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與社會發展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中決定性的、不可或缺的魅力部分。在人類歷史實踐中,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不斷豐富和發展;在中國社會實踐中,堅定地以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為指導,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同時又促進了中國經濟騰飛,推動了中國現代化進程。
關鍵詞:馬克思;實踐觀;中國發展
1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基本內涵
學界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研究非常豐富,很多學者進行了各方面的思考。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與中國社會發展,在真正認識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基礎上,用以指導中國社會發展。故而從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形成發展、本質與形式結構三個方面來把握其要領。
1.1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形成發展。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個形成發展過程的。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形成過程,主要體現在他的著作中,這個過程可以被分為:開始萌芽、逐漸形成和成熟發展三個時期。在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即《對DemocritusandEpi-curus自然哲學的批判考察》中,馬克思認為實踐即哲學的實踐,即理論批判。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此時馬克思深受青年黑格爾派的影響,認為實踐就是理論批判,沒有超出黑格爾的思想范圍;認為觀念上的批判就可以改變現實中社會狀況,有深深的黑格爾思想的痕跡。隨著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工作,馬克思對社會現實問題有了深入了解,他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僅憑純粹的理論批判是無法解決的。然而,德國的社會現狀并沒有因理論批判得到任何改善。這就使馬克思意識到了,單靠批判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更不可能對社會有所改造。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里,馬克思提出,純粹的武器的理論批判不能直接取代直接的具體的現實的革命斗爭活動。“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所以,實現人類解放的社會力量只能是無產階級,必須把革命實踐與無產階級結合起來。無產階級是實踐主體,實踐就是革命活動,理論與實踐需要統一。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開始萌芽。隨著社會實踐工作的深入,馬克思對實踐的主客體有了明確認識。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他闡釋了勞動異化理論,即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勞動過程、勞動結果、人的類本質以及人與人的關系都是“異化”的。馬克思認為實踐就是生產實踐,是人類最直接、最感性的活動。他在《神圣家族》里寫道,“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只有人民群眾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才能消滅資產階級,成為自己的歷史的創造者。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逐漸形成。《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德意志意識形態》標志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發展成熟。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與過去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有了根本性質的區分:實踐的本質是一種物質性活動,人類一切認識的產生、發展和真偽都有賴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人類為了生存,為了滿足衣食住行用,就必須進行生產活動即實踐。這說明實踐才是人類真正的存在方式,人們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
1.2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本質。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形成過程的梳理,其本質已突顯出來,即實踐就是一種物質性活動。除了馬克思之外,歷史上一些學者也對實踐做出過自己的理解。德謨克利特、康德等認為實踐是一種道德行為和政治活動,停留在道德和政治層面上。羅吉爾·培根、弗蘭西斯·培根等認為實踐是一種科學實驗活動。黑格爾認為實踐即精神活動,是通往絕對精神的一個環節。他們把實踐束之高閣,不明白實踐的本質,最終只能通向唯心主義。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超越了歷史上唯物與唯心的兩極對立、非此即彼的關系,超越了于本體論之中尋找實踐定義,提出了實踐哲學。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他的實踐,是立足于社會實際狀況的,是依據條件而改變的,不是虛無縹緲的純思維。
1.3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結構形式。馬克思明確指出,實踐之主體只能是無產階級,“活生生”的人;實踐之客體即實踐對象,是客觀物質世界的所有。主體對客體發生關系,需要實踐中介以完成,如工具、手段、程序、方法等。實踐主體與客體具有三層關系:實踐作用關系、認識發展關系和人文價值關系。實踐是客觀的,但它并不是冷冰冰的,在具體的社會歷史中,實踐是有溫度和價值的。當然,實踐具有多種形式,包括物質生產實踐、社會政治實踐和科學文化實踐。綜上,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隨著馬克思個人社會實踐的深入和整個人類社會歷史的向前發展逐漸形成、發展、成熟。立足于人類社會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是科學的實踐觀,中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導思想,用其指導中國社會發展,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
2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指導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
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中國的指導思想,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指導中國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們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意義,真正明白實踐的邏輯與實質,遵循實踐相關原則,結合中國具體社會國情,從實踐的觀點出發去觀察、思考、分析和解決中國問題,從而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發展。
