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生態休閑農業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濱江區休閑農業從星民墾殖場的賞梨花、摘水果開始起步,經過近年來的探索與完善,目前已擁有兩個比較規范的精品亮點———杭州都市晶星村、杭州白馬湖漁村。杭州晶星都市村即原杭州星民墾殖場,是由杭州濱江果業有限公司創辦的一個集都市精品農業、休閑農業、創匯農業于一體的現代化科技型農業示范園區。該公司自2001年開始,共投資500多萬元改造路、渠、溝等基礎設施,建造垂釣魚塘10hm2,創建了“晶星都市村”休閑中心,開發了垂釣、觀賞、游覽、棋牌等休閑娛樂項目,將現代農業與觀光旅游有機結合起來,在向城市居民提供綠色安全農產品的同時,滿足人們回歸自然、親近綠色的需求,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統計,去年來已接待觀光休閑游客2萬余人,新增產值近1000萬元,創利100多萬元。杭州白馬湖漁村位于長河街道塘子堰村的白馬湖中,是由杭州白馬湖觀光農業有限公司創辦的一家集觀光休閑與精品養殖于一體的現代農莊。白馬湖地帶山、水、田、涂渾然一體,人文景觀點綴其間,是人們觀光休閑的理想之地。自2001年以來,該公司按高標準建成精品魚養殖塘16只,精養了南美白對蝦、鱸魚、黑魚等高檔商品魚。在魚塘四周遍栽各種名優果樹,計有20多個品種,約1萬余棵,并對周圍的道路、渠溝等配套設施進行了全面改造。目前,已建成0.93hm2大的垂釣魚塘3只,垂釣房16個,餐飲包廂8只,觀賞茶園1.13hm2,以及其它配套設施,初步形成了“魚塘波光粼粼,岸上花果成林”的漁村雛形。自正式對外營業以來,能夠實行釣、娛、餐、住一條龍服務,2004年接待游客近8萬人。
2濱江區休閑農業的發展潛力
濱江區位于錢塘江南岸,山川秀麗,遺址眾多,地勢平坦,交通發達,發展觀光休閑農業條件得天獨厚。
2.1水域環境優美
濱江區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白馬湖依山臨江,總面積120hm2,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波光瀲艷,風景綺麗,具有濃郁而獨特的田園風光。
2.2人文景觀豐富
濱江區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白馬湖南面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越王城遺址,湖邊有新塘庵、石佬祠等古跡。在山川景色中,以長河冠山和山一生態村為最佳。冠山有多處農產品生產基地,盛產茶葉、桂花、楊梅、枇杷,農耕氣息濃厚,自然環境優美,且周邊有悠久的冠山寺,人文景觀眾多。山一生態村位于長河街道的冠山南麓,有耕地104hm2,山林85hm2,水面27hm2,依山臨水,風景秀麗。1988年,山一村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為“全球500佳”單位。整個山一村始終保留著原汁原味的生態村特色,是一個優秀的生態旅游風景區。
3發展休閑農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濱江區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勢頭良好,但與建設高科技、多功能、園林化的科技新城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為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步伐欠快、休閑觀光項目單一、休閑區塊分散,缺乏統一的總體規劃,制約了觀光休閑農業的健康發展。
3.1缺乏總體規劃
濱江區分區規劃把白馬湖區塊定為生態建設區塊,這為濱江區開展休閑觀光農業提供了有力的發展機遇。但分區規劃僅為宏觀規劃,對白馬湖區塊各分區的具體定位還未有明確的指定,缺乏完整的休閑觀光農業總體規劃。目前基本上是以企業自主開發為主,布局結構不盡合理。
3.2休閑觀光農業檔次不高
