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土建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針對現行高職土建ESP課程的研究現狀進行論述,解析國家職教政策。依托“三教”改革,開發新的建筑工程應用英語課程:師資方面,提出基于“四師”的師資建設;教材建設方面,提出基于“三模”成套教材編寫;技術手段方面,提出基于“雙法”新技術手段衍生出的線上線下加虛實結合的教育方法,更好地解決傳統建筑英語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關鍵詞]土建;高職ESP;“三教”改革
“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各國共謀發展、共同繁榮提供了新的重大契機,得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沿線各國的積極回應。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中,需要大批的既懂工程專業又懂英語的綜合型人才。高職高專土建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應該契合“一帶一路”的發展,為“一帶一路”培養相應的人才。此外,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1]和《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2]兩份職教重磅文件,指出要將標準化建設作為統領職業教育發展的突破口,狠抓教師、教材、教法,建立健全學校設置、師資隊伍、教學教材、信息化建設、安全設施等辦學標準,加強與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交流合作,引進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參與制訂職業教育國際標準。同時,遴選認定一大批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建設一大批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喬孟琪(2019)[3]提出建筑ESP課程構建以學習者的實際需求為基礎和導向,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呂韶華(2018)[4]立足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對建筑英語課程改革提出了要求,并分析了對策,在新形勢下,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思路。吳小文(2017)[5]以學生發展為本位,遵循語言學習的基本規律,結合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策略,逐步完善建筑英語的教學體系。土建專門用途英語(ESP)課程作為工程專業與英語課程的綜合,在國際化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方面,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為此,土建ESP課程的改革十分迫切且必要。
一、高職土建ESP課程存在的問題
土建ESP課程是一個實踐導向性很強的課程,基于“一帶一路”的背景,推行“校企合作”“任務驅動”等教學模式,一直是國內高職建工專業英語教育的主要教學手段。但是由于傳統建筑英語課程,外語教師現場施工知識不足,聽、說、讀、寫相關內容授課時間過長,缺乏人文素養的培養,教學方法與技術運用單一,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英語課程的教學,一直存在教學效率低、直觀性差、現場建筑英語難以全面深入等問題。
(一)師資配備力量與形式不足。傳統高職ESP課程主要由外語系專任教師擔任,但是在EGP到ESP的轉型過程中,由于英語教師專業知識的欠缺導致許多ESP課程流于形式,增加英語教師的授課負擔,影響授課積極性,最終影響授課效果。然而,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師,沒有國際工程經驗和英語專業知識的不足,更是對ESP課程有排斥的心理。國際企業的企業教師,鑒于本職企業工作的關系,無法全程在校授課,不能形成校企合作很好的對接關系,合作浮于表面。師資力量本身就限制了土建ESP課程的發展。
(二)教材內容整體設計比較僵化枯燥,形式單一簡單。傳統紙質ESP教材黑白文字內容枯燥,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授課效果差,無法形成師生教學“共振”效應。此外,教材內容過于理論化,與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求相違背,無法適應新職教的課程要求,工程實踐部分十分薄弱,不利于高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還有教材內容無法及時更新,對新技術、新方法的傳授無法到位,導致學生海外頂崗實習時無法立馬上手,存在國際文化、技術過渡期,降低了學生學校學習的獲得感。
