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圖書館危機應急與安全管理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疫情暴發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要課題:圖書館應該建立一個緊急情況下的應急服務機制,以保障讀者在重大災難暴發之后,依然有渠道進行信息的獲取。文章對圖書館危機應急響應機制和圖書館安全管理研究做了一定的規劃,希望能夠對我國圖書館在危機面前的應對模式有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圖書館危機應急安全管理
1圖書館危機應急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1.1圖書館危機應急管理制度缺乏。目前我國對于各級圖書館的評估標準中,缺乏對圖書館危機管理內容的詳細說明[1]。僅僅是安全防火指標列入了圖書館的危機管理評估當中,對于地震、海嘯疫情等自然災害所引起的危機情況,大部分圖書館沒有應對的危機管理體系[2]。也就是說,我國各級圖書館中,很少有對發生重大自然災害之后所需要提供的信息服務系統而做出的規定。經歷重大自然災害之后,圖書館向讀者所提供的應急信息服務系統的管理制度是急需完善的[3]。
1.2建立圖書館防災應急機制。首先必須做到預防為主,建立防災應急機制,編制圖書館應急預案;同時加強教育,宣傳普及防災應急知識,提高圖書館人的危機管理意識;再者開展各種應對災害能力和避險自救措施的學習與培訓,掌握處理危機事件的方法,提高圖書館人的搶險救援能力,將應急預防常態化[4]。此外,應成立防災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統一指揮和協調各方行動。采取多種方式組織館員進行災害應急模擬演練,明確災害發生時各自的義務和責任,熟悉整個預案的程序,提高實踐操作能力[5]。
2新形勢下圖書館應急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
2.1圖書館對自然災害的危害認識不足。一般認為圖書館的主要災害是火災,公共圖書館一般也都是一級安全防火單位,發生火災的概率比較小,但這種認識導致了對圖書館安全管理問題的忽視,并帶來很多安全隱患,在自然災害癥狀發生的時候,這些安全隱患就會導致較為嚴重的后果[6]。
2.2圖書館的設計存在安全問題。因為長期以來人們對于圖書館防備自然災害的認識較少,所以對于設計人員來說,圖書館沒有必要有大量的防護自然災害的建筑設備,只示考慮如何接納更多的讀者,如何為讀者提供閱讀服務的結構設計,這些設計問題直接影響了圖書館在應急與安全管理方面的進展[7]。
2.3圖書館應急保護機制開展較少。現在很多圖書館都認為構建圖書館自然災害應急保護機制是十分必要的,但僅有少數圖書館已開始推行,且僅限于預警機制和應急預案[8]。筆者對多個圖書館進行實地觀察發現,有一些圖書館設有專門的庫房進行檔案文獻保管,庫房是鋼筋水泥結構的建筑物,對于地震、洪災、滑坡等自然災害都有較強的抵御能力[8]。但很多圖書館僅為一般庫房,對于保存器具來說,基本上是以金屬柜(普通、密閉)為主,有幾個圖書館配置了密集架或特質木柜,但多數圖書館是采用普通的木柜或是玻璃柜。
2.4圖書館設備管理與維護水平落后。部分圖書館消防設施的建設與維護沒有跟上時展,館內的火災報警系統沒有實現重點監控區域的全覆蓋。盡管一些部位安裝了火災報警系統,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很多感應探頭已經不能正常運行;應急照明燈沒有實現重要逃生通道的全覆蓋;消防水泵以及消防栓布置數量比較少,或擺放位置不合理,一旦發生火災,這些消防設施很難及時有效的發揮作用。
3構建圖書館危機應急管理保障體系
3.1加強安全宣傳和教育工作。相對于圖書館在危急情況發生時的應急處理,65圖書館安全工作的防范工作更為重要,安全宣傳和教育工作勢在必行。很多圖書館都開通了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服務平臺,可以借助網絡對讀者進行安全知識的普及,讓讀者了解圖書館的逃生通道和應急危機管理程序,增強讀者的安全意識。圖書館還可以與其他部門聯系,比如聯合公安消防和衛生部門展開工作,對讀者進行教育,讓讀者掌握正確的突發情況和逃生技能,幫助圖書館讀者建立起安全防護的意識和技能。
3.2確立安全崗位責任制,定期開展安全評估工作。在圖書館的危機應急管理保障體系當中,圖書館應該明確各個安全崗位的責任人,建立安全崗位責任制,根據圖書館的實際情況,架構圖書館的危機應急管理體系。將安全管理的責任落到個人上,避免在工作當中發生推卸責任的情況[9]。同時圖書館要定期開展圖書館危機情況管理評估工作,從圖書館到實際情況,著手做好圖書館的安全防控措施,包括:保證火災報警系統和視頻監控設備的良好運作,保障逃生通道和消防通道的暢通,保證安全設備的正常工作,隔絕外部的潛在隱患,并對設備進行定期的維護。
3.3設立圖書館安全事件預防機制,制訂危機應急處理方案。在圖書館應急安全管理當中,應該要注意圖書館不僅要保證自身的物質和財產安全,也要保證工作人員和讀者的生命安全,對于圖書館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應該有一套自己的應急處理方案,而這種應急處理方案應該建立在圖書館自身的人力財力物力的實際情況上。在重大安全事故中,如果有警察等執法人員幫助圖書館應對安全問題,那么將對圖書館的應急安全有著很大的幫助。在極端情況下,圖書館遭遇災難之后會有很大的損傷,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建立圖書館的災后修復機制。通過調研、立項、控制、反饋等一系列步驟實現圖書館自然災害應急保護機制的科學構建,同時也要引入其他新的理論進行指導,在資金、政策和技術等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實現圖書館應急保護機制的構建。