由于現階段濱江區的休閑觀光農業多是從生產性項目改造而成,半路出嫁的較多。如白馬湖漁村,先是從單一的水產養殖起步,再根據社會需求發展垂釣、餐飲,企業的發展基本上是根據社會的需求而定。這種發展模式的優點是企業少走彎路,但缺點是企業的發展規劃滯后,休閑觀光的項目單一,創新與特色少,尤其是可供游人參與的農業生產活動和娛樂活動較少,缺乏吸引力。
3.3管理經驗不足、宣傳力度不夠
濱江區的休閑農業由于地點分散,農業企業相互學習的機會少,加上農業企業對管理人才的引進力度不大,休閑農業的管理缺乏經驗。同時休閑觀光農業企業宣傳意識不強,運用網絡、報刊等工具宣傳較少,休閑觀光人員還基本上是本區居民為主,主城區來的人員不多。
4濱江區發展休閑農業的對策措施
濱江區發展觀光休閑農業要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兼顧的原則,以發展都市型效益農業為契機,以旅游市場的發展需求為導向,結合本區實際,積極引導、科學規劃,穩步發展觀光休閑農業,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1要合理規劃,有序發展
發展觀光休閑農業要與推進城市化建設協調統一,科學地搞好項目的布局規劃,切忌一哄而上。發展休閑農業一定要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休閑農業,顧名思義離不開農業。但僅有農業而無美好的自然環境和景觀也就無法成為休閑農業,因此環境是首要的條件。在規劃設置休閑農業時,應以不得妨礙農村自然生態、田園景觀為前提。農舍民宿要自然簡樸,舒適寧靜,使來客置身于農村田園風光之中,品嘗農家飯菜,了解鄉野趣事,感受家庭的溫馨和農家樂。休閑觀光農業還要與當地的旅游景點連線聯網,將發展觀光休閑農業與發展旅游有機結合起來,并與濱江區科技城建設結合起來。
4.2要與特產和特色觀光相結合
推動休閑農業、休閑漁業要與本地的特色產業相結合,只有發揮自己的特長,產業才會有生命力。濱江區休閑農業的發展,也要緊緊地抓住自己的特色求發展,并與大杭州的休閑游相適應。當前濱江區有的資源是杭州市區沒有的。如杭州晶星都市村有千畝梨樹、桃樹,在五月份春暖花開的季節,非常適合人們賞花踏青,在八、九月份水果成熟季節,可組織市民自采水果,提高游客的參與感;白馬湖有優美自然風光,周圍還有“全球500佳”的山一生態村、越王城遺址、冠山寺等,如何做到使以上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農業園林景觀在整體上的和諧統一,發揮聯合優勢,真正使白馬湖景區成為江南休閑觀光農業的一顆明珠。
4.3要與科普宣傳相結合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農業生產活動離城市居民的生活越來越遠。現在已進入體驗經濟時代,體驗式活動更能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欲望,體驗是休閑農業成功的關鍵。鄉村是人類孕育文化的搖籃,所以農業是提供體驗最適當的產業,鄉村是體驗最深沉的地方,這是休閑農業發展的根基。來自農村的城市居民對農業有懷舊感,城市兒童對農業有好奇性和求知欲,因此發展教育農業就成為觀光農業中的重要內容。當前農業科技快速發展,農業企業要積極引進先進優良的適合觀光休閑農業發展的特種蔬菜品種、水果、花卉和其他觀賞植物等,引進工廠化農業種植模式和栽培技術,如采用無土栽培,營養液配方施肥,噴灌滴灌等。這樣可使城市居民不僅享受到農村田園風光的自然美,同時增長了農業科學知識,農業企業也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4.4要優化服務、強化營銷
濱江區的休閑農業基本上還處于起步階段,以釣魚、餐飲為主,游客主動參與的體驗式活動少。同時由于文化娛樂活動設施不足、住宿條件不夠,游客要求的衣、食、住、行、文化和娛樂等服務鏈發生斷裂,從而造成游客進不來、留不住,因此加強基礎設施投入,提高整體服務水平顯得尤為必要。濱江區農業企業要更多地通過媒體和信息網絡向公眾介紹休閑觀光農業的有關資訊,如交通路線、文化特色、農漁特產、日程、民宿、旅館、價格、地址、聯系辦法等等,同時要與旅游社加強聯系,爭取吸收更多外地游客來休閑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