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配網線損影響因素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本文論述了在新的用電形勢下,加強配網線損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分析配網線損的構成,從技術線損、管理線損和考核管理等方面,分析配網線損影響因素及相應對策。在技術線損方面,分析了配網結構及輸配電設備、電能計量裝置、無功、電壓等因素對配網線損的影響及對策。在管理線損方面,分析了抄核收質量、電能計量、反竊電、配網運行管理等因素對配網線損的影響及對策。從考核管理角度,對建立配網線損考核管理體系,實行分壓分線分臺區考核,線損指標管理等進行了論述。
一、引言
電力網的線損率是表征供電企業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綜合性技術經濟指標,也是國家貫徹節能方針,考核供電企業的一項重要指標。其中配網線損,直接反映了供電企業的用電管理水平,它的高低,與地區配網規劃設計是否合理、配網設備運行是否良好、配網新技術應用狀況、營配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高低、計量裝置配備管理狀況、抄核收工作質量好壞、反竊電工作力度大小等等都有十分重要的關系。10kV及以下配網線損率在全網線損率中占有很大比重,具有相當大的降損節電潛力。降低配網線損直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是增收創利最直接有效的途徑。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城網改造、“一戶一表”和農網“兩改一同價”的實施,一方面改善了配網網架結構和設備,有利于降損,但另一方面,取消了大量的中間層供電,供電企業直供到戶大量增加,供電損耗必將隨之增加,配網線損在全網損耗中的比率將進一步增大,線損率也將進一步升高。而隨著電力行業公司化運營機制的進一步推進和完善,供電企業對線損率的要求也將越來越嚴格,在這種形勢下,加強配網線損管理工作將尤為重要,本文從技術線損、管理線損等配網線損構成因素和考核管理等方面,分析配網線損影響因素及相應對策。
二、配網線損構成
線損率是指一定時間內,電流流經電網中各電力設備(不包括用戶側的用電設備)使所產生的電力和電能損耗。它是從發電廠出線側(不包括廠用電、升壓變和母線損耗)至用戶電能表上所發生的電能損耗和損失。線損具體可分為固定損失、變動損失和其他損失三部分。
固定損失:一般不隨負荷變化而變化,只要電氣設備上帶有電壓,就要損耗電能。它包括:
降壓變壓器和配電變壓器的鐵損;調壓器、調相機、電抗器等設備的鐵損;用戶電能表電壓線圈損失以及電能表附件的損耗;電容器等介質損耗;110KV以上的電暈損耗。
變動損失:隨負荷的變化而變化,它與電流平方成正比,電流越大,損失越大。它包括:
降壓變壓器、配電變壓器的銅損,即電流流過線圈的損失;輸電、配電線路的銅損,即電流流過線路的損失;低壓配電線路的銅損;接戶線和進戶線銅損;電流表電流線圈的銅損。
其他損失:固定和變動損失以外的損失。它包括:
電能表漏抄、電費誤算等營業錯誤損失;電能表超差、錯接線等計量損失損失;用戶竊電損失;變電所直流充電、控制及保護、信號、通風等設備消耗的電量。
線損還可分為理論線損、技術線損、管理線損等三類。
理論線損:是按照現實的輸、變、配電設施進行理論計算得出,只考慮固定損失和變動損失,不及其他損失
技術線損:只考慮現實的輸、變、配電設施技術條件下的的損失,不考慮由于管理因素造成的損失。
管理線損:除技術線損外,還考慮由于管理上的原因造成的漏電、竊電損失,以及計量不準造成的損失。
三、技術線損影響因素及對策
1、配網結構及輸配電設備影響
城市配網在建設或改造之初,就應該充分考慮到采取各種技術措施有效降損。配電網結構應合理布局,將高壓深入到負荷中心供電,縮短電源與有效負荷之間的距離,杜絕東拉西扯、迂回供電現象,減小低壓配電網的供電半徑。從而提高供電電壓質量,降低線損電量。
配電線路導線截面應選擇適當,以經濟電流密度運行。對線徑細、半徑長、迂回供電的線路要堅決改造,在臺區整改時,要注意合理選擇低壓系統的導線截面,不但減少輸線線路造成的銅損,而且改善了用戶端電壓質量。配電線路應盡量絕緣化,不但減少了損耗,而且保證了安全和可靠性。
配電變壓器布局應合理,經量將其安裝在負荷中心,縮短低壓供電半徑。應盡量選擇節能型變壓器,對高能耗配變要逐步更換。變壓器容量應合理配置,避免配變長期空載或超載運行。對配電變壓器還可安裝綜合采集裝置,以隨時了解掌握配變運行狀態,采取措施降低損耗。
2、計量設備影響
電能計量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供電企業售電量,合理配置計量裝置,對電能表、互感器、二次接線等各個環節都要加強誤差控制,是降低線損的保證。
