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區域物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我國區域物流配送總體能力有了一定的改善,特別是在需求較大的商業領域,如大型連鎖企業、大賣場等新型商業業態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一些機制靈活、經營規范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企業也紛紛崛起。在社會化物流配送方面,少數國有商業批發企業和大型零售連鎖企業正在積極地探索和嘗試開展社會化物流配送服務。我國區域物流配送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主要業務仍停留在傳統領域,在物流配送體系中占主體地位的物流配送企業主要是一些原來的國有大型倉儲運輸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但從總體上看,這些企業條塊分隔嚴重,整體經營形勢不容樂觀,如大多數現有的物流配送基礎設施只能滿足低水平、低效率和小范圍的物流配送服務。目前我國區域物流配送設施雖然數量多,但總體水平不高,絕大多數企業物流配送結點的布局、規模和配送服務范圍不合理,配送中心在物流領域新技術、新設備應用也相對較少,技術裝備水平還很低。
此外社會化的配送中心尚處于發展初期。隨著連鎖商業的發展,配送中心的建設逐步受到重視,一些較大型的連鎖公司已在建設自己的配送中心,甚至店鋪數量少、規模不大的中小型連鎖企業也在籌建自己的配送中心,以期實現100%的商品由自己的配送中心配送。由于缺乏社會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的物流配送企業,而一個功能完善的社會化的配送中心的投資相當巨大,配送量過小會造成負債過多、回收期長,反過來又影響連鎖企業的發展;同時,社會上又有相當數量的倉庫、車輛等設施在閑置,形成了投資上的重復、浪費等,導致社會化配送中心建設發展相對滯后。
企業配送中心的信息網絡建設滯后,不能為經濟輻射區域開展物流配送網絡化服務提供有力支撐。許多配送中心作業缺少電子掃描裝置,配送中心內部的數據采集、配送中心與外部的接口系統如EOS、EOL、EFT等在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建立起來。雖然一些配送中心采用了計算機管理系統,但其計算機的應用也僅限于配送中心內部業務、事務管理,對半程序化的問題決策。
二、區域物流對區域經濟發揮的作用
區域物流的內涵是一個動態的范疇,它側重于城鄉之間、城市之間和城市內部、各類開發區以及各個企業之間的從供應地到需求地的物品(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等)的運輸與集散一體化過程。區域經濟,是自然形成的經濟區域,主要是依托地理位置、交通運輸條件、民族習俗和文化、資源狀況、經濟基礎理論、人才技術等各種因素自然形成的區域經濟帶和區域經濟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我國加入世貿的新形式下,要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必須大力發展區域物流,突破區域自然壁壘,實現區域資源的有效合理的配置,人才合理流動,產業結構合理化,區域經濟得到延伸。因此,在區域經濟的發展進程中,合理的物流系統起著基礎性的作用。
(一)降低運行成本,改變區域經濟增長方式
由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間經常溝通與合作,可使搜尋交易對象信息方面的費用大為降低;提供個性化物流服務建立起來的相互信任和承諾,可以減少各種履約風險:即便在服務過程中產生沖突,也會因為合同時效的長期性而可通過協商加以解決,從而避免仲裁、法律訴訟等行為所產生的費用。
(二)形成新的產業形態,優化區域產業結構
區域產業結構的發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使其發揮整體優勢和規模效益,促使區域物流業形成并向專業化、合理化的方向發展,物流產業的發展將對第三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現代物流業將進一步帶來商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的集聚,以及交通運輸業、商貿業、金融業、信息業和旅游等多種產業的發展。現代物流還有利于對分散的物流進行集中處理,量的集約必然要求利用現代化的物流設施、先進的信息網絡進行協調和管理。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推動、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既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又增加了稅收,促進了其他行業的發展。
(三)促進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市場形成和發展
一般來說,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設施和基礎建設齊全,流通人力資本高,消費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與信息發達,城市與周圍地區存在不對稱性,在這種非對稱結構中城市扮演著“中心地”或“增長極”的作用。現代物流對于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的促進作用表現為:促進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經濟形成,促進以城市為中心的區域經濟結構的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有利于以城市為中心的經濟區吸引外資,有利于以城市為中心的網絡化的大區域市場體系的建立,有利于解決城市的交通問題,有利于城市的整體規劃,有利于減少物流對城市環境的種種不利影響。
三、解決方法
要提升對區域經濟的作用,必須完善中部地區區域物流配送體系,應主要抓住三方面的內容:
