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職學生之職業道德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職業道德就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及必備的道德品質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基本知識教育,并重點進行職業道德基本規范教育和訓練,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是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
2、學生進入職校讀書時,已分專業學習,經歷了第一次的職業選擇,這些選擇帶有被動性和不同程度的盲目性。由于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及報考的專業并不真正了解,"為什么要學?""學些什么?""該怎樣學?"知之甚少。不少學生的內心存在激烈的矛盾沖突,得勝感與失落感同時作用在他們身上。在初中階段學習處于中下水平的學生"得勝感"表現得較為強烈,這種心理常常會導致他們產生''''松口氣"的思想,另外,受社會某些鄙薄職業教育的消極輿論的影響,也會使他們產生失落的心理。因此,必須強化中職生的職業道德教育。
3、對照現實我們遺憾地發現,目前部分職校學生的思想道德不能令人滿意,還不能滿足社會和企業的要求;從學生調查和用人單位反饋的雙向情況來看,有的學生職業道德及專業思想也遠遠達不到要求。根據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熱愛的僅占44%,畢業后將從事本專業工作的也僅占42%,工作中希望自由寬松不受紀律約束的卻占到了54%,認為企業要樹立顧客第一思想的僅占26%,對自己的職業沒有理想和設計的占到了40%……通過在校生座談會、畢業生跟蹤調查、用人單位走訪等形式我們了解到,目前學生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下列問題:淤理想信念不堅定———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奮斗目標,思想上不求上進,對前途迷茫,導致了職業理想模糊,職業目標不明;于學習動力不足———自信心不強,得過且過,不求知識技能掌握多少,只想混個文憑,導致無法適應職業的實際要求;盂行為規范不達標———以自我為中心,強調自由、隨便,不注重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勞動觀念、紀律觀念淡漠,不注重勤儉和規范,導致不能適應職業的紀律和規范要求;榆專業思想不穩定———畢業工作后,對職業所需要的付出、對工作的辛苦和壓力缺乏思想準備,想跳槽和換崗的思想和行為都時有存在;虞輕視職業道德的作用———普遍認為專業知識和技能才是重要的,企業重視的也是知識和技能,職業道德修養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學習而已,在這個經濟發展的物質時代并沒有什么大的實際作用。這些問題都直接造成了職高學生職業道德的匱乏和不足。由此可見,如何提升職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應該而且必須成為我們中等職業學校重視的問題。
二、中職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
(1)培養正確的職業道德情感信念
1、職業道德情感就是從業人員對現實職業生活中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好惡的情緒和態度。職業道德情感一旦形成,就會產生一種穩定而強大的力量,積極地影響和調節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行為,還可以同職業道德認識結合在一起,影響從業人員履行職業道德義務的職業意志。革命導師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于真理的追求。”
2、職業學校學生來源廣泛,多數為獨生子女,在家嬌生慣養,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勞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經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如果學生缺乏職業道德情感的體驗,缺乏健康、積極的從業意識,在學校生活中就會表現冷漠的態度,有的無心向學,甚至違反紀律。在畢業擇業時,往往表現為好高務遠、拈輕怕重,干工作講條件、圖實惠,不講實干和奉獻。因此,在德育過程中,要將學生置身于職業生活和現實矛盾中,激起他們職業情感的波瀾,產生深刻的情感體現,把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敢于奉獻的精神作為中職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常抓不懈。
3、在社會主義中國,改革開放為每個人謀職就業展示了廣闊的前景,人們獲得了雙向選擇的權利和自由,去選擇符合自己志向的職業,盡管社會上職業種類繁多,內容也千差萬別。但是社會需要各種職業的合理構成,不可能大家都去從事某一“好”的職業,因此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珍惜和熱愛自己所學專業,正確認識客觀存在的職業差異,掌握從事自己專業所具有的基本技能,干一行,愛一行,不管自己從事何種職業,都是為人民服務。只要自己勤奮工作,都能夠在本職崗位上作出相應的貢獻,都會受到社會的尊敬,并獲得必要的物質報酬。
(2)樹立嚴明的紀律和職業道德意志
在職業生活中,為保證職業活動順利進行,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職業紀律,每個從業人員都必須遵守職業紀律、維護職業紀律。它反映著社會生產和職業活動的客觀要求,并以規章制度等形式確定下來,成為人們職業活動中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這就要求從業人員自覺遵守職業紀律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義和信念,做到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在正確的職業紀律觀念支配下,自覺遵章守紀,遵紀守法、廉潔奉公、誠實守信、辦事公道,也是職業道德的起碼要求。職業道德意志是指人們在履行職業道德義務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自覺克服一切苦難和障礙的力量和精神。職業意志和職業道德行為聯系密切,體現在職業道德行為中,是支配和調節職業道德行為的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德育過程中,培養學習的職業道德意志,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能嚴格要求自己,面臨困難和挫折能夠經得起考驗。特別是面對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能有較強的抵抗不良思想行為腐蝕和引誘的能力。對自己存在的缺點和錯誤,一經認識,也能夠自覺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改正也快。具有堅持職業道德意志的人,才能形成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要使學生勝任工作,學生學生走出校門,踏入社會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接受的第一個考驗不是怎么“做事”而是怎么“做人”。不僅必須具備一定的崗位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職業道德教育,要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行為規范,使他們成為遵紀守法的社會人,自覺履行職業道德規范,引導和教育學生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總之,中職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它不會自然形成,也不會一蹴而就,重在培養和教育,職業中學要持續發展,關鍵也在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只有真正具備了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中職生才能真正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能成為我們學校所努力達到的“五種精神”(吃苦精神、奉獻精神、敢于負責精神、不甘落后精神和積極創新的精神)、13項常能、7項職業技能人才。只有重視學生良好品德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和培養,做好教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才能以此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獲得良好的就業循環。
作者:李文君單位:武漢鐵路橋梁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