電能表應合理選型,對用于供電企業之間及與大用戶之間結算的關口表,應按照規程要求,配置適當精度的計量表計。對居民照明用戶,應積極推廣長壽命高精度電能表,保證準確計量。
根據用戶的負荷狀況,選用變比合適的電流互感器,使其一次電流工作在額定電流的20%-120%范圍內,對老用戶要根據實際負荷情況,更換適當變比的互感器,避免“小馬拉大車”或“大馬拉小車”情況。
對計量用二次回路,要采取措施減少PT二次壓降,如使用專用計量PT、專用二次回路、縮短二次線長度、增大二次線截面等技術手段,將PT壓降控制在允許范圍。
對大、中用戶要采用專用電能計量柜、計量箱,不但為計量裝置提供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有利于提高計量準確度,而且可以有效防止竊電行為的發生。
3、無功、電壓影響
無功的流動在電網中要產生有功損耗,電壓水平也對可變線損和不變線損產生直接影響。在配網的規劃設計時期,就應該充分考慮線路、配電變壓器的無功就地補償,在現有配網中要完善無功平衡,有計劃地安裝無功補償裝置。
對專變用戶要加強無功考核,嚴格執行力率調整電費,促進用戶采取措施改善功率因數,安裝無功補償裝置。不僅可以減少對系統的無功需求,提高電力系統供電能力,改善電壓質量,減少損耗,還能減少用戶電費支出,產生直接經濟效益。
采取有載調壓、安裝統計型電壓表加大電壓監測力度等手段,積極改善系統各級電壓質量水平。
四、管理線損影響因素及對策
1、抄、核、收質量影響
抄表收費是用電營銷工作至關重要的一環,其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影響線損率的統計和考核。隨著城農網改造、“一戶一表”的不斷深入,供電企業銷售到戶、抄表到戶、收費到戶、服務到戶“四到戶”管理體系的建立健全和不斷完善,抄表收費的工作量也將大大增加,對抄表到位率、準確率、大用戶月末抄表比率、電費差錯率等抄核收工作質量的要求也將不斷提高。要求對抄核收工作進一步加強管理,加強對抄核收工作人員,特別是抄表員的工作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教育,嚴格各項考核,堵塞電量跑冒滴漏現象。
隨著用電MIS系統、集中抄表系統等新技術在抄核收工作中的應用,手工工作量大大減輕,人為誤差得到了控制,但也減少了對如資料錯誤、數據錯誤、計量故障等發現的機會。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加強責任心,把好核算關口,同時利用有關軟件功能,經常性進行異常數據分析,防止漏計、錯算電量電費。信息中心等單位要加強對系統軟件的維護管理,及時處理系統程序上的缺陷,維護備份好重要數據,保證系統安全可靠
2、電能計量影響
正確配置電能計量裝置,還要有嚴格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證計量設備穩定準確運行。
在計量裝置安裝施工時,要嚴格控制施工質量,防止錯誤接線;在日常運行中,要做好電能表的輪換、校驗工作,做到有計劃有落實,提高輪換率、現場校驗率,防止電能表超周期運行,保證電能計量的準確性。
加強計量裝置的缺陷和故障處理,對計量表計和CT燒壞、表計卡盤、PT斷相等缺陷和故障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要加強抄表、電檢、計量人員工作責任心,建立考核獎懲制度,對及時發現缺陷的,加以獎勵;未能及時發現的,要追查責任人,嚴肅處理。發生計量故障要充分收集證據,追補電量電費,在減少供電企業損失的同時,避免與客戶發生矛盾。
對因輪換、整改、故障處理等拆回的計量表計,要嚴格執行有關復核制度,對表計上積存的電量進行審查、核對,堵塞漏洞,防止電量流失。
做好計量標準管理和校驗工作,管好手中的“秤桿子”,一方面加大投入,提高校驗標準和裝置的準確度,提高校驗水平;一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維護供電企業的利益,也要維護用電客戶的利益。
3、反竊電影響
竊電行為采取種種手段,非法侵占電能,直接損害了供電企業的利益,造成了配電線損率的上升。近年來,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個體承包經營者逐步增多,一些人為利益驅使大肆竊電,竊電手段越來越高,竊電量越來越大,在個別線路、配電臺區,甚至成為影響線損率的最主要因素。形勢要求不斷加大反竊電力度,成立用電稽查大隊專門從事反竊電工作,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用電稽查,對用電大戶采取周期性跟蹤監視,對線損較高的線路、臺區進行集中清理整頓。
