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物辦學論文:生物科技辦學狀況及方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王俊麗聶國興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
提高辦學門檻和人才培養的市場針對性
應改變目前生物技術專業設置混亂的狀況,壓縮生物技術本科專業的辦學規模。生物技術專業應由實力雄厚的綜合性大學或者確有辦學實力的地方性大學承辦,對于經費緊張、設備落后、師資薄弱的高校建議其不再開設生物技術專業,同一地區多所學校的生物技術專業可以合并,把國家有限的教育投資和優勢資源用在培養生物技術精英上。生物技術專業的研究開發人員培養周期長,大學本科畢業生只能算是剛剛入門,只有在研究生畢業5年甚至10年之后,才具有產品和技術的開發能力,而大多數生物技術企業目前最需要的是研究開發型人才[7]。因此,研發人員的培養責任更多在于企業本身。但我國的生物技術產業剛剛起步,相關企業多數規模小、資金少,無力承擔研發人員的培養責任,而且我國的企業家們目前還普遍缺乏培養人才的責任感,每招一個員工就想讓他盡快為企業創造最大價值,認為培養人才是政府和學校的事情。從近年來大學生就業的情況可以看出,很多具有高深理論素養、缺乏動手能力的大學生甚至研究生已不為企業所青睞,企業歡迎的反而是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但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由于理論水平不夠,永遠只能做熟練的操作工,對于企業的產品質量升級和開發新產品無能為力。企業要想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要想擴大我國生物技術產業規模和提升國際競爭力,還得依賴既懂理論又有技能的人才。因此,有必要革新辦學機制,建立生物技術專業本科和研究生培養體系,培養大批精通理論、技術和管理的業界一流人才。
進行課程體系和教材改革
我國的生物技術專業具有多元化特點,分布在理、工、農、林、醫、師范等各類大學,不同類別學校的特點和優勢不同,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也不完全一樣。為體現不同類別學校的培養特色和滿足職場對不同類型生物技術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制定各類高校生物技術專業的特色培養方案,合理的培養方案是培養出合格人才的保障,而培養方案的實施需要完善的課程體系。生物技術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和尖端學科,其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成果層出不窮,相應的新學科不斷產生,而新學科的產生是繼承和發展舊學科的結果。這樣新學科之間、新學科和舊學科之間就出現了知識內容的滲透和交叉,反映到大學課程體系中就是課程之間教學內容的重疊較多。為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學會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必須對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深入改革。要根據人才培養的需要,及時更新陳舊的教學內容,變革傳統的課程結構,對舊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更新、整合和重組。由于生物技術專業強調動手能力和實驗技能,理論課與實驗課應分成不同的課程體系,既相互聯系又各自獨立。教材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形式,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必須依賴教材建設。教材改革是生物技術專業改革的重要環節,也是學校教學水平和辦學特色的集中體現。目前高校教材種類繁多,同一門課有多種版本的教材,不同教材的側重點不一樣,知識結構及與其他課程的聯系程度也不一樣。為使學生的知識積累具有遞進性和連貫性,應該使用系列的專業課教材。建議國家建立專門的生物技術專業教材編寫委員會,其成員應為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結合不同類型高校的培養方案,編寫系列教材,每2~3年更新一次。各地區或各高校也可參考國家統編教材,編寫適合自身教學與發展需要的系列教材。
加強學校與學校、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與合作
國內重點高校應多與國外生物技術專業辦學成功的高校進行交流,定期派遣教師去國外進修學習,并聘請國外有經驗的高校教師來國內講學。另外,國內的普通高校應與重點高校加強聯系與合作。重點高校由于擁有更優秀的師資、更多的國家投資和更廣泛的信息資源,不僅要起到領頭羊的作用,還應對普通高校進行“幫、扶、帶”。在政府指令和雙向選擇下,重點高校與普通高校實行手拉手的合作,重點高校定期派遣優秀師資到定點合作高校進行教學服務和教師培訓。生物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為生物技術產業提供適用人才,所以高校不僅要完善學生知識結構,還應熟知社會需求。因此,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與合作是高校不能回避的現實。這種聯系應該是雙向的,不能僅僅是把學生送到某個企業進行生產實習就夠了。學校還應經常派專業課教師到企業參觀、學習和交流,讓老師了解產業的發展現狀;同時聘請企業的高管和技術骨干到學校講學,向學生介紹產業發展狀況和企業需求,并讓學生了解企業運作模式。與企業的聯系不能眼光只盯著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還應和當地不同層次的生物技術企業加強聯系,了解不同層次企業的發展現狀及其對人才的需求,畢竟國內生物技術產業還比較薄弱,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具有超強競爭力的企業還廖廖無幾,能夠大量吸收畢業生的還是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通過學校與學校、學校與企業的聯系與合作,可以明晰高等教育生物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改善生物技術產業高層次人才結構,促進生物技術產業的科學發展。
高校應密切關注和指導中學生物課程的教學與改革
2007年,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上強調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并計劃在2020年建設成創新型國家,高校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橋頭堡,專家學者應積極向高校獻計獻策。筆者認為,高校確實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但要培養大批創新型人才并建設成創新型國家,單靠高等教育是不可能實現的。人才的創新能力和素質需要從小抓起,尤其是中小學時期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階段。但我國的中小學教育長期以來就是一種應試教育,重應試輕技能,重理論輕實踐,考試成績是評價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沒得到很好的訓練和發展。在這種僵化的模式下教育出來的學生就是高校的生源,而高校要在短短的四年時間里扭轉這些學生十幾年養成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習慣,并把他們培養成既掌握專業理論和技術又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難度極大。但有一點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那就是基礎教育之所以圍繞高考指揮棒轉是與高校的招生錄取標準密切相關的。如果高校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中小學教育就會專注于爭取好的考試成績;如果高校注重學生的全面素質,中小學教育就會著力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因此,基礎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校的思維和行為。如果大學只關心自己內部的事情,不去考慮中小學的發展,那么中小學的教育狀況是難以改變的。過去幾十年里,大學極少關注中小學校的教育情況,沒有真正為改進中小學教育切實做些事情。現在是我們應該做些事情的時候了,首先要呼吁提高生物學和生物技術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加強生物基礎教育;其次高校應與當地的中學密切聯系,經常對中學生物教師進行培訓,并指派有豐富教學經驗并懂得中學生心理的教師定期到中學去講課,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的興趣;還要參與和指導中學生物教材的改革,使中學生物教育與高等生物技術教育相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