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圖書館讀者閱讀方法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不同年齡圖書館讀者閱讀方式比較不同年齡讀者閱讀方式選擇率的卡方檢驗(以各年齡段該閱讀方式選擇人數為行變量,以每種閱讀方式的選擇人數和未選人數為列變量)結果如表4顯示,MP4和電子閱讀器兩種閱讀方式在各年齡段之間的差異不具顯著性(P>0.05),選擇率基本都在10%以下。在“其他”閱讀方式的選擇上,雖然年齡段之間有差異性,但是各年齡段的選擇率都不高,基本上選擇率也在10%以下。在排名前三位的閱讀方式中,紙質書刊的選擇率最高是60歲以上讀者,這部分讀者接受新事物較慢,又局限于本身電腦、網絡知識的限制,電腦和手機這兩種閱讀方式都是所有年齡段讀者中選擇率最低的。15歲以下小讀者的情況和60歲以上讀者有些相似,但不同的是,15歲以下小讀者不僅是自身知識的限制,更受限于物質上的限制。15~30歲的讀者,手機閱讀選擇率最高,這部分讀者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在物質上和知識上都具備手機網上閱讀的條件,他們是手機閱讀最活躍的人群。20~60歲的讀者,電腦閱讀的選擇率都在41%左右,他們在工作和學習中需要信息資料,和紙質書刊閱讀方式一樣,電腦閱讀也是他們重要的閱讀方式。
不同學歷圖書館讀者閱讀方式比較不同學歷讀者閱讀方式選擇率的卡方檢驗(表5)表明,MP4、電子閱讀器和其它閱讀方式的選項都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選擇率都在8.7%以下。紙質書刊、電腦和手機三種閱讀方式選擇率都具有高度顯著性(P<0.01)。隨著學歷水平升高,電腦閱讀選擇率也逐步上升,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讀者電腦閱讀選擇率最高,與其紙質書刊閱讀選擇率差異最小,他們對紙質書刊閱讀和電腦閱讀都很依賴,這部分讀者工作與科研中數字知識信息資源需求大。手機閱讀在高中(或中專)和本科(或大專)兩個學歷群讀者中選擇率相對較高,分別為25.9%和28.5%。
不同職業(或身份)圖書館讀者閱讀方式情況不同職業(或身份)讀者閱讀方式選擇率的卡方檢驗顯示(表6),排在閱讀方式前三位的紙質書刊閱讀、電腦閱讀和手機閱讀不同職業(或身份)之間選擇率有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在其它所列的閱讀方式選擇率上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各類職業(或身份)讀者中紙質書刊閱讀選擇率都是最高的,選擇率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退休人員、科學技術工作人員、公務員、教師和學生。退休人員由于年齡高,如前面所講,這部分讀者缺乏電腦、網絡知識,形成其它閱讀方式障礙,使他們無法享受更為便利的閱讀方式而更多地依賴傳統閱讀方式。其他4類讀者他們更注重知識的權威性、信息的真實性,因此他們對紙質書刊閱讀需求更多于其他各類讀者。電腦閱讀選擇率較高的讀者職業(或身份)主要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科技工作者、教師和公務員,由于工作的的需要,這部分讀者主要是在知識平臺上下載資料等工作,這是由這部分群體的工作性質所決定的。手機閱讀選擇率高的讀者群體主要以青少年學生為主,手機閱讀容易養成淺閱讀的習慣,在繁重的學習之余他們利用手機閱讀享受著文化快餐的樂趣[1],其實這對青少年學生的閱讀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十分不利。過多地依賴搜索引擎,長期非常方便地得到答案,卻縱容了思想的懶惰,弱化了思維能力。長期沉浸在淺閱讀中會不知不覺地形成一些不良品質,如不專心、浮躁、急功近利、膚淺、怕吃苦、只想走捷徑,不喜歡也不善于思考[2]。對青少年適時地引導傳統圖書的閱讀和深層次的激勵已成當務之急。
紙質書刊閱讀是圖書館讀者主流的閱讀方式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數字化閱讀工具普及,傳統閱讀方式受到數字閱讀、網絡閱讀強烈的沖擊。這股沖擊波改變著人們閱讀價值觀,也使不同社會階層群體讀者形成了不同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新閱讀蓬勃發展的同時,人們也在不斷的思考,一方面新閱讀方式便捷性、內容豐富性、過程互動性、環境開放性被人們欣然接受,另一方面新閱讀的快餐化、娛樂化、功利化的淺閱讀特征又引起人們的惴惴不安,閱讀的深度逐漸被閱讀的速度代替,人文性閱讀慢慢被信息性閱讀吞噬,閱讀體驗性突出的同時,閱讀思考也正在逐漸萎縮[3]。經過一段的徘徊和思考之后,人們逐漸認識到,網絡閱讀、數字閱讀是傳統閱讀的延伸和補充,傳統閱讀才是閱讀的基礎和根本,在閱讀方式多元化時代,傳統閱讀暫時冷落之后必然會合理回歸[4][5]。
