傳,營造科學發展的濃厚氛圍。3、搞好街道通訊報道隊伍的輪訓、培訓工作。舉辦信息聯絡員培訓班,組織信息聯絡員進行集體學習活動4、準備新聞宣傳工作半年考核。
第三季度。1、建黨100周年紀念活動的新聞宣傳。提前謀劃,精心安排,制訂宣傳工作方案。2、和諧社會建設的宣傳。積極宣傳街道發展經濟,服務民生的重大舉措和取得的成就。
第四季度。1、年初發展任務的集中宣傳,全面展示一年來街道經濟發展成就。3、開展和諧社會建設的集中宣傳展示。組織宣傳好和諧創建、文化建設以及惠民便民等方面的措施成果。4、準備新聞宣傳工作一年考核。5、總結2021年新聞宣傳工作制訂2022年新聞宣傳工作計劃。
三、加強輿論導向把握
1、加強新聞宣傳宏觀管理,堅持和完善新聞例會和新聞報道線索月提報制度,實施新聞報道選題會制度、重點稿件審核把關制度,推進新聞宣傳聯動推介機制建設。2、做好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和不同情況下的新聞工作,探索建立新聞監督預警機制。每季度召開一次新聞例會。3、做好媒體記者的引導、服務工作。
四、完善制度措施保障
1、制訂《2021年度街道新聞報道工作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新聞線索月提報工作的通知》,落實單位、部門和科室人員工作責任制,調動工作積極性。2、加強新聞宣傳的組織策劃,建立重點稿件每周集體點評制度,加強學習交流,督促提高。4、強化典型宣傳。積極挖掘和提煉,分類選撥和推岀,重點培養和打造,集中宣傳和推廣,充分發揮和運用好典型的典型效應,擴大宣傳影響力。5、整合資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好一切新聞資源。
強調指出,“宣傳思想部門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職責,必須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如何在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要求部署,自覺肩負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時代使命,與切實加強宣傳系統干部隊伍建設之間找到一個有效的結合點、切入點和著力點,浙江省溫州市積極探索創新,在全市宣傳系統組織開展“樹標桿、補短板”比學趕超活動,在推動各項宣傳思想工作落地見效的同時,進一步激發了干部隊伍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新力。
以“442架構”為導向全方位推進。堅持“四級聯動”。以市級層面為主導,縣(市、區)為主體,通過考察文化禮堂、觀摩“村晚”等載體項目的設計,讓街道(鄉鎮)、村居(社區)參與其中,形成市、縣(市、區)、街道(鄉鎮)、村居(社區)四級統籌聯動體系。堅持“四度評價”。明確以立的高度、謀的深度、干的力度和成的滿意度這四個維度作為評議標準和方向。“立的高度”重在考察是否接好天線,承接好中央、省委部署,以什么標準和要求、什么樣的站位謀劃工作;“謀的深度”重在考察能否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將上級的精神跟本地的實際相結合;“干的力度”重在考察在補短板、樹亮點方面采取的有效有力舉措;“成的滿意度”重在考察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社會效益,尤其是群眾的認可度。堅持“兩頭兼顧”。比學趕超活動既安排縱向走進11個縣(市、區)的跨域比賽,又組織橫向走進市直宣傳文化部門的跨界比拼,在推動市縣聯動的同時,推動各領域工作統籌兼顧、互促并進、共同發力。
以“五個環節”為主線多層次評議。一是“走”,即走基層、看成績。每月確定一個縣(市、區),安排1-2天時間,組織市委宣傳部全體部領導及處室負責人、市級宣傳文化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縣(市、區)常委、宣傳部長參加,到年底前完成對11個縣(市、區)和市直部門的考察和評價。二是“訪”,即訪項目、觀亮點。對各地各單位準備的項目逐一進行走訪觀摩,體驗項目的特色、成效,評議項目的推廣價值。三是“聽”,就是聽民意、查效果。在實地考察中邊走邊看邊聽,重在聽群眾的反映和評價。四是“評”,就是評業績、比實效。每個考察點按照“即看即評”的原則,由市委宣傳部領導就項目的標桿性、借鑒性、推廣意義和不足之處進行現場點評。五是“議”,就是議活動、聽思路。每次考察項目結束后召開會議,通過交流討論,學習亮點、交流經驗、指出不足,實現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以“3+N+1”為內容高標準比拼。每一站考察項目統一按照“3+N+1”的模式安排:“3”即1個公共文化服務項目、1個精神文明建設項目、1個文化產業項目;“N”即若干個自選特色項目;“1”即考察1個文化禮堂,包含一臺“村晚”和一場“新青年下鄉”活動。“3+N+1”的項目體系做到了:既重軟件、也重硬件,既考察文化服務項目,也考察文化禮堂等硬件項目建設,推動宣傳思想工作化虛為實、虛實結合、虛功實做;既重“接天線”,也重“接地氣”,通過固定項目的設置體現中央、省市的工作導向和工作要求,又突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惠民為民導向,讓文藝下鄉、文化惠民成為常態;既重規定性,也重靈活性,在設置“3+1”固定項目的同時,增設“N”個自選項目,鼓勵基層創新出彩。
以“兩大機制”為保障常態化提升。比學趕超活動不是一陣風,要有必要的機制保障活動持續深入、固化成果、推動工作。建立常態交流機制。延伸拓展比學趕超活動在交流功能上的有限平臺,建立“一周一匯總、一月一盤點、半年一總結”的交流機制,定期對市本級以及各縣(市、區)的工作進行梳理總結、匯總,進行傳播交流,使比學趕超貫穿全年、實現常態。建立動態考評機制。每一站活動的考評結果都作為縣(市、區)年度宣傳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責任制考核評分依據,并納入縣(市、區)的年度考績,引導常態化高水平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關鍵詞:培養 自主學習 勞技教學
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實現自主性發展的實踐活動。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就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而是能用科學的方法主動探求知識,敢于質疑問難的學習的主人。
一、創新教學,激活自主學習的潛能
