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色av,短篇公交车高h肉辣全集目录,一个人在线观看免费的视频完整版,最近日本mv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物流體制改革發展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物流體制改革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物流體制改革發展

一、目前中國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物流業發展現狀

1交通、通信等物流基礎設施的能力大為提高,市場物流網絡逐步擴大到1997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已達57萬多公里,其中復線19萬公里,復線率達331%;電氣化鐵路12萬公里,占總里程21%。全國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2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71公里,一、二級汽車專用公路約2萬公里。內河通航里程11萬多公里,沿海主要港口碼頭泊位已達1330個,其中萬噸級泊位449個。民用航空航線里程達到186萬公里。輸油輸氣管道總長約204萬公里。各種運輸工具的數量和質量也都有很大提高。以5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綜合運輸體系基本形成。交通運輸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已經大大緩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郵電通訊事業從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發展。公用通信網的通信能力和技術水平明顯提高。郵電通信網已經覆蓋全國所有城鎮,全國城鄉電話網總容量超過1億門。網絡規模居世界第2位。數字數據網總容量達到46萬個端口,已具備提供現階段國民經濟信息化所需要的通信能力。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專用物流信息網絡開始在一些部門和地區建立。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商品流通體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目前絕大部分生產資料已通過市場解決,物資流通市場主體向多元化發展。過去從事物資流通的企業已經脫離了計劃體制的束縛,大步走向市場經濟的海洋,初步形成一支社會化、專業化的產業隊伍,并建立了以中心城市為依托的城鄉一體的流通網絡。1997年,全國各類消費品市場總數已達87000個,其中批發市場14000多個。作為流通領域的新型營銷方式連鎖商業和配送服務正在興起,全國已有連鎖公司1000多家,連鎖經營網點達15000個。物資配送試點企業已擴大到40多個城市。

2物流規模不斷擴大,國際物流量快速增長

物流規模是從量的角度反映物流業的發展水平,主要包括物流活動中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和流通加工的作業量。但中國一直沒有系統的專門的社會物流量統計。由于貨物運輸是物流過程中真正實現產品位移的中心環節,用貨物輸送量和輸送能力來衡量社會物流規模是最接近實際的。根據統計資料,1997年全社會各種運輸方式共完成貨物運輸量1276億噸、貨物周轉量38萬億噸公里。

在全社會貨運總量中,公路運輸所占比重達到765%,居五種運輸方式之首,在社會物流中具有重要地位。

改革開放促進了中國國際經濟交往的不斷發展,對外貿易快速增長,1997年全年進出口總值3250億美元,居世界第10位。代表中國國際物流發展規模的海上國際集裝箱運輸量在近幾年平均以兩位數的速度快速增長,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在1997年首次突破千萬TEU,達到1076萬TEU。以沿海主要港口為中心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網絡初步形成。

3物流質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

物流質量主要由物流時間、物流費用和物流效率來衡量。中國物流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物流質量總體水平比較低。

(1)物流時間。據有關資料介紹,工業生產中物流所占用時間幾乎為整個生產過程的90%。在貨物運輸中,中國現行運輸管理體制也制約了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高效銜接,一定程度上也減緩了物流速度。目前,全國鐵路貨運列車的平均技術速度僅為45公里/小時;因散裝、集裝箱運輸技術尚未普及,裝卸效率低,鐵路貨車中轉停留時間約5小時。公路運輸營運貨車平均車日行程僅200公里左右,車輛工作率約60%。城市內運輸由于道路面積增長與車輛增長不適應,車輛運輸速度不斷下降。在一些大城市,平均車速已下降到每小時15公里,嚴重影響了城市物流效率。

(2)物流費用。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中,運輸費用在生產費用中因各部門產品對運輸的依賴程度不同,其所占比重也不同。根據1992年國家投入產出表,運輸郵電費用在農業生產總費用中占329%,在工業生產總費用中占715%,在建筑業中占863%,在商業飲食業中占1498%,在其他服務部門中占78%。如果從物流業總體費用考慮,有關資料顯示,物流費用占商品總成本的比重,從帳面反映已超過40%。

(3)物流效率。在總體上分析計算物流效率是一個十分困難的問題。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物流過程非常復雜,物流活動的不同內容和形式,必須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物流效率。這是我們用物流相關行業的成本費用總和與GDP的比值來評價物流總體效率。據有關資料介紹,1986年美國物流費用支出為4430億美元,約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39800億美元的111%。在1979年到1986年間,美國物流費用支出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變化呈現下降趨勢。1981年最高,達到147%,到1985年下降到111%。這說明物流效率提高了。

