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青少年公民意識教育詮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青少年思想道德狀況是關系國家長遠發展的大事,但從目前的現狀來分析,我們國家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公民意識淡漠,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埋下許多隱患。因此,使青少年明確公民意識的內容,并從基本國情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三個方面加強青少年公民意識道德培養,很具實踐意義。
關鍵詞:青少年;公民意識;教育
2004年3月和10月,黨中央、國務院發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兩個“意見”從“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加強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對加強青少年教育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意見”自始至終貫穿了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致力于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的現代公民,加強青少年教育,必須培養青少年的公民意識。世界各國的現代化經驗也告訴我們,一個現代化國家,只有她的公民從心理上和行為上都獲得了與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化,即具有現代人的性格與品質,這樣的國家才可能真正稱之為現代化的國家。建設高度文明、民主、富強的社會主義強國,需要造就一代高素質的現代公民。
但是,從目前的實際看,青少年的公民意識淡漠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有些人缺乏愛國激情和民族自信心,對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缺乏應有的認識,在方向、道路等問題上認識模糊;有些人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法制觀念和組織紀律觀念淡漠,極端個人主義思想嚴重,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有些人缺乏正義感基本的道德觀念,真假不辯、是非不清;有些人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不強,貪圖享樂.等等。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一方面,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為廣大青少年了解世界、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但與此同時,落后的思想觀念和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也在對青少年產生消極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為廣大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正在豐富著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與此同時,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假冒偽劣、欺騙欺詐活動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沉渣泛起,成為社會公害;一些成年人價值觀發生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以權謀私等消極腐敗現象屢禁不止等等,也給未成年人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加強青少年公民意識教育,必須首先全面理解公民意識的內涵和基本要求?!肮瘛币辉~,按照《辭海》的解釋,乃是“具有一國國籍的人。包括未成年人和被剝奪了政治權利的人在內?!备鶕@一定義,“公民”的概念相當于“國民”,系指一國之民全體而言。除此之外,《辭?!愤€特別提到了我國《憲法》對于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這個規定是對前一定義的補充,即“公民”不僅指具有一國國籍的人,而且還是憲法所規定了的權利和義務的主體。由此可見,從內涵上看,公民的核心是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從外延上看,公民泛指具有一國國籍的人。
從公民的概念以及對其內涵和外延的分析可以看出.公民意識應包含以下基本內容:①權利意識。即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從事與終身、與社會有關的活動,包含有權做什么、有權要求他人做什么,以及在自身的權利遭到侵害時.能通過法律和社會手段進行救濟。②義務意識。即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以及社會規范.并內化為自覺行動。核心體現為“作為”和“不作為”,也就是明確自己“必須作什么”和“不能做什么”。③國家意識。包含對國家主權、國家制度、國家的歷史和現狀的認識,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國家情感和民族精神。④社會意識。包含對自己與群體、自己與組織、自己與他人的認識,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自我觀念、集體觀念和組織觀念。由此可見,加強青少年公民意識教育,就是要使每位青少年在政治、思想、道德、情感方面要做到,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嚴格遵紀守法;自覺遵守社會公德,養成文明行為習慣,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掌握政治、經濟、社會、倫理、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分辨真、善、美,假、惡、丑的能力。公民本是一個法律概念.意指“具有一個國家國籍的人”。但是.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社會性質對公民有不同的要求,一個人,一個公民必須與其所處的環境、所處的時代相適應,與社會、與他人融和?!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指出公民要“維護國家統一和各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社會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這是憲法對每一個公民的基本要求。
根據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結合青少年的實際,加強公民意識教育,主要應包括基本國情教育、法制紀律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礎文明教育。
1、基本國情教育。國情教育是一個國家對其公民的最基本教育之一。一個公民如果對其國家的歷史和現狀一無所知,那么他的言行就會和所處社會的要求格格不入,就會失去現代公民應有的人格。對青少年進行國情教育必須與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及黨的路線方針教育相結合,要通過對基本國情的認識了解,使他們認識本民族的歷史和現狀。認識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和義務,從思想上、情感上、道義上接近和理解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從而更加準確的設計和把握未來。因為失去了國情這個基礎,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及黨的路線方針教育就會缺乏感染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國情教育有助提高教育的現實性和針對性。當前青少年教育的一大缺陷就是思想教育脫離實際.由于他們認知能力正在逐步完善,且可塑性大,因此要從他們的接受能力出發,從國家和社會對公民的基本要求出發開展教育,樹立“我是中國公民”的思想和信念。
2、法制教育。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的應盡義務。在現代社會,一個法盲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公民。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現代化程度取決于其法制化的程度.市場經濟也要求有健全的法制和知法、守法的公民。但是,當前青少年的法制觀念相當淡漠,各種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就是要他們了解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內容,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樹立現代公民必備的法制觀念,遵守法律,把自己的行為控制在法律范圍內,自覺地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同時.要加強紀律教育。紀律是各種組織、團體、單位為使工作、學習正常進行而制定的.要求全體成員共同遵守的具有一定約束力的行為準則。紀律教育是法律教育的補充。對于青少年來說,主要是加強校紀校規教育和日常行為的管理,增強觀念,規范言行。
3、公民道德教育。和諧的社會生活需要用道德準則來調整。公民的道德水準是衡量一個國家和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青少年作為普通公民.必須以社會主義道德為做人的基本準則.做到誠實正直、謙虛禮貌;做到尊重他人、助人為樂;做到遵守秩序、愛護公物。當然,道德的層次性要求教育的層次性,社會公德是一個社會的基本道德,是每一個公民必須做到的,是人之所以成為人的基本要求.應將社會公德和基礎文明作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首要內容,使青少年知應成為什么,知該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知可為和不可為。
目前,中、小學都相應開設了有關課程,對青少年進行公民教育。但是實際操作中往往不講層次、不分標準、模式雷同,而且內容抽象、空洞、脫離實際,使學生感到“我做不到”、“與我無關”,從而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抵觸情緒。因此,要根據實際不斷改進教育方法,把青少年放在社會主義公民這一基礎層次,對他們分層次、有針對性的提出最基本的要求,使他們感到既可望又可及。要根據青少年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思想性、教育性于活動之中,使教育多樣化、載體化,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使教育內化為青少年的實際行動。
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要把“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造就合格的公民,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才會在未來的二十一世紀實現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