(一)物流配送網絡的建設
物流配送網絡的建設主要包括配送結點的建設和配送通道的建設兩個方面,而每一個配送結點既是集貨、保管、分揀、加工、送貨的物理結點,同時也是一個收集、和處理信息的信息結點,因此,物流配送網絡的建設應是物理網絡和信息網絡建設的統一。
1.區域物流配送服務圈
物流配送服務圈的構筑應以中心城市及其經濟影響或輻射范圍為重點,以社會化的物流配送結點為依托,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主體,以服務于該范圍內的各類制造企業、各類商貿企業、各類開發區、各類貿易批發市場等為主要服務對象,構筑高效的物流配送網絡。
2.物流配送通道的建設
物流配送通道與通常所說的一般貨運道路有所不同,它是指連接配送中心與其它主要物流節點(包含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大型交通樞紐站場等)的貨運道路。物流配送通道網絡就是連接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之間,以及它們和外部交通基礎設施之間的貨運道路系統。物流配送通道網絡規劃的主要目的是構建快速暢通的貨運道路體系,保證配送中心與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等各結點之間的各項物流功能順利實施,達到貨暢其流的目的。
物流配送通道的建設包括兩個方面:總配送中心與經濟輻射區域各其它城市配送結點之間的中長途配送通道,主要立足于中心城市與區域內其它城市之間的綜合運輸網絡干線;總配送中心與各城區配送中心以及各城區配送中心向終端客戶配送的短途配送通道。
(二)物流配送企業的培育
合理和高效率的物流配送體系離不開信息化、專業化、規模化和社會化的現代物流配送企業,物流配送企業的培育主要是組建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企業,組建的方式主要是對現有的從事物流配送的企業實施整合改造,改造中要充分發揮現有的運輸、倉儲、批發類和連鎖類企業等潛在的資源和網絡優勢,以整合、改造為主線,發展壯大一批現代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企業。采取的措施包括選擇現有相對具有較強實力的傳統運輸、倉儲、批發類和連鎖類企業之間采取兼并、聯合、聯盟、入股、控股等資產重組方式調整經營結構和經營方式,通過增添集裝箱牽引車輛、冷藏貨物配送車輛、散裝貨物配送車輛和專門運送液態、氣態、顆粒狀貨物的特種專用車輛,提高配送車輛中特種和專用車輛的比例,加快實現配送車輛的廂式化進程;加強配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通過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統完善儲存、分揀、裝配、條碼生成、掛標刷標、集貨配送等功能。在整合現有物流配送企業的基礎上,再通過合資、獨資等形式積極引進一批高水平的國內外第三方物流配送企業,逐步發展信息化、專業化、規模化和社會化的現代物流配送企業。(三)物流配送政策措施
制定物流配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為物流配送網絡建設和物流配送企業培育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以便保證物流配送網絡建設和物流配送企業培育的順利實施。
1.支持物流配送網絡建設的政策
物流配送網絡建設的政策保障措施包括配送結點建設的政策保障措施和配送通道建設的政策保障措施。其中,配送結點建設的政策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確定建設主體和投融資體制、確定建設配送結點的有關優惠政策、確定建立物流配送標準化體系的有關措施等;配送通道建設的政策保障措施主要是配送通道建設的有關優惠政策以及交通管理組織和優化
2.支持物流配送企業培育的政策
物流配送企業培育的政策保障措施主要是建立規范的物流配送市場管理體制。在物流配送向現代化發展的趨勢下,原有市場管理體制已經存在與現代物流配送發展不相適應之處,制約著物流配送企業的健康發展。建立規范的物流配送管理體制的手段包括直接管理和間接管理兩種方式,直接管理包括鼓勵政策、限制政策、準入政策等,間接管理包括各種金融政策、稅收政策等宏觀調控手段。由于我國現階段物流配送還處于起步階段,對物流配送企業的準入管理應以限制為主。如在美國,物流配送業的發展以及物流配送企業開展配送業務方面大體經歷了管制到放松管制,然后發展到企業自行選擇三個階段。借鑒國外物流配送發展的經驗,我國物流配送市場準入中應加強技術資格的要求,如注冊資本要求限制、技術人員要求限制等,以改變物流配送市場在低水平服務的層次上惡性競爭的局面,給資質等級較高的配送企業創造發展的利潤空間,促進物流配送企業開展增值性的物流配送服務。
參考文獻:
[1]陶經輝.區域中心城市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研究物流技術[J].2006,(3).
[2]劉春,朱俊林.武漢市區域物流中心的構建開發研究[J].2004,(6).
[3]文杰.區域經濟發展與現代物流中國流通經濟[J].2002,(1).
[4]海峰,武蘭芬,張麗立.發展區域物流推動區域經濟.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9).
[5]羅余才.現代物流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
[6]華蕊.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關系.物流科技,2004,(9).
[7]劉曉峰.整合物流資源促進區域經濟發展[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
【摘要】從物流的發展對經濟的推動入手,本文結合大量實例來說明中部區域物流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深入挖掘目前所存在的不足并對此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區域物流區域經濟配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