根據1992年全國第三產業普查資料,把交通運輸、倉儲、和批發等行業的成本費用之和與1992年國民生產總值進行比較,大約占比重為1547%。如果考慮其他相關流通環節的費用和流通過程中的物流損失,全社會物流費用支出約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20%以上。

4物流管理體制改革尚需進一步深化

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使中國的物流行業發展滯后。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管理體制的改革落后于經濟體制的改革。到目前為止,中國物流業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稱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鐵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國內貿易局、外經貿部、能源部、農業部等專業部和國家計委、經貿委等綜合部門。由于體制沒有理順,各部門之間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業管理中存在的條塊分割、部門分割、重復建設等種種問題。

另外,已經形成的社會物流系統與企業物流系統由于管理的目的、手段不同,二者不能有效地結合和協調發展,也對物流合理化產生不利影響。

5物流科學研究亟待加強

物流科學是融匯了技術科學和經濟科學的綜合科學,其內容包括相當廣泛,如系統科學、管理科學、環境科學、流通科學、運輸科學、倉儲科學、營銷科學、再生科學以及機械、電子等方面專門技術。物流科學是現代大生產、大流通的必然產物。

中國對物流科學的研究只有十幾年的歷史,專門的研究機構不多,在理論上尚未形成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科學體系。目前,對于企業物流的研究比對社會物流研究要深入一些,對于物流技術的研究水平比對物流管理的研究水平要高一些。今后,隨著人們對市場經濟理性認識的不斷提高,社會經濟發展將對中國物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這都會對中國物流科學和理論研究的進步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二)中國物流業存在的問題

中國物流業經過近些年的加速發展,已經具備了相當規模,但是從總體上還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物流效益不高、與國際先進水平尚有很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物流業相對于第三產業中其他行業和其他產業特別是第二產業的發展關系仍不協調,按照社會化大生產分工協作規律要求的物流社會化服務體系亟待加強。主要表現在:

(1)基礎設施能力不足。交通運輸能力仍不能滿足運輸需求,主要運輸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倉儲設施落后,大量的倉庫是五、六十年代的老舊建筑。

(2)技術裝備落后。現代化的集裝箱、散裝運輸發展不快;高效專用運輸車輛少;汽車以中型汽油車為主,能耗大,效率低;裝卸搬運的機械化水平低。

(3)管理分散,社會化服務水平低。由于條塊分割、部門分割,缺乏統一規劃、重復建設加劇,加上市場發育滯后,全國物流企業處于小、多、散、弱的狀況,難以形成有效的社會服務網絡。

(4)物流行業人才培訓和物流信息工作亟待加強。物流人才和信息化是實現物流現代化的根本條件。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做得很不夠,主要是沒有一個部門來負責。近年來國內貿易部門加強了物流學會的工作,這對于物流人才的培訓和信息化會推進一大步。但這只限于內貿部系統,依然不能解決整個物流行業的問題。

2第三產業領域改革和管理相對滯后,一方面市場競爭機制和市場管理法規不健全,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商品放開后市場流通秩序比較亂,物流企業普遍自身經濟效益不佳。國有物流企業從運行機制、組織化程度、經營方式等方面都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市場占有率明顯下降,骨干或主渠道地位發生動搖。

3沒有對物流系統發展的統一規劃。物流業既然是全社會的服務行業,覆蓋了國民經濟的所有產業,就更應該重視它的總體發展規劃。應當把物流作為國民經濟大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子系統來抓,就像對工業和農業進行總體規劃一樣,制訂具體的發展目標,分部門組織實施,使物流行業各個部門協調發展。

4對于搞好物流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個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對市場經濟的理解不深,思想觀念仍舊沒有脫離舊體制的束縛。隨著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流通不再只對生產起一種反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流通對生產起一種決定作用。朱基同志說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真正搞好,解決好流通問題最重要”,“只要把流通領域的問題從理論到實踐正確地解決了,那么,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模式就基本完成了?!蔽覀儽仨殢慕⑸鐣髁x市場經濟的戰略角度來認識搞好流通、建設好物流系統的重要性。