2.1實踐邏輯三原則。(1)實事求是的唯物論與否定批判的辯證法相結合的原則。實踐客體,是客觀存在、不可改變、不可轉移的,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物,是一種既定的事實。實踐主體,是活生生的人,具有主觀意愿和價值理想。人類社會的實踐就是在充分尊重客體客觀條件下,調和實然與應然的距離,滿足主體需求。簡而言之,這就是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的結合。只有堅持唯物主義,充分尊重事物發展規律,恰到好處地發揮人們主觀愿望,才能真正實現客觀物質為人所用,推動社會發展。(2)馬克思主義實踐理論與中國發展境況相結合的原則。馬克思對實踐的理解從最初的純粹理論批判到一種物質性活動,其實踐觀念都與當時英法德的情況結合了起來。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把理論運用于實際,需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不能教條式照搬理論,機械式發展。因此,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作為一種思想理論,用其指導中國社會發展,就需要認真考慮中國的具體國情,分地區、分階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歷史證明,從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到今天,中國社會發展很好地做到了馬克思主義實踐理論與中國具體實踐的結合。(3)堅持群眾路線的原則。馬克思的思想是溫暖的、充滿人文情懷的。任何實踐主體一定是人民群眾,任何實踐目的一定包含人之發展,任何歷史活動都由人民群眾創造。沒有人民群眾,所謂的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就是空談,人類社會進步就是空談。所以,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堅持群眾路線,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任何時候都一切以人民群眾為中心。這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一直堅持的原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指導下實現的中國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關鍵時期,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指導新時代中國各方面發展,將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助力實現全面小康。
2.2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下的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實現人們的美好生活和社會的長足進步,只有以不變應萬變,牢牢把握住實踐的本質和邏輯原則,來指導中國社會發展。(1)新時代中國發展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強調無產階級竭力推翻資產階級,全力發展生產力,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所以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大力發展生產力才是最重要的。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不斷的經濟實踐中摸索、調整,形成了中國特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因此,當代中國仍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推動經濟快速發展,抓住經濟制約點,建設經濟強國。(2)新時代中國發展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馬克思曾說無產階級政黨與其他政黨沒有什么特殊的,但是實現共產主義只能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在長期的政治實踐中,我黨不斷提出適合國家發展的方針政策,尊重人民,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不斷解放思想,積累經驗教訓,向前發展。所以,當代中國發展仍需堅定黨的領導,真正實現人民當家做主;并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完善民主政治建設,一步步建立政治強國。(3)新時代中國發展還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真正做到文化自信。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來,經知識分子的論戰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廣受人們認可和接受,并成為中國的指導思想。我們既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又不能“忘祖宗”,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形成真正的中國特色文化。文化實踐發展好了,中國的“根”就立住了,“魂”定住了,自信心增強了,軟實力提高了。這樣才能占據文化制高點,成為文化強國。(4)新時代中國發展應積極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促進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飽含深情的人文關懷,馬克思、恩格斯關心一切人的自由發展。故而,新時代中國的發展必須要兼顧社會正義與公平,注重社會保障制度的各方面建設。實踐深入社會基層,真切關心老百姓衣食住行用的情況,切實解決老百姓生老病死窮的問題,為全體人民自由發展奠定基礎,為中國發展保駕護航。(5)新時代中國發展還應積極促進生態和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認為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乃物質生產實踐,包含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活動,告訴我們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因此,中國在建設生態文明的時候,必須在真正意義上做到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實現“天和”,規律促進發展,為老百姓謀得藍天白云,達成人與自然共存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是實踐進入大自然最好的發展勢態。
3結語
實踐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實踐中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和發展其實踐觀,使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不斷成熟、優化,逐漸形成科學實踐觀。憑借理論的科學性和真理性,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成了新中國的指導思想。故而,新時代中國將繼續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助中國發展,圓復興之夢。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耿爽爽,姜巖.論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及其當代價值[J].現代交際,2018,(02).
[3]劉紅娟.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及其當代價值[D].天津:天津大學,2015.
作者:段燕 單位: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