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談茶園栽培技術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古茶園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是一對矛盾體。從保護的角度來講,保持古茶園原景原貌,禁止或減少人為的干擾,是保持古茶樹健康生長的最佳選擇,但這樣勢必會影響茶葉經濟的發展。如何在盡量不破壞古茶樹生存環境的前提下,進行適度的開發利用,是廣大茶葉科技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課題。殷麗瓊等結果表明,只要措施得當可以使衰弱的古茶樹樹勢得到恢復,土壤肥力也可以緩慢提高。現將古茶園栽培管理技術進行歸納總結,供茶葉工作者和茶農參考。
1古茶園生態系統的構建
古茶園生態系統是自先民們種植茶樹以來,茶樹長期與多種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共生,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形成生物多樣性,構成了光、熱、水、氣等要素最佳配置的生態系統。古茶園作為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具有自我維持的穩定機制,包括病蟲害的自我控制和土壤肥力的自我維持,排除了人為的營養物質供給和病蟲害的防治,使古茶園的茶葉得以保持其優良品質。從整體上看,云南古茶園生態環境與原生態環境相比呈退化趨勢;從局部看,也有保持比較完整的原生生態環境的古茶園,但為數不多。大多數的古茶山、古茶園周邊的森林減少,茶園內的樹木因砍伐或枯死導致古茶園成為單一的純茶園,失去了生物多樣性,植物、動物、微生物的種群和數量減少,病蟲害日趨嚴重,以至土壤裸露,缺水缺肥,再加上人為干擾,原生的自求平衡的生態系統已不復存在。因此,保護和重建古茶園生態系統是當前面臨的首要任務。
2土壤管理
2.1芟草
大多數古茶園森林覆蓋率較低,特別是茶樹植株較少的古茶園,土壤裸露,雜草極易滋生。雜草不僅與茶樹爭水搶肥,而且是茶樹病蟲害的傳播媒介。因此,全年可進行1至2次芟草,雜草就地鋪在茶樹根莖部。芟草最好在雨季進行,這樣雜草容易腐爛變為土壤肥料。
2.2鋪草
鋪草是我國農業的一項傳統栽培措施,具有防止土壤沖刷,減少雜草生長,保蓄水分,穩定土壤溫度,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分等作用。古茶園鋪草,特別是對坡度大、土壤長期裸露、水土流失嚴重的古茶園鋪草,可起到一舉多得的功效。鋪草材料最好就地解決,可采用茶園內雜草、枯枝落葉,也可割附近山草,還可采用稻草、玉米秸稈等外來覆蓋物。鋪草厚度一般在10cm左右,太薄會影響效果。古茶園鋪草要持續不間斷的進行,待上次草料腐爛后再鋪上新的草料,讓土壤始終處在覆蓋的狀態下,使土壤結構得到改善,土層變得疏松,養分得到較大提高。
2.3施肥
近年來,由于古茶樹茶葉價格不斷上漲,部分茶農為了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實行了強采。掠奪性采摘不僅帶走了大量營養物質,而且茶樹自身的光合產物積累減少,營養物質的輸出大于積累,若不及時加以補充,將造成古茶樹樹勢的迅速衰退,甚至因營養供給不足而最終死亡。森林覆蓋率高、落葉較多、腐殖層厚、土壤疏松、肥力高的茶園,可以不施肥,盡量減少人為因素對茶園生態系統的破壞。但茶樹生長勢弱、土壤貧瘠、有機質及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含量低的茶園,則應采取適當的施肥措施。古茶園可以施用有機肥,如牲畜糞肥、廄肥、堆肥、餅肥、綠肥等,禁止使用化學肥料。古茶園全年一般可施肥2次以上,分別在5月中下旬和10月至11月,施肥量:牲畜糞肥、廄肥、堆肥等5kg/株、菜籽餅肥0.5kg/株。施肥方法:以樹干為中心,在樹冠覆蓋邊緣垂直的地面開環形施肥溝,施肥溝深30cm左右,施后蓋土。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作物秸稈覆蓋來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2.4耕作
土壤肥沃松軟、樹冠覆蓋率高的茶園,應實行免耕的措施,以減少水土流失和對地面植被的破第11期劉德和等:云南古茶園栽培管理技術研究13壞;肥力低下、土壤板結、茶樹極度衰老的古茶園,可采取適當的深耕措施,挖斷少量衰老的根系,促進新根的生成,增強根系的吸收能力,恢復樹勢。深耕措施可在每年雨季結束時進行,耕作時結合施用有機肥。耕作面不宜太大,僅限于樹冠覆蓋范圍內,以免造成水土流失。耕作深度30cm左右,雜草可實施埋青。
3樹冠管理
3.1及時修剪,促進生長古茶樹
由于樹齡較大,每年都會產生一些枯枝、弱枝、病蟲枝,需要及時加以剪除,以減少養分的消耗和病蟲害的發生,促進新枝的萌發,恢復樹勢。修剪在5月中下旬進行,剪后進入雨季較容易形成新枝。較細小的樹枝,可以用小枝剪剪除;較粗大的枯枝、病枝,可用手鋸鋸除。不要用砍刀等工具砍伐代替修剪,以免造成茶枝撕裂,影響茶樹的生長。修剪枝葉可結合茶園耕作,使其埋入土中,既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又可增加土壤肥力。
3.2合理采摘,采養
結合正確處理采摘與養樹的矛盾,既要保持一定的產量,又要兼顧養樹。杜絕不留葉的掠奪性采摘法。夏茶價格相對較低,可以采取只采春茶和秋茶,留養夏梢的采養措施,讓古茶樹休養生息;采摘春茶和秋茶時按照以養為主,以采為輔的原則,待新梢長至一芽3、4葉,采摘頂部的一芽1、2葉,留下基部的1~2片葉,保留一定數量的新生葉片,以利茶樹進行光合作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病蟲害控制
原生境保護較好的古茶園在生態調控的作用下,病蟲種類多,但天敵種類和數量也多,一般不會發生病蟲害大爆發,對茶樹生存及新梢生長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一般不需要人為采取控制措施。但對于生態脆弱的古茶園,在病蟲害嚴重影響到茶樹生存及茶葉產量的情況下,可采取無害化的病蟲害控制措施,如利用茶樹害蟲對顏色的偏嗜性,在茶園設置黃色、藍色等粘蟲板進行誘殺;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在茶園內安置太陽能殺蟲燈誘捕茶毛蟲、茶刺蛾、金龜子等害蟲;利用害蟲對信息素的趨向性,在茶園設置性誘殺器具進行誘殺。此外,還可以有針對性地使用真菌、細菌、病毒類病原微生物制劑。在茶園管理過程中要注意保護鳥類、蜘蛛、瓢蟲、草蛉等害蟲天敵。禁止使用化學農藥和化學除草劑,以避免對有益生物的殺傷。
5寄生(附生)植物清除
苔蘚、地衣的清除方法有多種:一種是人工刮除,用削好的竹片仔將寄生(或附生)在樹干上的苔蘚、地衣刮除干凈,但工作量大,不容易做到完全清除;二是藥劑防治,如噴施石硫合劑、45%的松堿合劑等,或采用主要成分為印楝素的“苔蘚凈”300倍液間隔10d噴施2次,可達80%以上防治的效果。
作者:劉德和殷麗瓊宋維希肖星夏銳單位: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云南省茶樹種質資源創新與配套栽培技術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