二、中國物流發展的戰略選擇

(一)當前物流發展面臨的經濟環境

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國家經濟實力大為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正在形成,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曾長期存在的短缺狀態已經結束。進入九十年代后期以來,由于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和國內需求不足、市場過剩的矛盾加劇,使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復雜的局面和嚴峻挑戰。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結構轉換時期。在買方市場穩定形成和國內外市場需求約束強化的環境下,現有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對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支撐能力明顯下降。這主要是由于生產供給結構不適應消費(生產消費和生活消費)需求的變動,多年來條塊分割的投資體制所推動的過度重復建設,使企業組織、生產力結構的不合理和市場中的一些行業過度競爭現象加劇;同時,消費結構升級又受到現行體制和政策因素的制約而困難重重。上述問題必須通過深化體制改革和實施一系列的結構調整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才能逐步解決。

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中國這樣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總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告別了短缺經濟并向買方市場轉化,不僅僅反映出社會生產供給能力的量的增加,更深刻地反映了經濟素質的質的變化。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它標志著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從資源約束為主轉向需求約束為主,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不僅只存在于生產領域,而且已經開始轉移到流通和消費領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經濟快速的發展是由生產領域的產業資本擴張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來推動的。但是處于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流通領域卻未與工業化發展水平相適應,突出表現在以國有商業企業為流通主渠道的地位日益削弱和商業信用的急劇下降,以個體商販為主體的“集貿市場”式流通方式正在成為城市日常消費品供應的主渠道。流通行業的高度分散化經營不僅使社會商品流通費用增加,而且將成為生產發展與消費擴大的障礙。

為了啟動經濟增長,國家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來擴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并把加快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今后一個時期的政府投資重點。投資于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一方面是量的增加,更重要地是加大科技投入,促進基礎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優化。這是轉變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然要求。物流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之一,我們應當抓住這次機遇,使中國的物流產業在進入21世紀的頭一個五年里取得較快的發展。

(二)中國物流發展戰略和目標

1物流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在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的新形勢下,我國物流業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

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給物流業提出了既要注重社會經濟效益又要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的雙重任務。物流行業要適應經濟體制轉變的要求,就必須加大改革力度,盡快地實現從思維方式到經營方式的轉變,真正做到在爭取自身利潤最大化的同時,為生產企業挖掘“第三利潤源泉”搞好服務。物流行業的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要在提高整體的素質和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優化企業組織結構、擴大規模和專業分工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不斷用市場需求的變化為目標來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向和經營方式。

2發展我國物流業的戰略和目標

(1)發展戰略

①堅持調整和優化結構、速度和效益相結合,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化服務為根本目的,使物流業的發展在整體上有較大的突破。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從體制、機制、制度和政策上為綜合性物流企業的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

②堅持城鄉結合,促進全國物流系統合理布局。以中心城市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為戰略重點,把城市物流體系與農村物流體系的建設結合起來。③堅持統籌規劃,加強宏觀政策指導。要把制定符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相互配套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作為推動物流業發展的關鍵,加快研究制定物流發展的規劃和有關政策。

(2)發展目標

要通過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布局和深化體制改革,使物流業初步建立起基本適應社會物資流通需要的社會化、專業化服務體系;在經濟中心城市造就一批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經營規模合理、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大型物流企業;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為依托,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高效率的區域物流網絡;進一步完善若干條以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為中心的國際多式聯運系統,以適應我國對外開放和進出口貿易發展的需要。

(3)物流業發展的重點

根據中國物流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物流業發展的重點應當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加強中心城市物流基礎設施和管理系統的建設。中心城市一般都是交通樞紐,不僅是不同運輸方式的聯接點,也是物流的集散地。中心城市物流系統的建設對于全國物流系統發展具有帶動作用。

②加快物流企業改革步伐,按市場經濟一般規律要求,組建具有規模經濟效益的大型物流企業。特別在中心城市,結合交通部公路主樞紐建設規劃和國內貿易局物流中心建設規劃,積極推進物流團地的建設,加快流通制發展,形成一大批服務社會化、經營專業化、內外貿易結合、批發零售結合、流通與加工一體的新型流通產業群。

③加快物流信息系統和標準化的建設。物流設施、物流管理和信息是現代物流的支柱。由于管理體制上的原因,我國至今未形成統一的物流信息系統。國家郵電通信業高速發展,給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應該把建設物流信息系統和制定物流技術標準放在優先的地位來抓好。

