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護理專業護理禮儀課程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護理禮儀是一種職業禮儀,它既是護理工作者素質、修養、行為和氣質的綜合反映,也是護理人員職業道德的具體表現。因此,《護理禮儀》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技能型課程。如何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及人文素養,學校從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護理禮儀;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人文素養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也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發生轉變,因此,對高職院校進行護理人才培養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還要具有較好的人文修養。《護理禮儀》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技能型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和訓練,不但可以使學生掌握護理禮儀的基本內容及應用技巧,而且能夠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塑造彬彬有禮的護士職業形象,從而使其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以適應現代社會及護理職業的需求。
一、《護理禮儀》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雖然有很多高職院校的護理專業開設了《護理禮儀》這門課程,但是《護理禮儀》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方法都存在一系列問題,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突出。
1.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簡單,與其它專業課融合度較差,與護理崗位沒有很好的對接,課程內容簡單,應用性及可操作性不強,一些教材大同小異。
2.教學方法
傳統課程模式通常以教師為中心,理論為主,理論先行,然而授課過程中如果授課老師僅僅在理論上照本宣科,讓學生被動的接受課本的理論知識而忽視實踐訓練,必然會導致學生對此門課程失去興趣,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因此,教學方法過于死板,不夠靈活,必將會影響教學效果。例如,我院開設本課程之初基本以理論講授為主,少有實踐,禮儀技能以教師講授與隨堂演示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但是我們發現學生很容易產生疲勞感,精神懈怠,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受到了影響。
3.考核方式
以往考核方式單一,以一張考試卷和對簡單的幾個形體動作的測試作為結課成績,這往往不能反映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實際理解及應用能力,也不能正確評價學生對這門課程掌握的程度。
二、《護理禮儀》課程教學設計與教學改革措施
1.教學設計方面
為了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整體形象,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本課程授課的對象是護理專業一年級新生,這些學生來自高考錄取的學生,經過高中三年的學習,具備一定的自然、人文科學知識,但由于我校是高職院校,學生大多為低分錄取,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和內在素質上就很欠缺,學生的質量不高,同時大部分又是獨生子女,不善于溝通交流、交往中缺乏主動熱情,有關禮儀方面的知識又知之不多。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我校選擇把《護理禮儀》這門課程放在第一學期授課,并且增加了禮儀培訓力度,在原有課時的基礎上增加每周一次的禮儀訓練實踐課,同時將護患溝通融入禮儀訓練中,使學生一入校就能夠接受全方位的護理禮儀的熏陶和正規的護理禮儀訓練。我們發現經過這樣的教學安排,不但可以使學生盡快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而且使學生在校期間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教學模式方面
首先在設計理念上強調培養素質與發展能力的結合,在教學方法上突出能力培養,通過教、學、演、練等方式從單純傳授知識向技能培養方向轉變,利用情景演練,參與式教學,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1)在教學內容上,《護理禮儀》課程本著高職課程“理論夠用、突出實踐”的原則,根據職業崗位實際工作所需的能力要求以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經過合理的選擇、組合,對整體課程內容進行了調整,打破傳統的按章節先理論后實踐的授課模式。在教學模式上采用了模塊化教學模式。把教學內容分成了三大模塊,即單項訓練模塊、綜合訓練模塊、崗位模擬訓練模塊。(2)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每節訓練課課前加入了瑜伽的練習,讓學生進行體態的訓練,從而糾正不良姿態,教學過程中延續了教師示范、學生演練的教學方法,并增加了小組練習,情景演練,參與式教學等教學方法,在教學手段增加了配樂、場景設置等。(3)在培訓方式上,學生進入禮儀訓練室前要求學生統一穿著護士服,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參加訓練,訓練方法是先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最多不超過8人,由姿態好、有管理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對每名學生手把手、一對一的訓練,教師只起到巡視、監督、糾正的作用,充分把課堂教給了學生,保證每一名學生均能熟練掌握每一項護士禮儀姿態及規范要求,同時系里采取每年一次的“禮儀風采大賽”,由組長利用課余時間組織訓練,然后小組進行評比,每班選出優秀團隊參加全系組織的比賽,最后評出獎項,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發現可以達到以賽促訓的目的,并增加學生對訓練的興趣,以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在培訓方式上,我校還利用合作醫院的課間見習的真實場景進行禮儀和溝通交流的實踐,目的是使學生很好地把禮儀融入到工作崗位中去。
3.考核與評價方面
本課程采用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過程性考核占60%,主要是根據學生平時學習訓練情況當堂隨考的成績(當堂隨考的成績是由各組組長作為評委打分取平均值最后作為每名學生的成績)、出勤情況、團隊協作能力等幾方面進行評定。終結性考核占40%,主要以崗位模擬場景為主,如門診或急診導診等場景,讓學生仍以小組為單位表演,充分自由發揮。我們發現通過這種考核方式,不但可以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應用情況進行全面評定,而且可以促使崗位與課程的對接,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的知識融入到工作崗位中。通過上述考核,我們認為可正確發揮考試對教學的檢驗作用和對學習方法的引導作用。
三、結果與討論
本門課程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后,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增強了團隊協作精神。不但使學生在有趣的情境演練及比賽中掌握了禮儀的基本姿態及規范要求,將個人儀表、舉止、服飾等方面展現出來,而且內化了禮儀知識,并融入到日常生活及職業崗位中。因此,筆者認為,通過本課程改革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個人修養、提升學生的求職競爭力,將會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高燕.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
[2]謝美娟.淺析護理禮儀教學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7,(11):96.
[3]袁慧玲.《護理禮儀》教學方法改革的實踐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12:(52):47.
作者:于兆霞 劉振玲 趙大瑋 呂振雪 鄭中華 郭敏 鐘秀宏 單位:長白山職業技術學院康復保健系 吉林醫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