要把反竊電工作作為一項全局性的工作對待,推廣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從各個方面采取反竊電措施,如對用戶計量箱柜進行整改,加鎖加封;利用負荷管理系統和遠方抄表等技術有效防止和打擊竊電;配備先進現場測試儀器等。
對稽查工作要加強管理,對檢查率、查處率進行考核,克服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嚴肅對竊電戶的查處,充分運用法律武器,打擊竊電。
對內部工作環節的監督也可作為稽查工作的一項內容,如監督內部用電、查處內外勾結竊電、監督抽查抄表質量等。
4、配網運行管理影響
加強配網運行管理,實現配網經濟運行,也是降低配電網電能損耗的重要措施。
合理安排配網運行方式,有計劃進行負荷實測,根據測試結果,掌握了解配網運行參數和運行狀態,及時進行負荷轉移、平衡三相負載、調整運行方式。不但要做好整個配電網的負荷調整工作,而且要做好每條線路、每個臺變、即每個分段的負荷調整工作保證配網經濟運行。
加強配網日常運行管理,定期進行巡視,發現缺陷及時處理,防止發生事故或障礙,同時,有計劃地調整或更換高能耗設備,減少損耗。
合理安排設備檢修,供電網正常運行時的接線方式,一般應是比較安全和經濟合理的接線方式,如遇設備檢修等情況,改變了正常的接線方式,不但會降低運行的可靠性,而且會使線損大量增加。因此,加強檢修的計劃性,縮短檢修時間,實行聯合檢修和帶電作業,有利于降低配網檢修時的損耗。
五、加強考核管理
做好線損管理工作,必須首先加強對線損工作的領導,供電企業各部門都應該重視線損工作,建立健全線損管理體系,從規劃設計、基建、生產、營銷全方位全過程對線損進行管理,在相關部門配備專職或兼職配網線損專責人,建立起全局性的配網線損管理網絡,定期召開例會,分析研究線損狀況,制定相應降損對策。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將與線損有關的各單位各部門各崗位都納入到考核體系中,嚴格考核,降罰分明。
目前對配網線損管理,各單位普遍推行了分壓分線分臺區考核,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實際操作中,加強指標管理,確定考核指標并及時進行調整,直接關系到考核效果。
對配電網中的線路、典型臺變進行負荷實測,在實測數據的基礎上開展理論線損計算,為確定考核指標提供了依據。在負荷測試時,要盡量選擇能夠體現配網實際損耗狀況的運行方式和典型日進行,采取調度SCADA系統、負荷管理系統、配變綜采儀、集中抄表系統等多種技術手段,確保數據真實可信。理論計算可以選用專用軟件進行,提高計算效率和準確度。
在理論計算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損耗狀況和管理水平,分解下達各單位線損指標,各單位將指標細化到每條線路、每個臺變,下達到承包組或個人。這樣將指標層層分解下達,定期考核。
在實際考核過程中,由于配網運行方式調整、業擴變動、追補電量等,對考核實施都產生直接影響,應明確責任、規范流程,采取調整措施。
對10kV及以下配電網設備變動處理。當配電運行方式改變、負荷轉移或新增公用變時,應由配調在規定工作日內將設備變動傳票傳到抄表組和線損專職,由抄表組和線損專職應及時修改有關數據,調整配網線路的考核線損率。對手拉手線路,要積極采取措施,如將手拉手線路合并考核,在手拉手位置或分段處安裝考核計量裝置等,保證拉手運行時考核的實現。
對客戶服務工作處理。對考核范圍內所有客戶的接裝、增容、更名、遷移、輪換、故障、違章等工作,業務人員都必須按營業管理有關規定辦理各種傳票,并及時傳遞給有關人員。每月底抄表前,業務人員應在工作傳票中,將配變臺區內照明、動力客戶的負荷增減情況,通知抄表組和線損專責人。線損專責人及時修改、調整線損考核指標。
表計異常及違章用電、竊電情況處理。線路、臺變抄表人員抄表中發現考核表表計異常,抄表員發現自己所包線路、臺區內客戶有違章用電和竊電行為的,應在及時通知有關部門迅速處理。有關部門處理完畢后,應將追補電量情況及時傳遞電費和線損專責,保證考核準確。
在實施考核過程中,對線路、臺區承包人不能簡單地以包代管,一包了之,對線損較大,完成任務困難的,要積極主動地與承包人一起分析設備狀況,用戶特性,尋找損耗原因,采取降損措施。既不能視之不管,挫傷承包人管理積極性,也不能隨意調整指標,使線損考核流于形式。
六、結論
配網線損管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對線損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從技術上和管理上有針對性地采取降損措施,嚴格考核制度,順應當前兩網改造的大好形勢,理順思路,加強管理,降低配網線損率是有很大潛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