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陶藝教育進校園實踐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近年來,國家對中小學生的藝術教育越來越重視。1999年,教育部決定在二十一世紀新的課程標準中將“陶藝正式列入教育內容”(教育部〖1999年213號〗),對廣大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景德鎮是世界聞名的瓷都,又是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實驗區,在中小學生陶藝教育工作中,應充分發揮地域資源優勢和歷史優良傳統,加強陶藝教育進校園實踐研究,大力普及中小學生陶藝教育,建立相關技術規范。
關鍵詞:陶藝教育;校園;實踐
1陶藝教育的價值
人類對泥土有著與生俱來的依賴,從土地獲取食物、利用泥變環境(如住房、道路、溝渠、堤壩等),所以人類對玩泥巴有著天性。在漫長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陶瓷器先后產生并伴隨人類至今,可塑性強的陶藝不但能帶給學生新鮮感,而且能產生無窮的創造力,吸引中小學生在與泥巴的互動中自發的喜歡上陶藝創作。
1.1陶藝的可塑性帶給學生快樂的同時有利于減輕學習壓力
陶瓷藝術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在欣賞陶瓷作品中,啟發了學生感受泥塑工藝和實現美的能力。在陶藝課程中,學生嘗試美的造型并實現美的價值。由于瓷泥的可塑性強,具有多變性,學生的天性在“玩泥巴”中得到充分發揮,情操得到充分的陶冶。學生通過自由地玩瓷泥,所獲得的快樂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減輕學習壓力。
1.2泥塑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作思維
陶藝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學生在指定的方向中可以自由地發揮。過程中的自由暢想能進行巧妙地構思,在制作過程中隨形發揮,自由組合,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陶藝教學,從形狀看千姿百態,整個過程是一個動態開放過程,從內容看豐富多彩,即使是指定主題的內容,學生也會有全新的思維,從而獲得不同的體驗結果和培養出創作思維。
1.3通過陶藝創作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陶藝可塑性強,學生在陶藝課程中通過各種不同的塑形、上色、彩繪、模印等,完成一系列的作業(成果),不但增強了自信心,而且大大提高了動手能力。本地域學生群體動手能力的普遍提高,為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未來陶瓷專業人才培養規劃建立了龐大的基數,意義深遠。
1.4有利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瓷都鄉土文化的普及
聞名海內外的世界瓷都景德鎮,其優秀的陶瓷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堅持文化自信,要從學生時代抓起。實際上,國外發達國家特別重視陶藝教育,普及率也很高,而我國中小學陶藝教育的普及工作也是近年來才開始推動。
2調查研究
在結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杭州等一二線城市調查中發現,中小學陶藝教育課程在這些城市開展的很好,同學們的熱情也很高。而作為世界瓷都的景德鎮,在中小學陶藝教育中可謂尚未起步,這對于景德鎮以外的人們來說,完全是不敢相信的。在外人看來,景德鎮不管是誰,拿起泥巴都能玩兩下。我們在對不同學校的2000名中小學生做調查時,發現82%以上的同學對陶瓷是怎樣做成的只停留在“把泥巴弄成一個形狀然后放在火里燒”這個原始而淺顯的認知上。這個數據確實讓人有點擔憂,畢竟,這里是千年瓷都景德鎮。但是,在對“是否愿意親自動手做陶瓷”的調查中,高達86%的同學都表達了這一興趣。在陶藝教育實踐方面,景德鎮市先后共有4、5家機構或學校進行了推廣。最早的是由教育部授牌、落地景德鎮的全國青少年陶藝培訓基地,該基地向中小學生推出體驗課程的服務。實際運營中,是難以做到或者說不可能做到對全市7萬多中小學生(不含樂平市、浮梁縣及昌江區部分邊遠山村中小學)普及教育的,因為學生大規模拉動到基地可操作性極低。景德鎮市第六中學,陶藝教育算是比較規范的,但其作為職業中專,是為了職業培養需要開設的專業課程,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中小學手工體驗課程。