1.更新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相對于學習而言是以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基本特征,以學生學習的獨立性為靈魂。作為教師應花一定的精力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總結經驗,不斷地開發新的課堂資源。
“導學、探究、實踐、創新”的教學模式便是一種新課程理念下的新教學模式。它的理念是在勞動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有目的、有步驟地啟發引導學生自學交流,掌握必要的勞動知識,激發學生創新意識。這種模式以學生自主動手動腦活動為核心,以挖掘學生的自學潛力創造潛能作為最終目的,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它在課堂教學上有四個基本環節:創設情境,明確目標――自學討論,剖析探究――動手操作,形成技能――評價矯正,誘發創新。
2.營造思維空間
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我們必須擺脫傳統教學的影響,為學生創設多角度、多方式思考問題的空間,教師應努力做到,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探索得出的,教師絕不代替;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教師絕不暗示,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如《飛板的制作》教學中,當學生完成模型制作,老師毋須點評,而是嘗試舉行“飛板投擲比賽”,在這樣的氛圍中,有的學生發現自己做的飛板不會繞圈飛,而看到其他同學做的飛板,形狀跟自己的不同,但飛得很有規律,這時他們就會想到飛板結構存在問題,不用老師評價,這些學生馬上回教室對模型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樣學生學得主動,自然會品嘗到學習的樂趣,自然會有信心再去追求十次,百次的成功,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會隨之得到培養和提高。所以,自主學習是學生的優秀品質,只有給學生一個自主空間和足夠的機會,才能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學生豐富的思維,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3.培養問題意識
古人說:“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內驅力。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如在“花卉的上盆”過程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觀察花盆與生活中的其他盆子有何區別,觀察后引導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為什么有一個底洞?那如果直接里頭加土怎么土掉得到處都是?為了排水透氣,土又不會掉出來,怎么處理、怎么給這個洞墊片?……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用各自的不同方案來分析解決。隨著錯誤想法的不斷修正、新知識由此產生,體驗到成功喜悅的同時,學生也在活動中生動活潑地主動發展。
二、多元評價,激勵自主學習的信心
勞技課的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有效的評價手段,對教學活動進行測定、分析、比較的過程。評價應注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具體表現,尤其注重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于實踐制作中的能力評價。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評價方式應是多元的,具體方式有:
1.自評學生在制作實踐過程中,都有自己獨到的感觸,對于制作作品的成功與不足,學生本人會有非常清晰的認識。因此,讓學生自己評價作品,可以很直觀地剖析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之處,并會就此提出一個改進的方案。
2.互評互評就是由同學、老師共同參與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同學之間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發現優點、找出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議。
3.師評教師的評價應有別于學生的評價,應從更高的層次和更新的角度,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點評,而且更應該做到客觀、公正,更努力地去發現學生的優點。
總之評價不僅在于評價對知識理解是否正確,更在于評出創新自信心,產生激勵效應,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三、課外延伸,拓展自主學習的空間
要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光靠課堂教學是不行的,必須引導學生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勞技教學在社會生活中延伸。因為能力是在社會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又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得以表現的。
1.融入街道資源,增強自我體驗
開發街道資源,讓學生走進社會,參加實踐活動,能使學生走出封閉的書本世界,在廣闊的天地里實踐、探究和創造。
例如:自編教材《生活中的紙》,以“紙”為主題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先讓學生自報、自選、自組合:有的小組收集紙發展的歷史;有的小組探究再生紙的加工;有的小組研究紙編織……再設置小組研究活動檔案袋。學生分組分工進行調查,收集材料,撰寫調查報告。學生們有的跑圖書館,有的上網,有的到街道的紙廠去參觀訪問,忙得不亦樂乎。雖然學生的每一件紙編織品,每一份調查報告,都顯得那樣的稚嫩,但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成功。借助街道、地方資源使勞技教學的實施超越課堂,走出校園、走進自然和社會,在指導教師的引導下能自主地展開活動過程。