圖書館閱讀應堅持“深閱讀”的核心價值理念促進社會閱讀是圖書館的核心價值之一[6]。以數字化、網絡化為特征的新閱讀,使原本由于多種原因無法走進圖書館的人們能夠有機會閱讀,這對于推進全民閱讀和學習型社會的構建無疑巨大的推動作用。面對社會的發展和讀者的需要,圖書館一方面要加強數字化、網絡化建設,更重要的是,圖書館是讀者提高自身修養、完成自身繼續教育的場所,無論閱讀形式怎樣發生變化,圖書館都會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之間內繼續擔負著引導社會閱讀的主要職責。圖書館應重視引導讀者進行思考、研究性的“深度閱讀”,在提倡生態閱讀、紙質閱讀、深度閱讀、經典閱讀的同時,應正確引導時尚閱讀、淺閱讀、網絡閱讀,整合社會資源,優化閱讀環境,使全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效利用圖書館資源完成學習和研究[7]。在“淺閱讀”廣泛流行的今天,圖書館應當堅守“深度閱讀”陣地,幫助讀者培養“深度閱讀”的能力和習慣,引導和幫助讀者由“淺”入“深”地閱讀和思考是圖書館不可推卸的責任。
電腦和手機閱讀是主要的新閱讀形式在數字化、網絡化閱讀中,電腦和手機是讀者擁有率最高的數字化閱讀工具。針對電腦和手機閱讀讀者,面對網絡閱讀的負面效應,圖書館作為承擔教育職能的文化機構,具有構建良性閱讀環境的責任。如何提高網絡閱讀質量,建立安全有序的網絡閱讀環境,為讀者提供清潔、無污染的信息資源是圖書館資源建設的重要任務。圖書館應加強數字資源建設,建立信息過濾機制,讓知識正確而有效地傳播,創造優質的閱讀環境,提供優質高效的網絡閱讀社區。
圖書館對不同的讀者群體有針對性的提供服務新時代人們閱讀方式的多樣化使得人們對圖書館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應該更趨向于多樣化。圖書館讀者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的群體,閱讀習慣和需求有著很大的差異,圖書館應注重閱讀指導的層次性,采取不同的服務措施。面向科學技術工作人員、公務員、教師群體讀者,圖書館不用過多地宣傳閱讀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完善科技文獻信息資源體系,搭建數字化服務平臺,讓他們及時了解更新情況,以便他們及時得到需要的信息資料。針對青少年讀者,圖書館應加大閱讀引導的力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淺閱讀時代有針對性地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將有序和無序的信息聯系起來,形成多元信息體,同時積極導引讀者,使讀者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資源,這樣也能更有效地引導讀者從淺閱讀走向深閱讀。
加強青少年讀者閱讀指導是圖書館面臨的緊迫任務青少年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他們是新興的多媒介的數字化閱讀的主要群體,新閱讀的快餐化、娛樂化、功利化正影響著一代青少年的閱讀習慣。然而,青少年時期正是培養閱讀習慣的關鍵期,德國有關教育研究中發現,如果一個人在十五歲之前還沒有養成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那么他就很難在以后的人生過程中尋找到閱讀的樂趣。因此,圖書館在閱讀理念的推廣過程中,應注重對青少年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加大對青少年進行閱讀引導工作的力度,讓他們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和質疑。同時,閱讀習慣的培養也是實現社會閱讀的一個關鍵,其中一個關鍵性的內容就是要建立起系統化的閱讀推廣計劃。引導青少年讀者閱讀從淺閱讀走向深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是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重心之一。
加強圖書館閱讀服務工作當下的閱讀文化呈現多種閱讀形式并存的形態,利用各種閱讀資源的優勢,實現高效率的文獻服務,是現代圖書館的文化責任。圖書館在完善傳統服務的同時,要從信息收集者和保存者轉變為信息的產生者和處理者,從只提供被動的借閱服務轉變為知識導航、知識評價、信息咨詢,充當用戶的信息顧問,從文獻實物的占有變成電子信息的開發與傳遞。從傳統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發展,應用現代化技術,推進數字化、網絡化、虛擬化圖書館建設,從封閉式服務轉向開放式服務,借助社會公共網絡設施,享受到快捷和完善的圖書館服務。總之,圖書館要不斷研究社會各階層讀者群的閱讀特征,面對不斷進步的閱讀時代,重視閱讀學研究,不斷探索圖書館推廣全民閱讀的理論與實踐,用科學的理論體系指導和改進圖書館的閱讀服務,努力構建學習型社會的新閱讀空間。
作者:牛秀榮單位:邯鄲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