還有就是景德鎮市實驗小學、景德鎮市竟成小學、景德鎮市第二十二小學等也配置了基礎的設施設備,開設了常規的陶藝教育課程,形成頗富特色的教學業務。綜上所述,作為世界聞名的瓷都景德鎮,中小學陶藝教育普及工作是非常滯后的,在陶瓷人才儲備培養規劃上與世界對話的城市定位要求是不匹配的。那么,當前陶藝教育進校園存在的困難是什么呢?一是教育系統頂層設計上沒有跟進,導致校園教育工作者不好大力普及陶藝教育工作;二是廣大中小學生如果大規模拉動到校外專業機構進行培訓,則大大增加了風險和成本(時間成本、交通成本),對于家長和校方來講都是不可接受的;三是缺乏科學的課程體系和專職的師資隊伍。沒有科學的課程體系,在教育實踐中就不能產生持續的效果,往往會流于形式,從而浪費教育資源。教師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樞紐,沒有專業、穩定的師資隊伍,陶藝教育就無法落實。如何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實際上,近年來景德鎮宣傳教育系統也做了不少積極的推動工作,如珠山區委宣傳部2019年編撰的校本教材《瓷娃看家鄉》免費發放給區里的小學生,深受師生歡迎。這個校本教材組織了博物館、陶瓷專業的高等院校的專家教授進行編寫,與鄉土文化結合的很緊密,是校園陶藝教育很好的教材。而景德鎮市也啟動了全市層面的陶瓷文化藝術教育進校園校本教材的編寫工作,這無疑對陶藝教育進校園的普及工作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地方的這些頂層設計對2019年10月啟動的建設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未來人才培養規劃是有著深遠的意義的。也就是說,教育管理機構有了高度認識之后,為陶藝教育進校園的普及工作奠定了基礎。另外,真正將陶藝教育落實到位,還需要專業的第三方機構來執行。因為從成本上來講,學校另行培養一支陶藝師資隊伍的成本將遠遠高于陶藝教育課程的發包價格。而第三方專業教育機構在規?;膬瀯萆峡梢源蟠蠼档统杀?,從而減輕校方家長的負擔。
3具體做法
筆者在陶藝教育進校園實踐研究中的具體做法是先找到景德鎮市竟成小學、景德鎮市第二十二小學兩所學校作為試點,竟成小學三、四、五年級,二十二小學的一至六年級學生參與實驗,各校參與實驗的學生中另外選出一部分學生及該校相關的教師作為持續追蹤的教學及服務對象。各校的陶藝教師為8——12人,確保每位參加陶藝教育實驗的學生每周1個課時的受教。我們的課程設計為階梯課程,一年級到六年級的課程內容由易到難,漸次升級,趣味性始終伏延在課程中,學生們也非常有興趣跟進提升。比如,我們會結合民族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等)、重大紀念日(元旦、國慶節等)、社會熱點事件等,給出主題建議,讓學生們自由發揮,創作完全屬于他們的作品。有時候,同學們的想象力完全超出我們的認知,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世界,這非常有利于激發同學們無窮的想象力和創作力。
4結論
4.1景德鎮市中小學陶藝教育進校園的推廣普及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及域內鄉土文化的重要舉措;
4.2景德鎮市中小學陶藝教育進校園的推廣普及既要繼承優良傳統,又要不斷開拓創新,結合科技手段及新時代教育特色,切實提升中小學生的整體美育水平和實踐能力;
4.3景德鎮市中小學陶藝教育進校園的推廣普及是景德鎮建設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規劃培養人才的現實長遠的工作;
4.4景德鎮市中小學陶藝教育進校園的推廣普及是域內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
參考文獻
[1]馮先銘.中國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6-11.
[2]朱輝球.中國陶瓷藝術制作大教本[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7:35-48.
[3]程仁發.宋代景德鎮青白瓷裝飾方法的研究[J].中國陶瓷,2015,(12):119-122.
[4]洪丹萍.瓷娃看家鄉[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9:8-26.
[5]馮一博.結構思維在陶藝創作中的運用[J].陶瓷研究,2020,(4):69-71.
[6]袁媛.當代陶藝創作意向性表達之我見[J].陶瓷研究,2020,(4):79-81.
作者:程仁發 單位:景德鎮陶瓷民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