2.利用地方資源,增強勞技能力
勞技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要跟當地的生產實踐緊密結合,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使勞技教學富有實效。我們開化是個山清水秀、資源豐富的地方。結合當地的特色,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根雕園的根雕和新安化工的單晶硅,了解根雕和單晶硅的工藝流程,并可以參與操作實踐,請專業老師負責講解、示范、引導。這樣靈活利用地方教材,給學生創造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并根據自己的地方特色開發出更多更好的適應當地實際情況的勞技校本教材。
為創新社會管理機制,著力解決基層社會管理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全面提升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經研究決定,在全街道全面實施“網格化”社會管理模式。現就“網格化”管理的具體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圍繞全面提升社會管理工作水平的目標,緊密結合街道工作實際,全面實施“網格化”社會管理機制,通過網格化管理、零距離溝通、一站式辦公、下沉式服務,打破條塊分割、下移管理平臺、整合社會資源、提升管理效能,做到服務為先、機制領先、基礎優先,全力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為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工作內容
1、建立管理機構。各社區形成一委(社區黨委或總支)一居(社區居委會)一站(社區工作站)一辦(社區綜治辦)一社(股份合作社)的組織機制。其中社區綜治辦要形成一辦二組三中心運作機制,即一辦:社區綜治辦;二組:矛盾訴求調解組、治安綜合管理組;三中心:即:矛盾訴求調解中心、治安綜合管理中心、重點人員關愛中心。
2、劃分管理網絡。全街道劃分12個一級網格,原則以社區、園區、街區管理的范圍為網格單位,社區書記為網格負責人,街道領導班子成員每人分工包干一個一級網格;各個一級網絡按照符合實際、內容相似、任務相當、便于聯系的原則劃片確定若干個二級網格,由社區、街區、園區干部為網格負責人,街道派遣干部協助進行分片包干;各二級網格可根據轄區的樓幢、單位、個體工商業等劃分成三級網格,由居民樓組長、單位負責人、個體工商業主為網格負責人。
3、整合管理隊伍。針對社區人少事多的實際,按照“打破分割、一格多元”的原則,整合社區和條線各類管理資源。一是整合社工隊伍。將社區工作人員(含條線下派人員)整合為社區綜合管理員,作為二級網格負責人;二是理順保安隊伍。將公益性保安歸并到物業公司保安大隊,由保安大隊進行調度、培訓、監管,由社區進行管理、考核;三是建立維保隊伍。街道物業公司建立維保、保綠二大中心,招聘具有水、電、氣、曖、管道、電梯、通訊、消控、綠化等方面的專門人才,負責全街道各安置小區的設施維護保養和綠化養護;四是用好群防群治隊伍。居民樓組長、治安樓組長、紅袖套等進行整合,統稱為綜合管理樓組長,擔任居住區域三級網格負責人。同時發揮社區老干部、老黨員、轄區單位志愿者、社會專業力量的作用,根據個人特長擔任社區矛盾糾紛調解員、社區安全巡察員、綠色網吧管理員、居民講堂宣教員、家庭健康保健員等。
4、明確管理職責。按照“一崗多責、一專多能、崗位兼容”的原則,實行社區事務A/B崗工作制、走訪工作“進一扇門、辦所有事”、處理問題“門外一把抓、門內再分家”等機制,各網格負責人通過走訪居民、聽取訴求、摸清信息、掌握情況、調處問題,切實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應。通過共建共創,做到“十聯齊發”即:城市管理聯抓、公共安全聯防、平安法治聯創、群眾工作聯做、民生保障聯幫、科教人才聯享、發展平辦、精神文明聯建、區域黨建聯動。
5、建立管理制度。定期走訪制:一級網格負責人每周一天時間走訪管轄區域,了解推進情況,協調解決問題;二級網格負責人實行每周“二三”工作制,即二天在辦事大廳辦公,三天在包片網格走訪巡查。定期例會制:一級網格每月召開網格單位負責人聯席會議,交流工作、查擺問題,提出推進建議。每季召開聯席會議,聽取轄區單位意見,協調處理相關問題。督查考核制:一級網格對二級網格負責人每天進行一次巡查點評,每月進行一次考核,每半年進行一次群眾評議,街道每年進行一次評比表彰。
6、提升管理效能。全面實施“馬上辦”效能工作法,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進行辦理,對于涉及安全、衛生、城管、糾紛、民政事務等,原則在三天內辦結;對于需申報、報批手續,如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等方面的問題,原則在七日內辦結;對于因政策和權限限制不能辦理的,要在第一時間予以答復,并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
三、工作要求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涉及到民情、民生、民心的綜合性工程,事關轉型發展和和諧穩定大局,必須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形成合力。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街道建立創新社會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街道政法委。社區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社區書記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社會管理創新項目的實施。每年每個單位均要完成至少一項創新管理的項目。
2、加大宣傳,造濃氛圍。要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宣傳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成效,總結創新管理的經驗,營造同建共創的良好氛圍,打造一批社會管理創新項目,創樹品牌、擴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