(三)教學方法陳舊籠統,工程實訓設備簡陋。ESP課堂教學還是以“填鴨式”教學為主,缺乏學生互動能力、創新探索能力的培養,最終出現教師上課累、學生聽課煩的授課結果,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信息化技術手段應用情況差,對課下學習進度不能進行合理的把握。在實踐環節,專業教師的口語能力差,對學生的國際交流的能力提升有影響,在國外工程圖紙識圖方面,圖紙更新不夠及時,還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情況,學生知識只是單方面的增長,無法實現立體化的提高,真正在海外實踐時,上手適應能力差。
(四)課程考核體系不夠全面。考核的方法與內容之間關系到課程授課效果的好壞。傳統ESP課程的考查,以詞匯填空、語句翻譯為主,無法和公共英語合理區分開來,無法體現高職ESP課程的工程實踐性,偏離了高職教育的初衷;考核形式單一,注重結果性考核,過程考核占比低,不能全方位、立體化考核學生與課程相關的理論與實踐能力。
二、高職土建ESP課程改革的思路
針對現階段土建ESP課程的問題,本文以土建學科ESP課程為示范,提出了基于“四師”+“三模”+“雙法”的建筑工程應用英語課程改革方案。具體實施如下:
(一)跨部門協同教師團隊。ESP課程具有雙語授課與工程應用相結合的特性,對師資力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針對現階段高職土建ESP課程的教學現狀,在師資團隊建設方面,本文提出基于“四師”跨部門合作的模式解決師資力量不足的難題,具體由土建學院專業教師、外語學院外語教師、國際公司的企業教師、學校特聘的外籍教師組合的“四師”師資團隊,在課程的專業性、交流性、實踐性、國際性四方面全面提升授課質量,突破現階段的授課難點。合理協調不同教師的授課時間、地點,充分發揮不同教師的教學特長,形成課上、課下、理論、實踐多維度提升模式,為其他工科ESP課程的師資改革提供有利借鑒。
(二)多模教材的編寫實施。高職ESP課程的工程應用性,對傳統紙質教材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針對現階段ESP教材建設的現狀,在教材建設方面,本文提出了模塊化教材建設方案,專業教師與外語教師合編的理論化主教材、專業教師與外企教師合編的項目化實訓教材、專業教師根據技術更新編著的活頁化輔教材,最終組成“三模塊”成套教材。在主教材方面,提出傳統英語模塊+英語工程應用模塊+世遺建筑鑒賞模塊內容編寫模式,充實課程內容,形式上添加國外工程聽說資源,充實內容維度;實訓教材方面,拆解外國工程圖紙與招投標合同文件,在國際工程實踐方面下功夫,提升學生海外工程的實踐能力,提前對接海外工程要求;在活頁教材方面,以國外發明專利文獻為抓手,不斷更新教材內容,積極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高職ESP課程往往局限于校內課堂,不能全天授課,導致時間、空間連續性不強。本文提出SPOC的建設要求,對教材內容進行線上教學,積極提升動態資源的建設比例,課上運用智能教學App對課程內容進行提前預習,課中學生積極簽到、討論互動、提交作業。不同教師通過App與學生積極互動,克服時間、空間的局限,通過與外教的交流提升口語交流能力,通過與外企教師的視頻連線,實時了解國外工程進度,克服學生對海外工程的恐懼感。智慧APP可以電子化保存學生的學習資料,方便后期數據分析,依據教學反饋結果,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此外,建設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積極對接海外工程項目,借用VR技術克服傳統實踐教學安全性的弊端,對建筑施工細節展開更精準的呈現。
(四)立體化全方位考核辦法。良好的課程評價,才能有更好的教學導向與授課效果。本文依托職業教育培養實踐能力的根本要求,由單一的課程理論考核變成多方參與的考核模式,由結果性靜態考核模式變成全過程動態的考核模式,提出了全面立體化考核方案。總成績=校內成績×50%+校外成績×50%,其中校內成績由期末理論成績×40%+過程成績×30%(考勤,作業等)+線上任務完成量×40%;校外成績由外企教師根據學生海外工程實踐能力的考核×70%(外文圖紙、招投標文件等)+外籍教師口語考核×30%,校內外雙重考核,多師共同參與考核,更好地反映教學效果,克服傳統考核模式的弊端。
三、結論
本文緊密圍繞“一帶一路”建設與國外建筑企業發展需求,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抓手,教學技術手段為輔助,應用課程開發為導向,培養適應企業需求,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開發新課程。更新了傳統專業外語的“單師”或“雙師”的教學模式,引入外籍教師與國際企業教師,更好地了解了國外工程實踐經驗與生活經驗;更新了原有“單理論”教學教材,更好地貼合國外工程崗位實踐要求;更新了現有教學技術手段,以互聯網直播與虛擬仿真技術為橋梁,體驗國外工程的外語環境,最終形成基于“四師”+“三模”+“雙法”的建筑工程應用英語課程,提升了文化自信,縮短了學生到國外工程工作的適應時間,更快地發揮專業價值。
作者:楊銘鍵 佘丹丹 單位:九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