④加強有關政策研究。在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在新舊體制并存的環境下,制定正確的政策就成為推動物流業發展的至關重要的環節。研究制訂符合促進實現二個根本性轉變的相互配套和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將會進一步調動社會各方面發展物流事業的積極性,廣辟籌資渠道和擴大資金來源,加快物流業的發展。

三、加快物流體制改革的措施

物流系統是基于社會經濟發展目標而建立、為保證社會生產和流通正常進行的各相關物流行業的綜合體系。這個系統不管其內部組織結構如何,都應具有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經濟效益的要求。因此,為了達到宏觀經濟效益和微觀經濟效益的統一,使物流系統整體合理化,就必須打破行業界限和部門分割,走社會化、專業化道路,變分散的一家一戶辦物流的小生產方式為集約化的綜合物流生產方式。

長期以來,在中國經濟領域里,物流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產業,而是若干個行業的綜合和協作,主要包括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商業物資和對外貿易等部門的有關企業。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上述各行業在政企分工的條件下通過資產為紐帶的聯合,使物流形成獨立的產業成為可能。但是由于管理體制改革的滯后,部門分割、條塊分割、政企不分的狀況依然存在,使物流業的發展大大落后于市場經濟的需要。為了加快物流體制改革,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采取切實的行動。

1加強政府對物流工作的領導,建立權威的組織協調機構

物流業(包括運輸業、倉儲業、商業、物資業和對外貿易業等)是第三產業的基礎產業,經過多年的建設,物流業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已經具有相當規模。但是由于管理體制改革滯后,使得物流業發展不快,處于“小、多、散、弱”的狀態,社會化、專業化程度低,社會物流整體效益差?,F在我們要大力發展物流業,僅靠某幾個部門或行業自我封閉式的發展是難以達到目的的。應當像過去抓聯運、集裝箱運輸和散裝水泥推廣等工作一樣,國家設立具有統一協調職能的專門工作機構,組織各有關部門,共同推動全國物流的各項工作。建議由國家計委或者國家經貿委牽頭,交通、鐵道、國內貿易、外經貿易等有關部委參加,組成一個高層次的領導機構,統一領導全國物流發展工作,組織各方面力量,盡快制定規劃和各項政策,并納入到“十五”計劃之中使我國物流業在進入21世紀初期能以較快的速度發展。

2重視對物流科學技術的研究工作。目前國內已有不少部門和大專院校設立了專門的物流研究機構或科研項目,但這些工作大都是分散的、獨立的。物流的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在統一協調、科學規劃的指導下,各個有關部門分別按照系統發展的要求開展技術、經濟和管理等專業化的研究,才能使我國物流業發展走向健康軌道。因此,建議由一個部門(比如中國物流學會)牽頭,在政府部門支持幫助下,組織全國的有關科研教育單位的專業力量,研究制定物流科學的具體研究計劃,分別對企業物流、社會物流的技術、經濟、管理等問題開展系統的研究工作。

3加快制定有關配套政策措施的步伐。國家已經確立了“九五”至2010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政方針,盡快制定一系列具體的配套政策、措施是保證大政方針實現的關鍵。對于物流業來說,當務之急就是盡快制定政策或者建立健全有關法規,來規范市場流通秩序和流通企業的經營行為,指導物流行業的發展,協調部門、條塊關系,促進流通和生產的共同發展。目前全國正在興起一股“物流”熱,這是好事,但也出現一些不正常的現象,不少行業或部門都熱衷于搞物流中心、交易中心或配送中心。同一個城市里一下子出現好幾個中心,“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錢花了不少,效益不大。這種一窩蜂式的作法已經有過多次的教訓。國家政策鼓勵企業走集約化、規模化的路子,但由于改革中政策的不配套使企業在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造中困難重重。所以,必須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加快制定符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相互配套和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江县| 浙江省| 蒙阴县| 金川县| 正蓝旗| 玉溪市| 江口县| 吉木萨尔县| 开鲁县| 湖北省| 巢湖市| 昭平县| 双城市| 鸡泽县| 中超| 达尔| 惠州市| 邳州市| 静乐县| 深水埗区| 淮滨县| 嘉鱼县| 孟村| 江达县| 宝坻区| 福海县| 桑植县| 扎赉特旗| 蓬安县| 牡丹江市| 泾源县| 金寨县| 犍为县| 阿拉善左旗| 民乐县| 延寿县| 寿光市| 灵山县| 安国市| 抚州市| 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