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SRTP和畢業設計連貫培養模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針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時間短要求高的現狀,通過分析大學生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分別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建立“創新課題-論文撰寫-科技競賽-畢業設計(論文)”全鏈條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連貫培養模式,全面提高大學生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和本科畢業生質量。
關鍵詞:SRTP;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改革;本科教育
為滿足社會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高校以培養專業基礎扎實、創新型高素養的畢業生為教學目標。自從清華大學1996年率先實施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簡稱SRTP)以來,國內其它高校也相繼推出SRTP科技創新項目,通過設立創新基金和本科生自助申報的方式鼓勵本科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項目研究,在專業學習的同時開展科研訓練,提高大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科研創新性,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人才。2011年,教育部實施通過了《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擬通過該計劃的推行,促使高等院校轉換教育思想觀念及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創新能力訓練,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1]。SRTP作為重要的科研訓練項目,以促進科研與學習相融合為核心,在科研實踐中完善已有知識和學習新技能,推動了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2]。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教學過程的最后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是其它教學環節的延伸和補充,是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提升。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要求全面培養學生文獻資料檢索、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3]。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能夠重點培養大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形成科研邏輯思維,進一步鍛煉科研分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重要一步。因此,各高校重視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和檔次。由于畢業設計周期有限,在有限時間內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完成高水平的畢業設計成為大學生的重要挑戰。若將SRTP創新成果及實踐經驗應用拓展到畢業設計(論文),將形成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緊密結合貫通的新模式,在培養創新意識鍛煉科研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從而起到雙功能效果,實現提高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檔次及本科畢業生質量的目標。
一、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的主要問題
許多高校在本科生入學時采取統一基礎教育培養模式,在大二或大三時根據學生興趣和選擇進入相關專業學習和培養,但仍然有大部分學生選擇了與所學專業不同的專業進行SRTP科技創新活動[4]。鑒于各個專業的知識內容、表征方法、研究思路和應用范圍存在很大不同,很可能導致學生在完成SRTP科技創新項目后,在本來就時間短但要求高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階段需要重新學習所在專業的實驗操作方法、表征設備操作,從而出現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數據少、質量差等問題。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存在的主要問題闡述如下。
(一)SRTP課題與所學專業差別大。在SRTP課題選擇上,有相當一部分本科生選擇別的專業進行SRTP科技創新活動,所接觸具體的材料制備和表征方法可能存在很大差別,而對本專業材料制備方法和表征手段的了解大部分仍停留在課堂和書本上,導致科技創新活動與所學專業知識脫節,影響專業知識學習質量及科技創新能力培養[5]。近兩年,發現不少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無機非金屬材料或材料控制與工程的學生來材料化學專業進行SRTP科技創新項目,很可能導致學生在SRTP進行過程中學到的材料制備方法和表征手段在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用不上。另外,SRTP一般是一個團隊(1~5人)成員分工明確但又共同協作完成項目,但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團隊成員有可能只負責項目的一部分,如收集文獻、材料制備、性能測試、數據收集及分析、結題報告撰寫等,因此,傳統SRTP科技創新活動缺乏對學生科研綜合能力的訓練。
(二)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時間短、要求高。一流本科建設以來,國家對本科生培養越來越關注,各所高校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雖然學校一般都會安排4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讓學生完成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但由于大四學生在最后一學期面臨畢業設計(論文)、找工作、準備考研復試、實習等抉擇,心理壓力大,注意力很難集中。除了已保研或已找到工作的學生外,其他學生花在畢業設計(論文)的時間大大減少。對于沒有參加同專業科研訓練的學生來說,由于對本學科領域前沿認識不足,存在畢業設計(論文)方案不合理問題,如研究內容過多,難以高質量完成,或者中途更換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導致畢業設計(論文)時間不足,有的甚至不到一個月。另外,每年臨近畢業時間段都是各高校實驗室集中使用時間,實際能用于畢業設計(論文)的實驗室及實驗儀器設備少,出現多數學生要排隊等待,導致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數據不夠豐富、數據分析和討論不夠充分等問題。大部分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時在科學用語、語句邏輯、數據整理及描述、圖表制作、文獻調研、格式排版、口頭表達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6],也存在實驗操作不規范、應用相關專業知識解決實驗中問題能力不足等問題。
二、解決措施
(一)教研相長,提升學生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為了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加深對所學專業知識的了解,依托材料化學專業的國家級科研項目及省部級研究平臺,將科研平臺更多地服務于學生自主創新,鼓勵材料化學專業大二學生依托材料化學專業教師從事SRTP科技創新項目。在完成SRTP科技創新項目過程中,建立“導師-博士-碩士-本科生”階梯型傳代模式,不僅解決導師時間有限、教師資源短缺問題,而且在這種“小組化”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和傳授者相互幫助相互促進,提高了實踐操作和科研創新能力。另外,在材料化學專業必修課及選修課教學方面,教師將科技前沿、課題組及個人相關研究成果融入教學,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將科研方法融入教學活動[7],使教學內容體現學術前沿性與科研實踐性,促進了科研與教學互動,在提升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科研創新靈感。大二本科生在進行SRTP科技創新項目的同時,通過學校厚基礎、寬口徑教學培養模式,使學生既懂得自然科學知識,又能了解社會科學知識,并通過在大二及大三期間專業必修課及選修課的教學,加深對專業相關知識的理解。
(二)以賽促研,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建立“創新課題-論文撰寫-科技競賽”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體系,鼓勵參與SRTP科技創新項目的本科生把SRTP科技創新項目的研究成果進一步拓展,積極參加校級甚至國家級大學生科技競賽,如挑戰杯、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等,以賽促研,以賽代訓,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創新地運用到實踐[8]。通過凝練課題創新點、抽提實驗關鍵技術,獲得整理數據、撰寫研究報告或科技論文的能力。此外,在此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協作意識,提升應變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生的課外科技立項、論文寫作與科技競賽活動均獲得佳績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研究習慣,提高實踐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及組織協調能力。
(三)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連貫體系化培養,提高畢業質量。參與SRTP科技創新項目及科技競賽的本科生在大四可以以SRTP相關課題或進一步拓展的課題為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題目,并不斷拓展課題的研究寬度和深度,提出新觀點與新方法,使畢業設計(論文)內容更全面、細致,進一步鍛煉獨立完成實驗操作與表征測試的能力,提升本科生科技論文撰寫能力。實現“創新課題-論文撰寫-科技競賽-畢業設計(論文)”全鏈條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連貫培養模式,提高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及本科畢業生質量[9]。這種培養模式不僅保障了大學生的畢業率,而且提高整體水平,為步入社會或繼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可根據學生畢業后的去向,提高就業、考研方向與畢業設計(論文)題目的吻合性。針對繼續深造的學生,將側重培養文獻調研、科研思維和實驗操作能力;針對畢業后直接工作的學生,側重培養通用型技能,如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等。
三、結語
2016年至今,已先后指導8支SRTP科技創新團隊,以及19人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通過SRTP科技創新項目的實施,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科研興趣,提高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對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有積極的作用。在所指導的SRTP學生中,有5名學生繼續在本文的指導下完成了畢業設計(論文),在畢業論文實驗的實施、材料表征、論文撰寫及答辯匯報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現。實踐表明,將SRTP科技創新、課堂教學、學科競賽、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密切結合,形成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連貫培養模式有助于提高本科生的培養質量。希望SRTP與畢業設計(論文)連貫培養模式能夠進一步完善和推廣,提高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檔次及本科畢業生質量,為社會輸入創新型高端人才。
作者:黃秀兵 張凱悅 趙丹鳳 劉際嘉 呂軍軍 單位: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