4圖書館應急預案主要內容
在圖書館危機應急與管理安全體系研究當中,圖書館的應急預案十分重要,應規定圖書館各部門和人員在應急危機當中的職責,為圖書館的應急安全管理提供幫助[1]。應急預案應具有較強的可操控性,針對不同的自然災害和情況制定不同的預案,讓職責盡量明確,讓人員操作盡量簡單,要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更要能被讀者接受。
4.1圖書館應急組織機構。圖書館應急組織機構一般處于應急預案的第一項,一方面為了明確不同人員的職責,另一方面為了在圖書館危機發生時能夠及時找到相關管理人員和部門[1]。圖書館應急組織一般包括圖書館負責人、危機管理參謀機構、負責圖書館日常管理的機構及值班人員,并且對不同類型危機發生時不同人員的責任做出相應規定。圖書館負責人包括館長、副館長、書記等領導,負責圖書館的全面管理和協調。危機參謀機構了解圖書館不同類型危機處理的程序,應在圖書館負責人的領導下及時制定出解決危機的詳細方案,降低危機的危害程度。
4.2危機處理程序。在圖書館危機處理程序當中,主要的程序分為災難開始時的報警程序、災難發生時的現場處理過程、災難之后的人員疏散和人員安撫,以及災難事后整體性的處理[10]。在災難的報警程序當中,應該聯系當地最近的公安機構,要注重有效、快捷、便利的聯系方式,而在圖書館的現場處理當中,主要由安全部門來處理危機情況,圖書館的管理部門要在安全警報之后迅速趕到現場,了解現場情況,針對發生災害的類型和程度,優先保證人員和財產安全,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危害對于圖書館人員和財產的危害[1]。而對于不同的危害種類,要根據災害的應急預案詳情來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應對,在自然災害,比如說火災、洪澇災害的時候,應該注重指明圖書館的安全通道和逃生通道;在危機發生時,對于圖書館讀者開展良好的及時的心理安撫;當危機發生后,應當與社會各部門加以聯絡,取得社會上其他部門的幫助,并對危機進行介入,保證在圖書館危機發生后可以留下寶貴的應急處理經驗。
4.3危機處理的注意事項。在圖書館發生危機情況之后,圖書館在應對措施當中最要注意的就是以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作為第一要義,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最大程度的優先保證讀者和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1],其次才是保護圖書館的珍貴典藏以及電子、紙質文獻資源。由于不同種類的資源的珍惜程度不同,資源救助的優先級也會不同,在制定危機預案的時候,要注重對圖書館的資源進行分析,盡量在危機發生后,能第一時間搶救珍貴典藏,盡快拯救價值高和不可替代的資源。危機發生后,圖書館還應該保證自身信息的暢通,保證自身對于社會能夠提供及時的報警以及情報,要75穩定他人的情緒,維護社會秩序,取得社會其他部門的支持,避免災害進一步擴大。
4.4建立圖書館危機日常管理系統。圖書館不僅要做到可以有應急危機預案使用,也要做到在危機發生時可以幫助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做出有效的判斷。圖書館應急預案當中,不僅要研究危機管理的相關理論知識,還要對于其他國內外圖書館的應急災難管理工作進行案例收集,建立圖書館應急防控的數據庫,詳細地記錄國內外重大災難事件以及圖書館的應急方案、措施和最終結果,為圖書館的應急防控提供參考[1]。圖書館安全管理人員應該提升自身的安全管理素養,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熟悉圖書館的危機管理應急預案,要定期檢查和更新消防器材,消除圖書館日常工作當中的安全隱患,同時圖書館還要注重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危機管理培訓工作,以及圖書館的應急安全管理演練[1]。要注意自身的安全管理器械是否充足,并且重視和保證圖書館的應急管理資金來源。
4.5建立危機信息系統。圖書館在危機事情發生之后,要對外界進行有效、快速的通報,這能夠很好地幫助圖書館解決災害,減少對于其他人員和機構的損傷,也能夠降低并發災害,幫助圖書館建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促使災害向良性發展。圖書館應該有良好的信息渠道,通過網絡廣播等與讀者進行互動和通知,最新的危機情況以及圖書館的應對策略,在平時圖書館也應多向員工和讀者宣傳自然災害防護搶救等相關知識,保證在自然災害發生時,可以較好地避免事態擴大,減少其他相關危機發生的可能[1]。
4.6災后心理重建工作的開展。心理重建是災后恢復重建的重要工作,圖書館人文環境祥和,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經常舉辦各種人文活動,具備進行心理重建工作的條件。圖書館應積極發揮社會教育之功能,通過閱讀療法幫助災區群眾進行心理重建。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面對重大災害,心理調節能力差,難以承受如此之痛,因此,青少年的心理重建是重中之重。圖書館應主動加強與學校的聯合,實現分工協作,通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健康輔導、開辦特長培養課程、舉辦人文實踐活動、開展圖書導讀活動等途徑,參與災后青少年心理重建工作。
作者:吳倩 單位:新疆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