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勞動保障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推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促進高技能人才評審工作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和正常化,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通知》(勞社部發〔2006〕22號)以及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于進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若干意見》(浙勞社培〔2006〕122號),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級工、技師或高級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二級、一級)職業任職資格的技能勞動者。
本辦法適用于大中型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和直接認定。
第三條本辦法所指的企業高技能人才評價是指依據國家職業標準等有關規定,結合企業生產服務實際,對企業職工執行操作規程、解決生產問題、完成工作任務和技術攻關的能力狀況進行考核鑒定,確定技能水平的辦法。
本辦法所指的直接認定是指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對企業生產實踐中確有絕招絕活、業績突出、貢獻較大,已被行業或企業公認達到技師、高級技師水平的,直接授予技師或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直接認定不適用于高級工(三級)的評價。
在××市勞動保障學會2006年年會上的講話
(2006年×月×日),
同志們:
今天,來自勞動保障系統內外的專家、學者聚會一堂,共商勞動保障學會工作大計,選舉產生學會會長,這是我市勞動保障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加強學會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團結和動員廣大理論工作者、實際工作者和所有關心勞動保障事業的有識之士,為推進我市勞動保障事業的持續、協調、健康發展而共同奮斗的一次重要會議。受×××同志委托,我代表市勞動保障局黨組,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出會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向新當選為學會會長的廖宗元同志和受到表彰的先進單位會員、學會工作積極分子、優秀論文獲獎作者表示衷心的祝賀!
2005年,市勞動保障學會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團結和動員學會會員和廣大勞動保障理論工作者,緊緊圍繞局黨組提出的總體思路和重點工作,積極開展學術交流,不斷拓展研究領域,在擴大就業與再就業、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協調勞動關系、深化工資制度改革等方面廣泛開展專題學術研討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推動我市勞動保障事業發展,完善勞動保障制度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剛才,××會長總結回顧2004年的工作情況,對今年的任務做了部署,××集團的×××同志也作了很好的發言。下面,我就做好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學會工作再談幾點意見。
保險行政管理畢業論文
政管理畢業論文
第一條、為妥善處理社會保險行政爭議,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簡稱經辦機構)依法行使職權,根據勞動法、行政復議法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社會保險行政爭議,是指經辦機構在依照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經辦社會保險事務過程中,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爭議。
本辦法所稱的經辦機構,是指法律、法規授權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所屬的專門辦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事務的工作機構。
第三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經辦機構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經辦機構或者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社會保險行政爭議處理,經辦機構或者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處理社會保險行政爭議適用本辦法。
**位于江蘇中部,長江北岸,轄四市二區,總人口504萬人,城鄉勞動力258.26萬人。**年,我市被國務院表彰為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同年啟動城鄉統籌就業工作,城鄉就業形勢進一步好轉,城鎮登記失業率年年回落,預計今年底為3.1%,社會失業率穩定在4.6%左右。
一、強化組織領導,構建總攬城鄉就業的工作機制
(一)建立統籌城鄉的領導機構。將統籌城鄉就業列為全市“一號工程”和“改善民生十大工程”之首。修訂下發《統籌城鄉就業實施方案》,建立市長為組長、主管城鄉經濟的12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領導小組,確定工作目標,制定配套政策,認真推動實施,形成政府統領、部門協同、整體推進的強勁態勢。
(二)構建城鄉協調的工作平臺。全市27個街道、182個社區的勞動保障所(站)全部實現“六到位”,著力狠抓鄉鎮、村就業工作機構建設,91個鄉鎮勞動保障所和人力資源市場全面達標。在1598個村聘請勞動保障協管員,在200個試點村建立勞動保障工作站。投資500萬元建成覆蓋城鄉、直通街道社區、農村鄉鎮和試點村的人力資源信息系統,全面實現“鎮鎮通”和“社區通”。
(三)創新城鄉聯動的活動載體。組織城鄉人力資源入戶調查,建成動態管理、適時刷新的人力資源數據庫,形成“多點錄入、全市共享”的城鄉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在城鎮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在農村啟動“創建充分轉移就業鄉鎮(村)”活動。到今年末,全市社區創建率可達85%;鄉鎮、村創建率分別達30%、40%,有力促進了城鄉就業協調發展。
二、完善政策體系,落實城鄉一體的就業促進措施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其次對當前該專業實踐教學薄弱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增強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學的對策和建議,旨在促進地方高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地方高校;實踐教學
1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具有知識性、政策性、應用性相結合的特點,要求學生在學習基本知識的同時,能從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具體工作,如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招聘、培訓、績效、薪酬等管理工作,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以及為在職員工繳納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都要由受過系統教育的勞動保障專業人才完成,同時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也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專業。目前,我國專業化的勞動保障人才缺口較大。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日益完善,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該專業畢業生的去向大體分為三類:一是,進入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科研活動,這類學生往往需要進一步深造,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二是,進入勞動和社會保障政府部門及其他公共管理部門,成為各級政府公務員。三是,進入企事業單位人事部門或人力資源部門從事具體業務工作。從1998年我國開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以來,培養了大批該專業畢業生,為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當前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畢業生在實際操作方面還存在很大缺陷,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往往不能很快勝任工作,究其原因在于學校培養中實踐教學環節不完善。
2原因分析
2.1重理論、輕實踐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